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自考2011年的《中国近代史》考试大纲汇总

湖南省自考2011年的《中国近代史》考试大纲汇总

湖南省自考2011年的《中国近代史》考试大纲汇总
湖南省自考2011年的《中国近代史》考试大纲汇总

2011年湖南省自考《中国近代史》考试大纲

文档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13586210.html,/html/qjbj/201109262632.html

Ⅰ考试性质与目的

本考试大纲是应我院历史学专业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的要求编制的。中国近代史的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历史学专业该课程的要求进行的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从报考插班生的专科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者入学深造。

Ⅱ考试内容

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及重要人物和事件,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和中国国情,能够对中国近代历史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认识。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面,具体含义是:

1、识记:能理解有关的历史概念、历史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近代基本史实。

2、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历史概念、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能掌握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掌握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基本趋势。

3、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历史概念、历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说明、评价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

考试的具体内容,依据指定教材(《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等著,中华书局出版)划分为七章。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考核知识点

1、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

2、禁烟运动,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黄浦条约》、《望夏条约》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二、考核要求

1、识记:闭关政策,林则徐的禁烟措施与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奕山主持的广东抗战,奕经主持的浙东抗战,东南沿海人民和爱国官兵的抗英斗争事迹,穿鼻草约,《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主张。

2、理解:鸦片输入及其危害,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霸权地位和开辟中国市场的企图,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人民群众和清朝统治阶级对待外国侵略者的不同态度与活动。

3、应用:分析说明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鸦片战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化,深刻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考核知识点

1、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形成和特点,太平天国发动与前期胜利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

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4、辛酉政变的性质。

5、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性事件“天京事变”,《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6、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考核要求

1、识记:拜上帝教,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前期发展中的主要战役、主要人物,《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战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纲领文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云、贵两省的苗、彝、回民起义。

2、理解:拜上帝会与西方基督教的关系及区别,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形成,太平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及各项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和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3、应用:《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评论,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石达开、韦昌辉、李秀成等的评价。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考核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后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政外交。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3、洋务派与新式陆海军,洋务派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及其性质。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

5、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考核要求

1、识记: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商办企业,洋务派代表人物,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2、理解:“求强”、“求富” 口号,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焦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

3、应用: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洋务派代表人物的评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四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一、考核知识点

1、左宗棠收复新疆和中俄伊犁条约,马嘉里事件和中英烟台条约,美日侵略台湾、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俄英侵略新疆的概况。

2、中法战争的主要战役、主要人物和中法双方边打边谈的特点与结局。

3、甲午战争的性质,马关条约的内容。

二、考核要求

1、识记:伊犁条约,马嘉里事件,烟台条约,台事专条,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冯子材,马尾战役,镇南关战役,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战役,《马关条约》,徐骧,台湾保卫战。

2、理解:《烟台条约》的内容,中法战争的特点,《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应用:评左宗棠收复新疆,《烟台条约》的影响,中法战争的影响,中日甲午战争的性质,《马关条约》的危害。

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一、考核知识点

1、三国干涉还辽,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概况。

2、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高涨和百日维新及其失败的过程与内容。

3、义和团运动的产生、发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考核要点

1、识记:三国干涉还辽,《中俄秘约》,《胶澳租界条约》,《旅大租地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订租威海卫专条》,门户开放,政治贷款(俄法洋款、英德洋款、续借英德洋款),列强争夺铁路、矿山投资权概况,新建陆军,昭信股票,维新派的主要活动,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情况,义和团在廊坊、天津、北京等地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东南互保”,《辛丑条约》等。

2、理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租地条约和划分的势力范围以及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和列强对华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康、梁、谭、严的维新思想和活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戊戌变法的性质,义和团在山东兴起的原因,《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3、应用:分析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的评价,分析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分析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辛亥革命

一、考核知识点

1、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与作用。

2、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兴中会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同盟会进行的武装起义。

4、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立宪派的立宪活动。

5、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袁世凯窃权与“二次革命”。

6、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二、考核要求

1、识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拒法、拒俄、收回利权和抵制美货运动、中国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报》,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主要著作,萍浏醴起义、孙中山发动的几次起义、安庆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长沙抢米风潮,武昌首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

