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设计

贵阳二十六中学邱兵贵

[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教学难点]

我国1月与7月平均气温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导入新课:

【导入视频】春节黄金周,南北旅游两头热

二、学习新课:

探究活动一: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请大家思考:

1.找出1月气温最低及最高的地区,计算一下,两地一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

2.请找出0℃等温线,把它加粗,看看它大体与哪条河流和哪些山脉的分布相一致。想一想此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3.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

学生回答后,教师纠正补充。强调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穿过秦岭一淮河一线,向西经过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学生记住。

【承转】那么,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得如此悬殊呢?

探究活动二:冬季气温分布成因

阅读表格:“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讨论以下问题:

地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

漠河53°29’N13°14’7时30分

北京39°54’N26°40’9时12分

广州23°8’N43°25’10时43分

1.比一比,在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

2.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的长短与地面获得的热量有什么联系?

3.刚才所讲的这些是影响气温分布的哪一个因素?

4.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呢?

引导学生看“寒潮造成北方大面积降温降雪”的视频,找到结论。

【小结】我国一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承转】上面讲述的是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下面我们再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探究活动三: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请大家思考:

1.黑龙江省的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这时,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

2.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

3.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4. 请找出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哪里?这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承转】为什么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

探究活动四:夏季气温分布成因

阅读表格:“夏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讨论以下问题:

地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

漠河53°29′N59°58′16时55分

北京39°54′N73°32′15时1分

广州23°8′N89°41′13时35分

1、比一比,在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

2.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的长短与地面获得的热量有什么联系?

【小结】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探究活动五:中国气温之最

阅读材料,了解中国气温之最,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在哪里?

2.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

3.哪三个城市号称“三大火炉”?为什么它们被称为“火炉”?

【承转】近几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展示课件】极端天气频发

【承转】面对极端天气,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展示课件,引发讨论】应对极端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结】最后,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再次重温08年南方地区的雪灾。(稍微停顿)面对灾难时,我们始终众志成城。大雪无情人有情。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学习的南北气温的差异只是一般规律,影响气温分布与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在全球气温变化异常明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更加应该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和气温教案教科版

温度和气温 探究活动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4.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5.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 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材分析】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 福玲中学林星发 【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课,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 前天,教研组长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要请摄像师随堂拍摄。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们也是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述】 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一前一后摆着两台摄像机,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事实证明,这两名“大炮”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原本活跃的班级在它们的“火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所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上课铃响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

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国的风光;夏东海准备带上小雨、小雪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请大家帮帮忙。用这几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角色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从而打破了刚才的恐惧心理。其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并给学生建立“南北温差大”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我模仿电视节目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猜猜看”并进行了抢答,用大屏幕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我国的北方或南方,具体是什么地点?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们猜出了哈尔滨和海南三亚,这时我顺便也引导学生复习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是真的吗?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了“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了本图的图例,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几个问题:(1)分别读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气温值。(2)找出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用彩笔描出。(3)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经过了各组的讨论之后,我每个小组各抽出一名同学来读出上面4个城市的气温并按照南到北的顺序把这4个城市的气温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气温的南北差异》教学设计 曹东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读我国1月、7月的气温分布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地理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展示、小组讨论、小结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导入新课: 【导入视频】春节黄金周,南北旅游两头热,同样是冬季,为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景观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二、学习新课: 自主探究一: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读地理图册P16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请回答: ①哈尔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两城市1月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②找出0℃等温线,并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观察0℃等温线大致经过哪条河流和哪个山脉。想一想此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③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向北、向南气温如何变化) 哈尔滨1月平均气温一18.3℃,海口1月平均气温在17.7℃,差36℃,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学生回答后,教师纠正补充。强调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穿过秦岭一淮河一线,向西经过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学生记住。 【承转】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让我们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自主探究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请回答: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参考教案

温度与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随机课件) 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

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三、气温的测量: 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5.教师小结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气温计》教学设计

