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2852徐思韵实验六1

20102852徐思韵实验六1

20102852徐思韵实验六1
20102852徐思韵实验六1

实验六所得税税收筹划实务练习

班级:20102852 学号:20102852姓名:徐思韵

1.某运输公司共有10个运输车队,每个运输车队有员工70人,资产总额为800万,每

个车队年平均盈利30万元,整个运输公司年盈利300万。

(1)计算该运输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

(2)若该运输公司为了进行税收筹划,将10个运输车队分别注册为独立的子公司。请简述该筹划方案的合理性,利用了税法中的何种规定?

(3)计算筹划后该运输公司集团应纳企业所得税。

答:(1)企业所得税=300*25%=75(万元);

(2)该筹划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税法中与其相对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①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 000万元;②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 000万元。

如果企业规模超过了上述标准,但企业各个机构之间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业务,则可以考虑采取分立企业的方式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因此,题干中的运输公司分为了10个运输车队,并且分别注册为了独立的子公司,这样做就巧妙地使分开来的每一个子公司符合了小型微利企业从而能够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3)10*(30*20%)=60(万元)。

2、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000人,人均月工资1500元,该企业2010年向职工集资人均10000,年利率为10%,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为7%。当年年度会计利润为300000。假设无其他应纳税调整项目。

(1)计算该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

(2)计算该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3)若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将集资利率降低到7%,并将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到1800元。计算并分析这样做的合理性。

答:(1)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因此,超过的部分不能扣除,应当调整应税所得额:1 000×10 000×(10%-7%)=300 000(元)

因此该企业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300 000+300 000)×25%=150 000(元)

(2)应当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0 000×10%×20%×1 000=200 000(元)

(3)每位职工的利息损失为:10 000×(10%-7%)=300(元)

①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的方式来弥补职工在利息上受到的损失。这样,企业为本次集资所付出的利息与纳税筹划前是一样的,职工所实际获得的利息也是一样的。

②通过计算可以发现,企业所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300 000×25%=75 000(元)

节约企业所得税:150 000-75 000=75 000(元)

减少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10 000×1 000×(10%-7%)×20%=60 000(元)

经过纳税筹划,职工的税后利益也提高了,企业和职工都获得了税收利益。

3、孙先生是一家个人独资企业的老板,2011年度获得总收入为1 000 000元(扣除成本、费用、损失以后),为了支持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想捐赠200 000元兴建教学楼。

方案一:亲自到西部地区某小学捐赠。

方案二:通过我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该小学捐赠。

(1)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对于捐赠扣除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2)计算比较两套方案下孙先生应纳所得税的差异。

答:(1)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2)方案一:

不是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的不能扣除

其应纳所得税=1 000 000*35%-14750=335250元

方案二:

1 000 000*35%=300 000>200 000

所以200 000可以全额抵扣

其应纳所得税=(1000 000-200000)*35%-14750=265250元

实验6+过程_函数和程序...

实验6过程、函数和程序包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同组人:无实验日期:2013/7/21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过程的创建与调用 ?掌握PL/SQL函数的编写与调用 ?熟悉程序包的使用 【实验内容与步骤】 6.0.实验准备工作:PL/SQL程序文件的编辑与执行 1.使用文档编辑器编辑以下文件,并保存为aa.sql: 2.以scott身份登录,在SQ L Plus中执行@aa命令运行程序: 注:测试时,文件名请用全名(即包含路径,如:@c:\aa) 给出运行结果:

6.1.存储过程 1.最简单的存储过程编写与执行 (1)创建测试表 drop table Exam_Table; create table Exam_Table( e_id number(5), e_name varchar2(20), e_salary number(8,2) ); (2)创建存储过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insert_salary (v_id number,v_name varchar2,v_salary number) is begin insert into Exam_Table values (v_id,v_name,v_salary); commit; dbms_output.put_line('数据插入成功'); end; / (3) 执行(调用)存储过程 exec insert_salary(6,'g',2000); (4)查询执行结果

select * from Exam_Table; 给出执行的最后结果: 2.参数的使用:in/out/in out参数 阅读以下程序,理解不同类型参数使用的不同,运行程序,给出运行结果。 (1) 用两个参数:in ,out 传入一个姓名,输出:某某人你好: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mp(v_in varchar2,v_out out varchar2) is begin v_out:=v_in||'你好'; end; declare v_name varchar2(10); begin mp('scott',v_name); dbms_output.put_line(v_name); end;--输出:scott你好 给出运行结果:

