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高考地理热点专练一 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热点专练一 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热点专练一 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热点专练一 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热点专练01 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解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色。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在探寻地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规律时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认知区域时还要会从不同的尺度去认识区域,分析区域特征。高考试题更是给出具体的文字、图表材料,要求考生依据相关情境,从自然、人文方面进行区域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典例探究〗(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6分)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4分)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本题取材浙江省滑雪场,考查滑雪场的分布、维护和建设、今后发展方向等,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1)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且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分布在“山地丘陵中”,而浙江省山地丘陵的分布散布于省内的不同地区,因此滑雪场可建设的地点多、散布于省内多个地区;南方(浙江)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上,降雪频率小、积雪量少,居民对雪和滑雪好奇心强,各地都有滑

雪市场的需求,因而各地都有建设滑雪场的需要;为满足各地居民对雪和滑雪的观赏、游玩需求,让居民更好地体验滑雪乐趣,滑雪场适合分散在省内不同地区便于居民就近游玩。

(2)建设在旅游景点内或其附近地区,有利于利用旅游景区的道路、车辆、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从而节省建设成本、缩短滑雪场的建设周期,使滑雪场可更快更好地运营;建在景区及其附近,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和提高滑雪场知名度,同时滑雪场与景区在一起使旅游活动更丰富,有利于其扩大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3)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降雪频率小、积雪融化快,地表多无天然积雪可利用,需大量人工造雪,人工造雪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维持低温条件),因而雪道建设成本高;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C且往往高出较多,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速度快,为保障雪道的积雪厚度,需经常造雪、补雪,造成雪道维持成本高。(4)该题为开放类问题,学生可作答赞同反对皆可,但作答时必须先表明观点且阐述的理由必须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赞同,可从转变、增建的必要性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好处等方面思考:由一日体验向多日度假型转变,使游客游玩的天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收入且可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增建酒店有利于提高接待能力、满足更多滑雪者的住宿、度假需求;当前滑雪场主要是初级雪道,建设中高级雪道可增加雪道类型,可满足运动型滑雪者的滑雪需求,有利于增加滑雪场的游客接待量。

反对,可从转变、增建方面存在的困难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问题等方面思考:浙江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滑雪期短,滑雪场营业时间短,因此滑雪场年营业收入有限,建设中高级雪道和酒店所需资金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大;与北方地区相比,浙江滑雪场滑雪期短、场地规模较小,且雪道建设、维持成本高,发展度假型滑雪竞争力较差,难以成为运动型滑雪者的首选目的地;各地滑雪场应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该地的资金、市场等条件进行评估、合理规划,而不应盲目跟风转变,各滑雪场都一样转变使滑雪场失去自身特色,不利于滑雪场的持续发展。

【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太,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

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备考秘籍〗

区域认知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提供区域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概

括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区域认知的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要运用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包括气候的特点、成因;地貌的特点、成因;水文特征;土壤、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变化等。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包括资源和能源分布特点;工业、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发展趋势;城市和城市化发展;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类型;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人口与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2.区域认知的基本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①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

②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

③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的数值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④水文特征:河流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落差等。

⑤人口特征: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⑥经济特征: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主要产品和部门等。

⑦环境特征: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

这些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区域差异比较的技巧——巧用综合思维

(1)四步审题抓关键

(2)规范解答求全面

区域差异比较是在区域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在作答时力争规范全面,现列表举例如下:命题比较点规范解答

地表景观特征差异比较植被、河流、土壤、地形、农业景观等

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农业生产(类型、特征、分布等)、工业生产(部门、分布)、人口(增长、人文环境差异比较

人口问题等)、城市(分布、城市化水平)、交通(方式、便捷程度)等

4.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分析思路

(1)明确区际联系的主要方式

①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指区际间的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从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方面入手分析。

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要从资源分布生产与消费的区域差异方面分析其调配的必要性。

③产业转移间的联系:主要从产业升级的要求、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变化方面分析其转移原因。

(2)明确区际联系产生的影响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我国某村落的景观图。图中体现了该地独具特色的“晒秋”,即当地村民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据此完成1—3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A.江西B.上海C.辽宁D.山西

2.20世纪中期,该村落衣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提高,主要得益于

A.种植技术提高B.精耕细作C.作物品种改良D.毁林开荒

3.关于图中拍摄的季节和当地村民“晒秋”的主导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地形B.夏季气候C.秋季地形D.冬季气候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冰川,经济收入主要依赖海洋渔业。读图完成4—6题。

4.格陵兰岛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部冰原B.中部高原C.东南部沿海D.西南部沿海

5.下列关于格陵兰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地区常年盛行东北风B.渔民主要在甲处捕捞北极虾

C.12月可乘船在乙处拍摄子夜太阳D.南北距离约1110千米

6.目前格陵兰岛发展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A.劳动力不足B.国土面积狭小C.渔业资源匮乏D.交通运输不便

(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春分后15天为清明。据记载,隋唐时的长安(今西安)无冰雪,梅和柑橘都能在关东地区生长,且降水偏多。读某区域地形图,完成7—9题。

