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

防御概念的背景

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有三大基石:

1、意识分域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心理性欲理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成年期

3、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防御概念的起源

1894年弗洛伊德首次在其著作《The Psychoses of defense》中使用防御(defense)这个

概念来描述自我(ego)对不愉快的情感或痛苦的念头进行抗争的心理过程。后来,弗洛伊德曾一度放弃防御这个词,并用压抑(Repression)这个词来替代防御所表达的内容。

防御的描述性定义

S.Freud(1926年):防御是自我为处理、控制导致神经症的冲突所采取的措施。防御因

焦虑而起,其功能是保护自我。这种焦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本能的张力;二是超我的压力;三是现实的危险。

《心理治疗指南》:防御是自我用以对付来自本我、超我压力的手段。当自我受到本我、

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与痛苦感。

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

A.Freud 认为:“每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在其言行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

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防御机制。”只要能应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内心的平衡,而不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时,就不能称之为病态。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他们是无意识或是部分无意识的。

2、防御机制是依靠自尊或自我美化来保护自我免受伤害,从性质上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二大类。

3、防御机制似乎有自我欺骗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以掩饰/伪装自我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行为、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的。是一种阻断某种心理过程而使自我免受焦虑之苦的自我保护方法。

4、防御机制本身并不是病态的,相反,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可能导致病理性的后果。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使用,也可重迭使用。

常见的防御机制

常见的防御机制有:

退行(Regression)压抑(Repression)投射(Projection)内射(Introjection)抵消(Undoing)逆转(Reversal)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

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指向自我(Turning against the self)

升华(Sublimation)移置(Displacement)禁欲(Asceticism)否认(Denial)向攻击者认同(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ggressor)

随着对客体关系理论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研究深入,提出了一些新的防御机制:分离(Splitting)抑制(Inhibition)幽默(Humor)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认同(Identific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过度代偿(Overcompensation)

防御机制的分类:

对防御机制的分类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主要是根据防御机制与自我的功能(总体适应)之间的关系所作的一些粗略的分类。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投射、投射性认同、否认、分离、理想化等。

成熟的防御机制:升华、幽默、压抑等。

压抑(Repression)

这是S.Freud 提出的第一个防御机制。

压抑是指将不可接受的冲动/意念排斥到意识之外。

压抑可分为:原发性压抑:将冲动的原始表现压制到潜意识中。

继发性压抑:将冲动的派生物以及冲动的装饰性表现保持在潜意识层面。退行(Regrssion)

广义的退行:指回到一种较早的功能状态。

狭义的退行:指一种防御过程,指个体部分/全部地退回到力比多/自我发展的早期阶段,从而避免焦虑。治疗时可以借助固着点(fixation points)来推测退行到哪个阶段。

退行虽然避免了所处阶段的焦虑,但会使个体再次体验到所退行到的那个阶段的焦虑——才出虎口又入狼窝。

退行不仅是一种防御机制,也与症状的形成有关,如成年人在面临难以克服的障碍时,常会退行到被保护的情景中而表现出较幼稚的行为。

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性退行,尤其在长期分析或自由联想

时更容易出现退行,其典型的表现是对治疗师的依赖。

否认(Denial)

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认。这是一种比较原始而不太成熟的防御机制。

短期临时性的使用可以使自我在重要挫折面前得到暂时的逃避,过度使用会形成偏执性倾向。

例子:掩耳盗铃、鸵鸟政策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将内心不能接受的、不愉快的观念、情感、冲动夸张性地指向相反的方向。

如牵挂可能是残忍的反向形成,守时、节俭、清洁则可能是对疲塌、奢侈、肮乱的对抗。 在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反向形成被认为是一种强迫性的防御机制。这种潜意识的冲动源于婴儿期的冲突。

当婴儿期的冲突不是被压抑,而是被转换时,反向形成也可能是使婴儿期冲突得以升华

的基础。

抵消(Undoing)

是指对一个不能接受的行为象征性地、而且是反复地用相反的行为加以显示,以图解除焦虑。

在中国民间,如果有人在除夕夜不小心摔碎了东西,人们会念叨“岁岁平安”,说了不吉利的话——吐口水。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合理化又被译成文饰作用。是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而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进行辩解,以求得心理平衡。

合理化有二种表现形式:

1、酸葡萄心理: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

2、甜柠檬心理:当得不到葡萄而只能得到柠檬时,将柠檬说成是甜的。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使用合理化防御机制的经典例子。

投射(Prejection)

在精神病学上投射意味着将某种精神表象视为客观现实,如梦境、幻觉。

在精神分析学中,投射是一种防御过程,是将自己的某种冲动、愿望、自我内在客体的

某些特征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观事实。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投射出去的特征被自我所否认了。

理想化(Idealization)

这是一个与分离(split)密切相关的概念。它是指将与客体有关的矛盾情感分割成绝对

好与完全坏的二部分,然后只对好的一部分做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理想化需要三个条件:

1、构建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客体;

2、将这种构建具体化;

