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服用小柴胡汤体会

服用小柴胡汤体会

服用小柴胡汤体会
服用小柴胡汤体会

(一)读罗大伦书调自身病--写在前面的话

近三个月,我很认真的读了罗大伦博士中医治病保健方面的五本书,体会多多,很想谈谈自己参照书中的处方和医案,调理自身病的一些体会,可是又有些顾虑。

顾虑一,去年五一我回鞍山老家,到书店原想给老父亲买我读过的《不生病的智慧》这本书,可是当时书店售货员说没有此书,并说如今最流行《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我翻看了一下,觉得这本书与其它中医保健书差不多,一想不防让哥嫂侄女们也都读读这方面的书,就批发价买了九本。可过后回深圳还没几天,就听说这本书的作者张悟本是个大骗子,此书已停售!这事让我很不爽,也不知道亲戚们知道我给提供张悟本的书会怎么想!近几天又听说《不生病的智慧》下架了,这本书是我日常放在床头没事就翻看翻看的一本书。当今的事儿真是雾里看花,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不多说,再说就成乌鸦嘴了!

顾虑二,说实话,从心里我是不太愿意写自己身体不健康事的,好事大家分享,不好的事还是少说为好!

尽管自己思想有点小斗争,有些纠结,但为了使像我一样,身体处于亚健康或有慢性病的朋友对自己身体的调治能有个思路,还是决定将我的读书体会分享给大家,愿各位朋友身体都能健康!

我的妹妹比我书读得多,是硕士毕业,在我的人生路上,她对我的帮助最大,由于有她的帮助我才得以来深圳定居,这个帮助是其一,大量的物质帮助是其二,其三就是妹妹时常利用雅虎邮箱或QQ向我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视频,还向我推荐过许多书,其中就包括中医保健方面的书,这不,这次妹妹又向我推荐罗大伦的中医书,妹并说她老公是位很排斥中医的人,这次都看进去罗大伦的书了。我一想妹夫这位理科大博士、硕士生导师都读了这些书,可见是好书,所以我第一时间就从当当网买来了罗大伦的《阴阳一调百病消》、《古代的中医》、《漫画中医》三本书。

原来罗大伦是我们辽宁人,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原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和迫切想解决自身及亲人健康方面存在种种问题的渴望,读完了这三本书,当知道罗大伦共写过五本书后,便又在网上在线阅读了罗大伦的《这才是中医》和《神医是这样看病的》二本书,受益匪浅,这些书真真的本本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书中的许多段落,一些中医妙方,古代的许多医案及现如今罗博士给患者治好病的例子,我是看了又看,力求深刻领悟,后我又上了他的博客,查了有关他的简介等资料。

罗博士是中医故事化写法的开创者。他的许多白话解说古代中医故事的文章在网上贴出后感动了上百万网友。一些人看过帖子后,感叹“原来这才是中医啊”。一些人帖子还未读完,就买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立志为振兴中医做点儿事情。还有一些人从帖子中受到启发,治好了多年的顽疾。

我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也是又记笔记,又抄药方,同时认识到自己以前读过的《黄帝内经》等中医书,读的是那么的不深不透,而自己当时感触满满的还以给儿子写信的方式写了《黄帝内经也可以这样读》系列读后感11篇,真是汗颜!

由于我是带着问题读罗博士这些书,所以可以说读得较仔细。

在我的亲人中,我的老父亲今年96岁,身体很好,可以用鹤发童颜来形容;我的老公公80岁,身体非常健康,可以用精神矍铄来比喻;我的儿子尽管时常熬夜打电脑,瘦了些,但健康没有问题;只是我的婆婆心脏不好,几年前刚来深圳那会儿,大医院的医生还让她装心脏支架,在我极力反对下,最终没有装。

尽管婆婆人前背后时常夸我们,说她的儿子儿媳给她住又朝阳又通透的大房子;说她的身体越来越好,但毕竟婆婆前些年心脏病较重,再好的生活环境再好的心情,病也得慢慢恢复不是?我的老公则是当今不少中年人在快节奏社会面前所出现的较普遍症状----血压偏高;至于我自己是多年的老毛病,那就是小腹涨,腹凉腿凉,常年黑绿色不成形便便,膝盖痛特别是左膝盖尤甚,每天早晨起床口苦,舌苔黄。算起来,这个慢性病已经困扰了我十多年,因为早前去看过西医,全面检查过妇科,已排除了患妇科病的可能,去西医院用彩超还查过肝胆肾膀胱,医生说都没什么毛病,于是西医大夫便建议我去看中医。

不敢说久病成医,但以自己仅有的中医知识我知道我是脏腹不调,但却不知问题出在哪儿,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脾虚。几个月前,我试着吃人参健脾丸,刚开始吃还好好像有些效果,便从深圳同仁堂药店买来一个月的量准备好好调调,可吃到七八天时,火大是其一,主要肚子涨症状不见好转,于是停吃。鉴于我小腹凉,又想是不是应该补补肾,于是又吃金匮肾气丸,可是刚吃二天就觉得很不舒服,便想这样盲目补可能不是办法,便都暂停。

早些年我也曾去过多家大医院治疗过,我是汤药没少抓,中药没少吃,可是都好像没对上症,医效不佳。在求医过程中,我还“领教”过个别医生的不负责任。那次我去深圳一个挺大的中医院看病,通过医院走廊的宣传栏,我选了一位发表过多篇论文的专家,排了很长时间队才看上病,坐在桌前,只见老专家左手把脉,右手同时快速的写中药方,我小声对老专家说:您同时又把脉又写处方,能把准脉吗?只听这位“专家”苦笑了一下说:没有办法!我的理解是:不这样做,看的病人少,给医院创造的效益就少,他就有可能被医院淘汰!

