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上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

4.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

释过程。

5.记忆:回忆,指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的事情在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6.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7.想象:想象也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是大脑对已有表现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

象的过程。

8.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

9.情绪: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10.意志:意志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调节个人的行为以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11.个性: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2.需要: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紧张状态。

13.动机:动机是由特定目标与内在需要相结合而形成的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明确的

内在心理倾向。

14.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15.气质: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

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倾向性等特点。

16.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有核心意

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17.能力:能力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思考题

1.1用列表的方法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心理过程:认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学现象意识过程:就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动, 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

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1.2“狼孩”的事例有何启示?

狼孩的故事反映了心理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

用即社会性,狼孩脱离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心理随即发生改变。

1.3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人脑仅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自身并不能产生心理,

如果没有客观刺激,也就不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以及相应的心理活动,这和工厂没有原料就不能生产出产品一样。

(二)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只有作为心理源泉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大脑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就其反映形式来说是主观的,由于每个人知识经验目的动机,兴趣爱好,态度体验不同,因而对现实的反映也不一样。

(四)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像照镜子

和照相那样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对客观现实的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1.4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存在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以下四个特点:

a.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即客观性。

b.社会生产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即社会性。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即主观性。

d.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即能动性。

2.1注意有哪些外部表现?

a.适应性动作的产生,表现为身体和感官微微的朝向注意对象。

b.无关运动的停止。当注意集中时,一个人会自动的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c.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时,不仅多余动作停止,而且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2.2举例说明注意的类型?

根据注意的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2.4联系实际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注意品质?

a.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的对象的数量。

b.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时间久暂性。

c.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d.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目的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

到另一种活动上。

3.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a.感觉和知觉的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和先导,没有感觉就没有

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b.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起相同

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征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

(3)反映的层次不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最简单的

心理过程,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心理活动,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和意义。

(4)产生的机制不同:感觉在刺激的作用下,个别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个分析器

协同活动的结果。

(5)产生的时间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

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3.2简述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与距离知觉d.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大脑对当前运动者的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过程的反映,通过

运动知觉可以辨别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3.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能迅速的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的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

别的部分,而是总把他只觉有一个组织的整体,升值再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仍保持完整的认识,只觉得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恒长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

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长。

(4)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时,依据过去的知识经验力求对知觉对象作

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3.4简述社会知觉的偏差?

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及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在社会知觉中,却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觉,这些错觉被称为社会知觉偏差,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对他人的印象的形成,不只是个体自身特点。而且,获得有关信息的先后顺序也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4.1教师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时,为什么一般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是常常借

助于填空题和问答题?

再认和回忆都是过去经验的恢复,他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保持的巩固程度方面还有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因此,再认容易,回忆困难,因而,老师在考察学生学习情况时,一般不单纯使用选择题,而往往借助于填空题、简答等形式的题目。

4.2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知识,考试结束后很快忘记了,这是为什么?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有了明确的识记任务,人们就会把全部的识记活动集中在所要识记的对象上,而且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它,所以识记的目的越明确,识记的效果越好。

4.3 如何组织复习方法才能防止有效遗忘?

(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4.4 简述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

识记是个体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的方式和方法。

保持是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积累、储存和巩固的动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记忆内容的消退、消失。

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研究。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自己作为被试。在识记材料后,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以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和次数为指标,测量遗忘的进程。他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一条曲线,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将其识别出来的过程。

回忆也叫再现,是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独立的再现出来的过程。再认和回忆的关系:再认和回忆都是过去经验的恢复,他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保持的巩固程度方面还有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

因此,再认容易,回忆困难,因而,老师在考察学生学习情况时,一般不单纯使用选择题,而往往借助于填空题、简答等形式的题目。

4.5 材料的虚了位置对遗忘有何影响?为什么?

遗忘受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的影响。表现为:识记材料的收尾部分易记住,而中间部分易遗忘。这是因为开头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结尾部分也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所以收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同时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所以保持的效果最差。

4.6 良好的记忆品质有哪些?

(1)识记的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的特征,通常以单位时间内记忆内容的多少来衡量。

(2)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是否精确的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是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4.7 试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P95——96

5.1 见到硬币,只想到是货币,很少想到可以导电

(1)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

到它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2)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

备状态。

5.2 “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曹冲和司马光都是具备创操性思维。粗昂造型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不粘锅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5.3“础润而雨”,“月晕而风”

(1)思维间接性。指思维是以已有经验和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

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介认识当前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二是以历史资料和历史文物为中介间接地回顾历史。三是利用科学方法、媒介预测未来。

(2)思维概括性。指的是思维放映的东西,不是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的

共同属性或本质属性,是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二是从部分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发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

5.4 “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认病患”

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是以已有经验和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间接认识当前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二是以历史资料和历史文物为中介简介回顾历史。三是利用科学方法、媒介预测未来。

5.5 举例说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问题解决都经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问题提出:用六根火柴棒是否能够摆出四个完全相同的等边三角形

(2)分析问题:组成这样四个互相独立的三角形要十二根,而我们只有六根,从而分析关键是在于怎样使这样的四个三角形的每一遍都成为公共边

(3)提出假设:解决这个问题常规的方法是不行的,我们假设令这四个三角形都有公共边(4)验证假设:看假设是否符合实际,故将假设付诸实践,并把时间的结果与原有的问题的任务相对照,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则正确,反之则原来的假设错误。故此题三个或超教育一点的立体构造假设成立,可付诸实践。

