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概述

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有以下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是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是政府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二是政府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及其概念;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具体包括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等;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主要表现在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2,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提出了组织分工和专业化的基本思想;3,提出了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等。二、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行政管理学及其发展:1,出现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2,由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3,理论更加完善。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学及其发展:1,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2,提倡行政管理应由满足官僚政治需要转向满足顾客需求,反对政府强制干涉,倡导社会的共同自治。不满意膨胀的底效率政府,主张小政府,大社会。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规范方法,主要着眼于建立行政管理学的学术规范,即一般理论和基本原则,并认为这些理论和原则可以对行政现象进行解释并对行政管理实践起指导作用;2,经验方法,其特点是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即只注重对“是什么”的研究,而不关心“为什么”;3,案例方法,是现代管理学、法学等社会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4,比较方法,其特点是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同一个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现象、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进行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第二章行政环境

环境:是针对特定系统而言的,也就是处于特定系统的边界之外,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种种物质条件和情势一素的统称。

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

行政环境概念掌握的几个内涵: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

行政环境的分类: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宏观,中观,微观行政环境、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基本构成包括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力量指行政系统所处社会系统的总体经济实力,包括总体社会生产能力与社会财富总量;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中的一系列相关经济结构性因素的集合;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社会经济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经济制度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社会资源调配制度,也就是社会资源的调配是以市场机制为主还是以政府调节为主的有关制度归及其实际运行状况问题。科技发展水平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产能力。

受限市场模式:是雷恩斯在分析过渡型社会的特征时提出的一种独特的市场体制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价格的不可缺”即在经济结构已经建构化,但非完全市场化的社会中,价格除了受时常因素的影响,还要受买卖双方的社会地位、名望、亲疏关系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政治环境:是指处于行政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狭义的政治环境:把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环境因素来分析;广义的政治环境:行政系统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二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把法律制度放在里边。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国家权力的排列组合,具体而言,就是国家权力在政府横向各部门及纵向各层次政府间具体划分方式、互相关系及其制度体现。当今各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型:纵向上分为联邦制与单一制;横向上分为分权制衡体制与人民代表大会体制。

政党制度:通常所说的政党制度是从较为广义的角度来讲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实中的政党政治格局及其运行情况;二是指由法律规定或实际形成的,有关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尤其是执政与参政的方式、方法与程序等方面的制度性规范体系。

行政文化:在特定的环境中,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行政体系的成因、结构、运行方式,及其与公民间关系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心理活动的总合。

行政价值文化:指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社会价值的认识和价值取向模式。

行政功能文化: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公共行政体系所具备的功能结构的认识与价值取向模式。

行政运行文化:实质上是关于公共行政系统运行机制的认识与价值取向模式,可称为公共行政过程观,主要是指社会民众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稳定存在的,关于各种公共行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途径与方式的普遍性价值取向模式。

所谓自律,即行为主体主要遵循由自身内在意志和个人情感引申出的道德规范,并以这一道德规范为依据,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则与行为方式的心理与行为过程。

行政公共关系:指行政系统的各种对外关系的统称。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可称为政民关系观,即社会关于民众在公共行政系统中承担角色方面的认识与价值取向,也就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公共政策系统与民众间关系的认识、情感与价值取向。

第三章行政权力

权力: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权力主体能够对权力客体进行影响或控制的一种力量。

权力的分类标准:1,按特性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2,按权力主体和目底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3,按作用领域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和社会权力。

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传统行政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行政权力。

传统行政权力缺乏自治主要表现:1,缺乏相映的行政体制,行政人员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2,上下级之间等级制度不合理,权限不明确、不固定;3,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和法制化的晋升、奖惩规则;4,行政人员薪金不采用固定的货币形式支付。

现代行政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它与传统行政权力相比,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一是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增强,二是为法理型权力。

行政权力的来源:强制力、诱导力、组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

行政权力具有一般国家权力的阶级性、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性、执行性、有限性。

公共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一,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二,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三,行政权力的目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在: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2,行政权力行使方式是有限的;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行政权力价值取向:是指行政权力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它的核心是回答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自由的制约的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

传统农业社会行政权力目标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持社会秩序、使对立的阶级能够和平共处,避免在相互冲突造成两败俱伤;工业社会行政权力的目标是不仅仅是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还包括保持经济稳定和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公共利益是一个与私人利益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一个共同体成员共同享有的利益。公共利益由两个部分组成,普遍的个体利益与公民共同体的利益即整体利益。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

行政权利与行政责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联邦制国家中央和联邦成员单位的权限都是固有的,中央政府在全国只拥有相对的权力,联邦成员单位的权力为宪法所明确规定,不由中央政府授予或划分。

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区域作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中央政府通过专门的职能对地方政府实施各个方面的监控和指导,其方式包括立法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

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中央集权制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出现了危机。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求。

我国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具体内容: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3,实现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行政只能

行政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的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

行政职能的特点主要表现:执行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

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2,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3,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4,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弱势政府时期即“守夜人”政府时期特点是: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积极意义: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极意义: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经济危机。

强势政府时期即“积极干预”政府时期特点是:行政职权范围大大拓展,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积极意义:导致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消极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新的经济危机,财政赤字大,失业人口增多。

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规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集中计划管理、微观直接管理、片面强调政治职能。主要弊端:造成政府机构膨胀、资源配臵效率底、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容易产生腐败。

行政职能转变: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求,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1,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们的全面发展的需求;4,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求;5,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职能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职能关系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政企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内部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许可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是依法按照国家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的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等。

行政机构的特征:合法性、主体性、系统性、权威性、执行性和管理性。

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1,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2,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生产方式的总称。

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内阁制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内阁又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领导内阁。内阁由议院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其他政府机构的成员由任命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主要代表国是英国,还有意大利、奥地利、希腊、日本、以色列、印度、新加坡。

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总统制类型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通过选举产生,其他成员由总统依法程序任命。总统领导下的整个行政机关并不对议会负责。主要代表国是美国,还有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肯尼亚等。

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半总统制类型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产生方式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的特点,以法国的第五共和国最为典型。还有芬兰、冰岛、葡萄牙等。

委员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委员制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委员会由主席领导,主席为政府首脑,委员兼任各部部长,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委员会的办公室机构和个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国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主要代表国家是瑞士。

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性质划分)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职能划分)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设臵是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消和合并等的总称。

行政管理机构设臵的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权责性原则、精干性原则、法制性原则。

行政管理机构设臵的程序: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臵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臵方案的评估和论证;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臵方

