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1.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

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3.动物实验: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对实验动物实施各项操作,获得科研所需

的样品、数据和结果。其中包括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各项实验操作规程等。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

行中医药研究的实验学科。

5.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animal(实

验动物),“E”系equipment(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6.3R:替代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

验动物进行实验。

减少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7.5大自由: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

水,使其免受饥渴。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⑤应提供给动物同类一起自由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8.实验动物的四大特点:遗传限定、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特点、适宜环境和

均衡营养、应用于科学研究。

9.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①在生物学研究上,实验动物用于研

究生命现象的奥秘,从而揭示生命的本质。②在医学研究上,探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机制和治疗方法是生物医学的主要任务。而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便、经济等特点,用于疾病机理及诊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治疗与手术等)研究,特别是烈性传染病、放射病研究和新医疗器械的应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0.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和实

验动物学的分类(品种和品系)两部分。

11.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

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地遗传。

12.品系:即“株”,为实验动物学的专用名词, 指来源明确,并采用某种交配

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

13.实验动物按照品系的分类: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14.近交:有意识地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

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配。

15.近交系动物: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交配培育

而成的动物。如BALB/c小鼠、C57BL/6J小鼠等。

16.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基因纯合性、遗传组成的同源性、遗传组成独特性、遗

传特征的可辨别性、遗传的稳定性、表现型的一致性、背景资料可查性、、国际分布广泛性

17.封闭群动物:又称远交群动物,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

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

如昆明种小鼠、SD大鼠等。

18.杂交群动物:是指由两个不同近交系杂交产生的后代,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

子一代简称F1。

19.普通级动物: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实验动物;要求不携带主要

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及人兽共患寄生虫,如沙门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病毒和兔出血症病毒等。

20.清洁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

和寄生虫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如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等。

21.SPF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

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如绿脓杆菌等。

22.无菌动物: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其来源是普通动物经无菌剖腹产手术,幼子在无菌隔离器中人工哺育或由其他无菌动物代乳饲育而成。

23.悉生动物:在无菌动物体内人为植入一种或数种微生物的动物。而依据植入

菌种数目的不同,又分单菌、双菌、多菌动物。

24.实验动物环境:是指人工控制的, 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有关

条件, 即围绕实验动物所有事物的总和。

25.实验动物设施:界定实验动物生存空间、维持其所需的建筑物和设备等称之

为实验动物设施。

26.普通环境:符合动物居住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但能控制野生

动物的进入,适用于饲养普通级实验动物。

27.屏障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空气的进出,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及无特定

病原体级实验动物。

28.隔离环境: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持无菌状态或无外来污染物。适用于饲育

无特定病原体、悉生及无菌实验动物。

29.屏障系统人、物和实验动物移动路向:①人的移动路向:更衣→淋浴→更衣

→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走廊→外部区域→更衣。②物品的移动路向:物品→高压蒸汽消毒炉(包装好的消毒物品可经过传递窗,笼具经泡有消毒液的渡槽)→清洁准备室→清洁物品储存室→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经包装处理→污物走廊→外部区域。③实验动物的移动路向:外来实验动物→传递窗→检疫室(经验收、观察后)→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生产供应或实验处理后须移出屏障环境)→污物走廊(包装)→外部区域。

30.感染性动物实验室的分级:按照国务院令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

全管理条例》,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一 ~ 四级,即BSL1 ~ 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又称为P1 ~ 4实验室。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31.实验动物环境的国家标准(表4-1)课本P51-52

32.实验动物营养学:研究饮食物(营养素)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

健康及实验结果关系的科学。

33.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

生素和水等。

34.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豚鼠和猴子。

35.食性:不同种动物摄取食物的习性

36.实验动物按不同食性可以分为哪三类,各包括哪些实验动物?

草食性动物:豚鼠、兔、羊;

肉食性动物:狗、猫;

杂食性动物:小鼠、大鼠、金黄地鼠、猴。

37.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①大鼠、小鼠饲料蛋白质占18%-20%左右,

粗纤维5%,粗脂肪4%。维生素A需求量为每公斤饲料含7000-14000IU,通常以加入1%的清鱼肝油来满足。应适当补充维生素E,每公斤饲料含60-120IU,以提高受孕率。

金黄地鼠饲料蛋白质占21%-24%,动物性蛋白尚应含相当比例,主要来源于鱼粉和鸡蛋。植物性蛋白主要来源于黄豆和豆粉。此外, 应喂饲一些白菜、

萝卜、黄瓜等青饲料。

豚鼠饲料蛋白质占17%-20%左右,尤其对精氨酸的需要量较高。由于它的盲肠较发达,因而对纤维素亦有较高需要,应占饲料总量的10%-15%左右。

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因此要在饲料中添加。一般每公斤饲料含维生素C 1500mg,妊娠豚鼠每公斤饲料含维生素C 1800mg。实际喂养时,主要可喂饲苜蓿草粉、干草粉和(或)绿色蔬菜等。

②兔的营养需要新生家兔一般要哺乳一个月左右才能开始吃饲料。家兔饲料

中蛋白质应占14%-17%,粗脂肪占3%,粗纤维占10%-15%以上。饲料中应含大量干草,以补足其对粗纤维的基本需要量,从而可防止家兔因粗纤维摄入不足而导致腹泻。

③犬肉食性动物,其饲料中应含20-24%蛋白质,4.5%-6.5%粗脂肪,3%粗纤

维。注意添加维生素A、D、B1、B2, 特别是维生素E。

④猴杂食性动物,其饲料中的蛋白质应占16%-21%,粗脂肪4%-5%。猴体内

不能合成维生素C,其需求量为每公斤饲料含1700-2000mg,因而要注意补充。

在人工喂养时,应以面粉、鸡蛋、食盐、骨粉制作的蛋糕或饼干作为

主食,此外还应有苹果、香蕉、蔬菜等作为辅食。

38.小鼠的习性和行为:胆小怕惊;昼伏夜动;喜群居;适应性差;喜啃咬;寿命

2-3年

39.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①药物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生物制