3、忽略/否认这种理想化的存在。

过度代偿(Overcompensation)

过度代偿又叫过度代偿。它是指对一个真正的或者想象的躯体/心理缺陷,通过代偿而达

到超乎寻常的纠正。

肢体伤残者——著名运动员社交恐怖者——特级教师

贝多芬在耳聋之后的巨大音乐成就

逆转(Reveral)

逆转可以从二个层面来理解:

1、使之力比多的指向变化。在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本能指向是可以逆转的,即从主动转为被动(或者相反),由指向别人转为指向自己,反之亦然。如:施虐与受虐,窥淫与暴露。

2、是指一种防御机制。驱力指向的改变可以使自我避免焦虑。A.Freud 尤其强调在反向形成之中逆转机制所发挥的作用。

抑制(Inhibition)

是指将思维/活动的范围缩小,以免由于这些思维/活动引起焦虑。在精神分析理论中,

抑制既可以是一种防御机制,同时也可以视为一种病状。只是抑制是功能不足,而症状则是功能紊乱。

例如:在恐怖症中,病人常回避那些引起恐怖的情景,焦虑症的患者则为了避免焦虑而不敢做主,不敢与异性交往等等。

移置(Displacement)

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愿望转移到另一较为安全的对象上,而后者完全成为前者的替代物。移置是一种初始过程,是升华、象征化的基础。

例子:替罪羊现象(上司—丈夫—妻子—孩子—小狗)

心理治疗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梦中的置换(上司—父亲)

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

是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与不安。通过这

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病人的反移情有时候是以情感隔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是指在体验、评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应的情感色彩,从而避免了由这些冲突引起的焦虑。这是与情感隔离有关的防御机制,是强迫症患者常用的防御机制。

认同(Identification)

认同既是正常心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广义的认同是指个体的身份界

定过程,它包括三种情况:

1、将自己的身份扩展到他人;

2、向他人借取身份;

3、与他人的身份混淆。

在精神分析中,认同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指无意识地取他人之长归为己有,并作为自己行动的一部分加以表达。

认同有四种形式:

1、原发性认同(Primary identification):是存在于婴儿期的一种状况,指婴儿必须将他自己与客体区别开来。

2、继发性认同(Secondary identification):是指当个体意识到与客体身份的不同后,向客体认同的过程。这是一个防御性过程,因为继发性认同降低了自我对客体的敌意,从而使自我体验到曾经被否认掉的分离。婴儿的继发性认同是正常发展的一个部分。

3、内射性认同(Introj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与内化了的客体认同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指个体想象他人存在于他之中,并且是他的一部分的过程。

4、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个体将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分离出来,投射到一个幻想或真实的客体身上。然后,再将这个客体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婴儿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

与攻击者认同

这是由 A.Freud 提出的一种防御机制,它是指个体无意识地模仿权威或攻击者,并以被模仿者特征自居或行动。当他以权威者/攻击者的特征行动时既表达了对攻击者的攻击,又摆脱了被攻击的焦虑与不安。

例子:小孩子以大人的口吻教训同伴;

饱受暴力的孩子成年后变成施暴者。

禁欲(Asceticism)

这也是A.Freud 在她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中提出的一种防御机制,主要被青年用来控制青

春期强烈的性冲动。禁欲使自己对愉快感的否认,通过禁欲而产生一种优越感。

这种否认涉及到食物、睡眠、运动以及性的满足。强迫型人格倾向的人比较容易使用禁欲这种防御机制。

内射(Introjection)

内射是指一个外在客体由这个客体的内在精神表象所替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与这个外在客体的关系完全变成了与这个客体的内在表象的关系。

作为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内射使主体的自主性逐渐增强。

作为一个防御过程,内射减轻了自我的分离焦虑。

分离(Splitting)

分离这个概念有四层含义:

1、用于描述人格分离成几个部分,临床上所说得多重人格,此时分离(splitting)与分裂(dissociation)是同义词。

2、用于描述物神崇拜者的自我分离。

3、用于描述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的反射性自我觉察(Sterba1934)。

4、用于描述一种发展与防御过程。

升华(Sublimation)

是一种本能的力量以一种非本能的方式予以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社会所不能

接受的、指向原始的、生物学对象和行为的本能力量置换到较少本能色彩的、社会所能接受对象和行为上;同时,与这些对象和行为相伴随的情感转换成去性的(desexualized)、去攻击性的(deaggressified)情感。

升华是最积极、最富建设性的防御机制。有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升华都依赖于象征化的机制,而所有的自我发展都依赖于升华机制。

幽默(Humor)

是指当事人面临困境时,并不转移在场其他人的注意力,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当事人

自己的窘困出境。这也是最为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之一。

例子:苏格拉底(雷电之后,必有暴雨)

强迫症常用的防御机制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

边缘型人格障碍常用的防御机制

否认(Denial)

投射(Projection)

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ecation) 原始理想化(Primary idealization)

分离(Splitting)偏执性精神障碍常用的防御机制 投射(Projection)

逆转(Reversal)

否认(Denial)

癔症常用的防御机制

压抑(Repression)

抑制(Inhibition)

退行(Regression)

否认(Denial)

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

五、如何解释与修通防御?

