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2.

2013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2.

2013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2.
2013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2.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杨杰编写

东莞理工学院电子系

二00五年八月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2 实验二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5 实验三叠加定理的验证┈┈┈┈┈┈┈┈┈┈┈┈┈┈┈┈┈8 实验四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13 实验五一阶RC电路的动态响应┈┈┈┈┈┈┈┈┈┈┈┈┈┈┈┈┈┈┈18 实验六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22 实验七设计性实验——电阻变化量线性输出电路设计┈┈┈┈┈┈┈┈┈┈25

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掌握使用直流电工仪表测量电流、电压的方法。

3. 学会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分析、查找电路故障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测量某电路的各支路电流及多个元件两端的电压,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即: 对电路中任何一个节点而言,应满足ΣI =0; 对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应满足ΣU =0。

运用上述定律时,必须注意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关系。 2. 依据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可对电路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准确定位故障点。若在一个接有电源的闭合回路中,电路的电流为零,则可能存在开路故障;若某元件上有电压而无电流,则说明该元件开路;若某元件上有电流而无电压,说明该元件出现了短路故障。 三、实验内容

1. 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1-2所示。三个回路的正方向可设为ADEFA 、BADCB 、FBCEF 。

图1-1 实验电路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E 1=6V ,E 2=12V 。

3. 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各电流值。图1-2是电流插头插座的用法示意。

U U 2

F

1

4.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并记录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

5. 分别按下故障开关A 、B 、C ,借助电压表、电流表,找出电路的故障性质和故障点。

图1-2 使用插头插座测量电流

表1-1 测量数据及计算值

电流单位: mA 电压单位:

V

表1-2 故障分析记录

四、实验设备

电流插座

五、注意事项

1. 测量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数据时,三个故障开关均不按下,即不设人为故障。

2. 实验电路中的开关K3应向上,拨向330Ω侧。

3. 测量电压时应注意表棒的使用。测U AB,应该用数字直流电压表的正表棒(红色)接A点,负表棒(黑色)接B点,否则记录测出的数值时,必须添加一负号。

4. 电源电压也以电压表实际测量的读数为准。

六、实验思考

1. 根据图示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各支路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1-1中,以便实际测量时,正确地选定毫安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2. 本实验中判断电路的简单故障时,是否需要记录具体的电流、电压数据?

七、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

2.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3. 分析故障现象,说明定位故障点的理由。

实验二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2. 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1. 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其内阻很小。故在实用中,常将它视为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即认为输出电压不随负载电流而变,其伏安特性V =f ( I ) 是一条平行于I 轴的直线。

同样,一个实际的恒流源在实用中,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可视为一个理想的电流源。

2. 一个实际的电压源(或电流源),其端电压(或输出电流)不可能不随负载而变,因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故在实验中,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与稳压源相串联来摸拟一个实际的电压源,用一个大电阻与恒流源并联来模拟实际的电流源。

3.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即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的电压源E S 与一个电阻R 0相串联的组合来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 S 与一电导g 0相并联的组合来表示。若它们能向同样的负载提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它们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图2-1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000

00

1

,,1

,g R R I U R g R U I S S S

S ====

或I

R L

R L

I S =U S /R 0,g 0=1/R 0

U S =I S R 0,R 0=1/g 0

三、实验内容

1. 测定直流稳压电源与电压源的外特性

(1) 按图2-2接线,U S 为+6V 直流稳压电源,R 1=200Ω,R 2=470Ω。调节R 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两表的读数于表2-1。

图2-2 直流稳压电源的外特性测量

表2-1 直流稳压电源的外特性测量数据

电流单位: mA 电压单位: V 电阻单位: Ω

(2) 按图2-3接线,虚线框可模拟为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调节电位器R 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两表的数据于2-2。

图2-3 实际的电压源的外特性测量

Ω

Ω

Ω

Ω

表2-2 实际的电压源的外特性测量数据

电流单位:mA 电压单位:V 电阻单位:Ω

2. 测定电流源的外特性

按图2-4接线,I S为直流恒流源,调节其输出为10mA,令R S分别为1KΩ和∞,(即接入或断开),调节电位器R L(从0至470Ω),测出这两种情况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实验数据于表2-3和表2-4。

图2-4 电流源的外特性测量

表2-3 电流源内阻R S=∞时的外特性

表2-4 电流源内阻R S= 1KΩ时的外特性

3. 测定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首先按图2-5a线路接线,读取其中两表的读数。然后按图2-5b线路接线,调节其中恒流源I S(取R'S=R S),直至两表的读数与左边线路的数值相等,记录I S等数值于表2-5,验证电源等效变换条件的正确性。

图2-5a 图2-5b

表2-5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条件的验证

四、实验设备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使用的恒压源的输出需要在负载开路时实际测出,恒流源的输出也同样需在负载短路时把数据测出。注意恒流源负载电压不可超过20伏,负载更不可开路。

2. 改接线路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

3. 直流仪表的接入应注意量程与极性,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六、实验思考

1. 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短路?直流恒流源的输出端为什么

不允许开路?

