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_张曲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_张曲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_张曲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_张曲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张曲,肖丽萍,蔡金平,刘木华,石庆华,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市,330045)

摘要:概述了我国水稻生产中育秧、耕种、植保、收获等重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了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7205.2012.05.003

张曲,肖丽萍,蔡金平,刘木华,石庆华,潘晓华.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J].中国农机化,2012,(5):9~12,16

ZHANG Qu,XIAO Li-ping,CAI Jing-ping,LIU Mu-hua,SHI Qing-hua,PAN Xiao-hua.Present situation of ris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China [J].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2012,(5):9~12,16

收稿日期:2012年5月18日

*基金项目: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持续丰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编号:2011BAD16B04)

张曲,男,1988年生,湖北应城人,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

肖丽萍(通讯作者),女,1978年生,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机械设计与农业装备工程。蔡金平,男,1984年生,硕士,江西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机械设计。

刘木华,男,1969年生,博士,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及农畜产品质量的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石庆华,男,1952年生,博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潘晓华,男,1963年生,博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水稻高产理论与技术。

0引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

0.3亿多hm 2,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以上。年产稻谷近2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1]。水稻生

产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益,更能推动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目前我国农村的生产现状是:地少人多、经济基础较薄弱,地域条件、农情条件较复杂,农机、农艺配合不完善,水稻生产环节多、工时长,以及水稻机械化生产成本较高等[2]。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分析当前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政策的倾

斜,资金和科研力量投入的加大,水稻机械化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为

58%,机械耕作达85%,机械种植达20%,机械收

割达60%。纵观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情况,总体水平不高,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依然较低。

1.1机械化育秧

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传统的育

秧要经过选土、堆闷、过筛等一套繁杂的工序,对于农民来说枯燥难懂且难以操作。近年来,机械化工厂育秧有了较大发展,它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利用机械化生产线播种,采用温室或大田集中培育的育秧方式。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生产线首推南京农机化所研制的2QB —330型振动气吸式精量播种自动生产线和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ZBZ —600穴盘播种生产线。工厂化育秧技术具有规模大、效果好、节种省工等优点。但由于其成本高,投资大,运用不够普及。

1.2整地机械

机械化耕整地是使用水田耕整机、旋耕机等各种

农机具对农田进行耕地和整地的作业。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是微耕机、耕整机、手扶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以及18.4kW 以下四轮拖拉机配套的小型耕整机具,且数量增长较快,到2009年底已达到2880.56万台,比“十五”期末增长16.2%,年均增长3.8%。其中

中国农机化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No.5,2012Total No.243

2012年第5期总第243期

主要有水田双层四桦犁,ILYQ—520、ILYQ—820型驱动圆盘犁,IG—140JS、150JS型旋耕机,以及各类水田耙、水田耕整机等,这些国产小型农机具操作灵活、成本较低,很受欢迎,但往往稳定性不好、质量不过关。近年来,以18.4~36.8kW的中型和36.8kW 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为配套的大型耕整地机械(主要有大型翻转犁),以及复式耕种机具如旋耕播种机、耕耙犁等,作业面广,下田一次可完成多项作业,具有抢农时、省能耗、效率高的优点,但发展较缓慢,主要是由于动力不足,配套农机具适应机型少,成本高、价格贵等。

1.3种植机械

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播、抛秧和插秧。大多数欧美国家主要采用水稻直播种植技术,亚洲地区以育秧移栽为主,水稻插秧移栽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机插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我国在解放后就开始了对插秧机的研究。1967年研制出第一台东风—2S型自走式水稻机动插秧机并投入生产使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日本插秧机及其工厂化育秧技术,开发研制了国产2ZT—935系列水稻插秧机,这种插秧机结构简单、造价低,适合当时农村水稻生产状况,应用较广泛。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我国从日韩引进了一批高性能插秧机,主要有久保田、洋马、东洋三大机型。这些插秧机质量好、速度快,但价格较高,农民难以接受[3]。目前国内生产插秧机的厂家不多,手扶式主要有南通富来威公司生产的2ZF—6A、2Z-455、2ZF—4B等型号。乘坐式以延吉春苗为代表,有2ZT—9356B型(可配带施肥器),2ZT—7358B型,2ZTY—430型等。国产插秧机多研习日韩技术,但在技术含量、材质和工艺、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国外插秧机复式化程度较高,可在插秧环节实现施肥、覆纸或覆膜等步骤,还有免耕插秧机、部分耕同时插秧、不耙地插秧等,这些在我国还属于探索阶段[4]。

抛秧种植是利用抛秧机将钵苗抛撒至空中落向大田,常用机型有锥盘式抛秧机和简易背挂式抛秧机。这种方式种植的秧苗均匀度差,抛植浅,较适合粳稻等出芽率较高的稀植品种。直播种植是使用直播机直接播种,分水直播和旱直播,效率高但专用直播机械较少。

综合看来,目前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南方比北方低,机插秧所占比例较少,这主要与农机具不配套、农情复杂、机具价格昂贵等因素有关。

1.4植保机械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对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要提高吸收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

当前,欧美国家农业以大型农场为主,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多采用大型悬挂式或牵引式喷杆喷雾机,并综合利用了微电子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程度很高。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手动植保机械,有单筒式喷雾机和手摇式喷粉机;电动植保机械,有电动式的担架式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机等;拖拉机配套植保机械,以拖拉机牵引,作业面广、效率高,在我国运用较普遍;航空植保机械,主要以农运5型农用运输机进行航空超低容量喷雾,用于少数大型农场。目前手动植保机械约占整个植保机械的80%,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主,主要型号有3WB—16型、3WBS—16型、3WB—14型等,其特点是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可见,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现状是: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弥雾机为主,施药量大而利用率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多为小型机械,效率低,水稻植保机械化整体水平较低。

1.5收获机械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日本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进入80年代,出现了以小麦割晒机为基础的水稻割晒机,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在农村广受欢迎。近年来,我国在引进推广日本久保田、洋马等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同时,也开始推广国内研制生产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主要有HL2010型三行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和太湖1450型四行机等。目前,以东北农业大学蒋院士为主研究的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北方单季稻区以分段收获为主,多使用割晒机。南方双季稻区以联合收获为主,多使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主要有TC1710L型和PR0488型等,这种机械质量好(损失率小、含杂率低)、秸秆易处理。沿海多季稻地区经济较发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主要使用小型自走式半喂入或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如台州—160、新疆2号、迪尔佳联3080

