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6题;共96分)

1.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稚________侧________遥________艇________

雅________测________摇________挺________

2. (6分)多音字组词。

撒sā________ sǎ________ 倒dào________dǎo ________ 调tiáo________diào ________

3. (4分)我会根据内容连线。

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_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________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____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不解藏踪迹________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4. (4分)读一读,选一选。

入神出神坚持保持

①小熊正望着窗外________,上课铃响了。

②孩子们________地听着陶行知的讲解。

③大家要________公共场所的卫生。

④遇到困难我们要有________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

5. (10分)默写古诗

池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小儿垂钓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5分)我会解释划线的字。

小娃撑________ 小艇________ 不解________藏踪迹

泉眼无声惜________ 细流树阴照水爱________晴柔。

7. (5分)看拼音,写词语。

yī shǒu quǎn shuǐjiān jiān jiǎo cǎi huādà sh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6分)读一读,连一连。

出水迹莲蜓萍

泉________ 露________ 采________ 踪________ 浮________ 蜻________

9. (5分)看拼音,写词语

chēnɡchuán xiǎo tǐnɡfú pínɡyòu zhìcèm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2分)数笔画填空。

“首”共________画,第2画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树”共________画,第5画是________,偏旁是________。

“采”共________画,第3画是________,偏旁是________。

“角”共________画,第4画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11. (6分)把下面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背诵。

①________,歌声振林樾。

②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③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④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⑤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⑥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12.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道

②浮萍

13.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小艇

②不解

14.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②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15. (5分)给出正确的解释。

①不解

②浮萍

16. (5分)翻译诗句。

不解藏踪迹。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15分)

17. (5分)说说你对《池上》这首诗的理解。

18. (5分)说说《池上》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19. (5分)为《池上》写一段赏析。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16题;共96分)

1-1、

2-1、

3-1、

4-1、

5-1、

6-1、6-2、7-1、8-1、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15分)

17-1、

18-1、

19-1、

2018年最新小升初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试卷(苏教版)-有答案

2018年苏教版小升初模拟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2分)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ɡū fù shōu liǎn ɡuò lǜ cēn cī bù qí yān hóu juàn liàn fánɡài yù zhuó bīnɡ diāo 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写成语。(4分) (1)写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指鹿为马() (2)与“小心翼翼”结构相同的: (3)与孔子教育思想有关的: 4、选择题。(只填序号)(10分) (1)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教无类.(类别) B、猝.不及防(突然) C、顾.名思义(照顾) D、望而却.步(后退) (2)与《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启示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抓住当前,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C、志存高远,抢抓机遇 D、机会多的是,不用急于定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天的语文课上,刘老师回忆了过去的往事。新课第一网

B、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看了《青铜葵花》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 B、《烟台的海》一课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海上景观的。 C、“春种一粒粟”中的“种”与农具“耙”有关。 D、《夹竹桃》的作者是著名学者季羡林,题目中的“夹”应该读成“jiá”。(5)下列括号里,应填哪些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说,宽容是(),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宽容是(),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宽容是(),可以消融彼此的猜疑;宽容是(),可以让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①一座桥梁②一束阳光③一种镇定剂④一种润滑剂 A、③④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5、根据提示填写诗句、名言警句。(8分) (1),闻过则喜。户枢不蠹, (2)“,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的人生观。“ ,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刚正不阿的写照。 (3)什么是春夏秋冬?古人用诗歌告诉我们: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烂漫;夏,就是令辛弃疾惊喜的“,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秋,就是少年王勃吟诵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冬,就是岑参眼里的“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纯洁。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充满着诗情画意。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水与人类密切相关:水奔流不息,是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水穿山岩,,从无惧色,它好像有……水还具有、的品行;我们赞美长江,她是,我们依恋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人教旧版)

古诗两首(人教旧版)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试卷提升练习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试卷提升练习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ɡchén rónɡqiúhàn zúhán shān shíjìnɡ qún zi kělián zhūwǎnɡzhuànɡjiàn chībǎo 二、形近字组词。 晴________ 杨________ 臂________ 影________ 汉________ 猜________ 扬________ 壁________ 景________ 汗________ 三、我会背,我会连线。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万古胜负在于理 朝辞白帝彩云间其利断金 二人同心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时强弱在于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四、我会选择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勤快辛勤 1.园丁伯伯(______)地在花园里劳动。 2枣核很(______),天天干活,学了很多本领。 不但……而且……因为……所以…… 3.(______)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______)枣核打的柴也比别人多。

