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

一、注音

僇人( ) 恒惴栗( )( ) 施施而行( )

梦亦同趣()斫榛莽( )( ) 焚茅茷( ) 箕踞而遨()

衽席()岈然( )

若垤( ) 攒蹙累积( ) ()遁隐()

萦青缭白()培塿()()灏气()

引觞满酌()()

二、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①遂命仆过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③《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第一篇。

⑥柳宗元,字_________ ,唐代大散文家、诗人、哲学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解

县(今山西省永济县),后世称其“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节选自《柳河东集》,书名便源于

此。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__________________”。又因他和韩愈一起领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

与韩愈齐名,故世称“ ___________________ ”。

⑦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⑧第一段中描写作者游兴之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⑨描写始游西山的过程的一个排比句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⑩作者登高望远所看的景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描写西山宏阔气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

分析第一段:

1、“是州”指 ______________ 。本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

2、本段用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修辞方法。

3、本段用了___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解释下面画线字的含义。

披草而坐()意有所极()外与天际()

箕踞而遨()穷回溪()故为之文以志。( ) 5、翻译句子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二)

分析第一、二段:

5、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①始指异之()②颓然就醉()

6、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

如一。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7、理解课文填空。(3分)

①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写西山之美,多从侧面落笔,以所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衬西山之高;以众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衬西山雄峙特立之势。

8、“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写出了作者与自然的绝妙融合,在陶渊明的诗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你

知道吗?请写出来。

9、文中画线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

理。请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三)

分析第一段:

10、本文是柳宗元 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第一篇。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自余为僇人,僇:______________ ②穷回溪,穷:_______________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

(四)

分析第二段:

13、分层并写出层意。

14、用原句回答问题。

①侧面写西山怪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登临时所看到的景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宴游情形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段正面描写西山的怪特和登临时所看到的景象以及宴游的情况,并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参考答案

一、

①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③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④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⑤永州八记

⑥子厚、柳河东、柳柳州、韩柳⑦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⑧柳宗元、子厚、唐、柳河东⑨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⑩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11)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12)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二、1、B2、A3、B4、D5、D6、B

三、(一)

1、“永州”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

2、排比、顶针、对偶

3、铺垫手法突出由游览西山而得到精神解脱的写作意图。

4、⒈分开⒉到⒊接⒋游戏⒌穷尽⒍记

(二)5、①感到惊异;②醉醺醺得样子

6、然后才知道这山的独立出众,不和小土丘为伍。

7、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低、远、小

8、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9、只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哲理即可。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永不知足;对事物的认识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等这是一道开放试题,回答时先读懂课文,再结合生活谈自己的理解。

(三)

10、永州八记

11、①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②穷尽。 12、空隙时,就漫步而行,漫漫而行…… 13、故意言过其实。既表明对贬谪流放的愤慨,又引起下文的“出游”。

(四)

14、第一层:从段首到“始指异之”,写始发现西山;第二层:从“遂命仆人过湘江”到“穷山之高而止”,写始登西山;第三层:从“攀援而登”到“而不知其所穷”,写始登西山回望所见;