2、理解:清政府“新政”的影响,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立宪派的立宪活动,武昌起义的原因,孙中山让位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其对内对外政策,宋教仁及其从事的议会斗争。

3、应用:分析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立宪派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七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一、考核知识点

1、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活动,护国运动。

2、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3、沙俄策划外蒙独立、英国策划的“西姆拉会议”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4、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5、新文化运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白郎起义,中华革命党,“二十一条”,筹安会,洪宪帝制,蔡锷,护国军,研究系,商榷系,“府院之争”,“丁巳复辟”,“西原借款”,

直系,皖系,“中俄蒙协约”,“西姆拉会议”,“麦克马洪线”,《新青年》,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等。

2、理解:《二十一条》,护国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导权及其性质,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和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的原因,护法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沙俄策划外蒙独立、英国策划的“西姆拉会议”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3、应用:评“二次革命”,分析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评价。

Ⅲ考核形式及试卷结构

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中各部分的占分比例是:第一章占10%,第二章占15%,第三章占13%,第四章占12%,第五章占15%,第六章占20%,第七章占15%。

3、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题难易占分比例是:易约占30%,中约占50%,难约占20%。

5、本科目考试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或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根据考核要求,适当安排各种题型数量的比例,以测试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应用的水平和能力。

Ⅳ参考书目

1、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参阅第一章——第十一章)

2、杨希义、陈峰主编:《中国通史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参阅其中第三编)

3、陈振江、江沛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参阅其中晚清部分)

4、郭孝义主编:《中国近代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

5、徐泰来主编:《中国近代史记(一八四○——一九一九)》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6、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Ⅴ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分)

1.鸦片战争时期,壮烈殉国的定海三总兵是葛云飞、王锡鹏和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分)

1.“马嘉理事件”发生后,中英签订了()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烟台条约》

D、《虎门条约》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分)

1.1856年,英、法侵略者为了寻找借口发动对中国新的侵略战争,分别制造的事端是()

A. 马嘉理事件

B. 南昌教案

C. 亚罗号事件

D. 马神甫事件

E. 天津教案

四、辨析题(正确、错误均需说明。辨别1分,简析2分。辨别错误,全题无分。每小题3分,共分)

1.百日维新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分)

1、闭关政策

六、简答题

1.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严重灾难?(本小题5分)

七、论述题

1.简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本小题15分)

更多文档资料: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13586210.html,/zkzt/

全国2014年4月自考英美文学选读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英美文学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60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全部题目用英文作答。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I. Multiple Choice(40 points in all, 1 for each) Select from the four choices of each item the one that best answers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Mark your choice by blackening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1. Shakespeare has established his giant position in world literature with his ______ plays, 154 sonnets and 2 long poems. A. 27 B. 38 C.47 D. 52 2. john Milton’s literary achiev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early poetic works, the middle prose pamphlets and the last ______. A. romances B. dramas C. great poems D. ballads 3. The novels of ______ are the first literary work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problems of the lower— class people. A. John Milton B. Daniel Defoe C. Henry Fielding D. Jonathan Swift

06092工作分析自考复习资料

工作分析复习资料06092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每小题1分一、单项选择题)的工业企业中,当时被称为岗位研究,后来又被应用于政府文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 官管理中,被称为职位分类。.日本D.英国A.美国B.德国C年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2、1747 。的人().中国管仲D.英国亚当斯密A.美国狄德罗B.德国狄德罗 C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3 50年代..1914—1945年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A.1747年B)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 上发、工作分析,作为一项管理工具,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4 展而来。D.泰勒A.狄德罗B.宾汉C.巴鲁斯 年,提出来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的是()5、1950。D.泰勒A.狄德罗B.赛迪?范C.巴鲁斯2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思想,许多中外 学者都论述如(.亚当斯密B.管仲.苏格拉底C.荀况D.柏拉图EA )。2、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CA.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B.工作面临的困难.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E.组 织经营环境的变化D.社会环境的变化1分)三、填空题(每小题、(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 资源系统的基石的是。1 6分)四、简答题(每小题1、简述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5 工作分析概述第二章) 1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称为(1 ).职系C.职位 D A.职务B.职组。2、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以、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称为().职位D.职系A.职务BC.职级 。最佳主体()、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的主体,也是是工作分析中的3‘天然的'.工作任职者C.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BD.专家A.工作分析小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负担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称为()。 A.职位B.职务C.职业D.职组E.岗位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的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称为(. .职组E.岗位.工作族A.职位B C.职系D 。、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称为()3 .岗位.职组E.工作族A.职群 B C.职系 D 分)三、填空题(每小题1 (职责)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的是。1、(工作分析)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繁琐和2、在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中,极具挑战的工作。它是工作分析人3、(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员进行工作分析的依据。4。、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工作岗位)也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奠基工程。(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5、、6(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工作分析经过系统的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利、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劳动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薪酬设计、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2、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工作要素是指工作生活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岗位说明书中。、任务3既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负担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目的的要素集合。4、职业职业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5、职位分类,然后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