7.太原盆地在地质构造上称为

A.冲积平原B.向斜C.褶皱D.地堑

8.古时对“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南方地区气温上升,雾气减少②北方地区风沙减少,空气通透性好

③北方地区进入雨季,空气清新④北方地区白昼变长,大气透明度增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9.影响酒都杏花村盛产汾酒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位于河流沿岸,河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

②位于断层地区,丰富洁净的地下水和泉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

③位于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盛产高粱

④位于山前冲积扇,地下水丰富,是酿酒的重要水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一诊”模拟测试)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图表资料,完成10—11题。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数量16 25 14 14

人口(亿)0.95 1.5 0.7 1.1

GDP(万亿) 4.8 14.7 7.6 7.5

人均GDP(万) 5.1 9.8 10.9 6.8

面积(万平方公里)18.5 21.2 11.1 21.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514 708 631 512 城镇化率(%)53.48 68.47 84.12 62.72

10.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

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

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1.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

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2.﹝吉林省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及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第三大经济体,农业人口占55%以上,长绒棉和稻米产量居非洲首位。当前,我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埃方“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共建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成为两国投资合作的示范平台,我国有一些纺织企业入驻园区。下图为埃及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说明制约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针对此为经贸区建设建言献策。

(2)分析我国与埃及共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主要原因。

(3)指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对我国纺织企业投资办厂的吸引力。

(4)简述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给埃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13.﹝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达里湖是内蒙古高原上的第二大内陆湖泊,面积约为238km2。达里湖位于候鸟迁徙的南北通道王,是高原鸟的乐国,有着“百鸟乐国”的美。湖岸地带草句、地面积广。

达里湖产卿鱼和华子鱼,肉质鲜美。达里湖北面的玷子山由玄式岩组成,四画岩壁立,峰顶平坦,山腰水平横切,分界线上穴龛密布、千姿百态,分界线下包了一层白色的石灰岩外衣。下图示意达里湖周边地形及砧子山景观。

(1)分析达里湖成为内蒙古高原鸟类乐园的自然原因。

(2)说明砧子山山腰分界线上穴龛的形成与达里湖演变的关系。

(3)若达里湖水位不断下降,推测湖区环境将会产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我国某村落的景观图。图中体现了该地独具特色的“晒秋”,即当地村民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据此完成1—3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A.江西B.上海C.辽宁D.山西

2.20世纪中期,该村落衣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提高,主要得益于

A.种植技术提高B.精耕细作C.作物品种改良D.毁林开荒

3.关于图中拍摄的季节和当地村民“晒秋”的主导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地形B.夏季气候C.秋季地形D.冬季气候

【答案】1.A 2.B 3.C

【解析】1.据图可知,该地为山地丘陵,可排除上海;该村落房屋屋顶坡度较大,说明该地降水丰富,可排除山西;“晒秋”时节,图中远处大部分植被仍枝叶茂密,说明该地水平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可排除辽宁;江西地形、气候、植被状况等都与图中相符。据此分析本题选A。

2.20世纪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趋于稳定,大量男性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农田得以精耕细作,单产明显提高,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技术较为落后,A、C两项错误;毁林开荒可增加耕地面积,增加作物总产量,但对单产无影响,D项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B。

3.据材料可知,图中体现了该地极具特色的“晒秋”,故“晒秋”时节应为秋季;该地平地少、坡地多,“晒秋”只得选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故“晒秋”的主导因素为地形。据此分析本题选C。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冰川,经济收入主要依赖海洋渔业。读图完成4—6题。

4.格陵兰岛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部冰原B.中部高原C.东南部沿海D.西南部沿海

5.下列关于格陵兰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地区常年盛行东北风B.渔民主要在甲处捕捞北极虾

C.12月可乘船在乙处拍摄子夜太阳D.南北距离约1110千米

6.目前格陵兰岛发展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A.劳动力不足B.国土面积狭小C.渔业资源匮乏D.交通运输不便

【答案】7.D 8.A 9.D

【解析】本题组以格陵兰岛为背景,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气压带和风带、地球和地图、区域农业

发展问题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7.读图可知,格陵兰岛2/3在北极圈以北,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冰雪覆盖,西南部受西格陵兰暖流影响气温略高,无永冻层,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沿海。故D项正确。

8.读图可知,格陵兰岛位于60°N以北地区,处于高纬度,受极地东风带的影响,常年盛行东北风,A正确;甲地位于海洋永冻区,洋面终年封冻,乙地位于海洋浮冰区,受西格陵兰暖流影响,夏季气温可达0℃以上,洋面解冻,所以渔民主要在乙处捕捞北极虾,B错误;乙地位于北极圈以北,12月为极夜期,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下,无法拍摄子夜太阳,C错误;格陵兰岛南北相差约23°,根据公式:纬差1°=111千米,可以计算出格陵兰岛南北距离约2553千米,D错误。故选A。

9.根据材料可知,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冰川,因此,目前格陵兰岛发展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交通运输不便,D正确;格陵兰岛从事渔业捕捞和鱼类加工业的劳动力占全岛的1/4,劳动力不足不是发展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困难,A错误;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国土面积大,B错误;国土西南部位于寒流和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C错误。故选D。

