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血型鉴定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血型鉴定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血型鉴定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血型鉴定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目的和原理]目的:观察Ca2+和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增加对血液凝固机制的理解。原理:血液在心血管内处于流动状态,不发生凝固,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后,很快就会凝固,形成血块,这一现象称为凝血。凝血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与纤维蛋白形成三个步骤。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烧杯、毛刷、2%CaCl2溶液、3.8%枸椽酸钠溶液。

[实验步骤]

(一)家兔颈动脉取血,方法同实验三。

(二)烧杯内加入枸椽酸钠溶液0.5 ml,放血4.5 ml于烧杯内混匀。

(三)放血5 ml于烧杯内,用毛刷慢慢搅拌,血中出现丝状物缠于毛刷上,直到血中无丝状物为止。

[观察项目]

1、取载玻片两片,分别滴加枸椽酸钠血和去纤维蛋白血5滴,10分钟后用大头针挑是否有丝状物,如有丝状物表示血液凝固,观察两种血是否凝固。

2、在两种血中各加2%CaCl2溶液1滴,约15~20分钟后观察血液是否凝固。

[思考题]

1、用毛刷搅拌血液后,血液为什么不易凝固?

2、Ca2+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八血型鉴定

[目的和原理]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混合,在含有一定浓度电解质的环境中,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大小不等凝集块的现象叫凝集反应。红细胞表面有A和B两种凝集原(抗原),血清中有相应的两种凝集素(抗体),当两种不同血型的血球与血清混合时,会发生凝集,根据血液与标准血清的凝集情况,可以判定血型。

[实验材料]

1、人外周血红细胞

2、抗A及抗B标准血清

3、生理盐水

4、载物玻片,毛细吸管

[实验方法]

1、取清洁载玻片一张,用蜡笔划为三格,并注明号码。于第一格和第二格内各加一滴抗A及抗B标准血清,第三格滴加等量生理盐水。

2、用无菌采血针刺破耳垂,用3支牙签取外周血分别加入1、2、3格内。

3、轻轻摇动玻片,经1~2分钟后用肉眼观察结果,出现红细胞凝集颗粒者,即为阳性反应;仍为均匀混悬液者,为阴性反应。如结果不够清晰,可将玻片放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项目]

如只与抗A血清凝集则为A型;只与抗B血清凝集则为B型;抗A抗B血清均凝集者为AB型;均不凝集者则为O型。

ABO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1.0 原理 ABO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2.0 3.0 4.0 5.0 5.1 5.2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7.0 7.1 根据红细胞上和血清(或血浆)中有无 A 抗原和(或)B 抗原及其抗体,将血型分为 A 型、 B 型、AB 型及 O 型。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鉴定 ABO 血 型。正定型正定是指用已知抗-A、抗-B 血清来检测受检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 A 抗原和(或) B 抗原;反定型反定是指用已知 A1型、B 型红细胞来检测受检血清(或血浆)中有无相 应的抗-A 和(或)抗-B。 原始样品要求 5 mL 静脉全血。 样品容器和添加剂 真空试管,EDTA.K2抗凝/普通试管,不抗凝。 检测环境要求 温度:18℃~27℃,湿度:30%~70%。 所需材料和设备 设备普通离心机、免疫血液学离心机、显微镜、恒温水箱、定时器。 材料抗-A、抗-B 血清、ABO 标准抗原红细胞试剂、移液器、加样吸头、生理盐水 (NS)、干净空试管。 检测操作过程 将受检标本以 1000g 离心 5min,使标本血浆/血清与红细胞分离,吸取红细胞,用 NS 洗涤三次后,配成 3%~5%红细胞悬液。 取 6 支小试管,分别标记“-A”、“-B”、“自身”、“Ac”、“Bc”、“Oc”。 在“-A”、“-B”管中分别加入抗-A 和抗-B 血清各 50 L ,其余管加入受检血浆/血清各100 L 。 在“-A”、“-B”、“自身”管中加入受检者 3%~5%红细胞悬液各 50 L ,摇匀。 在“Ac”、“Bc”、“Oc”管中分别加入 A1、B、O 红细胞试剂各 50 L ,摇匀。 1000g 离心 15sec,轻轻悬浮红细胞,观察结果并记录。 根据实验需要,除室温下观察结果外,另可增加在 4℃、37℃下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见表 1。 表1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表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 方法:①去家兔血液与两个烧杯中,其中一个进行搅拌,观察血液凝固时间。 ②取家兔血液分别装于八个装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其中1号,4号不加物质),观察血液凝固时间; 结果:实验中静置的烧杯发生了凝血现象,搅拌的烧杯不发生凝血现象;血液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温度,等因素对血液凝固有不同的影响,草酸钾,肝素等抗凝剂是血液不发生凝固现象。 结论:血液凝固受接触面,温度,Ca2+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关键词】:血液凝固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实验动物:家兔(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1.2 实验器械:清洁小试管8个、小烧杯2个、竹签、秒表、试管架、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线、棉花、水浴槽、冰盒1.1.3 实验药品和试剂:石蜡油、肝素1ml、草酸钾1ml、肺组织浸液0.1ml、生理盐水 1.2方法 1.2.1、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 取一只家兔,称重。按5ml/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与眼角膜反射的变化。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 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1.2.2、颈总动脉插管 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cm处结扎。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结扎线与动脉夹之间)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约占管径的一半),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取血时将动脉夹松开即可。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doc