?1、分析与解释防御的意义

?2、如何分析

?3、逐级暴露的方式

?4、单刀直入的方式

1、分析与解释防御的意义

?使患者具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更广泛的选择

?学会识别何时能根据需要?°自动?±选择特定的防御策略,并考虑这种反应是否对当前情境最有效。

?以深思熟虑的、积极主动的行为来代替草率的、不由自主的且经常弄巧成拙的行为。?使任何一种防御模式向更成熟方向发展

?掌握一种用途更广、更有效的处理方法

2、如何分析:

逐级暴露还是单刀直入

?强迫症特征的人

?癔症特征的人

?轻躁狂人格者

?偏执型人格者

3、逐级暴露

?对防御进行分析的经典精神分析方法是?°由表及里?±,即将患者的心理结构看成是分层次的,每一层都防御着更深层的内容。

?治疗师要系统而巧妙地解释患者体验中意识或接近意识的部分。当患者逐渐理解和感

到安全时,潜意识层次的防御、意义或新的体验就会浮现出来,在治疗关系中时,治疗师会逐个对它进行处理。

逐级暴露的意义

?由表及里的解释几乎总是最佳的选择,而且无论是否受过精神分析性心理学的训练,多数治疗师都能极自然地、凭直觉地这样做。

??°从患者所处的位置开始?±及?°直到患者具有某种替代物才干涉其防御机制?±

?癔症特征的人经常表现出一副讨好别人的样子。

?在这种表象下面,治疗师会发现不信任、敌意及竞争。

?而在这些较具攻击性的态度之下,隐藏的竟是患者严重的恐惧及对个人脆弱的深切意

识。

逐级暴露的情形2

?强迫症特征的患者,其临床表现是极度的理智化与合作态度,以此掩盖其喜好争辩及吹

毛求疵的态度,后者则防御着一种深深的羞耻感。治疗师通常并不一开始就涉及羞耻感而是谈论此人的理智化倾向。

4、单刀直入

?某些类型的防御模式却要求治疗师采用更猛烈的深水炸弹策略。特别地,轻躁狂和偏执

狂患者都需要治疗师?°单刀直入?±,而不是顺着防御阶层步步为营。

单刀直入的情形

?轻躁狂者是否认方面的行家。因为否认是一种如此刻板的、全或无的防御机制,所以,

无法用对其他患者有效的、由表及里的方式来和风细雨地进行干预。物质滥用是一种众人皆知的、常与否认纠缠在一起的状态,任何一个有过与这类人打交道经历的人都知道,有时需要让患者表现出否认防御机制来认清否认的特性。

单刀直入的情形

?偏执型患者也要求治疗师忽略其防御机制,而深入探究被防御的是什么,但是这样

做的原因与以上患者略有差异。偏执型患者在无意识水平状态中格外担心自己的强大具有危险性。他们运用诸如否认、反向形成和投射之类刻板而原始的防御机制,来处理内心具有威胁性的邪恶内容,这样可使他们感觉这种威胁来自外界。

单刀直入的情形

?以女偏执型患者为例,该患者毫无根据地确信她的丈夫与其他女人有染,因而向治疗师表达自己按捺不住的狂怒。

??°既然我很邪恶,我想从女人那儿得到爱可能正好反映了我的堕落。这种需要如此强

烈,以至于我感到是一种色欲。那是不能接受的。也许正是她将这些同性恋想法塞进我脑子里的。她才是邪恶的,而不是我。而且,并不是我对她有欲望?a?a是我的丈夫。?±

单刀直入的情形

??°对于你丈夫有外遇的念头,你想到了什么??±

??°我想,你最近一直感觉很孤独,因此,很自然地,你担心你所依赖的人是否忠诚?±??°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你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具有某种可怕而危险的东西。也许,

你非理性地推断,丈夫既已看透了你的邪恶,自然会排斥你而去找别人。?±

重视防御的评估与分析

?理解一个人如何防御痛苦情感,对于了解他/她的整体心理至关重要。学会如何表达你

的理解而使那些具有防御的患者不至于排斥或曲解你的解释,是心理治疗艺术所必不可少的艺术修养。

瓦尔勒特和姆可拉夫所说(1998)

关于阻抗的理论和技术

?一、阻抗的定义

?二、对阻抗的理解

?三、阻抗的表现

?四、阻抗的处理过程:

?识别、展示与澄清、解释、修通

一、阻抗的定义

?Freud于1900年定义:

?阻抗意味着对抗,所有来自患者内部的、与分析程序和分析过程相对抗的力量都

是阻抗,包括:①阻止、妨碍患者自由联想的力量;②干扰患者试图回忆和获得内省的力量;③与患者理性自我及想改变自己欲望的对抗的力量。

二、对阻抗的理解

阻抗可能是意识的、前意识的、或潜意识的,阻抗的表现可能的通过情绪、态度、想法、冲动、思想、幻想或行为来实现;