(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春分后15天为清明。据记载,隋唐时的长安(今西安)无冰雪,梅和柑橘都能在关东地区生长,且降水偏多。读某区域地形图,完成7—9题。

7.太原盆地在地质构造上称为

A.冲积平原B.向斜C.褶皱D.地堑

8.古时对“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南方地区气温上升,雾气减少②北方地区风沙减少,空气通透性好

③北方地区进入雨季,空气清新④北方地区白昼变长,大气透明度增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9.影响酒都杏花村盛产汾酒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位于河流沿岸,河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

②位于断层地区,丰富洁净的地下水和泉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

③位于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盛产高粱

④位于山前冲积扇,地下水丰富,是酿酒的重要水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7.D 8.A 9.B

【解析】7.地质构造要依据岩层结构分析,结合图例可知太原盆地两侧是断裂构造,两侧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吕梁山和太岳山,而中间相对下沉形成盆地,说明该盆地是两个断层之间为陷落带,这是地堑的概念,故选D。褶皱是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后形成的波状弯曲,向斜是褶皱的形态,而太原盆地并没有出现岩层弯曲形态,故排除BC。冲积平原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属于地质构造,排除A。故选D。

8.对古时“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句话的理解,清明时节南方地区气温上升,雾气减少,①对。西北风减少,北方地区风沙减少,空气通透性好,②对。清明时节南方地区进入雨季,空气清新,北方春雨少,③错。北方地区昼变长,对大气透明度影响不大,④错。A对,B、C、D错。故选A。

9.影响杏花村盛产汾酒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水源、原料。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区,河水混浊,河水不是酿酒的重要水源,①错。位于断层地区,丰富洁净的地下水和泉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②对。位于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盛产高粱,酿酒的原料丰富,③对。位于地堑构造中,不是山前冲积扇④错。B 对,A、C、D错。故选B。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褶皱是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发生弯曲,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断层是岩层受力破坏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即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断层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即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包括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沿着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水质纯净。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一诊”模拟测试)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图表资料,完成10—11题。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数量16 25 14 14

人口(亿)0.95 1.5 0.7 1.1

GDP(万亿) 4.8 14.7 7.6 7.5 人均GDP(万) 5.1 9.8 10.9 6.8

面积(万平方公里)18.5 21.2 11.1 21.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514 708 631 512 城镇化率(%)53.48 68.47 84.12 62.72 10.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

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

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1.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

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0.B 11.A

【解析】10.①成渝城市群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但是东部沿海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也同样拥有北京和天津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所以①不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①错误。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这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②正确。③成渝城市群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故③正确。④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较晚,产业基础较薄弱,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有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川渝分治之后很长时间,两地竞争激烈,两个核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之间缺乏深度合作,故①正确。②交通不便是限制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历史因素,技术发展水平低,缺乏高端发展平台,故②正确。③成渝城市群的GDP增速虽然低于东部三大城市群,但是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GDP增速较快,故③错误。④区域中心城市的数量要根据当地实际来设定,不一定数量要多,区域中心城市有两个,并不少,故④错误。综上,①②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题正确答案为A。

12.﹝吉林省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及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第三大经济体,农业人口占55%以上,长绒棉和稻米产量居非洲首位。当前,我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埃方“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共建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成为两国投资合作的示范平台,我国有一些纺织企业入驻园区。下图为埃及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说明制约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针对此为经贸区建设建言献策。

(2)分析我国与埃及共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主要原因。

(3)指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对我国纺织企业投资办厂的吸引力。

(4)简述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给埃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12.【答案】(1)限制条件:苏伊士运河区地处副热带地区,为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建议:节约用水;适度开采地下水;实施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研发节水技术,规划布局节水产业;海水淡化等。

(2)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国内产业升级,需要将过剩产能向外转移。埃及:利用苏伊士运河这一全球性交通要道的优势,实施“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战略,吸引外资,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3)埃及盛产长绒棉,原料丰富,品质好;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土地面积大,地价低;靠近欧洲、中东等市场,运费成本低;海运便利;能源供应充足等。

(4)积极:促进埃及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产业多元化和升级,增加税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消极:对埃及本国相同产业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合作区工程建设会破坏埃及当地的生态环境等。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苏伊士运河区地处副热带地区,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对此经贸区建设应立足缺水实际,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开源方面主要是:适度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节流方面:节约用水;实施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研发节水技术,规划布局节水产业等。

(2)我国与埃及共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互利共赢的,对于我国,主要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能转移,为国内产业升级做铺垫。对于埃及,则可利用运河优势,实施“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战略,引进外资,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3)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对我国纺织企业投资办厂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原料、劳动力、市场、交通等方面。埃及长绒棉量大质优,可以为纺织工业提供原料;纺织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埃及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里地域广,地价低,节约建设成本;靠近欧洲、中东等市场,运输距离短,运费成本低;利用苏伊士运河,海运便利;石油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4)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给埃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方面主要是经济方面,如促进苏伊士运河优势功能转化,促进产业多元化和升级,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等。消极方面主要是对埃及同行产业有冲击,并对埃及经贸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等。

13.﹝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达里湖是内蒙古高原上的第二大内陆湖泊,面积约为238km2。达里湖位于候鸟迁徙的南北通道王,是

