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过度储蓄理论

过度储蓄理论

过度储蓄理论
过度储蓄理论

过度储蓄理论

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4343177.html,/)

过度储蓄理论(Excessive saving theory)

过度储蓄理论的提出[1]

自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于2005年6月发表了“过度储蓄正在为全球经济积累麻烦”一文以来,过度储蓄问题在经济大危机之后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过度储蓄会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增长后劲,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因此,对于过度储蓄理论的研究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过度储蓄理论述评[1]

在过度储蓄问题的研究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曼迪维尔、马尔萨斯、霍布森以及凯恩斯等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过度储蓄进行了论述。

1.曼迪维尔的过度储蓄理论

较早提出过度储蓄问题的,应该算是伯纳德·曼迪维尔。18世纪初,英国的曼迪维尔写了一本叫《蜜蜂寓言》的书,以此来攻击政府强制推行的节俭政策。他在书中得出极度节俭不是美德而是罪恶的结论。在《蜜蜂寓言》中,曼迪维尔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本来十分繁荣的社会,却因为国家的强行节俭,使人们都决定放弃过去的奢侈生活。国家也为了节俭而大量减少必要的开支,削减军备。由于大家都崇尚节俭,于是奢侈品无人过问,衣饰、车马、宫室之物品,或被变卖偿债,或任其荒芜。结果土地宫室等的价格大跌,依供给奢侈品为生者已无法生存,各行各业皆人满为患,人们难以就业。[2]从迪曼维尔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储蓄的内涵是不消费的意思,他所包含的过度储蓄寓意着人们的不消费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2.马尔萨斯的过度储蓄理论

19世纪20年代,马尔萨斯创立了自己的过度储蓄论,但他的过度储蓄论与曼迪维尔的初衷有了很大变化,在马尔萨斯的框架中,储蓄过度所强调的是一种“用于资本支出”的过度。正如凯恩斯所指出的,他们研究的是一种过度投资的理论。

马尔萨斯的过度储蓄理论是建立在他对储蓄理解的基础上。马尔萨斯认为,储蓄是将收入用于生产,增加其资本的一种支出。储蓄的性质“就是储蓄部分收入来增加资本”[3]。”因此,在马尔萨斯的储蓄理论中,储蓄的实质内容是货币意义上的投资。马尔萨斯在他的过度储蓄理论中,首先肯定了储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储蓄太少,消费超过生产,那么这个国家的资本就会大量缩减,全国的财富也会由于缺乏生产能力而逐渐减少。因此,无可怀疑,在无数的事例中储蓄是一种最神圣、最有约束力的私人义务。但他同时更加强调储蓄过度的危害。“假如由于缺乏其他有效的消费者,资本家们不得不把那种不能有利地加到国民资本上去的东西全部消费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他们努力于日常工作的动机一定会根本削弱,就不会使他们发挥同样的生产能力。”[4]无限制的储蓄不一定对社会经济增长有利,过度的储蓄会减少社会需求。“假如商品已经非常充裕,以致其中的一部分不能有利地消费,那么,储蓄资本只能进一步增加商品的充裕,进一步促使那已经低的利润降得更低,因而这种储蓄就会相对地变成无用。[5]因此,过度储蓄会致使产品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生产者就不会再有生产的动机,从而使财富增长陷于停滞,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马尔萨斯认为“两个极端是明显的,一定有一个中间点,在这一点上,能同时兼顾到生产能力和消费欲望以最有力地促进财富的增长。”[6]而过度储蓄就恰恰是储蓄超过了这一点。

在马尔萨斯的框架下,过度储蓄就是用于增加资本支出的过多,从而不能有利地消费。储蓄应该有个界限,超过了界限,昔日的美德就有可能成为今日的罪恶。而超过界限所进行的储蓄就是过度储蓄。

3.霍布森的过度储蓄理论

1889年霍布森在同穆默利合著的《工业生理学》中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需求不足是由于储蓄过度造成的。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自亚当·斯密提出节俭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源泉,一国愈节俭则国家愈富强的观点后,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对这个观点都坚信不疑,而他要指出的却是,亚当·斯密的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无限制的节俭并不是美德,更不会使国家致富。[7]

霍布森认为,生产的目的是向消费者提供效用和方便。从起始时的对原料的处理到它作为效用或方便之处而最终被消费掉,整个过程具有连续性。资本的惟一用处在于协助这些效用和方便之处的生产,从而资本被使用的总量必然会随着每日或每周被消费掉的效用和方便之处的总量不同而有所变化。储蓄在增加现有资本总量的同时,也会减少现在被消费掉的效用和方便之处;因此,任何过度扩大这种习惯必然会导致资本积累超过它所需要的使用量。这种“过多的储蓄以及随之而来的过多的被积压起来的产品供给会对生产施加限制;就是说,在现代工业社会的正常状况下,消费限制了生产,而不是生产限制了消费。”[8]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过度储蓄呢?在《帝国主义》中,霍布森解释道:“由于有一种长期倾向试图把不能转化为新资本的大部分国民收入储蓄起来。这不是因为各个储蓄者的愚蠢,而是一般收入的分配使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太少,雇佣阶级和占有阶级所占的份额太多。储蓄过度正是由后者所造成的。”[9]

可见,在霍布森的过度储蓄框架下,储蓄应该有一个限度,否则它就会给经济制造麻烦。从资本的形成来看,储蓄对于经济无疑是起积极作用的,储蓄是一种美德,但从消费需求来看,储蓄又会减少消费需求,过度的储蓄会使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妨碍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

4.凯恩斯的过度储蓄理论,

凯恩斯的过度储蓄理论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货币论》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在《货币论》中强调,他所关注的过度储蓄的分析框架是大量的储蓄不能相应地导致大量的投资,而不是能相应地导致大量的投资下的过度储蓄;[10]在《通论》中,凯恩斯则遵循曼迪维尔的观点,将节俭的弊端视为过度储蓄的危害。应该说明的是,在两部著作中,凯恩斯除了对收入的内涵做了不同的界定之外,两部著作的思想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凯恩斯对过度储蓄的论述统一到一个框架内进行梳理。