5.6 简述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目的性与灵活性(4)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2)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方法(3)利用迁移的积极影响,克服某些定式的消极作用(4)调控解决问题时的心理状态(5)加强学生的言语训练

5.7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问题解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起促进作用,有些因素则会干扰或阻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

(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

(2)迁移。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

(3)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4)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

准备状态。

(5)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6)动机与情绪状态。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

(7)个性特征。从事问题解决活动的是人,是有个性特征的人,人的个性特征对问题解决有着直接的影响。

5.8简述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想象可以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功能。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相似。借助想象,人们可以驰骋于无限的现

实世界和神奇的幻想世界之中,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也可以展望几万年以后的未来。(3)代替功能。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人们的某些需要和活动不可能瞒住或全面

实现时,就可以通过想象来代替,从心里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

(4)调节功能。一方面,想象有助于调节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另一方面,想象对机体的生理

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他能引起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变化。

6.1 为什么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保健功能。正常的情绪反应有助于人适应环境。积极的情绪暂且不谈,就以消极情绪——恐惧来说,当人产生恐惧时,在生理上也显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要使身体产生较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的问题。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积极、适度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过于激烈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所以,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6.2喜者见之喜,忧者见之忧。

(1)感染功能。人的情感与情绪具有感染性。人们之间感情的沟通正是由于情感、情绪的

感染功能,才能以情动请。

(2)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和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

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

虽然基本情绪具有情境性,但心境中的喜悦、悲伤、生气、害怕却要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成为人一生的主导心境。心境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外部因素,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6.3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美感是人在欣赏自然景物和文学艺术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情感。大自然的景物、文学艺术作品等能使人产生美感。当我们赞美社会关系中人的行为的时候,这实际上是美感和道德感的有机结合。也没干的成分非常复杂,但从主观体验来看,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a.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b.美感是一种倾向性的体验。美感的这种愉悦,表现为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肯定,促使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欣赏它,对它感到迷恋。而对丑的事物,人则产生强烈的反感。美感与道德感一样,是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阶级中,人们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因而对各种事物的美的感受也不同。

6.4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a.保健功能。正常的情绪反应有助于人适应环境。

b.信号功能。情绪与情感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情绪的各种表现都有一定的信号意

义。在言语彼此不通的情况下,凭着表情,彼此也可以互相了解,达到交往的目的。总之,情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心理表现形式。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

c.感染功能。人的情感与情绪具有感染性。人们之间的感情沟通正是由于情感、情绪的感

染功能,以情动请。

d.动力功能。情绪高涨与否会影响人活动的积极性。

6.5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a.情绪与情感的区别。首先,从稳定性程度来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应。其次,从表现特征看,情绪具有冲动性且常伴随着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含蓄常与内心体验形式存在,始终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再次,从需要和发生的角度看,情绪一般与机体生理相联系,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往往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

b.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

成的,而且是通过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因此,情绪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统称为感情。

7.1为什么有些人在困难面前立即承认失败而放弃努力,而另一些人却不断坚持,最终获得了

成功?什么是意志?

a.意志品质具有坚持性的特征。坚持性是以充沛的经历和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克服困难以

完成意志行动的意志品质。坚持性表现为不但能紧张热烈的工作,而且能锲而不舍的坚持奋斗;困难越大,毅力越坚韧,越百折不挠。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动摇性就是缺乏坚强的毅力,遇到挫折则望而却步,容易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决定。

b.意志的含义: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

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反应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独有心理现象。

7.2为什么说人的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意志的自由程度具有相对性。人的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说它自由的,是因为在相对的、有条件的意义上,人的意志是自由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目的,选择相应的行动方式和步骤,发动或制止某种行动,说它是不自由的,是因为在绝对的意义上,意志又是不自由的,人的意志无法从自然规律中独立和超脱出来,不是绝对自由的。

7.3在特定的时间里,既想完成家庭作业,又想参加同学的生日晚会,这反映出什么样的动机冲

突?除此之外,常见的动机冲突还有哪些?

这反映出双趋势动机斗争。除此之外,常见的动机冲突还有双避式动机斗争,趋避式动机斗争,多重趋避式斗争。

7.4有的人能独立作出决定,有的人则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的人做事坚决果断,有的人则优柔

寡断。你认为人的意志品质包括哪些方面,又该如何培养?

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它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主要有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培养意志应该(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发展健康的情感。(3)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4)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5)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8.1个性的基本内容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基本内容: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及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结构式个性所包含的成分或单位,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影响因素:生理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8.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a.生理需要,于最低级需要,如对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等的需要。

b.安全需要,属于低级别需要,如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

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需要,如对友谊、爱情及隶属关系等方面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需要,如对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方面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最高层次需要,是针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要,具体包括

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等方面的需要。

8.3兴趣品质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品质:(1)兴趣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事物。

(2)兴趣的广阔性:是指一个人兴趣范围的大小或丰富程度。

(3)兴趣的中心性:是指在广泛的兴趣基础上要有一个中心兴趣。

(4)兴趣的稳定性:是指中心兴趣持续的时间或巩固的程度。

(5)兴趣的效能性:是指兴趣对活动产生的作用的大小。

如何培养:(1)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

(3)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初始阶段的困难。

(4)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以知识的力量强化自己的兴趣。

8.4在重大考试面前,我们越想考好,考试的结果是否就越好?什么是动机?动机有什么动能?动机强度和学习成绩存在着什么关系?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功能:(1)激活功能(始发功能):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2)指向功能:也称引导功能,动机是针对一定目标(或引诱)的,是受目标引导的。