高原鸟的乐国,有着“百鸟乐国”的美。湖岸地带草句、地面积广。

达里湖产卿鱼和华子鱼,肉质鲜美。达里湖北面的玷子山由玄式岩组成,四画岩壁立,峰顶平坦,山腰水平横切,分界线上穴龛密布、千姿百态,分界线下包了一层白色的石灰岩外衣。下图示意达里湖周边地形及砧子山景观。

(1)分析达里湖成为内蒙古高原鸟类乐园的自然原因。

(2)说明砧子山山腰分界线上穴龛的形成与达里湖演变的关系。

(3)若达里湖水位不断下降,推测湖区环境将会产生的变化。

13.【答案】(1)达里湖位于候鸟迁徒南北通道上,鸟类过往种类和数量多;湖岸地带地势平坦,三面环山,气候温和,适宜鸟类栖息繁殖;湖面宽阔,水草茂盛,有鱼类,可为鸟类提供食物,适宜鸟类繁衍生息。(2)砧子山是地质历史时期达里湖中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之前达里湖水位长时间稳定在山腰分界线附近,受湖水长期侵蚀,在水位线上形成了大量穴龛;随后气候变干,湖泊退缩,岛屿变成岸边的小山,有大量穴龛的水位线变成了山腰分界线。

(3)鱼类、鸟类的栖息地缩小,生物物种减少;气候变得更加干旱,湖岸周边地区沙尘天气增多;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答出两点)

【解析】本题以达里湖自然环境特征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地质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湖泊面积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地理过程的掌握能力。

(1)根据材料可知,达里湖是内蒙古高原上的第二大内陆湖泊,面积约为238km2。湖泊面积广阔,为鸟类提供充足的栖息地;达里湖位位置显著,位于候鸟迁徒的南北通道上,鸟类繁多;达里湖产卿鱼和华子鱼,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2)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砧子山位于达里诺尔湖北岸,由玄式岩组成,说明砧子山是地质历史时期,火山熔岩铸就的山,此时达里湖水位较高;而山腰水平横切,分界线上穴龛密布,据此推测长期以来湖泊水位长时间稳定在山腰分界线附近,由于湖水的侵蚀作用,在水位线附近形成穴龛密布,千

姿百态的形态;后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水位下降,小岛出露水面,形成小山,大量位于水位线穴龛便山腰分界线。

(3)本题考查湖泊面积缩小对环境的影响,随着达里湖水位下降,面积减少,将会导致鱼类资源和鸟类栖息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少,气候变得干旱,将加剧荒漠化问题等。

高考地理最新热点专题

2019年高考地理最新热点专题2009年高考地理最新热点专题:北方干旱 截至1月19日,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7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达1.04亿亩,其中重旱2428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口196万人、大牲畜67万头 一、基础知识归纳 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 1、干旱干旱通常指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因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 2、旱灾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3、北方此次干旱表现了哪些特点: 一是降水严重偏少、气温偏高。二是农作物受旱面积大、程度重。三是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突出。四是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 4、北方此次干旱产生的原因 一是今年空中气流以西北气流为主,也就是大气环流在中纬度地区盛行西北环流,西北气流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雨雪天气。 二是暖湿气流偏弱能给北方带来降水的西南暖湿气流几

乎不存在 三是处于周期性的干旱期 四是气温显著偏高 五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 5、干旱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危害: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尤其是对冬小麦越冬极为不利。干旱易引发森林火情,冬春季节容易引发沙尘暴,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措施:要合理调配水源,加大灌溉力度。野外用火需加倍小心。实施人工增雨或者增雪的作业,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等 6、沙尘暴: 沙尘暴(黑风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中最强的一种。沙尘暴易发生于降水少而多大风的季节,多发生于沙漠及邻近的地区,中亚、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亚是世界四大沙尘暴区,中国北方是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特别是春季,空气不稳定,多大风(冷锋活动),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专题

20XX年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 知识点一: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1.知识概述: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得心应手。 2.知识要求: (1)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o、30oE、60oE、90oE、120oE、180oE、120oW、60o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oN、40o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的关系。如喜玛拉雅山在30o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3)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4)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5)将同类的地理事物从大小、长度、形状上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 3.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 (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o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o: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oE东侧)、莫斯科(30o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