案的批准;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臵方案的落实与实施。

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简称行政编制。

行政编制管理机构: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

行政编制管理:指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臵、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特点是集中程度高、综合性强、是一个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职能管理,指配臵、协调各级机关及其部门职能的一种行政行为。1,在拟订机构改革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时,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体系的总体意见;2,在各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臵各部门的职能,帮助各部门搞好职能配臵的研究,制订具体方案;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4,协调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机构管理,是指对机构设臵与调整的管理。1,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每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总体规模;2,划分机构的属性;3,对机构规模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指行政管理机构内部人员数量、结构、领导职数、员工数额等的确定及其管理。1,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2,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3,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就是对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的变革活动。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外部因素:经济体制转变、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转变。

内部因素:机构的过度膨胀、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一般来说,精干、高效、廉洁是各国行政噶改革的共同目标。当代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几个方面: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只能分工;4,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5,行政管理机构设臵的弹性化。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应验: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5,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第六章行政管理事务

行政管理事务: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全部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全部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管理事务分为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和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指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维持自身组织活动所从事的所有管理事务。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指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并与私人事务对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

人事行政管理:广义:政府人事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活动。

狭义: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实施的管理活动。

人事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公务员制度:通过法律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制度被称为国家公务员制度。 1993年4月2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决定于1993年10月1 日实施,它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形成。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可以概括为: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新陈代谢制度:指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调任、辞职、辞退、退休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激励约束制度:指有关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轮换、回避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指有关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财务行政管理:又称财务行政,是政府、管理者等行政主体对政府行政管理或单位微观管理中的资金收支的管理活动,是行政主体行使与法定的事权相配套的财权,规范和监督资金的收入、保存和支出,支持和保障财务管理各项职能的运行,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

财务行政管理事务包括:预算管理,政府及其财政管理部门对财政收入计划的编制、审查、执行和核算等行使职能的过程。预算决定着政府活动的性质和范围,而且也决定着财政问题上进行政治竞争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会计管理,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对各单位的会计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进行的管理活动,目的是规范各单位的会计事务,使财务功能和行政管理的其他功能相协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审计管理,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的行为。审计管理的作用体现在:服务于宏观调空、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廉正建设。

国家预算的程序: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管理。

我国现行的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预算审计、预算外审计、金融审计、国有资产审计、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外国援助或贷款审计。

后勤行政管理:指为合理组织和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工作提供必要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的一系列管理事务。后勤行政管理事务包括:物资管理、生活后勤管理、机关环境管理、服务后勤管理、接待工作管理。

政府采购:就是政府按照一定的招标程序通过市场竞争来购买政府所需要的公用物资或公共物品的采购方式。

机关行政管理:指为机关的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的活动,主要是对机关内部行政事物的构成要素及流程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

机关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内容包括:会议管理,是政府内部事务管理的一种重要管理活动;文件工作管理,就是指以充分发挥并放大文件的功效,为本机关各项职能工作和社会有关方面提供适用信息服务为目的,而对构成文件工作的机构、人员、信息、财务、时间等因素及流程所作的规划、组织监督活动;机关档案工作管理;保密工作管理,是对政府内部的各种密级的文件、资料进行的管理;信访工作管理,指行政管理机构的信信访部门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进行受理、处理和查办管理过程。

经济行政管理: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宏观经济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相应的经济总量变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总量调控、结构调控、规范性调控。

工商行政管理: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特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主体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

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相关机构对国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投资、运营、增值等一系列宏观管理活动。它的目标是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两大目标的协调。

政治行政管理: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政治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政治发展目标,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国防行政管理,又称国防军事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军事行政机关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秩序的环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国家军事力量、军事机构、全体民众等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领导和管理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定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司法行政管理:是以辅助国家司法权的行使为目的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对于有关培训干部、宣传法制,领导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事务之实施的国家管理活动。

它的任务和职责:管理对犯罪的劳动改造工作和对违法分子的劳动教养工作,领导和管理轮训法院、检察院、司法新政部门的在职干部的工作,组织管理法制宣传,领导公证工作。

公安行政管理,又称公共安全行政管理,是国家公共机关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患和消除的行政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打击犯罪违法活动,对犯罪分子和犯罪行为进行惩处,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提供社会服务。

外事行政管理:是政府为了正确处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活动和维护世界和平通过制定和执行外事政策、处理对外事以实现政府的外交职能的一项政治性事务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确立外交战略,总体把握外交方向,制定外交政策;2,决定一些重大的外交事项;3,对国务院下属职能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各部门关系;4,根据宪法、法律行使职责,实施对我国使馆人员的任免权,进一步完善使节制度。

文化行政管理:就是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文化发展目标,对社会文化事业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教育行政管理:是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管理对象,以法令、法规为根本依据,对整个教育系统和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当前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教育规划、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合理调配教育资源。

科学技术行政管理:狭义: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自身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活动的管理,可看成是微观层次的科技管理;广义:由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对管辖区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活动所实行的宏观管理。

科学技术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科技政策管理、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科技经费与研究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技信息管理。

文化与体育事业行政管理:指对文学创作、文化生产、体育运动及其服务和经营各个环节的管理以及文化与体育市场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制定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进行各项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文化与体育市场管理。

卫生行政管理:是以卫生事业为对象,以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为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社会力量,改善社会卫生条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卫生法制与监督管理、妇幼保健管理、医政管理、疾病控制管理、药品监督管理。

社会行政管理: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社会目标,对社会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人口行政管理:指政府有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以有利于人口因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保障人民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总和。主要包括:户籍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口管理。

民政行政管理:是以服务便民为准则,为公民提供非商品服务,以解决公民上午各种困难,谋求福利的管理过程。具体包括:优抚安臵、救灾工作、社会捐赠、社会救济等。主要内容:1,建立配套机制,积极引导我国基层民主组织的建立与完善;2,建立健全我国城市社会福利制度;3,整合社会资源,使社会救助与救灾工作顺利开展;4,以创新为重点,建立现代优抚安臵制度;5,以服务为中心,优化民政工作体系,完善民政职能。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由一定的政府机构组织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的管理活动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1,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2,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3,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

管理行为:是指管理者为了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管理行为的特征:1,管理行为是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2,管理行为是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积极性的行为;3,管理行为的行为主体是管理者。

行政管理行为: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行政管理行为特点:1,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2,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下属积极性的行为;3,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

个体行为:指个体所进行的一切外在形式的活动。群体行为:指两个以上具有共同行为目标的个体按一定方式组成的人群结合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或一致行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行政组织:指由人组成的群体和集合体,专指为了达到共同目的,人们依据自身意愿结成的完整有机体。

