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教案

2.五种交通运输工具比较

方式特点缺点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

受自然影响较小、连续性较

造价高、占地大、短途

运输成高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

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

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漏、

损耗小、连续性强、运量大、

安全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

投资大、灵活性差

3.交通运输方式日益网络化:在特定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4.交通运输日益高速化和专业化:例如,⑴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⑵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①读亚欧大陆桥示意图,两条铁路:A、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是亚欧列表比较读图分析举例说明

铁路运输的重要干线;B、另一条是连云港--鹿特丹铁路,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利的通道。

②读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示意图,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有四条:A、北大西洋航线;B、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C、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D、北太平洋航线。

二、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1、邮政通信:主要任务是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

⑴邮政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的特点,许多国家的邮政利用这一特点进而兼营某些金融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

⑵邮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

⑶邮政主要是利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部门的路线,因此邮政通信会受到台风,暴雨、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邮件的传递要由相关的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邮局共同参加。每个邮局完成的只是整个传递过程的一个阶段。只有各个阶段相互配合协调,才能完成整个过程。因此,把全国的邮局和各种邮路紧密地联系起来,合理地组成邮政网络,是各国邮政共同的基本组织形式。读图说明讲述

高三地理专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考纲要求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配,都必须全面考察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其功能。 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综合的、全面的。首先,要求运载量大、成本低、投资少,以便节省用于运输方面的开支;其次,要求货物到达快,以便缩短运输时间,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再次,要求尽可能保证持续不断地、安全地运输。不同运输方式对上述经济指标的满足程度不同。 下表是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的比较(按数序由小到大,表示优劣的大体次序)。

(1)交通运输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条件,不同的交通运输线,有不同的区位因素。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如南昆铁路。在具体选择线路的走向时,经济因素仍然起主导作用。一般而言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经济效益最好。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设投资,以及建成后的运输成本和运营费用支出,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如上海港。航空港和车站的区位也要受到自然、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航空港的机场占地面积很大,对自然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地形、地质、气候、鸟类等),航空港与城市的距离取决于城市用地、交通联系、环境等综合因素;公路汽车、长途客运站的区位,要能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要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交通方式有方便、直接的联系。可以在市中心边缘设站。在大城 市中,可以在市中心边缘不同方向设置两个以上的长途客运站。 (3)交通枢纽是若干条交通干线在重要的客货流集散地衔接,形成各种交通运输设施的综合体,是交通运输网的中枢点。分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两种类型。交通枢纽的区位选择,主要受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因素和城市建设等条件和因素的长期影响。对枢纽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地理位置和地形;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利用有利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尤其表现在水利枢纽方面;经济因素是枢纽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因为在国家和区际主要联系方向上会形成强大的客流与货流,如我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均分布在南北和东西向的交通干线上;交通枢纽一般与城市共生,城市是区域内政治、 经济等的中心,枢纽设置在城市中的位置,会影响城市的对外交通,工商活动,以及城市人民的生活。因此交通枢纽的布局应与城市布局密切配合。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教案教学目的: 1、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3、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材料,思考问题: 1、墙壁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壁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新课讲授: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有哪些影响呢? (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两个概念:1、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2、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两大方面,即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各时期人地关系不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板书:1、采集和狩猎阶段:(读图1-2-2人类早期的采集和狩猎) ——影响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少数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人类依赖自然、崇拜自然)板书: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人类活动主要为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哪些呢?(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生产力) ——读图1-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回答: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有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条件是农业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板书:3、工业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又有哪些呢?(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 (因此,在有丰富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英国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等传统工业区。) ——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例如: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形成了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带。主要的五个工业区:京滨(东京与横滨)、名古屋、阪神(大阪与神户)、濑户内海(福山与广岛)、北九洲。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电器等。)——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编号:30---32 编者:杨广鹏审核:莫涛 课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010高考说明要求与省教学要求 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二、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特点 2.交通运输方式的时代发展 3.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阅读P87知识窗,运输方式的选择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图4-1-7主要反映哪个因素的影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货物运输应如何选择? 5.阅读下表,说说下面货物运输应选择什么运输方式?

吨钢材从上海到重庆⑤50000个芯片从美国到瑞士 6.现代交通运输的特点 7.交通运输的专业化——集装箱运输 阅读P88知识窗,说出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三、通信 思考:通信被称为社会活动的“神经系统”,说说你的理解。 1.邮政通信 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现代社会而言,邮政通信的主要业务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2.电信通信 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相对邮政通信有哪些明显的优势?P90知识窗反映出现代电子通信有哪些特点? 四、商业贸易 什么是商业贸易?商业贸易在社会生活中主要担任什么作用?在图4-1-13中存在五个环节,哪些不是商业贸易的范畴?

