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

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

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

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

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

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

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论文百事通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

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

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

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

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

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

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

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

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

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

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

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

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

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

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

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

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

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

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

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水准地提升

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

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

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

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

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

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

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

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

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

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升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

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

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

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

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

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

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

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

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

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

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

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

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

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

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

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

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存有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大致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投资、建设、

运营、监管“四分开”管理模式,即投资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主,建设、运营分别由几家公司参与竞争,政府负责监管;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负

责资本金投入,一家法人公司负责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全过

程管理。其存有的问题是,“四分开”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责任

主体对工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定义、分析、集成和管理,没有解

决全系统管理的完整性和全过程管理的一致性,削弱了建设、运营、

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通过市场

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没有解决全寿命周期不同

环节的制约和监管,削弱了对工程效率的比较、分析、选择和控制。

要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须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水平,必须针对这些存有问题认真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

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或者使建设项目策划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

运营管理(FM)相互分离,或者使管理者的选择缺少竞争性,导致很

多弊端。其主要表现在或者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

营的成本、接收、功能目标脱节,最终用户需求自决策阶段开始定义

偏离,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

标的实现服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对不同任务

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

息不能共享;或者使业主不能利用竞争提升管理效率,不能通过相互

制衡来规避风险。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信息技术的

飞速发展,尝试用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内

部业务集成、外部资源集成和工具集成等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十分必要。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内容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主要是将现行管理模式中相对分离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业主开发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同时解决业主主体利用市场进行充分选择管理者的问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由目标系统、任务系统、组织系统几个方面组成。

3.2.1目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系统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反映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

②应有较大的包容性,既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应包括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③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目标系统包括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着重指向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运营目标着重指向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经济收益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强调整合延伸资源,创造延伸收益。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是指对上述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社会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功能目标着眼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目标的统一性,涉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质量、使用功能等,追

求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标准、安全保证的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目

标整合了建设投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延伸收益目标,追求全寿

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全寿命周期时间目标包括设计寿命期、建设工期、服务寿命期目标,涉及工程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的相

互关系,追求合理延长物理寿命和准确把握经济寿命。全寿命周期社

会目标主要强调项目的社会效应,追求各方满意、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2任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管理任务、接口管理任务、信息管理任务。

1)过程管理任务

过程管理任务是任务系统的主体,主要涉及:①项目策划;②项目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前期工作计划,招标计划,工期计划,质量计划,资金计划,资源计划)、各任务分项计划、计划管理;③任务结构分解,包括建设任务结构分解(线网规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

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资源利用准备、运营筹备)、运营任务结构分解(运营乘务、车辆保障、设施设备)、资源利用任务结构分解(房地产、广告媒介、商贸、通信、咨询);

④项目筹资与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模式与方案、财务管理方法与方案;

⑤项目招标,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模式、招标方案;⑥合同管理,包

括合同分类、合同管理模式、合同结构内容、合同风险防范、合同管

理方案;⑦项目实施控制,包括总体控制和各任务分项控制,涉及工

期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资源控制、安全控制;⑧调试与验收,包括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工程与设备验收;⑨运营管理,包括

运营模式、运营组织、运营方案、安全保障。

2)接口管理任务

接口管理是任务系统的界面联系,主要涉及接口特点、接口条件、各

任务间接口、各任务内接口、接口整合、接口方案。

3)信息管理任务

信息管理是任务系统的交互平台,主要涉及信息标准化(任务结构分

解与编码规则)、信息沟通(不同组织、不同过程、不同方面的沟通

与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化(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集

成平台框架技术)。

3.2.3组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是指业主组织管理模式,

包括建设管理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模式和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模式。他既涉及不同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主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

系统的一体化考虑,又涉及同一组织中的整合。

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主要包括:①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

织选择;②不同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③管理任务的衔接性;

④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同一组织中主要考虑:①岗位设置,包括岗

位横向结构(任务部门、职能部门、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岗位纵

向结构(扁平化与垂直化、分权与集权)、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权责对应、指挥集中)、岗位设置方案;②人员配备、考核、培训,

包括配备原则(因岗择人、因物器使、择优选用、能级对应)、考核

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观察过程、注重结果、考核与奖惩升迁

相结合)、培训原则(更新知识、强化观念、增强沟通、发展潜能)、实施方案;③组织文化与制度建设,强调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与优化;④力量整合,突出整合组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组织目

