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试题》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试题》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试题》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试题》

中国古代史综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此处“封建”是指(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解析】此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也就是说秦朝废除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据材料“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得出此处“封建”不是郡县制,故C 项错误;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故D项错误。

【答案】B

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这主要是因为“先王之法”( ) A.使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开创了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C.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关系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先王之法”指宗法制,当时周王尚未实现高度集权,故A项错误;宗法制商朝已有,并不是崭新的政治风格,故B项错误;周朝森严的等级关系是分封制所确立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3、历史评价是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①秦朝在当时被称为“西南夷”的地区,开辟了“五尺道”

②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③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④秦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历史叙述,故A项错误;②是历史叙述,故B项错误;③是历史解释,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历史评价”的含义可知④是历史评价,故D项正确。

【答案】D

4、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

A.诸侯之盛强,尾大不掉

B.(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锢疾

C.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D.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解析】根据材料“九原郡、渔阳郡、辽东郡……”可知,为郡县制度。A项为分封制,故A项错误;同理,故B、C项错误;郡县制度,自秦代推广以来,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成为古代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项有效措施,故D项正确。

【答案】D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州的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州是历代地方行政区划之一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演进趋势

C.州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D.州是专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行政机构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州才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区划之一,故A项错误;州是由监察区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B项错误;州的设置是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因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州是专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行政机构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

6.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B.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C.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

【解析】据材料“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可知明朝的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可知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朝的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最高中央机构,它只是一个内侍机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明朝皇帝为了加强集权,防止大权旁落,有时给予内阁很大的权力,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7、从右图可知军机处( )

A.由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B.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C.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D.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军机大臣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

侍郎或京堂兼任,故A项错误;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

构,不属于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根据图示军机处的

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故C项正确;从

图无法得出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故D项错误。

【答案】C

8.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属于汉代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B.都江堰C.井渠D.郑国渠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灵渠是秦朝的水利工程,故A项错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故B项错误;井渠是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故C项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

【答案】C

9.中国陶瓷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制瓷业上,下列属于唐代首创的是( )

A.唐三彩B.釉下彩绘C.粉彩瓷器D.青瓷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陶制品而不是瓷器,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首创釉下彩绘,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粉彩瓷器出现于清朝,故C项错误;东汉末年已有青瓷,故D项错误。【答案】B

10.《四民月令》描绘了东汉晚期靠农业供养一个大型家族、并靠出售剩余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增加收入的庄园。下列工具在庄园中可能出现的有(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汉代播种工具耧车,故①正确;②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创造的水排,东汉晚期的庄园均可出现,故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是唐朝南方灌溉工具筒车,不可能出现在东汉晚期的庄园中,故③错误;④是唐朝的曲辕犁,不可能出现在东汉晚期的庄园中,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1.尉官乃古代的一种官职,清代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说:“尉,武官悉以为称。”下列带尉的官职中主要负责市场行政管理的是( )

A.太尉B.司隶校尉C.郡尉D.草市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尉是秦朝中央管军事的官员,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尉是郡县制下主管军事的官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市尉是南北朝管理草市市场的行政官员,故D项正确。【答案】D

12、北宋时期,除了在广州设市舶司外,还先后在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的板桥镇(今山东胶县)设市舶司。这说明北宋( )

A.商业市镇发展迅速B.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D.海上丝绸之路扩大

【解析】商业市镇是国家内部商业发展的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除了在广州设市舶司外,还先后在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的板桥镇设市舶司”,市舶司主要负责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两宋之际南强于北的格局确立,故C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扩大,只反映了表面现象,故D项错误。

【答案】B

13.明代农书《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体现了当时该地( )

A.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B.蚕桑种植面积的扩大

C.丝绸是民众的主要衣料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解析】根据材料“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事须分管两相当”得出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故A项正确;材料不体现蚕桑种植面积的扩大,故B项错误;丝绸是民众的主要衣料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耕织,故D项错误。

【答案】A

14、1647年,淸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 )

A.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B.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C.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D.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解析】根据材料“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结果‘每岁通市不绝’”可知,在这一时期,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制还是相对宽松的,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和史实我们不难得知,这一时期中葡之间只是正常的商贸关系而非传统的朝贡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仅是清政府准许葡萄牙与中国进行有限的贸易而并未涉及中葡间的贸易额对比状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可知,所谓的“海禁”政策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故D项错误。