静态行政组织:为了有效对社会进行管理、行使国家权力,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体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行政机关,在我国就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行政组织组成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行政要素。

行政组织特点: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

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2,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3,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行政组织中各部门之间、各层次之间所构成的权责关系的排列方式。

行政组织体制:是指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行政组织体制的分类:

按照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数来划分,分为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首长制:又称独任制、一长制。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和管理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并负责的组织体制。组织内其他参与决策的管理者对决策只起到咨询建议的作用,没有最终决定权力,一般也不承担决策责任。优点:行政组织权力集中,责任明确,决策与行动迅速,指挥敏感有力;缺点:决策问题可能欠妥当,易独断专行。如美国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指行政组织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或协调一致的原则集体决定、共同负责的组织体制。优点:决策集思广益,考虑问题周全,容纳各方面意见,防止专权;缺点:权责不明,互相扯皮,行动迟缓,效率不高。如瑞士。

按照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不同,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组织的一切事务的决定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受控制地位,凡事都依据上级指示办理的组织体制。优点:政令统一,统筹全局,指挥有力,提高应变能力;缺点:缺乏生机与活力,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分权制:指行政组织中的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自主权,处理问题,不必事事请示上级,上级对下级在权限范围内的事不加过多干涉的组织体制。优点:有利于发挥2的主观能动性,便于下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行政,使行政组织的应变能力增强,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速度比较快;缺点:容易破坏政令统一,导致指挥失灵,控制不力。

依据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它指同一层次的各级行政组织或同一行政组织的各机构受两个以上的首长或上级机关的指挥、控制与监督的组织体制。优缺点:有利于各组织间相互牵制,易于发挥下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责任不明、推委扯皮等弊病。

行政组织的冲突:是指人们用来描述发生在行政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行政组织之间、行政组织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由于目标不同、对事实的解释存在分歧、在行为期望值方面的不一致以及利益方面的不一致等造成的彼此抵触、争执和攻击的组织行为。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主要方式:谈判、调处、服从权威。

行政组织冲突的分类:根据冲突主体的不同分为:组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组织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恶毒冲突。根据组织冲突功能分为:功能正常冲突、失调冲突。

行政组织变革:指行政组织的变化与革新过程。当代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主要围绕着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权力关系等方面进行的。

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横向结构上,变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横走向平衡;二是随着政府部门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增有减。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行政组织扁平化,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变革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行政组织的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横向分权主要指行政组织中的权力体系逐步由单纯的直线型权力关系向直线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并存的状态转变;另一方面,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

领导: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指导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构成要素:一是领导者、二是被领导者、三是客观环境。

行政领导行为:就是行政领导者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指导以实现行政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行政领导行为的特点:统一性、权威性、服务性、综合性。

行政领导方式:指行政领导在其活动过程中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

行政领导方式分类:按照行政领导运用的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划分为专断式、民主式、放任式。

按照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划分为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式。

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在领导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标而灵活运用各种理论、方法而形成的技能和技艺。

授权艺术:指行政领导者授予直接被领导者一定的权力,使其在领导的指导监督下,享有在本职范围内的处理事务的自主权。授权原则:权责统一、视能授权、信任与监督、单一隶属等授权方式: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用人原则:知人善用、任人唯贤、用人所长、敢于新秀。处事原则:领导应该学会谈钢琴,抓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在千头万绪中抓中心工作,带动其他工作,不顾此失彼。

用时艺术:一是要运筹好自己的时间,二是不要浪费他人时间。

行政沟通行为:是政府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政策信息、思想观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

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交互性、媒介性、目的性。

行政沟通的种类:正式沟通;指依照行政组织的层级设臵或组织的权力路线,在明文规定的正式渠道里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指不按组织结构中的正式沟通系统和方法进行的沟通,是一种不为官方正式承认的信息传递活动。上行沟通:也称上上沟通,是指在行政组织中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反映意见、表达态度的程序。下行沟通:也称为向下沟通,指行政组织中,行政领导向下级传达组织目标、方针、规章、程序、通知等的过程。平级沟通:行政组织内部同级之间或者不相隶属的各单位之间的横向沟通程序,它可以使办事程序简化,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行政沟通的方式:口头沟通:指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进行沟通的方式,包括面谈、会议演讲、广播以及电话联络等。文字沟通:通过人的视觉来达到沟通的目的,以文字、图片或各种符号为媒介的沟通方式。非语言沟通:以声、光信号和体态为媒介的沟通,包括旗语、服饰、标志等进行沟通。电子沟通:以传真、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进行的沟通。

行政沟通的过程:就是信息发出者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不仅是一种逻辑的传递,还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混合交流过程。主要包括几个阶段: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符号;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接受者接受信息、接受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接受者采取行动;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被接受者准确。

行政信息:指反映行政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任务以及目标的各种信息、文件、指令、预测、情报建议等总称。

行政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时效性、共享性、政治性。

行政信息在政府沟通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

行政信息公开:就是指政府将凡不属于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行使政府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向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方式。

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1,有助于民主行政的发展;2,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4,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5,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

第八章行政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指在一定的管理体制下,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按照管理原则,运用管理方法来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行政管理过程: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1,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2,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3,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

行政管理过程的三个阶段: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也是行政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的主观意图变为客观现实的必经阶段;行政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不偏离行政决策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

决策:就是人们在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动确定目标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亦即做出决定的过程,既是人们的一个合理的理性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决断过程,因而也是人们意志活动的过程。

行政决策: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或社会事务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做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的特点:1,决策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2,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3,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4,行政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决策模式:指决策理论家对决策过程的本质、程序、方法的一种理论概括。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有:理性决策模式、有限性决策模式、渐进性决策模式、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决策程序:是指决策运行过程的次序或基本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程序: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决策方案的设计;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4,决策方案的实施。

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者“论而不证”的问题;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行政执行:就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

行政执行的特点:1,行政执行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2,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3,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决策的指导下进行;4,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5,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环境状况的改变。

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计划、动员、指挥、协调、控制。计划是一种事前安排,是指实施决策方案的执行计划。动员是指行政执行机构及其领导者积极向行政执行人员以及行政执行有关人员解释和宣讲行政决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布臵行政执行的任务,调动执行者参与行政执行的积极性的过程。指挥是执行的关键,是管理人员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使别人着手工作的一个起决定作用的行动。行政协调:指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行政执行人员引导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地实现共同行政目标的行政行为或行政活动。行政执行控制:是衡量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并使之导向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

行政执行要素:1,是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2,是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的手段;3,是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4,是校正当前的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

行政监督: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特点:1,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督促;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3,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4,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