标优化。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有:全寿命周期

目标整合、任务衔接、功能优化、费用控制、组织创新和集成化管理

信息系统的构建。

4.1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着重解决建设期投资、进度、

质量目标与运营服务目标的脱节,使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

目标服从于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最终突出交通功能目标,优化费用

效益目标,重视服务寿命目标,提升社会发展目标。

4.2全寿命周期任务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任务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十分重

视各任务的衔接,既要做好不同主体所承担任务的衔接,又要处理好

同一主体所承担任务的各种接口关系,特别应注意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任务的衔接。

4.3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应着重功能分析,力求用较低

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全寿命周期功能,提升全寿命周期价值。可以用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V=F/C进行功能优化的分析,其中V 代表全寿命周期价值,F代表全寿命周期功能,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轨道交通工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合理的全寿命功能实现、经济的全寿命

周期费用下全寿命价值的提升,思路应放在确定全寿命周期功能的合

理匹配,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上。尤其是功能定位要全面反映工

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规定和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包括实用性、

可靠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这种满足

应贯穿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以实现合理的需要、适度的满足。要注

意功能的匹配,保持功能结构的合理。要着重对工程的基本功能、辅

助功能、外观功能等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定位,保证工程实施的

功能前提是准确的,确保基本功能,重视辅助功能,兼顾外观功能。

功能优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工程的决策和实施阶段,功能优化的效果检

验和提升是在工程的运营阶段。

4.4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费用控制,①是指项目业主和管理者在投

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利用中,在确保功能实现和优化

及收益较大化的同时,使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合理并最小化,从而实

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②是对项目全过程费用的控制,其控制流程应贯穿项目的决策、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通过

对项目费用的计划、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

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项目费用控制在系统最小的范围内。③也是

对项目全方位费用的控制,项目管理者要有效地处理项目的费用目标

与项目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功能、时间、收益等目标的关系,以

实现合理功能、时间、收益条件下的费用优化,从而达到项目总体目

标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分析整个系

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和控制重点。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分析其全

寿命费用的构成,了解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确定整个

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结构。根据费用比重分析法(也称ABC分

析法)的原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整个系统10%—20%的

部分其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很高,可定位为A类,作为重点控制考虑,其余可定位为B类和C类,作为次要和一般控制考虑。各个部分的建

设费用(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费用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可考虑将不

同部分的建设费用或使用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系统的全寿命周

期分为策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根据经验,越是项目的前期,费用

节约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②分析系统各部分

的费用结构和组成。要从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中分析建设费用和使

用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功能分析指导下寻找合理的结合点,确定

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纵向结构。③分析系统各部分建设费用

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要重视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

正和充分竞争。要充分利用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来降低费用。④分析系统各部分使用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要研究不同的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模式,考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降低费用的作用。⑤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全寿命周期

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找收益减费用的最大化。

4.5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重点,应解决业主在全寿命

周期总体目标优化下项目管理组织的选择;解决业主在不同阶段、不

同项目管理组织中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任务的衔接性、管理组织

的互补性。无论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应是以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为

主体,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或集成管理班子,

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考虑。

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业主可通过市场选择或委托的方

式确定一个管理方或自己作为管理方,既作为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者,又承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具体的管理任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业主要增强对管理质量、效益的监管和考核,及时纠偏,

提升效率。

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又具备了多个投资主

体和可供选择的多个管理者时,业主或业主联合体可通过市场选择的

方式,确定一个独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

通全寿命周期中需要集成整合的一体化问题,并委托或与其一起通过

市场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或某条线路项目建设、运营

一体化管理方;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也可直接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

运营管理方并与其共同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联合班子,全面

考虑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不管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有

一个稳定的组织或班子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问题,这是全

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核心。这一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业主。新

晨范文网

4.6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

或整合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组成联合班子,运用公共的、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始终全面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集成问题,以实现全

寿命周期总体目标。这一平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

理信息系统,它是以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为

用户对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

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为所有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这一系统构建应由业主推动,通

过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组织或委托专门班子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J.基建优化,2001,22(2):38-40.

3清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

学报,2001(4):75-80.