中国农机化2012年10

和3518CTS等,其喂入量较大,生产效率高,通用性能好,且价格较低,运用广泛。国产收获机械的突出特点是价格较低,但往往稳定性不高,质量难以保证。

2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育苗技术不完善,工厂化育秧不普及;小型耕整机具应用普遍,但配套机具型号单一,质量不过硬;插秧机技术不过关,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植保机械性能较差,农药使用技术仍停留在大容量、大雾滴喷雾水平上。收获机械普遍功率不足、性能不稳定。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2.1机械化育秧

育秧过程中普遍存在播种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秧苗质量差,底土过厚或过薄,定位效果不好等问题。且所育秧苗容易受到营养土、温度、水分等的影响。秧苗不合格,机插秧就容易出现伤秧、缺秧、栽插穴数不足等现象,影响机插效果和水稻产量。总之,规范化育秧需要较高的条件和要求。工厂化育秧运用脱水机、破胸催芽器、播种机等设备培育出适合机插秧的秧苗,但由于投资大、费用高,导致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可见,机械化育秧中仍存在工序多、技术难、成本高,工厂化育秧难以普及的问题。

2.2整地机械

田地的耕整能明显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实现增效增产。我国耕整地水平由传统的人力、畜力向机械化的转变较为缓慢,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田面高低不平,地表根茬较多,耙地过细腻,导致所整地质量粗糙。二是每家每户耕地面积一般都较小,而且还不集中,田间地头转弯较多,降低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增大了机具的耗油量,增加了成本。而大型机械工作面广、效率高、经济性好的优势也难以体现,影响了耕整地机械化的发展。

2.3种植机械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整个水稻生产过程中开发难度最大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我国水稻种植机具普遍存在机型单一,不配套,适应性差,操作调试繁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我国不同稻区由于品种的生育期不同、季别不同,因此不同的地域对株行距要求差距较大:稀植地区为12万~15万穴/hm2,密植地区为30万~33万穴/hm2。目前多数插秧机可在12万~33万穴/ hm2的范围内调节,但只是在速度匹配上达到了要求,以固有的秧爪运动轨迹进行大范围株距栽插时,会导致秧苗直立度差。国产乘坐式插秧机采用独轮驱动加拖板仿形结构,存在壅泥、下陷、行进困难以及转弯半径大等问题,而日本高速插秧机全部为四轮驱动、无级变速、液压转向,还设有自动控制和报警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5]。另外,我国农村田地地块较小、田埂较多,区域参差不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而且设备利用率低,年利用率仅为6%左右,机具使用效益不高。

2.4植保机械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机械设备、施药技术、专业化水平是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我国水稻耕种机械化技术发展较快,但与之配套的机械化植保技术还相对滞后,影响了水稻的后期生长和粮食产量[6]。一方面是植保机具型号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病虫害防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植保机械装备中的喷洒部件技术相对落后,多为大雾量、雨滴式,雾化性能不良,没有配备喷幅识别装置,经常出现重喷和漏喷的问题。水、肥、药施用精确度不高,利用率低(一般为20%~30%),效果不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

2.5收获机械

我国水稻收割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型少、小型多,在局部地区还不普及。首先是收割机整体强度不够,可靠性差、故障率高,难以满足大喂入量、长时间作业的需求,包括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高湿水稻脱粒和夹带损失严重等。其次是收割机通用性和适应性不高,由于水稻的品种、种植方式、土壤特征等存在差异,就要求收割机械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的收割要求和工作环境,例如对超级稻等高产水稻收获的适应性,对泥脚深度、高秆作物的适应性等。同时,我国水稻收获机具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例如在割台高度自动仿形控制、喂入量与损失自动监测、速度控制、分离清选系统参数监测控制等方面,都与国外机械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联合收割机的研发制造成本较高,价格较为昂贵。

3解决水稻机械化生产所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政府的政策倾斜、行政引导、资金投入,还依靠于科研与生产、农机与农艺的密切结合。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今天,如何发挥机具效能,提高耕植技术水准,增大水稻生产效益,是目前水稻生产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张曲等: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第5期11

3.1因地制宜,加大与不同区域相适应的农机具的研发力度

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和品种体系等来研发和推广相适应的机具和技术。南方稻田多以丘陵为主,地块小而高低不齐。应发展“小、轻、稳”型的小动力多功能耕地机具、手扶式插秧机和轻简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等。北方地域广阔、地势平坦,应推广大型的系列化、乘座化、复式化的综合型农机具[7]。同时,应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提高机具的质量和稳定性,以及对不同水稻品种和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2统筹规划,促进农机与农艺紧密融合、共同发展

水稻机械化是一项集农机、农艺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技术。科学、配套的农艺技术是发挥农机优越性能,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

通过农机和农艺的协作攻关,研究农机与作物生长、施肥施药等的作用机理,推广与机具作业配套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8],制定科学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同时还要完善水稻生产中各环节的服务体系,使农机和农艺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3.3由点到面,加强技术示范与技能培训

通过广播、电视、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向农民展示机械化耕作的特点和优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采用课堂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模式向农民推广:规范、高效的育秧技术,各类农机具的操作规程和保养事项,规范安全的施肥施药措施,以及合理利用有机肥等资源的经验。并且要让广大农民能“看得懂、学得会、熟掌握”。

运用“示范先行、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将农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重点培训种粮大户、农机专业户,发挥由点到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3.4加大力度,完善相应的投入机制、财政支持体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政府的财政补贴力度在逐步加大,调动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推动了水稻耕种机械在农村的普及。据统计,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24.5亿元,共补贴购置插秧机7.6万台、联合收获机7.82万台,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0%、10%。农机部门在认真实施购机补贴的同时,也要积极出台相关的、形式多样的鼓励措施,例如对深松整地、机插秧、秸秆还田等增产效果显著、生态效益突出的农机作业方式实施补贴。对贫困地区、血吸虫重疫区,要实行区域性差别补贴,加大对其补贴力度。同时,还应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机耕道路、农机场库棚、中小型农村机电排灌设施等。

3.5合力推进,综合运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

对于水稻种植环节,我国目前主流的种植方式是育秧移栽,但另外两种方式(抛秧和直播)也各有其利弊,应结合不同区域的水稻品种、地势环境来选用和推广[9]。

农户承包地的地块较小、田埂较多,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而且农机价格一般较高,虽可享受补贴,但农民单户购机的经济压力还是很大。若依法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规范流转、做好监督的前提下,采取农民联户购机,土地连片、统一作业,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区域间优势互补。这样既可减轻农民负担,又可提高机具使用率及作业效率,增加收益,进而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

3.6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配件供应体系和服务机制

针对农机具配件小、数量多、用户需求量分散的情况,农机推广部门应与生产厂家协商,建立配件供应机制,争取配件国产化,缩短配件从厂家到用户的时间,降低购买费用,提高机具维修效率,确保不误农时。同时政府还应深入调研、严格把关,选择信誉好、质量优、价格低的厂家,强化机具的安全使用和高效利用,确保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规范农机市场,降低投资风险,让农民能“购得起、用得好、得效益”。

参考文献

[1]丁善刚.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

2009,16(5):263~264.