第四层:从“引觞满酌”到段末,写宴游西山的心情。15、略16、①其高下之势……四望如一②攀援而登……四望如一③引觞满酌……犹不欲归17、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答案)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 (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1 / 6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古今异义3 )漫漫而游【古义:(1 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无远不到【古义:(2 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颓然就醉(古义:(5 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2/ 6 形容破败的样子) (6)游于是乎始(古义: 从此;今义: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一词多义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 识归纳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一、虚词 1.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11)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连词,表修饰) 2. 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指游西山这件事)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自余为戮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 1.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代词,这。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今义:副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游于是乎始(古义:两个词,于,介词,从;是,代词,此,这。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积聚。) 6.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三)一词多义 1.穷 (1)穷回溪(动词,穷尽) (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穷尽) (3)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1)卧而梦(动词,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梦中)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及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测试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戮.人(lù)惴栗.(lì)施施 ..而行(yíyí) B.斫.榛莽(zhuó)茅茷.(fá)箕.踞(jī) C.岈.然(yá)攒蹙 ..(cuáncù)颢.气(jíng) D.引觞.(shāng)满酌.(zhuó)颓.然(tu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极点),梦亦同趣.(同“趋”,往) B.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才)指异.(以……为异)之 C. 缘.(顺着)染溪,斫.(砍)榛莽,焚茅茷, D. 心凝形释.(解除束缚),与万化冥合 ..(浑然一体) 3.下列各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今年 ..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B.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C. 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到则.披草而坐醉则.更相枕以卧 B.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穷山之高而.止 D. 则凡数州之.土壤其高下之.势 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回答第5—8题。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 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 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整理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整理 通假字 词义 僇 自余为僇人 戮 (受)刑辱 趣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趋 往、赴 颢 悠悠乎与颢气俱 浩 浩大 古今异义 漫漫 漫漫而游 没有目的,随意 今指(时间、地方等)长而无边的样子。 披 到则披草而坐 拨开 盖或搭在肩背上 凡是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两个词,凡是这个 所有的 然后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样以后 表承接,接着

颓然 颓然就醉 摇摇晃晃的样子 精神萎靡不正 于是 游于是乎始 从此 连词,表承接 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先前 介词,朝着 土壤 则凡数州之土壤 疆土 泥土 天际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两个词,天空,交会 天边 虚词多义 其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连词,表假设 如果 日与其徒上高山 代词 自己的,我的 其高下之势 代词 那些 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结构助词 的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结构助词, 的 始指异之 代词 它,指西山 穷山之高而止 结构助词 的 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 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而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地 觉而起,起而归 连词,表承接 就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然后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连词,表转折 却 穷山之高而止 连词,表承接 才 为 不与培塿为类 动词 是 故为之文以志

介词,表目的 为了 以 醉则更相枕以卧 连词,表修饰 相当于“而”,……着 故为之文以志 连词,表目的 相当于“而”,来 词类活用 N—V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梦 做梦 故为之文以志 文 写作文章 N—状 箕踞而遨 箕 像簸箕一样 Adj—V 入深林,穷回溪 穷 走到……的尽头 Adj—N 无远不到 远 远方的山水 萦青缭白 青,白 青山、白水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远

始得西山宴游记基础知识整理最新完整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 班级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自余为僇人 (2)梦亦同趣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时隙也,则施施 ..。) ..而行,漫漫而游。(施施 (2)日与其徒.上高山,(徒.。 (3)入深林,穷回溪 ..。 ..,(回溪 (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 (5)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斫.。 (6)攒蹙 ..。) ..累积,莫得遁隐。(攒蹙 (7)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 (8)心凝形式,与万化 ..冥合。(万化 ..。 (1)漫漫而游(古义:今义:) (2)无远不到(古义:今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5)颓然就醉(古义:今义:)(6)游于是乎始(古义:今义:)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日与其徒上高山() (2)穷回溪() (3)卧而梦() (4)始指异之() (5)穷山之高而止() (6)箕踞而遨() (7)萦青绕白() (8)故为之文以志() (9)自远而至()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穷 ①穷回溪()②穷山之高而止() ③而不知其所穷() (2)梦 ①卧而梦()②梦亦同趣() (3)始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始指异之() ③游于是乎始()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而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卧而梦() ③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④穷山之高而止() ⑤而莫得其涯() ⑥而不知其所穷() ⑦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2 之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始指异之() ③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⑤不知日之入() 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⑦故为之文以志() 3 为 ①自余为僇人() ②不与培塿为类() ③故为之文以志() 七、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文言句式: (1)居是州() (2)因坐法华西亭() (3)始指异之() (4)引觞满酌() (5)故为之文以志() (6) 是岁元和四年也() (7)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姓名-----------班次------------ 编制:高一语文备课组唐嵩军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戮人lù惴栗zhuì颓然就醉tū B 榛莽zhēn 衽席rèn 施施而行shì C若垤dié攒蹙zù引觞满酌shāng D培pǒu 塿颢气hào 箕踞而遨jī 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惴栗(担心)漫漫而游(任意) 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意有所极(到) C缘染溪(沿着)攒蹙累积(收缩) D引觞满酌(酒杯)游于是乎始(从此) 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A穷.山之高而止B欲穷.其林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施施而.行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D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故为之文以志B是岁,元和四年也 C凌万顷之茫然D皆我有也 二,阅读探讨 (一)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百,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6解释下列加点词。 A始指异.之B遂.命仆人过湘江 C缘.染溪D斫.榛莽 E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7翻译 A穷山之高而止 B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8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二)游龙井记(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 班级:姓名:编写:王静校审:高二语文组(一)、基础知识 1.识记字音 僇.人( ) 惴栗 ..()斫.() ..( ) 施施 榛.莽()茅茷.()箕踞 ..()衽.席() 岈.然()若垤.()攒蹙 ..()遁.隐() 培.()颢.气()引觞.()颓.然()冥.合()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惴栗(担心)漫漫而游(任意) 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意有所极(到) C缘染溪(沿着)攒蹙累积(收缩) D引觞满酌(酒杯)游于是乎始(从此) 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A穷.山之高而止 B欲穷.其林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故为之文以志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凌万顷之茫然 D皆我有也 6、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B ) A.入深林,穷回溪 B.望西山,始指异之 C.箕踞而遨 D.故为之文以志