【答案】A

15、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并,被誉为“花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C.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D.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解析】明清时期坚持重农抑商,放弃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呈现的经济作物生产的地域性分布专业化特征,可能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同的区域,产棉区、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和花乡,即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农业生产,如: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并不代表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16、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人天性中有恶,要“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实现对人性的

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这说明此思想家( )

A.主张提高道德自律性B.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C.强调加强国家的统治D.吸纳了法家的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人天性中有恶,要‘化性起伪’”,强调了人性恶的一面和后天教育的作用,故A项错误;缓和社会矛盾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人性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人天性中有恶”可知,荀子注重法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17.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解析】根据材料“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突出了君主、天地的地位,故A项正确;礼仪只是实现国家统治的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儒家与其它思想的存废,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家与国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18.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

【解析】民本思想始终伴随着儒家思想而存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这一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崇尚孔孟,故B项正确;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之际,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地位上升是由于程朱理学的推崇,故D项错误。

【答案】B

19.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此处程颐所说的“理”( )

A.包括宇宙间的普遍法则 B.仅指儒家伦理

C.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 D.源于人的内心

【解析】根据材料“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天下仅有一理,它是万物的法则,故A项正确;儒家伦理仅是理在社会上的一种体现,故B项

错误;人与自然欲求相统一是理在人性上的要求,故C项错误;理源于人的内心,是陆王心学的范畴,故D项错误。

【答案】A

20、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这说明王阳明心学( ) A.具有否定传统懦学的倾向B.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

【解析】王阳明的心学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表明心学带给人思想的解放,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引起统治者的担忧,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统治阶级担心心学带来的思想解放会动摇其统治而对其封杀,而心学的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工具,故C项错误;王阳明的致良知指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符合君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

【答案】B

21、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B.买卖日历成为普遍现象

C.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 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解析】根据材料中“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和“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的发达,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间印刷日历的发达,不是强调买卖日历,故B项错误;材料中“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说明雕版印刷术的盛行,并没有影响行政管理,故C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2、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段材料主要反映( )

A.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B.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

C.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决定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教研计划

高中历史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高中历史学科以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认真、有步骤地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强化学科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研力量为突破口;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提高高考成绩为两个中心点;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开创历史学科教科研新局面而努力。 二、基本思路: 1、努力构建积极、平等和谐的教师队伍。在平时工作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发扬民主作风,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要走进一线教师,倾听问题,解决困惑,积极鼓励,共同研讨,共同协商,要专业引领到位但不越位。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专业学习、教学实践的共同体。 2、充分发挥学科教改基地和学术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达到示范带动,共同进步的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科教改“基地”的建设,切实发挥教改“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基地学校必须要承担一项市级以上的教改课题;基地教师每学期须至少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及时撰写教学案例

和读书札记,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和研究;基地学校每学期要向市提供一次质量较高的教改展示活动或者是示范课活动。以学术骨干教师为核心,积极开展学科内的学术研究活动。给权威教师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3、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继续推进“开门上课,推门听课和民主评课”活动。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如何在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前众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将是今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中着力浓墨重彩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等新课型的的研究。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紧紧依靠历史中心组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联络广大青年教师,在本市积极开展示范课活动和重点中学研讨会,努力探索适合我市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加强对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研究,把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基研年级教学和高考备考相结合。成立以学术权威为核心的新课改、新高改研究小组,在深入领会新课改、新高改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高一、高二年级教师要借助于已先期试点的省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引导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年级教学;高三年级教学复习要借助于新课程的理念和新知识引导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