[2]孙太永.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发展缓慢原因及其对策[J].

北京农业,2011,7:42~43.

[3]沈亮,韩休海,耿志杰.我国水稻插秧机发展现状[J].农机使

用与维修,2011,(1):4~6.

[4]叶厚专.加快推进江西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发展的思考[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196~198.

[5]姜兴权,初江.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研究[J].农机使

用与维修,2011,(5):34~37.

[6]陈家学,马大勇,白来富.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J].

吉林农业,2011,(6):168.

[7]王忠群,梁建,曹光乔等.科学适度发展南方丘陵山地农机化[J].

中国农机化,2011,(2):3~8.

[8]周亮经.浅谈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

国农业信息,2011,(1):37~38.

[9]吕美巧.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概况及发展方向[J].湖南农机,

2011,37(2):1~4.

(下转第16页)

(上接第12页)

Present Situation of Ris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China

ZHANG Qu,XIAO Li-ping,CAI Jing-ping,LIU Mu-hua,SHI Qing-hua,PAN Xiao-hua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China )

Abstract :Rice is one of the main food crops,the area of rice planting in China is about 0.3billion hectares.The rice mechanized production takes an important part in developing the moder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6289011.html,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China ’s ric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level is still low.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edling-raising,cultivation,protection and harvest in rice mechanized production process in our country,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rice mechanized production,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rice mechanized production;developing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

2.2.5

创新服务模式

推进江西省水稻种植械化发展,首先,要走政府引导加扶持、市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之路。其次,要加大扶持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等开展机械化种植,持续支持以区域内规模化服务与跨区作业的机械化种植农机合作组织,加强种植机械的维修保养和易损配件的供应能力,提高跨区作业服务水平。最后,建立与完善机械化种植信息交流平台,持续更新动态信息,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

3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趋势

随着江西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从事稻作生产的劳

动力逐年减少,水稻种植的成本逐年提高,传统手工栽插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广大农村和农民迫切需要省工省力、节本高效的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的现代稻作技术来解放自己,提高效率,水稻机械化种植将成为现代稻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是继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未来之路必须做到: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融合,互促共进;机械化种植与数字化栽培管理系统相结合;机械化种植与适宜生态区相结合;机械化种植

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相结合。

[1]张文毅,袁钊和,吴崇友,等.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分析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11,(1):19~22.

[2]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我国水稻机械种植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1:14~15.

[3]陈大洲.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65.

[4]叶厚专.加快推进江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发展的思考[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196~198.

[5]程式华,方福平.2009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M].中国农

业出版社,2009:45~48.

[6]周燕,管帮超.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栽

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4):46~47.

[7]鲍向东,王芳莉.贵州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J].

农业机械,2009,(4):59~60.

[8]朱英国.杂交稻发展与机械化应用[J].农机科技推广,2010,(12):13~14.

[9]张汉夫.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J].中国

农机化,2009,(2):12~15.

[10]吴崇友,金诚谦,卢晏,等.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发展问题探讨[J].

农业工程学报,2000,16(2):21~23.

Current Situation,Limiting Factors,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LI Yan-da,YE Hou-zhuan,GU Xin-xu,YAO Lin-tao,SHU Shi-fu,WANG Kang-jun,CHEN Li-cai,LI X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330200,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ituation of rice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mechanized direct seeding and mechanized throwing in Jiangxi province,analyzed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popularized three mechanized rice-planting modes,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 -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rice;planting mechanization;situation;limiting factors;solution countermeasure;development trend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再发展形势分析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再发展形势分析 【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地区。黑龙江粳稻比南方粳稻、灿稻米饭风味好。发展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寒地粳稻的商品优势、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等方面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细致分析。 【关键词】黑龙江;粳稻;商品量;再发展 近三十年来,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3442万hm2,减少到2009年的2963万hm2,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而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32.1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246万hm2,总体趋势是上升的。黑龙江省246万hm2水稻,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8.3%,全部是粳稻,年总产量1574.5万吨,占世界粳稻常年总产量1亿吨的近16%。中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公顷左右。黑龙江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地区。黑龙江粳稻比南方粳稻、灿稻米饭风味好,食用价值非常高,这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灌浆成熟期的积温、昼夜温差、光照等条件决定的。因此,千方百计地发展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96.5万hm2的历史最高记录,水稻生产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那么,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黑龙江省的寒地粳稻生产发展的形势如何呢? 1.稻米商品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实际消费稻谷数量仅占生产总量的25%左右,商品率达75%左右,属于典型的商品性生产。2010年黑龙江省生产稻谷184.4亿公斤,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粳稻生产和商品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粳稻米产量最多的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黑龙江稻米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表1 2009年各地商品稻米数量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报2010》,稻米折合系数为0.65 1.1稻米品质优 中国籼稻多粳稻少,全国稻谷总产量的70%左右为籼稻,粳稻约占30%。世界稻米生产也是籼稻多粳稻少;籼稻面积占稻谷总面积的92.8%,产量占87.8%;粳稻分别仅占7.2%和12.2%。黑龙江省全部是粳稻,稻米品质优,米饭品味好,营养价值高。 1.2生态气候好