品的检定、药物筛选、药效学评价试验。②肿瘤学研究:自发性肿瘤、诱发性肿瘤、人癌细胞移植、肿瘤遗传学研究。③遗传学研究:遗传学分析、基因研究、遗传性疾病动物模型。④病原体所致疾病的研究: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动物模型。⑤免疫学研究:制备单克隆抗体、动物模型、免疫功能。⑥老年病研究。⑦其它疾病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计划生育。

40.小鼠常用品种品系名称:(一)近交系:1、BALB/c,白色。2、C57BL,黑色。

3、C3H,野鼠色。

4、DBA,淡棕色。

5、A系,白色。

6、AKR,白色。

7、CBA,

野鼠色。 8、TA1和TA2,白色。9、615,深褐色。(二)封闭群:均为白色。

1、昆明种(KM)。

2、NIH。

3、ICR。

4、LACA。(三)杂交群:雌性X雄性F1。

(四)突变系动物:1.裸小鼠 2.SCID小鼠 3.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小鼠)41.小鼠饲养管理要点:(一)饲料及喂养:全价营养饲料,“少量勤添”。(二)

饮水:每周换水2-3次。(三)外观观察:外观健康标志—①食欲旺盛;②眼睛有神,反应敏捷;③体毛光滑,肌肉丰满,活动有力;④身无伤痕,尾不弯曲,体表孔腔无分泌物,无畸形;⑤粪便黑色呈麦粒状。(四)性别鉴定:

生殖器与肛门距离。(五)记录:各种工作有完整记录:(1)种群记录、谱系记录、品系记录和个体记录;生产记录;环境记录;动物健康记录;实验处理及观察记录。

42.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内分泌研究:1. 内分泌学研究大鼠内

分泌腺容易摘除,常用于研究各种腺体及激素对全身生理生化功能的调节;

激素腺体和靶器官的相互作用;激素对生殖功能的影响,以及计划生育。2. 内分泌疾病模型自发性或诱发性的尿崩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衰退、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造成的新生儿强直性痉挛等疾病动物模型,常常用于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疾病的研究。(二)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各种维生素缺乏症,蛋白质、氨基酸和钙、磷等代谢的研究,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等。(三)药物研究:1. 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药物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和药物毒性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某些药物副作用的研究。2. 药效学研究(1)神经系统药物的评价利血平和阿朴吗啡可诱导大鼠神经性异常行为。可利用迷宫或惩罚和奖励试验来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而评价上述药物的药效。(2)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评价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的反应很敏感,常用作研究心血管药物的药理和调压作用的动物模型。还用于心血管系统新药的筛选。(3)抗炎药物的筛选和评价如大鼠踝关节对炎症反应敏感,常用以筛选抗关节炎药物;大鼠也用于多发性、化脓性及变态反应性关节炎、中耳炎、内耳炎、淋巴腺炎等治疗药物的评价。(四)行为学研究:1、迷宫试验利用迷宫试验测验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2、奖励和惩罚试验采用跳台试验等方法,测试大鼠记忆判断和回避惩罚的能力。3. 成瘾性药物的行为学研究大鼠适合于成瘾性药物的行为学研究,在一定时间内给大鼠喂饲一定剂量的酒精、咖啡因、鸦片后,大鼠对上述药物(物质)产生依赖以及行为改变。如对酒精依赖的大鼠,当取消酒精喂饲后,可产生行为改变,甚至出现强直性阵发性肌肉痉挛乃至死亡。4. 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学研究中常用大鼠研究那些假定与神经反射异常有关的行为情景。如进行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精神病、脑发育不全或迟缓等疾病的行为学研究。(五)老年病学研究大鼠是进行老年病学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使用大鼠可以进行衰老的机理研究,如衰老的生理变化、成活率与年龄相关曲线的关系、胶原老化、器官老化、饮食方式与寿命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还可以进行老年高发肿瘤和非肿瘤损伤所引发的老年性疾病研究。(六)肿瘤研究大鼠可用于自发性和诱发性肿瘤模型的研究。(七) 感染性疾病研究常用大鼠制作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疾病动物模型,其中部分模型的发病经过与人相似。

八)心血管疾病研究常用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硬化、

实验性动脉瘤、肺水肿、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动物模型。进行上述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九)中医药研究

43.大鼠常用品种品系名称:(一)近交系:F344/N、Lou/CN 、ACI、AGUS、

BN、CAS、LEW、M520、WKY/Ola、WN/N (二)封闭群:Wistar大鼠、SD大鼠、Long-Evans大鼠、Osborne-Mended、Sherman、August、Brown-Norway (三)杂交群:AS×AS2F1、LEW×BNF1、F344×Wistar F1、Lou×RF1、WAG×BNF1(四)突变系:SHR/Ola大鼠、癫痫大鼠、裸大鼠(nude rat)

44.仓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肿瘤学研究、生理学研究、遗传学研究、糖

尿病研究、营养学研究、药物学研究、冬眠机制研究

45.仓鼠常用品种品系名称:封闭群:金黄仓鼠近交系、突变系:中国仓鼠

46.长爪沙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病毒学研究、细菌学研究、寄生虫学研

究、内分泌学研究、代谢病研究、脑神经病研究、肿瘤研究

47.豚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免疫学研究:1.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和变态反应研究动物模型。2.提取补体免疫学实验所用的补体多数用豚鼠血清制备。3.皮肤刺激试验化妆品和外用药品对局部皮肤刺激反应。(二)药物研究:1.平喘药研究组织胺能诱发豚鼠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模型。2.镇咳药研究吸入氨气、二氧化硫、柠檬酸能引起豚鼠咳嗽。3.局部麻醉药研究(三)传染病学研究豚鼠对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杆菌、鼠疫杆菌、钩端螺旋体、霍乱弧菌、布鲁杆菌和沙门菌等病原体十分敏感。(四)耳科学研究 1.制作中耳炎、前庭器损伤、迷路炎、耳聋等疾病模型。 2.豚鼠听力特别敏锐,常用于噪声对听力影响的研究。3.豚鼠耳郭大,易于进入中耳和内耳,耳蜗和血管伸至中耳腔,便于进行内耳微循环的观察。(五)其它研究:1.切断豚鼠迷走神经引起肺水肿。2.观察出血性炎症和血管通透性实验。3.研究维生素C生理功能的模型。 4.做缺氧耐受性和测量耗氧量的实验。5.豚鼠的被毛致密,皮厚,很难找到浅表静脉和进行血管注射,故某些急性功能实验极少使用豚鼠。

