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8个):

(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8)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

2、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活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

1、科学探究的6步: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1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相同。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光

线。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干燥和潮湿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相同。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②③④。先在左边

①③区内放入干土,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无色玻璃板。把20只鼠妇放在盒子的

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⑴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③明亮干燥 ④明亮潮湿

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⑶你认为 ② 区的鼠妇最多?4组对照实验说明: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 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三、

根: 发达 ,能够吸收沙漠 深处 的水

生物与环境 适应 仙人掌 茎: 绿色肥厚,可以储存 水分 ,又能进行 光合作用

的关系 叶: 退化成刺 ,可以减少 水分的散失

影响:如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 疏松肥沃 、森林的 调节气候 、人类对环境的 破坏或改善 等

依赖:如: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空气等

四、1、生态系统包括 生物部分: 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土壤 等

2、食物链:由 生产者 →各级 消费者 组成,没有 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既: 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

伴随食物链:由于 能量↓ 所以养活的 生物数量↓ ;但由于 生物富集 的原因使 物质浓度↑

3、生态平衡:是一种 动态 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 。

而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内 生物的种类 有关:生物种类 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 越强 。

如:森林的自动调节能力远 大于 人工纯种林。

4、①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动物)的关系是 被吃与吃的关系 。

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相互依存 的关系。(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

营养;分解者能把

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为无机物为植物提供 肥料 )

③最简单的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 消费者 (动物)。

5、根据下图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⑴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⑵图中有几条食物链?5 其中最长的食物链 草→鼠→蛇→鹰

⑶在右上图中A 、B 、C 分别代表食物链:“植物→兔→鹰”中的一种生物。则A 为 鹰 、B 为 兔 、C 为 植物

五、1、生物圈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 ,是地球上 最大的生态系统 。

2、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 绿色水库 ”;湿地生态系统如沼泽具有 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的作用。

3、生物圈Ⅱ号为完全密封的 人工生态系统 。科学家在里面生活了一年多,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 一定的自动

植物

调节能力,但是一年后的失败说明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人类最好的家园还是地球。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略偏左(左眼看右眼睁,便于画图)

②对光(保证光线通路的畅通:光→反光镜→通光孔→物镜→目镜)

(成功的标志: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观察:镜筒先降后升(降时眼看物镜:避免物镜撞破玻片标本;升时看目镜)

④整理:把物镜偏到两旁,不要对着通光孔并把镜筒降到最低处

2、显微镜呈的是倒像,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3、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遮光器

4、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在移动玻片标本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本着:偏哪往哪移的原则。

6、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低倍镜的优点:视野亮,细胞数目多(规律:小亮多,大暗少)

7、标本颜色越深,用亮视野(既:大光圈、凹面镜);颜色越浅,用暗视野(既:小光圈、平面镜)

8、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三个部位:目镜、物镜、标本。判断方法:转动目镜可判断是否在目镜上,移动标本可判断是否在标本

上,若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二、1、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净片→滴水→取材→浸入→展平→盖片→染色

2、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的。

3、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类型:切片(切取的薄片)、涂片、装片(撕下或挑取的材料)

4、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①用凉开水漱口,目的清除食物残渣,便于观察。

②在载玻片上滴的是 0.9%的生理盐水,目的保持细胞原形。

③取细胞的部位是:口腔内侧壁。④观察到的细胞是椭圆形。

5、盖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6、染色的方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染色均匀)

三、: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

: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1、光合作用有关→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结构液泡:内有细胞液(与细胞的颜色和味道有关;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还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

动物:与植物细胞基本相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但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生物图的画法:①图大小 适当 ,位置稍偏 左上方 ,以便在右侧注字和下方写图名②要用 铅笔 画图,颜色暗的地方应用 细点 来

表示(越暗,细点 越多 )③注字尽量注在图的 右侧 ,引出的指示线要 平行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一、1、生活需要 无机物:分子 较小 , 无碳 , 不可 燃(如:水、无机盐、氧等)

的物质 有机物:分子 较大 , 有碳

, 可 燃(如: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等)

