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潘懋元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在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中,选好才是成功的一半。导师要积极为博士生们提供条件,创设一个师生互敬、教学相长的学术环境,激励他们自我成才,让他们在治学上达到深入浅出、由博返约的境界。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569(2006)10-0893-04

OntheCultivationofDoctoralStudentsinHigherEducationScience

PANMao-yuan

(InstituteOfHigherEducation,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Abstract]Tocultivatedoctoralstudentsofhighereducationscience,doctoralsupervisorsshouldchoosesomepotentialones,andprovideallkindsofcondition,createagoodacademicatmosphere,andinspiritthemtoself-realization.

[Keywords]Highereducationscience;Cultivationofdoctoralstudent

高等教育学是1984年被正式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并批准成立第一个硕士授予点的。按说,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应始于1984年后。但由于当时的规定是先招收培养,后报批学位授予点,所以实际上我招收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是1981年,招收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是1986年。20多年来,经我指导的硕、博士毕业生已逾百人。他们中或已声名雀起,独当一面;或后生可畏,崭露头角。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身为人师,我深感欣慰,因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为师者最大的乐事和至高的回报。为此,我不揣浅陋,主要以博士生培养为例,谈谈自己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1成功与否,端赖选才

选好才是成功的一半。招生选才的优劣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就与同农民播下去的种子的好坏对收成的影响一样。因此,如何把好博士生培养的入口关,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考生,这是关涉博士生教育全局的关键问题之一。我认为,对博士生的选拔,既不同于本科生,也不同于硕士生,在选拔中要重视其发展的潜质。一般说,本科生的培养是以学习为主,通过课程学习和初步的科研训练,以培养某一专业的专门人才;硕士生的培养是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通过自主学习和有指导的科研活动,使之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负担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培养某一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博士生的培养则是以科研为主,通过自主的科研活动,表明其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并能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以培养某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换句话说,博士生培养质量不仅涉及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且还影响到国家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声誉。并不是每一个具有一般思想和业务水平的大学毕业生经过有限的几年努力就能达到这种要求的。因此,严格选拔人才,显得格外重要。

人才选拔中最关键的是要能准确判断考生的报考动机,看其是文凭取向还是兴趣取向,是为学位而来还是为学问而来。所以,选拔的考生必须对本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探求欲望和献身精神,愿意终生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只是把学习、科研作为猎取学位的手段,就很可能碰到困难就动摇。尤其是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新的学科,有很多的难题有待探索,人们的看法也不一致,各种责难,时有所闻。如果认识不足,信心不定,很可能半途转行。即使勉强留下,也可能急于自炫,则其所学必定不牢靠,而将来的成就也定然有限。为什么这样强调兴趣在选拔中的意义呢?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这么说: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我把前一句改为“板凳敢坐十年冷”,想强调的是,坐冷板凳是要有勇气的。

所以,在选拔过程中,不能光看笔试的成绩,高分未必代表较高的学术能力和学术兴趣。笔试成绩好的博士生中研究兴趣

[收稿日期]2006-09-08

[作者简介]潘懋元,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研方向:高等教育学。

不大、创新意识缺乏、学术潜质不足的大有人在。基于以上认识,我对博士生的选拔,并不太注重考试成绩,更为重视的是在根本问题上的政治方向,以及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论文、专著和学术报告。当然,从学科考试中,多少也可以看出学术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但不如看论文或专著那样全面地了解其思想倾向、政治态度以及理论基础、研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考试成绩与论文、专著审查合格之后,复试时我要求申请者作一次学术报告。报告会邀请教师和研究生一起听讲、提问,然后参考大家的评价,做出最后的决定。

顺便说一下:博士生的选择,给予导师的自主权应当多些,导师才能做出综合的判断。至于硕士生的选拔,差不多只能根据考试成绩,尤其是外语分数。我的研究生是来自各种学科、专业的,历年来被录取最多的,除了教育系毕业生之外,就是外语系毕业生。我并不是认为外语不重要,而是觉得有些很好的苗子尤其是思想上比较成熟,又已有相当实践经验的在职申请者,往往由于外语成绩差一点而只好忍痛割爱。其实录取之后,抓紧抓好一年的公共英语学习,或集中强化训练,大多数是能够达到合格要求的。其次,我最不满意的是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考题,也要像高考考题那样随附标准答案,作为评分依据。如果考生的答案完全符合标准答案,充其量只能考出他们的记忆能力与求同思维,恰恰不能考察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求异思维。为此,我把标准答案“擅自”改为“基本要求”。要求:思想政治观点正确;基础知识基本正确但不要求罗列无遗;有所发挥,虽不一定正确但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我所说的选拔博士生应当重视其发展的潜质,综合考核其学术水平与思维能力,其实现在是无能为力的。上个世纪80年代,生源较少,招生制度还不十分“规范”时,博士生导师还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现在制度越来越“规范”了,导师完全丧失自主选择权,而所谓“规范”,又是照搬非人性化的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例如,划分数线(不仅划分数线,还划单科分数线),笔试上线后,才从高到低,以1∶1.2的比例与导师见面,进行复试。复试成绩又只能以30%的比例与笔试成绩合计,最后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作为导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潜质优异、学有所长的考生落选。“失英才而不得教育之”,是作为导师者最痛心的事。