(3)维持和调整功能:也称强化功能,当某种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

一定目标,并调节着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学习效率底下。

9.1你认为什么是气质?气质与性格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第一,从起源看,气质是先天的,主要体现为精神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第三,从行为性质上看,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一,气质对性格的影响:首先,气质影响个性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再次,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速度。二,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需要。

9.2气质主要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

类型及特征:(1)胆汁质: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这类人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格开朗、热情、坦率,但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旺盛,但有时候缺乏耐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意志坚强,果断勇敢,注意力稳定而集中但难于转移;行动利落而敏捷,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亮。

(2)多血质:行动具有很强的反映性。这类人的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的很快,变化的也很快,较温和;易于产生感情但体验不深,善于交友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有明显的外倾性特点;机智灵敏思维灵活,但常表现出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倾向;注意力与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

(3)黏液质:反应性低。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的迟缓、稳定、缺乏灵活性;这类人情绪不易发生,也不易外漏,很少产生激情,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不动声色;注意力稳定持久,但难于转移;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喜欢沉思;在意志力方面具有耐性,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自制力;态度持重,好沉默寡言,办事细致从不鲁莽,行为和情绪都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4)抑郁质。有较高的感受性。这类人的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的相当缓慢,柔弱;情感容易产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隐晦而不外露,易多愁善感;往往富于想象,聪明且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他人观察不到的细微事物,敏感性高,思维深刻;在意志力方面常表现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的倾向,受到挫折后常心神不安,但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出坚韧的精神;不善交往,较为孤僻,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9.3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气质?

(1)明确认识和评价气质在活动中的作用。首先,气质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观,不能决定人的个性倾向的性质,它仅使个性带有一定的动力色彩。其次,气质类型并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缺点。再次,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特点和效率,但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2)气质与职业选择。一方面,个人的气质特点应适应职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要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

(3)气质规律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a.正确对待学生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b.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c.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9.4何为性格?性格在人的个性结构中居于什么地位?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地位:性格在人的个性中居于核心地位。

9.5举例说明性格如何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

例如,喜欢与人交谈的学生,可能是性格开朗、善于交际,也可能是具有同情心,还可能是自负、妄自尊大;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可能是对自己的言谈有较高的责任感,也可能是掩饰自己的思想、情感,还可能是孤僻、怯懦。

9.6用实例说明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1)正确对待学生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10.1 怎样理解能力与知识的关系(不全)

在教学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授孩子是和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能力和知识既有区别由密切联系。区别;1、他们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着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的发函。能力何止是又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能力实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组织得当,方法合理的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事发展着能力。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和知识密切联系着,共同促进。

10.4高分低能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帮助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有创造性?

原因: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增加、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同步的,知识技能的增加并不必然的会发展能力,知识多的人并不一定能力强;能力不表现为技能本身,而是表现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动态上,也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人掌握知识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及巩固程度。因此会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案例分析

1.1植物学家和画家观察同一棵树,植物学家首先获得的是关于树种、树龄及树的生长环境方面的印象;而画家获得的是关于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状、疏密、大小等方面的印象。这是为什么?

答:心理是对客观世界主观的反映。客观事实真实的摆在那里,但不同的人的主观感受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观反映受个体经验,思维感情,年龄,心理状态,能力水平,气质与性格等因素影响而不同。也就是说,客观事实相同,知识经验不同,心理反映的事物就不同。因而,不同的心理反映的客观事实也千差万别。

1.2人类的后代在婴儿时期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成长为“狼孩”,其脑虽然具有人脑的特征,其身体虽然具有人体的外形,然而却不会说话,不爱劳动,只会像狼一样爬行、嚎叫和吃生肉。这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尤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是无法离开客观现实的,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狼孩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3宋代有一首诗《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如果把琴声比作人的心理的话,你如何根据这首诗来理解心理的实质?

答:心理的反映不仅是主观的反映,而且是能动的反映。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

现象,还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1.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答:心理是对客观世界主观的反映,客观事实真实的摆在那里,但不同的人的主观感情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观反映受个体经验、思想感情、年龄、心理状态、能力水平、气质与性格等因素影响而不同。也就是说,客观事实相同,知识经验不同,心理反映的事物就不同。因而,不同的心理反映的客观事实也千差万别。

2.1鹤立鸡群

答:刺激物的对比关系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如果刺激物之间的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对比关系特别明显,特别醒目,就会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2一手画方,一手画圆。

答: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如何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映系统,注意分配就能够实现。

2.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答:注意特征。(1)注意的指向性。人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物都有反映。人对刺激的反映是由选择的,这就是注意的指向性。(2)注意的集中性。一是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刺激。二是就同一种心理活动而言,它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的深入下去。

2.4一目十行

答: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人的知识经验对注意的范围有制约作用,越是熟悉的东西,注意范围就越大,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善于把知觉的对象组成一个整体来感知。另外,由于对感知任务的要求不同,人的注意范围是有差别的。同时,有明确注意任务的活动,注意的范围大;反之,没有明确任务的活动,注意的范围小。

2.5万绿从中一点红。

答:刺激物的对比关系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如果刺激物之间在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对比关系特别明显,特别醒目,就会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6霓虹灯的一明一暗。

答:刺激物的变化和活动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之一。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3.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答: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嗅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比较迅速,但有一定的选择性,对有些气味适应较快,如对碘酒4分钟就可以完全适应,而对大蒜则要40—45分钟才能完全适应,特别强烈的气味会令人厌恶,难以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

3.2吃了山楂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很甜?