行政监督的意义:1,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2,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合法性监督: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做作出的行政决策、裁决、行为和制定的规章、制度、条例等进行是否合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监督。西方国家的司法审查制度就是典型的合法性监督;

合理性监督:对行政管理机构的行政行为,特别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监督。行政复议就是合理性监督。

事前监督:在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行政决策、开展行政行为之前进行监督。最典型的事前监督就是听证会制度。

事中监督:在行政管理机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做进行的监督。

事后监督:指行政决策或者行为作出之后,相关监督主体进行的监督活动。如国政调查。

长期监督:由常设的行政监督主体对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的监督活动,上下级之间的日常监督和行政监察监督都是长期监督。

暂时监督:指某一项特别行政事务、行政决策或者突然发生事件进行的监督和调查。

质询:对被质询机关的工作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地方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

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管理机构实施的监督。

党政对行政的监督:指执政党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主要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行政管理机构实施的监督。

公民及其团体的监督:国家赋予公民权力,通过一定的程序,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对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新闻舆论媒体的监督: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批露,评论等形式,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警觉,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产生对行政管理机构的社会压力,制约并监督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的滥用。

一般监督: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的各种监督。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等。

专门监督:指政府内部设立具有专门监督职能的机构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以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行专业分工的监督。

第九章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就是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方法,技巧等的总合。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实践性、针对性、系统性、技术性。

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1,是行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2,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3,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行政方法:广义含义:与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相同;狭义: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制度、规定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基本特点是依靠权力和权威,采用强制性手段直接指挥下级,要求下级执行上级指示,以实现行政组织的目标。

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强制性、权威性、层次性、具体性、无偿性。

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1,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3,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

行政方法的利弊:利:它使行政系统内层直接控制,各个环节都围绕行政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保证政策、法令、决策指令得到迅速惯恻实施;能及时灵活地发出指令,使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蔽:会压抑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下级对上级的过分依赖;容易造成领导者个人专权,不利于民主管理。

经济方法:是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经济杠杆是指以价格、利润、税收、工资等经济范畴为支撑点,把某个人或单位的物质利益与其劳动成果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调节工具。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有尝性、平等性、间接性。

经济方法的利弊:利: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自主性,收效快,效果明显;蔽:注重个人或团体小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严重的会引起经济生活混乱,助长非正常经济行为的蔓延。

法律方法: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特点: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法律方法的利弊:利:能为行政管理提供规范和程序,保证了行政管理的集中和统一,使行政管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加强对行政管理对象的制约和控制,保证了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条理性。蔽:无法对某些带有特殊性的具体问题灵活地处理,容易导致人们思想的僵化,使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主动受到抑制。

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法制教育优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与心治相结合

行为激励方法:通过有目的的地设臵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使人们的行为动机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某中特定的行为反应。

行为激励的方式:目标激励: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正当需求,设臵一定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作为人们对未来的期望,鼓励人们去追求、进取。奖励激励:通过奖励或惩罚手段来诱发人们的动机,激发人们积极性的方法。竞争激励:将优胜劣汰原则引进行政工作,使行政工作具有某种集体化的自觉机制。反激励:是从反面进行激励的方法,它设臵一种强烈的危机情景,使行为者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内压。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因特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三个基本条件:1,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2,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3,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的特点:1,在电子政务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2,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3,电子政务提供跨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4,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

电子政务功能:1,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正、勤政建设;3,有利于行政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向集散管理型转变;4,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1,有助于改善现有的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讯手段;2,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3,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第十章行政管理规范

规范:就是用以对特定行为施加约束与限制,约定俗成的或是民文规定的各种行为标准的总称。

行政管理规范:就是对行政行为施加的各种约束与限制。

行政管理规范的类型:根据行政管理规范的产生方式与运行机制相结合形成的这个标准,行政管理规范分为行政法律规范和行政道德规范。

行政法律规范:指由各种国家机关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道德规范或行政道德: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行政职业特征的、调整行政管理主客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律规范基本内容: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

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规范与控制功能、组织与协调功能、改革与稳定功能。

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行政道德准则:是行政道德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或根本准则,它是特定行政道德体系的实质与根本所在,体现了特定行政管理体系的基本价值追求。行政道德具体规范:勤政、廉政、遵纪守法、实事求是,科学行政、热情待人,协调行政。

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自我调节功能、示范与激励功能。

依法行政:就是法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以及工作方法都必须以法律规范为依据、工具和保证的一种民主宪政原则和行政管理模式。

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要求建立与依法行政模式相适应的行政文化环境与行政组织风气。 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范围、权限大小与关系都要有法律规范的明确授予与规定。 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指行政机关的设立、机构规模、人员定额等编制内容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是行政机关与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具有时间上的衔接性的行为步骤、方式与过程的集合。 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实质是要建立起责任行政机制,实行问责制,即对没有履行法定责任的行政机关或工作人员追究法定责任,包括要求他们辞职,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追究行事责任。

依法行政的意义:1,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3,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4,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以德行政:是德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必须受到行政道德规范的约束、按照行政道德准则和具体的行政道德规范文明行政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

以德行政的基本内容:1,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2,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3,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行德政:就是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确保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行政职能的履行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行政准则展开;4,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以德行政的意义:1,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2,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3,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区别:1,行政理论不同;2,运用的手段与内容不同;3,运行机制不同;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联系: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他们共同的精髓所在;2,实现责任行政是他们的共同目标;3,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4,依法行政是以德行政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

绩效: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开展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在次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

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系统性、层次性、注重定量性、多角度性、公正性、复杂性。

行政绩效评估的效果:1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2,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3,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是指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绩效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

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分类:1,经济发展指标。主要有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口总额等;2,社会发展指标。主要有社会教育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3,政治发展指标。主要有行政机构管理指标,行政决策指标;4,经济评估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水准。

行政绩效评估程序:是指实施行政评估的过程及其所包含的各个阶段。实施具体行政绩效评估包括制定计划、初步调查、管理控制评估、详细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

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行政环境方面: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大众传媒对行政绩效的制

约。行政体制方面:政府的活动资金预算的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力也受到限制、在官僚政府中,往往会导致行政机构和人员自我膨胀。公务员素质方面:公务员往往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公务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着行政绩效的质量和效果。

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3,提高行政绩效,必需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第十二章行政发展

行政发展:行政系统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变革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以改善生存状态,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执行国家政治意志,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行政发展的特点:1,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变化的发展过程。

行政发展模式:是指行政发展的特点、方式、途径与过程的总称。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来划分,行政发展包括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行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行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按照地区特点来划分,行政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英美模式、法德模式、希腊模式、内源模式发展模式和外源式发展模式。