2深入浅出,由博返约

对博士生而言,治学上要追求“深入浅出”和“由博返约”。深要深在思想上,深在理论上。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而真正能揭示本质和基本规律的理论总是具有简明的表达形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科学美。自然科学是如此,社会科学也是如此。因此,只有真正深入到了本质,把握了基本规律,才能浅出,浅出就是要用简明的方式表达出来,做到明白易懂。很多研究者以把简单的东西讲得深奥难懂作为“学问高深”。这种故作高深,往往是自己并没有完全弄懂,没有消化。只有把高深学术问题弄懂了,消化了,才能深入浅出。做学问,要做到深入浅出,既有下功夫的问题,也有端正学风的问题。

先说端正学风。为什么很多人写文章,往往用晦涩的语言来表达,旁征博引许无关宏旨的理论,无非是为了炫耀自己博学。在他们看来,讲得明白易懂,语不晦涩,似乎就没有学问。这使许多人尚未真正深入就自认为学问已经做得很深了。“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其实最高深的学问,可以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表达,也应该用简明的语言来表达,寻找简明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往往也是深入研究的过程。所以,只有端正了思想,才能进一步把学问做得深透。

除了端正学风外,还要下功夫。要在由约到博的基础上,再由博返约,由约到博是充分占有材料的过程。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而由博返约是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其中蕴藏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这是一个需要高度创造力和艰苦求索的过程。要把材料融会贯通,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见解。思考很久的观点,当要写出来、讲出来的时候,须再重新审视材料,果敢地根据需要取舍材料。要敢于割爱。同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简明地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做到深入浅出和由博返约。

3提供条件,自我成才

对于博士生的培养,研究所和导师只能提供必要条件,成才靠自己。所谓必要条件,包括优良的学术气氛,必要的图书资料以及其他教师和研究生的种种帮助。

如何帮助博士生自我成才?

一是课程学习。先从硕士生的课程学习说起:我往往把一门课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分配给他们自己备课、自己讲课、自己主持课堂讨论。导师工作是介绍一些参考书目,课前检查他们备课的情况,课后帮助他们总结。总结着重于观点上的把关和方法论上的指导。这样,研究生对于所分配到的课题,除阅读导师指定的参考书外,还要自己搜索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讲稿,并且获得讲课和主持课堂讨论的教学实践经验,把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三者结合起来。研究生对这种方式比较满意,既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又能深入钻研某一课题。有的研究生对所讲的课题,继续研究,写出论文;有的就以此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但是,对于博士生来说,这种课程学习方式就不够了。他们应该开出1门有一定质量的课程。我尽可能让他们就其所长,承担1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把我开过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让给他们开。这比他们听1门课或自学1门课,然后考一考或写篇学习报告,效果要好。“教而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为教而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大不相同,既系统深入地学习1门课程,又可以从中考察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

现在博士生多了,没有这么多的课程让他们开。我就在所开的《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和《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两门课,各提出30 ̄40个研究课题。每门课每人各自选2 ̄3个课题,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对全班博士生讲课。常常还吸引访问学

者和高年级硕士生前来听课。我的任务只是:①课程的总策划;②对每个课题研究做简要的引导:

包括课题的意义;对本课题已有的争论;对研究本课题的要求等等。我自己也讲几个课题。③指定本门课程基本必须的参考书;

对个别课题介绍可供参考的论著或论文。④在博士生课题研究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⑤在博士生讲课和答辩后点评。点评包括讲课内容和教学能力。⑥评阅作业(包括读书报告、讲课讲稿和小论文)。⑦评定成绩。

我所摸索出来的这套办法,叫做“学习———研究———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法,是适合于研究生培养的。现在高教所其他老师开课,基本上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而各有自己的创新。许多博士生毕业后,也在自己的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以这一教学方法为中心的,连同其他的教学成果,2001年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是学术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在博士生成长教育上学术活动比课程学习更为重要。为此,首先要创造一个有优良学术气氛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受到陶冶,激励竞争。除了每两周1次学术例会让他们做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讨论之外,还支持他们在校内开讲座,同校外学术团体联系,尽量让他们参加校外学术会议,但必须带1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去参加。有时我还指定某一位博士生代表我去参加学术会议或同他们一起去参加,回来后要做传达报告。这对活跃学术思想,扩大学术视野大有好处。值得一提的是,自周远清同志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后,学会每年都举办一次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该论坛自2003年开始设立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分论坛,让所有设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单位选派部分博士生代表参加,既检阅了博士生们的学术水平,又加深了各培养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还增进了博士生之间的情谊,达到了以文会友,切磋学问,砥砺思想,激励创新的目的。

加强博士生之间,博士生与硕士生之间的群体活动,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博士生,各有其专攻的课题,在学术上往往只同导师“单线联系”,不能很好地发挥集体作用。而这种集体的激励、互助或者叫做“碰撞”,往往比导师的工作更为深入有效。曾经有一位硕士生,他的学位论文需要补充大量材料,才能进行充分的论证,文章也要做较大的修改,估计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我建议他或者延长学习时间半年,或者放弃学位只拿毕业证书。这对他无疑是一件苦恼的事。他的两位同届硕士生,放下他们各自未完的论文工作,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帮助他搜集资料,设计修改方案,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如期交上了一篇质量较好的学位论文,不但顺利地通过专家评审与答辩,而且论文的一部分发表之后,为《新华文摘》所转载,一次教育部召开的有关学术会议,还特邀他出席参加。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为了促进群体之间的激励与互助,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邀请其他研究生一起参加;我对某一位研究生的论文指导,也让其他研究生参加,发表意见。虽然参加者对论文内容所涉及的问题,事前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但却能起到相互关心、切磋的作用。