917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

917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原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17)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0年10 月20 日

《教育学原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17) 一、考核要求 教育学原理考试是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科目,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核评价目标 教育学原理考试要求考生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能够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分析、判断和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第二节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二、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教育学对教育政策调整的价值;教育学对教育改革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教育“定义的类型;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第三节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最新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标准化测验(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量。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量表。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要达到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则来进行一系列工作。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反应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形成的数据。称名变量: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有劣。计算次数或个数,不能进行运算。顺序变量: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数据之间有次序和等级关系,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进行顺序递推运算。等距变量:表明相对大小,相等的单位,零点相对,不能用乘除法反映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比率变量:具有量的大小、相等的单位、绝对零点、进行运算,用乘除法处理数据,做比率描述。不同性质的测量量尺:名义量尺(指定数字有类别标志意义,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涵义,量化水平最低);顺序量尺(数字量化水平最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单位不等,有可比性无可加性);等距量尺(数量化水平更高,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形连续体系上的值,有可比可加性无可除性);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求全距: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定组数: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数据个数200个以内,组数取8-18组。定组距:全距与组数的比值取整数就是组距,取奇数或5的倍数。写出组限: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如10-15(9、5 14、5)。求组中组:组中值等于(组实上限加组实下限)除以2,选奇数。归类划记:设计表格记录上述有关结果对数据归纳划记。登记次数。次数分布图—次数直方图: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次数多边图:利用闭合的的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次数变化情况的图示方法。累计次数曲线图绘制步骤。1、纵轴为累计次数的量尺,横轴代表测验的分数量尺。2、对于“以下”分布来讲,各个坐标点的位置,其横坐标是各组的实上限,纵坐标是累计的次数。3、用连续光滑的曲线把点的轨迹连起来,再与横轴上最低组的实下限所在点连起来,形成“S”形曲线。线形图绘制:1、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2、根据有关统计事项的具体数据,在由纵横两轴所决定的平面上画记圆点,用稍粗的线段把相邻的点依次连接。3、在同一个图形中,可画若干条线(不超过3条)不同的线形图,便于比较分析。用不同的折线,在图形的适当位置上标明图例。次数多边图制作:1、画纵轴和横轴。二者长度之比5:3,纵轴为次数的量尺,横轴代表测验的分数量尺,并在横轴上最低组与最高组外各增加一个次数为0的组。2、在两轴所夹的直角坐标平面上,分别以每个组的组中值为横坐标,相应低次数为纵坐标,画出两个点。3、用线段把相邻的点依次连接起来,连同横轴,构成一个闭合的多边形。统计分析图——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适应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于描述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藐视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比较不同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几相互联系。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长条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用于描述离散性的统计事项。圆形图: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图示方法。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数据。集中量数: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具有向某点集中的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作用—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集中反应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是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种类—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一批数据总和除以数据总次数所的的商。特点(反应灵敏、确定严密、简明易懂、概括直观、计算简便、代数运算、应用普遍)。性质—数据组全部观测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0。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常数c计算变换后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有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每一观测值都乘上一个相同常数c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乘以这个常数。对每个观测值做线性变换,即乘上相同的常数,再加上另一常数d,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做相同线性变化后的结果。中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要点总结第一章