我还试过网上求医问药,忘记了在哪个网站,我注册登记后,输入“长年腹涨,便黑绿,腿凉”,多时后终于盼来了回话,那位大夫说:可能是怀孕,请亲来医院诊治!我无语!

由于对自己身体康复极度的渴望,几年来我看过《人体使用手册》《从头到脚说健康》《求医不如求已》《不生病的智慧》等多本中医保健方面的书和一些相关视频,越读越看这些资料,越觉得中里巴人说得对:求医不如求已!!!

在我茫然不知如何调治自己病的时候,妹妹向我推荐了罗博士的这些书,我如获至宝!

下面自己就来谈谈读罗博士的中医书,调自身病的点滴体会,希望能对有些朋友,在身体保健和康复等方面能有所启发。

我知道我博客的点击量很小,能读到我博文的人并不多,况且常来我博的几位博友身体可能都很健康。我之所以陆续要写这些读后感,主要想给我老家的几位发小老同学看看,我知道有二三位我的闺密,她们的身体欠安甚至有的还存在较大问题,让我牵挂,希望我的博文能启发到她们,其他博友读了我的这些字,如果在保健等方面能有些许思路那我同样高兴!

(二)服用小柴胡汤体会

通过读罗大伦博士的中医书知道:人体里面的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功能是有其方向性的,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时时都是处于动态中。以图画形式描述就是,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是向上走的,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又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脾有个特性,就是向上走,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中医认为,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营养,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罗博士说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上述这些,总体说的是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的圆圈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上,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把圆圈的运动给挡在某一部位,不能转动了,就出现问题了,这个时候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了。

是呀!自己常年口苦、腹凉、腹胀、便绿、尿黄、腿痛尤其是左腿膝盖痛得很重,说明很可能是我的“肝随脾升”出现了问题,现分析概括如下:

一、首先,肝气不疏,肾阳上行受阻,温暖不了脾土,肾水才寒,既下焦寒,其表现就是小腹凉,而

下焦寒会直接导致腿凉腿疼,因为下焦的寒凉阻隔了身体向下血脉流动的通畅,而少有经血润泽的下肢,时间长了年头多了,经络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淤堵,腿就会凉,膝盖就会痛;

二、下焦凉还可导致,尿淋漓,尿不尽,也就是人体水的排泄不通畅,故下腹胀;

三、肝气横在那里,就要冲撞胃,胃就会出现不舒服,而咯逆使人口苦,舌苔黄;

四、肝气上升不了,使人很容易生气,此很可能也是大便黑绿的原因;

五、肾阳上不去,憋在那里又形成冰包火的格局,既表面凉内里热,小腹凉膀胱反而有热,具体表象

就是小便黄。

经这样一对照,就有思路了,应该先从疏肝着手。

在读了“罗大伦活用小柴胡汤治疗”一文后,对照了《阴阳一调百病消》书中所插的多张彩色舌诊图,确认当时自己是“小柴胡舌”,便决定用小柴胡汤来舒肝;当得知罗博士临床给患者看病所用的小柴胡汤是由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小柴胡汤加减而成时,当得知罗博士用这味汤剂医治好了无数病人的时候,自己是信心满满。

小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为古代张仲景所创,作为少阳病的主方,疗效显著,故一直沿用至今。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少阳证是邪在肝胆的病变。张仲景认为只要上述症状存在其中一项,便可服用小柴胡汤。

作为继承和发扬,罗博士通常使用小柴胡汤的量是:

柴胡九克、黄芩六克、党参六克、法半夏六克、炙甘草六克、生姜六克、大枣十二枚。

熬药方法是:水五碗,熬剩两碗,早晚各一碗。

这个方子《伤寒论》里方子的分量比罗博士开的要大些,熬药方法是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滓,再煎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

罗博士经过实践,认为五碗水熬剩两碗比较方便,这个方子罗博士治疗好了无数患者。罗博士建议用中药三剂药吃完没有效果就应停用,一般说明不对症。本着这个原则,我按上面方子先抓了四剂。对方中的药量我没有感觉,只知道以前去大医院看中医,一般一剂药的价钱在80-140元之间,熬药要装满满一大沙锅,没想到罗博士药方的量竟然会这么小,一剂药10元左右,不算红枣,仅一小把。

