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Cadmium Hydroxide Nanostrands in Water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Cadmium Hydroxide Nanostrands in Water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Cadmium Hydroxide Nanostrands in Water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Cadmium Hydroxide Nanostrands in Wate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Amino Acid-based Metal-Organic Nanofibers Inhar Imaz,? Marta Rubio,? Wojciech J. Saletra,? David B.

Amabilino,? Daniel Maspoch*,?

?Centre d’Investigació en Nanociència i Nanotecnologia (CIN2, ICN-CSIC), Campus UAB, 08193

Bellaterra, Spain.

?Institut de Ciència de Materials de Barcelona (CSIC), Campus UAB, 08193 Bellaterra, Spain.

SI1. Synthetic details of Cu-(D-Asp) and Cu-(L-Asp) nanofibers preparation

SI2. Infrared spectra of Cu-(D-Asp) and Cu-(L-Asp) nanofibers

SI3. Optical microscopy image of Cu-(D-Asp) nanofibers grown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SI4.Optical microscopy images of Cu-(D-Asp) nanofibers obtained with polarized light

SI5.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Cu-(D-Asp) and Cu-(L-Asp) nanofibers SI6.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of Cu-(D-Asp) nanofibers grown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SI7.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of Cu-(D-Asp) nanofibers grown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SI1. Synthetic details of Cu-(D-Asp) and Cu-(L-Asp) nanofibers preparation

?Synthesis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of very long nanofibers

Cu(NO3)2· 6H2O (1.5 mmol, 300 mg) was dissolved in water (2ml). In parallel, a solution of L- or D-aspartic acid (1 mmol, 133 mg) in an ethanol/water mixture (5ml/1ml) was prepared. The aspartic acid was then deprotonated by addition of NaOH (2 mmol, 80 mg). Both solutions were carefully transferred to a test tube, generat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the two layers. After 3 days, the first fibers started to appear at the interface. Anal.: Calc. for Cu(C4H5NO4)· 4H2O: Cu : 23.82; C: 18.01; H: 5.24; N: 4.91; O: 47.99 Found Cu : 22.78; C: 17.76; H: 5.4; N: 5.06.

?Synthesis of nanofibers by fast addition

The nanofibers were prepared by the addition of an aqueous solution ( 2 mL) of Cu(NO3)2· 6H2O (1.5 mmol, 300 mg) in an aqueous solution (10 mL) of aspartic acid (1 mmol, 133 mg) and NaOH (2 mmol, 80 mg). The solution turned immediately to a deep blue colour. Immediately, a dendritic growth of blue nanofibers was observed.

?Synthesis of the Cu(aspartate) gel

The gel preparation was similar to that used to prepare the nanofibers by direct mixing. In this case, Cu(NO3)2 (6 mmol, 1.2 g) was diluted in 2 mL of H2O and added to a water solution (10 mL) of aspartic acid (4 mmol, 532 mg) and NaOH (8 mmol, 320 mg) under stirring. Immediately, the solution turned to dark blue. After few seconds, the gel was formed, and the solution was totally fixed.

SI2. Infrared spectra of Cu-(D-Asp) and Cu-(L-Asp) nanofibers Methods for FT-IR: FT-IR spectra were collected on a Perkin Elmer spectrometer in the range of 400-4000 cm-1on ATR.

?Cu-(D-Asp) fibers:

?Cu-(L-Asp) fibers: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with polarized light

Optical (left) and polarizing optical photomicrographs of the fibers. The weak polarization is only seen in the clusters of fibers, while smaller bundles of fibers have extremely weak or null polarization.

SI5.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Cu-(D-Asp) and Cu-(L-Asp) nanofibers

SI6.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of Cu-(D-Asp) nanofibers grown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SI7.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of Cu-(D-Asp) nanofibers grown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阅)避雷器规格型号

依据JB/T 8459-1996 《避雷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产品型号说明如下: 产品型式:Y —表示瓷套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YH (HY )—表示有机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结构特征:W —表示无间隙 C —表示串联间隙 使用场所:S —表示配电型 Z —表示电站型 R —表示并联补偿电容器用 D —表示电机用 T —表示电气化铁道用 X —表示线路型 附加特性:W —表示防污型 G —表示高原型 TH —表示湿热带地区用

