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基因发展现状分析

转基因发展现状分析

转基因发展现状分析
转基因发展现状分析

1.1转基因技术的定义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或DNA导入到生物体的细胞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稳定地整合、表达并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技术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2]。

1.2.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将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使之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并且赋予受体植物预期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3]。

遗传转化的方法[4]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

转基因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突破,转基因食品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基因食品具有以下特性[25]:(1)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生产产值。通过转移或修饰等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基因达到增产效果,促进生产的效率,节省成本,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带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基因改良的大豆和普通大豆相比较,转基因大豆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大豆;(2)增强食品特殊性能,强化食品功能;(3)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防治病虫害。通过种植转基因作物不仅仅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而且大大减少了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量,这既减轻了使用大量化学物质对农业工人与害虫天敌的毒害,又维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平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和不可逆转的趋势;(4)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合理补充所需营养;(5)具有保健功能,提升食品内在价值,起到了预防疾病的作用。

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

1、全球转基因作物政策布局

转基因作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研究和保障生物安全的同时,加快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已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国际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竞争的焦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院(NIFA)资助了多项转基因作物研究。2012年,NSF资助佐治亚大学100万美元,用于研究大豆基因功能,利用跳跃基因建立并编目一个大豆插入和基因活化突变体库。2014年,NIFA资助了针对转基因技术、目标性状可持续粮食安全、目标性状营养价值和目标性状能源性状4个方面的16项转基因作物研究。

欧盟FP7框架于2012年相继启动“欧洲植物表型研究网络”与“提高豆类作物非生物和生物胁迫抗性”项目,共投资800多万欧元用于研究耐旱和抗病性基因及相关分子机制,并注重转基因技术开发。英国作物改良研究会2012年公布的第二轮资助项目重点关注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油菜、大麦和小麦等英国主要的谷类作物。加拿大通过Growing Forward 2框架计划、基因组研发计划、基因组组织等对农业研发进行资助,《加拿大基因组2012~2017年战略计划》着重支持油菜、小麦、亚麻、马铃薯、向日葵、葡萄、牛和猪的基因组学研究。《澳大利亚农业蓝图2013~2020年》指出,未来将通过利用创新技术向全球人口提供高品质的粮食和纤维。印度《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2017年)》则进一步支持转基因产品设施建设、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生物技术发展综合计划》也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利用基因组和生物技术新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种。中国高度重视转基因作物培育和产业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这是近十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第六次提到转基因技术(表1)。

发布于2013年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提升生物育种核心竞争力;2012年《生物种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重申了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研究和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性。与此同时,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资助水稻、玉米株型发育和籽粒形成的关键基因、遗传网络调控、分子育种设计,以及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与转基因技术;2014年中国科学院也启动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旨在解析调控复杂农艺性状的分子模块。

2、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态势

转基因技术已成为生物育种中广泛应用的作物栽培技术。ISAAA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1996年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到2014年达到1.815亿公顷,种植面积增加了100多倍(图1)。研究表明,对于较贫穷的国家而言,害虫和杂草问题更严重,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收益也就更高,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应用转基因技术实现的收益率要比发达国家高14%。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发展较快,2011年起,种植面积已超过发达国家。通过分析专利,可以准确反应行业的研发动态以及产业化情况。2005~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相关专利(族)数量持续增长,十年申请专利共计12 065项,反映出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图2)。

3、转基因作物改良性状分析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种类不断增多,2014年全球商业化种植了27种转基因作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转基因大豆,约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一半;其次是玉米,占30%;然后是棉花占14%,油菜占5%,其他作物仅占1%。全球82%的大豆、68%的棉花、30%的玉米、25%的油菜都是转基因作物。从专利申请量来看,大豆、玉米、棉花、油菜4大转基因作物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相关专利申请量持续保持领先。自苏芸金芽孢杆菌(Bt)基因应用于棉花可有效抗虫以来,棉花育种发生巨大变革,近10年转基因棉花研究突飞猛进。此外,转基因油菜的专利数量也稳步发展(图3)。