四、交通运输线 1.交通运输线的主要类型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3.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上面讨论的区位因素在交通线建设中的地位如何,在具体建设时遵循什么样的步骤? 4.案例分析——青藏铁路 (1) 青藏铁路线路和建设解决的三大世界性难题: (2)分析青藏铁路选线原因 知识窗: 读书思考:欧洲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内河航道网,运输量大,且季节变化小,试从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层面分析形成原因。 五、交通运输站点 1.交通运输站点的主要类型 2.不同交通运输站点的功能和特征 读书,完成下面表格:

2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2(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说课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继农业之后,就是工业,它不单是一场生产的变革,而且给社会带来了空前无比的变化,所以人们称现今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社会为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出现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已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物质生产、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各地景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速度之快、扩散之广、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工业生产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者微生物变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来说,只要具备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材料、设备等即可进行工业生产。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决定了工业内部的联系,工业联系又为工业区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影响工业发展的各个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如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开采成本提高,“三废”的排放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某种产品出现世界性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等,都会导致工业转移,在新的合适地区产生集聚,这种集聚往往是同类产业的大汇总,为了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形成了专业化产业区,又为了共同生存,加强环保,所以着力改善整治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 1.工业 2.工业联系。 教学难点工业联系。 教具准备工业区、居民区布局与风频图,工业联系和产业链、某大企业景观图。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 2.从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看工业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和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当地工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理解工业联系的必要性。 3.学会应用列表、循环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使用辩证的、全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1 导入新课 师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拥有了世界上80%的工业和90%的财富,人口却只占20%,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20%的工业,10%的财富。这种差距还在拉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受控制地位,必须优先发展现代工业,尽快过渡到工业社会,实现强国富民。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正是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要想发展工业必须首先了解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板书: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一、工业区位因素 师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是: 生(齐答)运输、土地、集聚。 生阅读教材P67页第二、三、四自然段,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典例精讲 师(精讲命题立意)工业区位的选择事关企业的生存,利益相关,务必慎重。决定工业区位的因素当然很多,如社会协作条件、税收政策、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交通条件等。但运费无疑是一重要因素(有时是主要因素)。因为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减少运费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本题正是立意于这一因素,来考查考生的分析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9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专题检测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第1~2题。 1. A.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 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两者自然带不同;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植被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与⑤同位于赤道附近,但受地形影响,前者为热带草原气候,后者为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地中海气候区是重要的柑橘、葡萄、油橄榄产区;②地夏季高温多雨,⑦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火山、地震较少;种植园农业的商品率高。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3.影响图中1月和7 A.洋流流向 B.山脉走向 C.海陆分布 D.风带分布 4.爱尔兰与我国协商,决定由该国提供原料,在我国建设生产基地,共同生产某类工业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石油制品 B.奶制品 C.手机 D.机床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冬季则相反。据此判断图中1月和7月等温线走向的共同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第4题,爱尔兰地处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于乳畜业的发展,据此推知该工业产品。 读某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完成第5~6题。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案)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型:新授课主编:谭晨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区位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生产协作联系的方式,及明确科技与信息在产业活动中的作用。 3、学生能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现实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 3、运用具体事例分析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事例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2、了解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认真求学的热情。 3、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主要方式。 教学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学方法】 新课改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6、合作探究2。出表述中存在 的问题。 师生共议 按知识的逻辑顺序,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其他小组质疑、纠错, 教师补充、评价。 【学生板书1】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现代产业活动种类主要有: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 融业、信息业等。 2、产业部门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请判断出下列产业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1)农业:自然环境(2)煤矿开采:资源(3)造鞋厂:劳动力 (4)饮料厂:市场(5)冶炼厂:能源(6)电子产业:技术 【教师点评】 问:农业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主要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影响农业生产? 提示:气候因素(降水、热量),土壤因素,地形因素。如平原地区适 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等。 问:为什么饮料厂要接近市场? 提示:产品重量较大,且包装较为脆弱,不易长距离运输。 【学生板书2】 练习:完成P52活动。 【教师点评】 问:“橡胶种植”和“甜菜制糖”属于哪个产业类型?它们的区位条件 为何不同? 提示:橡胶种植属于农业,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没有适宜的水热条 件就无法生产;甜菜制糖属于工业,由于原料运输不便,且原料加工后体 积和质量大大减小,因此适宜靠近原料地。 问:为什么面包制作要接近市场? 提示:产品容易变质,不易运输。 【过渡】 由于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在寻求最优区 位的同时,相互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加深。主要体现在生产、贸易、信息交 突破重点难点: 先让学生 了解主要的产 业活动类型,然 后通过举例常 见的产业活动 类型,鼓励学生 结合生活实际 思考、分析产业 活动区位因素。 简单区分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和工业区位因 素,为后续两节 内容做铺垫。 突破重点: 通过实例 分析判断,熟悉 和掌握常见产 业类型的主导 区位因素。 设计问题, 加深对不同产 业活动区位的 理解。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地理Ⅱ湘教版)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教学设计 眉县城关中学魏杰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 【知识理念分析】 教材在本节主要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介绍了各产业活动的特点,阐述了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通过生产协作、商贸联系和科技与信息联系来完成,是整个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概述和基础知识。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地球上的区域有大有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产业活动。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如今,人类建设区域的能力变得空前强大。昔日广阔的草原和茂密的丛林,已经变成一望无际的良田;过去落后的手工作坊,陆续被现代化工业所取代;旧时荆棘密布、满目荒凉的原野,如今楼厦林立的,大道纵横…区域建设的成就和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今后如何走人地协调的发展道路? 所以,本章的第一节就重点从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上让学生来学习和分析,了解区域上的各种产业活动,如农业、工业等,影响它们的发展及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什么?对区域的发展又有何关系?等相关内容,为本章节的核心“人类如何走可持续道路”打下基础,同时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章的内容涉及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的相关内容,学生首次接触这些知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理性认识不是很强。所以教学应该结合身边生

