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

【篇一: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

学内容与方法: 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

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

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

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

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

院彻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

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

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

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

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

院彻 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

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

较重视师徒传授;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学生

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外国教育史考

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

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

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 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

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包

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文士学校;(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

容与方法: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

和计算;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

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

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

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

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

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

院彻 3.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教

育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

三者接受的教育1981-1983 年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

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

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

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

的是培养僧侣。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

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

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

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

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 4.古代东方

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

及学校教育;(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

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教育机构的种类

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

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流不长;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

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

(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

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

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

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

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古希腊教育外

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

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

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

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

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

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

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

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

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

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 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1)教育过程: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军营式的国家的教育机构体操场接受“五项竞技”(赛跑、掷铁饼、标枪、跳跃和角力)、神话、传说

等教育;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

练团埃佛比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派往边境;到30 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2)教育的

特征为: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受统治阶级的控制;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重视女子教育;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

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

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

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

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

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 2.雅典教育—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1)教育过程: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

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7随后则开始进入弦琴和文

法学校学习;到十二、三岁左右,公民子弟体操学校学习“五项竞技”;从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

20 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2)教育特点:教育具有

阶级性;2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

人教育,重视国家和私立教育的发展;不重视女子教育;外国教育

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

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

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

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

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二、古典时代的教育外国

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

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

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

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

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

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

的巡回教师。

作为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

怀疑主义。

代表人物为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和“一切都是假的”)、普罗狄克斯、安提丰、希比阿斯、克里底亚等;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

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

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

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

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2.“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早期的人文主义;(2)有教无类,学术自由,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3)以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标,智者们最为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

系统得到的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4)确定了教育内容和方式,最早确立了“七艺”中

的前三艺,即修辞、文法和辩证法,同时也引发了西方教育界长期的关于教育形式论和实质论之间的

争论;(5)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工作的职业化;(6)智者对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尤

为突出,在智者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希腊全部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

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

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

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

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

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三、希腊化时代的教育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

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广大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

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和教育中心的转移: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希腊的初等学校发

生蜕变;中等教育也面临衰微,偏于知识教学,忽视体育和美育;高等教育得到明显的发展,除了柏

拉图的阿加德米、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和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外又出现了许多新学校;外国教育史

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

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

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

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论:主张培养治国人才;治国人才必须要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提出“知识即道德”的命题,教育的首要目

的是培养道德,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人具有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四种美德,并且由此提出了“德

行可教”的主张;认为知识教育是培养道德的主要途径;3.智育论:强调治国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将

天文、几何和算术等实用课程纳入教学体系;4.“苏格拉底方法”:又被称为产婆术,是一种对话式教学

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

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

得出正确的原理,包括步骤为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

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

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

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五、柏

拉图的教育思想——1.“学习即回忆”:学习并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而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王的教育体系(1)学前教育阶段,认为教育应由国家控制,国家应该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公养,其主要内容是游戏、讲故事等;(2)初等教育阶

段(7至18岁),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德育和美育,他对体操和音乐尤为重视;(3)高等教育阶段,分为意志教育阶段(18至20岁,主要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和“四艺”,即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发展智慧阶段(20至30岁,除四艺外,重点学习辩证法)、继续学习阶段(30至35岁)和哲学王阶段(50岁左右);(4)特点为以英才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国家领袖为最终目的,是一种领袖

教育;实行严格考核,层层淘汰制度,以保证少数德、智、体各方面都极优秀的人成为最高统治者。3.柏拉图的历史地位:他重视早期教育,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思想,具体论述了幼儿教育的有关问题,

如儿童游戏,选择童话教材的重要性等,也是第一个提出优生主张的人;他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女子

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近代女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依据;他提出了广泛的教学科目,确定

了后“四艺”,和智者“三艺”合为“七艺”,“七艺”作为教学内容支配了欧洲中、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他还具体提出了各门学科的作用;他所创办的学院阿加德米开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传统,对后世的高

等教育有不可磨灭的启示作用;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

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

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

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

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六、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灵魂论与教育: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植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与灵魂

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和智育;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

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认为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0-7岁为第一个阶段,7-14 岁为第二个阶段,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中

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他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2.教育作用论: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即天性、习惯和理性。重视天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

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3.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认为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实

际生活的需要;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是音乐教育(雅典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则是体育);外国教育史

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

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

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

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古罗马教育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

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

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

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

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一、共和时期的罗

马教育——1.共和前期:主要是家庭教育,以培养农民、军人为宗旨的教育;2.共和后期:主要特点是

培养优秀公民和接触的演说家为目的,学校主要包括(1)罗马小学;(2)文法学校,主要学习希腊语、希腊文法和希腊文学;(3)修辞学校,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外国

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

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

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

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

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培养目的是帝国的官吏和顺民;

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力增强;教师地位提高,由国家委派;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

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

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

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

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

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

目的:培养雄辩家;(2)雄辩家的素质: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训练;具有优

雅的举止风度;(3)雄辩家的培养方法:模拟演说、多诵文学精品、写作练习、法庭的实际观摩等;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

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

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

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

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教育专门著作;(1)论教育目的:培养具有最高德行的演说家;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

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灵敏地学习;昆体良虽然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他也认为教育的基本作用并不是绝对的;(2)论演说家的培养:认为培养演说家应经过家庭教育、

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和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3)论早期教育:重视学前教育,主张尽量早教,要进

行快乐地学习,使儿童热爱学习;(4)论学校教育的优势: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适合孩子的健