目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性状主要集中在抗逆性状上,包括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毒等,这类作物能够降低耕种成本、增加作物产量以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在耐逆境方面,研究方向已经转向多性状叠加的转基因控制体系(图4),以获得双重效益,提高广谱性效果,同时多重高效抗逆特性组合,可降低选择压力。如美国孟山都公司已经与陶氏公司合作研发出了八重抗逆抗虫特性的组合品种——SmartStax,可以一并防治

地上地下昆虫并且抗广谱除草剂。SmartStax综合了多个品种优势,包括孟山都Yieldgard VT Triple(抗玉米根虫、抗草甘膦和抗玉米螟的三重转基因玉米)、RoundUP Ready 2(抗麦草畏和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来自陶氏的HerculexXtra(抗玉米螟和根部蠕虫玉米)、Liberty link(抗草铵膦性状系列产品)。目前,玉米、棉花和大豆已有SmartStax的商业化品种,而更多的SmartStax作物品种正在研发中。此外,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如改善食品味道、增加食物营养、减少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量等性状)的转基因产品正在研发中。从应用的技术来看,转基因作物相关技术的专利IPC分布显示,

A01H-005/00(新被子植物或获得新被子植物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被子植物再生)、C12N-015/82(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用于植物细胞)、A01H-005/10(新被子植物种籽或获得新被子种籽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等,是全球转基因作物领域的重点技术(表2)。

另外,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开发新品种作物已成为新的研发热点。基因组编辑使用序列特异性核酸酶在基因组特定位点实现DNA的插入、替换或删除,从而在基因组水平对基因进行定向修饰。相对于传统转基因技术来说,其对基因的改良更加精确高效。目前,至少两种基因组编辑的植物产品获得了美国农业部的批准,一个是植酸含量低的玉米品种,另一个是抗除草剂的油菜品种。加拿大也批准了基因组编辑的抗除草剂油菜的商业化。国际上对基因组编辑产生的植物新品种的监管标准存在争议:美国的农业监管部门认为由细胞自我修复机制产生的突变植物不属于转基因,因此,如果不是通过植物病原,如农杆菌等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植物不被定义为转基因生物(GMO);欧盟委员会规定非自然方式产生的基因修饰就是

GMO,但同时认为物理和化学诱变获得植物突变体不在这个范围内,然而基因组编辑植物与物理、化学诱变获得的植物无法区分,因此,欧盟委员对基因组编辑植物的监管标准存在不确定性。但最近,欧盟委员会也倾向基因组编辑植物不被定义为GMO。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监管基因组编辑植物的相关政策法规出台。

4、转基因研发与种植国家分析

2014年,全球共有2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从地域分布来看,转基因作物主要分布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五个国家,欧洲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少(表3)。2014年美国批准了两种新的转基因作物于2015年开始种植,Innate?(降低丙烯酰胺含量的转基因土豆)和HarvXtra?(降低木质素含量的转基因苜蓿);孟加拉国2014年率先批准了Bt茄子的种植和商业化;越南首次批准了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与杀虫剂)于2015

年的商业化计划;印度尼西亚批准了抗旱甘蔗的2015年种植计划;巴西也有两种产品即抗磺酰脲类除草剂大豆C ultivance?和本国产的抗病毒大豆将于2016年开始商业化。从专利的优先权国家/地区分布来看,美国(7036项)遥遥领先,中国(3267项)紧随其后,两者专利数量远超其他国家,体现出其在转基因作物研发方面的重视(图5)。2014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390万公顷,居全球第六位,种植作物主要为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的采用率较2013年提高3%,而抗病毒木瓜的种植面积增加了约50%。我国尚未有转抗除草剂基因的作物商业化,以及多重性状改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

5、转基因研发机构分析

全球转基因作物研究的机构中,美国孟山都公司、美国杜邦先锋公司和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专利数量稳居前三位(表4)。美国孟山都公司是农业转基因育种行业巨头,2012年,孟山都的销售额达76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其开发的转Bt基因抗虫棉占转基因棉总面积的2/3左右;美国杜邦先锋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同样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其世界玉米种子市场占有率20%以上,美国玉米种子市场占有率为40%;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对研发的投入为同行中最高,占其销售额的10%,研发给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促使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占有率也持续升高。我国3所机构的专利数量跻身全球前十位,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近年来,我国加快转基因作物研发步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09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范云六院士科研团队研究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BVLA430101”、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研究团队研究的Bt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汕优63”获得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标志着中国转基因粮食作物向产业化阶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其中,“BVLA430101”的专利已经转让给中国奥瑞金种业公司。在种子市场层面我国种业集中度非常低,全国持证种子企业5948家,但具备新品种研发能力的企业仅有100多家,销售额排名前五十位的企业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同一区域内同类作物存在多个品种的现象非常普遍,国内种子企业无论在技术、规模、营销与管理上均不具备与跨国种业公司抗衡的实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市场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葛立群,吕杰.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管理[J]. 农业经

济,2008,(02):80-81.