(二)阅读探讨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百,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7、解释下列加点词。 A始指异.之 B遂.命仆人过湘江 C缘.染溪 D斫.榛莽 E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8、翻译 ①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②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③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9 根据要求填空 A.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游西山精神解脱,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语句是,。 B.文中点题的句子是, C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按要求各举一例。 排比: 比喻: 借代: 夸张: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一、虚词 1.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11)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连词,表修饰) 2.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指游西山这件事)?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自余为戮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 1.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代 词,这。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今义:副词,表示接着某 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游于是乎始(古义:两个词,于,介词,从;是,代词,此,这。今义: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积聚。) 6.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三)一词多义 1.穷 (1)穷回溪(动词,穷尽) (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穷尽) (3)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1)卧而梦(动词,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梦中) 3.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2)始指异之(副词,才) (3)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为? (1)自余为戮人(动词,成为)? (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四、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启东市汇龙中学朱泉辉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读熟课文,记住重点实词“始”“穷”和文言虚词“而”“之”的用法与意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能说出本文所写景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柳宗元游西山后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这一过程中,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重点: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能说出本文所写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能从柳宗元游西山后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这一过程中,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展示 1.读一读:请两位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其余同学点评。 2.问一问:请学生问一问词句上的难点。先小组质疑,解决不了的再全班讨论。 3.测一测: 重点实词: (1)穷穷回溪(2)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始指异之 穷则独善其身游于是乎始 重点虚词: (1)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始指异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不知日之入 三、合作探究 1.想一想:标题该怎么读呢?为什么? 2.找一找:(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西山的独特之处?显示了西山的什么特点? (2)面对这么独特的景色,柳宗元有什么感受呢?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语句。 3.悟一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的柳宗元为什么能在西山发现自己,和它产生共鸣呢?

4.写一写: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堂课的收获。 五、当堂反馈 练一练: 1.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A穷.山之高而止 B欲穷.其林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故为之文以志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凌万顷之茫然 D皆我有也 4、对选文的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B.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手法(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从“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句中的“游于是乎始”可以看出,该文不仅是柳宗元《永州八记》这组游记之开宗明义之作,而且它贯领全组文章,使其构成一个首尾呼应,脉络一贯的整体。 4.翻译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六、布置作业: 完成《训练与检测》必修一p115-118基础题和提高题的练习。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一、复习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2、积累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3、了解游记这种文体; 4、领会作者寄情山水,偶识西山的欣喜,体悟他与自然融合,表露自己傲世情怀的心态。 二、复习重点: 1、积累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2、领悟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效果 1、课文背诵 ①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命仆过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④《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 ⑤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_________》中的第一篇。 2、句子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四、能力训练

1、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 穷山之高而止() 而不知其所穷() (2)梦 卧而梦() 梦亦同趣()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4)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而止() 而莫得其涯() 而不知其所穷()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5)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始指异之()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知日之人()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故为之文以志()