三是论文指导。写出一篇高质量、有创见的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的中心工作。有人认为博士生论文选题,最好是导师研究

方向或系列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这是对的,但不排斥博士生选择非导师研究方向的课题,研究导师未研究过的或无力研究的课题。更重要的是根据博士生原有的研究基础和知识结构来确定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我早期指导的4个博士生,两个论文课题是教学论与课程论,同我的研究方向比较一致;一个论文课题是高等教育体制与管理,对此我所知不多;还有一个论文选题为教育社会学,这个领域我是外行。最近,还有一位博士生的论文课题是关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方面,我更是知之甚少,就请华南师大的丁新教授共同指导。这样,导师是不是就不起作用了?我想不会的。研究计划由他们自己制定,研究方法由他们选定,导师只从方法论上提供一些咨询,在具体内容上指导不多,干涉就可能较少,博士生的“自主权”也就较大,未必不是好事。当然,必要时还可以请校外专家帮助。

我认为,对于博士生,不仅要求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而且要使其成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作为学术带头人,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还不够,还要求其具有组织领导集体学术研究的能力。因此,不能满足于自己能够写出一篇高质量并有创造性成果的论文,还要让他们去支持,组织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研究,培养他们搞集体科研的设计、管理、审查的能力。我培养的博士生在读期间中,就有不少承担211工程或985工程等科研项目的子课题组织工作,更多的是承担有关部门委托科研项目的课题组组长或副组长工作。

四是思想修养。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不仅要求其具有学术水平、研究能力与组织领导能力,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思想修养。博士生的思想教育应当围绕成才教育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对他们思想修养的要求应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关文件规定中的政治标准。第二个层次是任何科学家都必须具有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在今天应该特别重视这一层次的修养。一个缺乏事业心的人,是难以担当科学事业的开拓重任的;一个责任感不强、敷衍草率的人,是难以树立带头人应有的威信的;一个科学态度不严肃、治学不严谨的人,是难以攀登科学高峰的。第三个层次是对本学科的发展的理想、信心、意志和热情,这些是作为本门学科有成就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必要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对一门正在发展中,尚不受社会普遍理解与重视的新兴学科,从事这种学科研究的科学家更要有明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热情。

五是实践锻炼。高等教育学是应用性学科,研究工作,要面向实际问题;研究方法,要用调查、观察、实验、总结等多种方法以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光从书本到书本。但许多研究生宁愿根据书本知识、书面材料,坐而论道,不愿多花时间到实际中去。当然,有实际的困难,如受时间、经费等条件限制,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扭转理论脱离实际的学风。为此,我曾多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博士生们:我的理论研究很得益于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的积累使我在研究教育理论时,心中有个“实际”;在写文章、做报告时,心中有读者、听众,力求使抽象的理论成为简单、明白、可接受、可操作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从教育实践中发现理论问题,以教育

实践检验教育理论的习惯,而不满足于只引用西方的观点和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论证自己的理论。理论中的“洋”、“大”、“空”的倾向值得注意。“大”就是题目大、口气大,认为别人的研究一无是处,只有自己的理论是“填补空白”的;“空”即空对空,研究的结论纯粹是理论推导出来的,空话连篇;“洋”就是喜欢搬洋人的话,以壮大自己的声势。很多青年理论工作者颇有才气,但如果不联系实际,光说空话,这样的才气是难有生命力的。理论还必须由实践来检验,通过历史分析、比较研究所获得的经验、理论,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被确认并得到应用,从而体现它们的社会价值。为此,我积极给学生提供联系实际的机会。近几年来,在为博士生开设的“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课程期间,我每年都要带全班博士生到各地高校搞实地调研。虽然这算不上实践锻炼,但在科研工作结合世纪上有一定的效果。

六是课外陶冶。我觉得,导师的指导,不一定在课堂上或论文指导中进行,更多是在平时师生交谈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20年前,我同研究生建立了一种家庭访谈制度,后来被称作“周末学术沙龙”。每逢周六晚上,是我接待研究生的时间,自由参加,没有课堂上的正襟危坐与刻板拘谨,清茶一杯,点心几样,可以畅所欲言,往往无所不谈。从天下事到个人生活,从学术论争到工作方法,既谈学问中的人生,也谈人生中的学问,话题有时事先确定,有时即兴而谈,可以是学术思想上的理性探讨,也可以是生活情感上的轻松交流,大家“各言尔志”,相互切磋琢磨。研究生对此很感兴趣,感到从中颇有得益。其实,导师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和启发。

沙龙上,除了我和研究生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外,我还借机引入“活水”,让沙龙慢慢变成研究生接触外界的一个窗口。因为经常有些教育界的学者朋友、高校的领导,甚至一些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等来看望我,我就把来访的这些客人在沙龙上介绍给研究生们,让他们之间进行一些交流。一些外国学者,如日本著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有本章教授、大塚丰教授,加拿大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许美德教授、挪威学者阿里?谢沃教授、德国学者罗兰德?舍恩教授等国际友人来厦大高教所访问时,都曾来到沙龙上与学生们见面。其中,许美德教授和阿里?谢沃教授还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他们参加沙龙的感受和看法。后来,我的年轻同事们,如刘海峰教授、邬大光教授、谢作栩教授、史秋衡教授等也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周末学术沙龙,且各有各的风格,相映成趣,蔚然成风,成为高教所的一种宝贵传统。