实验报告6答案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六: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学期:2009-2010 学年上学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二维数组的定义及初始化 2、掌握数组元素的输入、输出及引用方法 3、掌握使用循环对数组元素进行访问 4、掌握一、二维数组的简单应用

二、知识要点 1 一、二维数组的定义与赋值(初始化、循环键盘输入) 2、访问数组元素(下标的正确使用) 3、数组的典型应用(复制、求和、统计某种元素个数、求数组中的最大/最小值、 元素的查找与排序) 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定义一个有四个元素的float型数组: 2、定义一个具有五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并将其初始化为{1,2,3,4,5} 3、要用循环从键盘输入整型数组s的元素值(共6个),应该使用语句: 4、交换数组元素d[2]和d[4],使用语句: 5、语句for(k=0;k<3;k++)x[2][k] = 0;将把哪些元素变为0? 四、实验内容(要求提供:① 算法描述或流程图② 源程序) 1已知一个数组有10个元素,值分别是3, 6, 8, 4, 5, 66, 80, 72, 69, 70。 编程,将数组元素逆置后输出。(提示: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交换位置,第二个与倒数第二个交换位置,...... ) 2、编程序求Fibo nacci数列的前30项,Fib on acci数列的定义为: 1 5=1) fn = * 1 (n =2) Jnj + fnd (n >2) 要求将数列存放在数组中,并按每行5个数的格式输出该数列。 3、输入一个4行4列的二维数组,统计偶数的个数,并输出所有小于5的数。 4、已知一个二维数组:{{14,26,18,17},{24,37,21,8},{19,31,22,16},{7,19,14,26}}, 编 程,输出该二维数组的最小元素的行下标与列下标。 五、实验结果(要求写出运行界面及输出的运行结果) 六、实验小结 1.#define N 10 #include main() {int i, t,a[N]; for(i=0;i

实验六

6.1一维数组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一维数组编程的方法。 2.熟练掌握排序算法。 【实验内容】 1调试示例 输入一个正整数n,再输入n个整数,将它们排序后由小到大输出。(error07_1.cpp)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num,a[num]; int change,t; printf("Enter Number: "); scanf("%d",&num); printf("Enter Data: \n"); for(i=0;i0 && change;i--) { change=0; for(j=0;j<=i;j++) if(a[j]>a[j+1]) { /*调试时设置断点*/ t=a[j]; a[j]=a[j+1]; a[j+1]=t; change=1; } } /*调试时设置断点*/ printf("Sorted data:\n"); for(i=0;i

曲线拟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实验

曲线拟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实验 【摘要】实际工作中,变量间未必都有线性关系,如服药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疾病疗效与疗程长短的关系;毒物剂量与致死率的关系等常呈曲线关系。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是指选择适当的曲线类型来拟合观测数据,并用拟合的曲线方程分析两变量间的关系。曲线直线化是曲线拟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某些非线性的资料可以通过简单的变量变换使之直线化,这样就可以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出变换后变量的直线方程,在实际工作中常利用此直线方程绘制资料的标准工作曲线,同时根据需要可将此直线方程还原为曲线方程,实现对资料的曲线拟合。常用的曲线拟合有最小二乘法拟合、幂函数拟合、对数函数拟合、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端点约束。 关键词曲线拟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幂函数拟合、对数函数拟合、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端点约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曲线拟合方式及其常用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的拟合。 2.掌握最小二乘法、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端点约束等。 3.掌握实现曲线拟合的编程技巧。 二、实验原理 1.曲线拟合 曲线拟合是平面上离散点组所表示的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离散数据的一种方法。在科学实验或社会活动中,通过 实验或观测得到量x与y的一组数据对(X i ,Y i )(i=1,2,...m),其中各X i 是彼此不同的。人们希望用一类与数据的背景材料规律相适应的解析表达式,y=f(x,c)来反映量x与y之间的依赖关系,即在一定意义下“最佳”地逼近或 拟合已知数据。f(x,c)常称作拟合模型,式中c=(c 1,c 2 ,…c n )是一些待定参 数。当c在f中线性出现时,称为线性模型,否则称为非线性模型。有许多衡量拟合优度的标准,最常用的一种做法是选择参数c使得拟合模型与实际观测值在