水稻生产总结

水稻生产总结 2010年十一大队的水稻生产在农业中心和分场的精心安排下,在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下,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现将一些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11大队种植水稻面积2553亩,机插面积占82.2%,人工移栽面积占17.8%。 11大队选择了优质高产品种以武育粳3号、9424、99-25为主,搭配淮稻5号3726. 二、工作的体会 1、基本苗:结合往年情况,以前测产水稻存在有效穗不足,或是穗型偏小的问题,今年在落谷时根据栽插期、品种的特性,每亩比去年增加3-5个秧盘,从而增加有效穗,为今年的水稻丰收奠定了基础。 2、栽插质量: (1)速度:机插秧速度不可太快,如田长920米,一圈需30-33分钟,快了会有断垄,秧苗会歪。 (2)水层:坚持薄水移栽1-3cm,土表湿润,水不易放太早,控制好时间,提前4-5小时。

(3)深度: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机插秧根深1cm左右。 (4)提高切块质量:剔除不好的秧盘,注意防止秧苗切断,根苗分离现象,不可有勾根秧现象存在。 3、植保:今年7月中旬高温有利于纹枯病发生,稍有疏忽,即有“昌穿现象”,特别要注意老病田块,今年稻纵卷叶螟发生重,时间长,由于能够贯彻上级植保部门病虫防治意见,能够及时对水稻实施病虫防治,防治及时到位,病虫得到有效控制。 4、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利润=收入-成本”,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应全方位多角度突破成本管理体系,通过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在工作中肥料、农药不可按固定模式使用,要根据各田块具体土地肥力、苗情等情况来定,农药应根据各田虫情、草龄来确定用药量,工作应具有应变性。 5、新动态:今年机插秧田块杂草品种多,生长速度快,由于前期化除工作没到位,化除2-3天内只进不出排水,而机插前期以湿润灌溉为主,白天上跑马水,湿润土表,晚上脱水促根发苗,秧苗返青后5-10天,而化除时有的田块已有出草现象,如何解决化除和保苗之间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重视和探索的新课题。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一、机械化耕整地 技术:整地采用浅耕技术。浅耕15~18cm,机耙、耕平、搅浆,大田耕整应达到田面整洁,相对平整,整平后沉淀1–3天。 设备:大马力轮式拖拉机(X804、X904东方红拖拉机)配中速旋耕机、水田驱动耙或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配1~1.2米驱动耙。(插入图片) 二、机械化育秧 技术:可采用双模或软盘育秧技术。床土选用大田肥土,细颗粒在0.5cm以下,配农家肥、复合肥、壮秧剂。精细播种时洇足底水。秧床封膜采用无纺布,防止晴天中午高温烧芽,立苗期注意高温烧苗和不缺水,及时炼苗,并及时施用断奶肥、送嫁肥、送嫁药。 设备:久保田S R-50C水稻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可人工分三次播完)。 (插入图片) 三、机械化栽插 技术:秧苗要求苗高15-20cm,叶龄3-3.5叶,秧龄28-30天,苗挺、苗均、苗绿,苗块规格28×58cm,盘根紧密,厚薄一致,提起不散。栽插要求宽行、窄株、精准定量、稀植(2-3苗/株)、无水浅栽、进水活茬。 设备:久保田SPW-48C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其优点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效率高,平均12~18亩/人/天)、井关PG6乘坐式插秧机(优点:作业效率高,6~8亩/小时,适用于大面积成块大田作业)。 (插入图片) 四、统一机防 技术: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利用高效机动喷雾器适时统一进

行机防作业。 设备:电动喷雾器(如:台州黄岩天文3W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如:台州豊田FT-60车推式机动喷雾器或FT-900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插入图片) 五、机械化收割 技术:采用高性能半喂入式收割机进行收割,秸秆可回收。 设备:久保田488、588、688履带半喂入式收割机。 (插入图片) 六、机械化烘干 技术:采用低温缓苏干燥烘干工艺,保证粮食品质。 设备:台州一鸣5HS-100BC/5HS-80BC循环式谷物干燥机或三九低温干燥机。 (插入图片) 七、机械化加工 技术:稻谷机械加工主要以碾米为主,采用高性能、轻巧、灵活的新一代碾米机完成。 设备:重庆合盛洁米诺精米机(优点:整机性能好质量可靠,采用摩擦挤压方式实现精米加工,能有效的保护大米的营养成分,使用安全,震动小、噪声低、粉尘少)。 (插入图片) 八、机械化包装 技术:实现大米定量、称重、自动包装。 设备:江西蓝光DCS-50系列大米自动包装机(优点:适用范围广,称量精度高、包装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性高、操作简捷)。(插入图片)

水稻生产农事记录

水稻生产农事记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水稻生产农 事记录 时间:2月 生长阶段:备种→播种 农事活动: 上、中旬主要农事活动是:备足稻种、肥料、地膜、农药等农用物质,选好、培肥、整平、整细育秧苗床。 下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旬末开始播种。 管理目标:选用良种,做好合格苗床,适时播种。 时间:3月 生长阶段:播种→苗期 农事活动: 上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旬末播种结束,400~600米地区开始 播种。进入苗床管理。 中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600米地区旬末播种结束,600米以上地区开始 播种。进入苗床管理。 下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600米以上地区旬中播种结束。进入苗床管理。 管理目标:防止烂种死苗,防鼠、除草,培育壮秧。 技术要点: 二、三月农事活动中关键技术是:

1、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杂交良种,每亩大田备足种子公斤。 2、备足物质。按栽1亩大田,需壮秧剂1公斤、地膜12~15米要求备足物质(抛秧每亩还应备足561孔塑料软盘35~40个)。 3、培肥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粘砂适中、管理方便的菜园地或旱田作苗床地,按栽1亩大田需12~15平方米的苗床备足床地,整平整细培肥苗床。抛秧应在播种前30天,按每40个软盘备足80公斤过筛的中壤菜园土作营养土。 4、适时早播。抢“暖尾冷头”播干种子。旱育秧播前每12~15平方米苗床用1公斤壮秧剂均匀撒施并翻欠整平,泼足底水,均匀播种,喷湿盖种土,起拱盖双膜。旱育秧播种盖土后,亩用20%丁苄100~15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杂草。抛秧播种时,先将软盘摆入泼湿的苗床上,然后将1公斤壮秧剂均匀混入60公斤营养土并装入40个盘内,再播种;播后细土盖种,清水喷湿,起拱盖双膜。苗床四周投放毒饵防治鼠害。 5、苗床管理:1~2叶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0~25℃,1叶平展后揭走内膜,3叶期后白天揭膜炼苗,晚上盖膜护苗;床土不发白不喷水,齐苗后让床土水份逐渐散失。秧苗2叶1心时用移栽灵1支兑水15公斤喷施秧苗,防止青、黄枯死苗。寒潮期间不能施用化肥。 时间:4月 生长阶段:移栽→分蘖 农事活动: 上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冬水田开始栽秧。 中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400~600米地区冬水田开始栽秧。 下旬主要农事活动是: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冬水田开始栽秧。 管理目标:及时返青,促进分蘖,防治杂草、病虫。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规范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规范 技术名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以满足水稻稳产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采用机械化技术手段在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烘干等环节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将水稻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用工矛盾形势严峻,只有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作业,一方面能保证稻田按时栽插,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推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适度规模经营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15年,潜山县实施了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水稻)项目,形成了适宜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技术模式和机具选配方案。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意见》(农机发[2015]1号)的文件精神,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农业面临的“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产增效情况: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增产45公斤/亩,节本增效170元/亩。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节约了水稻育秧环节农用薄膜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使用量,病虫害少,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机械化收获作业可有效地实现秸秆的粉碎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要点: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 一、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