系统的额定电压(也称标称电压)为6KV,最高电压应该为6*1.15KV,而避雷器的灭弧电压设计是定在系统最高运行电压的1.1倍,应该为6*1.15*1.1.=7.59KV。 当然选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又是在参考避雷器灭弧电压设计基础上再乘以 1.2-1.3倍即6*1.15*1.1*1.3.=9.867将上面的数据除以1.732就是5.696KV了又称电弧电压。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的要求。 选择MOA的重要技术参数是额定电压、最大持续电压、标称电流、雷电冲击保护水平、操作冲击保护水平等,下面就6-35kV系统开关装置内避雷器选择进行阐述。 (1) 避雷器额定电压Ur的选择 a.按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UC的选择 由于6-35kV系统多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出现单相接地以后,相对地电压上升为线电压Um(Um为系统最高工作电压),属暂时过电压,故障持续时间≥10s,故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的选择为:6-10kV时UC≥1.1Um ,则6kV避雷器UC≥1.1x7.2=7.92kV;10kV避雷器UC≥1.1x12=13.2kV 35kV时UC≥1.0Um ,则35kV避雷器UC≥1.0x40.5=40.5kV b.按避雷器暂时过电压Ut的选择 暂时过电压包括工频和谐振两大类。只有单相接地引起的工频过电压,才是确定和选择避雷器额定电压的主要依据。根据电力部1993年10月30日“关于提高3-66kV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和持续运行电压有关情况的通报”,3-15.75kV Ur≥1.4Um ,35-66kVUr≥1.3Um 。 实际选择中略小于上述值: 6-10kV Ur≥1.38Um则6kV避雷器Ur≥1.38x7.2=9.94kV 10kV避雷器Ur≥1.38x12=16.6kV 35kVUr≥1.25Um 则35kV避雷器Ur≥1.25x40.5=50.6kV (2)标称放电电流的选择 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In是波形为8/20μs用以划分其等级的重要参数,有1.5、2.5、5、10、20kA 等五级,前三级分别与中性点、电机避雷器、电容器避雷器等相对应,电站避雷器则分为后三种,一般6-35kV 系统选择5kA。 (3)雷电冲击保护水平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一、光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和像距 u表示。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 2 3、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

2 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 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u f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 >2f 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 <u <2f 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 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 当u >v 时,像比物小;当u =v 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 <v 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 三、热学难点: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

3 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 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 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 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 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 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 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 四、电学难点 (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 ★电流定义式:t Q I