行政发展动力:指行政发展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外部动力指行政发展的外在推动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内部动力指行政发展的内在推动因素,主要有行政组织的演变、组织分工的细化、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行政发展阻力:就是指阻止行政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行政体系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指阻力行政发展的各种外在因素的总和,主要有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指阻力行政发展的各种内在的因素的总和,主要有既有的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来自公务员的阻力、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

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管理环境而实施行政发展时采取的途径和步骤,是政府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

行政改革的内容:功能调整、结构重组和行为变革。

行政变革的原则: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坚持依法行政改革;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

我国行政发展的特征: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4,坚持渐进式循环;5,立足于中国国情。

加入WTO后我国行政发展的趋势: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2,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行政管理学题库-百度文库.url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A.行政责任的主体 B.行政责任行为 C.行政责任结果 D.因果关系 E.行政责任客体 2、行政决策的陷阱与障碍有() A.决策者的过度自信 B.框架效应 C.忽视性偏差 D.难以权衡不同层次的目标 E.没有找到对策的问题 3、行政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 A.以组织的信息需要为依据的原则 B.利用性原则 C.成本最低的原则 D.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 E.高效原则 4、行政信息资源配置的特点() A.时效性 B.准确性 C.行政信息的效用性 D.行政信息配置的权威性 E.行政信息传递的规范性 5、行政管理与环境的关系包括() A.对应关系 B.交换关系 C.融合关系 D.影响关系 E.制约关系 6、行政财力资源配置的功能有() A.积极发展生产 B.改善经营管理 C.加速技术改造

D.提高流动资金利用效率 E.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 7、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有() A.制定目标前的准备工作 B.目标制定 C.目标的实施 D.检查结果,信息反馈和处理 E.赏罚分明 8、如何应对行政决策的陷阱与障碍() A.充分认识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避免在决策中过度自信 B.突破框架效应,看清决策问题的本质 C.尽可能避免决策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D.正确衡量不同层次的目标 E.找准决策的问题,合理预设决策目标的路径 9、定性决策法有()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列名小组法 D.时间序列分析法 E.SWOT分析法 10、标杆管理的特点() A.标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 B.标杆管理更具体,明确,可行 C.标杆管理注重实践 D.标杆管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E.标杆管理更注重科学 11、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 A.岗能匹配 B.优势定位 C.内部为主 D.动态调节 E.合理分配 12、行政信息资源配置的程序() A.信息的收集

行政管理学三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2 姓名张建华 课程代码110058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评阅教师沈忱 第三次任务 共五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 2、行政决策 3、行政领导方式 4、行政执行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就是( )。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申述 2、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就是( )。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会议 3、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就是( )。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简讯 4、垃圾桶决策模式的代表人物就是( )。 A科恩 B西蒙 C泰罗 D法约尔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1、领导活动四个基本要素就是( )。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作用对象 D环境 2、行政领导不同于其她领导类型的最显著特征就是( )。 A统一性 B执行性 C权威性 D合法性 3、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上级对下级宜采用( )。 A指示 B命令 C意见 D申述 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下级对上级宜采用( )。 A报告 B请示 C 申述 D意见 4、行政领导体制包括( )P150 A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领导体制 B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领导体制 C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领导体制 D各级政府机关与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所实行的领导体制 5、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所必须贯彻实行的基本原则就是( )。 A共产党领导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依法行政原则 D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6、与其她决策相比较,行政决策所独有的特性就是( )。 A强制性 B法律政策性 C社会性 D非营利性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3、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4、行政决策目标的确立应遵循哪些原则? 5、行政执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作答结果: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主要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就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与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 2、行政决策:就是指公共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依照法律与政策,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公共行政目标而作出行政决定的过程。 3、行政领导方式:就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 4、行政执行:公共行政机关通过执行、适用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与过程。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要求行政领导者在实施决策职能时必须做到: (1)目标明确。围绕如何实现既定的目标进行决策。 (2) 有预见性,对实施的决策方案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作出预测。 (3)遵循科学决策程序。 (4)发扬民主,听取群众、行政人员、专家学者的意见,使决策方案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可行性。 (5)统筹兼顾。行政决策的范围较广,会涉及各方面的问题,一些较高层次的决策还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联系,不能顾此失彼。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一)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分类,可以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专断式、民主式、放任式三类。 (二)按对行政权力控制的程度分类,行政领导方式有集权式、分权式与均权式三种。 (三)按行政领导者指导工作的重点不同分类,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重人式、重事式与人

《行政管理学A》论述题题库

考试时间:6月25日11点 《行政管理学A》论述题题库 2017年5月 1.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答:(一)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进行行政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取得政治上的大力支持,没有政治上的赞成与支持,行政改革无法开展。在我国,行政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下进行的,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和保证。(二)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首先,要加强新思想、新价值的宣传,打破僵化、模式化的旧思想、旧价值。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政改革试点,取得经验。(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行政改革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改革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公众参与制定政策,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四)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行政改革是在客观环境推动下的被动改革,即使政府自动进行的改革,也往往是在客观环境的压力和推动下行政系统所进行的自我调整。(五)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行政改革首先要选择那些难度小、震动小、见效快的行政领域和部门开始进行。(六)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行政改革见效快,效果大,是取得改革参与者和公众认可的重要方法。 2.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一,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行政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行政改革必须从系统的高度认真地看待和研究每个步骤及其各项措施。第二,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任何改革就意味着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行政改革也不例外。但行政改革却有自身的特殊性。政府是社会的稳定机制,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是社会的最主要平衡工具和稳定工具。行政改革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行政改革也无法顺利进行。第三,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行政改革必须首先改变改革者的观念, 如果不改变观念,在旧观念指导下进行改革,行政改革也只是机构和人员的增加或减少,而行政观念、行政方式都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改革必然穿新鞋走老路。第四,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行政改革不是人为制造的运动,而是形势的需要和社会推动的必然结果。没有权威的政治支持,行政改革无法进行,政治是行政改革的保障。行政改革仅有政治保障是不够的,因为政治不能保证行政改革一定依法改革,行政改革必须有法律保障,依法进行改革。第五,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行政改革就是对政府与社会各种关系的再调整,也就是重新确定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进行行政改革就要理顺和摆正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3.你认为行政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一)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行政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不是强加给政府的。行政改革必须认清历史给它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与限制条件。这就是说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改革,行政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行政改革不仅仅是对行政系统单一的改革,它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政治体制给予行政体制多大的改革空间,决定了行政体制的改革程度。(三)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行政改革是对行政系统进行改革,是政府对自己进行革命,当然在行政系统内部会遇到强大的阻力。行政改革如果触犯了上层的行政官僚集团的利益,或者使其失去权力和地位,就会形成强大的阻力。(四)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规定性,即其特点。历史传统确实有保守性的一面,各国传统的保守性则有程度的不同,这决定了具有不同历史传统的国家进行行政改革的难易程度。(五)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我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但是这种人际关系主要是家族关系、亲戚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以及讲依附性的上下级关系。 4.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答: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1