4.4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附标准答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 / 5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测试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地读音不正确地一项是 A.僇.人(l ù)惴栗.(l ì)施施..而行(y í y í)B.斫.榛莽(zhu ó)茅茷.(f á)箕.踞(j ī) C.岈.然(y á)攒蹙..(cu ánc ù)颢.气(j í ng )D.引觞.(sh āng )满酌.(zhu ó)颓.然(tu 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 A.意有所极.(极点),梦亦同趣.(同“趋”,往) B.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才)指异.(以……为异)之 C.缘.(顺着)染溪,斫.(砍)榛莽,焚茅茷, D. 心凝形释.(解除束缚),与万化冥合..(浑然一体) 3.下列各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地一项是 A.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 B.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下列各组中加点地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地一组是 A. 到则.披草而坐醉则.更相枕以卧 B.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 而.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穷山之高而.止D. 则凡数州之.土壤其高下之.势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回答第5—8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5E2RGbCAP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 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 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

最新《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归类练习 一、虚词 1.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2.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 二、实词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古今异义 (1)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所有,总共;是,代词,这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今义:副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游于是乎始(古义:两个词,于,介词,从;是,代词,此,这。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积聚。) 3.一词多义 穷 (1)穷回溪(动词,穷尽)(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穷尽) (3)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梦 (1)卧而梦(动词,做梦)(2)梦亦同趣(名词,梦中) 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2)始指异之(副词,才) (3)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为 (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一、复习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2、积累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3、了解游记这种文体; 4、领会作者寄情山水,偶识西山的欣喜,体悟他与自然融合,表露自己傲世情怀的心态。 二、复习重点: 1、积累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2、领悟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效果 1、课文背诵 ①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命仆过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④《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 ⑤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_________》中的第一篇。 2、句子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四、能力训练

1、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 穷山之高而止() 而不知其所穷() (2)梦 卧而梦() 梦亦同趣()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4)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而止() 而莫得其涯() 而不知其所穷()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5)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始指异之()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知日之人()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故为之文以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整理加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河东解人(今山西运城),世称,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 二、语法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2)梦亦同趣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 (2)穷回溪 (3)卧而梦 (4)始指异之 (5)穷山之高而止 (6)箕踞而遨 (7)萦青绕白 (8)故为之文以志 (9)自远而至 3、古今异义 (1)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 (2)颓然 ..就醉古义:今义: (3)游于是 ..乎始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1)梦 卧而梦 梦亦同趣 (2)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始得西山宴游记 游于是乎始 (3)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觉而起,起而归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而止

(4)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不知日之入 故为之文以志 (5)为 自余为僇人 故为之文以志 霓为衣兮风为马 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徒 日与其徒上高山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郯子之徒 (7)穷 穷山之高而止 羡长江之无穷 穷则独善其身 (8)凡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武留匈凡十九岁 (9)因 因坐法华西亭 护儿因不敢言 (10)以 醉则更相枕以卧 故为之文以志 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1)居是州 (2)故为之文以志 (3)是岁元和四年也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6、重点字词 (1)施施 ..而行 (2)无.远不到 (3)回.溪: (4)意有所极.: (5) 斫.榛莽:

(6)缘.染溪: (7)攒蹙 ..: (8)萦.青缭.白: (9)外与天际.: (10)与万化冥合 ..: (1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三、课外文言阅读 扶风马先生,名钧,巧思绝世。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其后人有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倒立,出入自在。此三异也。 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有裴子者,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九)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巧思绝世。绝:杜绝 B.乃皆易以十二蹑。易:交换 C.不如试之易效也。效:验证 D.患无水以灌之。患:憎恶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 B.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C.能设而不能动也。 D.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始得西山宴游记》《百丈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有删节)(注)瀵:fèn。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而遨遨:游览B.外与天际际:交会 C.日光烛之烛:蜡烛D.台当山西南缺当:面对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穷山之高而止循两崖曲折而上B.而不知其所穷无所睹 C.不知日之入然山之可观者D.游于是乎始石梁跨于其上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不从正面描写西山,而写登西山之所见。“岈然”者似蚁垤,“洼然”者若洞穴,众山高高低低的总貌衬托出西山雄峙特立之势。 B.乙文起笔奇绝,笔力集中,笔锋直逼百丈山胜景;其中小涧、庵、瀑布、台东之景都是作者详细描写的胜景。 C.甲文中西山不类培塿,卓然不群,其蕴含的人格力量是柳宗元人生理想的体现,两者相融合一,达到自然山水与作者情志的完美结合。 D.乙文描写百丈山险奇、幽静、壮丽等各种美的形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审美趣味与情调。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②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 题。(19 分) (一)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 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际:边际。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拿、取。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愀:忧愁、凄怆。 D.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天亮。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不与培嵝为.类何为.其然也 B.不知日之.入江上之.清风 C.故为之文以.志举匏尊以.相属 D.游于是乎.始相与枕藉乎.舟中 2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西山之巅所见美景,令作者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获得了精神慰藉。 B.柳文用“过”“缘”“斫”“焚”“穷”等动词,精当地描述了游览西山的悠闲心情。 C.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巩固检测|总第20181102期 始得西山宴游记 班级:姓名: 一、基础检测 1.一词多义 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始指异之(才) 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表承接) 觉而起,起而归(表承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表转折)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始指异之(代词,代西山)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结构助词,的)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结构助词,的)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西山宴游记宴:举行宴会 B.穷回溪穷:走到尽头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 D.攒蹙累积攒:聚集 【解析】A项,宴:安逸,快乐。 【答案】 A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 B.梦亦同趣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解析】A项,“僇”同“戮”;B项,“趣”同“趋”;C项,“知”同“智”。 【答案】 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披草而坐披:分开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际 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洋洋乎:广大的样子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拿起 【解析】际:交会。 【答案】 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故为.之文以志不足为.外人道也 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是岁,元和四年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

【解析】B项,写作;对,向。A项,从前。C项,沿着。D项,用在句末,表判断。 【答案】B 6.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解析】文中无隐含作者想重回朝廷,施展抱负之意。主要是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答案】 B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隙:空隙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 C.外与天际际:交会 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 解析:选A A项,隙:公务之暇。 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解析:选C A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连词,表转折,但、却/连词,表顺承关系;C项,都是连词,和,同;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无实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望西山,始指异.之 A.入深林,穷.回溪B.而耻.学于师 C.无远.不到D.箕.踞而遨 解析:选B A项,形容词作动词,穷尽。B项,意动用法,以……为耻。与例句相同。C项,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D项,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10.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是岁,元和四年也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居是州 解析:选A A项,定语后置句,与例句相同;B项,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 11.对这篇文章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了西山以外的山水,是陪衬的写法,是为突出西山做铺垫。 B.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栗”的阴影的表现。 C.文章描写并赞美西山,因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正是作者高尚品格的人生理想的体现,也是傲世 2

4.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是,代词,这,这个。今义:总括在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尺寸千里,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4.游于是乎始(古义:两个词。于,介词,从。是,此,指这次游西山。今义:表示后一件事情紧接着前一件事情,后一件事情往往是由前一件事情引起的。) 三、词类活用 1.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名作动,做梦) 2.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名 作动,交会) 3.日与其徒上高山(名作 状,每天) 4.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名 作状,像簸箕一样) 5.萦青缭白(形作名,青山, 白水) 6.自远而至(形作名,远处) 7.穷回溪/穷山之高而止 (形作动,穷尽) 8.始指异之(意动用法, 以……为异) 四、文言句式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 态者(倒装句,定语后置) 2.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 句,“……”也表判断) 3.始指(之)异之(省略句) 4.因坐(于)法华西亭(省 略句)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 略句) 五、一词多义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 其涯 ③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 知其所穷 ④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2.连词,表修饰。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③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3.连词,表承接。 ①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③觉而起,起而归 ④穷山之高而止 (二)之 1.代词 ①望西山,始指异之(代词, 它,指西山) ②故为之文以志。(代词, 这)/(代词,此,指宴游 西山这件事) 2.助词 ①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 席之下(结构助词,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