答:同一感觉相互作用会产生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即时对比。例如,一个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下

比放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亮些;吃了山楂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比往常更甜,吃了糖果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还有,“月明星稀”等都是感觉对比的现象。

3.3爱屋及乌

答:爱屋及乌体现了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晕轮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表现在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主要品质、特征形成清晰、鲜明的良好或不良印象后,就会掩盖他对这个人其余的一切不良或良好的品质、特征的看法,这种“一俊遮百丑”或“一坏百坏”的看法,显然是以偏概全的主观倾向。“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自己看来也无所谓,这就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3.4窥一斑而知全豹

答:这句话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因素,从主观因素来看,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有过去经验的参与,大脑在对来自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时,就会利用自己已有经验对缺失部分加以补充整合,把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其中最主要的实质是和经验。例如,窥一斑而知全豹,给动物学家一款动物的骨头,他就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动物形象来。这对缺乏动物解剖知识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

3.5欢娱嫌夜短,寂寞恨夜长。

答:体现了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人总是通过某种量度时间的媒介来感知时间的,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事件的预测。在不同心理状态下,人们对事件的估计有很大差别。研究表明,在悲伤的情绪下,人们在时间估计方面会出现高估现象;在欢快的情绪下,在时间估计方面会出现低估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欢娱嫌夜短,寂寞恨夜长”。

3.6为商必奸

答:体现了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我们队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概括而笼统的印象,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每一个成员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结果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使人忽视了个别差异,导致人的错误认识。

7.1知之深,则爱之切;爱之切,则行之坚。

答:意志和认识,情感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是意识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意志作为一种心理过程,不像认识活动那样反映事物的属性,也不像情感过程那样反映人的需要和事物的关系,而是一种确定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是根据目的调节和分配行动的过程。意志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情感,个性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反之,认识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情感可以构成意志行动的动力,意志对情感起控制作用。个性倾向性影响意志表现。

7.2百折不挠

答:坚持性是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的克服困难,以完成意志行动的意志品质,他表现为不但能紧张热烈的工作,而且能锲而不舍坚持奋斗,工作越艰巨,精力越充沛,困难越大,毅力越坚韧,越百折不挠。

8.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答:马斯洛认为,从最基本的需要到最社会化的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当低级需要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发展。这里的“仓廪”“衣食”是指人的低级需要即物质需要。“礼节”“荣辱”是指高级需要即精神需要。所以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向精神需要发展。

8.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答:这里的“人心”指的是人的个性,人的个性具有共同性和个别性的特征。人与人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存在个别差异,这就是个别性,这句话就是指人的个性具有个别性。

9.1某剧院的演出正式开始了。10分钟后,剧院门口来了4位迟到的观众,门口的守卫按照规定,禁止他们入内。先到的A面红耳赤地与守卫争执起来,并打算推开守卫进去,因而与守卫闹得不可开交。随后到来的B一看这情形就立刻明白,人家是不会放他进去的,但楼上还有个检票口,从那进去或许能行,趁守卫正吵架的时机,他立刻跑到楼上去了。差不多同时到达的C 看到不让进去,就想:“第一场不精彩,我还是等后场再进吧。”最后到来的D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呢,还来晚了!”

请分析A、B、C、D四人分别属于什么气质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A是胆汁质,反应快,性格开朗,热情、坦率、易暴躁、好争论、缺乏耐心、粗枝大叶、果断。B是多血质,温和、善交友,机制灵敏,毅力不强,缺耐心。C是黏液质,反应低,动作迟,缺乏灵活性,细致,沉稳,有耐性,可塑性差。D是抑郁质,柔弱,胆小,优柔寡断,孤僻,不善交往。

9.2勤能补拙

答:能力与性格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勤奋的性格特征往往可以补偿某些能力的不足,俗语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

9.3有这样一个青年:在校学习期间对人和蔼、谦让,有时当众讲话都不好意思,表现出十足的温文尔雅的性格。可他参军后,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勇往直前,表现出无比勇敢和顽强的英雄气概。请运用有关性格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答:性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但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性格,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社会的各种影响只有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个体去行动,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性格形成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日益增强。

10.2专门从事黑色纺织品印染工作的人,能分辨出40多种不同的黑色色度;钢铁工人对蓝色火焰的微小差异具有高度的辨别能力。试问一般人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

答:这里体现了后天实践活动对能力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遗传、环境、教育是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这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各种能力,脱离了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无从提高和发展的。一般人因为没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所以没有这种能力。

四.论述

1.试述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闹得技能,心理活动就其的方式来说,是闹得反射活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具有四个:

(1)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即客观性

(2)社会产生时间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即社会性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即主观性

(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应即能动性

3.简述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

(1)识记:识记是个体获得食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根据实际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根据理解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保持和遗忘:保持是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积累、储存和巩固的动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记忆内容的消退、消失。根据遗忘时间的长短,可把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根据遗忘的内容,可把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整体遗忘。

(3)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将其识别出来的过程。回忆也叫再现,是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独立的再现出来的过程。根据回忆时是否需要中介物,回忆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根据有无明确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4.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记忆效果。

(2)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好学生的复习。

(3)运用记忆规律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呼唤记忆的感受,增强记忆的信心。

(4)教授记忆的方法。

5.简述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交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3)利用迁移的积极影响,克服某些定式的消极作用。

(4)调控解决问题时的心理状态。

(5)加强学生的言语训练。

6.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情感?