[2]苏燕,许丽,徐萍. 全球商业化转基因作物发展现状和趋势[J]. 生物产业技术,2015,(05):42-47.

[3]. “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共识[J]. 生命科学,2014,(11):1236-1238.

[4]张梦然. 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与趋势[N]. 科技日报,2012-05-16(001).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自1994年世界首例转基因农作物西红柿(美国)种植以来,转基因农作物相继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共有6个国家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有大豆、玉米、烟草、棉花、油菜籽、西红柿和土豆;种植总面积170万公顷(表1)。与1996年相比,2008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转基因食品种植国由6个增加到25个,包括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中国、巴拉圭、南非、乌拉圭、菲律宾、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洪都拉斯、捷克、葡萄牙、德国、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布基纳法索、埃及、玻利维亚;种植农作物的种类由7个扩充到13个,分别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南瓜、木瓜、木薯、康乃馨、土豆、白杨、矮牵牛、甜椒和甜菜;种植总面积由170万公顷上升到1.25亿公顷。在这两项资料中,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2008年,其种植总面积高达6250万公顷,转基因农作物种类占去2008年种类总和的一半以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南瓜、木瓜、土豆、木薯和甜菜,表1)。 而我国2008年以种植总面积38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六

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类包括棉花、烟草、杨树、矮牵牛、木瓜、甜椒和大豆7项(表1)。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处于田间实验种植阶段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棉花、马铃薯、番茄、大豆、甘蓝、花生、甜瓜、番木瓜、甜椒、辣椒、油菜和烟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农业部已经授予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以及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生物安全证书,经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将进入商业化生产,但由于一时间反对声颇多暂时搁浅。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过程中,除自力更生性的研究开发、种植一些作物品种外,我国每年还要从美国进口一些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其中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的加工、生产,大豆和油菜籽主要用于加工食用油。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 2011级初等教育理科代林宏 [摘要]基因技术作为21世纪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操纵、改变DNA上基因的容易来改变生物属性和特点,包括胰岛素生物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基因科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基因技术;成就;发展历程; 基因技术是指通过操纵、改变(增加或减少)DNA上基因的容易来改变生物属性和特点,以达到有利于人类目的的生物科学技术。如把胰岛素基因置入大肠杆菌产生人类稀缺的胰岛素生物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这一系列的技术由基因到伟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后来的一系列生物高科技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 19世纪60-80年代间确定了细胞中的两种核算,脱氧核糖核算及核糖核酸;染色质,染色体等物质,对细胞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 1909年,丹麦的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随后美国人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表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论》。证明了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 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证明了遗传基因就在DNA上。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并在科学期刊《自然》上面发表了论文,这位之后的基因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美国的肯恩伯格从大肠杆菌里分离出了一种催化核苷酸形成DNA 的酶-DNA聚合酶,作为DNA体外复制技术的起始。随后提出了中心法则、操纵子学说,并成功的破译了遗传密码,使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所有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都来自一种细菌,其DNA中被插入了人类可产生胰岛素的基因,细菌便可自行复制胰岛素。基因工程技术使得许多植物具有了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的能力;在美国,大约有一半的豆和四分之一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的。 运用胚胎遗传病筛查技术可使患儿的父母生一个和患儿骨髓匹配的孩子,然后再通过骨髓移植来治愈患儿。[1] 基因工程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至少有两个有力的证明。一是转基因动植物,二是克隆技术。转基因动植物由于植入了新的基因,使得动植物具有了原先没有的全新性状,如抗虫西红柿,生长迅速的鲫鱼,转基因烟草等。1997