Chapter I The Renaissance Period Definitions of the Literary Terms: 文艺复兴时期的界定 1. The Renaissance: The Renaissance marks a transition from the medie val to the modern world. Generally, it refers to the period between the 14 th & 17th centuries. 历史文化背景It first started in Italy, with the flowering of painting, sculpture & literature. From Italy the movement went to emb race the rest of Europe. The Renaissance, which means "rebirth" or "reviva l," is actually a movement stimulated by a series of historical events, such as the re-discovery of ancient Roman & Greek culture, the new discoverie s in geography & astrology, 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 the economic expa nsion. The Renaissance, therefore, in essence is a historical period in whic h the European humanist thinkers & scholars made attempts to get rid of those old feudalist ideas in medieval Europe, to introduce new ideas that e xpressed the interests of the rising bourgeoisie, & to recover the purity of the early church from the corruption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2. 文艺复兴到英国比较晚的原因The Renaissance was slow in reaching Englan d not only becaus e o f England?s separation from the Continent but also be cause of its domestic unrest. It was not until the reign of Henry VIII that the Renaissance really began to show its effect in England. With Henry VII I?s encouragement the Oxford reformers, scholars and humanists introduc ed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England. 15th century, began the English Renaissa nce, which was perhaps England?s Golden Age, especially in literature. 人文主义H umanism: Humanism is the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 It sprang from the endeavor to restore a medieval reverence for the ancient author s and is frequently taken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Renaissance on its consci ous, intellectual side, for the Greek and Roman civilization was based on s uch a conception that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Through the new l earning, humanists not only saw the arts of splendor and enlightenment, b ut the human values represented in the works. Renaissance humanists fou nd in the classics a justification to exalt human nature and came to see th at human beings were glorious creatures capable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 the direction of perfections, and that the world they inhabited was thei rs not to despise but to question, explore, and enjoy. Thus, by emphasizin g the dign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sent life, they voiced their beliefs that man did not only have the right to enjoy the bea uty of this life, but had the ability to perfect himself and to perform wond ers. Thomas More, Christopher Marlowe and William Shakespeare are the b es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nglish humanists.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was one of imitation and assimi lation.

2015年10月自学考试06092《工作分析》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作分析试题卷 (课程代码06092) 本试题卷分为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第1页至第4页。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二部分第5页至第6页。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要求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卷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职位说明书中,如“处理客户的电话咨询与投诉”,属于任职者的 A.任务 B.职责 C.职务 D.职责细分 2. 界定工作对任职者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知识、技能、心理特征等方面要求的是 A.工作描述 B.工作规范 C.职位评价 D?工作分类 3. 最早提出“四民分业定居论”,将职业分工划为士、农、工、商四类并按职业属性聚居的人是 A.管仲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4. 把工作分析列为科学管理原理五大原则的第一原则的人是 A.丹尼斯?狄德罗 B?芒斯特伯格 C.泰勒 D.吉尔布雷斯 5. 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被公认为是“动作研究之父”的人是 A.泰勒 B.斯科特

C.巴鲁什 D.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6. 被认为是斯科特对工作分析的首要贡献事件是 A.面谈考核科学方法的形成 B.制订了军衔资格标准 C.入伍新兵分类 D.编写了人事配置表 工作分析试题卷第1页(共6页) 7.由心理学家弗莱内根开发的,为工作分析提供了最真实、客观与定性资料,广泛应用于非结构化工作分析的方法是 A.工作要素法 B.关键事件法 C.功能性工作分析法 D.任务清单法 8.侧重于调查工时利用、确定定额时间、总结先进工作方法的工作日写实法是 A.个人工作日写实法 B.访谈法 C.工组工作日写实法 D.观察法 9.对某工人压实工序进行测时记录为:1.1s、l_3s、1.7s、1.8s、1.6s,按算术平均法计算,该工人在这道工序的标准时间是 A. 1.4s B. 1.5s C. 1.6s D. 1.7s 10.对不同组织内管理层以上的职位进行分析,最适合的方法是 A.关键事件分析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 11.在工作分析信息收集中,以下属于外部组织或人员渠道的是 A.职业数据 B.职业信息网 C.组织的上游供应商 D.职位的任职者 12.选择业绩标准的提取方法时,对职责目标十分清晰且易于衡量的职责,一般是以什么为导向 A.时间 B.结果 C.关键点 D.差错率 13.在能力要素的等级界定中,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引导任职者的行为改进的方法是 A.人群百分位法 B?等级行为描述法 C.利克特量表法 D.比较法 14.更适用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任职资格构建的模型是 A.胜任特征模型 B. GATB模型 C. HAY的冰山模型 D. SWOT模型 15.将职位与特定的级别标准进行比较,且对职位要素进行量化评价的职位评价方法是 A.职位排序法 B?因素比较法 C.职位分类法 D.要素计点法 16.在海氏职位评价方法系统中,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与职位责任两级因素权重分配为(70%+30%)的形态被称为 A.上山型 B.中间型 C.下山型 D.平路型