例说高二区域地理复习阶段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20

例说高二区域地理复习阶段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地理核心素养则是通过地理学习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核心素养体系中主要包括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而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它往往是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叠加。 说到高二阶段的区域地理复习老师们的困惑一定很多。到底复习哪儿?不复习哪儿?没有教材怎么办?是使用初中教材?还是从教辅书籍中选择?甚至干脆自己组织?区域地理的复习如何与高中系统地理相结合?和高三的综合复习又有何区别?庞杂的区域地理知识和有限的复习时间如何协调?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如何权衡?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于高二区域地理复习中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一点认识。 面对这些困惑,我也在不断尝试,我想首先对区域地理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纵观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命题特点是:首先,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离不开区域,有了区域才有试题的背景和知识的载体,才能提供设计问题的素材。其次,高考命题不是因区域来设题,而是因设题需要来选择某个区域。换言之,区域并不作为问题的本身,即不考查区域的具体地理事实知识,而是考查区域地理事实和现象所隐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以及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区域地理复习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以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二是以系统知识的原理和规律做指导;三是渗透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下面就以《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与问题》一课,来谈谈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整合。首先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的初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分析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说出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2.小组合作利用各种图文资料,分析限制因素形成的原因并绘制思维线索图;3.总结和归纳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和限制因素的一般方法。4.通过对华北地区农业发展限制因素的分析,逐步渗透关注区域发展,心系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当时的设计背景是中国自然概况的复习基本完成,注意到高考题连续考察华北地区、和海河流域,于是想以这一区域为例,整合一部分系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初中就是想做四件事:第一让学生了解这一区域的概况;第二通过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三落实课标的相关要求;第四归纳可以迁移的方法。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本节课的设计 一、选取和整合素材 1、教学内容的选择 选择华北平原作为本节课案例的原因: 1)案例符合课标要求:通过对华北平原的地理条件的分析、治理措施的探究可以很好的完成课标对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要求。 2)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培养。 3)从华北平原具体情况来看: ①具有典型性和思想性: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农业发展又受到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中隐含许多问题亟待去讨论和解决,同时又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

2019高考地理热点素材 通过对地理的学习,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这个世界。那么你知道2019高考地理热点素材有哪些吗?下面是由查字典地理网小编整理的2019高考地理热点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高考地理热点素材(一) (一)坎昆会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举行。在此之前,11月20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发布,2019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一年。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球地表气温为摄氏14.73度,是130年来地表气温的最高值。德国地球危机研究所也发布类似数据:2019年前9个月除创下130年来最高地表气温外,还在多个地区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区域最高气温。俄罗斯创下摄氏37.8度的气温记录,巴基斯坦创下摄氏53.5度的气温记录,美国洛杉矶的气温一度达到摄氏45度。伴随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 主要考点: 1: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 2:极冰融化与西北航线、东北航线、对世界世界贸易,生态环境的影响(清华自主招生地理试题) (二)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

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也门、约旦、沙特、巴林、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内部原因: 1.高失业率,联合国最近发表一份阿拉伯国家发展报告称,2019年阿拉伯国家总体失业率高达14.4%,远高于同期全球6.3%的平均水平。特别是青壮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部分阿拉伯国家经济安全的最大威胁。 2.政治腐败,埃及腐败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行政缺乏透明度,以及某些政府工作人员个人丧失职业道德和操守。此外,政府部门在选拔干部时没有仔细甄别也是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 3.贫困问题,阿拉伯国家的贫困率一直居高不下,黎巴嫩和叙利亚的贫困率为28.6%-30%之间,埃及为41%、也门高达59.9%。据此推算,大约有6500万阿拉伯人生活在贫穷中。另外,贫富分化现象也较严重。 4.经济衰退,一些阿拉伯国家拥有巨额石油收入,掩盖了其经济体本身存在的漏洞。这些收入大多投资于外币资产和境外以及国防和军队,真正用于实体经济的规模较小,这加剧了阿拉伯国家经济衰退。 主要考点 1:中东北非石油资源特点、战略位置

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年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区域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区域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概念: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分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界线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洲面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 大洋洲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欧洲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2. 大、亚:印度尼西亚3. 非、亚:埃及(西奈半岛)4. 南北美:巴拿马5.

欧、北美:丹麦(格陵兰岛)6. 大洋洲、北美洲:美国(夏威夷)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南极洲跨南北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大洲有: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有: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2、大洋①面积排序(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太平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南端合恩角西经67 度经线)——南极半岛 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东经146 度经线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大西洋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东经20 度经线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 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 度经线印度洋——东经80 度经线北冰洋——跨360 度经度二、各大洲的气候特点洲名地形主要特征

谈初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谈初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科关键能力之一。何为区域认知能力?它由哪些要素组成?如何进行培养和评价?本文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基础上,构建区域认知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结合具体课例,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例谈初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科关键能力之一,是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尝试在构建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概念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课例寻求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路径和策略。 一、区域认知能力的内涵解读 “区域认知能力”是一个新提出的名词,在日前备受关注的《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中,对“区域认知能力”有这样的界定: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是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阶段地理课程中虽都有区域 地理内容,但侧重点不同。?x务教育阶段更侧重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分析区域差异、加强区域联系和追求区域发展,对认识区域地理的路径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基于此,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和初中生认知特点以及国内外相关学者观点,并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框架,初步梳理出以下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框架(见图1)。 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1.导引地理图像,培养认知区域位置的能力 认知区域位置的能力即学生在认知区域的空间位置关 系时,通过已给出的各种材料(如经纬度的度数和范围、海陆轮廓、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和结论所表现出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提供各种图示资料,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方法和技巧,以提升其能力。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中,图9.3和相关文字材料完整呈现了 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以及地形特征,教学中教师运用这些学习材料,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能够顺利地认知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但考虑到八年级(下)阶段学生经过初中阶段近两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对区域位置应有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从地理学角度分析社会热点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从地理学角度分析社会 热点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1.通读课本目录。从整体上调整知识结构,进一步清晰知识脉络。2.强化读图训练。每天浏览地理图册一至两页,加深对世界重要地区经纬度、地形的认识,联想该地发生的重要事件。3.每天做一套文综题,严格按照高考规定时间,连续用时,以保证思路连贯性,以便调整生物钟,培养考试习惯。4.归纳答题技巧,并坚持有意训练,争取做到少失多得。5.关注热点。从地理学原理的角度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如发生地点、人文规律性、发生事件的地理原因等。 问答实录 问:最后冲刺阶段如何复习区位地理? 答:在解答有关区位地理的题目时,考生往往会因在区位判断上出现偏差和对区位背景不熟悉而失分。最后阶段复习区位地理首先应通读教材,对书本中和老师上课所提及的重要区位进行全方位温习。熟悉区位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如农业、城市、交通、旅游等方面内容。同时,多看区位图,要能根据经纬网和区位地形判断出大致区位。在会认图的同时,也应学会对不同区位做对比,对其分布的重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问:复习自然地理时是不是应特别注意计算能力的训练?