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外特性为什么呈下降变化趋势,稳压源和恒流源的输出在任何负载下是否保持恒值?

七、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2.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实际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并与理想电源的特性曲线作比较。

实验三 叠加定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线性电路中叠加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理解。

2. 掌握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

叠加定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 倍。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线路如图3-1。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E 1=12V ,E 2=6V 。

2. 将实验电路中的开关K 3向上,即拨向330Ω侧。进行步骤3-6的测量。

图3-1 叠加定理实验电路

3. 令E1电源单独作用(E 1=12V ,E 2=0V ),即将开关S 1投向E 1侧,开关S 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直流数字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格3-1。

4. 令E 2电源单独作用(E 1=0V ,E 2=6V ),即将开关S 2投向E 2侧,开关S 1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直流数字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格3-1。

5. 令E 1、E 2电源共同作用(E 1=12V ,E 2=6V ),即将开关S 1投向E 1侧,开关S 2投向E 2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直流数字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

U U 2

F

1

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格3-1。

6. 令E2电源为原先的两倍并令其单独作用(E1=0V,E2=12V),即将开关S2投向E2侧,开关S1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直流数字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格3-1。

表3-1 无非线性元件时的测量数据

电流单位:mA 电压单位:V

7. 将实验电路中的K3向下,拨向IN4007侧,即电路中接入非线性元件(二极管,型号为1N4007),重复第三步至第六步的测量过程,数据记入表格3-2,验证叠加定理或齐次性原理是否成立。

表3-2 含非线性元件时的测量数据

电流单位:mA 电压单位:V

四、实验设备

五、注意事项

1. 测量各电流、电压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号的记录。

2. 注意仪表量程的选择。

六、实验思考

1. 叠加定理中E1 、E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实现?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E1或E2)短接?

2. 实验电路中,若将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非线性元件),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七、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叠加定理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

2.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齐次性原理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

3. 根据实验数据,检验电阻所消耗的功率是否符合叠加定理。

实验四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就其对外效果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压源来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E 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0C ,其等效内阻R 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入端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就其对外效果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流源来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 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 ,其等效内阻R 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入端电阻。

E S (U 0C )、I S (I SC )和R 0(R eq )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R 0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 0C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 SC ,则内阻为

若二端网络的内阻值很低时,则不宜测其短路电流。 (2) 伏安法测R 0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如图4-1所示。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φ,则内阻

SC

OC

I U R =

0SC

OC

I U I

U

tg R =

??=Φ=0

图4-1 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

用伏安法,主要是测量开路电压及电流为额定值I N 时的输出端电压值U N ,则内阻为:

(3) 半电压法测R 0

如上图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一半时,负载电阻(由电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值。

(4) 零示法测U 0C

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为了消除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往往采用零示测量法,如图4-2所示。

图4-2 零示法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零示法测量原理是用一低内阻的稳压电源与被测有源二端网络进行比较,当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相等时,电压表的读数将为“0”,然后将电路断开,测量此时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0C 。

N

N OC I U U R )

(0-=

U oc

三、实验内容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4-3所示。

图4-3 有源二端网络及其戴维南等效电路

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按图4-3线路接入稳压电源E S =12V 和恒流源I S =10mA,不接入R L ,测定U 0C 和 I SC ,并计算R 0(测U 0C 时,不接入毫安表)。数据记录于表4-1。

表4-1 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负载实验:

按图4-3(左图)接入R L (电位器),改变R L 的阻值,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数据记录于表4-2。

表4-2 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

3. 验证戴维宁定理:

从电阻箱上取得按步骤“1”所得的等效电阻R 0之值, 然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 0C 之值)相串联,如图4-3(右图)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对戴氏定理进行验证。

R R L

戴维南

表4-3 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4. 验证诺顿定理:

从电阻箱上取得按步骤“1”所得的等效电阻R0之值,然后令其与直流恒流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短路电流I SC之值)相并联,如图4-4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对诺顿定理进行验证。

图4-4 诺顿等效电路的外特性验证

表4-4 诺顿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5.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又称入端电阻)的直接测量法:对实验电路,将该有源网络内的所有独立源置零(将电流源I S去掉,也去掉电压源,并在原电压端所接的两点用一根短路导线相连),然后用伏安法或者直接用万用表的欧姆档去测定负载R L开路后A、B两点间的电阻,此即为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或称网络的入端电阻R i。

6. 用半电压法和零示法测量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及其开路电压U0C,线路及数据表格自拟。

四、实验设备

五、注意事项

1. 注意测量时,电表量程要及时更换并注意极性。

2. 步骤“5”中,电源置零时不可将稳压源短接。

3. 用万用表直接测R0时,网络内的独立源必须先置零。同时,如用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档必须每次调零后再进行测量。

4. 改接线路时,应关掉电源。

六、实验思考

1. 比较测量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的几种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2. 预先完成理论计算值的计算。