48.豚鼠常用品种品系名称:(一)品种:长毛、刚毛、短毛:目前用作实验动物

的是英国种短毛豚鼠三色:白、棕、黑色。双色:白、黑色。单色:白、黑、棕、灰、淡黄、巧克力色。(二)品系近交系有8个品系,封闭群有30种。

49.兔的习性与行为:1.昼伏夜动 2.胆小怕惊 3.群居性差 4.夜间食粪癖 5.怕

潮湿 6.喜啃咬 7.草食性 8.喜穴居 9.寿命:8-15年。

50.兔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发热及热原实验(二)皮肤刺激试验(三)

制作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四)计划生育研究(刺激性排卵)(五)免疫学研

究(免疫血清)(六)心血管疾病研究(心肌梗塞)(七)微生物学研究(八)眼科学研究(眼球大)(九)急性实验(十)遗传学研究(十一)口腔科学研究

51.兔常用品种品系名称:大型—新西兰兔、日本大耳白兔;中型—喜马拉雅兔、

畸形大耳兔等;小型—波兰兔、荷兰兔、中国本兔等。青紫蓝兔本身具有大、中、小三型。我国常用的有日本大耳白兔、新西兰白兔、青紫蓝兔、中国本兔等四个品种,均属于封闭群动物。

52.兔的饲养管理要点:(一)投料应定时定量,足够的清洁饮水。(二)通风、

干燥。(三)在饲养室内转群,或购买实验用兔,必须注意安全运输及合理分群,避免造成意外伤害或外逃。新引进的种兔必须经过隔离检疫,发现病兔要及时淘汰。

53.犬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实验外科学(二)基础医学研究(生理、

病理)(三)药理、毒理学实验(四)非传染性疾病研究(动脉硬化、高胆固醇等)(五)传染病学研究(病毒性肝炎)(六)肿瘤学研究(淋巴肉瘤)54.猕猴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传染病学研究: 1.病毒性疾病(脊

髓灰质炎)2.细菌性疾病(结核)3.寄生虫病(疟疾)(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研究:1.动脉粥样硬化症动物模型 2.营养性疾病动物模型(三)老年病研究(四)生殖生理研究:1.计划生育研究(接近人)2.用于妇科病和男性疾病研究(五)环境保护方面研究: 1. 制作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矽肺病的动物模型,进行大气污染研究。2.使用猕猴作为动物模型,开展重金属、农药、微生物的环境污染研究。(六)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1. 戒毒研究

2. 研究致畸的良好动物。(七)器官移植的研究(八)肿瘤学

研究(恶性淋巴瘤)(九)生理学研究

55.人兽共患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1.病毒(4):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

犬病病毒、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2.细菌(5):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志贺菌、结核分枝杆菌、钩端螺旋体。3.真菌(1):皮肤病原真菌。4.寄生虫(1):弓形虫。

56.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感染LCM病毒的野小鼠、无症状带病毒小鼠。

传播途径:接触带病毒野小鼠或实验小鼠的分泌物、排泄物、吸血昆虫传播,以及胎盘垂直传播等。

易感者:小鼠、猴、豚鼠、大鼠、地鼠、兔、狗等,人亦易感。

57.鼠痘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小鼠、无症状带病毒小鼠。

传播途径:接触病鼠患处渗出液、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

易感动物:小鼠、尤其是A、C3H、DBA/2、CBA、BALB/c等品系。幼鼠和衰老小鼠对本病特别易感,且常呈致死性。但本病在野鼠中较少发生。

58.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野鼠,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代表,可在实验大鼠等啮齿类动物中流行。近年发现,该病毒可由实验大鼠传播给人。

传播途径:野鼠——动物房——动物。 1)胎盘屏障垂直传播:野鼠和实验鼠交配。 2)血液传播:人接触带毒动物及其排泄物,或被带毒大鼠咬伤,带毒血、尿污染伤口。 3)呼吸道传播:染的尘埃形成气溶胶吸入引起感染。 4)寄生虫传播:寄生在鼠上的螨类叮咬实验动物,作为传播媒介。

易感者:主要是人,其次为大鼠、小鼠、豚鼠、兔等实验动物。动物感染后可不发病,而人则发病。

59.仙台病毒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染病大、小鼠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易感者:大、小鼠

60.鼠肝炎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染病小鼠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接触和胎盘传染易感者:实验小鼠61.B病毒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隐性感染猴传播途径:经直接接触传染易感者:人

62.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携带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野鼠、苍蝇、病鼠等。

(2)传播途径:粪便污染垫料、饲料、饮用水后经消化道感染。

(3)易感者:大鼠、小鼠、豚鼠、兔。

63.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1、相似性原则2、根据动物解剖学特点和生理学特点

选择动物3、选用标准化动物的原则4、动物品系应符合实验要求(差异性原则)5、动物年龄和体重符合实验要求6、动物性别符合实验要求7、动物生理状态符合实验要求8、动物的易获得性及动物成本、饲养成本综合考虑

64.实验动物的体重标准:1.一般实验——生长发育期的成年动物:小鼠18~

28g,大鼠180~220g,豚鼠350~650g,兔2~3kg,猫1.5~2.5kg,犬6~15kg。2.慢性或长期试验——幼龄动物:小鼠15~18g,大鼠80~100g,豚鼠150~200g,兔1.5~l.8kg,猫1.0~1.5kg,犬6~8kg。