后来才知道,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被广泛用于疏利肝胆,在用量上是有说道的,张仲景用柴胡量大,意在退热。概括来说:用量在15克以内意在疏肝,15克以上意在清解,30克以上意在退热。怪不得罗博士给的其中小柴胡药量如此之小仅9克,是疏肝的量啊,正是我所需!经服用知道,药不太苦,不是太难喝。三剂药喝下去,感觉很好,四剂药喝完便便基本不黑了,肚子也不太胀了,真是太神奇了,以前大包的药喝下去都不见效,现在这么点点药竟然效果如此之好,看来中医的辩证施治、对症下药是何等的重要啊!我又怀着彻底治好病的期望,添抓了七剂,服了后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当服到还剩两剂药的时候,出现了黄痰咳嗽症状。我肺比较弱这是多年的症候,早年我生小孩,可以说整个月子都是在咳嗽中度过的;九年前因为办公室装修,肺部过敏让我整整咳了半年,肺部支气管全部感染,西医大夫说如果你再不离开过敏源,你就有可能“以身殉职”!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当时我的病确实很重。十多年以前在东北时我对寒风过敏,差不多每年冬天都要咳嗽一二个月,但这么多年下来,我从来没有咳过黄痰,一般都是白沫痰,说明之前多年自己身体所受的都是寒邪。

诸多症状说明,现在小柴胡汤已打通了肝气,肾脾肝的气机已上行,这是身体整体向好的方向进展的征候,可是如果气机运行到顶部,肺和心火不下降,就会引起肺火上逆,所以就出现了咳黄痰的症状,说明肺里又有了热。这就如同感冒,在外感风寒阶段,痰涕清白时,一般用温热的葱白或生姜煮水喝入身体之后,就像一阵热风狂吹,肺上的寒邪很快就无影无踪了,而到了中后期咽痛痰黄时,那就是有热了,我们就要使用寒凉些的解表清热药,把热邪清除出去。因此,我身体的调理不可能一种药吃到底,而是应根据康复的进程不断调整不同的药及量,所以目前的调理只能说是前进了一小步,我身体里的这个大圆盘还是转不起来。(下一篇:去除身体湿气的方法)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 大柴胡汤是柴胡剂群的重要方剂之一, 亦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方。是由柴胡、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生姜、大枣等八味药组成。方中用柴胡、黄芩之苦寒,清解少阳经腑之邪热;大黄、枳实行气通便,以泻阳明之实热;半夏、生姜之辛苦,以和降胃气;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气逆;生姜、大枣以和胃气。诸药配伍,既可疏利肝胆之气滞,又可荡涤肠胃之实热。本方在《伤寒论》原文中多是用以治疗少阳阳明并病者,即是小柴胡汤与大承气汤的合方。但是,本方与小柴胡汤相比,重用生姜至五两,重在和胃降逆、开结散饮。与大承气汤相比,大黄仅用二两,且无芒硝之配,而次于攻下,故虽属两治少阳、阳明,但重在和解少阳。诚如医宗金鉴》所云:" 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减表之功捷;枳实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也。"临床凡属肝胆胃肠不和、气血凝聚不通所引起的病证,均可使用本方治疗,故其应用范围极广。 1 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 冠心病 冠心病多由气滞、血瘀、痰阻所致,活血化痰宣痹通阳,芳香开窍为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常法,但也有症见胸痛连及胁肋,心烦易怒,口苦,一派气郁化火之症候,而呕恶痞满,乃胃逆浊阻之凿据,证涉肝胃,按常规治法难以奏效,治宜肝胃兼治。大柴胡汤方中柴胡、芍药、枳实、黄芩疏肝解郁泻火;半夏、生姜、大黄和胃降浊导滞,大枣补益脾胃,酌加元胡,郁金等理气活血止痛药物,药证相符,见效亦快。 张某,男,62岁,教师。1999年8月15日就诊。主诉胸前区闷痛一年余,2月前曾在县区院诊为冠心病,服用潘生丁、冠心苏合香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药收效甚徽。今来我院就诊,诊见胸前区闷痛连及胁肋,伴心烦易怒,晨起恶心,口苦,心下痞满,得吸则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肝郁化火,胃逆痰阻.治宜解郁泻火,和胃降浊。方用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杭芍药、枳实、延胡索、川楝子、郁金各12g,法半夏、黄芩、生姜各l0g,大黄、甘草各6g, 3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服药后。胸痛著减,心烦口苦诸症亦明显减轻,继以上方继服10剂,诸证悉除,病痊愈。(沈东钊、张树安.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2期:171-172) 2.生殖系统的阳痿等 阳痿一证,医家多从肾论治,或补其阳或益其阴,或阴阳俱补。但阳痿也有非肾虚所为,乃肝气郁而化热所致者,不可盖以肾虚论之,妄用温补。肝经“入毛中,过阳器”,肝主宗筋,前阴为“宗筋之所会”,故郁热阻则宗筋失养发生阳