行政管理学题库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B)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社会人假设”,弥补了科学管理学派“经济人假设”的不足。 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力图摒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B A、新公共管理时期 B、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C、新公共服务时期 D、行为科学时期 (D)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网上 C.下行 D.平行()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A A、政治保障 B、舆论宣传 C、经济发展 D、公众要求 ()追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最佳成果。C A.客观效率 B.规范效率 C.机械效率 D.社会效率 ()主张建立层级较少的扁平化的而非金字塔式的政府组织结构。A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是通过解除政府规章的方式来发挥政府的潜力与创造力。B A、企业家政府 B、解制式政府 C、弹性化政府 D、参与政府 ()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B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A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D A、行政效率 B、行政方法C、行政监督D、行政执行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 A、《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B 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A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 A、马克斯·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梅奥 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是以()为中心的理论。A A、效率 B、管理C、行政 D、公平 C 从工厂的具体观管理研究过程中抽象出一些管理的普遍性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C)。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C A、50 B、60 C、70 D、80 D 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对于涉及民主党派党员的公务员违反政纪需要给予处分的,应由()给予政纪处分。B

行政管理学大题

行政管理学大题 简答题 1.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 2.简述经济体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作用。 3.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5.简述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论述题 1.试述社会流通性及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作用。 2.试述行政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的关系。 简答题 1.简述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2.简述国家预算的程序和内容。 3.简述机关信息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5.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论述题 1.试述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 2.试述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简答题 1.简述运用行政方法的主要原则。 2.简述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的内容。 3.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有哪些? 4.简述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 5.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 论述题 1.试述法律方法的优缺点。 2.试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关系。 简答题 1.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简述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 3.简述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 4.简述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5.简述行政发展的特点。 论述题 1.试述当代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 2.试述有效提高会议质量的措施。 简答题 1.简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的关系。 2.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3.简述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4.简述加强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 5.简述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

论述题 1.试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2.试述行政方法的优缺点。 简答题 1.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 3.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4.简述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 5.加入WTO后,我国行政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论述题 1.试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2.试述撰写绩效评估报告的要求。 简答题 1.简述科技发展水平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作用。 2.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3.简述行政领导行为的含义及特点。 4.简述法律方法的特点。 5.简述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 论述题 1.试述经济方法的优缺点。 2.试分析行政发展的阻力因素。 简答题 1.简述经验方法的优缺点。 2.简述行政领导授权应遵循的原则。 3.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有哪些? 4.简述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5.简述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 论述题 1.试述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2.试分析行政发展的动力因素。 简答题 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有哪些? 2.简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3.简述会计工作管理的基本内容。 4.简述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 5.简述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 论述题 1.试述在行政管理中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 2.试分析加入WTO对我行政发展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来看,行政环境可分为() A、国内与国外环境 B、政治与经济环境 C、良性与恶性环境 D、宏观与微观环境 2、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 A、法约尔 B、孔茨 C、奥唐奈 D、古立克 3、各国行政组织领导体制有多种类型,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瑞士 C、英国 D、法国 4、行政首长运用启发、引导、商讨、建议等方法贯彻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称为() A、极端民主的方式 B、疏导教育的方式 C、榜样示范的方式 D、旅任自流的方式 5、国家工作人员因公致残,丧失工作能力的,按我国规定可以() A、辞职 B、辞退 C、退休 D、退职 6、行政决策的咨询系统与中枢系统的关系应当是() A、主观能动性的 B、依附性的 C、相对独立的 D、具有对立性的 7、政府机关内部凡有领导关系的都要进行双向自我监督,称为()。 A、一般性内部监督 B、职能监督 C、主管监督 D、专门监督 8、办公自动化(简称OA)在日本形成一个热潮是在()。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9、某个省的领导为了掌握干部建私房情况,到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县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取得了各种数据资料。这在传统行政技术方法中是()。 A、“解剖麻雀”的方法 B、"蹲点种试验用"的方法 C、全面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D、抓主要矛盾的方法 10、提高效率是行政改革的()要求。 A、一般 B、普通 C、次要 D、总体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1、科学化阶段行政管理学的特点是() A、强调加强整体宏观研究 B、强调政治与行政分离 C、主张随环境地变迁选择管理方式 D、注重机械效率的执行活动 E、既强调组织结构、工作程序等静态方面,又强调人的因素 12、一个国家的宏观行政环境包括() A、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B、国际社会因素 C、国内自然因素 D、国际自然因素 E、行政机构内部结构因素 13、要使经济职能得以正常发挥,我国政府机构对经济的管理应以() A、宏观管理为主 B、间接管理为主 C、服务性为主 D、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E、培训技术人才为主 14、行政组织领导体制类型可分为() A、分权制 B、首长制 C、委员会制 D、集权制 E、混合制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E、最高军事统辖机关 16、公务员考试录用应贯彻的原则是() A、自由 B、平等 C、公开 D、竞争 E、高效

行政管理学三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2013050800012 姓名张建华 课程代码110058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评阅教师沈忱 第三次任务 共五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 2、行政决策 3、行政领导方式 4、行政执行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A交谈B聚会C宴请D申述 2、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A交谈B聚会C宴请D会议 3、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A交谈B聚会C宴请D简讯 4、垃圾桶决策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科恩B西蒙C泰罗D法约尔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1、领导活动四个基本要素是()。