4赵丽坤,陈立文,苏春生.工程项目管理层次综合集成化模式研究J,基建优化,2003,24(5):23-25.

5贾广社,王广斌.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总控模式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6(3):7-1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介绍 单元1 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简称“综合监控系统”【ISCS】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对机电设备的实时集中监控功能和各系统之间协调联动功能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综合监控系统, 可实现对电力设备、火灾报警信息及其设备、车站环控设备、区间环控设备、环境参数、屏蔽门设备、防淹门设备、电扶梯设备、照明设备、门禁设备、自动售检票设备、广播和闭路电视设备、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的播出信息和时钟信息等进行实时集中监视和控制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还可实现晚间非运营情况下、日间正常运营情况下、紧急突发情况下和重要设备故障情况下各相关系统设备之间协调互动等高级功能。 ISCS相关英文缩写 1 AFC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自动售检票系统 2 ATC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自动列车控制 3 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自动列车运行 4 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自动列车防护 5 ATS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自动列车监控 6 BAS 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7 CLK Clock 时钟系统 8 FAS Fire Alarm System 火灾报警系统 9 FEP Front End Processor 前端处理机 10 OCC Operating Control Centre 控制中心 11 CCTV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闭路电视系统 12 ISCS 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综合监控系统 13 PA(S)Public Address(System)公共广播(系统) 14 PIS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乘客信息系统 15 PSCADA Power SCADA 电力监控系统 16 PSD Platform Screen Door 屏蔽门 17 SIG Signaling 信号系统 18 FG Flood Gate 防淹门 19 ACS Access 门禁 20 UPS Uninterrupted Power System 不间断电源系统 21 EMCS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ntrol System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22 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监控与数据采集 FACP (Fire Alarm Control Panel )火灾报警控制盘 COM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信系统 ASD (Automatic Sliding door)滑动门 OA (Office Automation )办公自动化系统 ISCS系统介绍 1.硬件构成 1)中心级ISCS硬件设备 2)车站级ISCS硬件设备 2.软件构成 1)数据接口层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3)、《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2001(4)、《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13)、《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1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年版) (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 (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18)、《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1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2 (20)、《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 (21)、《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2

(2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23)、《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3030 (2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范》GB50062—92(25)、《供水排水用铸铁闸门》CJ/T300—92 (26)、《电动装置技术条件》JB2921—81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节约用地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发展政策。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一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建设前应根据城市排水规划先建配套的管渠和泵站或同步建设。二级污水厂宜根据当地环境、技术、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一、二级处理工程设施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环境质量评价或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积极采用经过鉴定并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项目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符合国情和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第八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加强和重视净化污水、污泥的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 第九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管渠建设,在城市新区应采用雨污分流,旧城区改造应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工业废水的水质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时,应优先采用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方案。工业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前,应在企业内部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实行清污分流,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排污量,并在排放口设置检测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施工监测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施工监测方案 1.1 测点布置 1.1.1测点布置原则 1、按监测方案在现场布设测点,当实际地形不允许时,可在靠近设计测点位置设置测点,以能达到监测目地为原则。 2、为验证设计参数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状况下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 3、地表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深埋测点(结构变形测点等)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5、各类监测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力求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测点的埋设应提前一定的时间,并及早进行初始状态的量测。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破坏,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1.2 车站测点布置 车站测点布设情况如下表9-4所示。 表9-4 测点布设表

1.1.3 区间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隆起)监测点: 一般地沿隧道中线方向每隔5m布设一个测点,每隔一定距离布设一个监测横断面,见表9-5。 地面沉降监测横断面间距表 表9-5 横断面方向测点间隔,一般为5~8m,在一个监测断面内设9个测点,地表测点顶突出地面5mm以内。 地面沉降测量应在盾构机开挖面附近,每天进行及每周进行后期观测直到沉降稳定。 (2)地面建筑物及临近建筑物沉降、倾斜和水平位移:在每栋建筑物四角各设置一个观测点,以测量其位移、倾斜,沉降点的数量不少于4点,规模较大的建筑物根据需要增加测点数量。地面和建筑物沉降监测断面沿隧道纵向每30m设一断面。

3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sbr工艺设计.