实验六答案

实验六答案 1、创建一个表示雇员信息的employee类,其中包含数据成员name、empNo和salary,分 别表示雇员的姓名、编号和月薪。再从employee类派生出3个类worker、technician 和salesman,分别代表普通工人、科研人员、销售人员。三个类中分别包含数据成员productNum、workHours和monthlysales,分别代表工人每月生产产品的数量、科研人员每月工作的时数和销售人员每月的销售额。要求在employee类中声明虚成员函数pay,并在各个派生类中覆盖pay函数,用来计算雇员的月薪,并假定: 普通工人的月薪=每月生产的产品数×每件产品的赢利×20% 科研人员的月薪=每月的工作时数×每小时工作的酬金 销售人员的月薪=月销售额×销售额提成。 创建一个通用函数CalculateSalary,用来计算并返回各种不同类型雇员的月薪。函数CalculateSalary的原型如下: float CalculateSalary(employee *emptr) ; 在main函数中分别声明worker类、technician类和salesman类的对象代表各种类型的雇员,并调用函数CalculateSalary计算他们的月薪。 解: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employee { protected: char name[20]; int empNo; float salary; public: employee(char *cp="",int no=1001); employee(employee&); void setname(char *cp); void setempNo(int no); void setsalary(float sa); char*getname(); int getempNo(); float getsalary(); virtual float pay(){ return 0;} }; employee::employee(char *cp,int no) { int i=0; while(*cp) { name[i]=*cp; i++; cp++;

实验数据与曲线拟合

实验数据与曲线拟合 1. 曲线拟合 1. 曲线拟合的定义 2. 简单线性数据拟合的例子 2. 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 1. 最小二乘法原理 2. 高斯消元法求解方程组 3. 最小二乘法解决速度与加速度实验 3. 三次样条曲线拟合 1. 插值函数 2. 样条函数的定义 3. 边界条件 4. 推导三次样条函数 5. 追赶法求解方程组 6. 三次样条曲线拟合算法实现 7. 三次样条曲线拟合的效果 4. 12.1 曲线拟合 5. 12.1.1 曲线拟合的定义 6. 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的数学定义是指用连续曲线近似地刻画或比拟平面上一组离散点所表示的坐 标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种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离散数据的方法。曲线拟合通俗的说法就是“拉曲线”,也就是将现有数据透过数学方法来代入一条数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科学和工程遇到的很多问题,往往只能通过诸如采样、实验等方法获得若干离散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连续的函数(也就是曲线)或者更加密集的离散方程,使得实验数据与方程的曲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近似吻合,就可以根据曲线方程对数据进行数学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甚至对某些不具备测量条件的位置的结果进行估算。 7. 12.1.2 简单线性数据拟合的例子 8. 回想一下中学物理课的“速度与加速度”实验:假设某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未知,某实验人员 从时间t0 = 3秒时刻开始,以1秒时间间隔对这个物体连续进行了12次测速,得到一组速度和时间的离散数据,请根据实验结果推算该物体的加速度。 9. 表 12 – 1 物体速度和时间的测量关系表 10. 在选择了合适的坐标刻度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画出这些点。如图12–1所示,排除偏差明显 偏大的测量值后,可以看出测量结果呈现典型的线性特征。沿着该线性特征画一条直线,使尽量多的测量点能够位于直线上,或与直线的偏差尽量小,这条直线就是我们根据测量结果拟合的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最后在坐标纸上测量出直线的斜率K,K就是被测物体的加速度,经过测量,我们实验测到的物体加速度值是1.48米/秒2。

