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扩建码头可行性分析报告

扩建码头可行性分析报告

扩建码头可行性分析报告
扩建码头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依据

⑴投资进展部设计托付书;

⑵规划研究院总体规划(送审稿);

⑶勘察设计院某专用泊位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⑷某码头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纪要。

1.2设计内容

依照托付,我院承担码头扩建工程工可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水工结构、给排水、消防、电气及设备,并对工程投资进行初步估算。

1.3要紧结论

1.3.1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是缓解港口通过能力不足的需要;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是解决泊位偏小的需要;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是满足港口吞吐量增长的需要。

1.3.2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该港配套设施齐全,水、电、通信等设施完备,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为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协作条件;本地区有着成熟的设计、施工经验,具有一批有着

丰富的建设和治理经验的专业人员,为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码头扩建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1.3.3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方案一约24462万元,方案二约34225万元。

1.4要紧经济技术指标

要紧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

要紧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方案一方案二

1 设计代表船型万吨级 5 3.5

2 泊位数个 1 2

3 码头长度m 275 440

4 形成陆域m249170 78760

1.5方案推举

本工程推举方案一。

第二章港口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

2.1港口现状

2.1.1概述

位于我国沿海中部,具有海域宽敞、掩护条件良好、终年不冻、淤积少等优良条件;是我国铁路、公路及内河航运等多

种运输通道的结合部,又是我国苏、鲁、皖、豫、浙及中西部地区能源外运及外贸运输的重要口岸,在沿海港口群体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成为具有运输组织治理、中转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通信信息及生产、生活服务等差不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港口。

2.1.2港口泊位现状

截至2004年底,该港共有泊位个,岸线总长度为m,其中生产性泊位个(含个待泊泊位),非生产性泊位个。除煤炭、散粮、木材、集装箱和液体化工品等专业泊位外,其余泊位差不多上为2万吨级以下的通用散、杂货泊位。泊位组成具有大中小配套、专用泊位与通用泊位并举的特点。

2.1.4 港口泊位营运现状

1999年至2004年间,全港完成吞吐量稳步上升,吞吐量数据显示,港口通过能力存在较大缺口。

2.1.4.1 专业化泊位的运营状况

通过对各专业码头的分析,**专用泊位能力已得到了充分

发挥;**专用泊位正在达到设计通过能力;**专用泊位的

能力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1.4.2 通用泊位的运营状况

截至2004年底,共有生产性泊位个(包括个待泊泊位)。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及治理机制的改变,除功能专门难转换的专用泊位外,其它泊位均已变成通用泊位,装卸货种已无明显的分工。1997年至2004年通用泊位的能力与吞吐量的关系详见表。

通用泊位能力与吞吐量的关系 单位:万吨

泊位 年代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从上表能够看出从1997年开始通用泊位的吞吐量就超过了设计能力,2004年能力不足的问题已专门突出,按照近几年的散杂货增长趋势,现有通用泊位将无法适应吞吐量增长的需求。

2.1.5 港口现状分析

综合以上现状分析,全港除个不专业化泊位刚刚投产,或综合通过能力正在达产外,其余大部分泊位均已出现能力饱和现象。目前要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全港的总吞吐能力特不是散杂货的通过能力已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需要改扩建或新建以增加通过能力,适应吞吐量的进展要求。

(2)目前没有专业化的客运码头,这与综合性港口的功能定

位不相称,需要建设专业化的客运码头。

(3)现有的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不能满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需要。

(4)目前仅有的座液体化工品专用码头,作业货种要紧考虑为甲、乙类危险品货种,靠泊吨级为 DWT,由于位于规划的集装箱作业港区,今后要搬迁。

(5)目前没有专业化的焦炭装卸泊位,现有的焦炭装船作业方式容易导致货损严峻,阻碍出口产品的质量。

(6) 目前没有专业化的散化肥卸船泊位,利用已有散杂货泊位作业,泊位吨级小、卸船作业效率低,阻碍港口的竞争力。

(7)目前没有专业化的氧化铝卸船泊位,利用已有散杂货泊位作业,泊位吨级小、卸船作业效率低、对环境的阻碍较大。

(8)目前没有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矿石专业化泊位,港口矿石接卸能力的进一步进展受到阻碍。

(9)部分泊位或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技术状况无法适应生产进展要求、装卸效率低,急需进行技术改造。