一、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 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适用的水田耕整机械按照科学的耕作规范和合理的机具配备,完成水田旱、水耕整地作业,以满足后续水稻机械插秧对水田的耕作要求,以及水稻秧苗生长对水田的农艺要求。 1.前茬作物收获时,用带秸秆粉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块中,秸秆长度应小于10cm,留茬高度一般小于15cm。选择合适的耕整地方案和作业机组,使秸秆能翻埋或均匀混合在土壤中。实行秸秆还田,要注意调节碳氮比,适当增施氮肥。 2.双季稻区提倡后作稻收获后秋冬季翻耕。不能进行秋翻的,春翻宜早,即应在耕层融冻后及时进行。根据田块大小、形状确定开犁位置,水田一般采用内翻法,收犁要求沟平且直,便于整地。整地前要灌水浸泡24h以上。 3.旱耕水整先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或正(反)转旋耕机进行旱耕,再上水泡田,耙田整平。水耕水整应先上水泡田12h~24h,待秸秆软化、土壤松软后再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和降低能耗。上水深度以3cm~5cm 为宜,灌水过浅,达不到理想的埋草和整地质量;灌水过深,则影响埋草和覆盖效果。耕深以不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控制在16cm~20cm 。耕作前增施氮肥,促进秸秆腐烂。 4.实施秸秆还田作业后,在季节、茬口允许的前提下,田面保持一定水层浸泡秸秆4d~10d,水稻移栽前要使田面水层能自然落干或保持1㎝~2㎝水层,利于有害物质排放。 5.以旋耕作业进行耕整地的,应采用两年旋耕,一年犁翻交替进行的方法。田面差过大的可选用激光平整机械进行土壤整平。 6.耕整地质量要求:耕整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3cm;田面洁净,无残茬、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土层下碎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实而不板结。 二、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集机电化、标准化、自控化为一体,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结合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播土、播种、洒水、盖土,然后采用自控电加热设备进行高温快速破胸,适温催芽或利用适宜温度自然浸种催芽及大棚育秧的先进工艺。 工厂化育秧以育出合格的规格化秧苗为目标,主要在碎土、秧盘播种以及催芽、保温保湿等环节实行机械作业。

最新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意见

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意见 水稻是我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2万亩左右。为巩固我县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成果,扎实推进水稻机插秧,确保实现2014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增强思想认识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直接体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构成了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核心内容,而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是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首要目标。目前,我县小麦、水稻、玉米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我县各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不均衡,一些镇(区、场)对农业机械的作用和优势认识不足,对推广普及水稻机插秧技术重视程度不够,整体推进速度不快,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进程。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在苏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仍是我县巩固和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长久之计,是当前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各镇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需要,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供应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务必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确保完成我县2014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任务。

二、明确发展目标 2014年,全县要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有效的方针,突出抓好水稻育秧、机插秧两个关键环节,切实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水稻低温烘干装备,提升水稻品质,保证丰产丰收。 具体目标:全县新增水稻育秧成套设备27台,保有量达40台以上;新增水稻插秧机330标准台,保有量达2877标准台;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85%和99%;新增粮食低温烘干装备14台(套)。 三、理清发展思路 围绕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各项目标任务,强势推进水稻机插秧,2014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整体推进,平衡区域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高的镇、区(场),2014年突出抓好装备优化、综合水平提升等工作,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和作业质量,加快发展水稻低温烘干技术的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低的镇、区(场),要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适宜本地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径和工作举措;对标找差,制订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和推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突出做好插秧机新增数量和机插秧面积的落实。 (二)压缩直播水稻,扩大机械插秧。直播水稻虽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但由于播种期推迟、生长期短,无法保证在安全齐穗期齐穗,一旦遭遇秋季低温天气,对后期灌浆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稻米品质也明显降低;同时,水稻成熟期大幅推迟,不利于小麦

水稻生产机械化及展望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及展望 摘要:本文从我国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出发,论述了目前我过水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对水稻生产生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展望 水稻在我国种植面积近3 200万公顷,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是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中国以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4%获得了世界稻谷产量的34.5%。所以水稻生产在国际、国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有水稻生产的30个省、市、自治区中,面积超过2万公顷的有27个,超过20万公顷的有19个,这19个在南方就集中有15个,依次是湘、赣、粤、鄂、桂、苏、皖、川、浙、闽、云、渝、贵、琼、沪,共270万公顷,总产量1.7亿吨,其面积和总产量双双超过85%,是我国的水稻主产区,也是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点区域。 1 我国水稻生产的基本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水稻生产主要环节耕整地、育秧与种植、收获等机械化水平已有了很大的进展。1998年全国完成机耕面积6 00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7%,占耕地面积的63%,秸秆粉碎还田面积1 040.3万公顷,增长42%;水稻工厂化育秧播种面积42.2万公顷,增长17%;机插面积941.67万公顷,增长5.85%;机播面积295.05万公顷,增长3.54%;机收面积315.06万公顷,增长36.84%。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是:除耕作机械化水平较高外,总体水平较低,南方比北方低,其中种植和收获更低,种植又是最薄弱的环节和最大的难点。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水稻种植机械化提出早、行动迟、步子小,进展不大,至今仍处于三大粮食作物之尾。 我国水稻生产地域分布广,各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及种植制度相差很大,但从总体上可分成三个类型稻作区:第一类为北方稻区、第二类为南方稻麦区、第三类为南方双季稻区。第一类和第二类稻区共性较多,机械化生产条件几乎相同,相对而言,这两类稻区机械化的基本条件和可能性要优于第三类稻区。第三类双季稻区条件恶劣、情况最为复杂,田块小、泥脚深而烂、雨水多,田里常年积水。