七、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数据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2. 整理用半电压法和零示法测量等效电路参数的数据结果。

3.比较几种测量测R0方法的结果,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较。

实验五 一阶RC 电路的动态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一阶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2. 学习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3.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概念。

4. 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二、实验原理

1. 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对时间常数τ较大的电路,可用慢扫描长余辉示波器观察光点移动的轨迹。如果用一般的双踪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为此,可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令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方波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和直流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2.一阶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3. 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

用示波器测得零状态响应的波形如图6-1所示。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一阶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

)1(/τt M c e U u --=

当零状态响应波形增长到0.632E 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图6-1 一阶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R

U U

亦可用零输入响应波形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如右下图所示。

图6-2 一阶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当t =τ时,Uc(τ)=0.368E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一阶RC 电路中较典型的电路,它对电路元件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有着特定的要求。一个简单的一阶RC 串联电路,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当满足条件

时(T 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R 端作为响应输出(如图6-3所示),

则该电路就成了一个微分电路,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基本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利用微分电路可将方波转变成尖脉冲。

图6-3 RC 微分电路

若将R 与C 位置调换一下,即由C 端作为响应输出,且当电路参数的选择满足条件

时,如图6-4所示即称为积分电路。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基本与输入信

2

T

RC >>=τ2

T

RC <<=τ

U U

T

R

u i

u o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理与电阻串并联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 表测量电压、电流。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 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 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 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 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三、实验数据分析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测量值验证 (1)对于最左边的外围网孔,取逆时针为参考方向得:U1-U2-U3?20V-8.889V-11.111V?0故满足KVL。 (2)对于最大的外围网孔,取逆时针为参考方向得: U1?I5?R3-U2?20V?(-0.111?100)V-8.889V?0 (3)对于节点4,取流进节点的电流方向为正得: -I1?I2?I3?(--0.444)A?(-0.222)A?(-0.222)A?0 (4)对于节点7,取流进节点的电流方向为正得: -I3?I4?I5?(--0.222)A?(-0.111)A?(-0.111)A?0 理论计算值 U1?I1?(R1?R2//R3//R4) IU1204 1?(R?A?A 1?R2//R3//R4)459 I3//R4 2?R RR?I?1?4A?2 1A 2?R3//4299 I(I422 3?1-I2)?(9-9)A?9A IR1 312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上海百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46103128.html,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第一次机械设计结构展示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2.了解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3.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及密封装置; 4.了解常用紧固联接件的类型; 5.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械结构及装配的展示与分析,增加对其直观认识。 二、实验设备 机构模型;典型机械零件实物;若干不同类型的机器。 三、实验内容、步骤 在实验室要认识的典型机械零件主要有螺纹联接件、齿轮、轴、轴承、弹簧,具体内容如下: 1.各种类型的螺纹联接实物,各种类型的螺栓、螺母及垫圈实物,螺纹联接的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焊接、铆接实物; 2.各种类型及各种材质的齿轮、齿轮加工刀具、蜗轮蜗杆、带、带轮、链条、链轮、螺旋传动的零部件实物,失效零件实物; 3.各种类型的轴、轴承实物,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实物,轴瓦和轴承衬实物,轴承、轴、轴瓦失效实物; 4.各种类型的弹簧和弹簧失效实物,各种联轴器、离合器实物模型。 四、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零件陈列柜中的零件。 五、实验作业 1.请回答在实验室所见到的零部件如螺栓、键、销、弹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各 有哪些类型? 2.请举出螺栓、键、齿轮、滚动轴承的一种使用情况以及相应的失效形式。 六、问题思考 1.传动带按截面形式分哪几种?带传动有哪几种失效形式? 2.传动链有哪几种?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3.齿轮传动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齿轮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4.蜗杆传动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5.轴按承载情况分为哪几种?轴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6.联轴器与离合器各分为哪几类?各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7.弹簧的主要类型和功用是什么? 8.可拆卸联接和不可拆卸联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9.零件和构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常用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

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作者:————————————————————————————————日期:

电子线路实验 指导书 苏州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前言 电子线路实验是电子、电气类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去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本书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选编18个实验,覆盖了教学基本要求中的主要内容,某些部分作了适当加深加宽。并强调了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应逐步掌握下列内容: (1)常用电子电路元件的特性、选用和基本参数测量方法 (2)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 (3)常用电子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4)常用电子电路的选型、设计、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对同一实验,指导书设计了若干组不同的性能指标。学生应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任选一组参数进行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