4.枣核(______)勤快,(______)还很聪明。 五、积累词语,再完成练习。 1.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精(________)采源源(________)(________) 学富(________)(________)争(________)斗(________) 烂漫(________)(________)含笑(________)(________)2.仿写两个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从上面积累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昙花总是在晚上九点左右______,它从不在_____的春天里和其他花儿____。 六、句式练习。 (1)老婆婆说:“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对小明说:“下课后,你把作业本发给同学们。”(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将提示语移到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在秋天、夏天和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会笑话您的。(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拟声词) 大雨突然_____________地下了起来,让人无处躲藏。 (6)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许多道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积累填空。 1.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_________。 2.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加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 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出示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现在你们观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察细

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 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来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吧。 2、学习生字(我们先和刚才还未认识的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个别读——所有生字词语都来了,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老师给你加点伴奏,希望你能读出韵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说的,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学生读诗句,交流:前两句描写了孟浩然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位,知道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哪个同学能帮我贴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评价:真厉害!为什么这么贴?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 在这指谁?(孟浩然)从哪知道的?(注释)真好,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好办法。 师: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 生:百花盛开的三月,争齐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别诗)

20《古诗两首》 长沙市芙蓉区燕山二小杨欣 教学目标: 1、明白诗歌中“送别诗”的概念。 2、通过想象诗句中关键词背后所蕴含的画面,体会诗歌中的情感,领会古诗中“借景抒情”的写法,感受古诗的含蓄美。 3、通过比较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了解“送别诗”中存在“同样的送别,不一样的别情。” 4、激发孩子们搜集、了解、积累更多送别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课时设置: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读熟古诗,并且释疑解难。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来有节奏地读读这两首诗。 2、复习易错字:朝、舍,给多音字组词。 3、这两首诗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分别讲述。两首诗都是讲述送别的,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把这样的诗称作——“送别诗”。(板书送别诗) 4、谁愿意试试有感情地读读这两首诗。诗歌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诗中的离情别绪、浓浓的友情) 世间最打动人的莫过于一个“情”字。(板书“情”) 这两首诗中有“情”这个字吗?却无处不散发着浓浓的情,“情”藏在哪些字眼中?让我们今天来找找藏在诗歌中那份深情厚谊。 二、悟读《送孟浩然之广陵》,感悟“借景抒情”的写法。 1、让我们先来体会《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诗中动人的情谊。 自己反复读,边读边抓住关键词语发挥想象,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 给一个句式:

读到这个词语时,我联想到。(预设,孩子们会提到“黄鹤楼”“烟花”“孤帆”“碧空尽”“长江”“天际”等) 2、老师发现你们提到的这些关键词语,有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景物的词语(板书“景”字)。作者意在言情,却着力写景,让景中有请,情景交融,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景抒情”(补充板书为“借景抒情”)。语言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李白为什么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那份情呢?他为什么不直接在诗中说明:孟浩然,我舍不得你,孟浩然,我祝福你,孟浩然,我希望你早点回来,……为什么,你们懂吗?是的,这就是古代诗人创作诗词时讲究的含蓄之美,隐隐约约,朦朦胧胧,隐约朦胧中,你却更能感受到那份言说不尽的深情,那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厚谊,这样的情,美得醉心,美得深沉。 4、要读出这份情,就要读着文字,想象“景”所呈现的画面,突出画面的意味深长,来,试试朗读中突出景,来突出那份情,那份美。学生试读,指名读,评议,师范读。 三、比较《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合作学习,感悟不同诗作中,相同的离情,不同的别意。 1、景是通向诗人内心的路,是了解诗人情感的一座桥。《送元二使安西》也表达了诗人王维对元二依依不舍的离情,那么这两首同为送别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请各小组同学,借助老师提供的学习表来思考、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交流。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试卷复习(精编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试卷复习(精编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áo huànɡjiùmìnɡrónɡqiúzhuānɡbàn yáo yuǎn fǔzi zán men cāi xiǎnɡān jìnɡyán liào 二、辩字组词。 魂________ 洒________ 异________ 验________ 魄________ 酒________ 导________ 脸________ 雀________ 没________ 历________ 匠________ 省________ 设________ 厉________ 匹________ 三、想一想,连一连。 嫩嫩的大伞减少方向阴凉的芽儿辨认阻力香喷喷的天空散发笑脸蔚蓝的饭菜绽开香气 四、选词填空。 鼓励鼓舞 (1)雷锋精神一直(_____)着我们少先队员要做个乐于助人的人。 (2)我学习上的进步,离不开妈妈的(_____)。 陆续连续继续