4师生互敬,教学相长

不论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入学,我的第一次报告,总要提韩愈的《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事实也是这样:第一,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新学科,并无多少成熟的理论可学;第二,近年来,不论中国或外国,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专著,车载斗量;分支学科、交叉学科、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就更多。导师读新书的时间有限,所接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不多,而研究生的时间集中,精力旺盛,新知识、新信息比导师丰富;第三,研究生思维敏捷,比导师可能更容易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师不必贤于弟子”,但“闻道有先后”,师之先于生者,首先是在术业专攻上,尝过一些甜头,也尝过一些苦头,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可能在治学方法上能够给研究生包括博士生某些有益的劝告、点拨、引导;其次,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我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比研究生多,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能够提供有益的指导;再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也较多,为人处世的经验也较多。我认为“师不必贤于弟子”,但“闻道有先后”,故导师是能起指导作用的。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专业的具体帮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方向上的指引、方法上的点拨以及人格上的影响。例如,当前不少研究生重“洋”轻“土”,崇拜西方成就与西方教育理论,而不重视中国教育的发展与中国教育理论的成就,如果由导师做几次报告,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要研究为什么产生这种思想?可能由于对社会现状持批判态度的心理倾向,也可能由于观察社会现象时,对西方用的是“望远镜”,对中国用的是“显微镜”。为使他们对中西教育有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只能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历史和现状,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为此,我在2003年组织博士生讨论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有一定影响的“依附理论”,写了一批论文,分别在清华、北大、复旦的几个高教刊物上发表;现在正和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现在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执教的杜祖贻教授合作,研究中国的教育国际化问题,以“借鉴与超越”为主题,设几个子课题,分别由10位博士生承担。近日,加拿大学者许美德(RuthHayhoe)正在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对世界的影响”,我正在积极争取她前来讲学。我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远非完美;中国教育的确有许多问题,非改革不可,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更重要的是要立足国情,即使西方某些先进的东西,也不是照办照抄就能生效的。忧思可以使人发愤,自卑却使人丧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正因为中国教育问题很多,更需要青年一代投身于教育改革事业中。

对于博士生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一定要求与导师一致,以免压抑他们的创新精神。但是,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容易产生的一些偏向,如照搬洋教条、理论脱离中国实际、忽视应用科学理论的可行性、思维逻辑不严密等,就要从方法论上加以指点、引导。即使是某些显然错误的观点,也不要简单地划禁区、扣帽子。凡是错误的观点,总有它的理论错误或逻辑错误的地方。最好从方法论上找出它的错误所在,引导他们自己去重新审查自己的结论,自己去修正自己的结论。有一位博士生在一次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明显有错误的观点,不少听者赞扬他的观点“有新意”,也有的研究生感到不对头。“有新意”的赞扬使他感到满意,感到不对头的又说不出所以然。如果导师只是告诫或谴责他不该持此观点,可能起禁锢作用而难于使之心服。为此我把他的报告稿索来仔细研

(下转第901页)

究,发现这篇报告不论论据或论证都有逻辑错误,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查对了原著,然后向他指出。他承认了逻辑上的错误,从而重新审查了他所得的结论。

另外,我也积极向年轻人学习,这是防止思想落后于时代的有效方法。与年轻人一起探讨问题,总能感觉到新思想、新观念的碰撞和冲击。我很注意发现和把握青年人思想的闪光点,并加以提炼和系统化。如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研究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就是在与博士生讨论的时候受到启发后,我组织他们写了一组笔谈,并形成了我自己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观。

如要谈到作为一位老教师的感受,我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最大的心愿无非是倾尽所学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们能够勤奋治学,学知识,学做人,并学有所成。学生们的成功对为师者而言是莫大的欣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为师者最大的期盼。我一生最为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那我选择的职业还是教师。

(该文由潘懋元教授口述,殷小平博士生整理。)

表18所高校的医学八年制培养目标

具有高素质、基础厚、专业宽、创新能力强和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2.2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探讨

结合各高校八年制培养目标和教育部关于八年制培养原则,按照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我校八年制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热爱医学科学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扎实医学科学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医疗实践技能和富有创新能力、独立从事与医学科学相关的研究能力的具有临床医学博士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参考文献:

[1]章有章,郅瑶,李鸣燕.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2,1(1):46-47.

[2]郭永松.综合性大学开设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的初步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2,(8):5-11.

[3]李东声.全国十所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可获博士学位[EB/OL].http://www.eee114.com/news/info.php?id=9978,2005-08-01.

[4]卫科教发[2001]212号.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S].

[5]姜乃强.我国扩大试办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07-28(01).

院校名称培养目标备注协和医科大学热爱医学科学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扎实而广博的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知识,英语达到“四会”,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医疗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与医学科学相关的研究能力,成为

适应“三个面向”需要,推动医学科学事业发展的骨干人才。

北京大学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的,有较强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的临床医师,确保他们做实习医生时有能力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并保证他们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进行终生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要将学生培养成

为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宽厚扎实理论知识基础的,有熟练临床工作能力和独立临床科研工作能力的,有

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较强的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复旦大学引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在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信息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培养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的临床医学高

层次专门人才。

试行

中南大学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较强的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

质临床医学人才。

试行

四川大学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强的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临床

医学人才。

试行

华中科技大学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扎实的医学理论和知识基础、较强的临床能力、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较大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试行第二军医大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临床医学专门人才,为其成为高素质新型医学科学家和临床专家奠定坚实基础。

试行第三军医大学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独立的教学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较强的创造能力,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需要,培养达到临床医学博士水平(M.D)的、高素质、有较大发展潜能的高级军队医学人才。