实验五: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人: 同组人: 【实验目的】 1.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 清洁小试管7个、小烧杯2个、竹签、秒表、试管架、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线、棉花、水浴槽、冰盒 液状石蜡、肝素、草酸钾1~2mg、脑匀浆液0.1ml、生理盐水 【实验过程】 1、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 取一只动物,称重。按1g/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与角膜反射的变化。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2、颈总动脉插管(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 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cm处结扎。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结扎线与动脉夹之间)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约占管径的一半),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取血时将动脉夹松开即可。 3、血液凝固的加速和延缓观察 1.打开兔颈总动脉夹,血液从动脉插管流出,弃去第一份1mL动脉血后,向每个试管中注入1mL兔动 脉血,并摇匀。 2.自血液流出动脉插管开始计时。除第1管外,其他各管每隔15秒钟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液面是否 倾斜即血液是否流动,直到试管内血液不再流动为止,记录凝血时间。 3.当第2管已经凝固时,再倾斜第1管看血液是否凝固,若尚未凝固则按上述方法每隔15秒钟倾斜一 次,直到血液凝固为止,记录凝血时间,即为该兔血的凝固时间。 4.以第2管为对照,各管观察其他各管中血液凝固时间。 5.向第9管中滴加2%氯化钙2滴,观察血液是否凝固。 6.取出第5管中的玻棒,用水洗净,观察附着在玻棒上的纤维蛋白。 注意事项: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家兔耳动,耳缘静脉,颈总静脉,心脏采血方法; 2.观察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3.观察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4.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水蛭素和阿司匹林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程中的第X因子所依赖的凝血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第X凝血因子一旦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本次实验通过多次操作,探究不同因素,不同物质对于凝血过程的作用。 三、实验结果 1.实验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在1,2号烧杯中加入颈总动脉血,用竹签搅拌2号烧杯约30s,用生理盐水洗去竹签上的血液,在竹签上可看到白色纤维蛋白细丝。放置60min,可观察到1号烧杯血液凝固呈深红色,二号烧杯血液未凝固,呈鲜红色。 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取2ml耳中央动脉血;4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吸取上清液备用; 1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此时仅红细胞白细胞下沉,血小板仍然悬浮,吸取上清液备用 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兔脑悬液是为了增加组织因子,贫血小板是经离心后去除大部分血小板可阻断内源性凝血过程,加入的脑悬液内含有大量组织因子。可以准确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如下表加入试剂于1,2,3号试管,观察三个试管的血浆凝固时间,实验结果如下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一.玻片法(仅适用于正定型) 1 .原理: 1.1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可以将红细胞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根据抗-A和抗-B抗体与对应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可以鉴定ABO血型。 1.2根据抗-D抗体与对应红细胞抗原的凝集反应,区分RhD阳性和RhD阳性。 2 .标本采集: 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充分混匀,确保抗凝充分。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动脉血。婴幼儿及其他不便于真空管采血的患者,如不进行反定型试验可采集末梢血。 3. 标本运送与储存: 采集好的标本与申请单同期尽快(一般2小时内)送往输血科。标本采集后和检测后,应置于2~8℃环境下。检测后的标本应至少保存7天,以备结果查对。 4 .仪器与材料: 抗-A/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RhD(IgM)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载玻片、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5. 操作步骤: 5.1用标记笔在载玻片上划分成A、B、D三个区域; 5.2在标记好的玻片上分别加1滴抗-A、抗-B和抗-D血型定型试