教育学原理考试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中介系统构成。 2.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人。它包含人才价值部分和人才素质两部分。 3.教育异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人培养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而反过来操纵了下一代人,使人的发展成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教育所操纵,教育把人异化了。它包含教育被(人)异化及(人被)教育异化两个部分。 4.教育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本质,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形式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并且不断增加不同教育体系的共同因素以形成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全球教育体系的过程。它包括教育资源全球化和教育要素全球化。 5.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是特定的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6.隐性德育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德育课程。它具有影响的间接性、内隐性;范围的广泛性;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的特点。 7.教育无目的论: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无目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杜威把教育目的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反对为了某种外在的目的,强迫教育和学生服从这一目的,违背了他所理解的教育的基本精神。 8.教学: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的依据。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

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如何利用实 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测验(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 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量。 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量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要达到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则来进行一系列工作。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反应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 量、顺序变 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 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形成的数据。 称名变量: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有劣。计算次数或个数,不能进行运算。 顺序变量: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 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数据之间有次序和等级关系,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进行顺序递推运算。 等距变量:表明相对大小,相等的单位,零点相对,不能用乘除法反映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 比率变量:具有量的大小、相等的单位、绝对零点、进行运算,用乘除法处理数据,做比率描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课文翻译)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英语专业自考)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即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它从意大利兴起,伴随着绘画、雕塑和文学领域的百花齐放,而后文艺复兴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即重生、复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激发推动的,其中包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地理天文领域的新发现,宗教改革及经济发展。因此,文艺复兴从本质上是欧洲人文主义者竭力摒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推行代表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并恢复早期宗教的纯洁性,远离腐败的罗马天主教廷的一场运动。 文艺复兴浪潮影响到英国的速度比较慢,不仅因为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而且还因为其国内的动荡不安。乔叟去世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好战的贵族篡取了王位,使英国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著名的玫瑰之战就是极好的例子。后来理查三世的恐怖统治标志着内战的结束,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的民族情感又成长起来。然而直到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文艺复兴的春风才吹入英国。在亨利八世的鼓励下,牛津的改革派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们将古典文学引入英国。基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圣经》的教育重获生机,而十五世纪就被广泛传阅的文学作品则更加流行了。自此,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了。英国,尤其是英国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锡德尼、马洛、培根及邓恩等一大批文学巨匠。但英国的文艺复兴并未使新文学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带有十四、十五世纪特点的创作态度与情感依然贯穿在人文主义与改革时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它源于努力恢复中世纪产生的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尊崇。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些对古代文化崭新的研究,人文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光彩夺目的艺术启明星,还在那古典作品中寻求到了人的价值。在中世纪的社会中,个人完全隶属于封建统治,没有独立和自由可言;在中世纪的神学理论中,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仅仅是人消极适应或消极遁世,不允许追求快乐,以备死后灵魂得以超脱。然而人文主义者们却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找到了充足的论据,来赞美人性,并开始注意到人类是光荣的生命,人自己可以不断发展,至善至美,而且人们生存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供他们怀疑、探索以及享受。由此,人文主义者通过强调人类的尊严、强调今生今世的重要性,喊出了他们的信仰,即人类不仅有权利在今生今世美好生活,而且还有能力完善自我,创造奇迹。人文主义遍布英国思想领域的。标志是荷兰学者伊拉斯谟先后到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讲授古典文化研究。托马斯·漠尔、克利斯朵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