蓝青强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_陈然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8.008 蓝青强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 陈然1,邓鑫2,彭佩纯 1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01)关键词:小柴胡;蓝青强;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8-1401-02收稿日期:2015-02-09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蓝青强名老中医工作室(桂财社函(2012) 265号) 作者简介:陈然(1988-),女,福建厦门人,硕士,研究方向:消化内科。通讯作者:邓鑫(1976-),男,湖南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 研究方向:中医诊治艾滋病。 蓝青强教授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学验俱丰,擅治疑难杂病,对经方的运用有自己独特的观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就其小柴胡汤的临床遣方用药经验进行探讨。1 方药解析 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蓝教授认为寒热可以是体温的改变,也可以是病人的自我感觉,属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一是“休作有时” 系指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二系指时发时止,可以认为是过敏性疾病。胸胁苦满,提示了小柴胡汤的主治病位在胸胁,其中包含了肝、胆、胰、肺、胸膜、乳腺等部位,疾病特点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胸胁部位进一步拓宽,还可包括头、颈、少腹、腹股沟等。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系病变累及肠胃,导致消化功能受影响的结果。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法,为少阳病之主方。少阳为枢,故少阳受邪,邪正相争,进退于表里之间则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少阳病证属半表半里,同时存在正气不足与邪气侵袭病理特点,理应扶正祛邪;同时存在半表之寒与半里之热的病理表现,法当表里同治;同时存在气郁化热与津液凝聚为湿的病理情况,宜取寒温并用;同时存在清阳不升与浊阴不降的病理,注重升降并调。只有综合采用扶正祛邪,表里同治,寒温并用,升降并调的治疗措施,使得正气旺盛,邪气得除,表邪得解,里滞得疏,郁热得清,湿邪得化,清气得升,浊气得降,而三焦调和。这种结构不同于汗、下、温、清诸法,才能使表里寒热虚实升降和调。名为和解少阳法。 柴胡为治少阳之要药,具有疏畅气机,升发阳气,透邪达表,解除郁热之作用。方中重用柴胡以透达少阳半表之邪,除气郁所化生之热,畅三焦之气郁,以升发阳气,为方中主药。黄芩能够清泄肺胃肝胆,与柴胡 相配伍,加强清泄郁热作用。半夏燥湿运脾,生姜温散水湿共奏治三焦湿郁。党参、甘草、大枣———大补元气,配入方中可扶正祛邪。七药合用,可呈和解少阳之效。 本方以柴胡疏解半表之邪,黄芩清解里热,生姜、半夏燥湿行津,为表里同治法;运用柴胡、黄芩之凉清解气郁之热,半夏、生姜之温以燥湿行津,体现了寒温并用;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等药祛邪,有党参、甘草、大枣等药扶正,扶正以祛邪;有柴胡升发清阳,有生姜、半夏降泻浊阴,体现了升清降浊法。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少阳的总方,能够“开肝胆之郁,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 阴阳平衡,气血调谐”,体现了和解表里,平调寒热,升清降浊,通利三焦,扶正祛邪融为一体,其配伍之佳,用途之广,实为千古名方。蓝教授重视小柴胡汤中的药对组合,深谙其单用、合用之功,只要辨证得 当,用时信手拈来。2临床心悟2.1 治虚人感冒 蓝青强教授认为,虚人感冒为 “腠理营卫虚弱,不能固外,邪气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结”,其与少阳病之病因病机机理一样。临床上应用可加入荆芥、防风、葛根疏解三阳之表,若怕风怕冷与玉屏风散合用,亦可加用仙鹤草。仙鹤草于民间俗称脱力草,有扶正而不恋邪,被认为是中药的“激素”。若气虚加黄芪、白术;血虚加当归、白芍;阴虚的去温燥之半夏,加玉竹、生地、葛根、麦冬以防伤阴;阳虚去苦寒之黄芩,加附子、桂枝以助阳气生发。2.2 治外感发热 寒热往来是柴胡证的特有热型,少 阳为三焦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在半表半里之间就会出现寒热往来的热型。用柴胡汤都会药到病除。蓝青强教授认为凡是外感发热,外感高热,用小柴胡汤治疗,其退烧的效果也较好,关键是柴胡的用量要大(30g 以上),蓝青强教授的体会为柴胡的用量一定要大于人参的一倍才有退热作用。蓝教授自创外感高热方就是以本方化裁,方药有荆芥10g ,防风10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柴胡45g ,黄芩10g ,三根(葛根15g ,茅根15g ,芦根15g ),甘草6g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瓜蒌仁,引邪从二便出,使邪有出路,不可闭门留寇;若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石斛、麦冬、天冬增液生津;若腮肿咽痛加蝉蜕、木蝴蝶、射干以祛邪热;若咳嗽痰黄则合用浙贝、瓜蒌、鱼腥草,痰脓难咯者再合千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1]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 1 尊经旨阐“升降出入”广“推陈致新”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主但见一证擅灵活加减 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内经》说:‘火之味苦’。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之欧阳光明创编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

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加白术,茯苓以健脾,中阳不振加干姜。用于肝气郁结的更年期综合症,取小柴胡汤之调和阴阳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是肾之虚衰。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灌木,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出于《伤寒论》辨少阳脉证并治全篇,及《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此方是为少阳证合并阳明腑实证而设,其病机由于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或阳明本燥与少阳之热相合,内外之热太盛,故形成胃实与少阳兼病。立大柴胡即是表里双解之方。 方药: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 方义: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以泻阳明腑实,半夏、生姜和胃止呕,白芍、大枣缓急止痛,全方合用表解里和,诸证自愈。 临证中凡有少阳阳明合并证的范畴,而变证各异的证侯,俱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疗效满意,举案如下: 一、精神分裂症 白某某,女,20 住华西大西园宿舍

1975年8月23日,初诊:其母伴随,耳语告知: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二次,医药从未间断,并患有肝炎,目前肝区痛,胃脘胀,大便秘结。常服番泻叶,胃酸呃逆欲呕,烦燥、失眠、停经五月,有颜面痤疮,有慢性咽炎、痰多、恶热、汗多。脉弦滑偏数,苔黄腻。 证属:少阳阳明 治宜:双解二阳 方义:银翘马勃散加味 方二: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生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三付。 1975年9月2日,二诊,服药后每日泻三、四次,矢气多,汗仍多,但减少些恶热,思凉饮,睡眠好转,但仍服安眠药,小便灼热,脉弦滑偏数,苔黄减,原方加桃仁10g、红花10g、滑石20g,三付 1975年9月8日,三诊,最近大便一直通利,溲已不灼热,颜面痤疮愈,肝区仍痛,腹胀痰多不爽,烦燥,汗仍多,苔白微腻,脉弦滑偏数,原方去滑石,加瓜蒌15g,三付。