在凯恩斯的过度储蓄理论中,所谓过度储蓄就是节欲、节俭、不消费超过了一定限度的意思。如凯恩斯认为“一己之储蓄量,虽然对于他本人之所得,不致有重大影响,但他的消费,一定影响他人之所得……如果每个人都想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则因所得一定受到影响,故这种企图必自招失败。”[11]财富的增长远不取决于富人的节欲,像一般所假设的那样;它的增长反而会受到富人节欲的阻碍。”[12]他在论述利率的作用时认为:“故德行愈美,节俭之决心愈强,个人与国家之财政愈坚守正统办法,则当利率相对——相对资本之边际效率——增加时,所得之减少愈大。”[13]而在利率与充分就业不悖的条件下,“则美德又恢复其地位”[13]。

在凯恩斯的分析框架中,他主要是从储蓄对投资的负面影响的角度深刻剖析了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情况下的过度储蓄的危害:即由于人们的节欲——过度储蓄,导致资本边际效率

递减,从而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加强,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影响了社会就业。因此他认为,需要由社会来控制投资数量。

在凯恩斯看来,决定储蓄与投资的动机是迥然不相同的。他认为,从行为来看,储蓄者与投资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储蓄是为了保存财富价值以便未来享受,若能使被储蓄的财富价值升值当然更好。而投资却完全不同,投资者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财产增值,资本的边际效率是决定投资行为的关键因素。而投资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之边际效率突然崩溃。而其所以崩溃,又在于人们的过度储蓄!正是今天消费的减少,才产生了第二天的衰退。而第二天的衰退,又加深了人们对第三天衰退程度的预期。因此,凯恩斯认为,“储蓄仅仅代表得到财富的欲望,即想要得到一种能在任何时间消费任何物品的能力。”而财富所有者真正想拥有的是“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如果“储蓄行为不能改善预期收益,那么,它就不能刺激投资。”[14]

可见,在凯恩斯的分析框架中,由于储蓄与投资主体的分离,储蓄主体的过度储蓄行为导致的是消费的减少、资本边际效率的降低,因而降低了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降低了社会就业。

前人过度储蓄理论的比较分析[1]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曼迪维尔只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提出了过度储蓄的思想;马尔萨斯则从生产者的角度分析了过度储蓄及其危害;霍布森是从彼此独立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两个视角提出了过度储蓄及其危害;凯恩斯则与霍布森不同,他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结合起来,从储蓄投资转化的角度提出了过度储蓄的危害。在凯恩斯看来,由于消费者的过度储蓄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从而影响了社会投资的进行。

虽然前人研究过度储蓄的视角有所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性:即都认为储蓄应该有个度,并关注到过度储蓄的危害。我们可以从四位前人的过度储蓄理论中归纳出过度储蓄的内涵:在储蓄和消费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点,在这一点上,能同时兼顾到生产能力和消费欲望,并以最有力的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而过度储蓄恰恰就是储蓄超过了这一点。

我国过度储蓄的判断[1]

毋庸置疑,过度储蓄是有害的。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是否也面临着过度储蓄问题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其实涉及一个过度储蓄的判断标准问题,即如何确定作为“中间点”的标志。

(一)能否以储蓄率作为判断标准

储蓄率是一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未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西方经济学中曾提出最优储蓄率问题,认为:如果储蓄率过高,就会导致动态无效率。但对最优储蓄率进行测算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这涉及到对资本产出弹性、消费者效用函数跨期替代弹性、技术进步率等指标的测算,其中尤其是对消费者效用函数跨期替代弹性的估算非常困难,并且不可避免地将包含人为的主观因素。因此试图通过对最优储蓄率的测算,来揭示我国是否存在过度储蓄,显然有些不太现实。

此外,从各国储蓄率变动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每个国家实际情况的差异,储蓄率的相对高低不同是完全正常的;并且,即便是同一个国家,由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也很难说哪一种储蓄率是适宜的。

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其面临着一个过剩的经济状态,所以这种高储蓄率才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如果这种高储蓄率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社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社会资源

得不到有效利用,那么这个储蓄率才应该算是高的。因此,判断储蓄过度与否的根本依据并不在储蓄者这一侧。并且,在我国,消费不足问题不单单是储蓄率的高低问题,我国完全可以扩大进口来消解高储蓄率,但这有可能会恶化国内的经济形势。

(二)从储蓄者到生产者视角的过度储蓄判断依据

由于过度储蓄是与消费需求不足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寻找消费需求不足的标准来确定过度储蓄的标准。

在经济学大家中,马尔萨斯较早地认识到消费需求不足的危害,因而他最早站出来反对“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他认为,萨伊定律是摒弃货币的因素而把经济现象看成物物交换。货币不是单纯的流通媒介,同时也是储蓄的存在形态。如果消费者不将手中货币马上购买货物,则供给就未必等于需求,生产物也就可能出现滞销,出现消费需求的不足。

马尔萨斯的观点被100年之后的凯恩斯所接受,并将它扩展为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内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他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什么是有效需求呢?凯恩斯在《通论》中是这样叙述的:“令Z为雇用N个人时的产品的总供给价格,则Z 与N之关系可以被写作为Z=Φ(N);该式可以被称为总供给函数。同时,令D为企业家雇用N个人时所预期的卖价,则D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被写作为D=f(N),该式可以被称为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时的D的数值被称为有效需求。[15]值得注意的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加以定义的,而不是从消费者的视角,其视角已经不同于马尔萨斯。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对有效需求的理解还停留在以消费者的视线来看问题,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沿着凯恩斯的视角,我们认为这种消费需求不足的标志就是非充分就业下的产能过剩。即在企业家投资形成生产能力时所预期的销售收入并没能实现,在大量产品积压的情况下,不得不以远远小于潜在生产能力的状况来维持企业的存在。

因此,我们认为,过度储蓄是否存在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储蓄率,而应该把观察的视角由储蓄者转变为生产者。而在生产者一侧,最具有说服力的指标应该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实现状况。这样,这一判断标准就应该是非充分就业下的产能过剩。