转基因技术及其生物安全管理

农业转基因技术及其生物安全管理 一、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生物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之一,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和生物信息技术等等一系列新技术。其中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及其操作技术——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在近二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成为引领生物技术的先导。1953年Watson和Crick首次提出了DNA二级结构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及其与遗传功能的关系,开创了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现象本质的新纪元。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Paul Berg教授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成功完成了噬菌体DNA和猴病毒SV40DNA的体外重组;197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Herber Boyer教授等成功完成了大肠杆菌抗四环素质粒和抗卡那霉素质粒的体外重组产物到大肠杆菌的转化,并成功实施了表达。这之后,生物技术便进入了基因工程时代,人类可按照自己的意愿从生命的最基础物质—DNA水平改造生物体,继而改造自然界。 遗传改良生物(gn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产生的生物体的统称。通常称为转基因生物(transgenic organism)。转基因生物的定义主要是指该生物被转入的基因是经过人工重组的来源于不同生物或人工合成的新基因,常含有至少一种非近源物种的遗传基因。目前,转基因受体包括有微生物、植物、动物。实际上,构建转基因生物的目的,是在于通过相对便捷的手段①获得在以常规操作较难或需较高成本获得的、或有特殊需求的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某些表达产物(如: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乙肝疫苗等);②获得或作为或替代操作工具的天然受体生物所不具备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基因操作所需的特定克隆;某些工程菌;抗虫或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等)。借助于转基因生物的构建,生物技术已经在医药领域如:生物制药、诊断试剂等以及农业领域的转基因农作物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转基因农作物的培育、田间释放、及进入市场等一系列行为,尤其使生物技术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并给自然界带来意义深远的重大影响。 二、转基因农作物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贸易现状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贸易现状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中,使其生物性态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以转基因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是一种毁誉参半的生物改良方法,它破坏植物自然“血统”,令植物具备某种原先没有的特性,比如抗虫性能,以达到扩大生产的目的。 199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3000万公顷,2000年大约为4500万公顷,增长十分迅速。 美国是采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转基因改制的方法生产。美国允许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土豆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在美国播种。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扩大到200亿元。1996年,当美国的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被摆上市场的时候,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就规定这种西红柿必须注上转基因产品的标识,但是由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因此两年以后,美国不再实施标识制度。由于美国转基因农作物受到欧洲国家和美国本土市场的抵制,2000年美国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锐减了24%,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转基因大豆比例则由1999年的57%下降到2000年的52%。2001年7月5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当年播种转基因大豆达333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

的68%。目前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年产量达到5500多万吨,接近其总产量的70%。 中国的转基因研究和开发也有较大的进展。中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品种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转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和农作物基因图谱与新品种等方面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目前我国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数品种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我国的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具备了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能力。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观点和管理办法 由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生产,这项技术被指望解决全球60亿人有12亿人吃不饱的问题。目前,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在国际上尚无定论。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看法各异,出于公共健康安全的考虑,所以对转基因产品须严加管理,各国也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办法。 对转基因技术的两种不同观点 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其安全性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争论非常激烈,基本上形成了赞同和反对的意见。但双方均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根据,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对转基因食品持赞同的观点认为: (1)转基因技术可增加粮食生产、减少食品生产的投入,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 (2)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