探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

探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析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用于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本院2017.2-2018.12收治患者84例,随机分组为传统组及中药组,传统组42例 接受传统西药治疗,中医组42例接受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中药组临床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五苓 散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可积极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带状疱疹;临床应用效果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病,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致病。此病毒具有一定亲和神 经的特性,隐性感染发生后可长时间潜伏在患者脊髓神经后根中,若受感染者身 体免疫机能下降,病毒活跃时即可发病,患者皮肤可见节段性成簇水泡,疼痛感 较为剧烈[1]。本病发生后主要症状为疼痛,且可伴瘙痒、脓疱,患者生活质量受 影响较大,需及时就诊治疗[2]。流行病学分析指出,带状疱疹发病率近年来有所 上升,相关治疗方案遂受重视。既往常规西药治疗中,临床疗效受个体差异影响 较大,局限性明显,遂需探索新治疗方案。本文为观察中医小柴胡汤合五菱散用 于此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入我院84例患者完成研究,详情见下文。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2-2018.12时段我院收治带状疱疹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 字表法分组,传统组、中药组各42例,传统组内女性22例,男性20例,平均46.97±4.85岁,中药组内女性23例,男性19例,平均47.13±4.81岁,两组基线 数据对照未存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组给予患者阿昔洛韦片,药物自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H31020581,0.2g/次,5次/d,口服。若有感染则加用抗生素。持续治疗15d。 中药组落实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组方:桂皮10g、柴胡18g、陈皮10g、 天麻10g、川芎10g、黄芪10g、半夏10g、生姜10g、党参10g、炙甘草10g、茯 苓30g、白术10g、泽泻30g,水煎服,日服1剂,分三次服用,共计服用15剂。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见患者皮疹、疼痛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皮疹下 消退面积≥50%,疼痛显著减轻;无效:治疗后皮疹、疼痛均无明显改善。临床有 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此次观察中中药组治疗无效2例、有效16例、显效24例,传统组治疗无效10例、有效18例、显效14例,中药组与传统组临床有效率为95.24%、76.19%,对比即指中药组临床有效率较传统组显著更高(x2=14.819,P=0.001)。 3.讨论 带状疱疹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胸、面部位,其次为颈部、 腰部,受累皮肤多呈现节段性,存瘙痒、疼痛感觉,若合并有皮疹,则可进一步 进展为水泡或脓疱[3]。 当前此病的治疗中,以西药治疗为常用治疗方案,如阿昔洛韦片,其可对单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3

跟师心得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小柴胡汤的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 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

大柴胡汤解读

大柴胡汤解读 【方名】大柴胡汤【出处】《金匮要略》【分类】和解剂-和解少阳【组成】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用法】水煎2次,去渣,再煎,分两次温服。【禁忌】斟酌。【方解】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

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然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名曰“大柴胡汤”。【化裁】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桅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附方】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附注】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文献】方论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

小柴胡汤应用的思考

小柴胡汤应用的思考 1、小柴胡汤的组成:人参、柴胡、制半夏、黄芩、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组成。注意其中柴胡与黄芩的比例为二比一。 2、小柴胡汤使用的标准: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语、不欲饮食。 3、《伤寒论》中所说小柴胡汤应用的类别:张仲景先生曰,只要见一症便可用之,不必具之。故此可知,平时在生活中或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只要见到一个症状者,就可以用此汤来进行治疗。这便告诉人们,小柴胡汤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对于其它好多的疾病,人们在茫茫然的时候,便可以用此方来进行治疗,然后再根据疾病的发展变化情况使用其它方剂来进行彻底地治疗。 4、临床中所见到的症状:一男子,头左偏痛,右腿无力,曾经有头汗出的情况;一中年妇女,头痛、口苦、并兼有目眩,血压高到不能行走的地步,连坐自行车也觉得头昏眼花;另一中年妇女,十多年一直头昏,昏卧床不起,行走困难,胸闷而饮食不佳,睡眠不好,经多个医院治疗,一直未见好转,但其中仍在小柴胡汤的口苦咽干目眩之症;一老年妇女,年龄七十余岁,小便多,大便正常,睡眠不好,特别是夜尿频繁,腿胯骨肉痛;一中年男子,住院三个多月,仍然不能下床行走,因为血压太高的缘故,故而只能卧床休息治疗。后经小柴胡汤三剂而安,血压降止正常,并进行了善后治疗,其病恢复。 小柴胡汤在日本的临床应用进展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剂。 该方配伍严谨,组合巧妙,近年来受到日本学者的广泛重视。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预防肝炎、肝癌的临床效果 1.1 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HCV抗体阳性)患者57例,用小柴胡汤提取剂(每次 2.5 g,日3次)连服24周后的肝功能检查值变化:血清GOT、GPT、γ-GTP、TTT、ZTT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增加,总改善率、肝功能改善率及有效率均提高。9例GPT值转为正常。38例HCV抗体中,3例转阴〔1〕。曾对1位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的77岁女性给予小柴胡汤(5 g/d)治疗,其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停服1月后肝功能再度出现异常,重新服用小柴胡汤1个月后又恢复正常,服药期间,腹部超声波检查未见异常,表示向肝硬化转变的血小板维持在(130~150)×109/L,可以确定小柴胡汤对慢性肝炎及延缓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转化有治疗作用〔2〕。另外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后丙型肝炎所致副作用有明显的改善〔3〕。 1.2乙型肝炎:研究对象为37例确诊为HBe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男24例,女13例),给予干扰素(IFN)并用熊去氧胆酸(UDCA)600 mg/d,小柴胡汤2~3包/日,共12个月,对HBeAg、HBe抗体系统的效果:SC(血清转化)、SN(血清阴性)率及血清转氨酶的正常化率较给药前明显改善,认为并用DCA和小柴胡汤,转氨酶改善情况和IFN停药时的SC率优于单独给予IFN〔4〕。另有一位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的女性患者,继IFN治疗后给与小柴胡汤(7.5 g/d),给药半个月后HBe抗原阳性,1.5个月后HBe抗体阳性,4.5个月后HBe 抗原血清转化。认为在病毒增殖状态低下、而患者对病毒免疫功能提高的时期,给与小柴胡汤最适宜〔5〕。 1.3肝癌的预防与治疗:选择甲脂蛋白(AFP)200 μg/L以下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 例。两组一般用药相同,给药组多加小柴胡汤7.5 g/d。观察57个月的病例中给药组84例,对照组81例,给药组发现肝癌26例,对照组35例;除外研究开始后6个月以内发现肝癌者,则给药组为23例,对照组31例。第57个月时的累积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5)。给药组ATP值呈现低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6〕。网博子将260例肝硬变患者分2