实验六 高层绘图操作答案

实验六 高层绘图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绘制二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2. 掌握绘制三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3. 掌握绘制图形的辅助操作 实验内容: 1. 1. 设x x x y cos 2^1sin 35.0????? ? ++=,在π 2~ 0=x 区间取101点,绘制函数曲 线。 x=0:pi/100:2*pi; y=(0.5+3*sin(x)./(1+x..^2)).*cos(x); plot(x,y); 2. 已知2 1x y = ,)2cos(2x y =,213y y y ?=,完成下列操作: (1) 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型绘制三条曲线。 (2) 以子图形式绘制三条曲线。 (3) 分别用条形图、阶梯图、杆图和填充图绘制三条曲线。 (1).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型绘制三条曲线。 x=0:pi/1000:2*pi; y1=x.^2; y2=cos(2*x); y3=y1.*y2;

plot(x,y1,'r',x,y2,'b-.',x,y3,'k--'); (2). 以子图形式绘制三条曲线。 x=0:pi/10:2*pi; y1=x.^2; subplot(2,2,1);plot(x,y1,'r'); title('y1=x^2'); y2=cos(2*x); subplot(2,2,2);plot(x,y2,'b-.'); title('y2=cos(2*x)'); y3=y1.*y2; subplot(2,2,3);plot(x,y3,'k--'); title('y3=y1.*y2'); (3). 分别用条形图、阶梯图、杆图和填充图绘制三条曲线。x=0:pi/10:2*pi; y1=x.^2; subplot(2,2,1);bar(x,y1,'r'); title('y1=x^2'); subplot(2,2,2);stairs(x,y1,'r'); title('y1=x^2'); subplot(2,2,3);stem(x,y1,'r'); title('y1=x^2'); subplot(2,2,4);fill(x,y1,'r');

实验六答案

实验六函数与编译预处理答案 一、断点的设置和取消、单步执行跟踪进入函数和跳出函数方法 练习 2、调试练习: 要求:模仿示例调试以下程序,直到输出正确结果,源程序名为error6_2.c 程序功能:利用函数调用求“1!+2!+3!+4!+...+10!”的值(参见实验教材72页程序填空题第(1)小题)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不是语法错误,而是算法错误或逻辑错误): 改正错误后的源程序: void main() { long s=0,i; long mm(int k); for(i=1;i<=10;i++) s=s+mm(i); printf("1!+2!+3!+...+10!=%ld\n",s); } long mm(int k) { long t=1, j; for(j=1;j<=k;j++) t=t*j; return (t); } 3、综合调试、改错练习: 以下程序有多处错误,请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知识和VC++的调试手段,改正程序的各种错误,使其运行出正确的结果。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函数调用求任意两个整数的和。 改正错误后的源程序:

main() { int sum(int a,int b); int x,y; scanf("%d,%d",&x,&y); printf("x=%d,y=%d\n",x,y); printf("%d+%d=%d\n",x,y,sum(x,y)); } int sum(int a,int b) { return (a+b); } 二、编程练习 利用VC++编写程序,并调试、运行,直到输出正确结果。编程练习1: 注意: 这里提供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源程序参考清单,目的是给同学们一个思路。最好不要将此源程序清单复制到VC++中,否则会出现多处语法错误。同学们可以据此思路来填写有关语句,从而完成程序。在调试程序时,一定要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 下面函数是实现求[1,3000]能被17或23整除的整数的个数。请将程序补充完整,并调试运行,直到输出正确结果。(源文件名为blank6_1.c) 完成填空后的源程序: #include int f(int m, int n) { int i, count=0; for(i=m; i<=n; i++) if(i%17==0||i%23==0) count++; return count; } main() {int m,n; scanf("%d%d",&m,&n); printf("count=%d\n", f(m,n)); }

JAVA实验6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实验名称实验六. Java的接口与实现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与开发 技术 课程号16232204 学院(系) 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 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钟海楼 04019 实验日期 2015年 10月26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Java中类怎样实现接口、接口回调技术; (2)学习掌握Java 程序中面向接口的编程思想。 二、实验任务 完成实验六指导上实验1、实验2、实验3的实验任务。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安装有J2SE开发工具的PC机。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1 代码如下: Estimator.java interface CompurerAverage{ p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 class Gymnastics implements CompurerAverage{ p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int count=x.length; double aver=0,temp=0; for(int i=0;i

for(int i=1;i2) aver=aver/(count-2); else aver=0; return aver; } } class School implements CompurerAverage{ p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int count=x.length; double sum=0; for(int i=0;i