试行(上接第896页)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后感

一个纸足球引发的“案件” 足球场上,几个熟悉的身影正欢快地笑着、追逐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全然不知道老师已经悄悄站在了旁边。 “过来!”年轻的老师大吼一声。 对于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他们无计可施,耷拉着脑袋乖乖地向老师走去。看着这几个喘着粗气的红脸蛋,老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放着要紧的作业不做,竟然玩得如此无牵无挂。 看着老师愤怒的表情,几个小家伙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不言语。 “这是什么?”老师指着其中一个学生手中的白玩意而问。 “足球!”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足球?这就是你们尽心追逐的足球?老师不禁端详起这个“足球”来:将废纸一层层由里及外不断填塞,再用透明胶带扎成的“足球”! 这个新颖别致的纸足球吸引了老师,刚才的怒气一扫而光,内心一阵暗喜:这些小家伙,学习上不肯下功夫,玩起来到时挺有花样的,脑子里还真灵活!真想鼓励一下他们的创造发明。但是年轻的老师犹豫了:他们必须为自己只顾玩不顾学习的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有所反思。怎么办?还是让全班定夺吧! 老师把纸足球放在将桌上,没等老师开口,许多学生纷纷围了过来,对纸足球议论起来了:“这足球真有意思!真亏他们想得出来!”“真有创意!”“嘿,先借我玩玩!” 没想到一个纸足球经带来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在全班的一直劝谏下,年轻的老师只要求那几个小家伙写一篇作文,来描述一下踢这个纸足球前后的真实感受。随后一篇篇带有真情实感的佳作诞生了。 这件事的完美解决,是这位老师“退了一步”后的效果,若不是放弃批评,学生的创新之火怎能不被泼冷水?是一只纸足球教会了这位老师宽容和平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理解、尊重学生。作为一名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子,为学生想一想,这个错误真的不可原谅吗?这个学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假如我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对我进行教育我能接受。事实证明,这位老师用宽容和平和更好地教育了这一帮“捣蛋”孩子,而且效果也并不差。 我在工作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也许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不太好,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们“一棒子打死”,认为他们什么都错。而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我们板下脸批评学生时,先想想这个孩子可爱的一面吧。另外在批评的时候别忘了鼓励一下我们的孩子的闪光点。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

《孟子》【为学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但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抬头不愧对于天,低头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因此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安妮·莎莉文用超凡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唤醒海伦·凯勒的灵魂,带给她光明、快乐、信心、勇气。她在没有教育经验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桀骜不驯的小女孩儿培养成著名作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是一个奇迹,安妮·莎莉文则是创造奇迹的大师! 《孟子》【为学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班主任工作反思-得与失

班主任工作反思-得与失 班主任工作反思-得与失提要:在这一学期我成了四十个孩子的班主任,80个孩子的英语老师,每天早上一进看到他们天真的眼神,明媚的笑脸,我都会觉得我好幸福 班主任工作反思-得与失 光阴似箭,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感谢领导老师们的帮助,我顺利的度过了第一学期。在这个寒假我反思了很久,我究竟获得了什么,而遗憾又是什么呢?我想我获得的最大的就是孩子们给我的幸福,除此外我还获得了课本里不会学到的知识和各位领导们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至于遗憾就是在上一学期有些班级事务还是处理得不够好,有时可能忽略了一些孩子们的感受,让我特别得心酸。同时教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这一学期我成了四十个孩子的班主任,80个孩子的英语老师,每天早上一进看到他们天真的眼神,明媚的笑脸,我都会觉得我好幸福,每天他们甜甜地喊我张老师,下午和我说再见,我都会特别地感激,感谢孩子们对我的爱,所以我这一学期最大的收获就是四十个孩子们的笑脸和爱。 除此外我还获得了课本里不会学到的知识和各位领导们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这一学期,所有的领导和老师们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让我知道怎样去做一位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级,班级的突发情况如何应对,教学中我的不足,多去听老教师的课,这些都让我逐步成长,从而获得了书本上永远都没有的专业知识和班级管理知识。 同时,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纪律,课前准备欠缺,课堂高效不能够很好地做到等等欠缺,需要我的进一步去完善和努力。虽然在课堂管理方面领导老师们帮助了我很多,但是我还是忽略了一部分同学的内心感受,处理一些问题上还是有些不得当,让我感觉很抱歉,以后还是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批评指正和建议。我也一定努力去改善。 我想通过这次总结,做到兼听则明,这样做一是对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的回顾、小结、反省、自勉,二是能听到更多的自己又看不见的缺点和错误,知错就改,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完善.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如何培养孩子勤奋学习,广开博见。 每个孩子的求知欲望都很高,鉴于社会上一些新鲜事物好奇心特别强,任何事情都去弄个明白,但作为大人们的水平有限,有时孩子所提的问题,根本无法解答清楚,深感困惑。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办?我想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有自己解决的办法,但作为父母要注意,不能含糊共词地乱解释,误导孩子。要坦诚地告诉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对这个问题了解不多,等爸爸妈妈弄清楚了再告诉你可以吗?星期六或星期天带上自己的孩子到图书馆等书市查阅资料,把孩子所提的问题弄清楚,既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同时自己又学到了知识。大人们应该在万忙之中,多带孩子逛书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激情,增长知识,广开博见,孩子和大人都将获益匪浅。 二、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遇事不气馁,迎难而上。 事非经过不知难。遇到小小的困难或者小的挫折,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有一次,我陪同孩子去学特长课,有一个动作无论教导老师如何单独教了多少遍,都没有学会,当时听到教导老师严厉地批评声,我感觉到自己的脸都无处撂,心里特别不舒服。怎么办?我心里反复地问自己,是放弃还是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困难?放学回家后,经过我和孩子一番共同的努力,孩子已经很标准地学会了该动作,下一课时,我又陪同孩子去学校特长课,孩子顺利地通过了教导老师的测试,而且还当场表扬了自己的孩子进步快。此时