答:很多考生因为计算不熟练而导致对自然地理的恐慌,这是不值得的。我们在复习自然地理的时候,不应只注重对计算能力的训练。考生在复习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时更应注重对这些方面的掌握,适当配以须计算的题加以训练。 问:对地理学科的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应怎样着手最后阶段的复习? 答:地理成绩历来是考生文科综合成绩的分水岭。对知识点掌握不太牢的考生来说,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从自己最薄弱的知识点入手,各个击破。如果各大知识块掌握程度相当,我建议从自然地理入手,逐个击破知识漏洞。同时,尽快把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重新排序组合,使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化,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在知识调用时出现混乱。 问:复习中应如何把地理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 答: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应该学会把关注的热点话题放到所在的这个区域,分析这个地区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特色,分析事件发生在这一区域的地理因素。同时注意区域的切换,除了关注热点的发生地,还要关注该区域在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中哈石油建设、目前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我国的自然灾害问题,都应成为我们关注和分析的热点。问:如何解答地理学科的主观题? 答:读图、读题干、读材料、读数据是关键。审题时应穷尽

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方法略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3959263.html,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方法略谈 作者:刘旭东 来源:《家长·中》2019年第07期 摘要:区域认知能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当前,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效初显,但是学生在区域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尚有诸多不足,不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种现状,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现状,并从三个方面讨论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核心素养;方法 一、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首先,学生总区域认知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平衡。我以所在学校的高中生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在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方面,有超过一半人数的学生都不够理想,其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次,部分学生只善于比较常见的区域地理要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已经学过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知识的区位因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当遇到实际问题需要比较区域差异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只能比较区域中的常见要素,如地理位置、交通、人口和劳动力等,而对于区域之间的市场、政策、国内外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则很少会考虑到。这表明高中生头脑中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最后,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不足。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地理地图并不敏感,他们不能准确地从地图上识别出所需要的信息。众所周知,地图中承载着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够将地理事物复杂的时空变化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如果学生不会读图识图,必然会制约其区域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影响到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借助案例教学法增强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将教学内容巧妙地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从而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意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 极地地区 综合题

极地地区习题 1.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 龙”号极地科考船进行了第30次 科学考察。科考船从上海出发,经 过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与阿根 廷的乌斯怀亚两个港口,首次完成 环南极航行。读图和相关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 (1)写出“雪龙”号从上海到弗 里曼特尔所经过的气压带和风带 名称。 (2)指出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名 称,分析其共同的形成条件。 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2014年2月8日,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正式竣工。 (3)指出长城站和泰山站在位置上的主要差异。 南极地区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陆地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气候终年酷寒。 (4)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到南极地区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5)说出南极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1. (1)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2)大牧场放牧业。形成条件:地势平坦广阔,气候适宜,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后3点答对其中任意2点即可) (3)主要差异:长城站的纬度位置比泰山站低;长城站建在南极大陆外缘的乔治王岛上,泰山站建于南极大陆的内部;长城站靠近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南美大陆。(或泰山站距离中国较近;长城站位于西半球、泰山站位于东半球) (4)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地势高,气温低;被冰雪覆盖的陆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造成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低。 (5)南极地区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体验和观赏极昼、极光现象;饱览南极奇特的冰原景观;踏足南极点;近距离接触、观看南极野生动物(企鹅、鲸鱼等);参观南极科学考察站,缅怀人类南极探险史。(答对其中任意4点即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部分学案:5 世界地理区域定位