matlab 实验6 函数及其调用

数学实验练习六:函数 一、1)写一个 MATLAB 函数 piFun01.m 来计算下列级数: f(n) = 4*(1 - 1/3 + 1/5 - 1/7 + 1/9 - 1/11 + ...) 其中 n 为函数的输入,代表上述级数的项数,级数和 f(n) 则是函数的输出。 解:function f=pifun01(n) f=0; for i=1:n f=f+4*(-1)^(i+1)/(2*i-1); end >> piFun01(100000) ans = 3.1416 2)使用 tic 和 toc 指令来测量 piFun01(100000) 的计算时间。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两个指令,请使用 help tic 及 help toc 来查出它们的用法。我的旧计算机是 Pentium 450MHz,所得的计算时间约为 2 秒。请说明你的计算机规格以及其计算时间。

解:function f=pifun01(n) tic f=0; for i=1:n f=f+4*(-1)^(i+1)/(2*i-1); end f=toc 二、写一个 MATLAB 的递归函数 fibo.m 来计算 Fibonacci 数列, 其定义如下: fibo(n+2) = fibo(n+1)+fibo(n) 此数列的启始条件如下: fibo(1) = 0, fibo(2) = 1. a) fibo(25) 的返回的值是多少? 解:function f=fibo(n) if n==1 f=0; elseif n==2

f=1; else f=fibo(n-1)+fibo(n-2); end >> clear >> fibo(25) ans = 46368 b)使用 tic 和 toc 指令来测量 fibo(25) 的计算时间。我的计 算机是 Pentium 2GHz,所得的计算时间约为 3.35 秒。请说明你的计算机规格以及其计算时间。 解: function f=fibo(n) tic if n==1 f=0; elseif n==2 f=1; else f=fibo(n-1)+fibo(n-2); end

JAVA实验6答案

GDOU-B-11-112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实验名称 实验六.Java 的接口与实现 课程名称JaVa 程序设计与开发 课程号16232204 技术 实验地点钟海楼实验日期 2015年 04019 10 月 26 日 、实验目的 (1) 学习掌握Java 中类怎样实现接口、接口回调技术; (2) 学习掌握Java 程序中面向接口的编程思想。 二、实验任务 完成实验六指导上实验1、实验2、实验3的实验任务。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安装有J2SE 开发工具的PC 机。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1 代码如下: Estimator.java in terface Compu rerAverage{ p 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 class Gymn astics imp leme nts Compu rerAverage{ p 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int coun t=x.le ngth; double aver=0,te mp=0; for(i nt i=0;i

aver=aver+x[i]; } if(cou nt>2) aver=aver/(co un t-2); else aver=0; retur n aver; } } class School impi eme nts Compu rerAverage{ p 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int coun t=x.le ngth; double sum=0; for(i nt i=0;i

实验六:广域网协议配置(2012最新版)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实验学院(系):软件学院 2012年3月22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六:广域网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两台路由器之间的PPP和Frame Relay协议配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配置路由器的方法和命令 3、PPP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4、Frame Relay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异步串口(即S口)连接电缆时,无论插拔操作,必须在路由器电源关闭情况下进行;严禁在路由器开机状态下插拔同/异步串口电缆,否则容易引起设备及端口的损坏。} 1、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 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别 将两台路由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产生影响。2、在确保路由器电源关闭情况下,按照下图联线组建实验环境。配置IP地址, 以及配置PC 202.0.0.2 的缺省网关为202.0.0.1,PC 202.0.1.2 的缺省网关为202.0.1.1。

202.0.0.2/24202.0.1.2/24 AR18-12 AR28-11 3、在两台路由器上都启动 RIP ,目标是使两台PC 机之间能够ping 通。请将为达到此目标而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启动RIP 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你们的两台PC 机之间ping 通了吗?在缺省情况下,两台路由器的串口之间使用的是哪种广域网协议?(15分) 答: AR18-12: [RA]rip [RA-rip]network all AR28-11: [RB]rip [RB-rip]network 0.0.0.0 缺省情况下,两台路由器之间使用PPP 协议。ping 通截图如下: 4、PPP 协议PAP 验证配置: (1) 配置AR18-12为验证方,AR28-11为被验证方,然后测试两台PC 机 之间是否能够ping 通。请将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15分) 答:

实验数据曲线拟合方法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实验数据曲线拟合方法研究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

毕业 一、题目 实验数据曲线拟合方法研究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原理、控制系统仿真、电子技术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深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设计计算、数据处理、文件编辑、文字表达、文献查阅、计算机应用、工具书使用等基本事件能力以及外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技能;掌握常用的实验数据曲线拟合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要求认真复习有关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认真对待每一个设计环节,全身心投入,认真查阅资料,仔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作原理、特性和控制要求,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任务,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写好毕业论文。 三、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系统满足以下要求: 数据拟合误差要尽量的小的同时保证曲线的线形形状最佳。 四、进度和要求 1、搜集中、英文资料,完成相关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明确本课题的国内外研 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1、2周) 2、撰写开题报告;(第 3、4周) 3、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第5、6周) 4、应用Matlab命令曲线拟合;(第7、8周) 5、应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曲线拟合;(第9、10周) 6、研究其他曲线拟合方法;(第11周) 7、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 (1)初稿;(第12、13周)(2)二稿;(第14周)

8、准备答辩和答辩。(第15周) 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卢京潮,《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6 [2]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08,6 [3]薛定宇,陈阳泉,《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4]王正林,《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 [5]李桂成,《计算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8 [6]蒋建飞,胡良剑,唐俭.数值分析及其Matlab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学生指导教师系主任

实验六、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滤波器分析解析

实验六 用窗函数法设计 FIR 滤波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窗函数法设计FIR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线性相位FIR 数字滤波器特性。 (3) 了解各种窗函数对滤波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滤波器的理想频率响应函数为H d (e j ω ),则其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h d (n) = ?-π π ωωωπ d e e H n j j d )(21 窗函数设计法的基本原理是用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序列h(n)逼h d (n)。由于h d (n)往往是无 限长序列,且是非因果的,所以用窗函数。w(n)将h d (n)截断,并进行加权处理: h(n) = h d (n) w(n) h(n)就作为实际设计的FIR 数字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序列,其频率响应函数H(e j ω )为: H(e j ω ) = ∑-=-1 )(N n n j e n h ω 如果要求线性相位特性,则h (n )还必须满足: )1()(n N h n h --±=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h(n)的长度及对称性。 用窗函数法设计的滤波器性能取决于窗函数w(n)的类型及窗口长度N 的取值。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对阻带最小衰减和过渡带宽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窗函数类型和窗口长度N 。 三、实验步骤 1. 写出理想低通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和单位脉冲响应。 2. 写出用四种窗函数设计的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 3. 用窗函数法设计一个线性相位FIR 低通滤波器,用理想低通滤波器作为逼近滤波器,截止频率ωc =π/4 rad ,选择窗函数的长度N =15,33两种情况。要求在两种窗口长度下,分别求出h(n),打印出相应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观察3dB 带宽和阻带衰减; 4 用其它窗函数(汉宁窗(升余弦窗)、哈明窗(改进的升余弦窗)、布莱克曼窗) 设计该滤波器,要求同1;比较四种窗函数对滤波器特性的影响。 四、实验用MATLAB 函数 可以调用MATLAB 工具箱函数fir1实现本实验所要求的线性相位FIR-DF 的设计,调用一维快速傅立叶变换函数fft 来计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