与上一课时的心情大不一样,特别舒畅,孩子得到表扬,学习的劲头更足,所学各项动作也特别标准。如果受到教导老师的批评就放弃,且不是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三、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与人友好相处。 有几次从外地回这有,刚进家门就看到孩子拉长着脸,面带泪痕,一言不发。心里肯定是与同学发生了不收愉跃的事情。经过一番强烈的思想工作后,孩子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帮助孩子打开心结,让孩子破涕为笑。是自己孩子的过错要当面批评,是别人孩子的过错,要视情况给予充分的谅解,鼓励自己的孩子心胸要豁达,不要计较别人的小过错,积极地与人友善相处。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实用文档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命题点一教育的词源 什么是教育?从词源上讲,在汉语中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孟子》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西语中教育一词的本意是对人实行引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些定义都是基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观提出来的。无论是西方的解释还是中国的解释,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活动。《孟子.尽心上》 命题点二教育的定义 在教育学里,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狭义教育的特点: 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第三,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是中介。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实用文档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之间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二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在教的活动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的客体;中,即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他们有共同的活动目的,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全面发展。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 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一 谈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由于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怎样和老师配合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呢!我曾经为 等等,孩子一天天长大,看到她的点滴进步,作为妈妈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可是我的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有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它应

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她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她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带她到图书馆看她喜欢的书,让她感受读书的氛围,渐渐的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大量的阅读也为她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沟通,真诚给孩子赞赏和鼓励。 主的,但自己有些不以为然,直到通过一件事情我才切实体会到 直很慢,尤其应用题出现的错误最多。每次检查数学作业的时候总是会怒火中烧,有的时候火气实在压不住了,就会狠狠的训斥她几句,孩子低着头,不敢说话。有一次和孩子谈心的时候,孩子委屈的说你就知道训我,我才意识到我给了孩子多大的伤害呀!从那次起,我改正了我的态度,她做不出来的数学题我就用引导的方式让她自己解题,哪怕她想出了解题步骤中的一步,我都说你比上次进步了很多,你再好好想想。她就表现了很积极的态度,知道把题解出来。现在的应用题比以前进步了很多,昨天的小卷测试还考了一百分。孩子拿给我看试卷的时候,我欣慰的笑了,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会倾听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地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 一、学会分享忧与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终归是学生。他们难免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有一些单纯的怪异的感受,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欢乐与忧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回答时,首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变成学生,不要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姿态。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要用平等的眼光注视学生,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在倾听时,还要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有时可以用各种手势。许多时候要做出一些青春孩子特有的夸张的语气、动作或感情,比如,哇塞地大叫、哈哈的大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把认可、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 少年人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心情和心情得不到成人的理解。有人把“课堂倾听”贴切地称为“师生的心灵之约”。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更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也了解对教材的、对教师的看法。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但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积极参与或赞许学生的一些建议、意见。教师要经常有意做个求助者,向学生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让学生深切地感到你真心把他当朋友,你就是他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他就可以向你敞开心扉。在课余和学生单独交谈时,要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先和学生拉拉家常,随便聊聊班级和家庭的情况,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兴趣的浅自问题,如“老师这样讲课,你能适应吗?”“我想组织一次文娱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等引导学生把真实想法、看法告诉你,在友善、温情的气氛中,逐渐做深入的交流。学生只有在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时,才愿意对你说心里话。 倾听,并不单纯指声音,倾听心声才是更深的层次。写信,也是倾听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心中许多当面不好讲的话,都可以在信中自然流露。网络聊天、手机聊天,其实也是一种更新的倾听方式。网上交流,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而亲切,正日益受到年轻教师的重视。师生之间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沟通和解决。 三、学会做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出现学生的反驳、争论,这一切更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全身心地听学生说,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回答问题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的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的倾听,不轻易批评对方,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有半点不耐烦。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不会武断地制止学生偏题的发言,他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

《孟子》【为学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孟子》【为学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但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抬头不愧对于天,低头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因此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安妮·莎莉文用超凡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唤醒海伦·凯勒的灵魂,带给她光明、快乐、信心、勇气。她在没有教育经验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桀骜不驯的小女孩儿培养成著名作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家。海伦·凯 勒是一个奇迹,安妮·莎莉文则是创造奇迹的大师!