剂; 5.3再各加1滴10%患者红细胞悬液(该红细胞悬液可以是盐水悬 液,也可以是悬浮于自身血浆或血清中的红细胞); 5.4用干净的搅拌棒将红细胞悬液和试剂充分混合,并把混合物 均匀涂开,使其覆盖大约直径20mm的面积; 5.5缓慢连倾斜摇动玻片1-2min,观察结果并记录。 6. 结果判定: 6.1凝集或发生溶血为阳性结果; 6.2细胞混匀2min后仍呈悬液状态的为阴性结果; 6.3对结果有怀疑,应用试管法或微柱凝胶法重复实验。 二、纸板法 1 .原理: 1.1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可以将红细胞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根据抗-A和抗-B抗体与对应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可以鉴定ABO血型正定型。A1细胞上含有A和A1抗原,B细胞上含有B抗原。用已知的A、B细胞检测被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即反定型。综合正反定型结果确定受检标本ABO血型。 1.2根据抗-D抗体与对应红细胞抗原的凝集反应,区分RhD阳性和RhD阳性。 2 .标本采集: 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充分混匀,确保抗凝充分。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9页文档资料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111.01.0.0.0 原理原理原理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和血清(或血浆)中有无A 抗原和(或)B 抗原及其抗体,将血型分为 A 型、 B 型、AB 型及 O 型。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鉴定 ABO 血 型。正定型正定型正定型是指用已知抗正定型 -A、抗-B血清来检测受检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 抗原和(或) B 抗原;反定型反定型是指用已知反定型反定型 A1 型、B 型红细胞来检测受检血清(或血浆)中有无相 应的抗-A和(或)抗-B。 222.02.0.0.0 原始样品要求原始样品要求原始样品要求原始样品要求 5 mL静脉全血。 333.03.0.0.0 样品容器和添加剂样品容器和添加剂样品容器和添加剂样品容器和添加剂 真空试管,EDTA.K2 抗凝/普通试管,不抗凝。 444.04.0.0.0 检测环境要求检测环境要求检测环境要求检测环境要求 温度:18℃~27℃,湿度:30%~70%。 555.05.0.0.0 所需材料和设备所需材料和设备所需材料和设备所需材料和设备

5.1 设备普通离心机、免疫血液学离心机、显微镜、恒温水箱、定时器。 5.2 材料抗-A、抗-B 血清、ABO 标准抗原红细胞试剂、移液器、加样吸头、生理盐水 (NS)、干净空试管。 666.06.0.0.0 检测操作过程检测操作过程检测操作过程检测操作过程 6.1 将受检标本以 1000g离心5min,使标本血浆/血清与红细胞分离,吸取红细胞,用 NS 洗涤三次后,配成 3%~5%红细胞悬液。 6.2 取 6 支小试管,分别标记“-A”、“-B”、“自身”、“Ac”、“Bc”、“Oc”。 6.3 在“-A”、“-B”管中分别加入抗-A 和抗-B 血清各 50μL ,其余管加入受检血浆/血清各 100μL 。 6.4 在“-A”、“-B”、“自身”管中加入受检者 3%~5%红细胞悬液各 50μL ,摇匀。 6.5 在“Ac”、“Bc”、“Oc”管中分别加入A1、B、O红细胞试剂各 50μL ,摇匀。 6.6 1000g离心15sec,轻轻悬浮红细胞,观察结果并记录。 6.7 根据实验需要,除室温下观察结果外,另可增加在4℃、37℃下观察结果。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中医药大学 14级临床医学本部三班伊娜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家兔新鲜血液分别置于室温、低温、涂石蜡于试管壁的试管,加棉花、NaCl、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用竹签搅拌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经NaCl、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乳白色丝状物。结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稀释血液、涂石蜡于试管壁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低温抑制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肝素;纤维蛋白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家兔。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 棉花,石蜡油,碎冰块,氯化钠,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氨