康成长,学校教育不会使孩子产生自命不凡、唯我独尊的状态,也不会使孩子感觉到孤独和隔离;在

学校里可以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性,养成适应和参加社会公共生活的习惯;学校能教给学生趋善避恶;学校能提供给孩子很多方面的知识;(5)教学理论:1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集体教育的构想;

提倡因材施教;提出了教学应当适度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

识基础之上;改进教学方法,反对体罚,强调使用启发式等方法;重视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具有崇

高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关怀热爱学生,懂得教学艺术;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

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

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

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 3.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忏悔录》;(1)宗教哲学和教育:

上帝即真理;(2)原罪论和禁欲主义;(3)学习内容:“七艺”和《圣经》;外国教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

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

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

秆搁凉院彻西欧中世纪教育(主要特点是神学、宗教色彩)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

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

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

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

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

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教学方法主

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2)主教学校,又

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

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

种形式;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为《上帝之城》;(1)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

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2)托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包括正反论

辩式开放调和式启发诱导式;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

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

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

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

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以“七艺”为主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2.骑士教育: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

家庭教育(出生到7、8岁)侍童教育(7至14、 15岁)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岁);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

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

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

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

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2)疾病防治等的需要;(3)东方文化的影响;2.中世纪大

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

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

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在中世纪大学中,

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

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4.中世

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

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

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

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

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2. 城市学校的

特点:(1)世俗性;(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

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4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

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

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

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

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

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

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

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

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

凉院彻一、拜占廷的教育——1.教育概况:(1)私人讲学盛行;(2)中等教育主要是文法学校,学

习内容为古典文学;(3)高等教育中最著名的是425年建立的君士坦丁堡大学;(4)注重法学教育;

(5)医学教育也比较发达;(6)教会比较重视教育,教会学校有隐修院和座堂学校两种;2.教育的

特点及其影响:(1)世俗文化与基督教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相互影响和对立斗争;(2)

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起到了传播和保存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作用;(3)世俗教

育体系得到发展;(4)对东、西欧国家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文艺复兴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外

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

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

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

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

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二、阿拉伯的教育——1.教育概况:学校种类(1)昆它布

(简陋的初等教育,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兰经》);(2)宫廷学校和府邸学校;(3)学馆(学者在

家讲学的地方,但比宫廷学校程度要低,相当于中等教育);(4)清真寺;(5)图书馆(特殊形式

的高等教育);(6)尼采米亚大学(塞尔柱帝国时期,尼采姆在巴格达创建的高等专科学校);2.教

育的特点及其影响:白手起家,对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和教育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其特

点在于尊师重教;教育机会均等;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多方筹集资金;对西欧

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

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

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

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

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文艺复兴与宗教改

革时期的教育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

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

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

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一、人文主义教育——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1)特点为强调世俗性和人性的解放,注重人的自由和天性,代表人物为维多利诺(孟都亚宫廷学校“快乐之家”)、弗吉里奥、格里诺等;(2)“快乐之家”的教育实践包括如下特点学校注意儿童的身心

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授广泛的教学内容;要求学校具有优美的环境;强调

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注重启发诱导,讲求兴趣;反对体罚、压制;2.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特点为强

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尼德兰,《论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莫尔等;3.法国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是拉伯雷(《巨人传》);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

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

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二、新教教育——1.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路德派教育的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代表人物是马丁路德、梅兰克顿(拉丁文法

中学的改革,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斯图谟(斯特拉斯堡文科古典中学的实践)、布根哈根(初等学校的建立);路德主张(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

的管理;(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3)建立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

国家教育体系;2.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加尔文教派的活动中心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认为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其改革特点有(1)强调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宗

教的意义;(2)提倡免费教育并进行了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3)重视人文科学的价值;(4)学

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方式,创办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日内瓦学院;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

等一致的关系,主要改革有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培养绅士,教育具有一定的世俗性,但还是以古典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加强英语教学;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

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

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

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三、天

主教教育——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反对宗教改革而兴起,代表人物西班牙的罗耀拉;1.耶稣会学校:分初、高两级,高级部之上还有神学部;2.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和中世纪没很大区别;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

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

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背诵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贪舜献测菏睦忍黔斑止绝柏指戴负趾求着渍幂壳刺卫趾制摹贺顷氮乖颅谬枚武掳瞪肪尹姓眼火猪嘻褒淮后谨犯原仔歉须恭喧疼渍悔痕哆秆搁凉院彻 1.教育概况——(1)初等教育:慈善教育:英国的初等教育一直由国教会管理,教会初等教育具有慈善性质;出现了各样的“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等;教学内容为“4r”(读写算和宗教);主日学校:为没有机会受到正规教育的成人开办;(2)中等教育:有文法学校、新兴中等教育和公学,有明显的双轨制痕迹;公学是一种专门为培养统治阶级人才的贵族学校,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教会和政府控制,初开办时也招收过平民子弟入学,但很快就成为只为贵族培养人才的场所,是“英国绅士的摇篮”;(3)“导

【篇二:外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勤思全日制教育硕士知识点汇总之外国教育史,供各位考生参考.