A领导者B被领导者C作用对象D环境 2、行政领导不同于其他领导类型的最显著特征是()。 A统一性B执行性C权威性D合法性 3、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上级对下级宜采用()。 A指示B命令C意见D申述 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下级对上级宜采用()。 A报告B请示C 申述D意见 4、行政领导体制包括()P150 A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领导体制 B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领导体制 C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领导体制 D各级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所实行的领导体制 5、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所必须贯彻实行的基本原则是()。 A共产党领导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依法行政原则D精简统一效能原则6、与其他决策相比较,行政决策所独有的特性是()。 A强制性B法律政策性C社会性D非营利性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国开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国开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备注:资料整理于2017年4月28日,适用于国开行政管理专科学员;资料涵盖期末考试全部简答题及论述题;为方便学员考试试题已经排序。 1.半总统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经全民投票当选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又掌握行政权,总理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总理。这样,政府实际上有两行政首长。总理领导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对总统负责。 总统是实际的权力中心,他不对任何机关负责,但是他有很多权力。他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发布命令、公布法律等权力,负责制定外交政策。他有权任命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发布总统咨文。 议会通过谴责案即对政府不信任投票案或对政府的政策进行否决时,总理必须向总统提出总辞职。总统有解散议会的权力,也有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将重要法案提交全民公决的权力。同时,总统又是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指挥军队的权力。 2.部长会议体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部长会议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选举产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要服从它的决定,无权与它抗衡,也无权将它解散。 部长会议由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副主席、各部部长、各国家委员会主席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它有权按照宪法来领导和管理国家一切政务。 部长会议主席团是其常设机构,由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组成,人数较少。部长会议主席团集体掌握国家行政权力,集体决策,实行会议制,不实行政府首脑负责制。 3.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4.非营利组织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1)非营利组织是公共行政的外延与扩大,它可以弥补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2)非营利组织重视公共价值,尤其是公平、民主、效能、廉洁和公共利益等公共价值;(3)它更强调公共服务,而不像传统的公共组织强调管理与管制;(4)它的组织更民主、更开放;(5)参与机制的建立。 5.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 6.根据公共组织内外部环境,一般可制定的管理战略有哪几种? 第一种管理战略是极小—极小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的内部的弱点与外部环境的威胁结合起来的战略。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弱点减少到极小,将环境的威胁减少到极小,并将两者结合使公共组织的损失降到最小的战略。 第二种管理战略是极小—极大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内部的弱点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结合起来的战略。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弱点减少到最小,而最大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并将两者讲话起来的战略。 第三种管理战略是极大—极小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威胁相结合的战略。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将外部环境的威胁减到极小,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战略。 第四种战略是极大—极大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结合的战略。就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最大地利用外部环境的的机会,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战略。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任何一个国家必须通过有效的公共行政来维持政权的稳定,而一切公共行政都需要人来推行。因此,选拔数量适当的合格的人来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就成为国家政权能否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政府机关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和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政府的合法性。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发展经济,一靠财力,二靠人 1

行政管理学作业3.

行政管理学作业3 Array 一、填空题 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是政府和政府各种职能机关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它既可以是一个领导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他们都有法定职权和地位以及法律授权。 2.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和个人决策。 3,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4,行政执行的主体是及行政人员。在延伸的意义上,还应当包 括由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组织。 5,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 6,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7,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 8,职务犯罪监督包括对贪污贿赂的监督、和渎职犯罪监督三种。 9,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 10,公共财政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稳定经济增长三大职能。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 A.临时方案 B.积极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2,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3,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 B.积极方案

C.临时方案 D.追踪方案 4,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5,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实施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准备阶段 6,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 A.确定控制标准 B.纠正偏差 C.衡量成效 D.行政指挥 7,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 )。 A.现场监督 B.跟踪监督 C.工作报告 D.专案调查 8,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 A.法制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社会监督 9,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 )追究刑事责任。 A,党的纪律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检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10,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三、多项选择题 1,决策方案一般有( )。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E.长期方案 2,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 )。 A.行政指挥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协调 E.行政评估 3,行政监督的特点是( )。 A.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 B.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C,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 D.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附完整答案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 答: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有授权留责、适度放权、量能授权、逐级授权和追踪授权等方式。 2、简述行政环境的内涵。 答: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因素和条件的总称。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3、简述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 我国预算执行存在以下问题:一、执行进度偏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二、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行为;三、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 4、简述行政伦理的功能。 答:行政伦理的功能有以下四个:中介功能、规范与约束功能、教育与塑造功能、保证与激励功能、国家认同和民心凝聚功能。 5、什么是行政管理? 答: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及其官员,为实现国家和行政组织的目标,依据国家法律,应用法定的行政权力,对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组织的内部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6、什么是行政改革? 答: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革。 就改革的基本类型来看,行政改革有调试型、转轨型和发展型改革三种。调试型改革是指发达国家在原有政治、经济框架范围内的适应性改革。转轨型改革是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的行政改革。发展型改革是指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改革。 7、简述深化行政改革的目标。 答: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

自考 行政管理学 简答和论述题2

一、行政管理过程:是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行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行政管理过程特点: 1.行政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2.行政管理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 3.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 二、行政管理行为: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 行政管理行为特征: 1.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2.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二、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作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 2.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 3.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 4.行政决策的目标是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2.决策方案的设计 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 4.决策方案的实施 四、我国在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问题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五、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六、行政执行: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 行政执行的特点: 1.行政执行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 2.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 3.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决策的指导下进行 4.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 5.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改变 七、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1.计划:计划是行政活动未开始前对行政活动进行预先安排。计划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计划、策略计划、工作计划。 2.动员:动员是行政执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行政执行领导向行政执行人员解释行政决策的内容及其意义,布置任务,调动执行者积极参与的过程。 3.指挥:指挥是执行工作的关键,管理人员在准备工作后,使别人着手工作的一个起决定作用的行动。 4.协调: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行政执行人员引导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建立相互配合的关系,共同实现行政目标的行政行为。 5.控制:衡量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并使之导向心中决策目标的过程。 八、行政监督的特点 1.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督促 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 3.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

行政管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81)《行政管理学》网上作业题 及答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7:第七批次 8:第八批次 1:[论述题] 简答: 2.谈谈怎样提高会议的质量。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会议的重要程度一般应与会议时间成正比,防止帕金森定律中的大事忽视、小事扯皮现象;(2)注意会议人员的构成;(3)严格控制会议的人数;(4)会议程序合理,准备充分(5)不允许重复性观点(6)充分利用现代会议技术(7)创新会议方法。 2:[论述题] 简答:

1.简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理念价值素质,如使命感、英雄观、生死观、名利观、修养观、荣辱观;(2)道德品格素质,如道德无缺、心存仁义、为人正直;(3)知识能力素质,如完备的知识、卓越的能力;(4)身体心理素质. 1:[论述题] 材料: 2008年2月初,中共某县县委向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县人民政府党组织提交了19名乡、镇长任职和免职的建议名单。县人民政府随即据此将这19名乡、镇长予以任免,并以县人民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发至县直属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该县人大常委会收到此任免文件后,认为该文件违背了宪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县政府认为,对这19名乡、镇长的任免是党组织的意见,政府和人大都应坚持党的领导,无权对党组织的建议提出异议,政府文件没有过错,所以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不予理睬。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重要负责人又向县委作了专门汇报,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就县政府的这一任免文件进行专题审议。会上全体常委一致认为县人民政府这一任免决定事先未经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不符合法律规定,故通过了将其撤消的决定。提问: 1、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该不该撤消?为什么? 2、发生此类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该不该撤消?为什么? 答案要点:这是一起人事任免争议,我们认为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应该予以撤消。这是因为:首先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乡、镇长的任免必须通过乡、镇人民代