HY5WX-51避雷器使用说明书

一、用途 交流系统用瓷(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用来保护相应等级的交流电气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损害的保护电器。 产品执行标准:GB11032/IEC60099-4 (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二、使用条件 1.适用户内、户外 2.环境温度(-40℃~+48℃) 3.太阳光最大辐射强度1.1kW/㎡ 4.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5.电源频率(48-62)Hz 6.地震强度8度及以下地区 7.最大风速不超过35m/s 8.长期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应不超过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三、结构和特性 该类避雷器由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叠加组装,密封于绝缘瓷外套内,无任何放电间隙。在正常运行电压下,避雷器呈高阻绝缘状态;当受到过电压冲击时,避雷器呈低阻状态,迅速泄放冲击电流入地,使与其并联的电气设备上的电压限制在规定值,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该避雷器设有压力释放装置,当其在超负载动作或发生意外损坏时,内部压力剧增,使其压力释放装置动作,排除气体,避免瓷外套爆炸。本避雷器具有陡波响应特性好,冲击电流耐受能力大,残压低、动作可靠、耐污秽能力强、维护简便等特点。 四、型号说明 1.1、型号含义 HY□W □□—□/□ ││││││└─标称电流下残压(kV) │││││└───避雷器额定电压(kV) ││││└─────设计序号,不表明产品的先进程度 │││└──────使用场所(S-配电型;Z-电站型;T-电气化铁道; │││R-保护电容,X线路型) ││└───────无间隙 │└─────────标称放电电流(kA) └──────────复合绝缘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Y □W □□—□/□ ││││││└─标称电流下残压(kV) │││││└───避雷器额定电压(kV) ││││└─────设计序号,不表明产品的先进程度 │││└──────使用场所(S-配电型;Z-电站型;T-电气化铁道; │││R-保护电容) ││└───────无间隙 │└─────────标称放电电流(kA)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 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 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各种型 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各种型号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型号说明: 一、有机复合外套无间隙氧化物避雷器有机复合外套无间隙氧化物避雷器采用通流能力较强的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片叠加组装,密封于外套腔内,无任何放电间隙。在正常持续运行电压状态下,避雷器不动作,呈高阻状态。当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幅值超过一定范围时,避雷器导通。由于氧化锌电阻片优良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导通后其两端的残压被抑制在被保护设备的绝缘安全值以下,从而使电气设备受到保护。氧化锌电阻片通流容量大,保护残压低,电压响应迅速,是近十余年兴起的高性能新型限压元件。优点:有机复合外套是我国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技术在避雷器外套上的应用。由于采用硅橡胶外套,从根本上消除了瓷套式避雷器可能存在的外瓷套爆裂现象,并提高了防潮、耐污、抗老化、散热等性能,同时体积小重量轻,免于维修。因此,该产品聚集了有机外套和氧化锌电阻片的全部优点,是新型的过电压保护电器。二、带脱离装置的复合外套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脱离装置是避雷器本体所带的一种自我保护装置,通常接在避雷器的底部,避雷器通过其接地。当避雷器在系统雷击或操作过电压下泄放能量,外界电动力、机械力及环境温度变化等综合作用时,脱离器不会动作,即避雷器正常工作时,脱离装置不影响其工作。当避雷器自动运行的稳定性受到损坏,或避雷器已经损坏时,脱离器迅速工作,将避雷接地线断开,避雷器电位悬空,退出运行。优点:安秒特性稳定、反应快、灭弧效果好、分断能力强、工作可靠性高、体积小、密封性好、为故障避雷器提供了明显标记、便于迅速发现故障点并及时维修。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外形尺寸 避雷器型号D(mm)h(mm)H(mm)伞数重量(kg)YH5WS1-17/50 90 190 260 5 1.5 YH5WZ1-17/45 92 190 260 5 1.7 避雷器型号D(mm)h(mm)H(mm)伞数重量(kg)YH5WS1-17/50L 90 210 286 6 1.8 YH5WZ1-17/45L 92 220 296 6 2.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性能指标 典型的电站型和配电型避雷器电气特性GB11032 产品型号系统 额定 电压 kv (有 效 值) 避雷 器额 定电 压kv (有 效 值) 避雷 器持 续运 行电 压kv (有 效 值) 陡波 冲击 电流 下残 压kv (峰 值) 雷电 冲击 电流 下残 压kv (峰 值) 操作 冲击 电流 下残 压kv (峰 值) 4/10us 大电流 冲击耐 受kv (峰 值) 直流 1mA电 压kv 不小于 2ms方波 电流峰值 A不小于 YH5WS-5/15 3 5 4.0 17.3 15.0 12.8 65 7.5 75(150) YH5WS-10/30 6 10 8 34.6 30 25.6 65 15 75(150)

10-35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说明书剖解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1) 二正常使用条件 (1) 三型号及意义 (1) 四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 (2) 1、电站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 2、配电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3) 3、并联补偿电容器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3) 4、发电机、电动机、电机中性点保护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 雷器 (4) 5、变压器中性点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5) 6、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5) 7、电气化铁道无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6) 8、线路用复合外套无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6) 五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外形结构及安装尺寸图 (7) 六瓷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1) 七瓷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外形结构及安装尺寸图 (13) 八用户须知 (16)

一、概述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是用于保护输变电设备的绝缘免受过电压危害的重要保护电器,它具有响应快、伏安特性平坦、性能稳定、通流容量大、残压低、寿命长、结构简单等优点,广泛使用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系统中。 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用硅橡胶复合材料做外套,和传统的瓷外套避雷器相比,具有尺寸小、重量轻、结构坚固、耐污性强、防爆性能好等优点。 本厂产品规格齐全,各类繁多。不但有各种常规产品,而且各种非标的、大容量的、大爬距的、高原防污的、全绝缘内出线式的等都可生产。 本厂避雷器产品采用标准为:IEC60099-4:1991、GB11032-2000、JB/T6479-1992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本厂还可以按英标、美标或出口商指定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 二、正常使用条件 1、环境温度不低于-40℃,不高于+40℃; 2、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瓷套式不超过1000 m); 3、电源频率不小于48 Hz、不大于62 Hz; 4、安装地点凤速不超过35m/s; 5、长期施加在避雷器上的工频电压不超过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无间隙MOA)或 额定 电压(串联间隙MOA)。 6、地震裂度8度以下地区; 三、型号及意义