阻抗伴随着治疗的每一步,在治疗中对患者的每一个联想,每一个行动都要放在阻抗的意义下加以考虑和对待;

对患者的神经症来说,阻抗充当了防御的功能:它对抗了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对抗了患者的理性自我和分析情境;它保护了神经症的状态。

三、阻抗的表现

?迟到、失约、忘记付费

?沉默:不愿意和分析师交流他的思想和感情;

?没有什么可谈的:

?交谈中感情缺失;

?僵硬的、不自然的姿势;

?回避主题:总谈论过去或现在,或总谈论别人;

?回避性的语言;

?梦的缺失;

?见诸行动

?频繁的高兴

四、阻抗的分析与处理

1、识别

2、展示与澄清

4、修通

四、阻抗的分析与处理

对阻抗的处理是精神分析治疗中的重要技术,,也是分析师的日常工作。无论分析师的技术多么精湛,阻抗总是会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它存在于分析过程中的每一步。

精神分析技术只有在分析了阻抗,而不是用其他方法克服或回避它时才得以存在。技术上包括:识别、正视与澄清、解释、修通。

1、识别阻抗

?识别:对患者已经明显表现出的阻抗容易识别,当阻抗表现不明显时,治疗师难以及时

觉察和识别,除了机智地观察外,治疗师要投入自己的共情。

2、正视和澄清阻抗

这一工作是解释工作的基础,在对阻抗解释之前,应先使被分析者能够正视阻抗的存在,能够理解他为什么对分析产生阻抗,他阻抗的是什么内容,以及他是怎样表现出阻抗的。

为什么阻抗,阻抗什么,如何阻抗?

澄清的前提

被分析者能够理解和正视自己阻抗的能力取决于两个因素:理性自我的状态和阻抗的强度。

具有高级理性自我的被分析者能够识别和觉察自己很微妙的阻抗,而缺乏理性自我的被分析者则需要分析师为其提供大量的证据来说明阻抗的存在。因此,分析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观察和投情来评估被分析者理性自我的状态,并以此来决定需要为被分析者提供多少证据才能使其正视阻抗的存在。

4、解释阻抗

解释就是要使一个潜意识或前意识中的精神事件意识化,要使被分析者的理性自我意识到无意识中被遗忘或压抑的事情,意识到造成心理冲突的原因,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精神事件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要达到这个目的,分析师需进行不止一次的干预或介入,要用自己的意识思维、投情、直觉、想象力,以及才智和理论知识来为被分析者做出解释。

5、修通

修通是对解释的重复和更详细的说明,它能使被分析者最初的内省达到持久的反应和行为改变。

总而言之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正视和澄清为解释做准备,修通是使解释工作有效,使分析工作圆

满完成。在分析过程中,解释始终是最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赵大夫案例中的迟到

?来访者经常在治疗中迟到,第6次治疗中讨论了迟到问题,他说他喜欢迟到,喜欢被人等候的感觉,这是一种被重视被在意的感觉,是他需要的。此后迟到行为明显减少。?讨论:

2,在治疗中及时进行讨论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导论》中的案例

?分析师宣布她将要中断一次治疗,随后的访谈道格迟到了,他对迟到的解释非常合理,

但同时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有着些许闹别扭的冷谈,暗示:“看看,如果我迟到了,你有什么感受?”分析师意识到了这些,但却没有说穿。

?道格继续说着,听起来很恼火,但同时也十分无助,就像个不能左右环境的孩子一

样。他谈了工作情况的细节------听着他的沮丧和抱怨,分析师意识到道格幻想他的上司——一个强有力的女人正在秘密的捞取他个人的利益,甚至暗示他与其他的顾客有暧昧关系,这个关系是她改换项目的根本原因。

?道格详尽地讲着,对分析师此时的观点一点都不感兴趣,也不留给分析师讲话的余地,半个小时过去了。分析师虽然沉默,但仍努力地工作着。确认他在工作中所受的伤害、愤怒和屈辱,她确信,此时他对她也有类似的感受。

?她不想他迟到也并非对她所说的不感兴趣。她必须避免为自己辩护,她希望能告诉他,她也不想离开1周,她发现自己想知道,当道格还是小孩时,父亲离家而去,母亲为了保护自己不陷入一系列的细小事件所带来的悲伤之中,常把他留给她的姐姐照顾,这曾经意味着什么?

?她找了一个道格停下思考的时候说道:她认为他正在想让她知道今天他对她是如何的失望和生气,1周的中断对他完全是个意外。道格对此却没有心情,并抗议到:“哦,你总是认为一切都是关于你,不是么!”