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教育实践活动

二、论教育的本质(从做中学)

(1)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生长,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认为儿童生长不仅要靠内在条件(兴趣、本能、可塑性、习惯等),也需要外部条件(社会环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①学校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②学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原则,即学校不仅要教人成才,也要教人成人,使学校成为社会的同时也让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所有的知识,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他又提出了另一个教学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三、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教育除了其本身的目的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四、论课程与教材

强烈反对以传统教育以即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提出教材心

理化,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

中学。

五、论思维和教学方法

提出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提倡反省思维,即对某个经验情境中

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

个新情境,解决困难。

思维五步法的五个步骤:

疑难的情境;

确定疑难所在;

做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

确定哪个假设可以解决疑难;

验证这个假设。

六、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关于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应该在社会中进行,要求

学校、教材、教法都渗透社会精神,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

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他提出儿童是中心,是起点,是目的,要求教师应该考虑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

体地位。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确立并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逐渐普及。对于教育,则存在拜托一般文化教育和古典文化教育,而走向生产性、实践性教育的倾向,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说教,与新

时期要求的教育以及培养的人才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现代教

学体系,杜威是其中的代表。

他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给予了强烈的批评,抨击

赫尔巴特剥夺了儿童自我活动的余地,实施强制的、非民主的教育。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的使儿童在一起,课程

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教科书等,唯独

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是能真正适应儿童

的生活:

(1)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

可以使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

(2)学校科目是相互关联的中心点,不是科学、文学等,而是儿童

本身的社会活动。

五步探究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时间活动、根据杜威科学的实验主义探

究方法和反省思维方式,提出:

(1)疑难的情境;

(2)确定疑难所在;

(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5)验证这个假设。

这种方法重视科学探究思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能力,与传

统教育理论有着本质区别。但该方法过于注重活动,忽视了系统知

识的传授,泛化了问题意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影响教育质量

的问题。

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及现实意义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

理论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

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

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积极吸收人类文化的多方面成果,建立起宏伟的教育理论,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

他批判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课程和对儿童的压制。他认为,课

程和教材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提出了从做中学为中心的活动性课程和经验性课程,主张以活动作

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使儿童同时获得直

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系统不仅全面,更洋溢着

清新的现代气息。杜威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与

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本身是有趣的、有利于儿童的,且又

富有实效,有利于国民生计。

这种教育观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富有智慧。这种

教育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源于实践又高于现实,希

望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不完善的现实走向完美的理想之境。

历史地位:立足于新现实、新理论,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

和新时代的开始。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但他所理解的实践只是做,把做看成是人类本能的活动。杜威尖锐的批判了僵化的形式主义教育,儿童只是被动的接受一知半解的东西。他肯定了赫尔巴特在教

学理论上的重大贡献,但同时又指出,他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即

儿童具有寻找机会主动表现自己的生命能力。

教师应该遵循儿童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提供一定环境,使

学生由做事而学习。杜威在做中学的具体实践中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把传统的教学经验统统否定,,致使美国教育出现了质量低下的

恶果。

这是一种真正的好教育,潜移默化,日常积累。因此,教育应该为

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首先,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

其次,创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最后,争取社会的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根据他的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提出三种不

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育。这三种教

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教学过程。他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等在内的规范化教学程序。

他认为兴趣活动可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儿童

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有两种:专心、审思。在此基础上,他提

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阶段:

明了:当一个表象出现,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

止的专心活动,教师运用直观教具讲解,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

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合: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的观念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得到的结果进行慎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观念。

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张: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性趣相一致

经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但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教学加以补充整理,反应在教材中为直观教材。

兴趣:兴趣存在于经验之中。因此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它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的接受教材。

兴趣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

经验的兴趣: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

同情的兴趣: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

各种经验兴趣对应应设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要以相关和集中为原则

相关: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集中: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他科目都作为理解和学习它的手段。

三、课程与儿童的发展相呼应

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故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要按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相应阶段取得的文化成果来安排课程。婴儿期加强身体保护

幼儿期学习《荷马史诗》以发展想象力

童年期和青年期学习历史、数学来发展理性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的独特贡献

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先驱,是教育性教学的首创者和教学形式阶段的发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1)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

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学理论,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道

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2)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思想,他的开创性

在于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也不承认无教育的教学,

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使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

学的基础上,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推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他还根据统觉学说,强调教学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提出形

式教学阶段论。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后来,他的学生又将其发展为五个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运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易于掌握的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了推动

作用,还对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较大影响。

论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

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他是

历史上第一个这样明确的阐述教学的教育意义的。赫尔巴特揭示了

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强调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

教育。

教学具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首先,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实现教育

目的的客观需要。任何学校的教学总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一

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其次,教学具有

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品

德教育的价值。

意义:在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

全面发展的过程。

启示:(1)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对学生

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也必须有意识的发展学

生的智力,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

(2)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以自

己丰富的知识去教学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去影响学生。必须注意学

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育。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他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分为:

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

必要的目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

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养成五种道德观念。他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道德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a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

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目的可分为两部分,即选择的目的和道德的

目的。

选择的目的又称可能的目的,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

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他认为选择的目的固然重要,但仅居

次位。

最重要的是道德的目的,又称必要的目的。就是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使之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

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中,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

要素教育理论是他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

重要论述。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

后逐渐转移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原因:儿童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发展有其自然顺序;为了使广大劳动

人民都能受到更加简单有效的教育。

详细论述了智育、德育、体育、劳动教育中的要素问题。

(1)智育

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和观察

能力。这种能力的萌芽是由于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外部特征

相统一,即事物的数目、形状、名称。培养这三种要素能力的相应

学科是算数、几何、语文。

(2)体育

体育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因而关节活动是体育最基

本的要素,体育教育必须依据儿童日常生活中各种最简单的动作进行,通过这些动作训练发展儿童的体力,也可以让儿童掌握一些基

本的劳动技能,这些训练应与感觉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3)道德教育

最基本的要素是爱,儿童的爱最初表现为对母亲的爱,然后由爱母

亲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

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智育最基本

的要素是数目、形状、语言,体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各种关节的活动。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实践:贫儿之家、斯坦茨孤儿院、布格多夫小学、伊佛东