避雷器说明书修订稿

避雷器说明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一、用途 交流系统用瓷(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用来保护相应等级的交流电气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损害的保护电器。 产品执行标准:GB11032/IEC60099-4 (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二、使用条件 1.适用户内、户外 2.环境温度(-40℃~+48℃) 3.太阳光最大辐射强度㎡ 4.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5.电源频率(48-62)Hz 6.地震强度8度及以下地区 7.最大风速不超过35m/s 8.长期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应不超过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三、结构和特性 该类避雷器由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叠加组装,密封于绝缘瓷外套内,无任何放电间隙。在正常运行电压下,避雷器呈高阻绝缘状态;当受到过电压冲击时,避雷器呈低阻状态,迅速泄放冲击电流入地,使与其并联的电气设备上的电压限制在规定值,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该避雷器设有压力释放装置,当其在超负载动作或发生意外损坏时,内部压力剧增,使其压力释放装置动作,排除气体,避免瓷外套爆炸。本避雷器具有陡波响应特性好,冲击电流耐受能力大,残压低、动作可靠、耐污秽能力强、维护简便等特点。 四、型号说明 、型号含义 HY□ W□□—□ /□ ││││││└─标称电流下残压(kV) │││││└───避雷器额定电压(kV) ││││└─────设计序号,不表明产品的先进程度 │││└──────使用场所(S-配电型;Z-电站型;T-电气化铁道; │││R-保护电容,X线路型) ││└───────无间隙 │└─────────标称放电电流(kA) └──────────复合绝缘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Y□ W□□—□ /□ ││││││└─标称电流下残压(kV) │││││└───避雷器额定电压(kV) ││││└─────设计序号,不表明产品的先进程度 │││└──────使用场所(S-配电型;Z-电站型;T-电气化铁道; │││R-保护电容) ││└───────无间隙 │└─────────标称放电电流(kA)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低压避雷器

(完整)初中物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初中物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测量》单元:包括长度、体积的测量 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正确放置、读数、记录): (2)正确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固体体积(正确操作、读数、记录)难点:用排液法测不规则的密度小于某液体密度的物体的体积(关键测体积时要注意求得体积差值要真正为物体体积)。 二,《光学》单元: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折射初步规律及凸透镜成像。 重点:1,知道光在一种均匀物质里沿直线传播。 2,会用光速作简单的计算;光年的概念(光在一年中运动路程,是天文学上距 离单位)。 3,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分析、解释光的反射现象,并画出光路图; 4,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简单物体在平面镜里 成的像(对称的虚象) 5,知道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途径 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初步规律(分垂直入射和斜入射;斜入射又分:从空气 射入水中和从水中射入空气) 7,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应有实验技能。 难点:1,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简单光现象。 2,用平面镜来控制光路(关键抓住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的夹角)。 3,认识平面镜所成的虚象。 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的折射现象(画出从观察物到观察者的光线传播路线 可加以说明)。 5,如何调节物距和像距来改变成像的大小(u>f成实象时像大则像距大,物 距小)。 三、《声和波》单元:包括声音产生、传播、声速和声波。 重点:1、声源、声波的含义。 2、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和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波、(声波的反射)回声。 4、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比较。 四、《热》和《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包括温度及其测量;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重点:1、正确使用温度计(会选、会放、会读)。 2、知道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物态变化与温度变化与否的关系。 3、蒸发、沸腾各自特点、异同点、影响因素。 4、能运用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 5、初步理解什么叫热量。会用公式Q吸=cm(t-t0)或Q放=cm(t0-t)计算热量、比 热容(比热)、温度等。 6、理解和应用比热容(比热)的概念。 7、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扩散现象,说明的问题。 8、内容的概念,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9、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及其各自实质。 难点:1、晶体的熔化和对应溶液的凝固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前者吸热,后者放