浙江省水稻生产概况和特点(浙江农业厅件)

浙江省水稻生产概况和特点 来源:《中国稻米》2006年第2期-浅淡浙江省稻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作者: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纪国成毛国娟陈叶平发布时间:2006-03-28 浙江省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已开始种植水稻,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稻米是城乡居民的主食。浙江人多地少,粮食向来不宽裕,历史上就是个缺粮省份。建国后,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水稻生产发展迅猛,至80年代初水稻播种面积达3700万亩以上,稻谷总产达1500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0%以上,稻谷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为浙江省实现粮食自给作出了巨大贡献。90年代以后,浙江省开始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播种面积出现了持续下滑。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浙江率先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水稻种植面积继续大幅下滑,稻米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稻一直来是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也是主要粮食作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直以种双季稻为主。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是1974年,达3833万亩,其中早稻1880万亩,晚稻1953 万亩,水稻面积占当年粮食作物总面积的73%。历史上稻谷总产量最高的是1984年,达1511万吨,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83%。1990年前后,浙江省水稻播种面积在3550万亩左右,仍以种双季稻为主,其中早稻面积1550万亩左右,连作晚稻面积1720万亩左右,单季晚稻面积280万亩左右,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72%左右。 1992年以后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出现了持续下滑态势,主要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时期。第一次大调整发生在1992-1994年,早稻由1560万亩左右减到1240万亩左右,减了320万亩左右,晚稻面积基本稳定,仅减少120万亩。1995-1997年省政府开展了“大打粮食翻身仗”活动,水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其中早稻面积曾一度略有恢复。第二次大调整发生在1998年以后的持续下降,尤其是2000年以后大幅下滑。到2003年全省水稻播种面积为1469万亩,比1990年减2106万亩,仅为1990年的41%。其中早稻仅194万亩,比1990年减1372万亩,减87.6%;晚稻1275万亩,比1990年减734万亩,减36.5%。2004年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粮价大幅回升共同作用下,浙江省水稻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水稻种植面积扭转了连年下滑的局面。2004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1541万亩,比上年增加72万亩,其中早稻231万亩,增加37万亩,晚稻1310万亩,增加35万亩。稻谷总产量686.94万吨,比上年增加40万吨。经过十余年大调整以后,浙江省水稻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单季晚稻成为粮食作物的主体。随着早稻面积大幅度下降,单季晚稻迅猛发展,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300万亩左右扩大到2004年的1016万亩,一跃成为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体作物,占当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7%,占水稻总面积的66%。 2、优质早籼发展遇阻,圆粒形早籼谷供不应求。上个世纪90年代初,针对早籼米米质差、价格低、农民不愿种、居民不愿吃的现状,把大力发展优质早籼作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1994年10月,省政府组织省级有关单位实施“食用优质早籼开发研究和利用”项目(简称9410计划)。通过育种攻关,选育出舟90 3、中丝2号、浙农8010、嘉育948、嘉早935、杭931、浙9248、中优早5号等优质高产早籼稻品种。为了加快优质早籼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省政府还确定上述八个优质早籼品种的收购价在合同定购价的基础上,每50公斤加价6元,实行优质优价。优质早籼面积迅速扩大,由1992年的9.44万亩,发展到1999年的504.6万亩,占全省早稻面积的48.5%。2000年以后,由于早稻面积持续大幅度下滑,早籼稻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早籼稻米主要用于粮食储备,其次用于米粉干、味精、酿酒及饲料等加工业,少量直接作口粮。全省常年粮食储备量为17.5亿公斤,由于圆粒形早籼谷较适宜储藏,储备粮的80%为早籼谷,按三年一轮换计,每年约需5亿公斤早籼谷用于储备粮轮换,约占近年全省早籼谷总产量的70%以上。因此圆粒形早籼谷成为了稀缺资源,

东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东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孙 强,张三元*,张俊国,杨春刚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 公主岭 136100) 摘 要:简要介绍了东北粳稻生产状况,针对发展东北水稻生产面临的种植面积发展空间小、水资源短缺、低温冷害频繁 发生、稻瘟病危害日趋严重、生产技术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加强广适型早熟超级稻和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挖掘超级稻增产增效潜力,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实行产、学、研、官结合等发展对策。关键词:东北水稻;问题;途径;探讨我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粳米特别是“东北大米”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主要“口粮”品种。在北方和沿海大中型城市,粳米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前景远大于籼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粳米的需求日益增长,内销外贸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千方百计地发展粳稻生产,提高粳稻总产量和粳米品质,对于确保我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东北粳稻生产状况分析 我国常年粳稻种植面积约为733.3万hm 2,东北三省种植面积为314万hm 2,占全国粳稻总面积的43.0%,产量为2118.9万t ,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40.1%。 东北地区的生态条件有利于粳稻生产,东北大米历来以高产优质著称于世。在全国水稻生产总量中,东北稻区粳稻由于产量潜力大,米质优,商品率高,内销外贸前景广阔。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稻米市场对东北大米的需求日益增加,粳米价格一路上扬。2003年上半年,东北产地粳米零售价还只有1.4~1.6元/kg ,到了下半年已上涨到 1.8~ 2.0元/kg 。进入2004年以后,又迅速攀升到2.8~ 3.2元/kg 。南方粳米市场则出现了供不应求的 局面。为此,国家紧急抽调运力,从东北调粳稻入关,以解燃眉之急,至使东北粳稻库存量已去大半。直到现在,东北大米价格仍居高不下,始终维持在3.2元/kg 以上。由于近年国内粳米市场东北大米的价格持续走高,稻农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据初步统计,2008年 项目来源:长春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大院项目-超级稻安全、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2009-10-30 作者简介:孙强(1967-),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 育及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张三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水 稻育种首席专家。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10)02-0072-03 Current Situation of Rice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of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SUN Qiang ,ZHANG San-yuan*,ZHANG Jun-guo ,YANG Chun-gang (Rice Research Institute,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ongzhuling Jilin 136100,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status of rice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was introduced,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such as narrow rice planting area,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low-temperature injury,occurrence of blast,and imbalance of production techniques,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ointed out,that is,to create early and super conventional rice and hybrid rice cultivars with high adaptability,to tap the yield potential of super rice,to create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bility,and to combin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and government.Key words:Rice in northeast;Problems;Approaches;Discussion 72--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水稻是海城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单产在650千克以上。虽然我地区的水稻生产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尤其在育插秧和收获两大环节上更为薄弱。而江苏、黑龙江等地在这些项目上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2009年海城市被辽宁省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机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增加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补贴、组织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树立并宣传学习典型等多种推广措施,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了迅速发展,薄弱环节亦有所突破,各项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在海城市有了相当程度的应用,插秧和收获两大薄弱环节得以突破,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客观需求条件。实践证明,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每亩可增加效益达百元以上,大部分机械化生产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购机资金补贴等政策上的扶持。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开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政府重视、市场急需。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采取推广措施,加大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