实验时动物的年龄应尽可能一致,体重应大致相近。一般不应相差10%。65.实验动物在药理学研究中应用:一、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1.镇痛药研究常

用成年小鼠、大鼠、兔,必要时也可用豚鼠、犬等,一般雌雄兼用。2.解热药研究首选家兔,因为家兔对热原质极敏感。二、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

1.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犬、猫、家兔、大鼠和小鼠、抗心律失常药物选豚鼠。

2.降压药物研究:犬、猫、大鼠,大鼠是复制肾血管型高血压模型良好动物。

3.降血脂药物研究:大鼠、家兔,尤其是遗传性高脂血症兔。三、呼吸系统的

药物研究:1.镇咳药:首选动物是豚鼠,其次是猫和犬。很少用兔、大鼠和小鼠。2.支气管扩张药物研究:豚鼠,因其气管平滑肌对致痉剂和药物的反应最敏感。药物引喘时,宜选用体重不超过200g的幼龄豚鼠效果更佳。四、消化系统的药物研究:催吐或止吐药物研究,一般选猫、犬、鸽等,由于兔、豚鼠、大鼠等动物无呕吐反射,故不宜采用。五、泌尿系统的药物研究六、内分泌系统的药物研究七、血液系统的药物研究八、精神药物研究九、计划生育药物研究

66.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为生物医学研究和阐明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建

立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67.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人为地诱发动物

产生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模型。

68.突变系疾病动物模型:因动物自然发生基因变突或人工用物理、化学方法致

基因突变,导致动物出现异常疾病表现,通过定向培育而保留下来的疾病模型。

69.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将外源重组基因转染并整合到动物受体细胞基因组中,

从而形成在体内表达外源基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

70.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我国中医药研究工作者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理论体

系“辩证论治”,利用实验动物复制临床不同的证候,以不同的证型表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物模型。

71.常见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1.手术 2.化学法

72.常见免疫缺陷动物模型:1. 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裸小鼠、裸大鼠、

裸豚鼠、裸牛等。 2. 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CBA/N小鼠、免疫球蛋白异常血症动物。 3.NK细胞(杀伤细胞)功能缺陷动物:Beige小鼠等。

4.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Motheaten小鼠等。

5.获得性免疫缺陷

动物模型:小鼠AIDS模型、猴SAIDS模型、家兔恶性纤维瘤综合征模型等。

73.常见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方法:1.利用致病因素造模 2.通过改变动物的

生理状况造模 3.采用人工方法,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造模 4.利用过量中药造模

74.动物实验设计的概念:是指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科学知识

和原理,结合统计分析及伦理学的要求而制定的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并用文字记录或流程图表述的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

75.动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重复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76.实验方案包含内容:(一)动物实验设计前应考虑的问题:1.动物福利和动物

实验伦理问题 2.实验条件问题 3.经费预算问题(二)实验方案的制定1.

实验动物种属、品种品系、性别、年龄(体重)的选择 2.实验组数的确定 3.动物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单组比较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区组设计、配对设计 4.每组样本量的确定:实际使用的动物数量应比理论计算的样本量要适当增加。 5.实验处理方法和指标的选定:动物实验指标一般包括两部分:试验期间活体观察指标和实验结束处死解剖观察取材测试指标 6.

实验周期的确定:在实验设计中需参照文献报道或根据相关实验室的经验,或通过预试验摸索

77.药物剂量的设计和换算:实验动物的等效剂量往往是人的数倍

中药雄黄的人临床用量为0.1g,换算成小鼠用量

计算:按人的0.1g/60kg=1.7mg/kg,查表人a 行、小鼠b列的换算系数为12.33,小鼠的等效剂量是1.7mg/kg×12.33=21.0mg/kg

78.了解动物实验研究的局限性:一、动物实验研究仅是生物医学研究诸多手段

中的一个二、动物种属差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的现象三、动物实验的毒性结论与临床不一致的现象四、动物实验局限性所产生的误导

79.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 2、理

化因素:光照、噪声、粉尘、辐射和有害气体;3、生物因素: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落下菌数)、社会因素、动物饲养密度。

80.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1、严格监控实验动物环境可保证实验动物健康

和质量标准化。2、环境控制可保障实验研究获得正确的结果。3、符合标准的环境,尚为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工作者提供适宜的条件,并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不受危害因素的伤害。

81.基因转移的5种方法:1、显微注射法2、反转录病毒感染法3、胚胎干细胞

法4、电脉冲法5、精子载体导入法

82.动物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一)胚胎分割(二)细胞核移植:1.胚胎细胞核

移植 2.胚胎干细胞核移植 3.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 4.体细胞核移植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病原生物学笔记重点提纲医学生复习资料