专题学案5 世界地理区域定位 [目标定位]高考中,虽然有关世界区域的地理事物或在图上标注给出或以文字材料给出,地理空间定位考查难度有所下降,但对世界区域地理事物的熟练掌握和快速熟练准确的定位仍不失为解决世界区域综合试题的一把利剑,且能使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掌握落到实处。因此学生应掌握读图获取有关区域的位置、区域特征及人类活动等相关信息的能力,然后联系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再用合理的地理术语科学表达。 一、根据经纬度定位 例1下图为世界四个地点的坐标,据此回答(1)~(3)题。 (1)作为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数码)。 ①A点东西两侧地形不同,主要矿产的种类相同②B点附近有一条自西北向东南的大河注入海洋③自C点向南北两侧的自然带,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D点东西两侧降水量大致相同 (3)关于上图四个地点所在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数码)。 ①A点、B点所在国家地广人稀②B点、D点所在国家都有大牧场放牧业③C点所在国家金刚石矿产丰富④A、B、D所在国家都是世界主要的小麦出口国【反思归纳】 由图中经线可知,60°E经线大致与____________一致,为________两洲的分界线,A 点位于俄罗斯,地广人稀;B点位于美国东南部,其附近____________由西北向东南注入________湾。A点所在的乌拉尔山脉西侧为________平原,东侧为______________平原,都为平原地形;C点位于________盆地,金刚石矿产丰富,为热带雨林气候;D点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其西侧位于________的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________坡,降水少,D点位于阿根廷,不是世界小麦出口国。 二、根据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定位 例2下图所示为“回归线沿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1)~(3)题。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 中国疆土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类型则不一。以下是中国三大丘陵、三大平原、四大盆地、四大高原知识点: 三大丘陵 [注意]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三大平原 四大盆地 [补充]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 业区。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 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大高原: [补充]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 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 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 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 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 等都是着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 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 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2019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探究(4)《 长江经济带》预测演练(含答案)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长江经济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时提到,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新一轮三大区域经济战略之一。据此并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是因为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影响长江运能大小的水文、水系特点是( ) A.多支流、多峡谷、多湖泊 B.落差大、含沙量小、不结冰 C.水量大、江阔水深 D.汛期长、多宽而浅的“U”形谷 [解析]多支流、多湖泊对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有利,但多峡谷不利;含沙量小、不结冰对航运有利,但落差大不利;汛期长说明水量大、水位高的季节有利于航运,但宽而浅的“U”形谷不利于通航;所以水量大、江阔水深的水文、水系特点是影响长江运能大的主要因素。 [答案] C 2.近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长江航运中心 B.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C.传统工业基地 D.甘蔗、花卉生产基地

[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是武汉、长沙、南昌,读图可知,只有武汉是长江航运中心和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基地;三个城市附近都不适合种植甘蔗;三个城市都是所在区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答案] B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经济地带( )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图中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等铁路线分布;Ⅱ轴经过江南丘陵,地势有一定起伏;M区为长江三角洲,该区域能源供给较少但需求量大,需要从外区调入;N区传统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 [答案] A 4.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解析]N区经济发展水平较M区低,在廉价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且该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大力承接M区域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转移。 [答案] D