实验须知 为保证实验质量,必须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做到以下要求: 一、实验前 (1)电路选型:根据电路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结合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查阅有关电子电路资料,确定电路的形式,画出电路原理图,必要时画出实际连线图。 (2)电路设计:根据要求的性能指标,对电路进行理论设计和计算,确定所选用元件的规格、型号和实际数值,列写元件清单,并把他们标注在电路图上。(3)测试方案设计:根据电路的性能指标和测量原理,确定测试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列出仪器设备清单。 二、实验过程 (1)电路安装 按照电路原理图,以有源器件为核心,合理布局,逐级安插元器件并连接走线。要特别注意电源线、地线、信号输入线和输出线的安排,仔细核对元件数值、极性和管脚位置。电路安装完成后,应对照电路原理图,认真检查电路板上的元件连接情况,避免漏接、错接。 (2)通电及直流工作状态检查: 将电源电压调调整到要求值,并按正确的极性接入电路板然后接通直流电源。通电后,首先检查电路板上直流电源电压是否正常。逐级检查有源器件的直流工作点,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如有相应调节元件,应将直流工作点调到要求值。(3)动态调试和性能指标测量: 根据拟定的测试方案,调整信号源的输出波形,将其接入板。逐级检查电路的输出,并记录数据和波形计算电路的性能指标。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分析原因,重新调整电路或改进电路。实验过程中,发现电路异常,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损坏元器件及仪器设备。 三、实验后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原始记录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2.1直流电路分析和仿真 实验报告

实验2.1直流电路分析和仿真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直流电路分析和仿真 实验目的: 1.学习Multisim建立电路,分析直流电路的方法。 2.熟悉Multisim分析仿真模式中输出结果的常用后处理方法。 3.熟悉伏安特性的仿真测量。 4.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理解。 实验内容: 1.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 (1)建立如图所示仿真电路。 (2)通过操作的到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2.验证叠加定理 (1)建立如图所示仿真电路。 (2)仿真开关后分别在每种电源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时,用电压表测量个支路电压,记录在表格中,验证叠加定理。

可以发现,理论值与实际值十分接近,仿真模拟十分准确。 3.求戴维南等效电路 (1)建立如图所示仿真电路。

(3)用直流扫描分析方法求出a,b做端口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让测试电流源从0变化到10mA,测量得到的扫描曲线,得到a,b端口的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 直流扫描分析: 导入excel,做出函数图像,求出其函数表达式为y=708.5x+8.25 则仿真结果的开路电压为8.25v,等效电阻为708.5Ω。 理论计算值为 V=15*330/(270+330)=8.25,R=560+270*330/(270+330)=708.5Ω。 两者相符。 4.验证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建立如图所示仿真电路。

(2)选择simulate/analyses/parameter meter,设定R4阻值从500Ω变化到1.6k,步长为0.5,输出选择为R4的功率。启动分析仿真后得到R4功率随其阻值变化的曲线。 (3)打开测量游标,查找曲线最大值,得到最大功率值及其对应的负载电阻值。 其中最大功率值为24.016mW,对应的负载电阻为708.333Ω 思考:如何让软件自动寻找曲线的最大值? 答:得到参数扫描分析图像后,点击曲线图中的属性,选择光标开,在点击选择数值,仅勾选max y,点击确定做出有光标的图像,再讲光标移到max y出,此时x的坐标即为所对饮的负载电阻值。 思考:在验证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时,如何同时显示R4消耗功率和V1输出功率的曲线? 答:在进行参数扫描时,在输出选项中,同时勾选p(v1)和p(R4)再进行仿真即可。

电路实验七

实验七 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数实验 班级:13电子(2)班 姓名:郑泽鸿 学号:04 指导教师:俞亚堃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17日 同组人姓名:吴泽佳、张炜林 一、实验目的 ① 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② 通过测量日光灯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使用瓦特表; ③ 学会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元器件 ① 8W 日光灯装置(灯管、镇流器、启辉器)1套; ② 功率表1只; ③ 万用表1只; ④ 可调电容箱1只; ⑤ 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已知电路的有功功率P 、视在功率S 、电路的总电流I 、电源电压U ,根据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IU P S P == ?cos 。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 就越少。 在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且功率因数很低,大约只有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的功率因数cos φ的方法就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如图1所示。 图1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电路 图2 并联电容后的相量图