设计总说明 本设计是3×104m3/d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工艺设计。该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水质调查及其他城市水质比调查,本城市对污水的处理主要包括COD、BOD5,对脱氮除磷也有要求。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污水厂东侧的受纳水体排污渠,出水最终排入某河,该河段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8918-2002)中的Ⅲ类功能水域,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 根据设计要求,该污水处理工程进水中氮磷含量偏高,在去除BOD5和COD 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同时,本污水厂处理水量较小,故采用SBR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本工艺的主要构筑物包括格栅、污水泵房、曝气沉砂池、厌氧池、SBR、接触消毒池、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等。污水进入污水厂经过中隔栅后经污水泵房提升进入细格栅,在进入曝气沉砂池曝气沉砂,随后进入厌氧池对污水进行水解酸化,再进入SBR池反应,然后进入接触消毒池消毒,污水达到水质要求,经过计量槽后排出污水。SBR的剩余污泥经过污泥泵房提升后进入集泥井,再进入浓缩池浓缩,浓缩后的污泥含水量减少再进入贮泥池,随后进入污泥缩水车间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外运。 本设计污水处理采用了SBR工艺,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工艺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经过这个废水处理工艺的废水可达到设计要求,可以直接排放。产生的污泥经过浓缩、压滤等处理后,进行堆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设计书的主要内容为设计资料、污水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污水污泥的计算、污水厂平面布置的选择、人员的配置以及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SBR工艺;脱氮除磷;污泥

建标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2001]77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设备产业化进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上地、劳动安全、消防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发展需要相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由污水管渠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出水排放系统等构成。工程项目的系统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受纳水体的条件以及环境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城市污水厂采用集中或分散建设应在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一般宜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水厂。 根据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城市排水管渠、泵站应与污水厂同步建设。城市污水厂应选择经济技术可行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流域环境规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综合论证。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确定。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报告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报告 项目组负责人 项目类型--小论文 班级 合作者 指导教师- 项目涉及相关学科--地理 项目所属学科- 生物- 一、选题背景-- 城市污水(municipal sewage,municipal wastewater)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载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 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来水水质情况、可供利用的技术发展状态、城市经济状况和城市管理运行要求等诸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的。工艺确定前一般都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经济技术比较。处理后的污水,无论用于工业、农业或是回灌补充地下水,都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项目条件-- 城市污水处理是近几年来较热的课题 三、研究目的-- 让同学们意识到水的重要性,了解城市污水的排放,开动脑筋,献计献策,为处理污水出一份力,为改善我们的环境出一份力,同时也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查找法 实地调查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 城市污水的来源 城市污水的治理方法 城市污水的走向 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城市污水处理是近几年来较热的课题具有实用性 研究的基本过程-- 上网查资料,搞清原理 查资料或实地考察,用图片资料和简单文字说明 资料调查,文字说明 实地考察,文字说明,可附图片 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

污水处理厂管理办法

湖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鄂建〔2009〕114号第一条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指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以下称运营单位)是指依法取得城镇污水处理运营资格,并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生产运营管理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运行监督管理是指对已建成运行(含试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督管理工作。 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全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和水量监督检查工作。 市、州、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督管理工作。 市、州、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环保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和水量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推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制度。城镇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依法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运营单位,并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暂不具备

条件的,可在核定实际污水处理量及处理成本的基础上,签订委托经营协议或服务合同。特许、委托经营协议或服务合同的文本格式、内容应符合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示范文本和有关政策规定。 特许、委托经营协议或服务合同签订后30日内,应报上一级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污水处理厂建设竣工后应进行试运行。试运行由建设单位向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同时告知污水处理主管部门。 污水处理厂自试运行之日起三个月内,建设单位必须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验收,试运行三个月仍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建设单位应向环保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延期申请,说明延期的理由及拟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方可延长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主要出水水质指标稳定达标并经环保验收后,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程序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并备案。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 第七条运营单位的管理、技术、实际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培训由省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并对培训合格者颁发证书。 第八条运营单位应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等规定制定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水质检验制度和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编制《运行与维护手册》,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九条运营单位应按照环保和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要求在进、出水口和关键水处理构筑物等位置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环保和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联网。