(1)注重教学中情感目标的确立。

(2)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绪特征和理智感的培养,日常经验表明,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的喜爱,常思维开阔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良好的积极效果;反之,则会思维狭义毫无创造性可言,反应迟钝。

(3)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应该是情感交流的主动方,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利时机展开情感交流。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种情感联系使得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也能接受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做到教学相长。

7.试述感知规律在教学的应用(不确定)

一、在做直观教具时的应用1、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2、思规律3、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

二、在使用直观教具时的应用1、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具2、以适合的方式在适

当时候党委制呈现直观教具3、使用教具应当适应学生感知的特点4、把事物、图像的直挂与语言直观的有效地结合起来

8.怎样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意志应该(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发展健康的情感

(3)发展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4)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5)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9.试述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个体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时间逐步形成个发展起来的。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A.生物性因素: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先天形成的。但是一个人的性格的发生和发展却有生物

学的根源,如新生儿在气质上就各有差异。婴儿在性质和方式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其性格的形成自然会受很大的影响。

a.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上的差异对人的行为会产生更持久的影响,气质响着性格的外部

表现。

b.身高、体型、体重和外貌等生理上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也有影响。

c.生理成熟的早晚对性格的形成也有影响。

B.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家长的职业、家庭结构的健全程度等等,都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a.就家庭环境来说,如果家庭坏境不顺利,父母的困难处境及忧伤的言语与苦恼的表情,就容易使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消极悲观、甚至有点玩世不恭;或者被锻炼的比较坚强、懂事、早熟。

b.在家庭的诸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儿童的性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

c.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性格的发展也不同。

C.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对于学龄儿童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a.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环节。

b.校风、班风也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

c.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经常学习的榜样。

D.主观因素:性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但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性格,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10.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1)加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知识的获得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能力的发展。知识是载体,是基础。能力是发展,是才华。首先,教师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渊博的知识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其次,要注意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再次,要重视学生智力技能的训练,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

(2)针对学生能力差异因材施教。能力差异规律使我们认识到,在能力发展上每个学生是不可能齐头并进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测验等方式了解并掌握学生能力的差异,从而对学

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措施、方法。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再次,教师不应歧视在某些能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对于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应给予机会,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来促进他们的特长进一步发展。

(3)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主要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和如何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元认知能力的训练有以下几种方法: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创造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与创造者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特征乃至社会环境都有密切关系。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学校的教育教学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性学习环境,使其创造性潜能得以发挥。

(4)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个别教育方法,分别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第二阶段,采用整体教育法。第三阶段,教师要采取个别化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逐个纠正学生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

消费心理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2015年下学期《消费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15*2=30分) 1,消费者通过感官获得的对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 A感觉B知觉C思维D情感 2,消费者的个性随生活经历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表明个性具有() A 倾向性B独特性C可塑性D稳定性 3,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 A 动机B需要C知觉D态度 4,当前我国较为普及的消费文化心理是() A 节俭消费B奢侈消费C享受消费D畸形消费 5,消费者对古董字画的鉴赏,对皮毛、中药药材的检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称为() A 特殊能力B一般能力C观察能力D鉴别能力 6,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 A 消费知觉B消费流行C消费需要D消费态度 7,消费心理学研究中最一般、最方便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实验法 8,消费者认识商品的起点是() A感觉B知觉C想象D思维 9,属于比较谨慎,细致认真,善于控制自己,不易受广告、包装干扰的消费者的气质类 型是() A 胆汁 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0,反映消费者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是 () A性格B能力C气质D兴趣11,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初始阶段是 () A方案评估B 信息反 馈C 确认问 题D寻求信息 12,“秉性难移”描述的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13,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方式体现的购买动机是 () A,求实购买动机B求美购买动机C求便购买动机D 求异购买动机 1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属于最高层次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会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15,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程度分类,消费者的能力类型不包括() A 知识型B无知型C盲目型D略知型 二,判断题(10*1=10分) 1,消费是指人类通过购买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角度趋向单一化,主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特点。() 3,访谈法和问卷法是消费心理学研究方法中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 4,知觉具有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等特点。() 5,情绪和情感是一个相同的概念,不同的叫法。() 6,消费者的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而目的的确定和实现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 7,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评价某人气质优雅或气质粗俗,即个性心理特征中所指的气质。() 8,性格无好坏之分,而气质有好坏之分,人们都愿意和多血质的人交朋友。() 9,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 的状态。() 10,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先生把决策过程划分为确认需要、搜集信息、评估方案、购 买决策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 三,填空题(10*2=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内容概括起 来分为()和行为两个方面。 2,消费者的认识过程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 等形式对商品或服务等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加工、存储。 3,按心理活动的机能对性格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三种。 4,从对商品的认识程度看,人们可以把消费者分为知识型、()和无知型三种。 5,依据兴趣反应到消费者购买商品种类的倾向性的不同,可分为()、广泛 型、 () 和 ( )四种兴趣类型。 6,证明性诱导具体包括 ( )、证据诱导、论证诱导。 7,人们把表现在某些专业活动中的能力称之为(),如绘画、品酒、唱歌。四,问答题(5+5+7+8=25分) 1,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2,怎样增强消费者的有意记忆?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动机需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情绪和情感 心境应激激情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晶体能力流体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价值 4、列表分析不同动机理论的基本思想 5、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6、简述动机与需要、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7、动机一般如何分类?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种类? 8、什么是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9、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10、情绪依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哪些种类? 11、情绪有什么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2、阐述情绪两因素的情绪理论及其经典实验 13、如何调节情绪,使之保持健康状态? 14、什么是能力?说明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15、能力如何分类?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关系 16、简述智力多元理论的主要思想 17、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18、简述最初智商的计算方法,正常智商是如何界定的? 19、遗传和环境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21、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何行为特点? 22、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23、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4、简述“大五人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25、剖析自己的气质、性格,并分析人格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26、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引起的具有同样吸引强度的动机,但又无法兼得而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动机斗争。 双避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具有同样威胁程度目标引起的力求躲避的动机,但又不能同时躲避而产生的难以选择的动机斗争。 趋避式冲突:对同一目的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动机斗争。双重趋避式冲突: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个目标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环境的过高要求,就会体验到一种快速的紧张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智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禀赋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学习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认知风格: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是人格差异的体现。 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不同层级需要的关系: ①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②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才会出现高级需要 ③高级需要满足后,低级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降低了 ④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缺失需要) 需要的发展进程: ①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②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和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③人的需要结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非都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还有多种结构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①按照起源分类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 知觉,情绪,意志力 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 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 (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 (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 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 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 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树突和轴突 2.大脑皮层的构成: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 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4.联结大脑半球的组织是? 胼胝体 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1)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1服从全或无法则,即神经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2)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传导 ○1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6.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 第三章