2、燃烧种子时,烧掉的是 有机物

,剩下的灰是 无机物 。

3、生活需要能量: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是 线粒体 。

4、能量转换过程:光能????→?(叶绿体)化学能(有机物)???→?(线粒体)能量(进行生命活动)

二、1、如图为多利羊诞生过程示意图:

(1)B 羊提供的乳腺细胞是 体 细胞(生殖细胞或体细胞) (2)用A 羊的卵细胞是因为卵细胞比较 大 ,取核时易 操作

(3)三只羊的作用:B 羊提供了 细胞核 ;A 羊提供了 去核卵细胞 C 羊提供了 场所 和 营养 。多利与 B 羊长的相似。

(4)克隆是 无性 生殖。原因此过程中没有 两性生殖 细胞的结合

⑸此实验中用到的生物技术有: 克隆、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

⑹此实验可很好地说说明: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

2、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 一定 的。

3、人体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为 23对 。

4、染色体数目的 恒定 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非常重要,其数目的变化会导致严重的 遗传病 。

如:第13对染色体多1条会得 先天性裂唇 ;第21对染色体多1条会得 先天性愚型

5、染色体主要是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的。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DNA 分子为 双螺旋 结构,上面有许多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为 基因 ,基因控制 性状

7、如图:写出各结构所代表的遗传物质分布情况:

① 基因 ② DNA ③ 染色体 ④ 细胞核

三、1、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 分裂 、 生长 有关。

细胞分裂使:细胞的 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使细胞 体积增大 。

2、细胞分裂的过程:⑴ 细胞核 分裂。 ⑵ 细胞质 分裂。 ⑶形成新的 细胞膜 。

分裂中 染色体 的变体最明显:①染色体 出现并位细胞中央 ②染色体 加倍

③染色体 平均分成两等份 ,并 进入两个新细胞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 多细胞生物 多细胞植物: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个体

生物体 人体: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个体

乳腺细胞

取细胞核 B 羊 A 羊

C 羊

卵细胞 去掉细胞核

多利 提供 子宫

的组成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运动:纤毛;呼吸:表膜;消化:食物泡;排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

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

3、植物的器官共有6种,分为两类: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4、人体共有8大系统,它们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调控。其中神经系统是最主要的调节系统。

5、器官由4种组织构成的,并且以其中的某种组织为主。如胃、肠、心脏(以肌肉组织为主)、皮肤(最大器官)

6、①草履虫以细菌为食,所以有净化污水的作用。草履虫躲避食盐,靠近肉汁,说明它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②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草履虫(原因:表层氧气多,利于呼吸)

③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运动,便于观察

第四章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内,离开

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根据寄生细胞的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

3、有些病毒使生物得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有些病毒可加工为疫苗(如:流感疫苗为无毒流感病毒)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孢子植物包括: 藻类 植物、 苔藓 植物、 蕨类 植物。共同特点:利用 孢子 生殖,受精作用 离不开水。

2、种子植物包括: 裸子 植物、 种子 植物。 共同特点:利用 种子 生殖,受精作用 不需要水 。

3、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最大的区别是:①裸子植物种子外 无 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种子外 有 果皮包被。

② 被子 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而裸子植物则没有。

4、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进化程度最高的植物是 被子 植物。最低等的植物是 藻类植物

5、植物与人类的关系:①利用 光合作用 作用,为人类提供 有机物 释放 氧气

②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 ③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为 苔藓植物

④煤、石油是由古代的 蕨类 植物形成的 ⑤构成森林和绿化树种的植物是 松 、 杉 、 柏

6、为什么苔藓植物长的很矮小?原因:苔藓植物茎叶中无 输导 组织,上部的叶只能靠自身吸收的水分生活。

7、根据苔藓的生长情况来判断方位:因为苔藓植物适于生长在 阴湿 环境下,所以苔藓生长茂盛的一方为 北 方。

8、 双子叶 植物种子2片): 贮藏营养

种子结构 → 茎 、 叶

胚轴 →连接 根、茎 的部位

胚根 → 根

单子叶植物种子:包括 种皮 、 胚 、 胚乳

附:1、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胚 。原因:胚是幼小的生命体

2、双子叶植物:如各种豆类、花生、瓜子等,营养物质贮藏在 子叶 部分

单子叶植物:如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等,营养物质贮藏在 胚乳 部分

3、种子具有一定的寿命, 低温、干燥 能延长种子寿命; 高温、潮湿 会缩短种子的寿命。

4、果实由 果皮和种子 组成,果实的传播途径有:风力(如柳)、自身力量、人和动物的活动(如:苍耳、苹果)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㈠萌发的条件:1、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自身条件:①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②种子不在休眠期。