基甲酸乙酯;试管(8支),小烧杯(2支),竹签,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本实验用手机秒表功能)。 1.2实验方法 1.2.1家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两侧颈总动脉暴露,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1.2.3取8支试管,并编号。按下表实验条件准备完毕(其中4号试管1~4组加0.5mLNaCl,而5~8组加2mL NaCl)

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精选版

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操 作规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微柱凝胶法 1标本:EDTA-K2 抗凝血2.0ml 2原理: 2.1人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本质为血凝反应); 2.2检测系统是在微柱中(载体)装有的介质凝胶; 2.3凝胶间隙具有分子筛作用。凝集的红细胞(结合的)被留在微柱上面成带状或凝集颗粒散布凝胶中间。未凝集的红细胞(即未结合、游离的)通过离心后沉入微柱的底部; 2.4微柱凝胶中所含的特异性单克隆抗A、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上相应的血型抗原,从而鉴定红细胞的血型。 3操作: 3.1在A1孔悬空加入50ul标准A1红细胞,在B孔悬空加入50ul标准B红细胞,再在两孔中各加入50ul样品血浆。 3.2在A、B、D、C、E、Ctrl六个孔内分别悬空加入5%病人红细胞悬液10ul 3.3将卡放到戴安娜专用离心机中离心9分钟 3.4离心结束后在白色背景前观察结果 4结果判断: A孔阳性B孔阴性为A型;A孔阴性B孔阳性为B型;

5.注意事项 5.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核对标本并作好标记。 5.2应先加红细胞悬液,然后再加血浆。 5.3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应在室温下进行试验。 5.4严格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5.5未用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卡应入室温保存,用完后放4℃冰箱保存1周。 5.6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6.方法评价 卡式法定型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但费用昂贵,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电子教案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家兔耳动,耳缘静脉,颈总静脉,心脏采血方法; 2.观察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3.观察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4.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水蛭素和阿司匹林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程中的第X因子所依赖的凝血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第X凝血因子一旦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本次实验通过多次操作,探究不同因素,不同物质对于凝血过程的作用。 三、实验结果 1.实验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在1,2号烧杯中加入颈总动脉血,用竹签搅拌2号烧杯约30s,用生理盐水洗去竹签上的血液,在竹签上可看到白色纤维蛋白细丝。放置60min,可观察到1号烧杯血液凝固呈深红色,二号烧杯血液未凝固,呈鲜红色。 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取2ml耳中央动脉血;4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吸取上清液备用; 1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此时仅红细胞白细胞下沉,血小板仍然悬浮,吸取上清液备用 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兔脑悬液是为了增加组织因子,贫血小板是经离心后去除大部分血小板可阻断内源性凝血过程,加入的脑悬液内含有大量组织因子。可以准确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如下表加入试剂于1,2,3号试管,观察三个试管的血浆凝固时间,实验结果如下

1.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复习课程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1.目的:定性鉴定患者ABO血型 2.适用范围:适用于献血员筛查、临床检测和血液制品检测 3.方法及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四种。A 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B型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AB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B抗原,抗A、抗B试剂是分别针对A抗原和B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可用已知的抗A、抗B试剂血清鉴定红细胞上有无对应的A抗原/B抗原(正定型),采用已知A型红细胞和B行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 和抗-B抗体(反定型),必须从正定型和反定型两项试验来确定样本的ABO血型。 4.试剂与设备 4.1试剂抗-A、抗-B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0.9%生理盐水;2%—5%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 4.2试剂组成 试剂1:抗A分型试剂(蓝色),效价1:128,2℃-8℃避光保存,室温放置不宜过久。 试剂2:抗B分型试剂(黄色),效价1:128,2℃-8℃避光保存,室温放置不宜过久。 试剂3:5%A、B及O型红细胞盐水悬液,自制。配制方法:分别采取已知A、 B、O三种血型的红细胞,经盐水洗涤3次,以压积红细胞配成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悬液。 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2 5 10 20 1 1 1 1 2ml(40) 0.8ml(16) 0.4ml(8) 0.2ml(4) 为了防止红细胞悬液敏感性不一致,可随机采取3个或以上的健康成人血液,按A、B、O型分别混合后,按上法制备。 4.3设备透明光洁试管、显微镜、血清学专用水平离心机 5.样本采集与处理: 5.1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和血清。 5.2标本要求: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浙江中医药大学 14级临床医学本部三班张伊娜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家兔新鲜血液分别置于室温、低温、涂石蜡于试管壁的试管,加棉花、NaCl、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用竹签搅拌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经NaCl、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乳白色丝状物。结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稀释血液、涂石蜡于试管壁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低温抑制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肝素;纤维蛋白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家兔。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 棉花,石蜡油,碎冰块,氯化钠,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氨