活的案例,让学首先有兴趣学习本章内容和知识点。然后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去合作讨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序、有效、有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区位”的概念,加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产业活动的基础认识和了解,而且,近乎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也已经初具雏形。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9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9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一、选择题 下表中数字1-5表示海运、河运、航空、公路、铁路5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大体排序(“1→5”表示“优→劣”)。分析表格数据,完成1~2题。 1.阿拉伯半岛各国缺少的运输方式是( ) A.②B.③C.④D.⑤ 2.2010年1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了罕见的雪灾,国家民政部向新疆灾区紧急调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救灾物资。此次救灾物资的调运所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解析 1.由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可判断:①为铁路,②为河运,③为海运, ④为公路,⑤为航空。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降水少,缺少河流,因此缺少河运。 2.水陆交通受雪灾影响,无法运送救灾物资,应选择航空运输。 答案 1.A 2.D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线路的运输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输电线路B.水路交通线路 C.铁路运输线路D.管道运输线路 4.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运输方式特点的是( ) A.机动灵活B.损耗小、连续性强 C.运量大、投资少D.速度快、效率高 解析 3.图示为我国川气东送线路,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4.管道运输的特点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好,连续性强和管理方便。 答案 3.D 4.B 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率先建成的第一条最高时速可达350千米的城际铁路。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的影响,错误的是( ) A.促进了京、津两城市的经济发展 B.加强了两个城市的经济交流 C.缓解了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 D.会对天津市的本地商业造成冲击、破坏 6.结合图文材料以及地理区位理论,新北京的空间发展方向重点是向( ) A.东B.西 C.南D.北 解析 5.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可促进两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使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对两市商业的发展都会起到促进作用。6.新北京的空间发展将沿着京津城际铁路向东扩展。 答案 5.D 6.A 2009年9月1日,全球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在郑州的第二家店(紧邻郑州市商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的: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培养在地图上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问题: 墙体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建筑保温材料没有普遍使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居民的墙体厚度逐渐增大,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居民建筑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具体有什么影响呢? 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什么是概念, 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 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问: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会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人类的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分成两个方面: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人地关系不同,所以,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采集和狩猎阶段:图1.2.2 问题: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少数动植物资源丰盛地区 问题: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程度如何?人类崇拜自然,人类与自然是依赖与恐惧的关系。 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的主要人类活动为农业生产。 图1-2-3: 问题: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包括哪些地区? 问题: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 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 以上几方面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 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农业文明发祥地,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例:古埃及。阅读“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小麦:11种5月收,雨季(汛期:6至10月) 3、工业社会阶段:此时期的主要人类活动表现为工业生产。 问题:影响此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 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工业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 问题: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传统工业区。 例:东营:不断“生长”的资源型城市 问题: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此时的工业区? 例: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练习题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练习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 )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2.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家具制造B.炼铝C.精密仪表D.制糖 3.现在许多钢铁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并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从影响工业生产和布局的因素看,这类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属于改善( ) A.经济环境B.技术因素C.环境因素D.社会协作因素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据此完成4~6题。 4.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地B.消费市场C.劳动力价格D.交通运输 5.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D.方便产品运输 6.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A.原料生产环节B.加工环节C.运输环节D.销售环节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回答7~8题。 7.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便利B.自然条件优越