城市轨道交通监测试题题库培训讲学

城市轨道交通监测试 题题库

监测培训试题库 一、单选题(共50道) 1以下哪项不含在设计单位施工设计图中:() A、监测要求 B、监测控制标准 C 、监测组织机构设置 D、监测布点图 2以下监测人员行为正确的是() A、监测人员小王使用监测工作中的监测数据、监测成果发表论文。 B、监测人员小李提醒某小区居民,该小区沉降较大,小区楼房可能不安全。 C、某媒体对监测人员小张进行采访被小张婉辞拒绝。 D、监测人员小刘在其朋友圈内分享监测数据及成果。 3以下不属于必测项目的是() A、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和沉降 B、围护桩体挠曲位移 C、支撑轴力 D、底板隆起 4以下属于暗挖车站、隧道区间选测项目的是:() A、地下水位变化 B、拱顶沉降 C、净空收敛 D、爆破振动

5施工方监测进行监测点埋设,当测点布置完成后由监理、()对测点进行验收。 A、施工单位 B、第三方监测单位 C、业主代表 D、监控中心6每个工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每个工程的平面基准点不应少于()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当监测点处于预警状态时,监测单位应该() A、加密监测 B、正常监测 C、抽测 D、停测 9以下哪项不是监测等级划分依据:() A、工程自身风险等级 B、周边环境风险等级 C、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D、监测合同额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监测方案中应明确监测对象、监测范围、监测等级、监测控制值等。 B、监测方案应包含监测点布设平面图、断面图。 C、监测方案要满足设计要求。 D、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可以不按监测方案监测。 11以下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废物处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按照水质状况及处理后出水的去向确定其处理程度,废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即用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构筑物,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整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BOD去除率仅25-40%)。故通常为预处理阶段,以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和提高处理效果。 二级处理是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及某些化学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经过二级处理后,废水中BOD的去除率可达80-90%,即BOD合量可低于30mg/L。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故二级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 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中还存留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藻类增值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因而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如处理后排入流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耗资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其中废水的生物处理法是基于微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物质,把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的方法。根据在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要求,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气(氧)生物处理和厌气(氧)生物处理两种。好气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藉好气细茵的作用来进行的。细菌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CO2、H2O、NO3-、PO43-等)获得生长和活动所需能量,而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使自身生长繁殖。厌气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气的情况下,藉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厌氧细菌在把有机物降解的同时,需从CO2、NO3-、PO43-等中取得氧元素以维持自身对氧元素的物质需要,因而其降解产物为CH4、H2S、NH3等。用生物法处理废水,需首先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可生物分解性能进行分析。主要有可生物分解性、可生物处理的条件、废水中对微生物活性有

污水处理的方法和工艺流程介绍

污水处理的方法和工艺流程介绍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属于物理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流经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

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典型的五种工艺 (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2)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

日处理3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日处理3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绪论 (2) 1.1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 (2) 1.1.1 活性污泥法 (2) 1.1.2 AB法 (2) 1.1.3 SBR法 (2) 1.1.4 氧化沟法 (2) 1.1.5 A2/O工艺 (2) 1.1.6 生物膜法 (2) 2. 设计任务说明 (2) 2.1 设计目的 (2) 2.2 设计背景 (3) 3. 设计内容 (3) 3.1 设计步骤 (3) 3.2 设计依据 (4) 3.3 工艺流程的选择 (4) 3.3.1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指标 (4) 3.3.2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4) 3.3.3 设计工艺流程图 (5) 4. 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 (5) 4.1 格栅 (5) 4.1.1 粗格栅计算 (5) 4.1.2 细格栅计算 (7) 4.2 泵房 (8) 4.3 曝气沉砂池 (8) 4.3.1 设计要求 (8) 4.3.2 设计参数 (8) 4.3.3 计算公式 (8) 4.4 鼓风机房 (9) 4.5 配水井 (9) 4.5.1 进水管管径D1 (9) 4.5.2 矩形宽顶堰 (9) 4.5.3 配水管管径D2 (10) 4.5.4 配水漏斗上口口径D (10) 4.6厌氧池 (10) 4.6.1 设计参数 (10) 4.6.2 计算公式 (10) 4.6.3 设备选择 (11)