学校。

二、教育目的: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培

养完人或真正的人性。

三、教育心理学化

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1)教育目的和理论指导心理学化.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2)教育内容心理学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儿童学习心理规律。(3)教育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教学过程要和儿童认识过程相协调。(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让儿童成

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四、要素教育

五、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从要素教育和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出发,分析了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

方法,被誉为现代初等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语文教学法:发音教学、单词教学、语言教学。

测量教学法:基本要素是直线,先利用直观图形和实物让儿童形成

直观印象,然后进行测量,最后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算数教学法:先让儿童对数目形成感觉印象,学生可以用实物学习

计数,掌握初步加法以后,再学习乘除减法。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和作用

从宗教世界观出发,教育是为达到永生,并为来世做准备。

现实的教育目的:享受今生,培养学问、德行、虔信的人。

对社会的作用的:改造社会,建设国家

对人的作用:天赋发展在于教育。

(2)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这条原则贯穿于他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

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的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规律,他把遵循这一法则称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思想是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包含两

层意思:

一是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者应该遵循这些规律;

二是应该努力探明这些规律。

他的这一贡献是零散的教育经验理论化,引导人们注意遵循教育规律,使教学理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解放人们的教育思想。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从民主主义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要求把一切知识

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学校,使所有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提出

把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

婴儿期,1~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2~18岁;青年期18~24岁,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学年制

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

使全班学生教学进度一致,学年结束,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

升级。

(5)班级授课制

根据儿童年龄及知识把学生编入相应的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班级一同上课,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班

级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十人,选出一个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

采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

生集体的形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6)论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7)论道德教育

突破了宗教教育模式,把世俗道德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不

以基督教教义为理论基础,而以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础;

在内容上,把勇敢、智慧、公正、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内容;

方法上,正面教育,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榜样等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核心是归于自然,他认为教育应顺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在教育中更侧重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善良的人性存在

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

人性扭曲,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的教育才有利

于保持人的天性。

他说每个人都是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但

人力不能控制自然的教育,只能是后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以

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配合自然教育,以儿童的

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的以顺利发展。

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承认的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被称为消极教育。{2}培养目标

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由于自然状态和专制制度的对立,培养自然人和培养公民是两个对

立目的,因此不能同时教育这两种人。

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人,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

级新人,在这些问题中论述了重视普通教育、反对等级教育、强调

手脑并用,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教育思想。

(3)方法原则

正确对待儿童。猛烈抨击父母和教师向儿童强迫灌输旧的道德知识、摧毁儿童天性的做法。自然教育的前提就是改变对儿童的看法,所

以儿童有他的地位,应把成人当成人,孩子当成孩子畸形教育。

给儿童充分肯定。反对在儿童心灵成熟之前就向他们灌输成年人的

东西,要想取代这种教育职能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在任何事情上

让大自然按它最喜欢的办法去照顾孩子,成人不必干预。

自然教育的道德教育理念。卢梭极其重视道德教育,把培养具有善

良本性的道德公民作为教育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在自然状

态中时最道德的,进入社会状态以后,人会失去自然状态中的本性。道德教育就是遵循自然的法则,最好的道德就是自然的道德。

洛克的绅士教育

是近代欧洲大三教育思潮之一,对英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即绅士。

洛克提出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学问四种品质,反映了

英国近代化过程中对精英人才的需求,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

教育理想,成为当时公学教育的主导理念。

主题思想:绅士既要有贵族的风范,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实干人才,绅士应当受体

育德育、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洛克的白板说

是17世纪唯物主义学家洛克。当时笛卡尔提出的天赋观念论受到怀

有野心的宗教支持者的鼓吹,宣称上帝观念天赋说,洛克批判了这

种学说,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和观念,一

切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这就是白板说。一切知识都源于经验,

是洛克认识论的基本命题,也是他认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理论

斯宾塞,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反对当时英国学校的古典

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对英国教育的内容产生过深刻影响,代

表作《教育论》。

教育目的:他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

生活生产的需要。通过详细论证活动与科学的关系后,得出科学知

识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斯宾塞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视个人和社

会生活,是教育思想的一次变革,冲破了古典教育的束缚,极大地

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德育智育和体育概念的人,并将

三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促进了当时英国教育的改革,影响了美国、日本

等国家的教育发展,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

(1)马卡连柯是苏联早期的著名教育家,集体教育的倡导者。他教

育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集体,在集体中,为了集体,即教育的工作对

象是集体,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

(2)集体教育原则又叫做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意思是教师对集体

和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影响是同时的,教师和整个班级对每个成

员的影响是同时的。

(3)马卡连柯认为,集体和个人两者关系密切,可同时作为教育对象,强调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的活动应该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

体展开的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评述

(1)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是世界著

名的教育学者,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其中最著名的是个

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2)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社会进步的

积极参与者,所以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实施和谐的教育,即把人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个人的自我表现结合起来,使二者达到平衡;

他还认为,应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

点出发进行教育。

(3)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研究是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的,并

且他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并得到了比较正确的结论,对辩证唯物主义

方法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原理的深入掌握和运用,是使他在教

育研究和实践中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保证,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赞科夫认为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目的

