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施工地质的内容及方法 (1)

隧道施工地质的内容及方法 (1)

隧道施工地质的内容及方法 (1)
隧道施工地质的内容及方法 (1)

隧道施工地质的内容及方法

目录

一、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和方法 (1)

1.1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地质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1)

1.1.1 既有资料收集 (1)

1.1.2 地质素描 (1)

1.1.3 洞内外水文调查 (4)

1.1.4 监测测试 (4)

1.1.5 超前地质预测 (4)

1.1.6 综合超前预报和成灾警报 (5)

1.2 施工围岩分级和围岩稳定性评价 (6)

1.2.1 施工围岩分级 (6)

1.2.2 围岩稳定性评价 (6)

1.3灾害评估、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6)

1.3.1 灾害评估内容 (6)

1.3.2 灾害评估方法 (6)

1.3.3 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6)

1.4 竣工图及报告 (7)

二、超前地质预报与测试技术要求 (7)

2.1 地质素描 (7)

2.1.1 工作要求 (7)

2.1.2 素描资料整理要求 (7)

2.1.3 及时整理标本 (7)

2.1.4 提交的图表 (7)

2.2 监控测试 (8)

2.2.1 变形 (8)

2.2.2 地表水文地质监测 (9)

2.3 地质预报手段 (10)

2.3.1平导 (10)

2.3.2关于超前水平钻探的概念 (10)

2.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的技术要求 (11)

2.4.1 人员要求 (11)

2.4.2 预报方法和技术要求 (12)

三、主要仪器设备简介 (17)

3.1 地震反射波法 (17)

3.2 地质雷达 (18)

3.3 超前水平钻孔 (18)

3.4 超前水平钻机 (18)

3.5 超长炮眼孔 (19)

四、不同探测方法人员配置及占用工序时间和处理时间 (19)

五、施工地质资料整理要求及各种记录图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施工地质工作日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施工地质月报、年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施工地质资料整编要求 (19)

5.3.1 施工地质编录 (19)

5.3.2 洞内涌(突)水、涌(突)泥实录摄影 (19)

5.3.3对地质编录工作的要求 (20)

5.4 物探报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说明和图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 报告封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3 报告审查意见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4 报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5 定量解释结果(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6 各物探试验具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重大地质灾害设计及处理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高水压富水区隧道注浆加固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高水压富水区隧道衬砌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软岩大变形段衬砌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重大地质灾害处理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讲稿三:隧道施工地质的内容及方法

一、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和方法

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内容包括:

1、超前地质预报;

2、施工围岩分级及稳定性评价;

3、灾害评估及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4、竣工图及报告等4项内容。详见图1施工地质内容纲要图。

1.1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地质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其工作分为:

①既有资料收集;

②地质素描;

③洞内外水文调查;

④监测测试;

⑤超前地质预测;

⑥综合超前预报和成灾警报等六项任务。

1.1.1 既有资料收集

既有资料收集和相关地质成果的收集和分析,对存疑疑虑的相关重大地质问题和地段,必要时进行踏勘和补充恰当的地质工作。

1.1.2 地质素描

施工地质最基础的工作,包括正洞、服务隧道和竖井地质及掌子面地质素描。其主要内容包括:

1.1.

2.1 地质观察:

①地层岩性—地层时代划分,岩组划分,岩石划分,岩体性态,切割程度,围岩等

级等。

②断层—断层性质,位置、产状、破碎带宽度及构造岩划分,断层岩体的围岩级别划分及稳定性评价。断层坍方的地质原因,岩体接触部位、易风化岩脉等是地质素描的重点。

③贯穿性节理—产状、密度、宽度、延伸情况,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分析判断组合特征、岩体完整性程度,控制局部坍方的构造内因。

④岩体接触破碎带,位置、产状、宽度、形态、展布特征。

⑤膨胀性围岩,从地质背景看有蒙脱石、拜来石、高岭石、水云母等具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产出条件。海底火成岩、次火山岩、断裂如此发育,又有后期热液活动,这些膨胀性矿物可能会局部富集成岩。其成份、位置、产状、宽度、形态、展布特征。

1、超前地质预报

成灾先兆特征地质观察

岩组划分

软岩变形及地面沉降变形监测

多孔CT

2

3、灾害评估、防治措施建议

4、竣工图及报告

图1 施工地质内容纲要图

1.1.3 洞内外水文调查

1.1.3.1 洞内水文调查

①涌水点(处)调查

A.空间:层位、构造部位、洞内分布,含水体分布;

B.时间:点(处)间的时效关系;

C.制约:制约因素、补给来源、途径、连通关系。

②涌水量预测:

A.实用量测:反映瞬时特征和短期变化特征;

B.长期观测:反映长期变化特征和动态特征;

C.涌水量预测

③水质水压测试:包括水压、水温、水色、含泥沙量测定;

④危害评估

1.1.3.2 洞外水文调查

①气象观测。

②重要排泄点、径流点及长期观测;

③水文地质及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A.调绘:相关水文调绘、地表坍方、变形调查;

B.水质。

1.1.4 监测测试

软岩变形、地面沉降变形监测及洞内地应力测试。其中隧道周边位移量测,包括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及必要时增设的隧底上鼓量(采用仪器为收敛计、水准仪、塔尺)和隧道浅埋段、山间洼池、岩堆、破碎带、岩体接触破碎带,易风化岩脉、偏压洞口的地表下沉量测(采用仪器为水准仪、塔尺等)为必测项目。

1.1.5 超前地质预测

1.1.5.1 预测方法

①地质编录预测法(图解法、类比法、断层参数法);

②超前物探预测法:包括TSP—203、地质雷达

③超前钻孔预测法;

④服务隧道预测法;

1.1.5.2 预测有效距离

①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测:其预报距离为100—150m。以TSP、断层参数法等为手段结合地面地质工作综合预报。

②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测:其预报距离为15—30m以内。是在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以地质雷达5—8孔,10—15m超前炮眼和39m超前钻孔为手段并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工作综合预报。

③中长距离超前预测:其预报距离为30—60m,是在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测的基础上,针对较大物探异常,以30—60m超前钻孔为手段并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工作中和预报。当发现有走向大致与隧道轴向的断层,岩体接触破碎带,破碎岩脉时采用。

1.1.6 综合超前预报和成灾警报

1.1.6.1 综合超前预报内容

①地层、完整性及含水情况;

②断层及富水情况;

③破碎岩脉及富水情况;

④岩体接触破碎带及富水情况;

⑤层间构造包括不整合面及富水情况;

⑥膨胀性围岩。

1.1.6.2 超前地质灾害警报内容

①大型坍方;

②突水突泥。

1.1.6.3 预报灾害警报方法

①资料综合分析法;

②不良地质前兆预测法;

③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判断法。

1.2 施工围岩分级和围岩稳定性评价

围岩稳定性评价一般分为稳定性初步评价和长期稳定性评价。按表3、4填写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和素描表。