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2016年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I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2教育学原理 III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IV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 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 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 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 和次序性的特 点。等距变量: 除能表明量的相 对大小外,还具 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 具有量的大小、 相等单位外,还 有绝对零点。比 率变量数据可以 进行加、减、乘、 除运算 6、次数分布:一 批数据中各个不 同数值所出现次 数多少的情况, 或者是这批数据 在数轴上各个区 间内所出现的次 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 表:通常简称为 次数分布表,其 实质是反映一批 数据在各等距区 组内的次数分布 结构。相对次数: 各组的次数f与 总次数N之间的 比值 7、次数分布曲 线:从理论上讲, 如若总次数无限 增大,则随着组 距的缩小,这些 折线所接近的极 限便将成为极光 滑而富有规则性 的曲线,称为次 数分布曲线 8、散点图:用平 面直角坐标系上 点的散布图形来 表示两种事物之 间的相关性及联 系模式。散点图 适合于描述二元 变量的观测数 据。线形图:以 起伏的折线来表 示某种事物的发 展变化及演变趋 势的统计图,适 用于描述某种事 物在时间序列上 的变化趋势,也 适用于描述一种 事物随另一事物 发展变化的趋势 模式,还可适用 于比较不同的人 物团体在同一心 理或教育现象上 的变化特征及相 互联系 9、观测数据不仅 具有离散性的特 点,而且还具有 向某点集中的趋 势,反映次数颁 分布集中趋势的 量数叫集中量 数。中位数:位 于数据分布正中 间位置上的那个 数。如果一组数 据从小到大排 列,则中位数通 常是将这批数据 个数一分为二, 居于中间的那个 数。众数:一个 次数分布中出现 次数最多的那个 数,众数不唯一 可有一个或多 个。用符号表示。 离中趋势:数据 具有偏离中心位 置的趋势,它反 映了一组数据本 身的离散程度和 变异性程度。差 异量数:反映一 组数据离散程度 的量 10、一批数据的 算术平均数指的 是这批数据总和 数除以数据总次 数后所得的商 数。平均差:各 数据与其平均数 的离差绝对值的 平均值。方差: 数据的离差平方 数的算术平均 数。标准差:方 差的算术平方根 11、差异系数: 差异量数和集中 量数两相对比后 所形成的相对差 异量数。地位量 数:凡反映次数 分布中各数据所 处地位的量就叫 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 变量或现象之间 存在着种种不同 模式、不同程度 的联系。这种联 系叫做相关。直 线性相关:两个 变量的成对观测 数据在平面直角 坐标系上描点构 成的散点图会环 绕在某一条直线 附近分布 13、原始分数: 在测量工具上直 接得到的测值 (数字),叫原始 分数。相对评分 分数:通过被试 间相互比较而确 定意义的分数叫 相对评分分数。 绝对评分分数: 通过拿被试测值 跟应有标准作比 较来确定其意义 的分数叫绝对评 分分数 14、常模:测验 常模简称常模即 指一定人群在测 验所测特性上的 普遍水平或水平 分布状况。组内 常模:解释被试 原始分数的参照 体系,即被试所 属那类群体的 人,在所测特性 上测验取值的分 布状况。标准分 数常模:用被试 所得测验分数转 换成的标准分数 来揭示其在常模 团体中的相对地 位的组内常模 15、线性变换: 对所有要作变换 的值,都乘以同 一确定值然后再 都加上另一确定 值。测绘项目的 难度:被试完成 项目作答任务时 所遇到的困难程 度。项目的难度 指数:定量刻画 一个测验项目的 被试作答困难程 度的量数就叫项 目的难度指数。 得分率(通过 率):最通用的项 目难度指数的求 法,就是计算被 试在项目上的得 分率或者说通过 率。项目区分度: 就是项目区别被 试水平高低的能 力的量度。测验 信度:测验在测 量它所测特质时 得到的分数(测 值)的一致性。 它是对测验控制 误差能力的量 度,是反映测验 性能的一个重要 质量指标 16、观察分数: 如果从测验实施 过程中实际得到 的被试分数叫观 察分数。真分数: 被试在所测特质 上客观具有的水 平值。测量误差: 观察分数与真分 数的差就是测量 误差。信度系数: 利用同一测验向 同一批被试重测 两次所得的两批 独立测值,求出 其间的相关系 数,就可利用这 种重测相关系数 作为测验信度的 估计值。这样的 相关系数就叫信 度系数。稳定性 系数:由于重侧 法十分强调特质 的稳定性,所以 用这种方法求取 的信度系数就叫 做稳定性系数。 等值性系数:用 平行形式相关求 得的信度系数, 因为特别强调两 测验形式的等值 关系所以又叫等 值性系数 17、测量标准误: 实际测验中所得 测值偏离真分数 的程度叫做测量 标准误可记为。 测验效度:测验 实际上测到它打 算要测的东西的 程度。内容效度: 测验项目构成应 测行为领域代表 性样本的程度。 效标关联效度: 测验预测个体在 类似或某种特定 情境下行为表现 的有效性。结构 效度:测验测得 心理学理论所定 义的某一心理结 构或特质的程 度。效度系数: 测验分数与效标 1 / 8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题和答案自考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卷 (课程代码11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所从事的具体活动称为 A A.任务 B.职务 C.职权 D.职责 2、在一个组织内,岗位的功能越大,其能级就越 B A.复杂 B.高 C.简单 D.低 3、让有关人员以书面形式回答有关岗位问题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 A.问卷法 B.面谈法 C.关键事件法 D.观察法 4、最为普遍的确定关键事件的方法是 A A.工作会议 B.访谈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5、当我们把人视作经济人的时候,往往采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C A.面谈法 B.问卷法 C.工作导向型分析系统 D.人员导向型分析系统 6、最容易接受工作分析活动的群体是 B A.高层经管人员 B.中层经管人员 C.工作分析人员 D.员工 7、工作分析的结果常常表现为有关工作流程与行为的 C A.工作调查 B.工作评价 C.工作描述 D.工作任务