㈡萌发过程:1、种子吸收水分 2、③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

3、胚根发育形成④根

4、胚轴发育成②连接根茎的部分

5、胚芽发育成①茎和叶

㈢练习:1、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图

①6粒种子中 2号种子能萌发。

②1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水分 3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空气

4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水分、温度低 5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温度低

6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空气、温度低

③3组对照实验的变量:2-1变量为水分 2-3变量为空气 2-5变量为温度

2、种子萌发时先利用自身子叶或胚乳的营养,萌发后形成根才逐渐从土壤里吸收营养。将颗粒完好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完全满

足外界条件的基础上,把甲组种到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到贫瘠的土壤里,两组种子同时萌发

3、家中的大米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否萌发?不能原因:脱皮时脱掉了种皮,使胚受破坏不完整了。

4、从仓库里取出部分玉米种子,挑出四粒(阴影部分表示已损坏),其中不能够萌发的是(D)

A B C D①②③④

二、植株的生长:

1、右上图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顶端依次(由下向上)是(④③②①)

2、根的生长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最快的是伸长区;最关键的是分生区

3、幼叶→叶芽轴→茎芽原基→新芽

4、①氮肥→叶②磷肥→花、果实、种子③钾肥→茎,促进淀粉的形成

5、小强在自家院中的一棵梧桐树上刷了一圈红油漆做标志(距地面1m),两年后此标志距地面的距离还是1m

三、开花和结果:

1、绿色植物有性生殖有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四个阶段

2、如图为花结构示意图, 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雄蕊与雌蕊

由①花药和②花丝构成雄蕊由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构成雌蕊

3、子房由⑦子房壁和⑧胚珠(白色部分)构成

而胚珠又由外面的珠被和里面的⑨卵细胞构成

4、①花药里的花粉落到雌蕊的④柱头的过程叫传粉。

传粉方式:具有艳丽颜色和香味的花利用昆虫帮助传粉,花粉多而轻的利用风来传粉

又可根据是否利用自己的花粉来传粉分为 自花传粉 和 异花传粉

5、受精过程:花粉落到④柱头上,受黏液刺激萌发出③ 花粉管 它穿过⑤花柱进入了⑥子房,一直到达⑧胚珠。花粉管里的 精子 与胚珠里面的⑨ 卵细胞 结合形成 受精卵

6、果实的形成:受精后的花,除 子房 外都凋落了。

子房发育为 果实

果皮:由子房壁形成 种皮:由珠被形成

胚珠发育为 种子(一个胚珠只能形成一粒种子) 果实 种子:由胚珠形成 种子 胚: 由受精卵形成

7、玉米果穗缺粒,葵花子空壳,主要是由于 传粉不足 引起的,可采用 人工辅助授粉 的方式来弥补。

8、麻屋子指花生的 果皮 ;红帐子指 种皮 ;白胖子指 胚 。红帐子和白胖子叫做 种子

9、小麦、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子粒是 果实 。原因:它们的 果皮 和 种皮 愈合在一起。

各种豆类、瓜子、杏仁、芝麻是 种子 ;而葵花子、西瓜、桃(吃的果肉部分是 果皮 )是 果实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的作用:①组成植物体 ②保持姿态 ③溶解运输无机盐 ④参与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由于降水雨量的不同,造成绿色植物分布的不同。降水量多的 植被丰富 ,少的 植物稀少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主要是根尖的 成熟区 有大量的 根毛 (意义:增大了 根的吸水面积 ,提高了 吸水效率 )