学号 1234567 基因工程课程论文 ( 2013 届本科) 题目: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 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班级:生物科学 091 班 作者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月 16 日 二○一三年三月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 摘要:生物学已是现代最重要学科之一,而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与进步,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基因工程技术现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药、能源、环保等诸多领域。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学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基因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 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前景 引言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一般来说,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基因工程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首先,外源核酸分子在不同的寄主生物中进行繁殖,能够跨越天然物种屏障,把来自任何一种生物的基因放置到新的生物中,而这种生物可以与原来生物毫无亲缘关系,这种能力是基因工程的第一个重要特征。第二个特征是,一种确定的DNA小片段在新的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这样实现很少量DNA样品"拷贝"出大量的DNA,而且是大量没有污染任何其它DNA序列的、绝对纯净的DNA分子群体。科学家将改变人类生殖细胞-DNA 的技术称为“基因系治疗”,通常所说的“基因工程”则是针对改变动植物生殖细胞的。无论称谓如何,改变个体生殖细胞的DNA都将可能使其后代发生同样的改变。 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基因工程发展简述 人类与动物的许多病害都是由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菌引起的。在一段时间,细菌成为人类的第一大杀手,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其感染吞噬。虽然青霉素以及磺胺类等搞菌药物的出现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是,好景不长,青霉素使用不到期10年,即在世界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发现了严重的细菌抗药性,并且这种抗药性还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一种细菌的抗药性可以传给另一种细菌。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101061 黄俊霖 内容摘要:转基因生物指经遗传基因修饰了的生物体。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作物,用转基因生物材料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双刃剑”,福祸相依,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得当。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给公众以充分信息,让公众从非理性的恐慌和迷茫中明智地走出来。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基因经济、人类环境与健康 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并在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简称GMO)。 目前, 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阿根廷逐渐推广,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已达几千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给疾病的治疗、新药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总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将成为近期内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 一、转基因生物的优点 1、转基因植物 1.1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杂草是农作物生产的大害,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栽培作物,可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除治田间杂草,保护作物免受药害,从而增产增收。抗除草剂基因植物是最先进入田间生产的转基因植物,也是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转基因作物。 1.2抗虫转基因植物 害虫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大患害。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学杀虫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杀虫剂大量使用既增加农业成本又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难降解、亲脂性的农药,其不但残留高,还可以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放大,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将各种抗虫基因导入栽培作物,由植物自身合成杀虫剂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转基因动物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染色体,使其发生整合并能遗传,这将产生新的动物个体或品系。这些转基因动物作为医学研究的模型,用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转基因动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用它来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也可利用这种动物“生产”获得所需的药物,因为某种药品无法或极难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获得,只能从生

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

浅析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 班级:市营121 姓名:方学号:2012011235 摘要:转基因食品在人体内是否会发生突变而有害人体健康,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怀疑的主要方面。转基因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毒性、食物过敏物质以及抗生素标记基因等经人体胃肠道的吸收而将基因转移至肠道微生物中,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人类健康 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应包括有无毒性、有无过敏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是否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以及营养成分是否改变等。 1.1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 新转入的目的基因由于其自身稳定性及插入受体生物基因组位置的不确定,可能导致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有毒物质。转基因食品中这些变化了的蛋白质,是否降低了某些营养成分的水平?是否被人体有效地吸收利用,并保证人体的营养平衡?虽然目前还未见转基因食品对营养品质改变的负面报道,但这个安全隐患是存在的。 1.2 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转基因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基因的导人使得毒素蛋白发生过量表达,可能引起毒性反应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从理论上讲任何基因转入的方法都可能导致遗传工程体产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包括多向效应。因此,转基因食品的毒性是对其安全性评估不可忽略的一点。评价的原则应该是:转基因食品不应含有比其他同种可食用的食品更高的毒素含量。 1.3 食品过敏性 转基因食品中被引入一种或几种蛋白质,这些蛋白有些不是人类食物的成分,有可能导致机体过敏。从科学的角度看,转基因食品一般不会比传统食品含有更多的过敏物质。但是,不能排除转入新的物质在目标生物体中产生新的过敏物质,从而引起某些消费者的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1.4 对抗生素的抗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另一个安全问题是抗生素标记基因。抗生素标记基因是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生物中,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会水平转移到肠道被肠道微生物所利用,产生抗生素抗性。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但目前研究表明该可能性很小。如果人体的体质很弱或抵抗力下降时,标记基因在肠道中水平转移的可能性会增大。因此,在评估任何潜在的人类健康问题时,都应该考虑人体或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胃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的抗性。