?她提示到,她盛气凌人的决定使他感到羞辱,仿佛他不重要,仿佛分析师没有认识到所有在对他的分析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对道格是多么的重要。道格专注地听着,分析师继续说道,她感觉道格把她体验成一个母亲的形象,当有一个有趣的男人出现的时候她就对儿子不感兴趣了。

?道格出奇的平静,以一种更柔和和思考的声音说到:“有趣!昨天我离开这里时看

到你房子外面的街上站着一个男人。我以前没见过他,我有一闪而过的想法,即他在进来之前正等着看我离开。”

?快结束时,道格安静并令人动容地说道:“我真希望爸爸仍在身边,那样我就能在

遇到事情时不必要总是盯着妈妈,照料她生活上的每个细节。”

注意事项

?以求助者为中心

?不要过早的解释

?不要与求助者认同

?简洁明了的语言技巧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最早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在教师招聘类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备考。通过概念理解以及举例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考查。下面是有关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解释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 (一)否认: 作用:通过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来处理引起焦虑的刺激。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的心理的特点。 举例:拒绝医生所下的患癌通知。 (二)移置(转移): 作用:将冲动指向威胁较小的目标,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举例:以猛烈的关门来替代攻击某人;踢猫效应;找替罪羊。 (三)理智化: 作用:通过关注事物的理智层面来回避不能接受的情感部分。 举例:将注意力放在葬礼的细节而不是悲伤上。 (四)投射: 作用: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归为别人。 举例: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不是承认它而是认为同事无能。(甩锅) (五)文饰(合理化): 作用:给行为一个貌似有理但不正确的解释,这个解释并非行为的真正原因。 举例:辩称每晚喝酒有助于降低血压。 (六)反向: 作用:因为真实信念会引起焦虑而持相反信念。 举例:持种族偏见的人走极端,公然信奉该种族。(物极必反)。 (七)退行:

作用:受到威胁时,退回到早期的发展阶段。 举例: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就乱发脾气。 (八)压抑: 作用:将不想要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 举例:忘记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 (九)升华: 作用:将不被接受的冲动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举例:通过成为拳击手来表达攻击倾向;通过成为国家监听人员来满足自身的窥私癖。 (十)压制: 作用:将不想出现的想法推进至潜意识。 举例:主动尝试忘掉引起焦虑的事件。 (十一)抵消: 作用:尝试撤销不能接受的行为或者想法。 举例:侮辱别人后又过分赞美他。 例题: 小明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元钱,他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还回去,又想如果是别人也许不会还。这属于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 A.压抑 B.转换 C.投射 D.文饰 【答案】C。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人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别人也一定会有和自己类似的言行和需要。故选C。

图解《心理防御机制》

图解《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有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身心健康,有的则对身心健康有害。理想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升华,是遇到挫折后,将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通过艺术创作。 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还有包括补偿、抵消和幽默。补偿是遇到挫折后,通过别的事物把因挫折带来的损失从内心体验到行为给予补偿过来。抵消是当欲望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以另外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来缓解矛盾。幽默也就是自嘲,幽默很容易缩短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自己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防卫机制会保护我们,也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生活中我们该建立起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创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逃避性防卫机制 1、压抑 2、否定 3、退化 4、潜抑 (二)自骗性防卫机制 1、反向 2、合理化(文饰作用) 3、仪式与抵消 4、隔离 5、理想化 6、分裂(dissociation) (三)攻击性防卫机制 1、转移 2、投射 (四)代替性防卫机制 1、幻想 2、补偿 (五)建设性防卫机制 1、认同 2、升华

以下为图解 一、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

二、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小女孩像离弦的箭一样抢先钻进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气和地继续等待,心里还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隔离”

三、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这是“合理化”; 四、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