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孟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一1、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 2、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3、孟子曰:“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离娄上》) 4、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 5、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告子》) 6、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 7、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上》) 8、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

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尽心上》) 9、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下》) 10、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 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二1、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 译文: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国家可就危机四起了。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译文: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 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人是自己先弄明白了再去让别人明白,现在的人却是自己稀里糊涂便企图让人明白。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6、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译文:远看他不像一个君主,接近他也感觉不到帝王应有的那种威严。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与困惑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与困惑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经历的事情。从我们的孩子瓜瓜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养育他并且要教育他的责任。 一、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培养孩子 我的孩子自小就缺乏自信心,为此,我伤透了脑筋。我已忘了有多少次孩子在困难面前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不行,我很笨!”。每一次我的心都在流泪,那么小的孩子应该是像雄鹰那样昂首挺胸,不惧困难的时候啊!我该怎么办呢?在心痛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孩子建立自信心。从此,我没机会,寻找机会,没场景,制造场景,让孩子有表现的场合。比如:他的小袜子,在闲暇时,我就邀请他一起洗,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会抓住时机,大赞:“宝贝,你真棒!”;出去购物时,我就会咨询儿子,“宝贝,给个建议吧!”当他认真仔细的挑选并头头是道的评论时,我就会说:“嗯!儿子说的对,老妈采取你的建议了。”此时的我们就像朋友那样开心的笑起来。慢慢的儿子在生活中就像个小管家那样管着管那,嫣然就是位有成人士。 二、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从来不赞成老辈的教育理念,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啊,爹就是爹,孩子不能违背自己的旨意啊。我觉得,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剥夺孩子的权利。我们一味的管制孩子,只会让他的心灵蔽塞,不愿与父母交流。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孩子沉迷与网络,走向迷途的一个原因。在我的孩子降生的那刻起,我就

决定要和他一起成长了。孔圣人不是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话语吗?孩子再小也有他的长处。剔除错误的老思想,弘扬积极向上的古训,结合新时代的思维来教育孩子,这就是我的教育理念。无论走到哪里,我与儿子的关系,总是那么的亲密无间。有的家长总抱怨,孩子什么也不给自己说,学校里的情况,孩子自己的想法、做法一无所知,询问孩子时,他们也只是敷衍了事。而我,就没有如此的困惑,每当孩子在有了什么事情时都会对我说上半天,我呢,也会参与进去。就算,孩子成绩考得不好怕被训的时候,也会第一个告诉我,此时,我就会与儿子一起寻找成绩不好的原因,并作出下一步的计划。 三、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自由的支配 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全程陪护。否则,他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惯。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留一部分时间,让他自由支配。让他觉得我可以,我能行,我就是个小主人。比如:在保证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我会让儿子自己出去玩,开始的时候我不放心,会在远处观察:他与不同班级的小朋友们玩的不亦说乎,他们商量着玩什么怎么玩。时间长了,我就安心的在家等待了。毕竟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我的孩子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玩电脑,虽然我知道对孩子的眼睛不好,这也是大多数家长们所反对的事情。但是,我觉得,那是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东西,在孩子看的时候我也会陪他一起看,并讨论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比如,在看《熊出没》时,我们在哈哈大笑的时候,我就会听取孩子的评论并加以点拨“超人强乱伐树木,对吗?他们整天打打杀杀的是为了什么?”当然,少儿的节目中出现

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一篇文章

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一篇文章 一、爱孩子 天下父母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认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让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扬名,因而采取一些条条框框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并且还冠冕堂皇地说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作为孩子,他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体谅父母的这种苦心并付诸行动未免要求过高。在孩子们的眼中,爱不是训斥,不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了事导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个亲切的拥抱,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这样可以增进你与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对你敬而远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惧怕你;而变得喜欢你,也不会出现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的不单单是修改作业等一些小事,而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与引导,同时更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所谓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一点错误的矛头时,就应及时制止,这样做才是对孩子负责任。 另外,爱孩子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在错误中成长。有些家长在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唠叨,快点起床,不然要迟到;认真刷牙,不然要长虫牙;一定要吃鸡蛋,喝牛奶,不然营养不良。孩子放学一回来,又开始唠叨:这手、衣服怎么这么脏,快点洗手,快去做作业;快点吃;快点睡觉。无数个快点,无数个不对,无数个指责,成堆的禁止出错的语言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于是,有的孩子开始紧张怕出错,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对于这种情况,你不妨试试换一种方法与他交谈,比如说: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钟,这是你今天表现最好的地方,妈妈奖励你一杯牛奶。我想,这样的话语孩子比较愿意接受。再如,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很少的作业也要很长时间完成,你可以说:今天你已经能够主动地写作业了,有进步,既然有进步,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点作业还难吗?小孩子都喜欢表扬,尽管有一些话语对于我们来说是谎言,但我们出于良好的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题记: 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走上讲台,走进教育,至今已20载春华秋实。20年,淘尽了浮躁与虚荣,留下了稳健和沉重;20年,教法在钻研中不断完善,思想在磨砺中走向成熟。20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我心中却从未改变,那就是“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它恒久弥新,历久弥坚。 怎样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一、爱,心灵教育的源泉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生命质地,一种本真人性的流露。而一旦有爱做底色,教师的职业道德才会有生命的根基,才会有人性的温度,而不再是生硬的概念和条文。爱,不是即兴开放的情绪之花,而是一种恒久弥新的能力。”我很喜欢曲令敏女士这段话。教师生命深处的大爱,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源泉。 1、爱,始于平等和尊重

不平等的爱是居高临下式的、是命令服从式的。这种爱即使老师付出很多,学生也可能不领情,这种爱缺失了尊重。尊重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尊重学生的每一分禀赋和才能,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弱点与过错,尊重学生的每一处变化和反复。尊重不是放纵,我们要洞察孩子们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 用平等和尊重,我走入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更重要的是,数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把爱也种入了学生的心灵。我的学生知道爱父母、能够敬老师、懂得了感恩和回报。我用爱的教育收获着爱的果实。 2、爱,需要交流和沟通 教育,离不开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眼睛、表情、口头、书信,交流的方式无处不在,我要着重谈的是书信交流。20年来,我与无数的学生书信交流过,写信时,那种爱的本意会从笔头源源流出,教师发自内心的愿望能表露无遗。学生在看信中反思,反思后再看信,你的书信能触及他的灵魂。 用书信,我让患了考试焦虑症的学生重新拾回自信;用书信,我让因家庭破裂想轻生的孩子重新融入了集体;用书信,我让玩世不恭的留守少女改邪归正……用书信,我把健全的人格一点一滴养育进学生的心灵。