最新人教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第7章力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认识力的概念;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难点:分析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第8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初三年级的物理主要涉及力学,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到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都属于力学。最后的第十六章《热和能》还有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属于能量和能源,相比力学知识比较简单。因此初三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通力学。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许多重要概念:质量、密度、速度、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会学到许多仪器和机械:天平、量筒、压强计、密度计、气压计、杠杆、轮轴、斜面、滑轮、抽水机等;会结识并了解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帕斯卡、焦耳、瓦特等。 难点一、密度的测量方法 第一个难点就是第十一章中密度的测量方法。这里主要难在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例如,测盐水的密度怎样避免粘杯。还有一类题只有天平测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例题:只有天平怎样测牛奶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 步骤:(1)测空杯的质量m1(2)杯中装满牛奶,测总质量m2(3)将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装满水,测总质量m3 结果表达式:ρ=(m2 -m1)ρ水/(m3 -m1)

难点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例题: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 C.铅笔盒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 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分析: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到的。C项是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 A项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难点三、力和机械的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分析 产生摩擦力需要三个条件,即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题:如图①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牛 B. 牛 C. 牛 D. 牛 分析:本题的考点是二力平衡,数据2中木块受力平衡,因此摩擦力等于3N,当拉力改变时物体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摩擦力与此无关,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

常见氧化锌避雷器型号及参数

常见型号氧化锌避雷器0.22~0.38kV低压避雷器 类别避雷器型号避雷器 额 定电压 kV (有效 值) 系统标 称 电压kV (有效 值) 持续运 行 电压kV (有效 值) 直流 U1mA 参考电 压 ≮kV 陡波冲 击 电流残 压 ≯kV(峰 值) 雷电冲 击 电流残 压 ≯kV(峰 值) 操作冲 击 电流残 压 ≯kV(峰 值) 2mS 方波电 流 A(峰值) 4/10μs 冲击电 流 kA(峰 值) 低压(H)Y1.5W S-0 .28/1.3 0.28 0.22 0.24 0.60 ---- 1.30 ---- 50 10 (H)Y1.5W S-0 .50/2.6 0.50 0.38 0.42 1.20 ---- 2.60 ---- 50 10 3kV配电型/电站型 类别避雷器型号避雷器 额 定电压 kV (有效 值) 系统标 称 电压kV (有效 值) 持续运 行 电压kV (有效 值) 直流 U1mA 参考电 压 ≮kV 陡波冲 击 电流残 压 ≯kV(峰 值) 雷电冲 击 电流残 压 ≯kV(峰 值) 操作冲 击 电流残 压 ≯kV(峰 值) 2mS 方波电 流 A(峰值) 4/10μs 冲击电 流kA(峰 值) 配电(H)Y5W S-3.8 /15 3.8 3 3.0 7.5 17.3 15.0 12.8 75 40 (H)Y5W S-5/1 5 5 3 4.0 7.5 17.3 15.0 12.8 75 40 电站(H)Y5W Z-3.8 /13.5 3.8 3 3.0 7.2 15.5 13.5 11.5 200 65 (H)Y5W Z-5/1 3.5 5 3 4.0 7.2 15.5 13.5 11.5 200 65 3kV配电型/电站型(带脱离装置) 配电(H)Y5W S-3.8 /15L 3.8 3 3.0 7.5 17.3 15.0 12.8 75 40 (H)Y5W S-5/1 5L 5 3 4.0 7.5 17.3 15.0 12.8 75 40 电站(H)Y5W Z-3.8 /13.5L 3.8 3 3.0 7.2 15.5 13.5 11.5 200 65 (H)Y5W Z-5/1 3.5L 5 3 4.0 7.2 15.5 13.5 11.5 200 65 6kV配电型/电站型 类别避雷器型号避雷器 额系统标 称 持续运 行 直流 U1mA 陡波冲 击 雷电冲 击 操作冲 击 2mS 方波电 4/10μs 冲击电

ZFTW防雷器说明书

ZFTW-系列通道防雷保安器说明书 一、功能与特点 ZFTW-系列通道防雷保安器为我公司为铁路信号系统设计,用于防止雷电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对铁路信号系统及设备造成的损坏。 ●其主要特点是: ●防雷保安器为插拔式,防雷底座即可直接固定于直六柱瓷端子接线柱上,也 可固定于35mm导轨或防雷分线柜绝缘板上。实现传统6柱瓷端子的分线、防雷一体化,使用简单、方便、节省空间及改造成本。 ●内置过流保护电路,避免火险发生 ●内部串接压敏电阻,有效阻断漏流 ●采用绿、红色分别指示工作状态及失效状态,清晰直观 ●防雷模块设有测试点,方便对防雷器整体性能及内部器件定期测试。 二、工作原理及主要元器件选型 二.1 共模型 信号线2 PE