人类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一.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 (1).防御机制是潜意识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尽管有时也会有意地使用,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潜意识的。 (2).防御机制的目的是通过自我美化而保护自尊心。 (3).防御机制带有自我欺骗、逃避现实的性质。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在一定范围内是维持心理健康所必需的。但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便会引起心理病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独表现,也可以重迭地表现。 二.心理防御机制种类: (1)转移。又称为置换,是因为某事物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向发泄到另外的对象上去,即找“替罪羊”。例如,有的学生看到中国足球队输给其他队时,满肚子的委曲、恼火情绪不能向足球队发泄,就拿酒瓶出气,狠狠地砸一通。(2).升华。把不为社会、超我接受的受压抑的欲望、冲动转化为有建设性的活动能量。例如,体育竞赛、辩论赛、演讲赛能把学生的进攻性转化为奋力拼搏的精神。 (3)压抑。指一些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不被意识接受,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和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是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例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前常会生病(如感冒发烧),这种病的原因并不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潜意识中逃避考试的欲望,因为生病可以请假缺考,又可免受批评,还可博取他人的同情。而这种动机学生并不意识到。 (4)退行。又称退化。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早期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式应付当前的情景。例如,有的学生考试或竞赛失败后,便卧床不起,不思茶饭。这时,其潜意识便退回到了婴幼儿时期,因为那时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不用负任何责任。学生败北卧床是一种婴幼儿行为,目的是逃避现实,解除痛苦。 (5)反向形成把潜意识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行为。例如,有的学生对某位异性同学有好感,但却在他或她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非常冷漠。 (6)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辨护,以使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2007-06-15 09:46:27) 转载▼ 分类:心理 当人们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内部心理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和稳定的适应性倾向,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形式有十三种:压抑、否认、退行、合理化、反向形成、转移、投射、幻想、补偿、抵消、认同、升华、幽默作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一下,或许会有所启发. 压抑: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的是人将一些不被自我接纳的冲动、念头等,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中,或者把痛苦的记忆,主动忘掉排除在记忆之外.这种面对不愉快情境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和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的情形不同.被压抑的内容并未消失,它仍然在我们的无意识中,遇到机会仍会逸出,如触景生情.而且在无意识中活动,影响我们的行为. 压抑虽然能暂时减轻焦虑和获得安全感,但若内心蕴藏着被压抑的内容过多,超过意志的控制力和耐受性时,有可能会发生心理障碍. 否认: 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认"(拒绝面对现实),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御机制,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孩子闯了祸,把眼睛蒙起来,像沙漠中的鸵鸟,敌人追赶在眼前时,无法面对,就把头埋在沙堆中,当作没这回事一样,就是一种否认的表现.或患了绝症、事业失败,常会本能地否认. 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否认和错觉(对现象错误的信念),可以缓冲突然来临的打击,避免精神崩溃,维持一时心理平衡. 退行: 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用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比如知道丈夫有外遇,每当丈夫外出,妻子就坐在地上大哭大叫,一直到丈夫答应不外出为止.成人的偶然"倒退"会给生活增添情趣.但如果常常退化,利用自己的退行行为来争取别人的同情与照顾,用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与痛苦,就不仅是一种现象而是病态了. 合理化: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俗称"找辙".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总的来说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予开脱("合理"的辩解),自园其说. 一般合理化可分为"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和推委三种形式.“酸葡萄”心理和“推委”不多说了。“甜柠檬”心理,百般强调凡是自己所做成或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面对不如意时,努力去强调事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细化)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 口欲期:0—3岁 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5岁 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 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 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 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 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 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 9、泛灵论:你将人类的属性给与非人类。 10、去生命化:你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所以你不必担忧。 11、反向形成:你有相反的感觉。 12、抵消与仪式:你做着违背良心(超我)的事情。或者你做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作为弥补你又在另外的象征形式上惩罚自己。 13、隔离(情感):你不注意自己的情感。 14、外化:你认为“社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到内疚。 15、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生气,转而攻击或者杀掉自己。 16、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并且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 17、小团体化(compartmentalization):你通过建立关系来限定自己。 18、敌意的攻击: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第一生殖器期:2—6岁 19、替换:你感到跟一个人亲近,但却转变为亲近另一个人或者状态。 20、象征化:你赋予一些心理功能以不合理的意义。 21、凝缩:你把完全不同的想法聚在一起,使它们成了整体。 22、幻想形成或者白日梦:你持续地幻想一些沮丧的或者高兴的场景,并且知道那是幻想。 23、搪塞:你为了一个目的和因为某个原因撒谎。 24、闲聊:你对不知道的事情撒谎,以减少低自尊感。 25、压抑:你忘掉不应该忘掉的想法。 26、否定性幻想:你对发生在你面前的灾难视而不见。 27、力比多压制(精神上的性压制):你对性或者武断感到害怕,所以你变得依赖(口腔)或者固执。 28、自我压抑:三种使用途径 a)一种功能受到干扰:你的自我功能或自我强度停止工作,所以你不能感受某事导致的不愉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的常见种类: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

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 (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4)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 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 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

心理漫画:图解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漫画:图解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当我们面临挫折或冲突导致的紧张情境时,在内心活动中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不安,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倾向。其积极地意义在于能够使我们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我们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其消极的意义在于使我们可能会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隔离、合理化、否认、移情、投射、退行、升华等。这些专业名词很难理解,以下的几幅图是关于心理防御机制概念的最通俗的解释。 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

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 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小女孩像离弦的箭一样抢先钻进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气和地继续等待,心里还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隔离”;

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这是“合理化”;

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要是换了别人,早上去把她们臭骂一顿了--可是,我可不是这样没有涵养的人。”——这是“否认”;

孕妇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外国女人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你突然冲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两耳光,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边暴打一边咆哮着“你还得寸进尺了?!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这是“移情”;