2.2建设的必要性

2.2.1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是缓解港口通过能力不足的需要

1999年至2004年,全港完成吞吐量稳步上升。现有生产泊位综合通过能力仅万吨,2003年全港完成吞吐量差不多超过设计通过能力万吨左右,因此港口通过能力存在较大缺口,需

要启动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以缓解这一矛盾。

2.2.2 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是解决泊位偏小的需要

2.2.3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是满足港口吞吐量增长的需要

通过近十几年建设和进展,港口能力得到增长较快,现有生产泊位综合通过能力为万吨,但港口物资吞吐量在总量水平上呈稳步上升态势,2003年全港完成吞吐量已达万吨。依照预测, 2005年吞吐量为万吨,预测的吞吐量与泊位实际安排的吞吐量缺口将达万吨,因此码头扩建工程的建设是满足港口口吞吐量增长的要求。

第三章设计船型及建设规模

3.1 设计船型

本工程为专业散装水泥码头,设计停靠50000吨级散、杂货通用船舶。设计代表船型详见表。

设计代表船型

设计船型载重量DWT

船型主尺度(m)

备注船长型宽满载吃水

3.5万吨级散货船35000 190 30.5 11.2

5万吨级散货船50000 225 34 13.0

3.2 建设规模

本工程拟建设一座50000吨级散、杂货通用泊位,码头长

275m(方案一),440m(方案二)。后方形成的陆域为生产、生活

辅助区,总面积为4.9万m2(方案一),7.87 m2(方案二)。

第四章自然条件

4.1港区地理位置

4.2 气象条件

4.2.1 气温

累年平均气温: 15.0℃

极端最高气温: 38.0℃ (2002年7月15日)

极端最低气温:-11.9℃ (1970年1月5日)

各月平均气温介于1.5~27.4℃之间,其中8月最高,1月

最低。各月平均最高气温29.9℃、平均最低气温-1.4℃。

1970-2003年温度统计(℃)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 1.5 2.9 7.1 13.4 19.3 23.5 27.1 27.4 23.9 18.3 11.0 4.5 平均最高 4.0 6.5 10.6 15.8 21.7 26.0 29.9 28.8 25.5 20.3 13.9 7.1 平均最低-1.4 -0.0 4.8 11.5 16.7 21.9 24.9 25.8 22.3 16.0 8.0 2.2 最高15.3 21.0 24.2 32.5 35.5 36.5 38.0 36.4 33.8 28.8 25.7 19.4 最低-11.9 -9.1 -5.1 0.3 8.6 12.7 17.4 16.9 12.2 4.3 -4.5 -9.2

4.2.2 降水

累年年平均降水量: 895.1mm

年最大降水量: 1380.7mm

年最小降水量 : 520.7mm

最大一日降水量: 432.2mm(1985年9月2日)

累年平均降水日:

≥1.0mm 62.4天

≥10.0mm 24.1天

≥25.0mm 8.8天

≥50.0mm 3.4天

4.2.3 风况

(1) 风频风速

依照海洋站1974-2003年定时实测风资料统计,本地区常风向为偏东向,ESE向出现频率为11.43%,E向出现频率次之为10.29%。强风向为偏北向,六级以上(含6级)大风NNE向出现频率为1.90%,N向出现频率次之为1.53%,详见分风向分级统计表。累年平均风速为5.5m/s,累年最大风速30.0m/s(1997年

8月),风向为E。

海洋站累年风速、风频率统计表

风向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平均风速

7.4 7.6 6.1 5.5 5.1 5.5 4.7 5.3

(m/s)

最大风速

29.7 27.0 25.0 26.3 30.0 26.0 25.0 22.0

(m/s)

频率(%) 7.0 8.1 6.7 6.1 10.3 11.4 6.8 6.5

风向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平均风速

4.7 4.7 4.4

5.3 4.6 4.7 5.1

6.5

(m/s)

最大风速

24.0 21.3 18.0 24.0 20.0 25.0 27.0 29.0

(m/s)

频率(%) 4.3 3.1 4.2 7.8 7.5 3.3 3.0 4.0

(2) 大风日数

采纳海洋站1982-2003年实测风日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统计大于等于7级风(≥13.9m/s)年出现的日数62天,各月出

现的日数见下表

累年各月7级(含7级)以上大风日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日数

6 5 5 5 5 4 4 4 4 6

7 7 62

(天)