第八章第二节寄生现象与人体微生态系 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体表与外接相同的腔道粘膜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 免疫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体还有利,通称正常菌群。 机会致病菌: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 群可引起致病,成为机会致病菌。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如双歧杆菌能刺激肠粘膜下淋巴细胞增殖,诱导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等产生)、延缓衰老抗肿瘤。 微生态失调与条件致病的主要原因:(1)寄居部位改变(2)宿主免疫低下(3)菌群失调 第四节病原生物的控制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的方法。 无菌操作:医学上将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或者物品的操作技术或措施成为无菌操作。 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物理方法】 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为实验室及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法(饮品加热至62℃,维持30min)。辐射:红外线与微波、紫外线(波长200-300nm,其中波长260nm杀菌力最强。用途:适 用于空气及物品表面消毒。特点:穿透力弱)、电离辐射(优点:能量大、穿透力强、不需 加热、方法简便、不污染环境、无残留毒性) 其他方法:滤过除菌法、干燥与低温、臭氧消毒法。 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因素: 病原生物的种类、生活状态与数量(芽胞对理化因素的耐受力远大于其繁殖体,炭疽杆菌繁 殖体在80℃只能耐受2-3分钟,但其芽胞在湿热120℃ 10分钟才能被杀灭) 消毒灭菌的方法、强度及作用:PS 70%-75%的乙醇消毒效果最好。 第九章医学病毒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体: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且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和感染性。 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和衣壳组成,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在核衣壳的外表面有一层包膜包裹 衣壳:(1)螺旋对称型(2)20面体立体对称型(3)复合对称型:衣壳具有抗原性 包膜意义:(1)具有保护病毒核衣壳的作用(2)包膜能吸附或融合易感细胞,有助于病毒 的感染(3)包膜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具有抗原性 第二节病毒的增殖与培养 病毒的复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称为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复制周期:1.吸附2.穿入3.脱壳4.生物合成5.装配6.成熟7.释放 病毒的人工培养: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细胞培养。 第四节病毒的感染与抗病毒免疫 病毒传染源:1.病人:潜伏期2.病毒携带者3.被病毒感染的动物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包括 媒介节肢动物)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持续性病毒感染:【概念】可在机体内长期携带病毒,可出现/不出现临床症状,可称为重 要的传染源【包括】1.潜伏性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水痘,免疫下降时引起带 状疱疹2.慢性病毒感染:慢性HBV/HCV 3.慢发病毒感染:HIV 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麻疹引发的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实验动物技术考试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一、大小鼠、豚鼠)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3-15 阅读次数:1278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 一、小鼠 1、〖名称〗:BALB/c小鼠 〖简介〗:1913年,贝格(Bagg)从美国商人欧希尔(Ohio)处购得的白化小鼠原种,以群内方法繁殖。麦克·多威尔(MacDowell)在1923年开始作近交系培育,至1932年达26代,命名为BALB/c品系。安德尔文特(Andervont)等人使BALB/c广为传播和应用。1985年我国从美国NIH引进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为BALB/c第180代。 毛色:白化。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用乳腺肿瘤病毒诱发时发病率高;卵巢、肾上腺和肺的肿瘤在该小鼠有一定的发生率。②易患慢性肺炎。 ③对放射线甚为敏感。④与其他近交系相比,肝、脾与体重的比值较大。20月龄的雄鼠脾脏有淀粉样变。⑤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鼠均有动脉硬化。⑥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补体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对利什曼原虫属、立克次氏体和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主要用途: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2、〖名称〗:C57BL 〖简介〗:1921年立特(Little)用艾比·拉特洛坡(Abby Lathrop)的小鼠株,雌鼠57号与雄鼠52号交配而得C57BL1937年从C57BL分离出C57BL/6和C57BL/10两个亚系。1985年从Olac引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毛色:黑色。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化学物质难以诱发乳腺和卵巢肿瘤。②12%有眼睛缺损;雌仔鼠16.8%,雄仔鼠3%为小眼或无眼。用可的松可诱发腭裂,其发生率达20%。③对放射物质耐受力中等;补体活性高;较易诱发免疫耐受性。④对结核杆菌敏感。对鼠痘病毒有一定抵抗力。⑤干扰素产量较高。⑥嗜酒精性高,肾上腺素类脂质浓度低。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⑦常被认作"标准"的近交系,为许多突变基因提供遗传背景。 主要用途:是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品系。 3、〖名称〗:BALB/c -nu裸小鼠 〖简介〗:1973年丹麦的C.W.Friis在BALB/cA近交系小鼠中发现自发性突变的无毛小鼠,该突变小鼠胸腺发育不良,免疫T细胞缺失,而培育成了BALB/cA-nu。 主要特性:①无毛、裸体、无胸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逐渐变薄、头颈部皮肤出现皱折、生长发育迟缓。②由于无胸腺而仅有胸腺残迹或

医学实验动物学简答题.doc

1.简述“近交系动物” 2.经至少连续 20 代的全同胞亲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的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3.近亲交配的弊端 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近交可能导致 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近交 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4.简述“封闭群动物”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 4 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简述“哨兵动物” 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用于监控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病原及病原感染的动 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来源于与被监测动物遗传背景相同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 SPF级封闭群动物。通常有二个功能: 1. 实验初期意外缺损时的补充; 2. 微生物定期检测 6.简述空气洁净度“级”的含义,各种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对“级”的要求是什么 级是空气洁净度的计量单位,含义: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有大于等于0.5μm的尘埃粒子数。 屏障环境:洁净度7 级 (英美制一万级);隔离环境:洁净度 5 级 (英美制一百级) 7.简述营养 动物从外界摄取自身所需要的食物,经消化、吸收,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行为或作用。 8.简述标准化饲料 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动物的食性,经人工配合、加工而成的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符合微生物要求的饲料。 9.简述颗粒饲料优越性 ①原料配合合理,符合营养标准和不同动物的食性;②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挤压,杀 灭了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虫,普通级动物可直接饲喂;③压制成型,避免了动物采食过程 中的大量浪费;④大幅度减少了粉尘;⑤颗粒饲料有利于进一步包装灭菌处理。 10.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分类:诱发性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抗疾病型动物模型、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11.简述安乐死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或结束时,对不欲保留的动物(动物承受不可缓解的疼痛、非存活手 术和样本采集),实施痛苦感最低或者无痛苦感死亡的科学方法。 12.裸鼠的解剖生理特点 ①毛囊发育不良,外观几乎全身没有被毛,称裸体外表,故称“裸鼠”;②胸腺严重萎缩, 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胸腺上皮。故不能分泌胸腺素,不能使T 细胞正常分化,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③IgG 的产生需要T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因此其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 ,只有极少量的 IgG;④自发肿瘤现象罕见,可能与 NK 细胞的活性高有关;⑤裸鼠 易患鼠肝炎和病毒性肺炎;⑥纯合裸鼠母性极差,且受孕率低,乳房发育不良。通常以 纯合雄鼠与带有nu 基因的杂合雌鼠交配,可获1/2裸小鼠;⑦必须饲养在屏障环境中。13.在动物实验设计、实施和完成阶段,有关动物福利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哪些? 设计阶段 :①动物福利法核心: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②“3R”原则:替代、