我国所面临的消费需求不足,其重要原因在于企业投资时所设想的居民消费数量远远大于现实中的居民实际消费数量,因而我们看到的是产品积压,产能过剩。我国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对国有工业企业475种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状况的计算结果表明:近2/5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一半;2/5以上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50%—80%之间;利用率超过80%的产品不足1/5的仅占17.3%。而根据北京大学宋国青的研究结果,我国1998年的实际生产水平比潜在生产能力低4个百分点,闲置生产能力为47.6%。我国生产能力闲置的程度,可以说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以来各国少见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统计了美国战后50多年经济繁荣与萧条交替的过程,发现加工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在70%—90%之间波动,即使战后最萧条时期,也未低于70%。”[16]

我国的确存在过度储蓄问题。但过度储蓄问题并不是高储蓄率问题。我国强劲的外贸出口对我国过剩生产能力的消化和解决就业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至于过多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则是国内外汇资金管理运用能力的问题。因此,在解决我国的过度储蓄问题时,不应该过多地关注储蓄率,而应该更加关注我国的产能过剩。

我国过度储蓄的原因[1]

我国的过度储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贫富差距过大引起的过度储蓄;二是未来大额刚性支出引起的过度储蓄;三是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引起的过度储蓄。

1.收入差距过大。根据霍布森的过度储蓄理论,如果收入或消费力的分配符合需要倾向,

消费将随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但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需要对分配并无固定性的关系,分配是由另外的条件来决定的,即有些人分配到的消费力大大超过需要或可能的用途,而其他人分配到的消费力甚至不足以满足体力的全部需要,就会产生过度储蓄。

凯恩斯也认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水平的费用通常首先从他们的收人中扣除掉,然后,他们会把生活水平的费用和实际收人之间的差额储蓄起来。增加的储蓄往往伴随着收入的上升,而减少的储蓄则伴随着下降的收入。只有在到达一定的舒适程度以后,积累的动机才会转变为较强。因此,如果一个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由于富人的储蓄更为强烈,则会导致过度储蓄。

应该说,有一定适度合理的收入差距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形成,极大地刺激了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致力于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资源从相对低收益地区流向高收益区域,提高了总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正是这种财富效应,促使人们发愤努力工作,企业家们冥思苦想竭力创业,引发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崇拜。而发达地区之所以有持续高增长的可能,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国内不断扩大的要素供给,特别是劳动力和储蓄资金的供给。但如果这种局面长期得不到缓解,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就会在“马太效应”下,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富人的储蓄能力越来越强,而穷人的赚钱渠道越来越狭窄,储蓄能力逐渐丧失。虽然穷人拥有很强烈的消费欲望,但苦于没有储蓄,分享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使产品大量积压成为可能。结果即便是大量货币的供给,仍然是大部分在富有的阶层中周转,而难以成为穷人的购买力。这样,必然会造成一方面是产品的过剩,商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是社会在价格下跌情况下的储蓄的增加和过剩。

无论是用基尼系数还是用五等分法来衡量,都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居民整体的贫富差距尚属比较合理,但近几年我国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平均说来,全国的基尼系数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不断上升,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上升速度更是创下了世界记录。”[17]而今天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逼近0.47。

2.大额刚性支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收入、低价格的收入分配和消费政策。同时,政府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使居民对未来收人和支出的预期比较确定。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居民收入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现期消费的主要约束是现期收入。相应地,居民的储蓄意愿非常淡薄,储蓄呈现稳定但水平低下的特征,据估计,这一时期居民当年收入的储蓄率只有1.5%-1.6%。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社会保障受到极大的削弱,尤其在养老、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人们产生大额刚性支出的预期。”[18]人们普遍认识到,今后个人在这些方面的支出会大大增加,虽然他们无法知道到底会增加多少、占其收入的比重会有多大。为此,人们必然要选择增加现期储蓄,以备未来支出之需。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到来,人们为医疗的大额支出进行储蓄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因此,我国居民必将面临的大额刚性支出愈发成为过度储蓄的重要原因。

3.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利兰德(Hayne E.Leland)将由未来不确定性收入而引起的额外储蓄称为预防性储蓄。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过度储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预防性储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开始直接与其劳动成果和市场不确定状态结合起来,居民百姓的“铁饭碗”被打破,失业下岗人数大大增加。虽然人们在就业时尚有较高的收入,但一经失去工作,收人马上就会大幅度减少。由于对自己的未来收入难有稳定的预期,甚至产生悲观式预期,人们就必然要为下岗与再就业之间的各项支出而储蓄,必然要为“明天”可能落到自己头上的失业而进行储蓄。这样,为了保证未来能达到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我国社会的过度储蓄倾向将进一步加大。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14-16真题及模拟题一套

全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心理学综合真题 201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主要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是________。 A.音调 B.音高 C.音响 D.音色 2.词干补笔作业通常用于测量________。 A.内隐记忆 B.外显记忆 C.瞬时记忆 D.短时记忆 3.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环呈现绿色,这种视觉经验属于________。 A.视觉适应 B.视觉对比 C.正后像 D.负后像 4.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区分智力活动的学者是________。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韦克斯勒 D.吉尔福特 5.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这一发展任务大致在________。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 6.幼儿的道德认识大致处于________。 A.道德相对论阶段 B.自律道德阶段 C.习俗水平 D.前习俗水平 7.反映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________。 A.方差 B.全距 C.平均数 D.变异系数 8.回归方程解释力的指标为________。 A.回归系数 B.确定系数 C.相关系数 D.通径系数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________。 A.命题和命题网络 B.正例和反例 C.变式和比较 D.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10.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________。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掌握学习 D.意义学习 11.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________。 A.罗斯 B.麦独孤 C.奥尔波特 D.勒温 12.解释“过度理由效应”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归因理论 B.控制点理论 C.符号相互作用论 D.认知不协调理论 13.适合于表示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统计图是________。 A.折线图 B.直方图 C.圆形图 D.条形图 14.当两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样本数据为等级数据时,对两总体平均数差异进行检验的适用方法是________。 A.t检验 B.Z检验 C.非参数检验 D.F检验 15.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________。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时间序列设计 16.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因素”是指________。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17.能够用以探索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法 B.问卷法 C.测量法 D.实验法 18.由偶然因素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叫做________。 A.过失误差 B.恒定误差 C.随机误差 D.系统误差 19.通过率通常用来衡量题目的________。 A.难度 B.区分度 C.效度 D.信度 20.测量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_。 A.对象和工具 B.单位和参照点 C.目标和量表 D.分数和常模