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大柴胡湯的臨床運用 作者:李 常度 大柴胡湯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篇中均有所論述,原文節錄為:"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的主治證候:胃脘痞滿且痛,胸脅脹痛,寒熱往來,鬱鬱微煩,嘔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乾結或下痢,小便色深,苔黃少津,脈弦數。常見兼證:發熱,多汗或潮熱,或口苦咽乾,目眩,或發黃證。 證候分析:"按之心下滿痛",其"心下"者,胃之部位也。臨證辨證,此之心下既涉及胸脅,胃脘,又可旁及兩脅,亦延及少腹,故本方證病位高,範圍廣。再從六經辨證分析,心下滿痛者,少陽之經鬱迫陽明之府也,少陽之經由胃口而行兩脅,膽胃上逆,經府鬱塞,故心下滿痛,此為實也。據此,本方證為少陽之經和陽明之腑同病,乃裡有實邪,法 當攻下。 大柴胡湯臨證參考劑量:柴胡6-9克,黃芩6-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9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6克(後下)。臨床用藥不必拘泥上述劑量,大黃用量可達30克,但非後下,則取其消炎、解毒作用,而瀉下不峻。柴胡用量24-30克,則消炎、清熱、解毒作用明顯。白芍用量20-30克,柔肝解痙,緩急止痛,有西藥阿托品之功效。 功效:外解少陽,內瀉熱結。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加減復合而成,方中用黃芩、柴胡以和解少陽;大黃、枳實瀉下熱結以行滯;半夏、生薑和胃止嘔,以降胃氣;白芍、大棗緩急止痛,以解心下痞滿。諸味合之,則表裡雙解,證自可癒。 應用範圍:本方既可疏利肝膽之氣滯,又可蕩滌腸胃之實熱,既治氣分,又治血分,凡屬肝膽胃腸不和,氣血凝結中下焦之病證,均可加減用之,以達和解少陽,通下腑實,疏肝理脾之功。臨床可用於外感或內傷發熱,急腹症,急性肝膽胃腸疾患,及神經,呼吸、泌尿系統疾患,證見表裡同病,裡熱腑實者。 病列介紹: 持續發熱: 劉某,女,32歲。一週前感冒,發熱畏寒,後高熱39-400C持續不退。證見:高熱無汗,午後潮熱尤甚,口苦咽乾,心煩欲嘔,腹滿脹痛,不思飲食,大便四日未解。舌紅苔黃膩而燥,脈弦實有力。辨證:表裡同病、裡熱腑實。處方:柴胡18克,黃芩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6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12克(先下),大黃6克(後下)。服藥當日 即便通熱退,諸證緩解。