高考地理:区域定位的奥秘及口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试题】下图为两区域海陆轮廓图(阴影部分为海洋),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所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地夏季近海洋流自南向北流 B.N海区盐度比M海区低 C.P所在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D.Q所在大洲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2)将图中P、Q所在国进行比较,两国相似之处是 A.都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B.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人口增长表现为高出生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D.二战前都是人口大量迁出地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域定位。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特征等可以确定,左图为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地区,右图为亚马孙河入海口地区。(1)M地处索马里东部沿海,夏季受印度洋北部西南季风影响,洋流自南向北流;N区域靠近世界盐度最高海区——红海,盐度较高;P所在的非洲大陆为非洲板块;Q位于南美洲,面临热带雨林被破坏的生态危机。选A。 (2) P、Q所在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表现为高出生率和高自然增长率。选C。 【归纳总结】区域定位是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突破口,因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点等才容易与其他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第二部分[要学习网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 (1)口诀法记忆经纬线上的地理事物:许多区域地理试题往往给出某区域的经纬度范围,要求同学们通过对经纬度的分析判别该区域名称和地理特征。例如,知道某个城市在35°N的大陆西岸,就容易展开联想并推断出它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生长着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春季景色最美,宜于游览等。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要把重要的纬线、经线作为重点之一,熟悉这些经纬线经过的主要地理事物,从而形成对重要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 下列歌诀、顺口溜易于记忆,可帮助同学们掌握重要经纬线(3条特殊的纬线、7条重要的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3°26′N:一湾两海三半岛,还要经过台湾岛。 0°纬线:刚果苏门前,亚马加里面。 23°26′S: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20°W:冰岛以西格陵兰,大西洋中东部穿。 0°经线:零度经线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 20°E: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穿。 40°E:东经四十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60°E:北乌拉尔山,南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兴安渤海台湾海,澳大利亚西部穿。 180°经线:白令海中,新西兰东。 (2)绘图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许多地理事物很难直接辨认出来,但其周围有我们熟悉的典型地理事物,这时就可以将这些熟悉的地理事物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目标事物与这些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绘制图形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热点演练卷4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热点演练卷4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热点演练卷(四)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福建福清华侨中学期中)当地时间2018年7月2日10:00左右,在巴林麦纳麦(21°N,51°E)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贵州省梵净山(28°N,108°E)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山体构成以变质岩为主。当梵净山被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时,正有大量游客在梵净山脚景区门口中央广场的百年大树下遮阳休息。据此完成1~3题。 1.能容纳最多游客遮阳的是大树的( ) A.西北侧地面B.东北侧地面 C.西南侧地面D.东南侧地面 2.这颗大树最可能是( ) A.常绿针叶树B.落叶阔叶树 C.常绿阔叶树D.常绿硬叶树 3.梵净山周边区域地下暗河广泛发育,但梵净山区地表河流水非常丰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B.地形地貌 C.蒸发量D.岩石性质 解析:1.B 2.C 3.D [第1题,题目问树阴位置,即考查某一时刻太阳方位,需求此时所求地梵净山脚景区(28°N,108°E)的时间。据材料,已知地巴林麦纳麦(21°N,51°E)地方时为2018年7月2日10:00左右,根据地方时计算方法,可求出梵净山景区地方时约为14时。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非极昼区14时太阳方位为西南方向,因此树阴为东北方向。第2题,树位于梵净山脚,结合该地的经纬度可知当地山体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3题,地下暗河广泛发育是由于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据材料,梵净山体构成以变质岩为主。] (2019·河南洛阳联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4~5题。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0-03-03T13:31:37.0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作者:张明康[导读] 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不仅要学习文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应结合特定的地图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354000 摘要: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不仅要学习文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应结合特定的地图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有鉴于此,高中地理老师应着重于增强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其区域认知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培养策略 对地理区域的认识是地理课程的四个基本技能之一。这是高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程所必需的技能之一。它在区域地理的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区域地理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一、区域认知能力的概述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区域划分,这是高中地理认识解释概括空间的必要条件,通过这种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区域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对区域的认知和对区域本身的认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情境,以便利用特定的空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地理认知,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风格。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应对考试,其教学过于正规化,很难有足够的课时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有效整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探究和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的认识和感知能力,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策略 1.感知记忆并获得有效信息。所谓的感知记忆就是通过客观事物的再现、识别和再认过程来有效地增强信息的记忆效果,并可以在再现场景的过程中有效地增强,巩固信息记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授高中空间地理区域空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经纬度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确定空间中的区域。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仔细观察地图,并让他们有效地理解和记忆重要区域的经度和纬度。例如,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三面环山,东南是北京平原,缓缓地向渤海倾斜。北京平原的海拔是20-60米,山脉通常在海拔1000至1500米之间,与河北省接壤的东灵山海拔2309米,属北京最高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经纬度、海洋和陆地位置以及重要的地标和物质信息来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并可以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区域性认知技能。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要学习和记住很多的知识点。每个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地理特征,而且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会造成人文景观的差异。如此多种多样的知识点,教师讲解起来与学生背诵记忆起来都会有很大的挑战。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来教授区域地理知识,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知识框架,从而优化地域知识的教学效果,也会减少学生记忆的难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并指导他们根据课程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自主构建开放式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自由创新的足够空间,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跟踪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结合高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实践是评估真相的唯一标准”。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研究不仅取决于它能否在生活中得到正确应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正确解答高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高考题与区域性认知结合起来,以高考的实际题为例,不断培养学生的地域知识和地理知识、区域认知素养的应用。例如,在教学 “人口迁移”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高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的总结等环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人口迁移知识,教师即可以引入2019年全国卷Ⅰ第4、5题,应用欧盟境内欧盟人口和非欧盟人口的人口结构图了解欧盟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知识,并通过解题了解欧盟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性认知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地理现象并培养其整合数据的能力,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他们学习地理知识是非常有用的。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庭新任务新模式新教法——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9)。 [2]夏宏华刘建平江盼盼刍议高中地理学习中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7,(18),15-18。 [3]陈祝清探究研学旅行见闻提升地理区域认知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

高考地理 热点考点集锦 农业(教师版)

高考地理热点考点集锦农业(教师版)【高考命题剖析】 本专题从考查内容上看,农业区位因素是区位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粮食问题等的考查。具体以中国或世界某一地区为载体,或者以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作为切入点,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对农业布局的影响;结合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和生产经验,理解对我国相同或相似农业区的借鉴意义;能分析和评价某地农业的发展前景或提出治理措施。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方式灵活,选择题、综合题都有,综合题出现频率较高,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等方式呈现。从能力上看,侧重于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论证能力,考查运用图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冲刺策略】 农业活动与人类社会关系十分密切,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强调了粮食生产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利用农业区位知识分析中国粮、棉、油等基地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并能指出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2.掌握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主导因素与限制因素)分析方法,结合各地气候、地形、社会经济等条件,阐释某地的农业区位因子; 3.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粮食生产仍需要重点关注。 4.结合“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热点问题,分析掌握我国主要粮食问题和农业生产状况以及主要的农林牧基地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核心考点整合拓展】 核心考点一、农业的区位选择 掌握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并能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区位因素。 1.农业的区位因素

高考地理历年考题中国区域地理部分教师专用

图1 中国区域地理以及区域治理专题(教师专用版) (2012年重庆卷)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1-4题。 1.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A .林海雪原 B .奇山秀水 C .椰风海韵 D .大漠孤烟 2.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A .城市化水平高B .城市南多北少 C .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 .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3.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A .固原 B .中卫 C .银川 D .石嘴山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8-11题。 图4

5.图4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甲B.乙C.丙D.丁 6.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A.节约土地资源B.原料有可再生性 C.减少原料运输量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7.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D.南高北低 8.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 C.湖泊水D.冰雪融水 9(12年山东)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示意图。(2分)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6分) (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