实验六压缩试验

实验六 压缩试验(快速法) 1 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湿密度、含水率,计算土样干密度、初始孔隙比,并用此密度、含水率条件下的试样进行压缩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即压缩曲线),确定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评价土体的压缩性。 ⑴掌握以磅秤式(或杠杆式)加压设备测定土压缩系数的方法,并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即压缩曲线); ⑵根据求得的压缩系数21-a 评定土的压缩性。 2 试验方法 ⑴密度试验——环刀法; ⑵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⑶压缩试验——快速固结试验法。 3 试验原理 土样在外力作用下便产生压缩,其压缩量的大小是与土样上所加的荷重大小以及土样的性质有关。如在相同的荷重作用上,软土的压缩量就大,而坚密的土则压缩量小;又如在同一种土样的条件下,压缩量随着荷重的加大而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在同一种土样上,施加不同的荷重,一般情况下,荷重分级不宜过大。视土的软硬程度及工程情况可取为12.5、25、50、100、200、300、400、600、800 kPa 等。最后一级荷重应大于土层计算压力的100~200kPa 。这样,便可得不同的压缩量,从而可以算出相应荷重时土样的孔隙比。如图6-1可见,当土样在荷重P 1作用下,压缩量为h ?。一般认为土样的压缩主要由于土的压密使孔隙减少产生的。因此,与未加荷前相比,可得:10e e h -=?。 而土样在荷重P 1作用下产生的应变为 h h ?= ε,从图6-1可得: ) 1(100 100 1 00e h h e e e e e h h +?=-+-=? 式中:1e ——在荷重P 1作用下,土样变形稳定时的孔隙比; 0e 、0 h ——分别为原始土样的孔隙比和高度; h ?——在荷重P 1作用下,土样变形稳定时的压缩量。

实验6 曲线拟合与数据分析

实验6 曲线拟合与数据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Origin进行(非)线性拟合的方法。 2.掌握如何由自定义函数对数据拟合。 3.掌握利用Origin对数据进行插值与外推。 4.掌握如何实现重叠图形的分离。 实验6.1非线性拟合 【实验内容】 1.利用安装目录中的D:\OriginLab\Origin8\Samples\Curve Fitting\ Polynomial Fit.dat数据文件进行二次 多项式拟合,拟合结果如下图。 图6- 1二次多项式拟合结果 2.利用安装目录中的D:\OriginLab\Origin8\Samples\Curve Fitting\ Gaussian.dat文件进行非线性拟合, 拟合结果如下图 图6- 2非线性拟合结果 3.分析分析报表,评估上面两题的拟合效果。 【实验步骤】 1)多项式拟合

1. 导入数据,通过【File 】→【Import 】命令打开安装目录中的D:\OriginLab\Origin8\Samples\Curve Fitting\ Polynomial Fit.dat 文件。 2. 选中A 、B 列数据,生成散点图。 3. 通过【Analysis 】→【Fitting 】→【Fit Polynomial 】命令打开Polynomial Fit 对话框。 图6- 3多项式拟合对话框 4. 如图6-3示,输入输出数据关系Recalculate 选为Manual ,多项式次数Polynomial Order 设置为2。 单击OK 即可得6-1结果。 2) 非线性拟合 1. 导入数据,通过【File 】→【Import 】命令打开安装目录中的D:\OriginLab\Origin8\Samples\Curve Fitting\ Gaussian.dat 文件。 2. 选中A 、B 列数据,生成散点图。 3. 通过【Analysis 】→【Fitting 】→【NonLinear Curve Fit 】命令打开NLFit 对话框。 4. 如图6-4示,拟合函数选择Gauss 函数,单击OK ,得6-2所示结果。 图6- 4非线性拟合对话框 实验6.2自定义函数拟合 【实验内容】 1. 有自定义函数 0bx y y ae =+ 利用安装目录D:\OriginLab\Origin8\Samples\Curve Fitting 下的Exponential Decay.dat 数据文件拟合出函数参数y0,a,b 。

实验六 函数

实验六 函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自定义函数的一般结构及定义函数的方法。 2.掌握形参、实参、函数原型等重要概念。 3.掌握函数声明、函数调用的一般方法。 4. 了解函数的嵌套调用以及函数的递归调用的格式。 二、实验预习 1 .理解为什么要在程序中引入函数?函数的引入对程序的整体结构有什么样的影响? 2. 函数的定义格式,理解函数的类型说明符根据什么来确定? 3. 充分理解函数实参和形参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向值传递的意义。 4. 了解针对不同返回类型的函数返回值的应用,尤其是有无return 语句的区别。 5. 掌握函数调用与函数声明的格式,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函数声明?什么情况下不需要? 6. 了解函数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原理及使用原则。 三、实验内容 (一)阅读并调试下列程序,根据要求给出程序结果。 1.求三角形面积函数。 ⑴ 编程分析 ① 设三角形边长为a 、b 、c ,面积area 的算法是s=(a+b+c)/2, area=))()((c s b s a s s --- ,其中 显然,要计算三角形面积,需要用到三个参数,面积函数的返回值的数据类型应为实型。 ② 尽管main()函数可以出现在程序的任何位置,但为了方便程序阅读,通常将主函数放在程序的开始位置,并在它之前集中进行自定义函数的原型声明。 ⑵ 参考程序 /* 定义和使用求三角形面积函数的程序 */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io.h" float area(float,float,float); /*函数的声明*/ void main() { float a,b,c; printf("请输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值:\n") scanf("%f,%f,%f",&a,&b,&c); if(a+b>c&&a+c>b&&b+c>a&&a>0.0&&b>0.0&&c>0.0) printf("Area=%-7.2f\n",area(a,b,c)); /* 以下是计算任意三角形面积的函数 */ float area(float a,float b,float c) { float s,area_s; s=(a+b+c)/2.0;