最新行政管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某个市的领导为了了解干部建私房情况,到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县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取得了各种数据资料。这在传统行政技术方法中是( A)。A、“解剖麻雀”的方法B、"蹲点种试验用"的方法C、全面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D、抓主要矛盾的方法2、提高效率是行政改革的(D )要求。A、一般B、普通C、次要D、总体3、从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来看,行政环境可分为(C) A、国内与国外环境B、政治与经济环境C、良性与恶性环境D、宏观与微观环境4、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 D) A、法约尔B、孔茨C、奥唐奈D、古立克5、各国行政组织领导体制有多种类型, 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B ) A、美国B、瑞士C、英国D、法国6、政府机关内部凡有领 导关系的都要进行双向自我监督,称为( A)。A、一般性内部监督B、职能监督C、主管监督D、专门监督7、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 D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D.官僚制理论8、早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C ) A.社会人假设 B.理性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道德人假设9、.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韦伯 B.泰罗 C.法约尔 D.威尔逊10、.现代民主理论认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 B ) A.人民当家作主 B.主权在民 C.君民同治 D.天赋人权11、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 C ) A.诱导力 B.组织制度 C.强制力 D.信息12、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行政决策 B.行政绩效 C.行政职能 D.行政方法13、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预算编制 B.预算执行 C.决算管理 D.预算管理14、行政组织生存的依据与合法性基础是( A ) A.目标 B.职能 C.环境 D.技术15、行政执行工作的关键是( D ) A.计划 B.协调 C.动员 D.指挥16、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首先必须加强( C ) A.思想教育 B.奖惩制度 C.法制教育 D.文化教育17、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对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影响,因而具有( C ) A.无偿性 B.强制性 C.间接性 D.垂直性18、在行政绩效评估中,对公众满意进行调查,通常使 用( B ) A.官方记录 B.问卷调查 C.培训观测者 D.信件调查19、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 态的中间媒介是( B ) A.行政技术 B.行政管理方法 C.行政理念 D.行政人员20、法律方法所依据的法律,其规范的对象和内容都是相对固定的。这体现了该方法的( C ) A.权威性 B.强制性 C.稳定性 D.具体性 公共行政的特点(1)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政治性;(3)严格的法制性;(4)民主性;(5)公平性;(6)高效性.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这是我国的公共行政 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也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自特点. 一、单选项 1、我国最早出现生班这一概念是在《纲鉴易知录》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6、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常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 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 算。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生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信纸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 要学习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A)2015年7月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2.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 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3.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领导决策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4.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的行政区。 A.发展型 B.特殊型 C.传统型 D.现代型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 奖惩权力 6.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7.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70 C.60 D.80 8.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9.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10.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菲德勒 C.伍德沃德 D.西蒙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1.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完成的。 A.泰勒 B.魏劳毕 C.怀特 D.韦伯 E.费富纳 12.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A.阿根廷 B.智利 C.爱尔兰 D.伊朗 E.津巴布韦

行政管理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 最早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思想的就是( )(2 分) A.古德诺 B.威尔逊 C.法约尔 D.威洛比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2、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入口”环节就是( )(2 分) A.人员招募 B.人员甄选 C.人员培训 D.人员流动管理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3、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 )(2 分) A.奥斯本 B.盖布勒 C.波利特 D.登哈特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4、关于政府雇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2 分) A.政府雇员受公务员法调整 B.政府雇员不占行政编制 C.政府雇员任期按合同规定 D.政府雇员薪酬待遇按岗制定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5、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最早开始于( )(2 分) A.中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6、下面属于类行政组织的就是( )(2 分) A.会计师事务所 B.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 C.民办学校与民办养老院 D.律师事务所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7、有限理性决策模型遵循的原则就是( )(2 分) A.最佳原则 B.适度原则 C.满意原则 D.效率原则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8、提出“管理就就是决策”观点的学者就是( )(2 分)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梅奥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9、兼具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具有关键性作用的特殊资源就是( )(2 分) A.人力资源 B.物力资源 C.财力资源 D.信息资源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10、渐进决策模型的提出者就是( )(2 分)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埃佐尼 D.邓恩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11、新公共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种当代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即( )(2 分) A.企业家政府 B.企业化政府 C.企业型政府 D.企业制政府

行政管理学三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2013050800012 姓名张建华 课程代码 110058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评阅教师沈忱 第三次任务 共五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 2、行政决策 3、行政领导方式 4、行政执行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申述 2、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会议 3、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简讯 4、垃圾桶决策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科恩 B西蒙 C泰罗 D法约尔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1、领导活动四个基本要素是()。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作用对象 D环境 2、行政领导不同于其他领导类型的最显著特征是()。 A统一性 B执行性 C权威性 D合法性 3、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上级对下级宜采用()。 A指示 B命令 C意见 D申述 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下级对上级宜采用()。 A报告 B请示 C 申述 D意见 4、行政领导体制包括()P150 A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领导体制 B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领导体制 C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领导体制 D各级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所实行的领导体制 5、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所必须贯彻实行的基本原则是()。 A共产党领导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依法行政原则 D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6、与其他决策相比较,行政决策所独有的特性是()。 A强制性 B法律政策性 C社会性 D非营利性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3、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4、行政决策目标的确立应遵循哪些原则? 5、行政执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作答结果: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 2、行政决策:是指公共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依照法律和政策,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公共行政目标而作出行政决定的过程。 3、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 4、行政执行:公共行政机关通过执行、适用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和过程。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要求行政领导者在实施决策职能时必须做到:(1)目标明确。围绕如何实现既定的目标进行决策。 (2)有预见性,对实施的决策方案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作出预测。 (3)遵循科学决策程序。 (4)发扬民主,听取群众、行政人员、专家学者的意见,使决策方案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可行性。 (5)统筹兼顾。行政决策的范围较广,会涉及各方面的问题,一些较高层次的决策还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不能顾此失彼。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一)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分类,可以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专断式、民主式、放任式三类。 (二)按对行政权力控制的程度分类,行政领导方式有集权式、分权式和均权式三种。 (三)按行政领导者指导工作的重点不同分类,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重人式、重事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