近年研究小柴胡汤文献分析

2003年12月第26卷第4期Dec.2003,Vol.26,No.4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作者简介:刘川,男,1970年10月生;图书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情报分析。 文献研究 近年研究小柴胡汤文献分析 刘川 钱兴澍 (成都市中医药大学 成都610075) 摘 要: 采用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小 柴胡汤的所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近年来小柴胡汤方的临床和科研情况,试图探索出这一经典名方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 键 词: 情报学;中药学;小柴胡汤;研究动态中图分类号: R2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3)0420045202 小柴胡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此方本为伤寒少阳病而设,但历代对此方的应用均有发展,现今对此方的研究更日趋广泛而深入。掌握小柴胡汤学术研究发展动态,无疑有助于此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但至今未见有关小柴胡汤学术研究动态的报告发表。为此,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对1998年~2002年共5年中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小柴胡汤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利用中国医学院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1998-2002年的文献资料为来源,以“小柴胡汤”为主题词,获取小柴胡汤方的所有文献,在此基础上对文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1.2 研究方法 参照使用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所总结的方法,对小柴胡汤方文献的年代、期刊分布、副主题词、文献类型、疾病研究分布、药理实验分布、化学成分及制药工艺分布进行量化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文献载文分布 5年间研究小柴胡汤文献567篇,分别刊登在126种期刊上(见表1)。 表1 1998-2002年小柴胡汤文献期刊分布期刊名载文量(篇)占5年文献量(%)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447.76河南中医32 5.64河南中医药专刊29 5.11实用中医药杂志28 4.94新中医24 4.23国医现坛20 3.53江西中医18 3.14浙江中医18 3.142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73中国中医急症10 1.76合计24042.33 载文量10篇(包含10篇)以上的杂志有10种, 含文献量238篇,占5年总文献量42.35%,占5年载文期刊总数的10.2%。其它未入统计表载文量9篇的期刊有2种,共18篇;载文8篇的有7种,共56篇;载文量7篇有9种共63篇;载文量6篇的有3种,共18篇;载文量5篇的有7种,共35篇;载文量4篇的有7种,共28篇;载文量3篇的有9种,共27篇,载文量2篇的有7种,共14篇;载文量1篇的有70种,共70篇;刊登1-2篇相关文献量占5年总文献量的1.48%,却占5年载文期的61.11%;其中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与河南中医刊3种期刊,载文献量76篇,占5年总文献量的13.5%,占5年载文期刊的1.58%,由此可见,10种期刊杂志占了5年总文献量的42.35%,说明期刊载文文献相对集中,文献分散度不大。2.2 文献年代分布 以检索方式为小柴胡汤进行检索,获取记录为567篇(见表2)。 表2 1998-2002年小柴胡汤文献年代分布 年代载文献量(篇)占5年文献量(%)比上一年增加(%)199811019.419998414.81-4.59200020117.813200116729.8112200210518.52-11.29总计567100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见对小柴胡汤的研究文献在1998-2000年间呈上升趋势,在2000年形成热点,表明当时对小柴胡汤适应证的研究比较热;2000年至2002年呈下降趋势,表明当时对小柴胡汤适应证的研究热度下降。2.3 文献副主题词分布 ? 54?

五苓散

方解:五苓散(中国中医十大经方之一)[组方] 猪苓15g 茯苓15g 泽泻25g 白术15g 桂枝12g [用法] 水煎服分三次 [方证]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 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 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现代应用] 1.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梅尼埃病等。 如王俭用本方加味治疗梅尼埃病60例,结果症状全部消失,服药2~45剂。处方:茯苓20g、白术15g、桂枝20g、泽泻20g、猪苓12g,伴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半夏12g,伴心悸烦躁者加郁金、钩藤各15g,日一剂,分三次服。 严仲庆治疗24岁女患者,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三年。四天前上夜班突感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入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刻下头痛欲裂,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细询之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遂与五苓散原方,当夜头痛即未发作。七剂后痛止出院。续服一个月。观察3年未见复发。这种头痛多伴有面色黄,舌胖大而有齿痕,配合天麻、半夏更好。 2.以水肿、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早期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结石、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

水肿、肝硬化、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癃闭等。 陈宝田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尿中仍有红细胞、腰痛、口渴、小便不利者,应投五苓散。急性肾盂肾炎和急性膀胱炎患者,具有明显的口渴、少尿或发热时,为五苓散的投药指征,尤以膀胱刺激症状改善最快。 3.以泄泻、吐水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晕车晕船等。 如林志谋用五苓散治疗婴幼儿腹泻90例,年龄10个月~5岁,时间2天内43例,3~5天48例,6天以上9例,方用桂枝5克、泽泻6克、白术9克、茯苓10克、猪苓8克,发热者加葛根10克、呕吐者加藿香6克、生姜3克水煎多次频服,结果90例中除8例因脱水补液外,其余均服药治愈,平均止泻时间2.5天(湖北中医杂志,1992;4:48)。 本方能纠正体内水分的异常分布和排泄,可使许多顽固的泄泻迅速得到改善,尤其是伴有脱水者。范淮成等用本方治疗腹泻引起脱水症347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半天~12天。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克,1岁以下1.2克,1~3岁1.5克,3~7岁2克,7~14岁3克,结果治愈串95.7%,与对照组相比,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脱水纠正时间最短。因水土不服发生的腹泻,常用五苓散加六一散或半夏厚朴汤。另外,胃肠型感冒也多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4.以体腔内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羊水过多等。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我已经写过不少东西了,但今天还有话说。 每次我讲到大柴胡汤的时候,都要提到那位可敬的现代经方家胡希恕先生,特别是要提到刘渡舟先生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学家——胡希恕》一书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辩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这到底是说的是哪一件往事?今年7月11日在兰州举行的甘肃经方论坛上,冯世纶先生告诉我,那是当年会诊单玉堂老先生的事。我上网查到单老儿子单志华先生的一段回忆录: “1982年,单玉堂先生患肺心病住院,高烧、神智昏迷、大小便闭塞不通,已出现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院方邀请中医药大学的六位名老中医(包括董建华、王绵之、我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赵绍琴、杨甲三)会诊,有位名老提出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当以扶正为主,先保心肾控制住病情。84岁的胡老诊完舌象脉象后,提出一个与众人截然不同的“峻剂攻下”法并处方案,还说:“小大不利治其标”,必须先解决大小便问题——这就是救人。态度非常果断。众名老念其年事最高,便都依了。但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服药到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大便五次,开始排尿。到第五天,尿量已达正常,肾积水消失,父亲开始下地活动......”。 那么,到底用得什么方?冯世纶先生告诉我,胡老用的方是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他说,这是单老第二次住院,第一次住院时,单老肺部感染发热,也是胡老开的方,用的是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生石膏甘草。后来还给我寄来了当年的病案。 大柴胡汤是胡希恕先生的最爱。他不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疗肺炎,也用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治疗单老肺心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则用大柴胡汤加桃核承气汤。这是胡老的智慧!大柴胡汤本是张仲景用来治疗宿食病的方,但不限于宿食病,伤寒发热,张仲景就用大柴胡汤,后世也是这样用法。其着眼点是方证,即“按之心下满痛”。而且,从方证相应出发,大柴胡汤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日本和田东郭(1744-1803)在《蕉窗杂话》书中提到:“长病之喘,喘