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

题目:《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 201230440316 12家具1班莫智辉101号摘要: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 其中转基因大豆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作物产量方面均占 有较大比例,但其安全性受到人们极大关注。本文将从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转基因方法、转基因大豆种类及其安全性等方面对其做一简单蛛述,并对转基因大豆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安全性;展望; 1 转基因大豆概述及现状 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这种大豆被称为转基因大豆。而这种转基因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进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除草剂有选择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是目前全球播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草甘膦杀死植物的原理在于破坏植物叶绿体或者质体中的EPSPS(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EPSPS酶,就能抵抗甘草膦,从而让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剂杀死。有了这样的转基因大豆,农民就不必像过去那样使用多种除草剂,而可以只需要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就能杀死各种杂草。当前除了大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抗甘草膦的转基因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玉米等。除了抗草甘膦作物之外,还有抗草丁膦除草剂的作物,不过草丁膦与草甘膦杀灭植物的原理并不相同,而培养这两类作物所转的基因也不同。而当前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提炼大豆油。 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举世瞩目进展。目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有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巴西和南非。2003年, 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4280万公顷, 比上一年增加10%, 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3%;阿根廷居第二, 占21%;加拿大占6%;巴西和中国各占4%;南非占1%。这六个国家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99%。其中转基因大豆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作物产量方面均占有较大比例, 而且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1]。营养学家称21世纪是“大豆的世纪”, 可见转基因大豆在转基因物及未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2 转基因大豆研究概况 大豆高效遗传转化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转化以后从转化组织的细胞上再生植株比较困难。虽然已经有了再生频率相对较高的再生系统包括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再生系统, 然而, 这些再生系统尚不能与现有的植物转化方法很好地结合, 转化效率依然没有显著提高。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取得重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作物转基因技术的三大主流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并阐述了这几种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甘薯等几种主要农作物的应用进展状况。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农作物、应用 Genetically Modified---转基因,简称GM,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而其衍生出的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即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1983年比利时科学家Montagu 等人和美国Monsanto 公司Fraley等人分别将T- DNA上的致瘤基因切除并代之以外源基因,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株转基因植株———转基因烟草。自此之后,作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作物都开展了转基因研究,育种目标涉及到高产、优质、高效兼抗性及多用途等诸多方面.一批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等转基因作物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2 月13 日在京发布的1 份报告显示,全球27 个国 家超过1800 万农民,2013 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2012 年增加了500 万公顷。此外,首个具有耐旱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杂交品种亦于2013 年在美国开始商业化。 据该报告显示,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18 年中增加了100 倍以上,从1996 年的170 万公顷增加到2013 年的1.75 亿公顷,其中美国仍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领先生产者,种植面积达7010 万公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40%。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创始人兼荣誉主席、本年度报告作者Clive James 表示,目前排名前10 位的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均超过100 万公顷,这为将来转基因作物的多样化持续发展打下了广泛基础。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有19 个为发展中国家,8 个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种植面积连续2 年超越发达国家。 目前,作物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激法、PEG 法、脂质体法、低能离子束法、超声波介导法、显微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等.但在当前作物基因工程研究中,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这三种转基因技术也相对较为成熟. 一、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指农杆菌侵染植物时,受到植物受伤后释放的酚类物质的刺激,活化质粒上Vir 区基因的表达,将质粒上的另一段DNA(T-DNA)共价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在植物体内表达而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效率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农杆菌侵染外植体的影响因素、外植体再生能力的内在因素和环境条件(pH、温度和光照条件)等[32],此法具有流程简单、仪器设备便宜、拷贝数低[33],且基因沉默少,转移的基因片段长等优点。 农杆菌介导法是获得第一个转基因植物的方法,迄今为止,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占转基因植物总数85%,已成为植物基因转化首选方法。 二、基因枪介导法 基因枪法又称微弹轰击法,是将外源基因包裹在直径1~2 nm的钨或金颗粒表面,加速轰击植物外植体靶组织,穿过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而将外源基因带入植物细胞。因此,通过该方法进行DNA的转移过程不受外植体基因型的限制,可以将外源基因转移至几乎所有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和原生质体中。 最早的基因枪是由美国Cornel 大学的Sanford 等在1987 年研制成功的。目前基因枪介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针对国内外研究转基因的现状,简要综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概况,我国在转基因技术上的发展概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且针对转基因技术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叙述了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安全管理情况,提出了对发展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建议,阐述未来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现状;展望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hina Transgenic Abstract: Be directed to status of gene transfer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viewed briefly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achievements,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may exist for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scrib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our transgenic technology,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safeguards of the transgenic biotechnolog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were described. Keywords: transgenic; status quo; expectation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运用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革命。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将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1]。转基因技术通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打破物种间遗传物质转移交换通常具有的天然屏障,实现农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良,是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前沿技术之一[2]。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1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概况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3]称为合成生物学概念的就是基因重组技术,1978年,诺贝尔医生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4]的纳森斯、亚伯与史密斯,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有利的方面 1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重点介绍以蛋白质和核酸为目标的检测技术,如EI。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转基因大豆快速检测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蛋白质;核酸 Abstract:Soybean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is a/hot spot0in the area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 Transgenic soybea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ower of soybean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s' major producers of soybean. The different points 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and the impact of transgenic products on human health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nsgenic products, the transge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he advance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transgenic soybean were summarized focusing on the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for target detection technology,such as new research on ELISA,PCR and gene chip techn0109y,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were compar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ransgenic soybean fast detection selection,improvement and subsequent research. Key words:transgenosis soybean;detection technology;protein;nucleic acid. 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转基因大豆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而随着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大规模商业化,其安全性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受到国际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成分的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对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以期对转基因大豆快速检测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农业转基因技术运用及发展