碰撞理论与过渡态理论 学案

一、有效碰撞理论 1.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 3.活化能: 4.催化剂: 5化学反应必备两个条件: 第一,分子有较高 ..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 第二,碰撞要有合适的___________。 6、用碰撞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多,因而单位时间内的增多,化学反应速率。 ②、压强:对于气体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即增大,因而可以增

大 ③、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一方面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单位时间内增多;另一方面加快,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反应速率。但前者是反应加快的主要原因。 ④、催化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能活化能,大大增加,反应速率。 7.请绘制反应过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的二维图象 8、判断正误:打“√”or“×” A.当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和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 B.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 C.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 D.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 E.活化分子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 F.活化分子间每次碰撞都发生化学反应( ) G.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

H.活化能的大小决定这个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大小( ) I.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分子的活化能( ) J.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间发生反应( ) K.实验室制氢气时,若向稀硫酸中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则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该反应中硫酸铜是催化剂 ( ) L.单独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小,而将少量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共热制氧气,产生氧气的速率明显加快,该实验中高锰酸钾是催化剂 ( )

2016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思维的基本过程是(B) A.比较与分类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音高听觉理论的是(C) A.电话说 B.神经齐射说 C.拮抗过程说 D.行波理论 3.鲁利亚认为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机能属于(B) A.行为调节系统 B.动力系统 C.信息接受系统 D.信息存储系统 4.镶嵌图形的特点可以用于测量的认知风格是(D) A.自动化加工与意识控制加工 B.冲动与沉思 C.同时性与继时性加工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C) A.可逆性 B.抽象性 C.具体形象性 D.去自我中心性 6.在新生儿阶段通常不具备的是(D) A.吸吮反射 B.巴宾斯基反射 C.抓握反射 D.初级循环反应 7.在被试内实验设计中,控制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常用方法是(B) A.恒定法 B.平衡法 C.双盲设计 D.纳入处理 8.一定属于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是(A) A.混合设计 B.被试内设计 C.随机区组设计 D.被试间设计 9.下列实验中不能用来论证社会学习理论的是(B) A.抗拒诱惑实验 B.水下击靶实验 C.攻击反应的学习实验 D.言行一致实验 10.建立在“官能心理学”基础上的迁移理论是(A) A.形式训练说 B.概括原理说 C.共同因素说 D.关系转换说 11.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方法是(A) A.社交测量法 B.罗夏墨迹测验 C.角色扮演法 D.主题统觉测验 12.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外在理由越缺乏,越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作(B) A.催眠者效应 B.不充分理由效应 C.睡眠者效应 D.过度理由效应 13.一个研究者报告独立样本的t检验的结果t(24)=2.53,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知研究被试总人数为(D) A.23 B.24 C.25 D.26 14.一项调查表明抽烟量较大的人群比抽烟较少或不抽烟的人群患肺癌的比率更高,据此我们可以说,抽烟量与患肺癌比率这两个变量间存在着(A) A.相关关系 B.因果关系 C.函数关系 D.包含关系 15.一项研究涉及到职业,我们用1表示“农民”,2表示“教师”,3表示“公务员”,这里的数据123属于(C) A.等级数据 B.比率数据 C.称名数据 D.等距数据 16.已知某校男、女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各自持“同意”和“反对”态度的人数,若要了解性别与变量是否有关,则应该计算(C) 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相关 D.二列相关 17.以下各项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D) A.韦氏量表 B.个性偏好测验 C.比纳量表 D.主题统觉测验 18.可以作为同质性信度指标的是(C)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肖乐义原创| 2010-02-15 00:59 | 投票投票人 标签:生命周期企业 说明:本文属于原创,首发价值中国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财富的创造,必须建立在价值的创造上,作为经济的一环,商业的一环,股票价值不可能无中生有,无中生有的价值如果存在,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投机,只能靠幸运与机遇,这还要跑得快,有时跑得慢就不好办。但你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投机上面,如果你养成了投机的惯性思维,你总有一天会吃亏。投资的正道,就是从商业的角度,依据基本面进行投资。股票投资者如果一开始就对股市存在错误的观念,以为可以在股市上快捷致富,那么他的下场几乎肯定是悲惨的。企业价值的核心,体现在企业的竞争力上,具体来说就是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否有市场竞争力,有多强的市场竞争力。评价市场竞争力,有技术因素、成本

与价格竞争力因素(具体说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同等水平甚至更优秀的产品与服务)、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至少在对等条件下多数人会成为多数人选择倾向)、在位优势、规模垄断优势。除了这些直接竞争力外,还有企业的潜在竞争力,如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特许经营的资质优势、有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能够源源不断提供新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创新的优势,这都是超越当前市场竞争力的潜在竞争力,这往往也是最值得挖掘的优势。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创立后有一个平衡期(创业起步期,类似于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包括高速成长期)、成熟稳定期、衰退期(萎缩低迷期)的生命周期循环过程,尽管各企业因行业属性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但大体上这个生命周期都是存在的。企业开创,必因其有一定市场需求做基础,而企业创立之后,有一个能基本维持收支平衡的平稳期,然后是高速发展的高成长期、再就是稳定增长期、然后就是萎缩低迷期。没有一家企业不曾经过开创后有一个甜蜜的高成长期,而随着一个市场的成长,也会引来其它的竞争者,很少有人能独占这个市场,竞争导致蛋糕被分享,利润减少,有些企业因先发优势与在位优势,或技术改进而持续保持领先,而有些企业因为优势不保而进入萎缩低迷期,也有时是因为市场变化而淘汰了某一个细分产品市场(如以前的VCD企业等)而导致企业进入萎缩低迷甚至