实验六 自定义函数

实验六自定义函数 实验目的:熟悉Matlab自定义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实验内容: 2. 编写程序,在主程序中提示用户输入一组数字,编写子程序文件 find_div2.m找出能被2整除的数字,find_max_min.m找出输入数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find_averag求出输入数字的平均值,sort_number对数字进行排序,在主程序中调用子程序并且把上述结果输出。例如输入的数字为1,2,3,4,5,要求输出格式为:输入数字中能被2整除的数为:2,4 输入数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5+1=6 输入数字的平均值为:3 输入数字从大到小排序为:5,4 3,2,1 主程序: clear,clc s=input('请输入一组数字:','s'); x=str2num(s); find_div2(x); find_max_min(x); find_averag(x); sort_number(x);

子程序: function find_div2(x) b=length(x); for i=1:b A(i)=x(i); end c=find(rem(A,2)==0); A=A(c); disp(['输入数字中能被2整除的数为:',num2str(A)]) 子程序: function find_max_min(x) a=max(x); b=min(x); c=a+b; disp(['输入数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num2str(a),'+',num2str(b),'=',num2str(c) 子程序: function find_averag(x) a=mean(x); disp(['输入数字的平均值为: ',num2str(a)]) 子程序: f unction sort_number(x) a=sort(x); b=fliplr(a); disp(['输入数字从大到小排序为:',num2str(b)])

实验六

实验六计数器综合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分析集成同步十进制计数器的逻辑功能。 2学会用集成同步十进制计数器来构成其它进制的计数器。 二实验仪器 安装有Multisim10的个人电脑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74LSl60同步十进制计数器。图6-1是由74LSl60等构建的同步十进制循环计数器。

图中,74LSl60的A、B、C、D端是计数器输入端;QA、QB、QC、QD端是计数器输出端;ENP与ENT是功能控制端,两端任何一端为低电平,计数器保持状态,只有ENP与ENT都为高电平,才能计数;~LOAD是预置端,低电位为预置数,当~LOAD为低电位,在CLK的作用下QA、QB、QC、QD的数值为A、B、C、D的数值;~CLR为置零端,低电位时清零;当EN当、ENT、~LOAD、~LOAD皆为高电位时,计数器处于循环计数状态。另外,V1是计数器时钟源,U2是带译码器的数码管显示器。 四实验步骤

(一)同步十进制计数器测试 1同步十进制计数器实验电路图如图6-2。 2打开Multisim10工作界面,从TTL元件库中取出74LS160, 从显示器件库中取出带译码器的四脚显示数码管,从仪器库中取出逻辑分析仪等,按图6-2连接好。 3调整V1时钟频率为100Hz,打开工作开关。计数器运转正常后,进行下列测试 图6-2

4打开逻辑分析仪,时钟频率设置Extemal与V1相同,观察数码管数字变化与逻辑分析仪波形变化。画出一个计数周期QA、QB、QC、QD及时钟波形时序图。根据时序图分析计数器计数规律。 计数器计数规律如下: 十进制计数器是在二进制计数器的基础上得出的,用四位二进制数来代表十进制的每一位数。在CP作用下,计数器的状态Q3、Q2、Q1 Q0 按照0000→0001→ … →1001→0000循环,这十个状态称为有效状态。1010、1011、1100、1101、1110、1111六个状态称为无效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