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导管 ( 根毛 → 根部 导管→ 茎部 导管→ 叶脉 内的导管及其它器官的导管)

3、木本茎由外向内包括的三个部

分是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或筛管、形成层、导管

4、右图为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

两个 大小相同的果实。已经对枝条两

个 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割

⑴a 果实能否继续生长能,原因:能够得到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⑵b 果实能否继续生长不能,原因:能得到水、无机盐但得不到有机物。 ⑶a 果实若能生长,则比正常情况下果实大。 ⑷此实验说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内筛管向下运输的。

5、植物能否逐年加粗与茎内是否有 形成层 有关,木本植物 有 形成层能长粗,草本植物 无 形成层不能长粗。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植物体内吸收的水分,大约有 99% 参与了蒸腾作用,从叶片上的 气孔 散失到空气中。

2、蒸腾作用的意义:⑴促进 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⑵ 降低叶片的温度 ⑶提高 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叶片包括: 表皮 ①、 叶肉 (②④部分)、 叶脉 ③三部分。

⑴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⑥] 气孔 ,它是受[⑤] 保卫细胞 的活动控制的。

⑵叶脉内含有导管(运输水、无机盐)和筛管(运输有机物)。

⑶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②栅栏层细胞④海绵层细胞⑤保卫细胞

⑷叶片正面的颜色比背面绿,原因是正面靠近含叶绿体较多的②栅栏层。

⑸陆生植物的气孔一般是背面较多。可减少蒸腾作用时散失的水分,利于植物的生长。

4、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内有叶绿体,中央为气孔)

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

第四、五、六章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一、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实验的步骤:①暗处理(目的: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部分遮光、照光③取下纸片

④酒精脱色(隔水加热酒精的原因:防止酒精燃烧;目的:溶解叶绿素)

⑤滴加碘液(滴前应冲洗掉叶片上的酒精,滴后应冲洗掉叶片上的碘液)

⑥显色现象:叶片遮光处为黄白色,未遮光处为蓝色。结论: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

2、①氧气能够助燃。检验氧气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氧气,插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②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此法可用于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淀粉

③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此法可用于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3、叶绿体中可以产生叶绿素,而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应用:如韭黄(把韭菜放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若把韭黄再次放在

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韭黄会变成绿色)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二、氧气的过程。

光合公式: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 + 氧

作用意义:①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能为自身和其它生物利用。

②为自身和其它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

应用:“三多”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产量。既:多光、多水、多二氧化碳

三、概念:生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公式:有机物 + 氧→二氧化碳 + 水

作用意义: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为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应用:①保证根部氧气充足,可促进呼吸作用,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吸收作用。

②“三低”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分解。既:低温、低氧、低含水量

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 O2;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CO2两者是相反而又相辅相成的关系。

五、练习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O2,又不断消耗大气中的CO2,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2、在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尝试解释右图的两个现象:

⑴蜡烛能继续燃烧的原因: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的燃烧提供氧气

⑵老鼠能继续生活的原因: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老鼠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

⑶两个装置中植物能正常生活的原因: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可以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⑷本材料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3、⑴光合作用原料:通过气孔吸收的CO2,通过叶脉的导管运输的水

⑵光合作用的产物:通过气孔放出的O2,通过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⑶植物的三大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气体进出都是通过气孔

⑷植物白天在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夜间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4、如图为某同学在学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后所做的一个实验。

“M”是如何印在叶片上的?应在遮光的黑纸片上剪去一个M型

5、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5。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例如:生物包含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遗传多样性例如:各个金鱼品种,各个菊花品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生态系统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沙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盐碱土荒漠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圈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例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生长例如:幼苗长成大树 繁殖例如:蜻蜓点水 新陈代谢例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使生物“趋利避害”例:向日葵花的向日性,含羞草等 2、生长发育: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 3、繁殖和遗传:例:母鸡生蛋、熊猫产仔等 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标志,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才有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新陈代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