最新消费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

《消费心理学》期中考试 本试卷共4页,五大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知觉是指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声、光、色、味灯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 ()2.人眼所能感知的光线强度的最小值属于视觉差别域限。()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暗适应。 ()4.没有察觉到的刺激就没有被人的感官所接收到。 ()5.通常我们被街上新奇的广告所吸引,引发的是自愿注意。()6.前注意是一个非意识过程。 ()7. 学习是由经验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学习都是有意识的。 ()8.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建立刺激与反应间联结的过程,又称作刺激—反应理论。 ()9.正强化是为了鼓励某种行为再次出现,负强化是为了减少某种行为的出现。 ()10.因为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联系的方式主要是重复,因此广告重复越多,效果越好。 ()11.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是与生俱来的。 ()12.情绪性态度描述的就是态度的情感成分。 ()13.态度的层次指的是态度三个成分的发生顺序。 ()14.需要可以得到彻底的满足。 ()15.消费者的需要只能自行产生,不能由厂商制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一般分为六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知

识阶段、评定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验阶段。 2.知觉是个体对于这些感觉进行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并形成有意义及完整图像的过程。 3.当刺激在消费者的意识水平之下时所发生的知觉就是______________。 4.非自愿注意属于一种_____反应,心理学称之为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消费者要完成对刺激的解释,要经过三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6.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人民的知觉组织遵循三个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 8.“某品牌的鲜奶含奶量比较高”属于__________信念。 9.短时记忆能够一次加工______________个单位的信息。 10.动机是促使行为朝向某一目标事物前进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各项所描述的情况中____不是绝对域限的体现。 A.距离太远,看不到广告牌上的文字 B.光线太暗,看不清包装袋上的使用说明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3.需要: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及渴望达到平衡的内部状态 4.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力图做出成就以赢得人们的尊 重. 5.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6.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根据情绪的状态把情绪分为三种:(激情、应激、心境). 8.研究表明,左侧前额皮层与(积极)情感有关,右侧前额皮层与(消极)情感有关.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平衡,先快后慢).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指(分析)和(综合). 11.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巴甫洛夫根据神经活动特点将高级神经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郁型). 13.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 14.表情有三种形式(面部表情、肢体表情、语调表情). 15.加德纳在多重智力理论中提出了七种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运动智力) . 16.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 17.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18.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诱因) 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三、单项选择 19.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D ).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弗洛伊德 D. 斯金纳 20.古语云“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是(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1.毕业生择业时面临多种选择,是(D)的表现.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2. 体现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给每个人的整体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色彩的心理特征是( B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23.人格是指一个人的(B). A.心理过程 B.整个心理面貌 C.气质 D.性格 24. 信念、价值观与世界观属于(B)的范畴. A.个性心理特征 B.个性倾向性 C.自我意识 D.认识过程

消费心理学期末大题.答案学习资料

消费心理学作业 班级:网络经济1401 姓名:李娜 第一次作业 研究消费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处理与消费有关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即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需求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和营销人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希望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并力图寻找到解决市场问题的更强大的工具和撬动市场真正杠杆,或找到打开营销困惑的“金钥匙”。 营销的真正基础是理解消费者,赢得市场的“金钥匙”就是要准确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在营销管理的专业修炼中,消费者行为学是核心修炼课程;在营销实战中,只有能摸准市场脉搏并理解消费者心理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我们相信,“理解消费者行为”是当前引领营销深入发展的新的驱动力,是创新营销的基本功。 消费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往往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每时每刻都在消费,而且每一次的消费行为看上去似乎都是那么简单、平淡;陌