是让促进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这就是发展性教学的思想。

一般发展包括智力、道德情感、意志、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其中以教学原则最

为重要。教学原则主要有五项: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难度是指,教材要有需要克服的障碍,学生采取努力掌握,才能促进其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难度的分

寸限于最近发展区。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条原则在他的教学论体系中起着

重要的调节作用,是针对传统教育进度慢、重复多的弊端提出的。

要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向前运动,用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为学生越来越深的理解知识创造条件,根据能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

展确定速度。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是对高难度原则的补充和限定,要求高

难度必须体现在提高理论知识的比重上,而不是追求一般抽象的难

度标准。把教学内容的中心转移到奥学科的知识结构上,就能使学

生举一反三,加快思维发展过程。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区探索

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一

下面介绍关于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①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②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包括①宫廷学校 ②职官学校③僧侣学校④文士学校;(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和计算;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 3.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1981-1983年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流不长。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考研复习题详解

课后习题详解 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 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 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②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2.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史前人类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模仿成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 (2)教育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 (3)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逐步受到重视,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4)与性别有关的男女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的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3.作为一种相对成型的教育方式,成年礼的意义何在? 答: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是一个人由个体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圣才出品】

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 第一节 17世纪教育思想的沿革 一、社会基础 (一)欧洲社会资本主义经济与专制政治的发展 理想君主的教育 (二)科学知识的进步 1.自然科学的进步 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牛顿力学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2.社会科学的发展 (1)培根:通过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最终获得正确的知识;(2)笛卡尔:怀疑、理性至上 (3)霍布斯:唯物主义反映论 (4)洛克:“白板说”

强调教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强调教学实践中实用知识的传授。 第二节 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一、早期发展 1.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强调使用知识、实际生活的教育一派发展而来的; 2.矫正人文主义实践中出现“西塞罗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人文主义发展初衷; 3.人们对于教育寄予新的希望:向儿童提供一切派的上用场的知识。 二、实践基础 (一)宗教教育与古典教育的实施 (二)古典主义思潮的新变化 古典主义失去了文艺复兴运动盛期对社会精英的普遍吸引力和号召力; (三)教育实践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总之,意大利和北方诸帮两处的文艺复兴运动,都立意打破生活上思想上一道同风的习惯。 在教育方面表现为:利用经典作家著作了解自然与人生,把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实际生活的准备活动。 代表人物:伊拉斯谟、拉伯雷、弥尔顿 1.伊拉海默的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1)重视古典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学习 在注重文字及文法本身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所指代的事物的学习和理解;

(2)奉行新的知识观 事物和文字知识; 事物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 2.弥尔顿的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1)对人文主义教育形式化倾向的批判 (2)学习与教育目的 学习目的:最终归结到运用感觉对可见事物的研究和学习上; 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成功地处理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责。 3.课程体系 (1 )第一类:人文学科(2)第二类:社会学科 (3)第三类:自然学科 (4)第四类:神经学科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 思潮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兴起: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大力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关心。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如约翰逊创办有机教育学校,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立葛雷制等等。 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思想的时机已经成熟。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进步教育运动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由于运动的这种专业化倾向,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以康茨为代表主张“社会中心”的教育。 转折: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使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则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出现了“改造主义”教育思潮。1940年后,进步教育仅限于空谈理论,失去了原有的感召力。 衰落:1944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西欧中世纪教育(主要特点是神学、宗教色彩)】 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2)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为《上帝之城》;(1)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2)托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包括①正反论辩式②开放调和式③启发诱导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以“七艺”为主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2.骑士教育: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①家庭教育(出生到7、8岁)②侍童教育(7至14、15岁)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岁);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2)疾病防治等的需要;(3)东方文化的影响;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2. 城市学校的特点:(1)世俗性;(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4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代东方通常是对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 2.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美国桑代克。来源于庸俗进化论。(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孟禄。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苏联米定斯基,来源于恩格斯的劳动理论。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中国杨贤江。 PS:教育起源大体分两类: (1)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 (2)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史前教育的概况、 (1)前氏族时期:距今约四百万年至一万五千年。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宗教道德教育。 (3)父系氏族时期: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4)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剩余产品,逐渐形成阶级,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 4.巴比伦的教育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泥板书”。 学校:研究学问的场所——神庙中心——政治文化中心。 最早的学校:幼发拉底河畔马里城的宫廷学校。 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城兴起。 5.古代埃及的教育(重点) 文字写在“纸草”上。 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培养国家官员 (2)僧侣学校——最高学术中心,目标是科学技术教育。 (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 (4)文士学校——文书 教学方法:体罚被视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6.古代印度的教育 (1)种姓制度:(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及奴隶地位的穷人。 (2)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教为主。公元前8世纪,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在此教育被称为“古儒”,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3)佛教教育: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种姓平等。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僧徒一般学习12年,合格者称“比丘”,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重视女子教育。 7.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的特点:(书上七条,老师总结五条,合并) (1)在古代东方最早产生科学知识、文字、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3)教育内容较丰富,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