基甲酸乙酯;试管(8支),小烧杯(2支),竹签,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本实验用手机秒表功能)。 1.2实验方法 1.2.1家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两侧颈总动脉暴露,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1.2.3取8支试管,并编号。按下表实验条件准备完毕(其中4号试管1~4组加0.5mLNaCl,而5~8组加2mL NaCl) 编号实验条件 1 空白对照 2 棉花少许 3 石蜡油润滑整个试管表面 4 浸在盛有碎冰块的烧杯中 5 2mL NaCl

实验3.1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3.1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测定加速及延缓血液凝固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 二、实验原理 血液流出血管后会很快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台地过程,其实质是血液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及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阶段是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是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阶段的实质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的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凝血系统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套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衣物表面接触而被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区别是:外源性凝血系统所需的凝血因子的种类及凝血步骤较少,因此血液凝固的时间短,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血液凝固时间长。 本试验在暴露血管的条件下直接从动物动脉取血,观察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血液凝固的时间,通过加入外源性的组织因子来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比较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液凝固过程的不同,并进一步比较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物理及化学作用。 三、实验用品 家兔,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小试管11支,带橡皮条的玻璃棒,小烧杯两只,试管架,秒表13个,0.1%的肝素,2%草酸钾,7%枸缘酸钠,8%的Cacl2溶液,细玻璃粉,石蜡油,冰块。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备好11支干洁试管和2只小烧杯。 2、麻醉家兔,进行动脉插管。 取一只家兔,从一侧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5%氨基甲酸乙酯(4ml/kg体重),待其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距喉头1~2cm起,之胸骨上端1~2cm止,做一5~7厘米长的正中皮肤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实施气管插管。然后,暴露一侧颈总动脉,于近心端加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主题内容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0/10/23 第页共5页 1 目的 指导工作人员进行ABO血型实验。 2 适用范围 血型检验岗位工作人员 3 职责 负责送检标本ABO血型的检测工作。 4 【原理】 ABO血型鉴定,是根据I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出现凝集反应的原理,用已知IgM类特异性标准抗A和抗B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同时用已知标准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天然IgM类抗A或/和抗B。 【标本】 1.静脉抗凝或不抗凝血1.5~2.0ml。 【器材】 载玻片、滴管、小试管、台式离心机或微柱凝胶离心机、玻璃棒、蜡笔或记号笔、显微镜等。 【试剂】 1.1 抗-A、抗-B试剂 1.2 5%和10%A、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 1.3 受检者血清 1.4 受检者5%和10%红细胞盐水悬液 1.5 10mm×60mm透明的玻璃试管或塑料试管 【操作步骤】 2.1 试管法 2.1.1查抗原: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抗-A、抗-B,用滴管加入抗-A 和抗-B分型血清各 2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匀。 2.1.2查抗体: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型、B型和O型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1.3立即1000rpm离心(离心时间为离心机校准时间)。 2.1.4轻轻摇动试管,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肉眼观察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凝集。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此作业得分94分仅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家兔的基本手术操作。 2、观察血液凝固的现象。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态,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2、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等三个阶段。 3、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5ml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9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L的CaCl2溶液,肺组织悬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和观察项目 1、动物手术 (1)将家兔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2)麻醉完成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将颈部被毛用粗剪剪去。