图1中L 为镇流器的电感,R 为日光灯和镇流器的等效电阻,C 为并联的电容器, 设并联电容后电路总电流I ,电容支路电流C I ,灯管支路电流RL I (等于未并电容前电路中的总电流),则三者关系可用相量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并联电容C 前总电流为RL I ,RL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L ?,功率因数为L ?cos ;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为I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功率因数为?cos ;显然?c o s >L ?cos ,功率被提高了。并联电容C 前后的有功功率 ??c o s c o s IU U I P L RL ==,即有功功率不变。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I 减小,视在功率IU S =则减小了,从而减轻了电源的负担,提高了电源的利用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功率因数测试。 日光灯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将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所测的数据记录于表1中。 图3 日光灯实验电路 W 为功率表,C 用可调电容箱。 表1 感性电路并联电容后的测试数据 并联电容C (μF ) 有功功率P(W) U (V ) I (A ) cos φ 0 38.3 220 0.34 0.48 0.47 38.3 220 0.341 0.48 1 39.3 220 0.292 0.57 2.2 38.7 220 0.225 0.71 2.67 38.3 220 0.225 0.71 3.2 39.1 220 0.209 0.83 4.7 38.1 220 0.19 0.85 5.7 39.1 220 0.215 0.78 6.9 38.5 220 0.27 0.61 7.9 39.3 220 0.3 0.53 10.1 38.9 220 0.432 0.37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徐双满洪建平编 王青温审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 2月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试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曲线(即变形协调图)。 2.掌握求联接件(螺栓)刚度C 1、被联接件刚度C 2、相对刚度C 1/C 1+C 2。 3.了解试验预紧力和相对刚度对应力幅的影响,以考察对螺栓疲劳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图1—1为螺栓联接实验机结构组成示意图,手轮1相当于螺母,与螺栓杆2相连。套筒3相当于被联接件,拧紧手轮1就可将联接副预紧,并且联接件受拉力作用,被联接件受压力作用。在螺栓杆和套筒上均贴有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它们的应变来求受力和变形量。测力环4是用来间接的指示轴向工作载荷的。拧紧加载手轮(螺母)6使拉杆5产生轴向拉力,经过测力环4将轴向力作用到螺杆上。测力环上的百分表读数正比于轴向载荷的大小。 1.螺栓联接实验机的主要实验参数如下: 1).螺栓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1=2.06×105N/mm 2,螺栓杆直径d=10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1=130mm 。 2).套筒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2=2.06×105N/mm 2,两件套筒外径分别为D=31和32,径为D 1=27.5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2=130mm.。 2.仪器 1)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2)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3)PR10-26型预调平衡箱。

ΔF Dn λb λm λ λm ’ θn λ F θ0 D0 Q p F Q p Q 图4-3 力-变形协调图 图4-2 LBX-84型实验机结构图 1-加载手轮 2-拉杆 3-测力计百分表 4-测力环 5-套筒 6- 电阻应变片 7-螺栓 8-背紧手轮 9-予紧手轮 三.实验原理 1.力与变形协调关系 在螺栓联接中,当联接副受轴向载荷后,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接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根据螺栓(联接件)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4-3所示。当联接副受工作载荷后,螺栓因受轴 向工作载荷F 作用,其拉力由预紧力Qp 增加到总拉力Q ,被联接件的压紧力Q p 减少到剩余预紧力Q ˊp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Δλ1,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Δλ2,即Δλ1=Δλ2=λ,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因此,又称为变形协调图。 知道了力和变形的大小便可计算出连接副的刚度的大小,即力与变形之比Q/λ称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XXXX版(简)

北方民族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主编 校对 审核 北方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三年九月

目录 实验一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2) 实验二LC正弦波振荡器的综合分析 (8) 实验三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研究与综合测试 (12) 实验四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研究与综合测试 (22) 实验五锁相环的工作过程及综合分析 (29)

实验一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的组成和性能特点。 2.熟悉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学会频响特性的测试。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1. 高频电子技术实验箱中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实验模块电路(RK-050) 2. 示波器 3. 信号源 4. 扫频仪 三、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 图1-1为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RK-050)。图中,201P 为信号输入铆孔,当做实验时,高频信号由此铆孔输入。201TP 为输入信号测试点。接收天线用于构成收发系统时接收发方发出的信号。变压器21T 和电容12C 、22C 组成输入选频回路,用来选出所需要的信号。晶体三极管21BG 用于放大信号,12R 、22R 和52R 为三极管21BG 的直流偏置电阻,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且放大器工作于甲类状态。三极管21BG 集电极接有LC 调谐回路,用来谐振于某一工作频率上。本实验电路设计有单调谐与双调谐回路,由开关22K 控制。当22K 断开时,为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12L 、22L 、42C 和52C 组成了初级回路,32L 、42L 和92C 组成了次级回路,两回路之间由电容62C 进行耦合,调整62C 可调整其耦合度。当开关22K 接通时,即电容62C 被短路,此时两个回路合并成单个回路,故该电路为单调谐回路。图中12D 、22D 为变容二极管,通过改变ADVIN 的直流电压,即可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达到对回路的调谐。三个二极管的并联,其目的是增大变容二极管的容量。图中开关21K 控制32R 是否接入集电极回路,21K 接通时(开关往下拨为接通),将电阻32R (2K )并入回路,使集电极负载电阻减小,回路Q 值降低,放大器增益减小。图中62R 、72R 、82R 和三极管22BG 组成放大器,用来对所选信号进一步放大。 202TP 为输出信号测试点,202P 为信号输出铆孔。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原理及说明 1、电压源是有源元件,可分为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理想电压源在一定的电流 范围内,具有很小的电阻,它的输出电压不因负载而改变。而实际电压源的端电压随着电流变化而变化,即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以及它们的伏安特性如图4-1所示(参阅实验一内容)。 2、电流源也分为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电流是恒定的,不因外电路不同而改变。实际电流源的电流与所联接的电路有关。当其端电压增高时,通过外电路的电流要降低,端压越低通过外电路的电 并联来表示。图4-2为两种电流越大。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 S 流源的伏安特性。