97基元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大意过渡态理论又称活化络合物理论或

§9.7 基元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大意 过渡态理论又称活化络合物理论或绝对反应速率理论,是1931~1935年由艾林(Eyring)和波兰尼(Polanyi)提出的。这个理论的基本看法是:当两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的价键要经过重排,能量要经过重新分配,方能变成产物分子,在此过程中要经过一过渡态,处于过渡态的反应系统称为活化络合物。反应物分子通过过渡态的速率就是反应速率。 (1)势能面和过渡态理论中的活化能 过渡态理论在描述反应究竟是如何进行的时,采用了一个物理模型,即反应系统的势能面。由于势能面的求得需要求解量子力学方程,是相当复杂的一项计算工作,故这里只作定性的描述。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原子间存在势能V,势能是原子核间距r的函数,即V = f (r)。现以一个原子与一个分子的置换反应为例。 A + B?C → A…B…C→ A? B + C 该反应为三原子反应系统,则其势能应当与r A?B、r B?C、r A?C(或者与r A?B、r B?C及角∠ABC)有关,需要四维空间图形来表示,这是不可能的,故必须固定一个变量,以便转化为三维立体图表示。通常固定∠ABC为180o,即A、B、C三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进行所谓的共线碰撞,以势能V对r A?B和r B?C作图,即得所谓的势能面。该势能面为空间三维曲面,为方便起见,通常将立体的势能曲面投影到r AB和r BC平面上, 凡势能相同的点连成曲线, 这种曲线称为等势能线。这就好像在地图上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一样, 如图9.8所示。图中每 图9.8 反应系统势能面投影图 一点代表了反应系统中一特定的线性构型A—B—C的势能。在等势能线旁标注的数值是指势能的相对值,数值愈大,表示系统的势能愈高;数值愈小,表示系统的势能愈低。图中等势能线的密集程度代表势能变化的陡度。例如当r AB和r BC很小时,势能急剧升高;当r AB 和r BC很大时,势能升高缓慢。位于“高原”顶端的S点,代表三个原子A、B、C完全分离的高势能态。图中R点处于势能低谷中,代表A远离B—C分子的状态,即反应的始态;P点处于另一侧的势能深谷中, 代表C远离A—B分子的状态, 即反应的终态。从反应物到产物, 可以有许多途径,但只有图中虚线所表示的途径R…Q…P所需爬越的势垒(或称能峰)最低, 即所需的能量最小, 这是反应最有可能实现的捷径, 这条途径称为“最小能量途径”或“反应坐标”,亦就是沿R点附近的深谷翻过Q点附近的马鞍峰地区(如图9.9所示),然后直下P点处的深谷。沿着反应坐标R…Q…P进行反应时,可不必先破坏B—C键再进行A—B键的形成,而是沿着下述更为有利途径: A + B?C ?→ A…B…C ?→ A? B + C 这时B?C键的断裂和A?B键的形成同时进行,这就要求形成一个中间过渡的三原子状态,即图中Q点所表示的状态,这种三原子状态称为反应的过渡态,A…B…C称为活化络合物。因此可以认为,任何反应进行时均分为两步:(1)反应物先一同形成活化络合物;(2)活化络合物分解为产物。但这两步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就是说活化络合物或过渡态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平衡态。如果用图9.8中虚线所示的R…Q…P反应途径作为横坐标,以势能为纵坐标作图,则可得图9.10。图中R点和Q点的势能差,即势能面上R点和Q点的高度差,亦即反应进行时所需爬越的势垒εb,因此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A卷及答案

在职研究生《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结课考试题参考答案(A) 一、简要回答 1、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联系与区别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市场中两类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从本质上来讲,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担当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一方面使资金供给者能够充分利用多余资金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又帮助资金需求者获得所需资金以求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者的功能是相同的。 然而,在发挥金融中介作用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作为两类不同的融资中介机构,在运作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①从业务主体来看,投资银行以证券承销业务为核心,商业银行则以存贷款业务为核心。 ②从融资体系来看,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而商业银行则是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 ③从利润构成来看,投资银行主要是佣金收入,商业银行主要是存贷款利差收入(虽然存在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存贷款利差收入仍是商业银行收入的基础)。 ④从经营方针上来看,投资银行强调稳健与开拓并重,而商业银行则强调稳健与安全为先。 2、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 利:第一,综合型经营模式有利于银行业实现规模经营。 第二,综合型经营模式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自身风险。 第三,综合型经营模式有利于加强银行间的竞争,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 弊:综合型经营模式的缺点就是其可能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很大的风险,一家银行的倒闭可以引起多家银行的连锁反应,进而导致信用危机。如果信用危机严重,接踵而至的就是金融危机。因此,实行这一经营模式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和风险控制制度。 3、证券承销的方式 根据投资银行在证券承销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不同,可以将证券承销分为包销、尽力推销及余额包销三种形式。 ①包销 包销(Firm Commitment)是指投资银行按与证券发行人议定的价格直接从发行者手中购进全部将要对外发行的证券,然后再出售给投资者。同时,投资银行必须在指定的期限,将包销证券所筹得的资金全部交付给发行人。对于投资银行而言,采用这种承销方式要承担销售数量和价格的全部风险。但是,投资银行承担风险是要获得补偿的,这种补偿通常就是通过扩大证券包销差价来实现的。 ②尽力推销 尽力推销(Best Efforts)是指投资银行只作为发行公司的证券销售代理人,按照规定的发行条件尽力推销证券,发行结束后未售出的证券退还给发行人,投资银行不承担发行失败的风险。因此,尽力推销也称代销。采用这种方式时,投资银行与发行人之间是纯粹的代理关系,投资银行为推销证券只收取代理手续费。尽力推销一般会在投资银行对发行公司及所销售证券信心不足时、发行公司因其信用度高、知名度大而减少发行费用时,而主以及无法达成包销协议时常被采用。 ③余额包销 当上市公司需要通过增量发行进行再融资时,许多情况下,公司的原有股东可能行使部分或全部优先认购权,然后剩余的部分由投资银行包销的行为。即需要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在增发新股之前,向现有股东按其目前所持有股份的比例提供优先认股权,在股东按优先认购权认购股份后若还有剩余,投资银行有义务全部买进这部分剩余股票,然后再转售给投资公众。其实,余额包销(Standby Commitment)也算是包销的一种。 4、股票发行的定价方式