(3)在颈部腹面正中从甲状软骨水平向后至胸骨上缘做5-7cm的纵行切口,一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表面结缔组织直至暴露气管。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4)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游离2-3cm,穿双线备用。用其中一线结扎劲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闭。用眼科剪在颈总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斜口(约45°),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内约1cm,用另一线结扎,已备取血。 2、实验准备按结果记录表准备好8个试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 3、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个试管中,每支试管采血约15ml。注意及时记录采血完成时间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所有试管加入血液后都要充分摇匀。 4、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结果观察 接触面粗糙程度、温度以及试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各试管内血液凝固所所需时间。在每支试管采血完成后开始计时,每隔30s将试管轻轻倾斜1次,观察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发现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停止计时,以此得到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在本实验条件下,超过30min血液未凝可视为“不凝”。 五、实验结果 表 1 不同理化环境中血液凝固的时间 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所需时间 1无(对照管)4’02” 2加少许棉花3’10” 3用液体石蜡润滑试管内表面8’30” 4置于冰水混合物中5’43” 5置于37℃水浴槽中3’49” 6加肝素8U不凝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1.目的: 为准确鉴定ABO血型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对有疑问的结果能够做出解释及妥善解决。 3.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和/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 血型。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和/或B抗原;反定型是用已知的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和/或抗B。反定型中使用O细胞是为了检测抗A、抗B以外的不规则抗体。 4.试剂和材料 4.1 A、抗B分型血清,效价1:128以上 4.2 2%~5%A、B、O标准红细胞。 4.3 受检者血样 5.方法.(试管法) 5.1 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抗A、抗B,分别滴加抗A、抗B分型血清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受检者2%~5%红细胞1滴,混合。 5.2 另取洁净小试管3支,标明A C、B C、O C,各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

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A、B和O型2%~5%标准红细胞1滴,混匀。 5.3 以1000g离心15秒,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这将有助于A、B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6.结果判断: 血型抗A血 清 抗B血 清 A细 胞 B细 胞 O细胞 A + - - + - B - + + - - O - - + + - AB + + - - - 7.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 有技术问题或红细胞和血清本身问题,常见者有以下数种: 7 1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7.2 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或过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出现前带或 后带现象),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 7.3 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见于 白血病或恶性肿瘤)以及类B或CisAB等。 7.4 受检者血清蛋白紊乱(高球蛋白血病)或实验时温度过高,常引起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7.5 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或抗B抗体,如丙种球蛋白缺乏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篇一: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浴

5.加肝素10个单位 6.加草酸钾2mg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 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 试剂 1、富血小板血浆 2、少血小板血浆 3、生理盐水 4、羊肺悬液 5、0.025mol/L CaCl2 血液凝固时间 (表9-2文字说明:略)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

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 50’’ 8’15’’ 2’15’’ 6’45’’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 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 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 实验条件凝血时间 1.加少许棉花50’’ 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8’15’’ 3.放置37℃水浴2’15’’ 4.放置冰水水浴6’45’’ 5.加肝素10个单位不凝 6.加草酸钾2mg 不凝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 表9-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 试剂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富血小板血浆0.2 ml 2、少血小板血浆0.2 ml 0.2 ml 3、生理盐水0.2 ml 0.2 ml 4、羊肺悬液0.2 ml 5、0.025mol/L CaCl20.2 ml 0.2 ml 0.2 ml 血液凝固时间2’15’’3’45’’45’’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教学文案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一.玻片法(仅适用于正定型) 1 .原理: 1.1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可以将红细胞血型分为A 型、B型、AB型和O型。根据抗-A和抗-B抗体与对应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可以鉴定ABO血型。 1.2根据抗-D抗体与对应红细胞抗原的凝集反应,区分RhD阳性和RhD 阳性。 2 .标本采集: 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充分混匀,确保抗凝充分。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动脉血。婴幼儿及其他不便于真空管采血的患者,如不进行反定型试验可采集末梢血。 3. 标本运送与储存: 采集好的标本与申请单同期尽快(一般2小时内)送往输血科。标本采集后和检测后,应置于2~8℃环境下。检测后的标本应至少保存7天,以备结果查对。 4 .仪器与材料: 抗-A/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RhD(IgM)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载玻片、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5. 操作步骤: 5.1用标记笔在载玻片上划分成A、B、D三个区域; 5.2在标记好的玻片上分别加1滴抗-A、抗-B和抗-D血型定型试剂;