(3) 地形风

港区紧靠着山北部,东面紧邻通畅的大海,西面为陆域,是一个受海岸和滨海地形共同作用阻碍的港区。海陆表面昼夜热变化不同产生局部海陆风环流,夜间下层空气由陆域流向海面,形成“S”向夜间风。当外围天气系统吹偏“S”向风,气流抬升,越过山顶后下沉流向海面时,更加大了“S”向风力,在港区附近海面产生该地特有的地形风---持续的气流驻波,形成一个较强的风带。地形风多发生在晴天夜间,风向要紧为偏南风。

(4) 台风

依照中央气象局编印的《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1949-1969》、上海台风研究所编印的1970-2002年《台风路径图》单行本的台风路径和海洋站实测风资料的普查,1956-2002年的46年中对有直接阻碍(≥6级风)的台风计46次,平均一年1次。从台风路径来看差不多上是受台风边缘阻碍。

(5) 寒潮

依照1966-2001年中央气象局编印的历史天气图和海洋站实测气温资料普查对24小时内降温达10℃以上的寒潮阻碍次数

统计,达到该标准的寒潮约有32次。受寒潮阻碍的时刻在每年的2-3月和11-12月, 87.5%以上过程伴有≥7级以上的大风,风向为NNW-NE占93.7%。

4.2.4 雾况

累年平均雾日共为18.4天。一年中雾日要紧出现在3-6月共有10.9天,占年雾日的59%,其中4月最多,为3.1天,另外出现在11月至翌年的2月共有5.9天,占年雾日的32%,8-10月差不多无雾。

4.2.5 湿度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介于64-84%之间,其中7月最高,12月最低,一年中6~8月相对湿度较高,均值为81%,11月至翌年1月相对湿度较低,均值为65%。累年最小湿度为8%,出现在2002年2月23日。

4.3 水文

4.3.1 基面

本工程潮位、水深及高程基面均采纳理论最低潮面(即为当地零点),当地各基面间的关系见下图:

56黄海平均海平面

2.87m

理论最低潮面

4.3.2 潮汐

(1) 潮汐性质

本地区潮汐和潮流运动受黄海旋转潮波系统操纵,无潮点位

于本海区东南方,港湾外属正规半日潮海区,湾内属非正规半日潮海区,海湾内潮波呈驻波状。

据验潮站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月31日的潮位资历料,经潮汐调和常数计算,M2分潮在本区的潮波运动中占有支配地位;(H K1+H01)/H M2=0.26<0.5,属于半日潮性质,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

(2) 潮位特征值

据潮位站1997~2000年潮位观测资料统计,本港区潮位特征值如下:

多年最高高潮位 6.48m(1997.8.19)

多年最低低潮位-0.38m(1999.2.3)

平均海平面 2.97m

年平均高潮位 4.84m

年平均低潮位 1.18m

多年最大潮差 6.11m

多年最小潮差 1.4m

平均潮差 3.69m

(3) 设计潮位

由1995~2000年的潮位资料分级统计,猎取本港区设计潮位如下:

设计高潮位 5.36m(高潮累积频率10%)

设计低潮位 0.45m(低潮累积频率90%)

采纳潮位站1960~2003年实测潮位资料,利用极值I型分布律推算得:

极端高潮位 6.70m (五十年一遇高潮位)

极端低潮位-0.73m (五十年一遇低潮位)

(4) 乘潮水位

依照2001~2003年实测潮位资料计算获得不同历时各累积

频率的乘潮水位值详见表:

乘潮水位值表

频率

乘潮时刻

90%80%70%60%50%40%30%20%10%2小时 3.97 4.15 4.30 4.42 4.52 4.62 4.72 4.85 5.04 3小时 3.74 3.92 4.04 4.15 4.24 4.34 4.43 4.54 4.68

4.3.3 波浪

(1) 波况

依照海洋站1981-1997年观测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本地区以

风浪为主,常波向为NE向,出现频率为21%,大浪出现于NNE、NE向,占大浪总数80%。海洋站各级各向波高(H4%)频率统计结果

详见表,波玫瑰图略。

海洋站各级各向波高(H4%)频率统计表

H4%(m)

频率(%)

方向

≤0.7 0.8-1.2 1.3-2.0 ≥2.1 合计

N 5.505 0.978 0.755 0.102 7.340

NNE 6.654 4.218 2.830 0.503 14.206

NE 13.089 5.140 2.416 0.349 20.994

ENE 5.615 1.437 0.536 0.061 7.649

E 9.675 1.194 0.227 0.012 11.108

ESE 5.566 0.516 0.053 0.004 6.13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