过度理由效应

過度理由效應 每個人都力圖使自己和別人的行為看起來合理,因而總是為行為尋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夠的原因,尌很少再繼續深思。 一位老人在一個小鄉村裏休養,但附近卻住著一些十分頑皮的孩子,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喧嘩的吵鬧聲使老人無法好好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告訴他們誰叫的聲音越大,誰得到的報酬尌越多,他每次都根據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獎勵。到孩子們已經習慣於獲取獎勵的時候,老人開始逐漸減少所給的獎勵,最後無論孩子們怎麼吵,老人一分錢也不給。 結果,孩子們認為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認為“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 老人所利用的,是由於社會心理學上所說“過度理由效應”。這一效應是由心理學家德西發現的。 1971年,德西和他的助手使用實驗方法,很好地證明了過度理由效應的存在。他以大學生為被試,請他們分別單獨解決誘人的測量智力的問題。 實驗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每個被試自己解題,不給獎勵;第二階段,被試分為兩組,實驗組被試每解決一個問題尌得到1美元的報酬;第三階段,自由休息時間,被試想做什麼尌做什麼。目的存在考察被試是否維持對解題的興趣。 結果發現,與獎勵組相比較,無獎勵休息時仍繼續解題,而獎勵組雖然在報酬時解題十分努力,而在不能獲得報酬的休息時間,明顯失去對解題的興趣。第二階段時實驗組的金錢獎勵,作為外加的過度理由,造成明顯的過度理由效應,使獎勵組被試向用獲取獎勵來解釋自己解題的行為,從而使自己原來對解題本身有興趣的態度出現了變化。到第三階段,獎勵一旦失去,對態度已經改變的被試,沒有獎勵則尌沒有繼續解題的理由,而控制被試對解題的興趣,沒有受到過度理由效應的損害,因而,第三階段仍繼續著對解題的熱情。 這個實驗說明,過度理由將對在每個人的身上都發生著作用,人們為了使自己的行為看起來合理,人們總是喜歡為發生過的行為尋找原因。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還往往是先找那些顯而易見的。如果找到的理由足以對行為做出解釋,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解读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解读 理论来源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并能不断促其发展延续的特定组织结构形式,使得企业可以从内部管理方面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进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同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不同表述。 美国人伊查克.爱迪斯曾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企业如何发展、老化和衰亡。他写了《企业生命周期》,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爱迪斯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企业生命不同阶段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指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提示了企业生存过程中基本发展与制约的关系。

企业生命周期图 爱迪斯画了一条象山峰轮廓的企业生命周期曲线。据说这条曲线可以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实际上很多企业没有走完这条完美的曲线就消失了。有的仅仅几年、十几年还在成长期就夭亡了。原因是企业成长中会遇到许多陷阱,企业没有跳过去。很多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创业”的陷阱,尤其是 民营企业。这时企业基本上已经发展起来了,处在学步期或青春期,将要从创业型转为管理型,进行较大的跳跃。爱迪斯指出的创办人或家族陷阱,也正是现在民企关心的如何超越家族制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企业最危险的一个陷阱。还有一些做的比较大,可以说进入青春期的企业,也遇到了成长的困惑。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也难有增长,似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制约和摆布着自己的命运,左冲右突,难以脱离这个怪圈。实际上是企业长期停滞在粗放经营和管理上,缺乏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的机制,落后的管理和组织机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根据爱迪斯理论,壮年期是企业生命周期曲线中最为理想的点,在这一点上企业的自控力和灵活性达到了平衡。壮年期的企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以及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壮年期并非生命周期的顶点,企业应该通过自己正确的决策和不断的创新变革,使他持续增长。但如果失去再创业的劲头,就会丧失活力,停止增长,走向官僚化和衰退。 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和方法,把企业看成一个机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组织,从

大学—《金融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考试题库与答案

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案例分析/判断题/问答题/论述题/设计题/简答题 美国绝大部分基金属于: A开放式基金 B公司型基金 C.契约型基金 D.封闭式基金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互换业务最初的形式为: A.利率互换 B.股票互换 C.商品互换 D.货币互换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并购活动成功的起点是: A.制定战略目标 B.挑选投资银行 C.筹集足够资金 D.制订相应措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创新金融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A.风险控制工具 B.货币市场基金 C.开放式基金 D.作空机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主要依靠: A.国外的代理行 B.国内的分支机构 C.国外的分支机构 D.负责全球业务的专门机构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金边债券”是指: A.国际机构债券 B.金融债券 C.政府债券 D.国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按照股东权利股票可以分为: A.垃圾股 B.记名股 C.普通股 D.绩优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自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发行人发行股票在: A.5个月内 B.6个月内 C.8个月内 D.7个月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下属于对投资银行经纪业务管理内容的是: A.经营报告制度 B.实行委托优先和客户优先原则 C.禁止对发行企业征收过高的费用 D.未经委托不能自作主张替客户买卖证券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金边债券”是指: A.国债 B.金融债券 C.政府债券 D.国际机构债券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股票质押贷款的警戒线是: A.100% B.120% C.150% D.130%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股票质押贷款的警戒线是: A.100% B.120% C.150% D.130%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发展:米德: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费斯廷格:认知不协调理论 70年代:归因理论:海德、罗特 维纳:归因三维结构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 谢里夫Sherif:光点在黑屋子中的“似动现象” 社会规范的形成 勒温Lewin:群体动力问题研究 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阿希Asch:从众现象(群体压力研究)、标准直线 印象:首因效应 霍夫兰Hovland:劝导与态度改变 米尔格莱姆Milgram:权威服从(学习电击实验) Milgram & Sherif:社会比较不仅有即时的行为效应,且会导致稳定的态度改变 拉特纳Latane:助人行为、社会作用力理论、群体合作时单独测量也不会产生社会惰化 Latane & Darley达利:吉诺维斯案件。亲社会行为:责任分散、助人决策 津巴多:监狱模拟实验、去个性化导致侵犯行为的增加 社会心理学的技术发展:瑟斯顿:态度测量技术 莫雷诺:角色扮演技术 社交测量法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各种符号系统,尤其是语言实现的。人在学习语言和其他符号时,也就获得了理解别人和别人所理解的工具。人通过语言的途径来获得别人的角色,获得对别人的体验,并在将自己与别人比较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角色理论由此发展而来。 认知不协调理论: 过度理由效应:如果人们自己对某种活动有兴趣,则外在的奖励会成为过度理由,损伤人们原有的兴趣。外在的奖励诱导人们为使行为外部的过度理由得到解释并维持认知的平衡而必须消减自己原有内在的理由,从而造成过度理由效应,即外在过度理由有伤害内在动机的作用。 不充分理由效应:人们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越缺乏外在理由,就越是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不充分理由效应”。 归因三维结构理论:从部位、稳定性、控制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模式,根据这三个维度,将成就人们活动的最主要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加以划分。 能力: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努力: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运气: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的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 社交测量法:从群体的角度,定量的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 欧洲心理学: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吉菲尔:社会同一性理论,“最低限度群体”经典实验