植物检疫学复习提纲

植物检疫学 一、名词解释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运用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2、毒麦碱:来自于一种有毒杂草毒麦的种子,能麻痹中枢神经、致人昏迷的有毒物质,威胁人、畜安全。 3、SPS:《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在长达8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多边协议。 4、检疫性有害生物: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未广,且正在被官方控制的、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5、疫区与非疫区: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按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且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非疫区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这种状态的地区。 6、ISPM: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 7、产地检疫:植物或植物产品处境或调运前,输出方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疫检测的过程。 8、外来有害生物:是指部分具有入侵性的外来物种,它们对生态系统或物种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可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甚至是物种的灭绝。 9、植物检疫处理:应实施植物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经检疫发现有害生物等不符合检疫要求时,依法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杀灭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中的有害生物实施的处理措施。 10、随航熏蒸:出口货物随航熏蒸的,熏蒸队应向船方提供必要的防毒面具和航行期间安全监测的毒气检测设备(如检测管和采气手泵等),并向船方提供安全注意事项,要求船方在抵港前开舱散气。 11、比重检测:用于检查种子、谷物和豆类的钻蛀性害虫,也可检查菌瘿、菌核、病谷粒和菟丝子种子。 原理:被害种子等比重较轻,用食盐水(糖、泥土水等)浸泡后,比重小的会浮出液面。 12、检疫许可:也称检疫审批,是指在调运、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须向当地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查作出是否引进的法学定程序。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国家主权与检疫的关系是怎样的? 植物检疫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作为口岸动植物检疫机构在保护我国农林牧业安全生产,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责任重大。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没有主权,虽然设有植物检疫机构,但由外国人控制着海关,因此检疫机构形同虚设,致许多危险性有害生物乘虚而入。植物检疫的特殊功绩在于它每年给国家挡住了大量有害生物的入侵。 2、国内检疫性农林植物病原物与杂草有哪些?传播途径? 病原真菌——经种子传染 病原细菌——种苗传播 病原病毒——种苗、种薯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传播 病原线虫——种苗、种薯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传播,也有部分通过种子传染 杂草——种子为主要传播途径 玉米霜霉病<带菌种子传播> 马铃薯癌肿病菌<带菌种薯远距离传播> 苜蓿黄萎病菌<病残体、农具传播>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由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传染> 柑桔黄龙病菌<田间自然传播媒介为柑桔木虱、类细菌病原通过嫁接传播> 假高粱<种子传播>、薇甘菊<人畜携带种子传播>、毒麦、菟丝子、豚草、列当

动物药理学实验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药理学实验是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动物药理学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 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要求 本实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 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药物作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本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 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掌握动物心电图、 血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判断和分析药物对他们的作用。熟悉一些常 用实验模型(如心律失常、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熟悉离体器官

灌流技术及评价方法。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拟胆碱类药物等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动物不同途径给药方法及药效观察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小白鼠的捉拿、麻醉;静脉、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产生药物效应的影响有何不同。实验材料和用品: VCD播放器、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二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有效量的意义、原理、方法;学习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 6 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实验材料和用品: 计算软件、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三药物量效曲线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量效曲线的实验方法;熟悉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反应,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教学内容: 学习颈总动脉的分离、插管及血压的记录与分析;分析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兔血管的作用,理解药物的量效关系。实验材料和用品: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目的要求: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答案(更新)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答案(完整版改)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广义指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也包括试验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物检定等目的,对实验动物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问题的过程。 实验动物学:研究动物实验和实验动物的科学。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实验动物环境:是指人工控制的, 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有关条件, 即围绕实验动物所有事物的总和。 实验动物设施:界定实验动物生存空间、维持其所需的建筑物和设备等。 AEIR:生物科学研究四个基本条件:animal、equipment、information、reagent(试剂) 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普通级动物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按动物;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以及人兽共患寄生虫。 清洁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通常被称为SPF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按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菌动物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导致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病原体 1、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2、细菌—沙门菌、布鲁杆菌、志贺菌、结核分歧杆菌、钩端螺旋体。 3、真菌—皮肤病原真菌。 4、寄生虫—弓形虫。 1988年, 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了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普通级大鼠和小鼠将被禁止使用。 “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减少(reduction)原则、优化(refinement)原则。 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发展至今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方法。通常可分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医征候动物模型等类型。 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的遗传。品系即“株”,指来源明确,并采用某种交配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命名:由1~4个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大写英文字母开头,结合数字命名。特点:基因纯合性,遗传稳定性,遗传同源性,表型一致性,独特性,可分变性,分布广泛性,资料可查性。近交: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配。 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特点:1、一定的杂合性:不引入新的基因,又不使群体内基因丢失。2、相对的稳定性: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3、个体差异取决于祖代动物。 4、较强的繁殖力、抗病力。 5、群体易保存有模型价值的突变基因。命名:用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如:KM,ICR,LACA. N:NIH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保存的NIH小鼠。 应用:1、类似人群体遗传的异质性组成,在药物筛选、毒性试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可大量供应,用于预试验、教学。3、携带突变基因,评估群体对自发或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 系统杂交动物;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特点:1、杂交优势,克服了近交引起的近交衰退。 2、遗传与表型上的均质性;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3、分布广泛。应用:1、干细胞研究。2、移植免疫研究。 3、细胞动力学研究。 4、单抗研究 近交衰退;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包括:1.由于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出现遗传缺陷或某种疾病发生率的提高2.影响繁育如产子数下降、母性不良3.个体发育不良,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亚系;育成的近交系在繁育过程中,由于残余杂合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的产生、抽样误差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遗传差异的近交系动物群体。 支系;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或对动物进行人为的技术处理,对某些动物特征产生影响,形成不同的支系。同源性;在近交系中(突变系),所有动物可追溯到原始的一对共同祖先。遗传同源性使近交系有3个重要特征:⑴品系内个体间可接受组织移植⑵品系内单个个体的监测可得知品系整体基因类型⑶从一个群体内可分离出遗传上相同的亚群体