警察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殴打外宾,于是前来干预:他们救走了外国女人,并把你带上了警车,你想:“他们只是碍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其实,他们心里是站在我这边的。”——这是“投射”; 你被带进了派出所,出乎你预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对你来真格的!于是,你对问题拒不回答,一屁股躺在地上开始又哭又闹撒泼打滚——这是“退行”;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多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①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灼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②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结净”、“安宁”。③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知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灼与痛苦。④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灼,维护安宁。⑤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⑥抵消指 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欢愉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羞愧。 ⑦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⑧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建立康健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人在其心理活动中,需要与欲望是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或多或少地会遇到挫折或动机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灼吃紧和担心。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采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现实的矛盾,设法求得解决;或采取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郑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康健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调和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滑稽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滑稽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调和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的无语和困顿。调节它不同于压抑,它不是否定人的欲望和自主状态。它是当意识中出现想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冲动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暂且压制这种冲动,延迟行动。预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未雨绸缪。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事例分析 1、压抑 事例:儿子车祸死了,当妈妈的很痛苦,这痛楚太难以承受,于是自我起作用,把关于儿子的记忆压抑到了潜意识。但因为不是真的遗忘了而只是埋在了潜意识里,所以每年到了二月她还是莫名抑郁。原因就是她儿子那年是二月出车祸的。 含义:就是把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以及个人无法接受的欲望和冲动压入潜意识中,使之遗忘。通过压抑,使自我至少暂时避免了面对本我和超我、本我和外部现实之间的矛盾,从何保护了自我。 分析:妈妈把失去孩子的痛楚压抑在潜意识里,减少她暂时的痛苦,但并不是真的遗忘,所以她还在每年2月的时候抑郁,要想摆脱这种抑郁,需要解开心结。 2、投射 事例:妻子内心充满愤怒,她可能把愤怒投射到丈夫身上,声称丈夫对她有敌意。 含义:有些本我欲望或冲动为超我不容,个体便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加在一个外人身上,断定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有这些动机或欲望。 分析:妻子自己的愤怒无法排解,便怪罪到丈夫身上,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3、置换 事例:替罪羊现象(上司—丈夫—妻子—孩子—小狗)

含义:是用一种精神宣泄替代另一种精神宣泄。它是自我以一种可获得的对象替代另一种不可获得的对象,或者以不致引起焦虑的对象或行为替代会引起焦虑的对象或行为。 分析:上司、丈夫、妻子、孩子都通过把自己所受的气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来排解自己的苦闷。 4、否认 事例:“掩耳盗铃” “鸵鸟政策” 一个通过努力而考试失败的人,可能忽视失败的消极含义和后果,而认为自己在考试的准备中学到了知识。 含义: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拒绝承认有关其个人痛苦事实的存在。短期临时性的使用会使自己在重大挫折面前得到暂时的逃避,过度使用会形成偏执型倾向。 分析:以上事例都是拒绝既存事实,逃避现实,减少失落的感觉。5、合理化 事例:“酸葡萄效应” “甜柠檬心理” 鲁迅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 含义:某个行为或观念已经发生,而导致这个行为或观念的真实动机、欲望又是不能为意识所承认、所接受的,于是就找一个看似合正当的理由解释之,以免除焦虑。 分析:说葡萄酸,说柠檬甜,以及阿Q的“精神胜利法”都是为了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 (一)逃避性防卫机制 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式: 1、压抑(repression) 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堵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一样。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 ,“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牛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2、否定(denial) 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否定”与“压抑”极为相似。唯“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譬如,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刀距大的伤痛。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3、退回(regression) 退回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我一些感受,通常我们会作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情况,我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我无意识地已将真正的感受作了压抑。例如:丁校长是个汽车爱好者,惜车如命,太太常常取笑他简直将自己的汽车当作了儿子。一天早上,当他在赶往教育局参加会议时,不幸发生了交通意外,他的车子被尾随的客货车碰撞了一下。当时丁校长只是下车随便望望被撞毁的车尾部分,然后便冷静地匆忙与对方交换通讯电话,在抄下对方的车牌后,就马上开车驶往教育局,同时,再集中精神构思在会上个人要作的重要陈词。在这事件中,由于撞车时是八点三十二分,二十八分钟后会议就要开始,而重要的事情亦急待决定,丁校长一反常态的表现,只是因为他采用了潜抑防卫机制。 (二)自骗性防卫机制 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1、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乃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表现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比的。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一般,“合理化”可分为三种方式:

8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①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②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③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④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⑤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⑥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⑦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⑧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建立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人在其心理活动中,需要与欲望是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或多或少地会遇到挫折或动机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紧张和不安。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采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现实的矛盾,设法求得解决;或采取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郑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

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的尴尬和困窘。调节它不同于压抑,它不是否定人的欲望和自主状态。它是当意识中出现想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冲动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暂且压制这种冲动,延迟行动。预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未雨绸缪。为预感中将要出现的不舒服感预先做出切合实际的计划,为到时化解问题打下伏笔或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升华通过一种合理的手段间接地减弱表现本能,既没有不良后果又不会明显丧失乐趣。同时,将坏事变好事,使挫折成为动力,不断提高完善自我。如果细心观察就会注意到,我们周围的一些成功人士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好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解决他们面对的心理矛盾。古人讲:见贤思齐。我们为什么不引为借鉴、援为己用,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成功。(2 005年7月28日《财富健康》播出。文:周军)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2

精神分析学派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自我防御的特征: 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 (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 一、口欲期:0—3岁 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