3、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电源,尤其外部特性来讲,可以看成为一个电压源,也可看成为一个电流源。两者是等效的,其中I S=U S/R S或 U S=I S R S 图4-3为等效变换电路,由式中可以看出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一个参数为U s 和R s 的 电压源变换为一个参数为I s 和R S 的等效电流源。同时可知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两者 之间不存在等效变换的条件。 三、仪器设备 电工实验装置: DG011、 DG053 、 DY04 、 DYO31 四、实验内容 1、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1)按图4-4(a)接线,毫安表接线使用电流插孔,R L 使用1KΩ电位器。 2)调节恒流源输出,使I S 为10mA。, 3)按表4-1调整R L 值,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变化。将测试结果填入表4-1中。 2、实际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按照图4-4(b)接线,按表4-1调整R L 值,将测试的结果填入表4-1中。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 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 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 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

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 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电子技术实验室

实验要求 1. 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顶,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 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 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 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组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 实验过程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 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 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 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脸报告。

实验目录 实验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 实验二石英晶体振荡器(实验版1) (4) 实验三振幅调制器(实验板2) (6) 实验四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实验板2) (9) 实验五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板3) (12) 实验六相位鉴频器(实验板3) (14) 实验七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实验板4).17 实验八集成电路(锁相环)构成的频率解调器(实验板4) (20)

机械设计基本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简介 THCGP-1型 仪器介绍 ●信号源: 本实验箱提供的信号源由高频信号源和音频信号源两部分组成,两种信号源的参数如下: 1)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范围:0.4MHz~45M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输出波形:正弦波; 输出幅度:1Vp-p 输出阻抗:75?。 2)低频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0.2kHz~20 k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输出幅度:5Vp-p;输出阻抗:100Ω。 信号源面板如图所示 使用时,首先按下“POWER”按钮,电源指示灯亮。 高频信号源的输出为RF1、RF2,频率调节步进有四个档位:1kHz、20kHz、500kHz、1MHz档。 按频率调节选择按钮可在各档位间切换,为1kHz、20kHz、500kHz档时相对应的LED

亮,当三灯齐亮时,即为1MHz档。旋转高频频率调节旋钮可以改变输出高频信号的频率。另外可通过调节高频信号幅度旋钮来改变高频信号的输出幅度。 音频信号源可以同时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三种波形,各波形的频率调节共用一个频率调节旋钮,共有2个档位:2kHz、20kHz档。按频率档位选择可在两个档位间切换,并且相应的指示灯亮。调节音频信号频率调节旋钮可以改变信号的频率。分别改变三种波形的幅度调节旋钮可以调节输出的幅度。 本信号源有内调制功能,“FM”按钮按下时,对应上方的指示灯亮,在RF1和RF2输出调频波,RF2可以外接频率计显示输出频率。调频波的音频信号为正弦波,载波为信号源内的高频信号。改变“FM频偏”旋钮调节输出的调频信号的调制指数。按下“AM”按钮时,RF1、RF2输出为调幅波,同样可以在RF2端接频率计观测输出频率。调节“AM调幅度”可以改变调幅波的幅度。面板下方为5个射频线插座。“RF1”和“RF2”插孔为400kHz ——45MHz的正弦波输出信号,在做实验时将RF1作为信号输出,RF2接配套的频率计观测频率。另外3个射频线插座为音频信号3种波形的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频率范围为0.2k至20kHz。 ●等精度频率计 (1)等精度频率计面板示意图: (2)等精度频率计参数如下: 频率测量范围:20Hz——100MHz 输入电平范围:100mV——5V 测量误差:5×10-5±1个字 输入阻抗:1MΩ//40pF (3)使用说明: 频率显示窗口由五位数码管组成,在整个频率测量范围内都显示5位有效位数。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此时频率显示窗口的五位数码管全显示8.,且三档频率指示灯同时亮,约两秒后五位数码全显示0,再进入测量状态。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 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

电路分析基础实训.pdf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院系部机电工程系 指导老师姓名张裴裴 2015 — 2016学年第2学期

实验一直流电路的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规程、安全用电常识。 2.熟悉实验室供电情况和实验电源、实验设备情况。 3.学习电阻、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数字万用表、交直流毫安表的使用方法。 4.学习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掌握分压、分流关系。 二、实验仪器 1.电工实验台一套 2.数字万用表一块 3.直流稳压源一台 4.直流电压表一只 5.直流电流表一只 6.电路原理箱(或其它实验设备) 7.电阻若干只 8.导线若干 三、实验步骤 1、认识和熟悉电路实验台设备及本次实验的相关设备 ①电路原理箱及其上面的实验电路版块; ②数字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量程的选择; ③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量程的选择。 2.电阻的测量 (1)用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档测电阻,万用表的红表棒插在电表下方的“VΩ”插孔中,黑表棒插在电表下方的“COM”插孔中。选择实验原理箱上的电阻或实验室其它电阻作为待测电阻,欧姆档的量程应根据待测电阻的数值合理