【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按语:黄煌教授讲授经方紧扣临床,充满实践智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我们搜集了黄老师有关五苓散的几篇论述资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正可以结合目前在学的有关条文。感恩黄老师一直以来为传播经方学术所做出的努力!第一篇:五苓散,真灵原按:这是黄煌教授于2009年9月12日发表于经方医学论坛的一篇文章,现摘发于此,以飨读者。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但他说感到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五剂煎服。第二天,Z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

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汤剂每天分3次口服,粉剂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3次。五苓散与藿香正气散主治很相似,都用于夏天的感冒、腹泻、呕吐等。但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吐水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Z 老就是这样情况,我开始没有注意鉴别。方证识别不易啊。另外,服用五苓散后,必须多饮热开水。这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有“多饮暖水,汗出愈”的记载。当然,服五苓散后,也不能吃西瓜、冰茶,就是那些诱人的哈根达斯冰淇淋、

刘渡舟:大柴胡汤应用病例解析

摘要:大柴胡汤既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既治气分,又调血分。临床上属于肝胆胃肠不和,气血凝滞不利的病症比较多见,因此,本方常用来治疗多种急腹症及一些其他消化道病变,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只要脉证相符,功效卓著。临床经验证明,凡属气火交郁的实性病变,其腹胀或腹痛往往都比较急迫剧烈,此时就可用大柴胡汤治疗,尤其是疼痛偏于胁腹两侧者,效果更佳。 PS:回复“大柴胡汤”查看胡希恕、刘渡舟、黄煌谈大柴胡汤的三篇文章。 大柴胡汤的应用病例及解析 (1)高热案 王某,男,57岁。外感后续发高热40℃,持续2天而退。此后每隔十余日必发一次,很有规律性。发热时两目昏糊,不恶寒,伴心胸痞结,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此邪热伏于少阳募原,为“瘅疟”之证。 柴胡9克,黄芩9克,大黄9克,枳实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白芍9克,草果3克,槟榔3克,丹皮9克。 服一剂后,大便畅行3次,热退。改方为柴胡、黄芩、厚朴、知母各9克,大黄、草果、青皮各6克,槟榔3克,又服三剂后,余证全消,后追访三个月病证未发。 (2)自汗案 潘某,男,48岁。外感病后,遗下自汗一证,久治不愈,尤其以深秋季节更为严重。汗出多时,浸透衣被,换衣不迭。伴见胸闷,头目眩晕且胀等。舌质绛红苔腻,脉弦。 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9克,枳实9克,大黄9克,白芍9克,生石膏9克。 服药二剂后汗出减半,头胀眩晕亦减。改方为:柴胡12克,生石膏24克,丹皮、白芍各12克,知母、栀子各9克,炙甘草6克,又服二剂,遂汗止而安。 【解说】汗出一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有在表在里之别。阳虚汗出必伴心悸气短,形寒畏冷;阴虚汗出多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若属表邪,营卫失和而汗出,则有恶风,头痛等证;若属里热,阳明之热外蒸而汗出,则有恶热,蒸蒸发热之苦。唯此少阳病汗出,一般不大引人注意。从此大柴胡汤治自汗案可见,汗出证属于邪在少阳者亦不少见。因此,临床上应多留心于此,方能不废柴胡汤治自汗、盗汗之法。 (3)惊狂案 李某,女,20岁。新产后20天,因与邻居争吵,气恼之余而发神志之病。精神失常,骂人摔物,或瞋目握拳,口中念念有词,时或叫唱,烦躁不安,已有七个昼夜目不交睫。曾服“冬眠灵”等药亦未能奏效。来诊时双目发直,两手躁动无休止。询知大便数日未解,左侧腹痛拒按,恶露亦停。唇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气火交郁,兼有瘀滞,肝胃皆实之证。 柴胡12克,大黄9克,枳实9克,半夏9克,生姜9克,桃仁12克,赤芍10克,丹皮12克,山栀12克,郁金10克,菖蒲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 服药仅一剂,则泻下黏腻黑色粪便甚多,当夜即能入睡,呼之不醒。逾一昼夜而寤,神志恢复正常,恶露又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