4.7 三沟式氧化沟 (12) 4.7.1 设计参数 (12) 4.7.2 计算公式 (13) 4.8 消毒接触池 (17) 4.8.1 设计参数 (17) 4.8.2 设计计算 (17) 4.9 污泥浓缩池 (18) 4.9.1 设计参数 (18) 4.9.2 设计计算 (18) 4.10 脱水机房 (19) 4.10.1 设计参数 (19) 4.10.2 设计计算 (20) 4.11 堆泥厂 (20) 5. 平面布置 (20) 5.2 主要构筑物计算尺寸 (20) 6. 高程布置 (21) 6.1 布置原则 (21) 7. 污水处理厂投资估算 (21) 7.1 工程投资估算 (22) 8.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3) 附录 (24)

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办法

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规范本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促进污水处理事业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1·2条本市区域内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及对其实施的监督和考核,适用本办法。 第1·3条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实行市场化运营,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公平、公正地选择污水处理厂运营企业(以下简称运营企业),并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签订运营服务合同, 第1·4条运营企业应切实做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确保处理的污水达标排放,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第1·5条鼓励污水处理中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技术的研究、推广和使用。 第1·6条鼓励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或进行深度处理后的污水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1·7条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本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和考核;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市和增城市等区(县级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在市主管部门指导下,具体实施对本区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和考核。 第1·8条市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每月考核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工作,具体考核办法详见《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考核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章运营资质管理 第2.1 条运营企业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并满足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时、方可承担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运营, 第2.2 条污水处理厂按建设规模分为五类: 一类:50~100万吨/日; 二类:20~50万吨/日; 三类:10~20万吨/日; 四类:5~10万吨/日; 五类:1~5万吨/日。 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运营企业运营各类污水处理厂应具备表1 列出的基本条件。 第2.3 条运营企业应在本市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委托运营企业应提供运营项目履约保函,金额不少于该项目一个月运营收入,BOT、TOT 等项目由相关合同另行约定。 第2.4 条运营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信誉,无严重违法、违规、不良市场行

城市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

1.城市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 城市污水处理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物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通常有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 (1)物理处理:沉淀、筛滤、过滤、气浮、反渗透等; (2)化学处理: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 (3)物理化学处理:萃取、除气、吸附、离子交换等; (4)生化处理:好氧生物氧化分解(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厌氧生物发酵(还原)技术、消毒等。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实际上是以上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组合。按工艺流程和处理程序可分为: (1)预处理:格栅处理、泵房抽升、沉砂处理等; (2)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 (3)二级处理:由沼气池和二次沉淀池构成; (4)深度处理:混凝沉淀和过滤,加氯和接触池等; (5)污泥处理和污泥最终处置:主要包括浓缩、消化、脱水、堆肥或农用填埋等。 3.典型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二级处

理。 (1)缺氧—好氧或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O或A2O工艺); (2)传统活性污泥法; (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SBR工艺); (4)氧化沟工艺(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4.污水处理设施(设备) (1)物理处理设备:沉淀装置、澄清装置、上浮分离装置、气浮分离装置、离心分离装置、磁分离装置、筛滤装置、过滤装置、污泥脱水装置、蒸发装置等; (2)化学法处理设备:酸碱中和装置、氧化还原和消毒装置、混凝装置; (3)物理化学法处理设备:萃取装置、除气装置、吸附装置、离子交换装置、膜分离装置等; (4)生物法处理设备:好氧生物处理装置及设备、厌氧处理装置、厌氧—好氧处理装置; (5)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如生活小区污水处理设施、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6)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如磁水器、高频水改器、静电除垢器、低压电场式水处理器等。