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四:美国》复习资料整理

高中国别史专题四:美国
美国的诞生(独立战争 1775-1783) 1、原因 a: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美利坚民族形成、启蒙思想传播、英国压制 2、导火索:1773/12 波士顿倾茶事件 3、六件大事 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 第二届大陆会议 《独立宣言》发表(1776) 萨拉托加大捷(1777) 北美英军投降(1781)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4、推翻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为发展奠定基础 双重性质 美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1、1787 年宪法 A、应用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学说 B、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 内容: 1、中央与地方 2、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 特点:三权分立,制约权利、平衡利益 评价: 1、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民主制度 4、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 也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利 C、局限: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实行种族歧视 2、联邦政府的成立 1787 年华盛顿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联合专政 美国联邦制的权利结构 第一层 联邦与州之间的分权,其实质是联邦与州共享主权 第二层 中央政府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华盛顿 ①1773 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华盛顿参加反英,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② 1775 年,莱克星顿打响第一枪。华盛顿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为大陆军总司令。整顿大陆军,训练正 规军,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b5E2RGbCAP ③ 1776 年,围攻波士顿,取得首次胜利。7 月 4 日,通过〈独立宣言〉 ,宣告美国成立。 ④ 指挥大陆军袭击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英军,取得胜利,鼓舞了各地的爱国者 ⑤ 1781 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拒绝接受王位。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专题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统治者漠视) 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统治者漠视) 重创:秦朝,焚书坑儒。(遭到打击) 正统: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融合: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高潮:宋明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继承: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出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二、专题知识详解 1.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

页 1 第乐、非命、节葬、节用。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 学“察类明故”牺牲精神。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2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 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②社会基础: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士”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的形成;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3)百家争鸣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十院校《中国古代史》 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是我国学术文化《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年中国古2019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启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示。页知识链接最后两句)(或见人民版教材7P9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 )原因(了解):(1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天人感应”,阳家等学说,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等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儒学神学化、宗教化。(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主张:天人感应,实行仁政;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表现:(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断××局面;⑤ 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4)影响:(页 2 第 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③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大一统;利减少暴政。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兴起的原因(了解)P13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新编版)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新 编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新编版) 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 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创建高效课堂 (1)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大“学案导学”、“分层次教学”的推进力度,严格落实“先学后教,模块达标”的原则,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提倡精品意识,细化过程,以高效的课堂铸就教学的高质量。 (2)优化教研组教学管理,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求课堂

效益的化、化,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3)各年级大力倡导、引导教师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努力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的效益和容量,深刻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改变“一言堂”“独角戏”的滞后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和水平。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围绕课堂抓常规,并推陈出新,力争体现教研组的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的特色。 3、抓好集体备课。发扬组内同志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提高各年级的整体水平。 4、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加强对年轻老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的指导,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5、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提升学科能力的开发,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具体工作 (一)狠抓教学质量,坚持不懈、深入细致地抓好教学常规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教研活动要求,特制定本学期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学阵地上的作用,以教研促教学,教研中探索,在讨论中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教学研讨、交流,学习先进理论,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要求。 二、教研目的 立足于服务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内容 围绕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活动开展,结合现代化建设24字方针,探索高中历史具体模式,突出实践性效果的基本原则。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工作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研究、教学计划讨论、教学大纲讨论、教材研究、教学任务落实、实践技能改进和实训实验室建设管理等,推进教学改革。 四、教研形式

本学期,高中历史教研组将开展业务学习、教学研究、集体备课、专题讨论会、交流教学经验、听评课、说课、组织公开课及教学观摩活动等。 五、具体要求 1.深入学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研活动要求,使高中历史学科组的活动与学校大方针、大政策保持一致。 2.确立每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根据学科特点和阶段要求,一次围绕一个重点或解决一个问题,突出经验交流和焦点问题探究和反思,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3.严格签到与考勤制度,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4.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交流,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5.大型考试后,要交流各年级考试总结,根据学生试卷出现的问题,调整教法和学法,提出建议。 6.本学期要安排听、说、评课活动,每人上一次优质课,同时组织“同课异构”课堂大赛活动。 7.立足本组实际,本学期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 8.进行高三复习课研讨,总结高三复习经验与教训。 9.每次教研活动,要检查组员一周的教案,杜绝无教案上课。