农业转基因技术运用及发展/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农科论文农科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农业转基因技术运用及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农业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生物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四大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中的后起之秀。1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概况自1953年英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以来,人们对遗传基因密码的了解有了突破性进展,现代生物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此后,生物技术研究倍受青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应用范围已经涉及到农业,医药,环境,食品和化工等多个领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美国等国家投资了上亿美元的资金对人类基因组进行研究,并于今年4月完成人类基因图谱,我们国家承担了全部工作的l%左右。我国的863计划,攀登计划等对动植物的转基因及水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人类在生物基因工程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19%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以黄大年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研究出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杂交稻,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杂交稻制种纯度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微生物农药因具有对环境和生态安全的突出优点而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将毒蛋白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导人水稻,使得新种质不仅有显着的抗虫性,而且有较强的抗除草剂效果。控制谷蛋白产生的基因植人“越光”号水稻中,使它的谷蛋白含量减少了四分之三,大大提高了它在食用和造酒方面的质量。瑞士培育出能产生p一胡萝卜素的转基因水稻,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餐桌上的米饭不是白色的而是金黄色的。全世界估计有24亿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还有上千万人因铁的摄人量不足而使智力和身体发育受到影响;因维生素A的摄人量不足而在少年时期就失明。并且受影响的人群无法通过食用蔬菜、水果和肉类补充主食中缺乏的铁和维生素。瑞士科学家把黄水仙等植物的基因植人水稻,从而提高大米的营养价值,

转基因生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8983971.html, 转基因生物论文题目 一、最新转基因生物论文选题参考 1、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的客体边界研究 2、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调查Ⅱ.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的途径与优先内容 3、我国转基因生物产品安全问题探讨 4、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5、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 6、中美两国对转基因生物产品法律管制的比较研究 7、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安全管理 8、转基因生物的社会风险分析 9、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0、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利大?弊大? 11、什么是转基因及转基因生物 12、转基因生物产业化与环境策略应对分析 13、利用微滴数字PCR分析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拷贝数 14、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标识与检测 15、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事先知情同意制度解读——以《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为视角 16、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基因生物衍生型移植体修复骨缺损 17、以科学知识和事实增进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及其安全性的了解 18、一些国家和地区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概况 19、转基因生物核酸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8983971.html, 20、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二、转基因生物论文题目大全 1、转基因生物的标识问题及管理对策 2、转基因生物(GMOs)越境转移控制的法律对策 3、美国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经验及启示 4、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5、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的实践与发展 6、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国家能力建设的探讨 7、转基因生物环境污染监管制度的和谐建构 8、关于我国开展转基因生物科普工作的思考 9、欧盟转基因生物管理法规体系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10、转基因生物的风险与防控——基于生物多样性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 11、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精) 13、政府对科技风险的预防职责及决策规范——以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规制为例 14、转基因生物对我们来说是好的么——人类学家对这场争论的贡献 15、我国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16、转基因生物产业化与生物安全 17、论传媒舆论引导法律制度的完善——基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议典型案例的分析 18、我国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中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中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摘要】转基因技术成熟,使转基因在全球应用范围大幅度提高。本文写了转基因在中国的应用及政府的态度和潜在危害及转利弊,以及对转基因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安全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目前,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大多分布在抗虫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品质基因工程、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控制发育的基因工程等领域。 生物技术成为20世纪末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促使发酵、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为人类解决人口膨胀、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预期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将在本世纪得到更规范、更深层的发展,它的进步将推动整个食品业的发展,并对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1.1国际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自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1983年问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包括抗虫、抗病、抗除草、品质改良等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大豆、水稻、玉米等。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说,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815亿公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前六位为美国(7310万公顷)、巴西(4220万公顷)、