(1)尽管很累,但我仍然(_____)完成这项任务。 (2)他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同学,语文单元检测(_______)得了三次100分。 (3)早晨七点左右,(______)有学生回到学校门口。 五、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数字,将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手(______)脚(______)面(______)方 (______)颜(______)色(______)发(______)中 (______)牛(______)毛(______)心(______)意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叶圣陶先生被一池的荷花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的景色很美。我喜欢春天。(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春天,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照样子,改写句子) 一场春雨过后,嫩绿的小草从松软的泥土里长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学生们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那是因为这里的学生来自_______;这所小学课间游戏的场面很热闹,山间的小动物们都被同学们______来了;这是一所_______的边疆小学。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不但积累了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还从《花的学校》中感受到了______(作者)奇特、丰富的想象力、从_______(人名)不懂就问的做法中学到了要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 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 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 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 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 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苏教版语文暑假班辅导三升四阅读时

三升四阅读第一课时——阅读深度对比 教学目标:1、对比三年级和四年级的阅读理解的文章和题目,让学生感受到三年级和四年级对阅读的不同要求,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兴趣。2、让学生初识四年级阅读,复习巩固三年级阅读的简单技巧。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三年级和四年级对阅读的不同要求,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兴趣。 A、导入:用一篇阅读,复习三年级简单的阅读技巧。 例文一: 有三个朋友,他们从小就在一块,挺要好的,长大以后,分手到外地去工作。其中有一个朋友,在一个寒冷冬天里,生活碰到了困难,他迫切需要一件棉衣。那两个朋友知道了,一个尽快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旧棉衣寄去,免得那个朋友挨冻。 还有一个朋友只寄去一封信,说了一大堆好话,信里还说□我只有一件棉袄□自己要穿□等以后再想办法吧□ 后来,这个需要棉衣的朋友生活变好了,什么都不缺。他请来两个朋友,到家里去作客。当时没有送棉袄的朋友,这回带来一件崭新的狐皮袄,那个原来需要棉袄的朋友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少。我有一件比狐皮袄更宝贵的棉袄。”说完,他拿出了那件旧棉袄给这个朋友看。 1、给这篇短文加一个题目。 2、在第2小“□”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用“√”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挺要好A、硬而直()B、杰出()C、很() ②迫切A、强迫()B、接近()C、急切() 4、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陈旧()便宜()顺利()5、为什么说那件就棉袄比这件崭新的狐皮袄更宝贵呢 1、三个朋友 2、:“,,!” 3、C C 4、寒冷崭新宝贵困难 5、因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朋友脱下自己身上的旧棉袄给了他,体现出了友谊的珍贵,所以在他心中,那件旧棉袄比这件崭新的狐皮袄更宝贵。 ☆☆☆技巧归纳:1、必须掌握所学生字词的组词和读音。2、理解关联词的关系(并列关系: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递进关系:不但而且;选择关系:或者或者,要么要么,宁可也不,与其不如;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3、按课文内容理解词义,可以用近义词法,或逐字解释法。 4、归纳课文大意:五个“W”和一个“H”,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为了什么,怎么样做的)。 5、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6、针对文章中个别字句的理解,先多读几遍文中的词句,解释其意思,再根据文意和作用进行答题,但必须提到文中体现的精神和品质。 7、文章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三四年级只需要知道是什么修辞,五六年级需要根据文意解释作用。)8、近反义词,先理解意思,用组词法进行做题。如果遇到在文中找,按题意来,仔细阅读后再填。9、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代入法等方式做题。9、文章顺序:空间、时间、事情发展,标志性词语。 10、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 学习 古诗的兴趣。 4. 学习 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学习

《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 学习 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试卷提升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试卷提升练习及答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 fúzhuānɡlěnɡdònɡzǎo chéfēnɡshōu kǎn chái ɡuīzéliúlèi shuǐní 二、辨字组词 拂(_______)异(_______)辩(_______)酒(_______)欧(_______)佛(_______)导(_______)辨(_______)洒(_______)殴(_______) 三、想一想连线。 万壑树参天叶底黄鹂一两声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点水蜻蜓款款飞晏殊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汤显祖 穿花蛱蝶深深见阴阴夏木啭黄鹃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千山响杜鹂王建 千里送鹅毛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他乡遇故知洪迈 岁寒知松柏礼轻情意重王维 久旱逢甘露患难见真情徐谓 四、你知道括号里填哪组词最合适吗?请填一填。 镇静安静寂静平静冷静