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 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 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 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 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 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 9、泛灵论:你将人类的属性给与非人类。 10、去生命化:你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所以你不必担忧。 11、反向形成:你有相反的感觉。 12、抵消与仪式:你做着违背良心(超我)的事情。或者你做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作为弥补你又在另外的象征形式上惩罚自己。 13、隔离(情感):你不注意自己的情感。 14、外化:你认为“社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到内疚。 15、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生气,转而攻击或者杀掉自己。 16、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并且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 17、小团体化(compartmentalization):你通过建立关系来限定自己。 18、敌意的攻击: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 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的常见种类: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 (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 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4)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防御就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得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得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得冲动时,就会以预期得方式体验到一定得焦虑,并尝试用一定得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得防御(defense of ego)。防御就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得冲动、内驱力、欲望与想法,它们主要就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得性得欲望与攻击性。一般来说,防御就是在潜意识里进行得, 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得水平不同,导致得结果也不同。 精神分析理论将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类: ①自恋性防御机制(narcissistic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得儿童、成年人得梦境与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得患者中常见,主要有: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 ②不成熟得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得儿童与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与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 ③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主要有: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 ④成熟防御机制(mature defense mechanism):就是成年人常用得防御机制,主要有利她、升华、幽默等。 其实通俗得说,所有得人都用“防御机制”将痛苦得感情与记忆排斥于意识之外,那些正在进行心理治疗得病人也不例外。可以说,防御机制就是用来使自己适应来自心理内部(内驱力或超我)或心理外部(外在世界)得应激(stress)状态得。在我们得实际咨询过程中,咨客得防御机制就是造成阻抗得一种重要原因。 一、否定作用 这就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得事实得潜意识心理防卫术。它就是最原始最简单得心理防卫机制。 儿童闯祸后用双手蒙住眼睛、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象鸵鸟一样“眼不见为净”得行为,即为“否定作用”得具体表现。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得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得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得内心焦虑。 应当注意得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有意否定许多事实。例如即将结婚得姑娘由于羞涩而回避婚恋话题。这种连自己也能意识到得自我否定现象,并非潜意识中得否定。所以不算就是心理防卫机制所指得“否定作用”。 真正得否定作用就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得,例如父母很可能对自己孩子得生理或心理方面得缺陷不予承认,即使孩子得缺陷早已人人尽知。这时个体不但否定了事实,而且真得相信没有发生,有时会达到妄想状态,便成为“精神病”症状了。 事实上,否定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存在得事实,只就是使我们否定对这些问题存在得注意力而已。不过,有时否定得心理防卫机制可以说就是一种在心理压力中保卫自己得感受,或给人多一点时间做考虑与做决定。然而,不可忽略得就是否定作用在一般行为表现上,足以妨碍人们对问题得适应,因为其机理就是躲避问题以代替面对问题。 【案例】 某女,38岁,自幼聪明活泼,学习成绩良好,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22岁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其夫由于意外坠楼身亡,她得知此讯矢口否认,拒不相信这个事实,两眼呆滞,行动迟缓,不去辨认尸体,坚持认为弄

积极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或经历应激事件后会产生烦躁不安、焦虑和痛苦,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会在心理上运用一些自我保护的方式,来减少焦虑和痛苦的程度,心理防御机制便是这些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起内部心理活动具有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应激状态。心理反应与生理反应同时出现,相互作用使反应加重或减轻。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为良性心理防御机制,反之就是不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大致可分四大类:(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人在其心理活动中,需要与欲望是永远不可能都得到满足的,或多或少地总会遇到挫折或动机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紧张和不安。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采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现实的矛盾,设法求得解决;或采取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体与客观现实之间所发生的问题,用自己较能接受的方式加以解释和处理,而不致引起太大的痛苦和不安,以保持情绪上的平衡和心情的安定。而在这些解释和处理中有些是积极、合理和有效的,有些则是消极和无效的。使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人摆脱困境获得成长,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无异于饮鸩止渴,会导致恶性循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开心、快乐,使自我能够得到更完善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素质,建议大家要更多的运用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1)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其实说高尚些就是道德层面的升华,是超我在起作用,当你用诚心、爱心去关爱别人,同时又不损人利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灵是净化的,心理也就不会有负担,所有的内心矛盾、冲突和痛苦就会被化解掉。比如:本来你正处于失恋状态,内心郁闷、烦躁,当在银行门口帮一个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开银行沉重大门时,老人会衷心的感谢你,此时的你会发现你的阳光之处,就会减少失恋所带来的郁闷情绪。 (2)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尴尬和困窘。幽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幽别人的默,一定要幽自己的默,要学会自嘲。一个人要是会自嘲了,说明他的心理就成熟了。也说明他认识了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强了。幽默很容易缩短你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即使你这次没做好,别人也能容忍你。 (3)压制,它不同与压抑,它不是否定人的欲望和自主状态。它是当意识中出现想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冲动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暂且压制这种冲动,延迟行动。比如遇到让人愤怒的事情,如果不压制可能就是大爆发,有可能引起拳脚相加,能够做到压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英文]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名词解释] 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其父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