生的是,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又非常复杂,有时候一种心理或行为反应发生之后,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弄懂自己。消费者购买产品决策的过程是:环境影响/问题认知/信息搜集/购买评价/店铺选择/客户满意度或忠诚度。企业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着眼于消费者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交换关系。通过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研究,企业可以提供合适的产品和传递合适的产品信息来激发或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交换关系,使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第二次作业 怎样降低觉察到的知觉风险? 如何降低知觉知觉风险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做出有重要影响,将会使消费者推迟、更改购买决策,在消费者决策的不同阶段,消费者的知觉风险不同,企业应该通过在各购买阶段有针对性的沟通,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有效沟通、口碑相传等方式降低消费者的知觉风险。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做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行为,其中包括社会、个体、心理等很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注无疑会给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切实的依据。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知觉风险因素在消费者决策中的作用开始越来越凸现。 一、消费者知觉风险日益加大 消费者有可能会产生某种紧张感,消费者自身有缓解紧张的机能,会

1、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1、普通心理学期末考 试题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529836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三、重点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个神经元负责传导刺激的部位是: A 树突 B胞体C轴突 D突触 2.流体智力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后天的学习B先天的因素 C社会文化 D A和B 3.除嗅觉外,感觉信息进入大脑的最后一个信息中转站是: A海马 B下丘脑 C丘脑D桥脑 4.有关情绪与情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情感是情绪在基础上形成的 B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则具有稳定性C情绪具有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持久性D情绪具有深刻性,情感具有激动性 5.同样是遇到交通堵塞,张力焦躁愤怒,而李飞却很平静。下面哪种情绪理论能解释这种情绪反应的差异? A评定-兴奋理论 B两因素理论 C面部反馈理论D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6.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区是: A小脑B海马 C 杏仁核 D下丘脑 7.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A色调、波长和饱和度 B色调、明度和照度 C波长、明度和饱和度D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8.小明要出门旅行,妈妈叮嘱他带上大约15种左右的必备物品,根据Miller 的观点,若小明没有用笔记下妈妈话,他大约记住物品的数量是: A少于5个 B 10-12个C 5-9个 D 15个 9.学习后休息,比学习后继续学习其他材料记忆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的作用 B记忆恢复的作用 C倒摄抑制的作用小 D前摄抑制的作用小 10.乔姆斯基认为,我们生来就有一种(),儿童期只要接触语言就会学会语言。 A词汇理解装置B语言获得装置 C语言和语法转换装置 D超神经机制装置 11.“窥一斑而见全豹”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D理解性 12.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此时判断山峰间距离远近的最佳线索是: A眼睛的调节B视轴的辐合C空气透视D运动透视 13.问题解决的启发性策略优于算法策略的原因是: A它保证问题的解决 B不需要尝试 C受定势影响小D节省时间 1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1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选项是: A表扬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B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C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喜欢的玩具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

————————————————————————————————作者:————————————————————————————————日期: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1、注意的功能有哪些: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2、简述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 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的方法。 3、引起心境的原因有哪些? 工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甚至季节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4、简述意志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二)坚定性(三)果断性(四)自制性 5、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情绪通常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第二,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第三,在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中,情绪发生早,而感发生晚。晴绪和情感间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通过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得以表现的,离开具体情绪,人的情感就不能存在和表现。另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总之,情绪和情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在时甚至可以互相通用。 1.注意起伏现象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叫注意起伏。 2.创造想象一个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心境是人的内心世界里变幻多变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随时可以在人的外在表象上表现出来。 4.气质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人格特征。 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感觉和知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 (2)产生的性质不同。 (3)生理机制不同。 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一)注意的广度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表征(二)思维定势(三)功能固着(四)酝酿效应

最新消费心理学期中试卷

2016年下学期高二 266--269班《消费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15x2=30分) .属于比较谨慎,细致认真,善于控制自己,不易受广告、包装干扰的消费者的气质类型) .胆汁质B.多血质 .黏液质D.抑郁质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初始阶段是() .方案评估B.信息反馈 .确认需要D.寻求信息 ,一个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是属于() A消费过程B消费偏好 C消费心理D消费习惯 ,“禀性难移”描述的消费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 C能力D兴趣 .消费者对商品产生喜欢、厌恶的心理过程属于( )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行动过程 ,消费者常采用以往的购买和使用经验采取购买行动,其性格类型是()A理智型 B 情感型 C习惯型D挑剔型 ,影响消费者记忆的内部因素是() A兴趣爱好B刺激强度 C信息顺序D学习材料难以程度 ,消费者有钱也省不得花,生活消费水平基本上保持原有消费水准,这种消费文化心理是) A奢侈消费文化心理 B小康消费文化心理 C节俭消费文化心理 D享受消费文化心理9,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认识 B.情感 C.情绪 D.意志 10.消费者产生盲目抢购或待购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涨价 B.缺乏安全感 C.商品过剩 D.商品短缺 11,感觉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引起的() A.客观反应 B.主观经验 C.变化 D.反映 12.保持店堂内适当的能见度,方便消费者在店内流动购物的照明是( ) A.商品照明 B.基本照明 C.装饰照明 D.橱窗照明 13,针对中年消费群体应采取的营销策略是() A注重商品的质量B注重商品的外观设计 C刺激冲动性购买D设计符合时代特色的商品 14.消费者若在街头购买过假货,从而在购买价高商品或食品时愿意去大型商场,这表明( ) 通过学习可以 A.获取信息B.积累经验 C.引发联想D.促进思维 15,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方式主要体现了哪种购买动机() A求实购买动机B求美购买动机 C求便购买动机 D 求异购买动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求实购买动机 2,知觉 3,气质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3、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4、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注意的分散。() 6、信息从感觉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9、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10、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 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 . 时距信息 B . 加工机制 C . 通道 D . 实验 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 (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