医学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就是研究实验动物及其应用得一门科学,包括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就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得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得生产与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得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品检定等目得,对动物进行物理、化学与生物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得问题 实验用动物:指所有以科研、实验、生产、文字教学等为目得而使用得动物。可包括有生命得与死亡得家畜家禽与野生动物,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得区别: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得形质与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得动物模型:指生物医学研究中所建立得、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得动物疾病模型与相关得模型系统材料。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得设计原则:相似性(复制得模型尽可能近似与人类疾病);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与可控性;易行性与经济性 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物理诱发,化学诱发,生物诱发,复合方法,遗传工程方法。 动物模型得优点:避免了在人类进行试验所带来得风险;临床上平时不易见到得疾病可用动物随时复制出来;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与发病率低得缺点;可以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增加试验得

可比性;可以简化试验操作与样品收集;有助于更全面得认识疾病与疾病本质。 实验动物模型按产生得原因分类可分为:诱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阴性动物模型,孤立动物模型。 诱发性动物模型:人为地诱发动物形成类似人类疾病模型,具有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疾病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来得疾病模型适合研究目得需要。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在短时间内可诱导出大量疾病模型、缺点:诱发性动物模型就是通过人为限定方式产生得,多数情况下与临床所见自然发生得疾病有一定差异,况且许多人类疾病目前还不能用人工诱发得方法复制,因而又有一定得局限性。 诱发型动物模型有肺水肿动物模型,烧伤动物模型,肝硬化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得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所形成得疾病模型,包括人工培育得突变系与近交系得各种疾病模型。优点:动物疾病得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得疾病很相似,均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得疾病,其应用价值很高。缺点:这类模型得来源较困难,不可能大量应用。 基因敲除动物: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得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剔除或用其她顺序相近得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得功能。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1.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 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3.动物实验: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对实验动物实施各项操作,获得科研所需 的样品、数据和结果。其中包括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各项实验操作规程等。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 行中医药研究的实验学科。 5.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animal(实 验动物),“E”系equipment(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6.3R:替代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 验动物进行实验。 减少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7.5大自由: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 水,使其免受饥渴。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⑤应提供给动物同类一起自由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8.实验动物的四大特点:遗传限定、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特点、适宜环境和 均衡营养、应用于科学研究。 9.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①在生物学研究上,实验动物用于研 究生命现象的奥秘,从而揭示生命的本质。②在医学研究上,探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机制和治疗方法是生物医学的主要任务。而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便、经济等特点,用于疾病机理及诊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治疗与手术等)研究,特别是烈性传染病、放射病研究和新医疗器械的应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0.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和实 验动物学的分类(品种和品系)两部分。 11.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完整版)发育生物学考试复习要点

《发育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MPF:促成熟因子。由孕酮产生并诱导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的因子。 2.植物极:卵质中卵黄含量丰富的一极称为植物极。 3.细胞迁移:是指生物体细胞在生长过程、组织修复和对入侵病原作出免疫反应的过程中的运动。 4.减数分裂阻断:动物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能停留长达几年之久,这种称为减数分裂阻断。 5.基因重排:细胞发生分化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基因组的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基因重排。 6.基因扩增:在胚胎发育的某特定时期,某特殊基因被选择性复制出许多拷贝的现象。 7.染色体胀泡:指染色体上DNA解聚的特殊区域,是基因转录的活跃区。 8.灯刷染色体:卵母细胞染色体的松散DNA处可以看到染色体胀泡的类似物,这种结构就是灯刷染色体。 9.同源异型框基因:可导致同源异型突变的基因称为同源异型基因。同源异型基因都具有同源异型框序列,但是含有同源异型框的基因除了同源异型基因之外,还有一些不产生同源异型现象的基因统称为同源异型框基因。 10. hnRNA:异质性核RNA,也称细胞核内前体RNA。其特点是分子量比mRNA大,半衰期较短。 11.表型可塑性:个体在一种环境中表达一种表型,而在另一种环境中则表现另一种表型的能力。表型可塑性有两种,即非遗传多型性和反应规范。 12.反应规范: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由一个基因型所表达的一系列连续表型称为反应规范。 13.发育的异时性:是指胚胎发生过程中,两个发育相对时间选择的改变。即一个模块的可以改变其相对于胚胎另一个模块的表达时间。 14.中期囊胚转换:在斑马鱼第十次卵裂期间,细胞分裂不再同步,新的基因开始表达,且获得运动性的现象。 15.体节:当原条退化,神经褶开始向胚胎合拢时,轴旁中胚层被分割成一团团细胞块,称作体节。 16. 形态发生决定子:也称成形素或胞质决定子,指由卵胞质中贮存的卵源性物质决定细胞的命运,这类物质称为形态发生决定子。 17. 初级胚胎诱导:脊索中胚层诱导外胚层细胞分化为神经组织这一关键的诱导作用称为初级胚胎诱导。 18. 调整型发育:Hans Driesch的实验表明,2-cell或4-cell时,分开的海胆胚胎裂球不是自我分化成胚胎的某一部分,而是通过调整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该类型发育称为调整型发育。 19.母体效应基因: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表达,并在卵子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称为母体效应基因。 20.神经胚形成:胚胎由原肠胚预定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的过程称为神经胚形成。 21.反应组织:在胚胎诱导相互作用的两种组织中,接受影响并改变分化方向的细胞或组织称为反应组织。 22.原肠作用:是胚胎细胞剧烈的高速运动过程,通过细胞运动实现囊胚细胞的重新组合。