选取。将数据记录在表1,把测量所得数值与电阻的标称值进行对照比较,得出误差结论。 图1-1 将图1-1所示连成电路,并将图中各点间电阻的测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在表2中,注意带上单位。 开启实训台电源总开关,开启直流电源单元开关,调节电压旋钮,对取得的直流电源进行测量,测量后将数据填入表1-2中。 (1)按实验线路图1-2连接电路(图中A 、B 两点处表示电流表接入点)。 2 S 2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贺俊林冯晚平编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用 3 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机械原理与零件实验室 2008年

目录 实验一、减速器拆装实验 (2)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6) 实验三、齿轮结构设计实验 (9) 实验四、带传动实验 (12) 实验五、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17)

实验一减速器拆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减速器各部分的结构,并分析其结构工艺性。 2.了解减速箱各部分的装配关系和比例关系。 3.熟悉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过程 二、实验所用的工具、设备、仪器(每试验小组) 1.二级减速器一台 2.游标卡尺一把 3、活搬手二把 4、套筒扳手一套 5、钢板尺一把 三、实验内容 1.了解铸造箱体的结构。 2.观察、了解减速器附属零件的用途,结构安装位置的要求。 3.测量减速器的中心距,中心高、箱座下凸缘及箱盖上凸缘的厚度、筋板厚度、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的距离、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底壁之间的距离等。 4.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密封装置,包括外密封的型式,轴承内侧的挡油环、封油环的作用原理及其结构和安装位置。

四、实验步骤 1.拆卸。 (1)仔细观察减速器外部各部分的结构,从各部分结构中观察分析回答后面思考题内容。 (2)用板手拆下观察孔盖板,考虑观察孔位置是否恰当,大小是否合适。 (3)拆卸箱盖 a、用扳手拆卸上,下箱体之间的连接螺栓、拆下定位销。将螺栓,螺钉、垫片、螺母和销钉放在盘中,以免丢失,然后拧动启盖螺钉使上下箱体分离,卸下箱盖。 b、仔细观察箱体内各零部件的结构和位置,并分析回答后面思考题内容。 c、测量实验内容所要求的尺寸。 d、卸下轴承盖,将轴和轴上零件一起从箱内取出,按合理顺序拆卸轴上零件。 2.装配 按原样将减速器装配好,装配时按先内部后外部的合理顺序进行,装配轴套和滚动轴承时,应注意方向,注意滚动轴承的合理装拆方法,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才能合上箱盖,注意退回启盖螺钉,并在装配上、下箱盖之间螺栓前应先安装好定位销,最后拧紧各个螺栓。 五、注意事项 1.切勿盲目拆装,拆卸前要仔细观察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考虑好拆装顺序,拆下的零、部件要统一放在盘中,以免丢失和损坏。 2.爱护工具、仪器及设备,小心仔细拆装避免损坏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副本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简介 HD-GP-Ⅲ型 一、产品组成 该产品由3种实验仪器、10个实验模块(其中1、6、9号模块属于选配模块)及实验箱体(含电源)组成。 1.实验仪器及主要指标如下: 1)频率计: 频率测量范围:50Hz~99MHz 输入电平范围:100mVrms~2Vrms 测量误差:≤±20ppm(频率低端≤±1Hz) 输入阻抗:1MΩ/10pF 2) 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400KHz~45M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 输出波形:正弦波,谐波≤-30dBc 输出幅度:1mVp-p~1Vp-p(连续可调) 输出阻抗:75Ω 3) 低频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200Hz~16K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 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输出幅度:10mVp-p~5Vp-p(连续可调) 输出阻抗:100Ω 2.实验模块及电路组成如下: 1)模块1:单元选频电路模块 该模块属于选件,非基本模块 包含LC并联谐振回路、LC串联谐振回路、集总参数LC低通滤波器、陶瓷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等五种选频回路。 2)模块2:小信号选频放大模块 包含单调谐放大电路、电容耦合双调谐放大电路、集成选频放大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等四种电路。 3)模块3:正弦波振荡及VCO模块