1.2.1 施工围岩分级

根据地质素描确定岩石坚硬程度、完整性,并根据岩体含水情况划分施工阶段围岩分级。

1.2.2 围岩稳定性评价

根据施工围岩分级,掌子面稳定状态、软岩变形和地表沉陷变形观测资料,综合评价围岩稳定性。根据软弱结构面及岩体节理切割形成的楔体稳定性分析、评价围岩局部稳定性,预报拱顶掉块、侧壁片帮等灾害。

备注:岩性指标栏岩石力学强度、指标变形必要时做

1.3灾害评估、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1.3.1 灾害评估内容

包括超前预报、围岩稳定性评价所揭示的大型坍方、突水突泥、海水倒灌、围岩稳定性等方面。

1.3.2 灾害评估方法

参照表2施工地质分级简表中地质复杂程度,诱发环境问题的程度和综合工程特征评价各类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工期、环境的危害评估。

1.3.3 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施工地质人员以设计为基础,根据综合预报的地质条件,从地质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提出安全可行的处理措施建议(参照附录6:重大地质灾害设计及处理原则)。涉及到变更的,提供相关变更设计资料。

1.4 竣工图及报告

二、超前地质预报与测试技术要求

2.1 地质素描

2.1.1 工作要求

2.1.1.1 按照地质素描的内容和现场记录格式、每次循环开挖后对掌子面和左右边墙进行素描、数码摄像。

2.1.1.2 素描图、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素描图式、图例、比例尺应统一,按要求采取标本(包括定向标本)。

2.1.2 素描资料整理要求

2.1.2.1 素描原始记录、图、表须当天整理(绘制)。

2.1.2.2 施工一定距离后,隧道地质素描图,应分段完善、总结,并作出相应的隧道纵断面图、表。

2.1.3 及时整理标本

2.1.4 提交的图表

2.1.4.1 洞内(正洞、平导、斜井等)的展示图;

2.1.4.2 掌子面素描图;

2.1.4.3正洞、平导一平面联体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纵断面、横断面图;

2.1.4.4 结构面调查表;

2.1.4.5 水点调查表;

2.1.4.6 重大涌水点(段),涌水-降雨、风浪作用时间曲线图;

2.1.4.7 岩样、水样试验成果。

备注:1、平导作为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之一,其成果必须及时提交给另一施工架子队;

2、图例参见地勘地质图。

2.2 监控测试

2.2.1 变形

2.2.1.1 洞外监测

①施工单位洞外监测的重点为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山间洼地、岩堆、断层岩体接触破碎带、异常风化岩脉的地表下沉及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状态、地表渗、流水等情况,每次观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

②地表下沉的量测必须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量测断面应与隧道内的量测断面基本对应,每个量测断面的观测点不少于7个,监控范围应延伸布置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地表构筑物应在其周围增设观测点。量测应超前隧道开挖工作面。监控量测应一直持续到地表下沉长期稳定、隧道衬砌施作完毕后停止。

2.2.1.2 洞内监测,松弛范围量测

①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及隧道底上鼓量测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量测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8小时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量测断面间距、每个断面测点数量、量测频率根据附表

一、表二确定。

②当围岩收敛速度〈0.2㎜/d变形趋于稳定,围岩变形基本稳定2-3周后结束量测工作。对浅埋隧道、山间洼池、岩堆、破碎带、偏压隧道、软弱围岩、断层岩体接触破碎带和异常风化岩脉隧道,按设计要求延长量测时间。

2.2.1.3岩体力学测试:岩石强度,采用点荷载,取样强度试验弹性纵波速度测试。围岩压力,采用压力盒测试。

2.2.1.4统一各样记录表格。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附表1

量测频率附表2

2.2.2 地表水文地质监测

2.2.2.1水文地质监测内容

①选点原则:对隧道施工可能会引发地下水疏干的生活泉点,以及观察地下水水位变化的深孔进行长期监测。

②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为地下水的流量、水位、水质,地表水(指河流、池塘等)的渗漏,配以气象的观测。

③监测内容:根据已调查的资料,确定监测点。

2.2.2.2 观测技术要求

①加密观测:隧道施工引起地下水明显变化的地下水点应进行加密观测,观测时间每天观测一次,特殊情况下应早晚各观测一次,观测时间早6时和晚6时。

2.2.2.3 资料要求

①观测延续时间应到隧道施工结束。

②所有的观测点必须建立技术档案:气象点记录观测点地理位置、标高观测仪器型号;地下水点记录观测点的地质素描图、应附图及照片及观测仪器精度。

③应不定期地进行观测仪器及观测记录的检查,及时排除不合理的因素;对观测资料应及时按项目与时间的关系整理成图表,并结合隧道施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④按月进行资料整理,一个水文年后提供完整资料一套,包括观测点技术档案、原始记录、资料图表及分析评价报告等。

2.3 地质预报手段

2.3.1平导

平导超前是先行探明隧道总体地质条件,了解不良地质体空间分布、工程水文地质特性、注浆堵水所需的工艺地质条件等最有效的手段。平导的揭露最直观,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远胜于物探及钻探取芯等手段。同时它又是设计要求建设的洞室,不需额外增加经费,所以也是最经济的手段。通过地质编录可发现许多地质现象引起我们注意,虽然得到的不一定完全代表主隧道,但通过它制作的地质平面图,极具指导意义。由于埋深相对较大、断面小、开挖较安全。

2.3.2关于超前水平钻探的概念

超前水平钻探包括超前水平地质钻孔、超前水平钻孔、超前探孔。

2.3.2.1超前地质钻孔取芯

指采用专业地质钻机进行钻孔取芯或孔内摄像专门获取前方地质信息的一种手段,能获得较为详尽的地质素描、影像资料及水文资料,探测长度≥30米。但它是间接观察,因岩芯直径受限,且受取芯率影响,不利于地质观察,精度等不如服务隧道,如对可注浆地质条件的判断较困难、断裂产状难以确认,且耗时较长。

2.3.2.2超前水平钻孔

根据钻进速度、时间、压力、卡钻、跳钻、出渣、出水情况等间接获得的一些地质、水文信息。通常也是采用地质钻机钻孔,可进行孔内摄像,耗时较短,探测长度≥30米。但不利于地质观察,精度等逊色于钻孔取芯。

2.3.2.3 超前探孔

指钻爆施工时通过超前加深炮孔,根据钻进速度、时间、压力、卡钻、跳钻、出渣、出水情况等间接获得的一些地质、水文信息。不利于地质观察,精度、探测长度等逊色于钻孔,探测长度通常仅有10米。但耗时短,施工方便。

①根据需要采取1~3孔超前水平地质钻探,其位置一般按图布置。在掌子面拱顶部位设一超前水平钻孔,掌子面拱腰或起拱线两边设1~2个超前水平地质钻孔,正洞靠服务洞一侧,可视具体情况设或不设水平钻孔。服务隧道可在拱部设一个水平地质钻孔。