(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D) 以上都对 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 (A) 汉代王充(B) 南北朝范缜(C) 明代李时珍(D) 清代王清任6、脑干中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 A、桥脑 B、丘脑 C、下丘脑 D、延髓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 10、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个体最独特的性格特质,在性格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特质是() 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 三、多项选择题 1、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可分为()A.生物性需要B.社会性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 2、感觉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3、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 A、触景生情 B、谈虎色变 C、打草惊蛇 D、闻过则喜 4、求异思维的特点是() A.流畅性B.可操作性C.变通性D.独特性 5、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状态分为() A.心境B.情操C.激情D.应激 五、名词解释 1、社会促进

消费心理学期中试卷

《消费心理学》期中考试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下表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心理活动过程除了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外,还有一个是() A.思想过程 B.意志过程 C.行为过程 D.思维过程 2. 通过对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支配其购买行为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访谈法 C.测量法 D.统计法 3.( )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提出广义的消费概念,认为过度的消费是人们在炫耀心理支配下激发的。 A.华生 B.凡勃伦 C.斯科特 D.闵斯特伯格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了感觉的() A.适宜刺激 B.感受性 C.适应性 D.感觉的相互作用 5.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但是消费者能够注意到一部分商品而对另一部分商品视而不见,这说明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6.在购物中谨慎、细致、冷静,善于控制自己,不易受广告宣传的干扰,此类消费者的气质类型最可能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7.在购物时,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新潮、具有刺激性的流行商品的消费者的气质类型最可能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愿意与和自己相仿的消费者群体保持一致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属于() A.节俭型 B.保守型 C.从众型 D.随意型 9.消费者的性格类型如按购买方式划分,重要的类型之一是( ) A.节俭型 B.保守型 C.习惯型 D.张扬型 10.在选购商品时的心态常常是“跟着感觉走”,只要是自己喜爱的商品,在购买力允许的条件下,就可能采取相应的行动,属于()性格类型的消费者。 A.习惯型 B.理智型 C.情绪型 D.挑剔型 11. 反映消费者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 )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12.按照需要的对象划分,可以把消费者的需要分为() A.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B.天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C.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 D.主导需要和辅助需要 13.人们购买私人轿车、穿名牌衣服、住高级酒店等,最主要满足的是下列哪种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14、在购买过程中,由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引起的行为动机是() A.生理性购买动机 B.心理性购买动机 C.社会性购买动机 D.群体性购买动机 15、促使购买行为产生的动机是() A.一般动机、 B.主要动机 C.主导动机 D.从属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写在下表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消费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包括了() A.便利品 B.选购品 C.特殊品 D.非寻求品 2.知觉的特性包括了()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 认为其中( ) 具有最强大的力量。A.本我B.自我C.超我D. 三者都是答案:A 2.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A. 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答案:B 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 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B.影响及决定人的行为的潜意识C. 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答案:B 4.()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 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 所在A.气质B.能力C.性格D.理智特征答案:C 5.()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A. 敏捷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答案:A 6.“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应激B.心境C.焦虑D.激情答案:D 7.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 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 蔽答案:A 8.提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 度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 以区分为150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卡尔特C. 瑟斯顿D.吉尔福特答案:D 9.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 答案:D 10.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 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 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 和中央执行系统答案:A 1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操作 性为和反应行为答案:B 12.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 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答 案:C 13.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A.联觉B.联想C.感 觉融合D.感觉起伏答案:A 14.()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A.不 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以上都不是答案:A 15.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 做的A.表象操作实验B.心理操验C.表象运动实验D.心理旋 转实验答案:D 16.情绪的()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A. 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过激反应答案:A 17.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A.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B.空 间分辨能力的指标C.运动分辨能力的指标D.对比度分辨能 力的指标答案:A 18.经典的“视觉悬崖”测查的是()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 C.大小知觉 D.距离知觉答案:D 19.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A. 扩大B.缩小C.膨胀D.消失答案:B 20.根据坎农-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A.内脏B. 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答案:D 21.情绪与情感所反映的是()A.客观事物的本性B.客观事物 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 间的关系答案:D 22.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A.感觉对 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答案:D 23.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求B.动机C.兴趣D.理 想答案:C 24.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A.条件反 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 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答案:C 25.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记忆A.瞬时B.短时C.形象 D.动作答案:B 26.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 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答案:B 2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 龄?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答案:B 28.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需要D.动 机答案:C 29.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或限答案:A 30.情绪情感的()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是一 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 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 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 时血管容积缩小等。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 过激反应答案:C 31.“忧者见之则忧之,喜者见之则喜之”,这是受一个人的 ()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答案: B 32.粘合、强调、夸张、典型化是()所具有的特点。A.再造想 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幻想答案:D 33.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 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答案:C 34.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A.系列位置效应B.正 迁移C.负迁移D.技能学习答案:B 3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 称之为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启发答案:A 36.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A. 指向与集中B.思考与斟酌C.观察与打量D.分析与综合答案:A 3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 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答案:B 38.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都属于()社会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