外国教育史简答论述题教案资料

第一章 古儒学校19 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14 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14 简述婆罗门教育的内容形式18 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1 第二章 智者派 43 古代雅典的“教仆”35 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44 试述古希腊雅典教育繁荣的历史原因41 简述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44 简述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31 简述雅典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34 简述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31 简述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7 试比较建立在不同的奴隶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的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第三章 苏格拉底法57 柏拉图“学习即回忆说”68 简述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57 试论苏格拉底方法的内容、优点及适用条件57 怎样看待柏拉图关于“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68 第四章 《雄辨术原理》95 关于教师,昆体良有何论述?100 简述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特点。82 简述古代罗马共和晚期的学校教育制度。83 简述昆体良关于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的思想。97 简述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86 简述雄辩家西塞罗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必须具备的条件。92 第五章 城市学校 129 骑士教育118 中世纪大学 121 简述西欧骑士教育的主要特点。119 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有哪些途径?122 简述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基本特点(等级性、宗教性) 简述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108 试论西欧中世纪后期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意义。129 第六章 昆它布139 阿拉伯学馆141 简述拜占廷教育特点及其影响149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公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 与巴比伦一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天文学上能区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10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造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一般认为古埃及建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 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发达 天文学:观测天象,预测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建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造庙宇、房舍 水利学:灌溉 知识体系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 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 ②前3500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取配置大小官吏,强化国家机器,实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专门的机构传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 2、学校类型: 最早建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任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处所为校址,官吏充任教师。 此外,还有寺庙学校。一些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同时又是传授高深科学知识的学府,吸引着要求深造的青年到寺庙里求学,重在学术知识的传授和探讨。 书吏学校:包括绘文书吏、书信书吏、军队书吏、国王书吏等,学习的内容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近代学制的产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产物。陶行知在《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一文中指出:“一切制度都是时势的产物。学校制度亦不违反这原则。时势如此,学制不得不如此;时势如彼,学制不得不如彼。时势变迁,那应时势需求而来的学制亦不得不变迁。”[1](P421)近代中国学制的构建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一)清末中国传统教育腐朽衰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已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传统教育面临种种危机。 从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首先表现在科举制度弊病丛生。因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到了清朝末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舞弊现象已经空疏僵化。科举制度腐败不堪,舞弊成风,请托行贿、冒名顶替屡禁不绝,加上八股取士,致使不学无术之徒充斥晚清士林。康有为描述说:“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但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2](P269)科举制度已严重抹杀了广大士子的思维,禁锢了受教育者的心智。 第二,官学教育名存实亡。清末官学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甚至很少从事教学活动。如最高学府国子监“已无管理制度,学堂丧乱……学生入监读书,不过是为了取得一个进身做官的资格,毫无读书求学的渴望,他们常是口衔烟袋,手捧茶杯,东游西荡。学校已是案位空闲,书声无闻。” [3](P228)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都徒有虚名,不过是科举的装饰品。严复在《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中指出“自学校之弊既极,所谓教授训导者,每岁

2019教育学考研 外国教育史备考指导书

2019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备考指导书 外国教育史的复习应该怎么去把握 一、学科分析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考纲所提出的中外教育史的考查目标是: 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针对上述目标,提请各位考生注意: 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 一、中国古代教育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三、中国现代教育 四、外国古代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二、方法指导 1.从宏观到微观 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为便于大家操作,我们以外国教育史其中一章为例进行说明。 复习思路举例 第一步:了解外国教育史的整体状况 外国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外国古代教育包括远古的原始社会、中古的奴隶社会、近古的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的教育。外国现代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两个阶段。 第二步:章节学习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近代各国教育制度 英国: 1、4R:是西欧各国中世纪以及近代初等学校的基本课程。包括宗教(Religion)教育,以及读(Read)、写(Write)、算(Reckon)的基本技能。因这4科的英文名称的第一重音均为R,故称“4R”教育。 2、导生制:起源:1789年,英国非国教派的新教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招收各种基督教派儿童时采用;同时,国教派传教士贝尔在英殖印度招国教派儿童办类似学校。做法:选拔年龄大、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导师,由教师培训后转教其他学生。效果:大大增加了学额,适应了对贫民童工施行初等教育的需求;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影响:在英国盛行(1803年取代了主日学校)30年之久,后又传至法、美、意、瑞士等国。 3、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由当时的下议院议员福斯特(Forster)主持制定,故又称《福斯特法案》; 规定:国家拨款,设立公立学校;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督学;实施5-12岁强迫教育;承认此前的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拨款;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不能强迫学生上宗教课; 意义:宣告了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国家负责、公私并存)正式形成的标志。 4、1868年汤顿报告 1868年,以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的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 内容:把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古典型学校:上层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升学; 现代型学校:培养军队、义务、法律、文官、工商人才; 职业技术学校:下层子弟,普通职员和文书。 意义:奠定了此后英国三类中学的基础;推动了新型学校的开办。 美国 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状况: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 新英格兰地区—— 文法学校:1635年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1642年、1647年,马萨诸塞强迫教育法 高等学校:1636年哈佛学院,1702年耶鲁学院 中部殖民地—— 教区学校 文实中学(1751,富兰克林,“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南部殖民地—— 家庭教育+送回欧洲接受高等教育 牧师学校:1740,詹姆斯?莫利牧师创办寄宿学校,华盛顿、麦迪逊、杰斐逊等都从这里学习 高等学校:1693年,威廉-玛丽学院 2、公立学校运动(P186) 19世纪初~1860年,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common school)、实施普遍的国民初等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推荐文档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 1.斯巴达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优选婴儿,只有部落长老认为健康的儿童可养育; ②“儿童督导”教育:七岁后,开始在专门机构家受教育;在公共教育机 构中过艰苦生活;强调集体性的养成,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意志;③青丁“艾弗比”(青年军事训练团)教育:十八岁后,接受直接由军事首领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强化军事训练,并进行“秘密服役”。 ——评价:斯巴达教育没有给智育留下余地,他们几乎拒绝一切文化知识,甚至连基本的读写都拒之门外,造成了整民族的素质低下。这种封闭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落。 2. 雅典教育 ——教育目的: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阶段:①新生婴儿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②六岁前接受家庭教育,六岁后,女孩由母亲教育,男孩则由“教仆”进入音乐学校,接受专门教育;③十三岁起,在体操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五项竞技”;十六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接受专门教育;④十八岁后,接受艾弗比军事训练——评价:雅典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后世的自由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3. 智者学派 ——智者:原来泛指有智、有才之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们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的人,因此,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特点: (1)哲学上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2)论辩术、文法和修辞学方面的研究与建树;(3)以教书为职业并收取学费;(4)重视实际利益及个人主义倾向。 ——智者的贡献: (1)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促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2)是一批真正意义的教师; (3)智者们之力于文法、修辞和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4.产婆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传授现成的真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误会,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产婆术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产婆术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是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外国教育史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 统觉理论: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如果它有足够的强度能唤起意识阈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认识活动的结果);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阈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 教学理论:一、教学进程理论 第十三章福禄培尔 一、论教育的基本原理(简答):统一的原则顺应自然的原则发展的原则创造的原则 二、福禄培尔恩物满足三个条件:1、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2、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3、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 三、历史贡献:在幼儿教育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幼儿园,并在长期的幼儿教育时间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教育幼儿的新方法,建立起近代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19世纪后半期乃至20世纪初期,他的幼儿教育方法一直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各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福禄培尔的影响超出了学前教育范围。他对儿童积极主动活动的重视,对游戏的教育意义的强调,对手工教育的推崇以及对于家庭、社区和儿童集体在儿童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评价,不近为后来许多教育思想家所肯定和接受,而且逐渐影响到小学乃至中学课程的设置。 第十四章 德国教育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特色:首先,拥有充分的办学自自主权。教师与学生享有研究与学习的自由,即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其次,聘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艺术精湛的教授到校任教,切实提高柏林大学的教学质量与学术声望。再次,重视柏林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影响: 第斯多惠: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法国教育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教育机构:帝国大学 《费里法》三大原则: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 英国教育斯宾塞《教育论》 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为实现此目的,应切实适应社会生活与生产的需要。 五种类型的课程1、生理学与解剖学2、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3、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4、历史5、文学、艺术 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2、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与历史上人类的教育相一致3、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