2.认识气温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一具体的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气温计的研究与认识。 聚焦部分,先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太阳热量与气温的关系,然后聚焦问题: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探索部分,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气温计。通过对气温计的观察,知道气温计一般与水温计一样,它由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需要注意的是:《水》单元有过温度计的使用,但并没有强调掌握使用方法。而在这一单元,则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气温计。 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气温计读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特别是零下的读数。利用气温计模型,这解决了实测过程中液柱升降变化难控制的问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练习不同数值的读数。 第三个活动是观察其他温度计。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除气温计外,还有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这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了解,不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研讨部分有2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读数中的困难,重点在于学生碰到的读数困难和不规范做法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归纳出气温计正确的读数方法和记录方法。针对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拓展部分主要讨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观察它们量程的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学生在《水》单元中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水 的温度。本课将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南北气温的差异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张红梅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 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 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重点分析 1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 一月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 一月0 °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有很大帮助。 3 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分析 1 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首先,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存在难度。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 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 2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因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既受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分布的影响,又受到冬季风的影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3)通过对温度带划分的学习,了解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阅读和分析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等温线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分析、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

南北气温的差别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第一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教学设计 大连鉴开中学于丽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o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o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你喜欢旅游吗?国庆节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请你当参谋】 大连的小红同学也很喜欢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尔滨的奶奶家过春节,你能告诉她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吗?姑姑说,可能还要带她去广州玩,她还要另外做哪些准备? 【承转】同是春节,为什么到哈尔滨和广州穿的衣服差别这么大呢?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课件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曲线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南北气温差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与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一主线展开的。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及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2.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3.过程与方法 (1)学会并熟练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由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所孕育的不同文化的欣赏的情感。 (2)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5.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难点 (1)有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7.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四年级科学《温度和气温》教学设计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随机课件) 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温度与气温∣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3课时教学设计

什么是温度? 温度计的使用需要注意什么呢? 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2、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在测量环境内2 - 3分钟。 3、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哪个会高一 点? 在哪里测量,才准确呢?走廊上、阳光下、大树旁, 教师里。 实验目的:通过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确定哪 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实验材料:温度计、记录表。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是摄氏度,符号:C 回答温度计使用需要注意的地方。 填写室内外温度记录表 测量点教室里走廊上阳光下大树旁 (1)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验,每组5~6人,小组内做好分工,每组一支温度计和一张“室内外温让学生复习温度计的使用需要注意的地方,便于使用。 让学生掌握测量室内外温度步骤,填好表格。

度记录 表”。 <2) 度计放在桌面上2分钟,读出温度计上 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 <3)每个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要 求把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米高的阴凉通风处2 分钟,不可暴晒或淋雨。 (4)将测量地点和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室内外温 度记录表”上。 室内外温度记录疵 教室内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气温怎样测童呢? 二、气温的测量 1?测量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气温的测量 (1)测量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处两个不同地点 的温度。 测品恫点 阳光下 大喲旁 气逞C 30 23 哪里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测量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又会得到什么结论 呢? 2?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测量 不一样。 室外、阴凉、 通风处的温度 更能反映当地 的气温。 室外、阴凉、 通风处的温度 更能反映当地 的气温。 掌握重点知识, 室外、阴凉、通 风处的温度更能 反映当地的气 画出气温柱状 让学生掌握如何

南北气温的差异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课,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 前天,教研组长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要请摄像师随堂拍摄。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们也是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述】 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一前一后摆着两台摄像机,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事实证明,这两名“大炮”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原本活跃的班级在它们的“火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所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上课铃响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国的风光;夏东海准备带上小雨、小雪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请大家帮帮忙。用这几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角色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从而打破了刚才的恐惧心理。其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并给学生建立“南北温差大”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我模仿电视节目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猜猜看”并进行了抢答,用大屏幕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我国的北方或南方,具体是什么地点?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们猜出了哈尔滨和海南三亚,这时我顺便也引导学生复习了“我国的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是真的吗?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学生的胃口 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了“我国1 月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了本图的图例,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几个问题:(1 )分别读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气温值。(2)找出1月0C等温线的位置并用彩笔描出。(3)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经过了各组的讨论之后,我每个小组各抽出一名同学来读出上面4 个城市的气温并按照南到北的顺序把这 4 个城市的气温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接着,我又请了一名学生上台指出了1月0C等温线的位置,并说出这条线最弯曲的部分在 哪里,学生调用了上节课的知识指出最弯曲的部分在横断山区,从而复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最后,我请一名学生上台计算出了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是44 C。经过一步步 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了学生阅读“气温分布图”的能力并最终得出:“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结论,从而也验证了上个环节中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且知道了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要求学生阅读了“我国7 月平均气 温图”,并和“1月平均气温图”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了:“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是地势太高造成的。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现在能不能初步知道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这时,有学生说冬季最冷地方在黑龙江,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海南。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引导学生们齐读了书本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同时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地方一一在地图上标出,并且与学生们探讨了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之所以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区,到底是哪些呢,大家看一看书本的地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在学生们看图的时候,我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了中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918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