图1 地质钻孔布置示意图

②每个掌子面要求配备钻进功效4米/小时的水平钻机两台。

③两次循环的超前水平钻探搭接长度不小于5米。

④钻进过程中,对断层、岩体接触带、异常风化岩脉等应干钻取样,对不同岩层代表性取样,其余采用孔内摄像记录,以提高功效。

⑤超前水平钻探资料应现场记录描述。

⑥采用少量10~15米加长炮眼钻进预测掌子面前方地层和地下水。

2.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的技术要求

2.4.1 人员要求

项目负责人:物探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职称、从事物探工作5年以上,具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熟悉地震反射和地质雷达资料的处理流程、能结合场地条件和地质情况对资料进行综合判释。

仪器操作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能熟练操作TSP、地震仪、地质雷达、红

外探测仪,对记录能进行编辑和简单处理。

2.4.2 预报方法和技术要求

2.4.2.1 TSP

⑴应达到的有效探测距离

TSP有效预报距离应达到:A级地段100米,B、C级地段150米。需要预报区段大于有效预报距离时应多次预报,两次预报重复长度不小于10米。

⑵操作要求

①爆破钻孔的布置要求:

预报断层构造、岩体接触破碎带时,爆破钻孔应根据断层、岩体接触破碎带走向布置在与断层及岩体接触破碎带夹角较小一侧的隧道边墙上。

每次预报的炮数不少于20个,炮眼间距1.5m。炮眼高度1~1.5m,所有炮眼与接收器的高度应相同(与隧道底板平行)。

炮眼孔深 1.2~1.5m(孔深应尽量一致),向下倾斜10~20°,垂直于隧道轴向。钻孔完成后应注意保护,防止塌孔。

②爆破要求:

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

使用毫秒级无延迟电雷管;

炸药量应大于200m探测距离要求,一般50g左右,最多不大于75g。

应保证炸药与炮孔严密耦合,所有炮孔必须采取堵孔和注水措施。

在放炮之前应注意噪声监视,选择干扰幅度最小时放炮,数据处理时选择合适的滤波窗口,尽可能的予以消除。

③接收器钻孔的布置要求:

距掌子面约50m距第一爆破孔15~20m

必须在隧道两壁各安装1个接收器,接收器安置高度与炮孔一致。

孔径42~45㎜,孔深2m,应根据采用的耦合材料确定接收孔上倾还是下倾。

④接收器与孔壁的耦合必须紧密,施测时隧道中应没有其它振动源。

⑤资料的处理和整理;

数据采集时应对每一炮的波幅进行调节,记录不好或存在干扰时应重新放炮。对采集的数据及时进行三维波场处理,提取反射界面。

⑶提交以下资料

①数据记录表

② X、Y、Z三个分量原始记录

③频率谱

④纵横波分离后的P、SH、SV波形图

⑤ P、SH、SV的极度偏移图(横坐标为里程)

⑥二维结果图(横坐标为里程)

⑦反射面提取图

⑧岩石参数曲线图(横坐标为里程)

⑨岩石参数表

⑩电子文档

复核:负责:

2.4.2.2 地质雷达

⑴应达到的有效探测距离:

地质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在完整岩体地段应大于20m,根据雷达波形判定。两次预报的重复长度5m左右。当开挖通过大的异常后,应重新进行下一次预报。

⑵仪器要求:

用于超前地质预报的地质雷达可选用SIR3000(SIR2000)、SIR20或RAMAC 等型号,天线应使用中心频率为50MHZ和100MHZ左右的两种低频天线。、

⑶掌子面前方预报的数据采集要求:

现场数据采集主要是在掌子面上进行,采集前应对掌子面进行平整处理,使雷达天线于掌子面能有较好的耦合,在掌子面附近应没有其他的金属物体。

全断面开挖的隧道雷达测线在掌子面上呈“井”字形布置,测线长度根据天线长度距离,在有限的掌子面上尽可能的长。测线位置距隧道周边的距离1m左右。上下台阶开挖的隧道,分别在上下台阶个布置一条横测线,测线高度距隧道底板1m左右。

为保证探测结果的准确,应在同一测线上进行至少2次的重复探测,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0.2m。

应充分利用人行横通道、车行横通道、或超前钻探揭露的地质界面等有利地

段求取地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磁波速度。

⑷资料整理和处理要求

雷达记录应清晰,反射波形、同相轴明显,不合格的记录应重测。

对合格的记录应根据记录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编辑、滤波、增益、褶积、道分析、速度分析和消除背景干扰等,求得时间剖面。

在时间剖面中应标探测对象的反射波组、反射体的形态和规模、钻孔验证的位置和深度。

解释确定反射的位置、形态,推断其充填情况。必要时应制作模型进行反演解释。

⑸提交以下资料:

测线布置图;现场数据记录表;时间剖面;波形剖面、解释参数和解释结果。

2.4.2.3单点反射(HSP)

⑴应达到的有效探测距离

单点反射的有效探测距离应达到50M左右,两次探测的重复段应大于5M。

⑵仪器要求;

通道数不低于12道的地震仪,现用于外业工程勘探的地震仪均可用来进行单点反射预报。检波器可采用28HZ垂直检波器。

要求地震仪和检波器可采用28HZ垂直检波器。

要求地震仪和检波电缆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电缆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检波器内阻应一致,各道检波器相位差不大于05MS。地震仪的时间触发系统正常,不存在误触发和延迟现象。

⑶现场数据采集要求:

①数据采集的时间段,现场没有其他振动源。

②在掌子面上随机布置3~5个钻孔,应均匀分布,孔深1~1.5m。

③炸药置于孔底,与孔壁耦合严密,药量50g左右,最大不才超过75g。

④检波器随机均匀的垂直安置在掌子面上,必要时可用棉被将掌子面覆盖,以防声波干扰。

⑤在已施工完洞身部位用锤击求取岩体(地层)的传播速度。

⑷整理与处理;

对单道记录进行滤波、压制干扰和指数增益调整。

对于每一道不同炮的记录和每一炮不同道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以规律性好、重复性好的记录道进行解释。

必要时应进行正演计算

提交以下资料:

原始记录、经过处理用于解释的波形曲线、解释结果和地质结论。

2.4.2.4 瞬变电磁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时间域电磁法,它是利用跃波形电磁脉冲激发,利用不接地回线向地下发射一次场,在一次长断电后,测量有地下介质产生的感应二次场随时间的变化,来达到寻找各种地质目标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⑴有效探测距离,50~80m。

⑵仪器技术指标及要求;

瞬变电磁系统发射部分由时序电路、功率驱动电路、补偿驱动电路、功率输出级、保护电路和检测电路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①最大输出电压:12v;

②最大输出电流:10A;

③发射电流:双极性,占空比1:1;