二.2 差模型 二.3 全模型 信号线 信号线 PE 信号线 信号线 PE

三、主要外形参数 防雷模块和底座组装后外形尺寸为49×40×82mm ,图为防雷模块及与底座组装后的示意图如下:

四. 使用方法 鉴别座的方向与电压等级一一对应,使用时,依据电压等级和保护模式选用相应的底座及与之配合的防雷保安器模块,电压等级与鉴别座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共模 共模 共模 共模 差模和全模 签别座方向对应电压等级和保护模式对照图 差模和全模 差模和全模 差模和全模

黑点为签别座方向 底座俯视图 使用时,可以通过螺母将防雷保安器底座与直六柱瓷端子的接线柱连接起来,使得防雷保安 器底座固定在直六柱瓷端子上,此步骤还可同时实现接线柱与防雷电路的电气连接,使得防雷保 安器与信号设备并联连接,到达防雷减灾的目的;三个防雷底座可共用一接地连接排,用于与地 线连接;可共用一标识牌,用于记录信号线路的走向及其他信息。 五.检测方法 如图一二三所示,模块引脚和模块上所表示意图对应关系原则如下:左边对应左边;右边对应右边;中间对应中间;近端对应近端;远端对应远端。即原理图中所标的a,b,c,d,x,y,z分别对应模块 下引脚和测试点的A,B,C,D,X,Y,Z;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检测方法如下:举例:如检测M1压敏电阻时,测量引脚D和测试点Y两端电压和漏流即可。检测放电管G1时,检测引脚A和测试点Y两点放电电压即可。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 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 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

FS4避雷器使用说明书

一、用途 FS系列阀式避雷器用作保护配电变压器和电缆头等电气设备免受大气过电压的损害。它适用于: 1、室内和室外:使用地点环境温度-40℃~+40℃。 2、使用地点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高于1000m地区,采用高原型避雷器。 3、安装地点可能出现相对地最高工频电压不应大于避雷器的额定电压。 它不适用于:有严重污秽和剧烈振动的地方。 二、结构和性能 FS系列避雷器由火花间隙和阀片呈单柱叠装在瓷套内,瓷套两端用橡皮密封。为安装和接线设有铁夹及接线螺栓。 FS8系列避雷器为FS4系列避雷器的改型产品,其内部结构、电气特性与FS4系列相同,但具有以下特点: (1) 产品内部充入高纯度干燥氮气,防止电晕产生臭氧,从而保证产品性能稳定。 (2) 上部金属盖改用瓷盖式结构,解决了上部铁盖锈蚀问题。 (3) 采用特种螺栓从瓷套上端芽出接线,代替焊工金属上的接线端子,避免接线端子脱焊。 (4) 瓷套上端采用双层橡皮密封,保证密封性能可靠。 高原避雷器瓷套与铁盖采用金属与瓷件焊接密封,具有优良的密封性,因此可适用于任何海拔高度的地区。 三、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为±40℃ □海拨高度不超过1000m □电力系统频率50Hz或60Hz □安装地点最大风速为35m/s 四、技术标准 该系列避雷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7327-87交流系统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要求,其主要性能见特性表。 五、技术参数

1、避雷器在运行前后应做预防性试验,在运行中的避雷器每隔1~2年应做一次,其项目有: (1) 泄露电流的测量,于避雷器两端加以特性表中所规定的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的脉动不大于±1.5%),流过避雷器的泄露电流应符合特性表的规定。 (2) 绝缘电阻试验:用2.5kV摇表来测量其绝缘电阻,阻值不作规定,但每次试验结果应相近。 (3) 工频放电电压测量:在避雷器端加以50Hz交流电压,在能正确读出电压数值的前提下,从零值起均匀升压到避雷器放电止。放电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应限制在0.2~0.7A,放电后应在0.5s内切断电源。每只避雷器的测量次数不得少于3次,每次测量的时间间隙不得少于10s,其值应符合特性表中的规定。 2、在运输和贮存时,应将避雷器正置立放。 3、在运行中,避雷器原有刷漆部分应每隔1-2年刷漆一次。 4、安装时,避雷器顶端引线的水平拉力应不大于294N(30kgf)。 上海昌开电器有限公司