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一、机械化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天,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两年旋耕的轮耕方式为主。耕翻一般以秋季为主,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进行,耕翻要达到18—2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旋耕整地要尽量坚持旱旋耕,旱整平、旱打捻的三旱作业原则,旋耕深度达10—15厘米,土壤细碎均匀一致,地表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泡田后达到花打水状态,这种作业方式可节省春季用水30%以上,给农民降低作业成本每亩10元左右,是目前我们地区水田耕整地的主要形式。良好的机械化作业质量,给机插秧作业创造了适合的土壤条件。 在水田改造的耕作过程中,对于田面差过大的可采用先进的激光平地技术进行土壤整平,激光平地机组主要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液压机构、平地铲和拖拉机组成,机组在持续回行作业中,按照激光测定的标高数据信号,通过控制器和液压自由控制平地铲的升降取土和卸土,刮平田块达到平整田块的作用,采用这项技术可根据土地的平整情况分3年到5年进行一次平整作业,可以使300米范围内平整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可以平掉原来水田的大部分田埂,相应扩大田块面积,提高土壤和灌溉利用率,同时也利于积水排放。各地经验表明,每年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00立方米,增加农民收入40

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阐述了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影响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加强品种技术研究、加强水稻高产创建、加强布局统筹规划、开发生态稻作体系、建立健全合作组织等发展对策,以为宿迁市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对策;江苏宿迁 宿迁市是粮食生产大市,种植水稻是宿迁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宿迁市优质稻生产受到重视,优质稻米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很大提高。而进一步利用和扩大优势,提高优质水稻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宿迁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位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71.2 m,最低点海拔 2.8 m。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2 ℃,极端最高温度40 ℃,极端最低温度-23 ℃。年均降水量910 mm,但降雨分布极不均衡,其中70%的雨量集中在6—9月,年均日照总时数2 291.6 h。该市土壤主要有黄潮土、黄褐土、砂礓黑土等,pH值7.2~7.5,经长期农业耕作,多为农田土壤,耕作层厚度30 cm左右,有机质含量 1.12%~1.50%,全氮含量为0.048%~0.089%,全磷含量0.1 mg/kg左右,速效钾含量150 mg/kg左右。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 km。京沪高速、宁宿徐高速、徐宿淮盐高速以及新长铁路、宿盐跌路、205国道、245省道、305省道穿境而过。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 km,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 km,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 km,空港优势非常明显。宿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十五”以来以“两湖”(洪泽湖、骆马湖)、“四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沭河)为骨干的排灌水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提高,全市大力打造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品牌农业,农业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至2008年年底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分别达到249、132和16个。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87.5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3万hm2,粮食总产量355.9万t,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0万hm2,总产量165万t,优质粳稻播种面积接近11万hm2,产量接近8 250 kg/hm2,总产达90.7万t。平均总产值10 440元/hm2,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水稻生产在宿迁市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宿迁市水稻生产产业现状 1.1产业化布局已经形成 宿迁市地处苏北淮河流域,处于南北交汇地带,土地资源丰富,优质稻商品基地建设初步成型,生态农业基础和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是我国优质稻主产区。不但

谈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谈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今天,如何发挥机械效能,提高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准,使水稻生产效益最大化,是目前水稻生产的首要问题。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及经验教训,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索与总结完善。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xx-xx年跟踪调查结果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xx年1.50元/kg,xx年 1.64元/千克,xx年1.90元/千克。 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xx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xx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xx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

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xx年开始全程机械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xx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 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 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 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