5.3再各加1滴10%患者红细胞悬液(该红细胞悬液可以是盐水悬液,也可 以是悬浮于自身血浆或血清中的红细胞); 5.4用干净的搅拌棒将红细胞悬液和试剂充分混合,并把混合物均匀涂开, 使其覆盖大约直径20mm的面积; 5.5缓慢连倾斜摇动玻片1-2min,观察结果并记录。 6. 结果判定: 6.1凝集或发生溶血为阳性结果; 6.2细胞混匀2min后仍呈悬液状态的为阴性结果; 6.3对结果有怀疑,应用试管法或微柱凝胶法重复实验。 二、纸板法 1 .原理: 1.1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可以将红细胞血型分为A 型、B型、AB型和O型。根据抗-A和抗-B抗体与对应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可以鉴定ABO血型正定型。A1细胞上含有A和A1抗原,B细胞上含有B抗原。用已知的A、B细胞检测被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即反定型。综合正反定型结果确定受检标本ABO血型。 1.2根据抗-D抗体与对应红细胞抗原的凝集反应,区分RhD阳性和RhD 阳性。 2 .标本采集: 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充分混匀,确保抗凝充分。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动脉血。婴幼儿及其他不便于真空管采血的患者,可采集末梢血。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浙江中医药大学14级临床医学本部三班张伊娜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家兔新鲜血液分别置于室温、低温、涂石蜡于试管壁的试管,加棉花、NaCl、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用竹签搅拌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经NaCl、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乳白色丝状物。结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稀释血液、涂石蜡于试管壁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低温抑制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 【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肝素;纤维蛋白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家兔。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 棉花,石蜡油,碎冰块,氯化钠,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氨基甲酸乙酯;试管(8支),小烧杯(2支),竹签,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本实验用手

机秒表功能)。 1.2实验方法 1.2.1家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两侧颈总动脉暴露,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1.2.3取8支试管,并编号。按下表实验条件准备完毕(其中4号试管1~4组加0.5mLNaCl,而5~8组加2mL NaCl) 图示:促凝与抗凝试验 1.2.4放开动脉夹,先放一管血后再1~8号管每管加入血液1mL(约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篇一: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 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浴

5.加肝素10个单位 6.加草酸钾2mg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 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 试剂 1、富血小板血浆 2、少血小板血浆 3、生理盐水 4、羊肺悬液 5、0.025mol/Lcacl2 血液凝固时间 (表9-2文字说明:略)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

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50’’8’15’’2’15’’6’45’’不凝不凝试管10.2ml0.2ml0.2ml2’15’’试管20.2ml0.2ml0.2ml3’45’’试管 30.2ml0.2ml0.2ml45’’ 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而搅拌过的杯内血液,虽也发生血液凝固过程,但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却不断缠绕到毛刷上,当杯内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全部水解掉后,形成的纤维蛋白也全部缠绕在毛刷上,这时血纤维只能网罗毛刷附近的一些血细胞,在毛刷上见有血凝块。经水漂洗后,血细胞被冲走,毛刷上剩下的是白色细丝状的纤维蛋白。搅拌后的杯内血液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家兔的基本手术操作 2.观察血液凝固现象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动物手术器械一套,清洁小试管6支,水浴装置1套,冰块,棉花、液状石蜡,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悬液,生理盐水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动物手术 (1)将家兔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2)麻醉完成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将颈部被毛用粗剪剪去 (3)在颈部腹面正中从甲状软骨水平至胸骨上缘(约一指)连线正中做一长5~7cm的纵形切口,依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表面结缔组织直至暴露气管。 (4)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游离2~3cm,穿双线备用。用其中一线结扎颈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用眼科剪在

颈总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斜口(约45度)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内约1cm,用另一线结扎,以备取血。 (5)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2.实验准备准备好6个试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 3.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各试管中,每支试管采血约1ml。注意及时记录采血完成时间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5,6两支试管加入血液后要充分摇匀。 4.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结果观察 接触面粗糙程度、温度以及试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各试管内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在每支试管采血完成后开始计时,每隔15s将试管轻轻倾斜1次,观察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发现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停止计时,以此得到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在本实验条件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