2015届高考※※高中历史之国别史专题

2015届高考※※高中历史之国别史专题一:英国 (一)经济概况 ①14——15世纪: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兴起。 ②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海外贸易、海外掠夺、圈地运动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③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中期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④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先后被美、德超过,丧失了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衰落。一战使英国成为债务国,英镑地位发生动摇。 ⑦二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了经济,经过稳定发展时期后陷入“滞胀”阶段。 经济发展特点 ①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 ②是世界上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国家。 ③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④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 ⑤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一直保持下降趋势。 (二)英国的政治概况 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代表——莫尔、莎士比亚、培根 ②16世纪宗教改革,成立英国国教,后又出现清教徒运动。 ③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⑤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1949年加入北约,1986年加入欧共体 (三)英国殖民地统治兴衰 1、开始建立海上霸权的标志: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2、1607年,在北美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8世纪中期在北美拥有13块殖民地; 3、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4、工业革命后积极对外扩张,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割占香港、据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入侵埃及;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其殖民地扩大到最大范围; (四)英国的对外政策 1、一贯奉行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霸权政策; 2、在欧洲奉行“势力均衡”政策和“光荣孤立”政策 3、对外结盟:反法联盟、三国协约、英日同盟、反法西斯同盟、北大西洋公约、欧洲联盟; 4、奉行反苏反共政策、干涉苏俄、对苏冷战; 5、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 (五)英国的对外关系 ①16-20世纪坚持殖民扩张政策 ②对欧陆推行大陆势均政策<不结盟政策> ③17世纪加入殖民扩张行列 ④18世纪中期成为殖民帝国 ⑤18世纪末干涉法国革命(参加反法同盟) ⑥20世纪初争夺世界霸权,成为协约国核心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新课标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经典:英法美国别史专题复习线索

英国史专题复习 一、—世纪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从西班牙、葡萄牙等获得了原始资本。 、与西班牙争霸:年打败无敌舰队 二、—世纪中期——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确立:《权利法案》;内阁制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海上殖民活动。()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殖民压迫:北美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英国于年承认美国独立。 、科学文化:牛顿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三、世纪中后期——世纪年代: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经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形成——英国的工业革命 、政治:年英国议会改革 、对外侵略与争霸:()侵略: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资本输出。()争霸:与拿破仑的战争;——年克里米亚战争 、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主张自由主义,从此,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 、科学文化:略 四、世纪年代——二战:国际地位开始下降,“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经济地位动摇、殖民体系动摇 、世纪年代出现了凯恩斯主义,核心主张是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对中国:参加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五、二战后,国际地位降低,追随美国 、经济:随着经济恢复和发展及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世纪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浪潮。 、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进入世纪年代以来,所在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力量。 、中英关系发展:世纪中期,侵华的急先锋,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率先打开中国大门。世纪末,随着美德等国强有力竞争,英国在华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侵华主力参与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一战后在华地位进一步下降。新中国建立后,与美国一起遏制中国。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 英国史分类线索 一、经济 (一)经济发展的历程 、世纪~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通过圈地运动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海外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从现代化的视角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体内容) 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840——1949年)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1、表现: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 近代工业。(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3)思想文 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了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2、原因:外部西方侵略的刺激和内部先进人士的抗争、探索。3、水平:近代化的领域主要在经济方面,是物质层面的近代化。,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 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 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

元到多元的转变。4、主角:地主阶级洋务派5、结局:没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1、表现: (1)经济现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从清政府来看,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3)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 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 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5页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 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 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4)文化领域现代化: 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文学革命等。2、水平:由物质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和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 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高中历史教研组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教研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本学期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先导。每位历史组老师都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抓住教学常规,全面推进新课程,探究有效教学课题,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促使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的、主动的、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努力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陶冶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学生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教师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 5、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课前准备 1、学习历史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学生。 学期初,每位历史教师均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体系和结构,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状况,把握教学的起点。 2、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1)学期教学总体目标;(2)学期教学具体措施及学科教研活动计划;(3)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简析;(4)教学进度安排。 3、认真备好每节课 (1)备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的陈述要规范,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目标的指向应是多元的,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原有的知识储备状况,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3)备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揭示知识结构,重视历史事件之间、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把握好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要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4)备过程: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好入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新中国经济

尧子:同志们,每天坚持进步一丢丢 专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 1.经济恢复:1949——1952底 措施:(1)土地改革:1950-1952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调动了…,解放了…,促进了…,巩固了… (2)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及帝国在华企业 ——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 (3)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2.过渡时期:1953——1956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一五计划:1953-1957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①重工业基础差②借鉴苏联的经验; ③应对严峻国际形式的需要 评价: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3)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法:①农业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评价: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②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命题:1.就经济建设发展阶段角度命题;2.就概念内涵角度考察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例1:“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的时间,大约需要三年时间。”该文件发表的时间是 A.1952年底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例2: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例3: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解决的所有制问题是为了() A.尽快恢复国民经济 B.配合国家实现工业化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二、探索与失误时期(1956—1976) 1、中国八大:1956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根据主要矛盾,正确制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 ——建设时期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3、大跃进、人民公社:1958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