实验动物学复习资料

《实验动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课 l、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应用于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品生产和检定的动物。 要求:遗传学要求、微生物及寄生虫要求、应用要求(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国标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和猴; 2、实验用动物: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也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家畜等。 3、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为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AEIR要素(名词):在生命科学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有四个支撑条件,即AEIR要素。即A:Animal(实验动物);E:Equipment(仪器设备);I:Information(情报信息);R:Reagent(化学试剂) 4、动物福利:是指人为提供给动物的相应物质条件和采用的行为方式,要保证动物在健康舒适的状态下生存,使动物处于生理和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 动物享有如下五大自由,是保障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1、生理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2、环境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3、卫生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4、心理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5、心理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5、“3R”指的是Reduction::“减少”:在动物实验时,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的科学方法,减少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而是在用最少的动物达到所需要的目的,同时也是对动物的一种保护。Replacement:“替代”:指使用没有知觉的实验材料代替活体动物,或使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进行试验,并获得相同实验效果的科学方法。Refinement:“优化”:在必须使用动物进行有关实验时,要尽量减少非人道程序对动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可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避免减少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或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已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康乐,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和提高实验动物福利的科学方法。 6、不通过伦理审查的情况: (一)缺少动物实验项目实施或动物伤害的客观理由和必要性的; (二)不提供足够举证或申报审查的材料不全或不真实的; (三)从事直接接触实验动物的生产、运输、研究和使用的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或明显违反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原则要求的; (四)实验动物的生产、运输、实验环境达不到相应等级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的饲料、笼具、垫料不合格的; (五)动物实验项目的设计或实施不科学。 (六)动物实验项目的设计或实施中没有体现善待动物、关爱动物生命,没有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轻或减少动物的疼痛和痛苦,减少动物不必要的处死和处死的数量。在处死动物方法上,没有选择更有效的减少或缩短动物痛苦方法的; (七)活体解剖动物或手术时不采取麻醉方法的; (八)动物实验的方法和目的不符合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标准或国际惯例或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类动物实验。动物实验目的、结果与当代社会的期望、与科学的道德伦理相违背的; (九)没有充分理由对同一实验进行重复实验的; (十)严重违反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原则的其它动物实验。 7、行政许可:生产许可证、使用许可证 8、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医疗科学国际组织和生命科学会联合成立,负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 1.品种、品系——是实验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作为实验动物的一个品种或品系,应具备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稳定的遗传性能、具有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等条件。 2.近交系动物——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的动物品系,品系内所有的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动物称为近交系动物。 3.亚系——育成的近交系在长期的保种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残余杂合基因、遗传污染等原因而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的新的近交系,称为原近交系的亚系。 4.支系——育成的近交系由于饲养环境改变或人工技术处理,如代乳、胚胎移植、冷冻保存等,导致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而形成的新的近交系,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称为支系。 5.同源突变近交系——简称同源突变系,是指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离、培育出来的新的近交系。它和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突变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的基因,而其他位点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6.同源导入近交系——简称同源导入系,是指通过基因导入的方法将一个目的基因导入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而培育出的新的近交系。它与原近交系比较,只是一个染色体片段的差异(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差异)。 7.分离近交系——是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迫

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而培育出来的新的近交系。如果同源突变近交系的突变基因为杂合状态,则其遗传组成特征与分离近交系相同,只是培育方法不同。 8.重组近交系动物——是在两个近交系杂交生育杂种一代之后,杂种一代互交生育杂种二代,从杂种二代中随机选择个体配对,再连续进行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交配而培育出的近交系动物。通常从多对杂种二代中平行培育出一系列重组近交系。 9.杂种F1代动物——是由两个不同的近交系杂交而生育的第一代杂种动物,称为杂种F1代动物。杂种F1代动物的基因组成大都是杂合的,但各个体具有相同的表型和基因型。 10.封闭群动物——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群体,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该群体动物称为封闭群动物。 11.遗传概貌——是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实验动物品种或品系的遗传特性进行检测后的数据总汇,即品种或品系基因标记表型的总汇。 12.无菌动物(GFA)——是指在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体内外无可检测出的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13.悉生动物(GNA)——又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是指在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仅有经人工有计划接种的已知的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14.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A)——是指在屏障系统或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无质量标准规定的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

医学实验动物学简答题

1.简述“近交系动物” 2.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亲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3.近亲交配的弊端 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近交可能导致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近交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4.简述“封闭群动物”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简述“哨兵动物” 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用于监控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病原及病原感染的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来源于与被监测动物遗传背景相同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通常有二个功能:1. 实验初期意外缺损时的补充;2. 微生物定期检测 6.简述空气洁净度“级”的含义,各种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对“级”的要求是什么 级是空气洁净度的计量单位,含义: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有大于等于0.5μm的尘埃粒子数。 屏障环境:洁净度7级(英美制一万级);隔离环境:洁净度5级(英美制一百级) 7.简述营养 动物从外界摄取自身所需要的食物,经消化、吸收,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行为或作用。

8.简述标准化饲料 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动物的食性,经人工配合、加工而成的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符合微生物要求的饲料。 9.简述颗粒饲料优越性 ①原料配合合理,符合营养标准和不同动物的食性;②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挤压,杀 灭了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虫,普通级动物可直接饲喂;③压制成型,避免了动物采食过程中的大量浪费;④大幅度减少了粉尘;⑤颗粒饲料有利于进一步包装灭菌处理。 10.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分类:诱发性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抗疾病型动物模型、生物医学动物模型11.简述安乐死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或结束时,对不欲保留的动物(动物承受不可缓解的疼痛、非存活手术和样本采集),实施痛苦感最低或者无痛苦感死亡的科学方法。 12.裸鼠的解剖生理特点 ①毛囊发育不良,外观几乎全身没有被毛,称裸体外表,故称“裸鼠”;②胸腺严重萎缩, 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胸腺上皮。故不能分泌胸腺素,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③IgG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因此其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只有极少量的IgG;④自发肿瘤现象罕见,可能与NK细胞的活性高有关;⑤裸鼠易患鼠肝炎和病毒性肺炎;⑥纯合裸鼠母性极差,且受孕率低,乳房发育不良。通常以纯合雄鼠与带有nu基因的杂合雌鼠交配,可获1/2裸小鼠;⑦必须饲养在屏障环境中。 13.在动物实验设计、实施和完成阶段,有关动物福利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哪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