九年级复习:物理重难点汇总_中考物理

九年级复习:物理重难点汇总_中考物理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

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说明书

五、现场安装 将电流传感器套装于变压器铁芯接地线上并固定,将装置安装固定在变压器旁边的线杆上,固定方式选用钢带固定(装置后板图如图七),然后将电流传感器二次引线接入装置,最后将装置可靠接地。 六、售后服务 (1)本公司产品随机携带产品保修单,订购产品交货时,请当场检验并填好保修单。 (2)自购机之日起,凭保修单保修一年,终身维护。在保修期内,维修不收维修费;保修期外,维修调试收取适当费用。 (3)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保修: 1、用户对产品有自行拆卸或对产品工艺结构有人为改变。 2、因用户保管或使用不当造成产品的严重损坏。 3、属于用户其它原因造成的损坏。 服务电话:1 ES-2010线路避 雷器监测单元 使 用 说 明

书 福州亿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TEL:5 (Ver2.0) 目录 一、概述 (2) 二、安装尺寸 (3) 三、安全措施 (4) 四、现场安装 (5) 五、售后服务 (5) 一概述: ES-2010系列带485通讯线路避雷器监测单元 ES-2010系列带485通讯线路避雷器监测单元,是福州亿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最新设计的具有RS485双向通讯功能的避雷器监测器。技术性能完全满足国际标准IEC的要求。技术参数与原JSH/JCQ型相同,可记录避雷器的动作次数和在线监测避雷器漏电流,并带有485通讯接口,可将避雷器运行参数:漏电流大小,动作次数、动作时间等随时传输主控室。从而可提前发现事故隐患,避免发生事故。 通讯接口分类:485线接口和光纤接口。485线接口型对现场的布线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将485线首尾相连至控制室上位机即可。光纤接口型需在监测器下端水泥柱增加一光纤转换器,将A\B\C三相光信号转换后再连接至控制室上位机。 性能参数表(订货时注明485接口型货光纤接口型): 二:安装尺寸图及接线方式: 安装尺寸图及接线方式: 需采用RS485转RS232串口转换器,电源电压DC5-12V接信号输出接口1(红正)、2(黄负)端,通讯线A+接4(绿)端、B-接3(蓝)端,转换器插计算机串口。 ES-2010避雷器泄露电流监视仪通讯协议

中考物理重难点提纲

物理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科学内容又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

分章重点: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重难点:1.长度及时间的测量与读数2.参照物的选择及判断3.V=S/t计算运动的快慢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拉制 重难点: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分 第1节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考)第2节熔化和凝固(实验)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重难点: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态变化及熔化凝固时的特点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重难点:光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遗镜成像的规律(每年必考)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重难点:凹凸透镜呈像的规律,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第1节质量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重难点:密度的求法p=m/v 质量及体积的测量方法 第1节力 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重难点:力的三要素及画法,弹力及弹簧测力计,重力G=mg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实验) 重难点:牛一惯性定律,二力平衡的特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种类

第1节压强 第九章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难点:P=F/s、液体压强求法P=P g h,标准大气压的表示 第1节浮力 第十章浮力第2节阿基来德原理(实验)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重难点:F(浮)=G(排),物体沉浮的条件 第1节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2节一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功W=FS cos& 功率P=w/t P=F V,动能势能的求法及机械能的转化 第1节杠杆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重难点:杠杆的五要素及力臂的画法,动定滑轮的实质及滑轮组的连接,机械效率的求法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必考) 重难点:内能的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求解

2019年中考物理重难点易错题汇总含答案解析(1)

最新版2019年初三中考物理易错题集锦及答案分析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当你发现有人触电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立即将触电人拉开 B.立刻用小刀或剪子将电线切断 C.立即用手将电线拉开 D.应立刻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将电线挑开. 2.下列各图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3.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5.小明同学做实验时,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L1和灯泡L2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L1断路,L2断路B.L1断路,L2短路 C.L1短路,L2断路D.L1短路,L2短路 6.我们家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