1.夜深了,周围一片(____________)。 2.他遇事很(_____________),从不急躁。 3.上课铃一响,沸腾的校园顿时(_____________)下来。 4.做作业遇到了难题,我们要(___________)思考,仔细分析.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两个词语写句子。 惊奇(____)(____)若(____)所(____)出(____)入(____) (____)(____)旁骛感慨(____)(____)(____)(____)杂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写句子。 (1)雪花大得如鹅毛一般。(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劳的槐乡孩子怎么会伸手向爸爸妈妈要钱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宵节、圣诞节和中秋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兵来将挡,____________。 2.眼见为实,____________。 3.近朱者赤,____________。 4.不入虎穴,____________。 5.《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按_______的顺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奇妙,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6.《海底世界》这篇课文通过介绍海底世界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明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课标版)

古诗两首(课标版) 四年级语文教案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小语论坛网友秋夕 发布时间:2004 / 11 / 23 02: 28pm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苏教版语文暑假班辅导三升四阅读第五课时

生教学目标:1、抓住事物的特点。2、了解状物文章的描写顺序。3、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4、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段落内容,关注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A、导入:状物文章,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用文字和语言将物品准确细致地描绘出来,通过描写、赞美这种事物,歌颂一种精神或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1、抓住事物的特点。状物文章有的描写动物如猫、狗,有的描写植物如荷花、向日葵,有的描写静物如陀螺、地图等。在写动物的文章当中,要抓住动物的外形、习性;在描写植物的文章中,要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这些方面;在写静物的文章当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和结构、制作方法等的特点。 2、状物文章的描写顺序不同于其他文章,一般顺序有: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总分总的顺序。按照写作对象分的话,在写动物的文章当中,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在描写植物的文章中,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在写静物的文章当中,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 3、作者描写自己喜欢的是事物其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通过状物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通常有以下几种:咏物寄志、状物抒情、托物言志。 4、在文章的结构方面,通常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比如植物可以按照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不同的特点来安排材料,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在读文章时,应该通过描述的文字准确体会作者对事物的喜爱、赞美、批判等感情。 例文一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范文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小学三升四语文试卷A

小学三升四语文试卷A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而美2016暑三升四综合测评一 姓名:学校:班级: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每个词语1分) zé rèn cǎi zhāi qīng xiéjí bìng yōu yù ()( ) ( ) ( ) ( ) bǎo zhàng jù lǒnɡzēnɡ tiān má fɑn kuò dà ()( ) ( ) ( ) ( ) 二、选词填空。(6分,每空1分) 三、减轻减少 四、1、李奶奶病了,她的体重明显地( )了。 五、2、在家中,我们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妈妈的负担。 六、亲切亲密 七、1、张奶奶对我们露出了( )的笑容。 八、2、我和我的同学关系( )极了。 九、愿望希望 十、1、老师( )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十一、2、我的( )是当一名婚纱设计师。

三、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7分,每空1分)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1.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4.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5.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6. 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四、在原句上修改病句。(4分,每题1分) 1、你的意见我基本上同意,完全赞成。 2、今天,我很快完成了语文和各科作业。 3、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4、我们应该爱护时间。 五、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题1分)) 1、妈妈回到家。妈妈赶紧做饭。(连成一句话) 2、他拿走了我的书。(陈述句) 把字句:。 被字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过程 一、揭 题、解题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理解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1.学生自学古诗。

诗意 四、体会诗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升四年级摸底考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升四年级摸底考试 Ⅰ听力部分(25分) 一.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字母(20’) 1.( ) A dog B cat C monkey D elephant 2.( ) A boy B girl C cousin D man 3.( ) A father B mother C grandpa D grandma 4.( ) A G B J C K D F 5.( ) A man B woman C policeman D policewoman 6.( ) A play B plane C plant D playing 7.( ) A K B H C J D Y 8.( ) A which B what C watch D whose 9.( ) A sleep B sheep C swing D swim 10.( ) A D B C C E D V 二.听录音,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5’) 1. ( ) Jim is in a shirt . A black B yellow C white D red 2. ( ) Jack is years old . A 50 B 35 C 25 D 15 3. ( )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flower the sofa . A behind B next to C near D on 4. ( ) Bob is Jim’s . A father B uncle C cousin D brother 5. ( ) What day is it today? A Monday B Thursday C Tuesday D Friday Ⅱ笔试部分(75分) 一.默写26个字母的大小写(10’)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