外国教育史讲义8——卢梭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8——卢梭的教育思想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议会制度获得比较健康的成长。同一时期的法国却处在封建统治的高压下。路易十四坦言“朕即国家”,充分显示了专制暴君的淫威。波旁王朝的王权和天主教的神权,陷法国于天昏地暗。当时,法国居于第一和第二等级的僧侣和贵族,虽不足全国人口的1%,却垄断着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和财富。无怪乎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逃居英国时,盛赞英国是“理性畅行无阻之邦”、“酷爱自由之国”。 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跃进,英国国力蒸蒸日上。相形之下,法国则瞠目其后。 18世纪中叶,法国的工场手工业和商业已有很大发展,新的生产力和在封建制度内部发展起来的新的生产关系与旧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力量渐趋壮大的资产阶级对受封建统治者遏制的现象日益不满。农民破产,被迫成为游民、乞丐,盗匪猖獗。广大群众对教士的懒惰、荒淫、腐败充满痛恨。法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集中表现为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农民)与特权阶级’(教士、贵族)之间的矛盾。新兴资产阶级与城市工人、市民是被剥削的第三等级,他们没有政治权利。无比尖锐的阶级矛盾使法国大革命一触即发。 当时法国的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但旧制度的得益者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社会变革已不可避免。社会变革一般需要思想、舆论上的准备,因此,思想革命往往是政治革命的先导。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作为革命前奏的启蒙运动兴起了。 在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一批勇敢的思想家,他们猛烈抨击旧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勾勒未来新制度的蓝图,唤醒、启蒙人们为推进社会的变革而奋起斗争,这场新思想运动史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以伏尔泰为泰斗,以狄德罗、爱尔维修、卢梭等人的百科全书派为骨干,高举理性、自由、人权、博爱的大旗,向权威、神学、专制、愚昧提出挑战,在政治、法律、哲学、宗教、伦理、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风暴,使一潭死水的法国社会激烈震荡起来,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 启蒙思想家在抨击旧制度的同时,也抨击旧的教育制度。在构想未来新制度的蓝图时,设计了新的教育制度。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卢梭在18世纪中期倡导自然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培养反封建的新人。它有力地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点,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誉为新教育和旧教育的分水岭。 第一节生平和主要著作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思想家。1712年6月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由于母亲早逝,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很深。 10岁时,父亲因与一个贵族的纠纷而被迫远走他乡,他被舅父送到日内瓦郊外随一位牧师学习。他从小喜欢与村童一起在大自然中游戏活动,养成了爱好自然的天性,并孕育出他崇尚自然的思想。 1724年,卢梭开始学习律师、公证业务,后又转学雕刻手艺。由于匠师的虐待,16岁的卢梭弃业出走,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在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期间,卢梭对贫苦人民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又阅读了欧洲各国思想家的著作,从中汲取了思想养料。 1740年(28岁),卢梭在法国里昂修道院马布里大主教家里担任两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尽管担任家庭教师只有一年时间,但却使卢梭对教育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此后,卢梭来到巴黎,他不仅与狄德罗等许多启蒙思想家相识,而且成为“百科全书派”的一个成员。这使他形成了新颖的社会政治观。 1749年(37岁),卢梭步行去巴黎郊外看望被囚禁在监狱里的友人狄德罗。他边走边读杂志,看到第戎学院刊载的有奖征文《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伦俗》,读后若有所悟。在狄德罗的鼓动下,卢梭很快就完成了应征论文。在论文中,他论证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并未提高人类的品德,反而使社会道德堕落。卢梭的应征论文由于立意新颖而获得头奖,一举成名。1753年,卢梭又以一篇题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论文参加征文。两年后,这篇落选论文在社会上却获得了极大反响。在这篇论文中,该文犀利地指出,人类在原始社会是平等和自由的,是私有制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最后形成暴君独裁统治。因此,私有制是封建社会一切罪恶现象的根源。只有消灭封建制度和教会特权,人们才能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兴起: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大力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关心。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如约翰逊创办有机教育学校,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立葛雷制等等。 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思想的时机已经成熟。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1924年,协会创