④脉冲宽度:4、10、20、40ms;

瞬变电磁系统接收部分采用了主从双CPU结构,即8031单片机加TMS320F240定点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①模数变换:16位,500KHz;

②最高采样速率:2us;

③最小分辨率:0.2uv;

④通道增益:前放增益:1、10倍;固定增益:3倍;浮点增益:2、8、32、128倍;

⑤叠加次数:32—4096,以2的指数幂增档;

⑥采样窗口:最多69个;

⑦数据存储空间:2M(8位),可以存放63个文件;

⑶现场数据采集要求:

①瞬变电磁操作之前,要求施工单位配合,了解洞内情况,保证洞内空气较好,灯光好,工序合适,做到有的放矢,尽量减小安全隐患,避免浪费时间、耽误工期,保证施作质量。

②掌子面瞬变电磁探测之前,应保证掌子面围岩的稳定,最佳探测工序应在出碴排险、拱顶喷锚、立拱架之后,打风枪之前,这样可以确保掌子面安全,降低掌子面掉块等风险;

③为保证仪器安全,隧道施工人员应在探测结并将仪器拆卸整理妥当之后,再进行现场施工;

④要求掌子面暂时停止施工,用时90min;

⑤掌子面尽量平整,干燥;

⑥在危险段探测,特别是经前期地质勘测或经TSP预报前方不良地质段,掌子面测线需提前布设,施工方配合将测线区域用混凝土喷平,以保证探测信号质量;

⑦由于电磁波对金属的敏感性较强,信号采集过程中要求金属台车撤离掌子面30m以上;

⑧需两名工人配合;

⑷整理与处理

数据解疑及提交报告一般在第二天出报告,但如在晚上做,需要在第三天提交报告,在危险段探测,特别是经前期地质勘测或经TSP预报前方不良地质段,须及时处理报告。提交以下资料:

原始记录、经过处理用于解释的波形曲线、解释结果和地质结论。

2.4.2.5 红外探水

由于所有物体都发射出不可见的红外线能量,这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发射率成正比。而发射率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和它的表面状况。当隧道掌子面前方及周边介质单一时,所测得的红外场为正常场,当前面存在隐伏含水构造或有水时,他们所产生的场强要叠加到正常场上,从而使正常产生畸变。据此判断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有无含水构造。

⑴有效探测距离:20m±

⑵仪器要求:

①进行红外探水操作之前,要求保证洞内空气较好,灯光好,工序合适,

做到有的放矢,尽量减小安全隐患,避免浪费时间、耽误工期,保证施作质量。

②掌子面红外探测之前,应保证掌子面围岩的稳定,最佳探测工序应在出碴排险、拱顶喷锚、立拱架之后,打风枪之前,这样可以确保掌子面安全,降低掌子面掉块等风险;

③为保证仪器安全,隧道施工人员应在探测结并将仪器拆卸整理妥当之后,再进行现场施工;

⑶现场数据采集要求:

①要求掌子面暂时停止施工,用时30min;

②掌子面尽量平整,干燥;

③在危险段探测,特别是经前期地质勘测或经TSP预报前方不良地质段,掌子面测线需提前布设,施工方配合将测线区域用混凝土喷平,以保证探测信号质量;

④由于红外探水法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强,信号采集过程中要求在喷混凝土干燥之后测量;

⑷整理与处理

数据解疑及提交报告一般在第二天出报告,但如在晚上做,需要在第三天提交报告,在危险段探测,特别是经前期地质勘测或经TSP预报前方不良地质段,须及时处理报告。提交以下资料:

原始记录、经过处理用于解释的波形曲线、解释结果和地质结论。

三、主要仪器设备简介

3.1 地震反射波法

开挖工作面上的单点反射(HSP)法、TSP、负视速度法。利用有一定宽度的地质不连续面对地震波的反射原理,探测开挖工作面前方100m左右范围内的地质界面(地层分界面、断层面、岩体接触面)。单点反射(HSP)法还可用于利用服务隧道对正洞未开挖地段的地质情况预报。探测的距离与激发能量有关,分辨率与震源频率和距震源的距离有关。

主要设备

地质罗盘在隧道工程地质工作中的简单应用

地质罗盘在隧道工程地质工作中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产状(如岩 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具体应用到隧道工程地质工作中,首先是通过测定相关结构面的产状,得出掌子面围岩的基本构造条件、判定围岩自稳能力、辅助实现围岩分级,其次可以根据结构面与隧道走向的产状组合关系,实现前方围岩的短期地质预报,还可以在地面地质调查时根据测出的不良岩层露头的空间要素,判断其在隧道掘进过程可能遭遇的位置(长期地质预报)。因此,学习使用地质罗盘,是实践隧道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 图 1 常用地质罗盘正面构造图 一、地质罗盘的结构: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

式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如图1所示。 (一)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 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二)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 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 度和 180 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 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三)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 位置为0 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四)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 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五)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六)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 1.3.1 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剥蚀侵蚀中山区,地势陡峻,植被较差,地面标高855~1030m以上,相对高差约175m以上。隧道最大埋深约190m,进口端岩石陡直,施工条件困难,出口端位于弱风化石灰岩层。 1.3.2 气象 该区属北暖温带重干旱气候,其要气候要素:年平均气温11.05℃,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23.3℃,年平均降水量397.94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67.70mm,一如最大降水量75.5mm,年平均风速1.9m/s,最多风向CNW,最大风速17.1m/s,最大积雪深度13cm,年平均相对湿度56.6%。 1.3.3 地质条件 1 地层岩性 第四系全新统碎石土Q 4 col:灰褐色、杂色,中密,稍湿,成分以石灰岩石块为主,厚10~18m,出露于出口段。 石灰岩O 2 S:青灰色-灰黑色,表层为灰白色,弱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层为碎块状,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强度高。岩层产状88°∠6 °,节理产状224°∠89°,140°∠90°,151°∠90°,220°∠90°。 2 地层承载力特征 碎石土Q4col稍密—中密,稍湿,承载力基本值σ=400kpa。 石灰岩O 2 S 承载力基本值,弱风化层σ=1400kpa,微风化层σ=1800kpa。 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根据资料现实,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6米。 4 隧道围岩类别 根据资料所给,结合隧道围岩基本分级表(表1--2)隧道围岩类别及分布里程: DK20+493--DK20+508段为Ⅲ级; DK21+355--DK21+363段为Ⅲ级; DK20+508--DK21+363段为Ⅱ级;