包含LC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压控LC振荡电路等三种电路。 4)模块4:AM调制及检波模块 包含模拟乘法器调幅(AM、DSB、SSB)电路、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电路、三极管小信号包络检波电路、模拟乘法器同步检波电路等四种电路。 5)模块5:FM鉴频模块一 包含正交鉴频(乘积型相位鉴频)电路、锁相鉴频电路、基本锁相环路等三种电路。 6)模块6:FM鉴频模块二 该模块属于选件,非基本模块 包含双失谐回路斜率鉴频电路、脉冲计数式鉴频电路等两种电路。 7)模块7:混频及变频模块 包含二极管双平衡混频电路、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三极管变频电路等三种电路。 8)模块8:高频功放模块 包含非线性丙类功放电路、线性宽带功放电路、集成线性宽带功放电路、集电极调幅电路等四种电路。 9)模块9:波形变换模块 该模块属于选件,非基本模块 包含限幅电路、直流电平移动电路、任意波变方波电路、方波变脉冲波电路、方波变三角波电路、脉冲波变锯齿波电路、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七种电路。 10)模块10:综合实验模块 包含话筒及音乐片放大电路、音频功放电路、天线及半双工电路、分频器电路等四种电路。 二、产品主要特点 1.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模块,既可节约经费又方便今后升级。 2.产品集成了多种高频电路设计及调试所必备的仪器,既可使学生在做实验时观察实验现象、调整电路时更加全面、更加有效,同时又可为学生在进行高频电路设计及调试时提供工具。 3.实验箱各模块有良好的系统性,除单元选频电路模块及波形变换模块外,其余八个模块可组合成四种典型系统: ⑴中波调幅发射机(535KHz~1605KHz)。 ⑵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535KHz~1605KHz,中频465KHz)。 ⑶半双工调频无线对讲机(10MHz~15MHz,中频4.5MHz,信道间隔200KHz)。 ⑷锁相频率合成器(频率步进40KHz~4MHz可变)。 4.实验内容非常丰富,单元实验包含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并有丰富的、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 5.电路板采用贴片工艺制造,高频特性良好,性能稳定可靠。 三、实验内容 1. 小信号调谐(单、双调谐)放大器实验(模块2)

湖南大学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电路分析实验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实验二KCL与KVL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EWB软件的使用 2. 学习实验EWB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 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KCL:对于任意一个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进(或流出)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KVL:对于任意一个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三、实验内容 1. 验证KCL,电路图如下所示: 2. 验证KVL,电路图如下所示:

四、实验体会 本次实验针对基尔霍夫定律进行了验证,分别验证了kcl与kvl定律。由上图实验内容可知,对kcl的验证中,流入上节点的电流XMM3与XMM1的和为13.548+3.871=17.419mA,正好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XMM2的电流值17.419mA,kcl定律得证;在对kvl的验证中,取最外一层环路,计算电压降之和:-V1+U2+U3+V2+U4+U5=-12+3+(-3)+12+3+(-3)=0,kvl得证。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到了电路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流程,自己真正意义上地动手操作完成电路实验,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基尔霍夫定律的含义。起初使用Workbench,由于与电脑不太兼容,就换了Multisim,期间遇到少许麻烦,都是自己和同伴一起解决,在这之中学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验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完成过程中没有其他问题。

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一、实验目的 1.熟悉EWB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EWB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网孔分析是以网孔电流作为第一步求解的对象,又称为网孔电流法。所谓网孔电流是一种沿着网孔边界流动的假想电流,列出KVL和支路的VCR从而解得各个支路电流电压的方法。其公式可以用如下表示: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如下所示,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教师:李伟 2017年3月

实验一机构展示与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陈列室陈列了一套CQYG-10B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通过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与介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初步的了解。提高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 三、展示及分析 (一)机构的组成 通过对蒸气机、内燃机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构。简单机器可能只包含一种机构,比较复杂的机器则可能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可以说,机器乃是能够完成机械功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构是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对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由构件和运动副所组成。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它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刚性地联接而组成;运动副是指两构件之间的可动联接,常用的有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和曲面副等。凡两构件通过面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通称为低副;凡两构件通过点或线的接触而构成的

运动副,称为高副。 (二)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是应用广泛的机构,其中又以四杆机构最为常见。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优点以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 平面连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 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通过平面连杆机构应用实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平面连杆机构在生产实际中所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南昌理工学院实验报告(样本) 二OO 年月日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实验名称电位、电压的测定 班级姓名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名称】电位、电压的测定 【二、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的方法,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2、学会电路电位图的测量、绘制方法; 3、掌握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一)实验内容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2、测量电路中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二)实验原理 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异,但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即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则是不变的,这一性质称为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据此性质,我们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若以电路中的电位值作纵坐标,电路中各点位置(电阻或电源)作横坐标,将测量到的各点电位在该坐标平面中标出,并把标出点按顺序用直线条相连接,就可得到电路的电位图,每一段直线段即表示该两点电位的变化情况。而且,任意两点的电位变化,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过程】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按图接线。图中的电源U S1用恒压源中的+6V(+5V)输出端,U S2用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以图1-1中的A点作为电位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用电压表的黑笔端插入A点,红笔端分别插入B、C、D、E、F各点进行测量,数据记入表1-1中。以D点作为电位参考点,重复上述步骤,测得数据记入表1-1中。 图1-1 2、测量电路中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图1-1中,测量电压U AB:将电压表的红笔端插入A点,黑笔端插入B点,读电压表读数,记入表1-1中。按同样方法测量U BC、U CD、U DE、U EF及U FA,测量数据记入表1-1中。 【六、实验结果】 表1-1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数据(单位:V)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