吉林省水稻生产概况

吉林省水稻生产概况 1、吉林省气候情况吉林省地处长白山脉,东部为山区、半山区,中部为松辽平原区,西 部为草原区。除延边水稻区为海洋性气候外,其他区域为大陆性气候类型。春夏秋冬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5~6度,稻区有效积温在2000~3000度,无霜期从110天~147天。 2、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间达13~16小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10度以上,温差大 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水稻出穗后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0度,不易出现高温效应。 3、年降雨量在300~700毫米,除西部稻区外的主要水稻产区的年降雨量在500~700 毫 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等有着天然生产优质稻谷的条件。 (一)历史回顾 1、吉林省唐初开始种植水稻(公元7世纪初),当时勃海国就以著名农产品“卢城之稻” (今桦甸市之东卢城)为主要商品交易; 2、1912年,日本人在长春满铁苗圃(长春市胜利公园内)试种水稻成功; 3、至1941年,水田面积发展到12.8万hm2 ; 4、由于技术和水利设施跟不上,水稻面积大起大落; 5、1990年面积41.8万hm2, 6、2004年面积70万hm2左右。 (二)科技进步在水稻生产中的贡献 1.选育和推广适应不同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 1)50年代:陆羽132、青森5号、北海道、农林1号、石狩白毛、弥荣、兴国其中对 元子1号、石狩白毛和北海1号的鉴定和审定,对水稻生产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60年代:吉粳60,长白6,延粳6,,通交17、九稻3; 3)70年代:京引127,双丰8,通粘1号,城西3; 4)80年代:早锦,秋光,宾阳、长白7,吉粳62、63,寒9,藤系138,通系103; 5)90年代:通35,超产1,农大3、吉玉粳、九稻19 6)2000以后:吉粳105,吉粳88、吉粳83…… 2.育秧技术的改进 水育苗——塑料薄膜保湿育苗——大棚盘育苗和旱育苗 1)50年代从直播改为水床育苗 2)60年代塑料薄膜保温育苗代替水床育苗, 3)70年代用旱育苗代替塑料薄膜保温育苗, 4)80年代后陆续推广旱育苗、大棚育苗、抛秧育苗等旱育苗形式,现在几乎全部面积 都用旱育苗形式的育苗方法。 3.插秧密度密度由密植→稀植 1)50年代初以直播水稻为主, 2)50年代末以行距16.5~20㎝,株距10~13㎝的高密度插秧方式。 3)60年代推广了行距33~37㎝,株距10㎝的大垄畜力除草插秧方法。 4)70年代旱育苗推广后采用行距26~30㎝,株距10~13㎝的稀植栽培技术。 5)80年代后~90年代主要通化农科院的旱育超稀植栽培,密度在行距30㎝,株距 16.5~26.7㎝(每平方米12.5~20穴) 6)2000年后优质品种的推广,密度基本固定在行距30㎝,株距20㎝左右(每平方米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总结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总结 篇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我公司自20XX年以来水稻生产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就开始使用机械插秧、机械收获,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速度和效率,为分享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机械育秧:原来我们采用人工播种,塑料秧盘育秧,速度慢且播种不匀,从今年开始,引进了水稻播种机育秧,从撒工、喷水、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然后用人直接把秧盘摆入秧田中,采用机械化后播种均匀,而且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机械整地(水田轮):过去插秧前整地用人、畜整地,至少用 一头牲畜两个人加一耙,把地耙平,人、畜都很吃力,而今年使用水田轮整地,不但省工省力,而且整地速度快又平整,利于秧苗返青,还有好处是把插秧后的返青肥提前使用,可施肥均匀。 三、机械插秧:使用机械插秧速度快,均匀,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过去用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半亩地,而使用插秧机一台机械顶十几个劳动力并可连续作业。 四、机械收获:机械收获的好处更多了,现在用人工收获,包括割、捆、扛、打四首工序缺一不可,需要费用300-350元/亩,使用机械收割,以上四道工序由机械一次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

大量开支。 五、存在问题:1、插秧机插秧较深,返青较慢,有漏苗现象,需 插后补苗。2、机械收获损失较多,尤其是倒伏稻田易掉粒,损失更大。 六、解决方法:育秧时科学育秧,育壮秧,尽量把稻田整平一些,能逐步克服以上问题。 20XX年10月18日 篇二: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总结 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市农机中心围绕本市三大粮食生产和硒砂瓜特 色产业,为了充分利用机械化技术装备农业,最大限度的提 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结合目前农业生产的基础现状,采 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运用成熟的机械化作业模式, 依托农机合作社或种田大户,以建立小面积全程机械化作业 示范园区为工作重点,辐射带动各产业农机化作业水平的进 一步提高。20XX年建立农机化示范园区四个。分别为:硒砂 瓜种植机械化示范园区(区级);全程机械化一年两熟耕作 模式示范园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水稻全程机械化 示范园区。各园区的建设都在按照年初指定的实施方案如期 实施,同时已初见成效。现将水稻全程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 工作总结如下: 一、水稻生产的基本概况

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地主要问题和对策 对慈利县水稻生产情况地调查 文章来源:慈利县政府办作者:吴仁铣发布时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可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地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安定,而且关系到世界地和平与稳定.我县是一个传统地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水稻生产又是我县粮食生产中地一项主导产业.长期以来,我县水稻生产一直呈现较好地发展态势,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地影响,我县水稻生产总体呈现“种植面积下降,产量缓慢提升”地局面.虽然随着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地出台和落实,我县农民群众种植水稻地积极性有所回升,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我们对全县近五年来地水稻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影响水稻生产地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现状及特点 近五年来,我县水稻生产出现了一些新地变化,具体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地特点: (一)种植面积、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水稻生产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达到顶峰,其中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为万亩,为全县水稻生产地顶峰期.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杂交水稻地推广应用,全县水稻生产逐渐由双季栽培向一季栽培转变,水稻生产面积也逐步下降,至年,全县水稻生产达到最低点,为万亩,此阶段为全县水稻生产地持续回落期.自年后,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年起减免了农业税,农民地负担逐步减轻,农民地种稻积极性也有所回升.到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比年增长;产量达万吨,比年增长. (二)规模种植出现良好发展势头.在国家鼓励农民种植水稻政策地推动和市场稻谷价格地拉动下,我县农民地水稻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水稻种植大户.到年,全县水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名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项目申报单位:广南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法人代表姓名:xx 年1 月-1- 一.项目任务的名称.必要性和可行性.核心内容(一)项目名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二)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l.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土地面积7810 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农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0%。水稻种植面积达23 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10.23 万亩近年来,从农村劳动力的结构看,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和从事多种经营,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在减少,老龄化趋势明显,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应用机械化来替代劳动力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观念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业机械的日益普及和作业成本的降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因此,引进农业机械,以水稻机插.机收为突破口,带动全县农业生产向机械化发展势在必行。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目前,农机化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条件,农民收入的增长,为增加农机投入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机械的应用提供了空间,关键机具和技术的突破,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大面积推广普及成为可能。因此,

对于水稻种植面积23-2-万亩,优质稻面积10.3 万亩,且地势.交通.水利条件好的广南农业大县,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完全可行的。 3.项目建设核心内容实施水稻机耕(耙).机插.机收作业。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和承担项目的优势方面(一)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广南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隶属于广南县农业局,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单位主要职能或业务范围广南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职责是: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农业机械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技术推广计划;引进和推广农机的新产品.新技术,对确定推广的农机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组织农机技术操作培训;提供农机技术信息咨询;负责农业机械维修的管理;指导下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的农机技术推广活动;负责农机作业的组织协调.农业机械化的统计等工作。承担全县农机手的驾驶操作技能培训;负责农机技术教育的教学管理;负责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监督。(三)财务收支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见附表。 三.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内容 (一)项目建设的目标和实施地点项目选在莲城.八宝.那洒.坝美经济.交通比较发达,稻田连片平坦,水利资源丰富,排灌设施齐全,群众基础好,群众要-3-求机械化作业的愿望高的莲花村。计划实施水稻机耕(整)500 亩.机插500 亩.机收500 亩,培训农民200 人,以此为突破口,逐年推广辐射全县水稻种植主产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