50000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

50000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 第一章设计容和任务 1、设计题目 50000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 2、设计目的 (1)温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原理; (2)掌握一般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3、设计要求: (1)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2)完成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布置; (3)工艺选择、设备选型、技术参数、性能、详细说明; (4)提交的成品:设计说明书、工艺流程图、高程图、厂区平面布置图。 4、设计步骤: (1)水质、水量(发展需要、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 (2)地理位置、地质资料调查(气象、水文、气候); (3)出水要求、达到指标、污水处理后的出路; (4)工艺流程选择,包括: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布置、选型、性能参数。 (5)评价工艺; (6)设计计算; (7)建设工程图(流程图、高程图、厂区布置图); (8)人员编制,经费概算; (9)施工说明。 5、设计任务 (1)、设计进、出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项目COD Cr (mg/L)BOD 5 (mg/L)SS(mg/L)NH 3 -N(mg/L)TP(mg/L) 进水水质≤200 ≤150 ≤200 ≤30 ≤4 出水水质≤60 ≤20 ≤20 ≤15 ≤0.1 排放标准60 20 20 15 0.1 (2)、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3)、接受水体:河流(标高:-2m)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一、气象与水文资料: 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2370mm ; 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800mm ; 地下水水位,地面下6~7m 。 年平均水温:20℃ 二、厂区地形: 污水厂选址区域海拔标高在19-21m 左右,平均地面标高为20m 。平均地面坡度为 0.3‰~0.5‰ ,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厂区征地面积为东西长224m ,南北长276m 。 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1、工艺方案分析: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①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 =0.75,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②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 、COD 、SS 值为典型城市污水值。 针对以上特点,以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处理工艺尚应硝化,考虑到NH 3-N 出水浓度排放要求较低,不必完全脱氮。根据国外已运行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 可采用“A 2 /O 活性污泥法”。 2、工艺流程 第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计算 进水 格栅 提升泵房 沉砂池 砂水分离 砂 初沉池 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 二沉池 接触池 排放 消毒剂 初沉污泥 泵房 浓缩池 贮泥池 脱水间 泥饼

城市生活用水处理主要方法

城市生活用水处理主要方法 (总8页)

处理厂的工艺组成与处理等级 生活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处理、生化处理(水线)、污泥处理等工段。由机械处理以及生化处理构成的系统属于二级处理系统,其BOD5和SS 去除率可达到90%~98%。处理效果介于一级和二级处理之间的一般称为强化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或不完全二级处理,主要有高负荷生物处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BOD5去除率45%~75%。具有生物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处理系统通常称为深度二级处理。为了去除特定的物质,在二级处理之后设置的处理系统属三级处理,例如化学除磷,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机械处理工段 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在生物除磷脱氮型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曝气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在原污水水质特性不利于除磷脱氮的情况下,初沉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方式需要根据水质特注的后续工艺加以仔细分析和考虑,以保证和改善除磷除脱氮等后续工艺的进水水质。 污水生化处理

处理厂的工艺组成与处理等级 生活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处理、生化处理(水线)、污泥处理等工段。由机械处理以及生化处理构成的系统属于二级处理系统,其BOD5和SS 去除率可达到90%~98%。处理效果介于一级和二级处理之间的一般称为强化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或不完全二级处理,主要有高负荷生物处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BOD5去除率45%~75%。具有生物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处理系统通常称为深度二级处理。为了去除特定的物质,在二级处理之后设置的处理系统属三级处理,例如化学除磷,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机械处理工段 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在生物除磷脱氮型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曝气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在原污水水质特性不利于除磷脱氮的情况下,初沉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方式需要根据水质特注的后续工艺加以仔细分析和考虑,以保证和改善除磷除脱氮等后续工艺的进水水质。 污水生化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要求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达到防止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第1.0.3条排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当地城镇(地区)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埋城镇、工业与农业之间,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通过全面论证,做到确能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4条排水制度(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第1.0.5条排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与污泥处理和处置协调。 二、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污水和污泥。 三、与邻近区域及区域内给水系统、洪水和雨水的排除系统协调。

四、接纳工业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 五、适当改造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 第1.0.6条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且其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第1.0.7条工业废水管道接入城镇排水系统时,必须按废水水质接入相应的城镇排水管道,污水管道宜尽量减少出口,在接入城镇排水管道前宜设置检测设施。 第1.0.8条排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1.0.9条排水工程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根据管理的需要,设备器材的质量和供应情况,结合当地具体条件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操作繁重、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主要工艺,应首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 第1.0.10条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1.0.11条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特殊地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的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1 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所称工程监测,是指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定的测量测试仪器、设备,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地下水和周边环境及工程围(支)护结构等的变化情况(如变形、应力等)进行经常性地量测和巡视观察,并及时反馈监测成果的活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包括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 1.3 本指南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的管理。 1.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管理除应遵循本指南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 2监测技术管理与预警要求 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工程围(支)护结构的变形、应力,工程周边环境的位移、倾斜、开裂,岩土体位移、土压力变化,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等。 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项目及其控制指标应当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说明。其中工程周边环境的监测项目及其控制指标应当经专家论证后确定。 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方案,应当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及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对