8、岗位设置最基本的原则是 D A.系统化原则 B.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C.因人设岗原则 D.因事设岗原则 9、工作设计的实质是 D A.工作任务变革 B.工作结构变革 C.工作职责变革 D.一场组织变革 10、胜任工作要求具备的主观条件称 C A.职责能力要求 B.知识要求 C.能力要求 D.经历要求 11、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是 C A.工作分析 B.工作描述 C.工作评价 D.工作考核 12、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对任职者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是 B A.工作责任 B.工作技能 C.劳动强度 D.工作环境 13、美国联邦政府最初使用的工作评价方法是 B A.评分法 B.分类法 C.排列法 D.因素比较法 14、岗位分类的重要前提是 A.工作分析 B.工作评价 C.工作设计 D.工作调查 15、岗位分类总的原则是 A.以事为中心 B.以人为中心 C.以物为中心 D.以岗位为中心 16、对性质相同的每一个岗位,按其工作难易繁简程度、责任大小、岗位任务大小及岗位任职者所需具备的资料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岗位分类的是 A.岗位纵向分类 B.岗位横向分类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综合611大纲

-《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育学原理》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相关知识点分析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试范围 1、教育与教育学 识记:教育;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的起源说 领会: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及其改革 应用:教育的本质问题 2、教育与个体发展 识记:个体的身心发展 领会: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本体功能;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教育如何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3、教育与社会发展 识记:学校文化;学生文化 领会: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学校文化与学生文化的特征 应用:教育平等问题 4、教育目的

识记:教育目的;素质教育 领会: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及作用;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我国建国后教育目的演化的过程;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应用: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素质的结构;素质教育的内涵与任务 5、教师与学生 领会:学生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地位;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专业化条件;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应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6、课程 识记:课程;课程类型;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评价 领会:经验主义、学科中心主义、社会再造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等课程理论;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的主要形式;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应用:针对课程中存在问题的课程改革 7、教学 识记:教学;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领会: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教学过程的特点与结构;教学环节的操作方法和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由来与发展;教学策略的特征与类型 应用: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实施 8、德育 识记:道德;品德;德育;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 领会:德育的重要意义;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当代最具影响的几种德育模式 应用:德育过程的主要规律、原则和方法 9、教育评价 识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领会: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教育评价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应用:学生评价的类型;教师评价的方法 -611《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