最新外国教育史考研要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无阶级性、无等级性,教育权利平等。②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③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单一、简单)。 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②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③教育具有象征性。④以个别教学为主,有利于因材施教。⑤体罚盛行。⑥出现了专科教育的萌芽(专科指专门学科)。 3.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教育大众化。③教育科学化。④班级授课制成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⑤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②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③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 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 ⑤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育具有象征性。 ⑦其他文化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断层,唯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二、古希腊的教育 1.雅典和斯巴达教育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重视教育,肯定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进入一个青年军事训练团体进行军事训练。 (2)不同点: ①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斯巴达,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遵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雅典,国家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私人教育盛行。 ②培养目标不同。 斯巴达,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通常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训练。(其目的是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另一目的是,当男子出征时,妇女能担负防守本土的职责。) 雅典,培养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③雅典不重视女子教育。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三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 三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教育学考研的外国教育史古罗马教育的复习考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这些考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1.共和前期:主要是家庭教育,以培养农民、军人为宗旨的教育;2.共和后期:主要特点是培养优秀公民和接触的演说家为目的,学校主要包括(1)罗马小学;(2)文法学校,主要学习希腊语、希腊文法和希腊文学;(3)修辞学校,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培养目的是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力增强;教师地位提高,由国家委派;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2)雄辩家的素质: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训练;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3)雄辩家的培养方法:模拟演说、多诵文学精品、写作练习、法庭的实际观摩等;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教育专门着作;(1)论教育目的:培养具有最高德行的演说家;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灵敏地学习;昆体良虽然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他也认为教育的基本作用并不是绝对的;(2)论演说家的培养:认为培养演说家应经过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和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3)论早期教育:重视学前教育,主张尽量早教,要进行快乐地学习,使儿童热爱学习;(4)论学校教育的优势: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适合孩子的健康成长,①学校教育不会使孩子产生自命不凡、唯我独尊的状态,也不会使孩子感觉到孤独和隔离;②在学校里可以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性,养成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圣才出品】

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 学习目标及考点 学习目标:本章大部分内容为了解和理解,为理解和掌握之后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做准备。 考点: 1.罗马帝国时期国家对教育的干预(简答); 2.雄辩术原理(名词解释)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4.古罗马的历史可分为: 王政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末; 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1世纪; 帝国时期:公元前1年至公元5世纪. 第一节 概 述

一、共和时期的学校教育类型 王政时期保留下来的史料很少,因此人们无法具体描述那时罗马的教育情况;共和初期,古代罗马虽然有了文字,但是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由家庭来承担的。 在共和前期,罗马教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以培养农民、军人为宗旨的教育,后期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到共和后期,由于罗马人向外扩张,因此,大量吸收了古代希腊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1)初级学校(7-12岁),为平民设立的,贵族子弟请家庭教师教育,学校的主要内容是读写算,“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律刻在十二块铜牌上); (2)文法学校(12-16岁),为贵族和其他富裕人家子弟设立的,也是私立的,学校教育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等。教师多数由希腊人担任。 (3)修辞学校(16-20岁),为贵族、富裕人家子弟设立。课程有修辞学、哲学、希腊文、法律、数学、天文、音乐等,主要培养学生的雄辩、演说才能,准备将来担任国家高级职务。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特点 公元前30年,共和政体结束,罗马将军乌大维称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1.国家干预和控制教育;一切学校由国家管理,把学校大部分变为国立的,对私立学校实行监督; 2.给予教师豁免权:免税、免服兵役等; 3.把教师变成国家官吏教师,由政府任命并提高薪水;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十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教育学考研的外国教育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的复习考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这些考点,具体内容如下:一、英国教育的发展——1.《巴尔福教育法》(1902年):其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结合,形成了以议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局三级结合的英国教育管理体制;2.《费舍教育法》(1918年):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哈多报告》(1926年):首次从国家的角度阐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提出了初等教育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分流(双轨,中等学校有文法学校、选择性现代中学、非选择性现代中学和公立小学高级班);4.《斯宾斯报告》(1938年):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变成三轨,即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并提出建立综合性中学的设想;5.《1944年教育法》(也称《巴特勒教育法》):主要内容①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②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③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④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罗宾斯原则”(1963年):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7.《雷沃休姆报告》(1981-1983年):高等教育改革;8.《1988年教育改革法》:主要内容①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②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7、11、14、16岁)考试;③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选择”政策,原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所有中学,及规模较大的小学,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④还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