象、监测项目、控制指标、监测频率、监测方法、测点布置平剖面图、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配备等。 2.4 工程监测的基准点应布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之外的稳定区域,并保证其埋设稳固、可靠。 工程围(支)护结构监测点应在围(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时布设;工程周边环境监测点与岩土体、地下水监测点应在施工之前埋设。 基准点、监测点应当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埋设,并清晰标识类别、编号、保护要求等信息。 2.5 基准点、监测点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定期巡视。发现基准点、监测点受到破坏,应及时恢复或补救,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有效性。 2.6 监测点埋设并稳定后,应至少连续独立进行二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2.7 监测数据应当根据施工进度,严格按照监测方案中的监测频率要求及时采集,保证监测数据真实、连续、准确、完整。 2.8 监测报告可采用日报、周报、月报、快报等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进度、监测数据及变化情况、巡视观察信息、分析结论及处置措施建议等。 2.9监测过程中应当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及巡视观察信息,发现工程安全状况异常时应当进行监测预警。 2.10 监测预警的级别按照险情或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由大到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2.11监测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应当由各地根据工程特点、建设规模、

(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精编

(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壹、填空题(共27空,每空1分) 1.地铁和轻轨的运营管理可分为3部分:列车运行、车站站务、设备运转。 2.集成系统的3个基本特性是:开放系统、应用需求和接口。 3.BAS系统设备总体而言包括了3类设备:车站空调通风系统、隧道通风和其他系统及其机电设备。 4.车站BAS系统除了要具备火灾工况的防灾联动控制系统功能之外,同时它具备对控制范围内的的其他设备的联动控制,如电源控制、导向控制、和屏蔽门的控制等。 5.BAS是壹个集成系统,集成系统的壹个特点就是它处理各种形式的接口,如FAS 接口、低压专业、主控系统。 6.火灾报警系统壹般由火灾报警触发器件、火灾报警控制装置、火灾报警装置以及火灾联动控制装置组成。 7.车站级FAS的工作模式有监视模式、报警模式、消防联动模式及防灾通信模式等。 8.车站级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车站系统和设备的监控和联动控制。 9.自动化监控系统按照信息的实时响应性要求,可分为实时数据库和事务数据库管理系统俩大类。 10.地铁防灾报警系统的功能分为中央级和车站级。 11.在BAS系统中,车站级监控系统位于车站,以车站监控工作站、PLC控制器为基础,具体包括车站监控局域网、打印机、后被操作盘等。 12.设备运转管理以机电设备管理为主,主要是供电系统和地下车站中的通风和供电空调系统。 13.完整的变电所供电系统应当包括保护测控装置、网络层、管理层三大部分。

1.国内地铁第壹次采用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是北京地铁1期工程。(×) 2.ATP是自动防护系统通过固定闭塞或移动闭塞技术实现列车的自动保护,控制方式不同于壹般工业自动控制。(√) 3.地铁信号系统属于安全系统。(√) 4.地铁自动化集成系统多壹电力SCDA系统为核心。(×) 5.在BAS中,模式控制由OCC实现,模式的判断,命令的发出及正确的模式编号的获得成为实现模式的关键所在。(√) 6.在BAS中,实时数据处理和控制主要由各PLC控制器完成,PLC是车站BAS 系统的核心。(√) 7.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报警系统的心脏,是系统运行的指挥中心。(√) 8.深圳地铁1期工程中在OCC设置了EMCS、FAS、SCADA三个独立的总监控功能。(√) 9.在深圳地铁1期工程中EMCS+SCADA+FAS系统在中心是壹个完全集成的综合系统共属相同的中央服务器。(√) 10.在城轨交通中,完成接口的开发且实现成功,这是集成系统构建成功的关键。(√) 11.(×) 12.在FAS的车站级功能主要有监视、报警、控制以及其他系统的联动等。(√) 13.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是壹个地理上分散的DCS系统。(×) 补充:轨道自动化集成系统多以电力SCADA系统为核心。(√) 地铁自动化集成系统多以电力SCADA系统为核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