隧道工程习题及答案之二

精心整理 隧道工程试题及答案之二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公路隧道按其长度分类可分为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特长隧道,中隧道长度为() 1)L≤2502)1000>L>2503)3000≥L≥10004)L>3000 2、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精度,应以哪种误差衡量() 1)最小误差2)中误差3)最大误差4 3、对明洞衬砌施工,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1 2)浇筑拱圈混凝土其强度达到2.0MPa 3 4 4 1)左右边墙马口应同时开挖2 3 48m,并且及时施工作边墙衬砌 5、锚杆做拨力试验检查的频率() 1)按锚杆数1%做拨力试验2)不小于3根做拨力试验 3)同时满足1)和2)条件4)满足1)或2)条件 6、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下列叙述正确有() 1)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空隙,由于对隧道结构影响不大,为了节约成本可不填 2)泵砼浇注二衬时,可先从一边浇注完后再浇注另一边

3)二次衬砌施工完后再施工隧道仰拱 4)二次衬砌施工前应仔细检查已铺设的防水层有无破损,并同时清除防水层表面粉尘和洒水润湿7、某隧道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支撑+双层钢筋网+系统锚杆支护体系,下列施工方法正确() 1)架立格栅钢支撑挂好双层钢筋网再喷射砼 2)架立格栅钢支撑挂第一层钢筋网喷射砼再挂第二层钢筋网喷射砼 3)不论喷射砼多厚,一次就喷射够厚度 4 8 1)先挖后护2 3)强爆破,弱支护4)全断面开挖 9、下列叙述错误有() 1 2 3 4 10、 1)60m2)80m3)100m4)120m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山岭公路隧道洞门型式主要有:() 1)环框式洞门2)端墙式洞门3)翼墙式洞门4)削竹式洞门 2、作用在隧道衬砌上的围岩压力,按其压力方面不同,可分为() 1)竖直顶压力2)纵向压力

(完整版)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齐梁洞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一、前言 (一)概况 G209国道吉首至凤凰公路改建工程齐梁洞隧道位于凤凰县沱江镇齐梁桥村,呈北-南向穿越丘陵体。本隧道起讫里程为K32+240-K32+505,全长265m,属短隧道。隧道进口地形标高为370.59m,出口地形标高为373.88m,设计标高为361.55~363.37m,呈纵坡0.7%上坡;行车道宽度为双向6m,隧道总宽度为2*(6+0.75)=13.5m;高度7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59.80m,平均埋深36.80m。该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62.87。地表植被较发育,基岩大部裸露,进出口皆为丘陵斜坡,有少量覆盖层分布。隧道区交通状况较好,进出口端即为国道G209。 为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受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委托,我院对拟建隧道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根据任务书,本次勘察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详细勘察,其目的是为齐梁洞隧道修建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与岩土参数,具体要求为: 1、查明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2、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围岩等级; 3、查明进出口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 灾害的可能性;4、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的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 5、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 6、傍山隧道存在偏压的可能性及其危害; 7、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 8、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 9、查明其它对隧道不利的因素。 (三)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与任务书;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 02-01-2008); 10、《铁路工程地质手册》(99版)。 (四)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 1、勘察工作布置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目前国内外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主要阐述了修建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原理、施工流程、优缺点,为我国各大城市修建地铁车站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还在增加、再加上机动车辆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交通环境,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最近几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便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道。由于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筑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施工机具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自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明挖法是各国地下铁道施工的首选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

方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十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常被作为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大步: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如图1。 上海地铁M8线黄兴路地铁车站位于上海市控江路、靖宇路交叉口东侧的控江路中心线下。该车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长166.6m,标准段宽17.2m,南、北端头井宽21.4m。标准段为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结构,端头井部分为双柱双跨结构,共有2个风井及3个出人口。车站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在标准段深26.8m.墙体厚0.6m。车站出人口、风井采用SMW桩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2盖挖法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以顺作,也可以逆作。 在城市繁忙地带修建地铁车站时,往往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当地铁车站设在主干道上,而交通不能中断,且需要确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时,可选用盖挖法。 2.1盖挖顺作法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技术 梁雄宇 1 林雄奇2 (四航局一公司贵都高速公路第九合同段项目部广东广州 510500) 摘要: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已成为施工的首要问题,本文中以贾托坡及九条 龙隧道为例,分别阐述在不良地质隧道中小、中、大型溶洞的处理措施、塌方处理方法及开挖、 初支过程中施工方法。该文对类似九条龙隧道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路隧道不良地质施工技术 1、工程简介 贵都高速第九合同段隧道共两座,分别为贾托坡隧道及九条龙隧道,其布置形式为分离式双洞单向行车双向车道,设计速度100km/h,净高5m,净宽10.75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 两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还存在冲积泥沙、粉沙、残积粘土。岩溶为隧址区主要不良地质问题,其次为崩坡堆积体。本文主要以九条龙隧道为主,介绍九条龙所受不良地质影响。崩坡堆积体位于九条龙隧道进口段,主要由碎石、角砾及粉质黏土组成,稍密至中密状为主。岩溶形态主要为溶洞、竖井、落水洞及岩溶漏斗等。根据地表地质调查资料,隧道区落水洞、竖井、岩溶漏斗星罗棋布,呈串珠状展布,岩溶垂直循环带极为发育。隧道开挖时遇到溶洞多次,施工难道度很大,其中九条龙隧道出口一大溶洞纵向跨越长达37m,横向宽15m,高出拱顶10m,深度约50m;遇到大小突泥不小于7次。 2、施工方法的选择 洞室的形成是通过开挖和支护两个施工阶段完成的。因此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方法也必然对整个隧道的稳定给予一定的甚至是极为重要的影响。 选择隧道的施工方法,应以地质条件为主,还要结合隧道长度、断面、结构类型、工期要求、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情况和综合效益等综合确定。 由于不良地质情况下围岩自稳能力差,因此开挖后需要及早施作初期支护,并闭合成环,提高承载能力,因此决定采用短台阶法作为基本施工方法。采用拱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项目分部管段内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充分发挥超前地质预报对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指导作用,确保隧道工程质量安全,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铁技〔2010〕3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6〕340号)、《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2007〕102号)、《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关于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工管质〔2011〕36号)、《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铁总建设〔2014〕131号)及项目隧道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是通过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工程、水文及不良地质等信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 第三条超前地质预报应按照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合理选择预报或监控手段,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局限而难以探查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

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五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环境和投资控制目标。 第六条本分部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不良地质、地质构造(特别是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等)和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等)。 第七条本办法依据沪昆客专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Xxxx安质〔2014〕XXX号)的文件结合中铁XXXXXXX铁路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八条中铁XXXXXXX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成立Xxxx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分部经理:XXX 副组长:党工委副书记:XXX 项目副经理:Xxxx 安全总监:XXX 总工程师:XXX 组员:XXXXX XXX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XXX铁路项目经理部第二项目分部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环保部,归口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讲解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讲解 1、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就是按照设计轮廓一次爆破成形,然后修建衬砌的施工方法。 适用条件: (1)I~IV级围岩,在用于Ⅳ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稳定的条件。 (2)有钻孔台车或自制作业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 (3)隧道长度或施工区段长度不宜太短,根据经验一般不应小于lkm,否则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其经济性较差。隧道机械化施工,有三条主要作业线,见表 施工特点: (1)开挖断面与作业空间大、干扰小; (2)有条件充分使用机械,减少人力; (3)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改善劳动条件; (4)开挖一次成形,对围岩扰动少,有利于围岩稳定。 施工工序流程图: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序流程见图1-1