2019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孟子对于“为师”、“教育”的观点态度

2019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孟子对于“为师”、“教育”的观点态度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孟子说君子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尽心上》) 孟子也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你认为孟子对于“为师”、“教育”的观点态度是怎样的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解读: 君子:有修养有学识的人。 英才:不应仅理解为人才的初始水平,还可以理解为教育的成果。 人(第二句话头一个):普通人,未必达到为师标准的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隐含的情感态度:责任与担当。隐含的教育对象特点:学习的主动者、受益者。 “好为人师”隐含的情感态度:自以为是、自我炫耀、自大虚荣、倨傲邀功。隐含的教育对象特点:“被”教育者、教育的受损方。 立意示例:

1.教育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快乐,而不会被人讥为“好为人师”。 2.教育者要自信而不自大。 3.为国育才是责任担当而不是为自我炫耀。 4.教育者应确立这样的目标:与人为善,而不是一味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 5.教育要分清对象,才能有益有效。 6.注重教育方法,更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评判标准: 两者兼谈,就合乎题意。按融合得好不好来辨别高下。 回避一者,只谈一者,可算基本合乎题意。 谈谈孟子的“为师”观 孟子说,君子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谓英才,就是极佳人才。能够招纳天下的极佳人才,教育这些极佳人才,这是人生的快乐。孟子的这句话,表明了他作为老师在教授优等生时的一种快乐状态。 孟子是春秋时代的大儒,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大知识分子。那时候,群雄逐鹿,民不聊生。“春秋无义战”,讲的就是那个时代战争频仍的现实。打仗,老百姓自然没什么好日子过。孟子希望通过儒家思想的教化,培训出一些治国理政的高级人才来治理社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因此,在他的眼中,所谓英才,除了

关于教育的经典句子

关于教育的经典句子 2018-01-171.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 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马克思2.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3.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 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奥斯特洛夫斯基4.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5.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6.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7.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 ——爱迪生8.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

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9.年轻人把受教育求进步的责任和对恩人及支持者所负的义务联结起来,是最适宜不过的事,我对我的双亲做到了这一点。 ——贝多芬10.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11.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 ——马卡连柯12.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柯13.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 班主任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夏丐尊14.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15.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16.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17.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惑,为了老师更好更快地适应课程改革,我们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面对共同的处境,老师们应该群策群力,加强课改经验的交流,多组织研讨和现场听课、评课等活动。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作用于每一个学生。在交流中大家说出自己的困惑,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难题,那么再难的问题也不是问题。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课改中感受到了新的挑战,更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因此,我们应加强交流。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1、让孩子学会去“展示自己”。 我在以前的教学中,总担心学生学的不够好,掌握的不够,每次教学我都要讲很多,让孩子们去记,结果效果也不好。例如:在讲“杨”与“扬”两个字区分的时候,我讲了很多,在组词的时候还有同学做错了,这件事让我很苦恼。后来,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我首先让他们找形近字,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挂”和“哇”还说出了他的理解:“挂”东西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而“哇哇叫”与口有关,所以是口字旁。他们还找出了“娃”和“洼”,也能说出他们的理解。这一次的收获让我很意外,所以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2、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 根据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我决定将"玩游戏"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游戏的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包装纸上、电视上、玩具中……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在学校里,让孩子们认识我们学校的校名、专用教室、名人名言、花草树木等,也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放一些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就记住汉字。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们会认识更多的字,也会更爱学习语文。 但是低年级孩子特别好动,做什么事都是围绕兴趣来的,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我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趣”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我先拿出一块石头,问他们像什么?他们就七嘴八舌讨论开了,各抒己见,还给它们取名字,我就趁机说:老师这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石头,你们还想给它们取名字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这样导入新课。在新课中,同学们上的格外认真。 其次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学习兴趣。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在我们班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在认生字中“我当小老师”、“我说你对”、“一对一”、“考一考”,每次都好像不尽兴,朗读就喜欢比赛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

关于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关于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长教育小孩9种有用的方法 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期望寄予在小孩的身上,那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期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小孩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定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教育要从了解小孩,懂得小孩开始,加大与小孩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确实是要懂得小孩的性格、爱好、爱好以及内心想什么,平常要紧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如何样的人等。懂得,确实是不要忽视小孩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讲“小小孩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益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益、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小孩,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小孩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小孩是在家长的阻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一辈子、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小孩产生重要的阻碍。因此,家长要持续提升自身素养。 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小孩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要紧的、全然的任务,也是贯彻素养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咨询题。教育小孩做人,确实是要十分重视小孩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小孩做人,要紧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2 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专门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小孩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懂得,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2. 3 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应引导小孩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四、教育子女“学会自立”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专门多,因此,父母要培养小孩的独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小孩在宽敞的天地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翱翔五、教育子女“全面进展”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处在那个猛烈竞争时代的人,若没有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及各种能力,就必将被社会所剔除。因此,家长应教育子女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还应主动参加其它各项活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应得到全面进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小孩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专门复杂的学咨询,我们家长一定会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为小孩的健康成长制造良好的环境。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

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老师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