招教考试面试训练——说课真题示例七之《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点评

贵州教师考试网|贵州事业单位考试网招教考试面试训练——说课真题示例七之《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点评 【应试者作答摘录】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南北气温的差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一主线展开的。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及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从以下三方面使用教材。 1.开放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 2.精心设计活动 在教学中,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 充分利用各种图形,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

贵州教师考试网|贵州事业单位考试网 1.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 (1)有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二、说教法 (一)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与说明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并熟练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由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所孕育的不同文化的欣赏的情感。 (2)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设计人教新 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o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o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你喜欢旅游吗?国庆节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请你当参谋】 大连的小红同学也很喜欢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尔滨的奶奶家过春节,你能告诉她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吗?姑姑说,可能还要带她去广州玩,她还要另外做哪些准备? 【承转】同是春节,为什么到哈尔滨和广州穿的衣服差别这么大呢?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课件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曲线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漠河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海口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概括总结】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漠河的平均气温大约是-28℃以下。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海口的气温大约是16℃以上。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4℃以上。 【板书】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大呢?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or Grade 7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项目 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 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 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新课导入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二)学习目标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 (三)冬季气温的分布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

南北气温差异

课题:南北气温差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三,教学难点: 有关气候图的判读。温度带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五,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冬季黑龙江漠河(千里冰封)与海南岛(阳光沙滩)图片,春节:北方冰雕南方花市 设疑:为个么南方与北方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可见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南北气温差异。 板书: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投影)《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 展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明确:在地图上把地面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结起来的圆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活动一:展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 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 ②观察气温数值由南向北有什么递变规律? ③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 河流?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0度等温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现象? 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 布密集,说明了什么? ⑤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法、综合分析法。 教具准备: 自制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录像)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人们冒着严寒,正在观赏冰灯,整座冰灯园就像神话中的水晶宫;而在南国的广州春节迎春花市上,人们手捧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徜徉在花的海洋,春意浓浓,喜气盈盈……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就能知道答案。 [板书]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讲授新课] [提问] 我们每天都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听到和读到气温这个词。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和气温有关呢? [提示] 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以讨论方式进行。大家可从我们的衣、食、住、行来思考,也可以你的一天为例想一想。 [学生回答] 略 [师小结] 前段时间气温较高,我们只穿T恤就行了;现在,我们需要穿上长衫,披上外套才行。这说明现阶段温度下降了。 [板书] 一、气温和生活

[提问] 请大家阅读书上50页阅读材料,说说它们分别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四者中哪一项相关? [讨论] 请大家分组讨论五分钟,然后每组把你们的答案写出来。 [答案] 第一个材料与衣有关; 第二个材料与食有关; 第三个与住有关; 第四个与行有关。 [提问] 相信大家都已清楚气温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下面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气温是变化的还是无论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提示] 一天、一个月、一年,国内与国外,我国北方与南方,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状况如何? [讨论] 略 [答案] 气温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每天午后气温往往最高,日出前后最低;一年中春季(或冬季)与夏季的温度相差很大,我们南京会相差20度左右;我国南方常年温和,北方常年寒冷,气温较低,南北温度差异较大! [承转] 同学们思维活跃,相当棒!既然气温是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都存在着差异,也就是气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板书] 二、气温的变化 [讲述] 有这样两句习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午热晨凉,冬寒夏暑”。大家想一想,从这两句习语中,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讨论] 略 [答案] 可以得出气温在每日的不同时刻都有变化,每年的不同季节都有变化。 投影展示课本51页图3.12“气温日变化” [讲解] 我先给大家讲一下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轴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 [提问] 请大家观察一下曲线的弯曲情况,告诉我一日之内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最低值又会出现在什么时间? [答案] 午后2时左右是一日气温的最高值,日出前后是最低值。 注意:从图中看到的是凌晨4时,但并不是说就是每个地方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各地地方时不同,迎来日出的时间也不一致。有的会是凌晨4时,有的却是凌晨6时。因此,较为科学的说法就是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夏天中午午睡后往教室赶的时候比正午还热啊?高温季节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风扇,不然就汗流不停,但日出前后不吹风扇也不会流汗,可能你还会拉被单盖到身上。这就是气温的日变化。 [板书] 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 1.日变化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提问] 请大家还是看投影图。其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最低值又是多少?它们之间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