施工要点: (1)配备钻爆台车或多功能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由于开挖断面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循环相对工作量较大,要求具有较强的开挖、出碴和相应的支护能力。 各工序使用的机械设备务求配套。以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合理采用平行交叉作业工序,提高施工进度。 (2)利用深孔爆破增加循环进尺,控制周边眼间距及角度改善光面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 (3)及时施做初期支护,摸清开挖面前方地质情况,及时准备好应急措施,围岩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以确保施工安全。 (4)有条件时采用导洞超前的开挖方法,合理组织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5)二次衬砌及时施作,Ⅰ~Ⅱ级围岩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200m,Ⅲ级围岩≤80m。 (6)在软弱破碎围岩中使用全断面开挖时,应加强辅助施工方法设计与检查,加强动态量测与监控。 施工图片: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还在增加、再加上机动车辆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交通环境,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最近几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便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道。由于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筑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施工机具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自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隧道通过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施工前应对设计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深入细致地作施工调查,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备足有关机具及材料,认真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使工程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反之,即便地质并非不良,也会因准备不足,施工方法不当或措施不力导致施工事故,延误施工进度。 2.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时,应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时,应以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和经济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误和增加投资。 3.在隧道开挖方式选择上,无论是采用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还是采用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安全等条件来确定。如用钻爆法施工时,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既能使开挖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又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爆破应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进行施工,如遇地质变化应及时修改完善设计。 4.隧道通过自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岩体、浅埋软岩和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时,为保证洞体稳定可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管棚、地表预加固地层和围岩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固、超前支护或止水。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49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通用范本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隧道工程是铁路、公路、水利、煤碳和矿山建设常见的施工项目。从总体上看,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隧道施工事故大幅度减少,但由于隧道工程的复杂性和其它种种原因,隧道施工仍比其它施工工程作业事故相对频繁而严重,尤其是不良地质遂道,坍塌、爆破、触电和高处坠落等惯性事故时有发生。 1 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俗话说:怕软不怕硬,怕湿不怕干。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作业面狭窄,工序之间干扰大,作业环境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实施细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的重要可靠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施工单位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三条本细则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结合银西铁路甘宁段实际制定。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划分 第四条管理机构 银西铁路有限公司建设指挥部成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指挥部总工 副组长:工程分部负责人 组员:专业主管工程师,各标段参建单位项目分管领导 指挥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银西铁路甘宁段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分部,负责组织对重大地质情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 第五条职责分工 铁路隧道地质按复杂程度分为四级:复杂(A),较复杂(B),中等复杂(C),简单复杂(D)。(详见铁建设〔2008〕105号《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附录B)。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涉及建设、设计、施工(含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监理等单位,参建各方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协调配合。 (一)指挥部职责 1.负责制订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细则,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负责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各参建单位并协调处理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负责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或方案,审查监理单位编制的超前地质预报监理实施细则,审核超前地质预报分析成果。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2021)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2021)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11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2021) 隧道工程是铁路、公路、水利、煤碳和矿山建设常见的施工项目。从总体上看,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隧道施工事故大幅度减少,但由于隧道工程的复杂性和其它种种原因,隧道施工仍比其它施工工程作业事故相对频繁而严重,尤其是不良地质遂道,坍塌、爆破、触电和高处坠落等惯性事故时有发生。 1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俗话说:怕软不怕硬,怕湿不怕干。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作业面狭窄,工序之间干扰大,作业环境差,不安全因素多,加上防护措施不落实,很容易发生各类事故。但是,造成隧道施工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不只是客观条件,主要是主观因素。

(1)领导管理不善 少数施工企业管理者,满足于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对隧道施工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作认真分析研究,不作事故预想;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管理、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偏重进度,以包代管,追求收入,忽视安全;有的企业把隧道工程分包给民工队伍施工,缺乏监督检查,工期没有保证,安全也没有保障。 (2)施工秩序不良 有的企业不能坚持科学施工,隧道施工支护不及时,衬砌远远落后于掘进,特别是喷锚支护不符合要求,甚至无支护盲目掘进;有的机械设备不配套,故障不能及时排除,“三管两路”无序,材料、机具堆放不齐,通风排烟不畅,施工难以正常进行,潜伏着大量事故隐患。 (3)职工违章违纪 不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和操作规程,有章不循,有禁不止,明知故犯,满不在乎,逞能冒险,无知蛮干,劳动纪律松弛,酿成

隧道施工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工程DgK286+961至DgK299+359段 XCJL-5标段监理一组 隧道施工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XCJL-5标监理站监理一组 二0一三年三月三十日

隧道施工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1 洞口工程 1.1 边仰坡工程监控应符合如下要求: 1)边仰坡开挖之前应要进行必要踏勘,检查边仰坡界限以上的岩石是否清除干净,以保证施工过程及以后的安全。2)边仰坡的开挖范围、尺寸、坡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由上而下顺序开挖,保持坡面平顺。并对开挖工程和方法进行监控,不应采用大爆破的方法开挖,以保证边仰坡的稳定。 3)对于边仰坡的加固工程,监理人员要加强检查监控,以保证加固措施、标准和质量符合设计,规范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边仰坡施工完毕后,监理人员仍应定期进行巡视,发现有开裂及滑移迹象,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定点观察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监理站及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2 洞门应在隧道开工初期完成,地质不良的洞口应尽早完成,洞门工程应符合如下要求: 1)洞门的端墙、翼墙、挡土墙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之上,监理人员在进行基坑检查时,应认真对照设计图,检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是否相符。基坑内的虚碴、杂物、积水、软泥等必须清除干净。

2)端墙施工应保证其位置准确,灌注混凝土时要认真检查模板,杜绝漏浆、跑模,并保证平顺。 3)洞口翼墙、挡土墙的施工程序要按设计要求进行,泄水孔、反滤层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4)洞门的拱墙与洞内相邻的拱墙同时施工,并采用同级混凝土。 1.3 洞口防排水应符合如下要求: 1)洞口的排水、截水设施的基础开挖、砌筑要符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并应与洞口施工同步完成。 2)排水工程必须做到沟沟相通,合理连接,排水顺畅,并不得冲刷路基、民房和农田。 洞口工程的平行抽检及见证试验频率见附录1 2 洞身开挖 2.1 洞身开挖要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根据围岩的级别,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开挖方式、施工方法,合理确定循环进尺,并保证各工序的相互配合和均衡施工。 2.2 监理人员要根据设计文件,系统掌握隧道各区段的围岩级别、不良地质状况、地下水、地表水分布情况等,以便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 2.3 加强对地质超前预报的管理和协调,要求施工单位必