都是新陈代谢。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例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湿度等。 生态因素相互帮助(如企鹅孵卵)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相互斗争(如雄鹿之间的 生物因素争斗) 互惠互利(海葵与蟹)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捕食关系(狮子与鹿)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的: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有害的:如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化肥等流入湖泊后,一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林奈与生物分类 分类学之父---林奈 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二、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是由猿类演化而来,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发展史的理解。 三、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四、DNA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今天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林奈对生物的描述和分类。 今天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是:建立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的。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是一门基础科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主要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 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七年级生物上册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 (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高山上不同植物的垂直分布说明的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沙漠;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体现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8、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如:草→兔→狼(注意:写食物链时只能以生产者植物开始,以没有天敌的消费者动物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 9、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越靠近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一般来讲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1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2、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其中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②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③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

道)(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5)耳和听觉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前庭: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2.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古代的蕨类植物成为煤炭。 种子植物 4、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5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6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7、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 . . ( 七上生物知识点 1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 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 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 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 圈。有毒物质:不断积累,有机物和能量(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源头:太阳能。 5 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草→兔→狐) 8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照书本说出它们各自的 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 “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 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0 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和弱。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能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倍数 11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 绿体。 1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生物生活所需要 的能量) 14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5 生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 16 细胞的分裂: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后一分为二,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 成两份,每份细胞质中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 17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分化—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 18 动物体的四种组织名称和功能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临沂刘店子中学 史艳华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复习要点: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 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 { 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水圈的大部 大气圈的底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的特征核心知识 | 生物的特征练习题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十堰市新起点辅导中心七年级上册生物——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生物的特征( 8 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2 、按生活环境分为 :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 :作物、家禽 (如:鸡、鸭、鹅) 、家畜 (马、牛、羊、猪等) 、宠物 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 、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 昆虫和鸟 及细菌 等生物 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 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 光、温度、水、空气 等 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 捕食、竞争、合作 等 1、科学探究的 6 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 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纸盒被分为 4 个相同大小的区域 ① ②③④。 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 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 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 无色玻璃板。把 20 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 ⑶你认为 ② 区的鼠妇最多? 4 组对照实验说明: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 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对照组 实验组 变量 ① ② 水 ① ③ 光 ④ ③ 水 ② ④ 光 ⑴图中共有 4 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③明亮干燥 ④明亮潮湿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认识生命 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植物: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 乔本: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如苹果树,杨树,悬铃木等,热带雨林中有多种高大乔木。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常见的月季,牡丹等都属于灌木。 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物体向上生长。常见的紫藤,牵牛花等都属于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常见的菊花,百合等都属于草本植物。粮食作物,蔬菜和油料作物也大多是草本植物。 动物: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蝴蝶,蜂蜜,蜘蛛,蜗牛等动物的身体里都没有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的身体里都有椎骨,属于脊椎动物。 第二节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微生物:细菌和病毒 细菌:个体微小,经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个体数量多,在自然界分布广,存在于我们身边,甚至体内。 病菌:比细菌还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可侵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有些细菌和病菌能导致人体患传染病。具有导致病性的细菌只是少数,有些细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细菌和病毒不仅数量大,种类也多,他们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员。真菌 真菌通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在食品,物品上长的霉斑是霉菌的群体。蘑菇、木耳、灵芝等属于大型真菌。 第三节生物圈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物因素:环境中其他生物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互相作用组成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的“厚度”: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最全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致同学们 1、生物学(定义):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 (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 (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调查方案; ④填写调查记录;⑤整理调查结果;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 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7、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抽样调查的条件:数目过多或范围过大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分布的影响的实验】 鼠妇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变量:两个实验组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探究性实验中,每两个实验组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实验变量,这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条件。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同物种间的关系:种内竞争、种内互助; 不同种间:种间竞争、种间互助、捕食、寄生、共生。 3、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会影响环境。 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产者:能够从非生物部分获得物质与能量。一般为绿色植物也有一些光合或化合细菌。 消费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即从生产者获取能量及物质)。一般为动物。 分解者:能够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或排泄物中的物质及能量转化到非生物部分。一般为细菌和真菌。

5、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生产者的数量最多,顶级消费者最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9、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中的像与真实物体对比,为左右相反。因此物像在视野中哪里,就往哪个方向移。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物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储存有细胞液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发动机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四、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元素,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