阿根廷(2430万公顷)、印度和加拿大(各1160万公顷)和中国(390万公顷) 。 近十几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美国是应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加拿大、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国家。世界上应用转基因技术比较多的国家还有墨西哥、西班牙和南非等。 1.2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同样很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国的基因改良作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得到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己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 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在水稻、棉花等领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棉花、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转基因技术集中代表了中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状况。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即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物种的进化是否有影响等、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建立农业转基因食物评价制度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目前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巨大压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以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这个角度看转基因作物存在是必要的我们要对转基因食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但是转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成为杂草、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其他一些不可预计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1、定义: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但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2、分类: 1)植物性: 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2)动物性: 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 3)微生物: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3、利弊: 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缺点:增产,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且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更有研究表明,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 4、安全性问题: 1)毒性问题 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2)过敏反应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 3)营养问题 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4)威胁环境

转基因技术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1945年首次使用分子生物学这一术语,主要指针对生物大分子的化学与物理结构的研究。 生物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研究历程,最早人们从研究动物与植物的形态、解剖与分类开始,以后进一步研究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进入细胞水平的研究。到20世纪中叶以来,生物学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目标,分子生物学开始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分子生物学就是针对所有生物学现象的分子基础进行研究。这一术语由Willian Astbury于1945年首次使用,主要指针对生物大分子的化学与物理结构的研究。 1871年,Miescher从死的白细胞核中分离出DNA。 1871年,Miescher从死的白细胞核中分离出DNA。1928年,Griffith发现肺炎链球菌的无毒菌株与其被杀死的有毒菌株混合,即变成致病菌株。1944年Aver y等发现从强致病力的S型肺炎链球菌中提取的DNA能使致病力弱的R型转化成S型。如果加入少量DNA酶,这种转化立即消失,但加入各种蛋白水解酶则不能改变这种变化。这一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引起细菌遗传改变的物质为DNA。1949年发现了了Chargaff规律:G=C,A=T;以及DNA具有典型的螺旋结构随着核酸化学研究的不断发展,1949年Chargaff从不同来源的DNA测定出4种核酸碱基(胸腺嘧啶T、胞嘧啶C、腺嘌呤A与鸟嘌呤G)中(A+T)/(G+C)的比值随不同来源的DNA而有所不同,但鸟嘌呤的量与胞嘧啶的量总就是相等,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量相等,即G=C,A=T,这个规律称为。与此同时,Willkins

及Franklin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DNA纤维的结构,表明了DNA具有典型的螺旋结构,并由两条以上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1953年,Watson与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 1953年,Watson与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该模型表明,DNA具有自身互补的结构,根据碱基配对原则,DNA中贮存的遗传信息可以精确地进行复制。这一理论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1970年Smith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于1970年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第一个能切割DNA的酶,它可以在DNA核苷酸序列的专一性位点上切割DNA分子,这种酶被称为限制性内切酶,以后很多种限制性酶陆续被分离出来,目前已有数百种。 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离成功使得重组DNA成为可能。因为DNA就是一个长链的生物高分子,在研究DNA重组、表达质粒的构造即它的碱基序列分析之前需要将DNA切割成为较短的片段,限制性内切酶这把?分子剪刀?正好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1972年Berg首次成功进行了重组DNA的克隆 而在此以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细菌中存在的DNA连接酶。1972年Berg首次将不同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并且将这个重组的DNA分子有效地插入到细菌细胞之中,重组的DNA进行繁殖,产生了重组DNA的克隆。Berg就是重组DNA或基因工程技术的创始人,并于198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重组DNA技术的出现奠定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基础。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就就是在生物体中插入新的遗传物质。1973年,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一个来自沙门氏菌的基因,从而首次在科学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深入思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