隧道施工技术习题题目练习(最终版)

隧道施工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新奥法是( B ) A、一种施工方法 B、施工原则 C、矿山法 D、全断面施工法 *某隧道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支撑+双层钢筋网+系统锚杆支护体系,下列施工方法正确(B ) A.架立格栅钢支撑挂好双层钢筋网再喷射砼 B.架立格栅钢支撑挂第一层钢筋网喷射砼再挂第二层钢筋网喷射砼 C.不论喷射砼多厚,一次就喷射够厚度 D.喷射砼应分段、分部、分块,按先拱后墙,自上而下地进行喷射 *隧道通过松散地层施工,为了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时常用的手段(B )A.先挖后护 B.先护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 C.强爆破,弱支护 D.全断面开挖 *明洞浇注拱圈混凝土的拆模强度低线为( A ) A、设计强度70% B、设计强度80% C、设计强度60% D、设计强度90% *岩石隧道开挖中辅助眼的爆破方式为( D ) A、预裂爆破 B、齐发爆破 C、光面爆破 D、微差爆破 *光面爆破中炮眼的起爆顺序为( B ) A、周边眼1,掏槽眼2,辅助眼3 B、掏槽眼1,辅助眼2,周边眼3 C、掏槽眼1,周边眼2,辅助眼3 D、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同时起爆*公路隧道围岩分类中的Ⅳ类围岩硬质岩石其饱和抗压极限强度为( B ) A、≥60、 B、≥30、 C、≈30、 D、 =5~30、 *模板放样时,为确保衬砌不侵入隧道建筑限界,允许将衬砌轮廓线扩大( A ) A、5 B、10 C、15 D、20 *公路隧道围岩分类标准是以( D ) A、岩石的综合物理指标为基础 B、岩体构造、岩性特征为基础 C、地质勘察手段相联系 D、坑道稳定状态为基础 *设置仰拱的隧道,路面下应回填以( C ) A、天然砂砾 B、粗砂 C、浆砌片石或贫砼 D、稳定土 *公路隧道洞门内行车道路面宜采用( A ) A、沥青混凝土 B、沥青碎石 C、水泥混凝土 D、沥青贯入式 *隧道新奥法施工的理论基础是( C ) A、充分发挥喷锚支护的作用 B、充分发挥二次衬砌的作用 C、充分发挥岩体的自承能力 D、岩体的平衡拱作用 *隧道施工是指修建( A )。 A.隧道及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 B.地下洞室及巷道; C.躲避洞; D.地下交通工程。 *下列叙述错误有(A ) A.断层构造方面与隧道轴线的组合关系只有正交和斜交 B.隧道施工遇到断层一般先探明断层地质情况后再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C.隧道穿过断层地段,施工难度取决于断层的性质、破碎带的宽度、填充物、含水性和断层活动性等因素 D.通过断层带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宜尽量缩短,并尽快地使全断面衬砌封

隧道施工地质编录要点

隧道施工地质编录要点 隧道施工地质编录主要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两部分。前者由工程地质人员承担,后者由水文地质人员承担。 工程地质 洞内地质调查。 地层岩性描述(包括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岩体结果状态等。) 地层分界线产状及其里程的确定。 地层产状及其变化的测量。 构造(断层等)位置、产状、宽度测量,断层性质描述。 节理裂隙统计,包括发育及分布,位置、产状、组数、间距,节理面闭合张开状态,节理面形态、延伸情况,节理充填情况,节理玫瑰花图制作。 特殊地质现象描述,(如施工揭露人工空洞、巷道或天然空洞如岩溶等的位置形态,充填物情况,坍方体出现位置,方量等等)。 通常情况下,洞内地质调查是对勘察设计地质资料的核实,补充和完善,应采用隧道洞身地质展示图,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根据洞内地质调查结果编制完整的隧道地质纵断面图和隧道地质展示图,(根据需要附隧道施工掌子面地质素描图)。需准确反映隧道施工揭示的实际地质情况。特别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不良地质体(带)的出露位置、范围,隧道围岩级别,衬砌结构类型变更位置和长度,坍方、涌水、洞内泥石流、岩爆、大变形等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里程、位置和施工处理措施等等。 掌子面地质素描 地层岩性描述(包括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岩体结果状态等。) 地层分界线产状及其里程的确定。 地层产状及其变化的测量。 构造(断层等)位置、产状、宽度测量,断层性质描述。 节理裂隙统计,包括发育及分布,位置、产状、组数、间距,节理面闭合张开状态,节理面形态、延伸情况,节理充填情况,节理玫瑰花图制作。 特殊地质现象描述,(如施工揭露人工空洞、巷道或天然空洞如岩溶等的位置形态,充填物情况,坍方体出现位置,方量等等)。 地质素描随隧道开挖及时进行,对岩性变化点、构造发育部位等复杂重点地段,应每开挖循环进行一次素描,其他一般地段不应超过10米进行一次素描。 围岩稳定性特征及支护情况 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以及初期支护后的变形情况。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述围岩失稳或变形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等。 进行隧道施工围岩分级 影象 隧道内重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影或录像。 二、水文地质 洞内水文地质观测原则上应由水文地质专业承担。作为工程地质观测是粗略的,主要记录出水点位置,地层岩性,目估出水量大小,如岩面潮湿、滴水、线状、股状、片状出水等。必要时可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以确定水质对圬工结构材料的腐蚀性。如水量较大,出水情

2020年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 管理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年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隧道工程是铁路、公路、水利、煤碳和矿山建设常见的施工项目。从总体上看,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隧道施工事故大幅度减少,但由于隧道工程的复杂性和其它种种原因,隧道施工仍比其它施工工程作业事故相对频繁而严重,尤其是不良地质遂道,坍塌、爆破、触电和高处坠落等惯性事故时有发生。 1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俗话说:怕软不怕硬,怕湿不怕干。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作业面狭窄,工序之间干扰大,作业环境差,不安全因素多,加上防护措施不落实,很容易发生各类事故。但是,造成隧道施工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不只是客观条件,主要是主观因素。 (1)领导管理不善 少数施工企业管理者,满足于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缺乏现代

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对隧道施工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作认真分析研究,不作事故预想;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管理、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偏重进度,以包代管,追求收入,忽视安全;有的企业把隧道工程分包给民工队伍施工,缺乏监督检查,工期没有保证,安全也没有保障。 (2)施工秩序不良 有的企业不能坚持科学施工,隧道施工支护不及时,衬砌远远落后于掘进,特别是喷锚支护不符合要求,甚至无支护盲目掘进;有的机械设备不配套,故障不能及时排除,“三管两路”无序,材料、机具堆放不齐,通风排烟不畅,施工难以正常进行,潜伏着大量事故隐患。 (3)职工违章违纪 不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和操作规程,有章不循,有禁不止,明知故犯,满不在乎,逞能冒险,无知蛮干,劳动纪律松弛,酿成伤亡事故。 (4)基础工作薄弱