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三):生命周期理论 1.生命周期理论的流变 自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以来,来自生物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研究者,对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尼尔森(Nelson,1982)和温特(Winter,1984)等学者,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他们认为,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要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演化。企业具有和一般自然生物系统相似的三个生命特征,即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和突变性;企业成长通过类似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来推动,借助多样性、遗传性和选择性来完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为企业成长提供界限,这一界限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将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在由一个生命阶段过渡至另一个生命阶段的转折点上,企业将面临独特的升级问题,质变前后企业将呈现非常不同的状态,质变后企业的功能和能力将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会显著变更。 邱吉尔(Churchill,1983)、奎因(Quinn,1983)和艾迪斯(Ichak.Adizes,1989,1999)等人,将考察企业的重点放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等问题上,并从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多个角度认知企业的生命周期。他们认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企业在各个阶段通常经历一段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成长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对企业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这些周期的存在和共同叠加产生企业整体的生命周期。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些特征和方式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艾迪斯的分法。艾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和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段(见图1)。 各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的生命体,即心智、躯体、精神一应俱全的生物法人,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深入考察企业从创立、成长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策,探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及成长与老化衰亡的关键因素和深层原因,揭示企业持续成长的规律,寻求企业长寿之道和修炼途径。认识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是为了认识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知道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创业企业健康发展,以最佳姿态进入盛年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措施延长盛年期,延缓企业衰退期的到来,从而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生命。但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企业作为人工组织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决定机制、进化机制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其演变尽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不一定按照生物体的生命演变规律进行。比如,企业生命的发展有时可能倒退回某阶段,这种现象在生物界不会出现。二是企业作为一个同时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开放复杂系统,其发展在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

得寸进尺效应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得寸进尺效应: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近因效应: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 群体凝聚力:是指多数群体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 自我参照效应:人你们对于有关他们自身的信息识记效果更好的倾向。 过度辩护效应(过分充足理由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 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 自我概念: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信念 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数越多,任何一个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就越小。自我服务偏见:当人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即自我美化或自我开脱,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好。 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 1、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2、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服务偏见产生源于:自我参照效应;维持和增强自尊的动机 自我服务偏见的利弊: 有利之处: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更能适应社会,积极乐观,缓解焦虑,抵御抑郁,有利于心理健康等 不利之处:不能面对客观现实,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夸大人们对自己群体的评价;引发不和与嫉妒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 1、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2、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3、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1)社会比较(2)他人的反馈 自我概念的功能 1、组织功能:人们将信息储存在自我图示中。 2、管理功能,即管理人们的行为,做出选择以及形成对 未来的计划。 自尊的构建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向上比较,向下比较 3、自己的内部标准:理想的自我,应该的自我,实际的自我 对人知觉——印象形成 (一)印象形成过程的要素: 1、外表,语言: 2、非言语线索:表情,距离,身体姿势,目光接触 3、超语言线索:语言中除谈话内容之外的线索。 4、行为 (二)印象的组织结构 1、维度观:三个维度 评价:对他人或事物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价

大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考试题库与答案

单选题 投资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是: B. 优化资产 霸菱事件引起投资银行开始重视:D. 操作风险 我国目前可以从事证券承销业务的是:B. 综合类证券公司 我国经纪类证券公司可以从事的业务是: 收藏 A. 证券经纪业务 在同等条件下,承销相等金额的下列证券毛利差额的百分比最小的是:D.普通债券 百富勤破产的直接导火线是:D. 亚洲金融危机 下属于对投资银行经纪业务管理内容的是: 收藏 A. 未经委托不能自作主张替客户买卖证券 套利商的首要风险是: D. 收购失败风险 1960年以前,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基本上依靠: B. 国外的代理行 我国目前可以从事证券承销业务的是:D. 综合类证券公司 证券持有者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地卖出证券是一种:B. 流动性风险 保证业务得以继续和朝前推进的是: 收藏 A. 分析师 在股票类衍生产品上占据着较大优势的是:B. 投资银行 合约潜在的非法性会给投资银行带来:B. 法律风险 保密的重要手段是: 收藏 A. 隔离

对猎物公司估值较为常用的方法的是:C. 现金流量贴现法 网络经纪首次在华尔街出现是在: 收藏 A. 1994年 投资银行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首先要: B. 知人善用 债券按发行主体可分为: 收藏 A. 政府债券 投资银行吸收新的股东进来,原有股东持股比例将: B. 下降 在同等条件下,承销相等金额的下列证券毛利差额的百分比最大的是:D. 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 股票质押贷款的平仓线是: 收藏 A. 120% 投资银行参加证券交易所组织的证券交易,首先要:B. 成为证券交易所的会员 人力资源政策中的中期规划主要针对 C. 中低级管理层 基金资产配置的第三个层次是: C. 个别资产的选择 从合伙制转化为上市公司最晚的一家特大型美国投资银行是: B. 高盛公司 从理论上讲,投资保险基金中各投资银行应缴纳的款项最公平合理的依据是:收藏 A. 承担的风险大小 投资银行的本源业务是:B. 证券承销 我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建立并开始运行是在:D. 1996年 属于债券的特征是:C. 偿还性 英国推出“大爆炸”改革措施是在:

[警惕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中的“过度理由效应”]绩效工资不发的理由

[警惕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中的“过度理由效应”]绩效工资不 发的理由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家要发展首先要重视教育。因此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足以证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实行绩效工资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激发教职工投身教育事业,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高教学业绩。实行绩效工资不同于传统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它是以岗位的实际情况如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重点参考“业绩”确定工资水平的,相比传统的分配制度更具激励机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拉开教师收入的差距,就必须对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周密细致的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考核的公正、公平外,还要防止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出现“过度理由效应”。所谓“过度理由效应”,是指最初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得到奖励,一旦这种外加奖励取消,人们对这种活动的兴趣就会下降,从而减少乃至终止从事这项活动的现象。 一、“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会在教学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1、会使教师高尚而自觉的行为降低为以赢得分数为目的的行为 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将教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用数值来表示,并根据数量统计结果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分成若干项,每一项都提出相应的要求,赋予相应的分值,教师每完成一项,就得到相应的分数,学期结束时将本学期所得分数相加,就是本学期教师的终结性评价。获得好的评价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愿望,而要获得好的评价就必须赢得分数。久而久之赢得分数就会成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当理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由原来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责任心、对所教学科的热爱等内在兴趣所推动,逐渐为赢得分数而取代。一旦某项教育教学活动不再记分,活动的正当理由就会消失,该教师也就失去了参加此项活动的热情和动力。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便完全由外在力量――分数来控制和调节,使教师的行为调控降低到他律水平,原觉高尚的行为变成以赢得分数为主要目的的行为。干了一丁点额外的工作就要求加工作量,出了一丁点成绩就要求物质奖励,在考核量化的时候斤斤计较,时间长了必然会把教师引导到还未干工作就先考虑加几个工作量、还未出成绩就先讲好如何进行奖励的路上去,这不能不说是管理上的失败。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摘要 (中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2) 1.1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 (2) 1.2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与类型分析 (2) 1.3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5) 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实例分析——以百慕高科为例 (7) 2.1企业介绍 (7) 2.2百慕高科的财务战略环境分析 (9) 2.3百慕高科的生命周期分析 (9) 3 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13) 3.1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3.2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选择正确的财务战略,并运用到实际经营中,企业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才会有在行业中立足之地. 本文在阐述了生命周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在各个周期财务战略的选择。以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运行特征进行为依据,探讨了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应实施的财务战略。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评析了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性.最后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财务战略财务管理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operation of a business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Strategic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Choosing suitable financial strategy at different times and apply it to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companies will have the ch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existence. Based on the statement of the life cycle theories,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decision on financial strategy choice at different periods. On the basis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feature enterprises in all stages of Bermuda high-tech Co. life cycle, the paper discuss the corresponding financial strategy adopted by the company in each stage. Take main business income and net profit as the main indicator for assessment on suit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strategy. Finally, I point out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financial strategy enterprises Key words: Corporate life cycles, financial strategi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引言 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战略,增强竞争力,在研究、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新性的筹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公司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公司理财活动行为和效率。因此,公司必须科学地选择财务战略,以规范和优化公司的理财行为,提高理财效率。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依据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首先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强调企业的兴衰是由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认为企业系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及二次创业十九问 附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及二次创业十九问 1、什么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如人,都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退的一般过程,具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由美国学者,马森〃海尔瑞首先提出了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观点来看待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也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1972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拉瑞.格雷纳教授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概念。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围绕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也叫企业成长理论,该理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丰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众多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许多企业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了成功实践。 2、企业生命周期是如何划分的?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生命周期现象,而且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都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到目前为止有二十多种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大多数模型都将企业生命周期简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所追求的目标、关注的重点问题和所存在的风险不同。 3、企业生命周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企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无限性。生物的生命周期有其死亡的必然性。但对于企业而言,由于毕竟是一个人造系统,不存在必然要死亡的内在因素。企业的死亡是人类行为的结果, 是由不合理的企业制度、不适宜的企业文化、薄弱的创新能力、决策过程的不科学造成的。归根结底, 是企业对环境的不适应造成的。如果企业不断改变、调整, 保证自身与环境的适应性, 就能长生不老。 企业的生命周期具有突变性。生物体一般体现为相对完整的生命周期过程。对于企业而言, 经济政策的变化、原材料供应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创新程度等, 都可能使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发生质的变化, 体现在生命周期上出现不连贯性, 在企业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的每个阶段都会发生突变, 可能会过早的老化, 也可能会夭折。

生命周期理论与个人理财规划完整版

生命周期理论与个人理 财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命周期理论与个人理财规划 (一)生命周期概念 指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消费和储蓄行为,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意大利人莫迪利阿尼等人创建。莫迪利阿尼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以区分为依赖、成熟和退休三个阶段。一个人一生的财富累积状况就像驼峰的形状,在年轻时很少,赚钱之后开始成长累积,到退休之前(中年时期),其财富累积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 基本思想:一个人将综合考虑其即期收入、未来收入,以及可预期的开支、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等诸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消费和储蓄,以使其消费水平在一生内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而不至于出现消费水平的大幅波动。 (二)个人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活动 个人理财规划就是根据在个人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针对学业、职业的选择到家庭、居住、退休所需要的财务状况,综合使用银行产品、证券、保险产品等金融工具,来进行理财活动和财务安排。 按年龄层个人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1)探索期:15-24岁,学生时代对理财活动的探索; (2)建立期:25-34岁,单身创业时代个人财务的形成期; (3)稳定期:35-44岁,成家立业时代的理财任务,三大准备; (4)维持期:45-54岁,持续发展时代面临的三大考验; (5)高原期:55-60岁,辉煌时代妥善管理好自己的财富; (6)退休期:60岁以后,养老时代稳健投资保住自己的财产。 1、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个人生命周期计划选择适合客户的保险、信托、信贷理财套餐。 2、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个人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和获利性需求给予资产配置建议。 3、个人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策略分析 (三)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活动 按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1)家庭形成期(夫妻25—35岁):建立家庭生养子女; (2)家庭成长期(夫妻30—55岁):子女长大就学; (3)家庭成熟期(夫妻50—60岁):子女独立和事业巅峰; (4)家庭衰老期(夫妻60岁以上):退休到家庭消失。 1、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家庭生命周期计划选择适合客户的保险、信托、信贷理财套餐。 2、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家庭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和获利性需求给予资产配臵建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