地质素描(工作)在隧道工程中的开展与应用

地质素描(工作)在隧道工程中的开展与应用 摘要:地质素描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常规工作,介绍了其具体开展方法与应用,并阐明与围岩级别鉴定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隧道地质素描应用 隧道施工合同中,业主方均约定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提供地质素描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地下工程前期地勘工作由于技术、经济、工期等问题,其勘探程度往往是不够的,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整个隧道各里程段及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地质素描工作能补此不足。并能在较大程度上完善围岩类别的确定,从而给设计部门确定支护形式带来更加详尽准确的参数。目前,我国在隧道工程地质素描编制标准方面暂无相关的规范,笔者根据多年的隧道工程地质编录及教学经验,简单介绍地质素描(工作)在隧道工程中的开展与应用,供同好参考。 1 素描工作的对象和内容 地质素描工作是在施工现场直接观测各种地质现象,以文字、图表、照片以及实物方式收集起来,经综合归纳整理,编制为生产所需的地质资料的全部过程。隧道工程地质素描主要对象为整个开挖巷道,包括每个工作循环的掌子面、边墙、顶拱、底板等。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素描内容主要描述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关系,包括岩层层位、层序、岩层组合以及各类岩体的岩性、厚度、产出状态、风化程度、不利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性质,并据此观察描述隧道开挖后围岩的掉块、坍塌现象。对特殊岩层如软弱夹层、侵入体、隔水层、透水层等也应进行重点观测研究。 1.2 构造地质 构造地质素描的内容主要包括洞室开挖后出露的断层及其破碎带、剪切破碎带,层间褶皱(背斜、向斜),节理裂隙,岩溶(溶洞、溶隙)等的观测研究。掌握其性质、组成、发育程度、密度、与隧道的空间关系等,为确定围岩级别提供依据。 1.3 水文地质 隧道水文地质的描述主要指巷道及掌子面的渗水、滴水、淋水、涌水,水量水压及补给情况等。要求了解地下水性质、出水点位置以及雨季、旱季的区别。 2 地质素描的原则、标准及方法 地质素描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统一性、正确性、及时性原则及相应的实施步骤。 2.1 地质素描的原则 (1)统一性 在素描工作中,每个人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原则,对素描涉及的诸多具体问题按照统一的行规执行。如统一岩石的名称、地层划分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方法

.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方法 选择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方案时要考虑如下因素: 1、工程地质条件; 2、水文条件; 3、地形地貌; 4、沿线环境要求; 5、施工单位技术水平(包括施工设备条件); 6、施工进度要求; 7、经济条件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院已经确定了基本施工方案和要求的基本施工设备。 在沿海地区,地质条件往往是饱和软地层,一般选择盾构法、顶管法、明挖法(但因其对环境影响太大,干扰城市正常持续和居民生活,而不常采用); 山区城市地质条件往往为岩石,因此采用新奥法施工方案为多。

区间隧道施工方法一览表 精选文档

地铁车站施工方法一览表 精选文档

区间隧道施工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明挖法(交通条件允许时)、矿山法(新奥法,在围岩条件良好时采用)、盾构法(土质隧道最常用)。软土暗挖法在埋深较浅、对土体进行了冻结、或注浆、或进行了深层搅拌桩加固、或采用管棚法加固后也有采用。其他方法较少采用。 地铁车站的常用施工方法是:明挖法(最常见)、矿山法(新奥法,围岩条件特别好)、盖挖法及逆作法(半逆作法)(交通繁忙地段常用)。其他方法较少采用。 明挖法与我们普通基坑施工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必须有可靠的围护结构,尺寸比我们桥梁的扩大基础要大很多;水位较高时必须采用井点降水。 暗挖法(新奥法)就是我们目前隧道采用的施工方法; 盾构法:需要采用特制的盾构设备,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钻机(我们常见的是垂直作业的钻机,这种盾构设备是一种水平钻机以及配套设施(支护及衬砌设备)。 盖挖法:是明挖法的变异方法,即在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在工作面顶部加盖(便桥),作为车辆通行结构;然后再按照明挖方式的工序施工,即先开挖到基底,再从基底顺做到车站顶棚的方式; 逆做法:盖挖法的一种施工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在加盖后先施工顶棚,再逐层开挖坑内土石方,逐层从高层向底层施工车站结构的一种施工方法。 半逆作法:部分结构属于逆作法,部分结构又采用顺作法的的一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7951216.html,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作者:李正波 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1期 摘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良地质环境,这些不良地质会对隧道的稳 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性工程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隧道施工建设难度。文章主要就隧道施工常见的不良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处理方法 隧道工程项目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是岩堆、岩溶、滑坡、软土地段、松散地层等各种不良地质环境,由于膨胀性低压造成的大变形,还有由于地层滑移引起的山体稳定性缺失等问题是隧道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不良地质问题。在这些不良地质环境下施工很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而且这些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往往很难提前预测,因此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不仅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还应该结合围岩的情况做好衬砌、支护等环节的施工安全保护措施,进而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及其施工质量。 一、膨胀性低压的相关问题及处理策略 (一)膨胀性低压的相关问题。对于隧道工程施工而言,膨胀性低压具有很大的影响,若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膨胀性低压的情况下,可能会缩小断面,导致拱腰开裂、基底鼓起、地基下沉或者拱顶向上抬等等。在刚开始变形的过程中,变形绝对值极大,并且变形位移的速度也很快。在这段期间,若没有及时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膨胀性低压的处理应对策略。(1)合理安排施工方式以及施工工序。在膨胀性地层进行施工的时候,可以采用弧形导坑先拱后墙的施工方法,或者也可以采用上导坑的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施工工序的连续性及紧凑性。完成开挖操作后,必须尽量缩短暴露围岩的时间,从而将水化、风化作用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顺利完成筑拱的操作后,应该尽快对其压浆,而且应该采用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拆除模板后,应该及时填充拱背,并且进行压浆操作。将拱圈建成一定的长度后应该做好落底的工作,而且必须落底紧密后再对边墙以及仰拱进行灌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将暴露围岩的时间尽可能减少,这样可以将膨胀压力对于围岩的影响降低至最低限度。(2)分部开挖和支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采用框架式的支撑方式,而且应预留0.2-0.4m左右的沉落量。若已经布设下导坑的情况下,在断面可以进行单道开挖,同时应该预留一定的加固支撑空间。如果是扇形扩大的情况,在采用支撑的过程中应该采用自上而下方式进行开挖,在纵梁处应该预留出相应的沉落量。若选择花拱支撑的方式,那么在开挖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弧形导坑的方法,分片架立分别拉挖中槽以及中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拱脚岩层预留出一定宽度,而且应该根据马口的具体位置进行分段掘进。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拱脚下沉,可以将拱脚断面加大。超过起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