C.工资水平较低D.劳动力素质高 8.目前,日本、韩国相关企业主要向海外生产基地提供( ) A.技术服务B.原料供应C.基础设施D.能源保障 毛绒玩具“福娃”的生产过程总共有裁剪、缝纫、充棉、整理、包装等5道大的工序,100多道小工序才能完成,据悉,100多道小工序一半以上都是靠手工完成的。据此完成9~11题。 9.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玩具制造业属于________指向型工业( )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 10.在“福娃”整个制造过程中,各车间存在________的联系( ) A.投入—产出B.生产协作C.商贸D.科技与信息 11.近半个世纪以来,像玩具制造这样的企业大量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有( ) A.丰富的原料B.廉价的劳动力C.广阔的市场D.优惠的政策 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威海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威海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等一批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座落区内。紧邻威海港和火车站,距离威海机场只有30公里,整个开发区,依山傍海,空气清新,风光绮丽,环境优美。据此回答12~13题。12.关于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区内各企业之间都有密切的工序上的工业联系②区内各企业之间都有密切的信息联系③各企业由于共用基础设施而聚集在一起④是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3.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其最有利的条件是( ) A.临近黄海,水运便利B.临近大学,科技力量雄厚 C.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D.气候宜人,地形平坦 瓦轴集团(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总90-97节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3节) 【考试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时解读】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物质流通和信息交流日益重要.(2) 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不同地区需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并促进社会经济有效运行。 2、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1)优缺点比较 方 式 优点缺点 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 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 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 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 成本高 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 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 费较贵。 水 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 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 然条件影响大 航 空运输飞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 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 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用管 道运输货物(主要是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 煤浆以及其他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 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 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 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2)单项比较(不需要死记硬背) ①按运量来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②按投资来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铁路、公路、航空、河运、海运。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2)(1)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的: 1、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3、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导入:阅读[探索]材料,思考问题: 1、墙壁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壁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新课讲授: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有哪些影响呢? (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两个概念:1、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2、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两大方面,即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各时期人地关系不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板书:1、采集和狩猎阶段:(读图1-2-2人类早期的采集和狩猎) ——影响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少数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人类依赖自然、崇拜自然) 板书: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人类活动主要为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哪些呢?(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生产力)——读图1-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回答: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有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条件是农业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板书:3、工业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又有哪些呢?(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 (因此,在有丰富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英国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等传统工业区。) ——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 (例如: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形成了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带。主要的五个工业区:京滨(东京与横滨)、名古屋、阪神(大阪与神户)、濑户内海(福山与广岛)、北九洲。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电器等。) ——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一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环境条件较差,那么这一区域的良性发展也较难实现。如我国西部很多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很低,这与西部的地理环境较差有着很大的关系。)板书:4、后工业化阶段:

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2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讲义)

1. 理解生产协作联系的方式; 2. 了解商贸联系的含义及主要环节; 3. 明确科技与信息在产业活动中的作用; 4. 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难点: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原因和主要方式。 一、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产生原因 由于产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所以不同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地域联系。 二、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 生产协作 (1)生产协作的背景:随着产品和生产工序的复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不可能再由一家工业企业独立完成,并且生产配置和效益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生产部门间的协作渐渐出现。 (2)生产协作的类型 ①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模式。 一道工序生产的产品是另一道工序生产所需的原料,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如下图所示:如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中,铁矿、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之间就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 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较长,工艺复杂,加上与之相关的运输业、产品深加工和科技开发部门,再加上服务业,往往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如四川的攀枝花、安徽马鞍山等。 ②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间的联系模式。 由多家零部件生产单位提供不同的零部件给同一家产品生产单位,零部件生产单位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直接联系。如下图所示: 思考:为什么飞机零部件生产要分散到世界各地? 提示:为了减少市场上交易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求零部件的最优生产区位,根据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不同,使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区位最优化,以达到最大的利润。 2. 商贸联系 商贸活动使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再进入消费领域,一方面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发生商品的空间位置转移,实现了地域联系。随着产业活动地域分工的加深,工业企业之间的商贸联系日益频繁;商贸联系的形成、分类和作用如图所示: 3. 科技与信息联系 企业为保持竞争的优势地位,需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所以企业之间更需要加强经济协作,扩大技术交流。(如用互联网,使企业联系网络化、经常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区位因素。 科技与信息联系与企业产业活动之间联系密切,如图: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工导致产业的空间集聚,进而促进产业地域的形成。产业活动的地域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重难点知识归纳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重难点知识归纳 运输方式 基建投资 运载量运价速度连续性灵活性劳动生产率线路运具 铁路 5 1 2 3 3 1 3 3 河运 3 3 3 2 5 5 4 2 海运 1 2 1 1 4 4 5 1 公路 4 4 4 4 2 2 1 5 航空 2 5 5 5 1 3 2 4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结合上表): 种类 概况 邮政通信电信通信 媒体交通工具有线电、无线电、光电等电磁系统特点点多、线长、面广准确、迅速、保密、方便 主要任务传递信函、邮寄包裹、办理汇兑款、 兼营金融和代理类相关业务 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如:电话、电报、传真、广播、电视、 数字通信等 网络组成邮局和邮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 干扰因素台风、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影响 传递 地形、建筑物等屏障影响信号质量 主 要 航 线 (1)从西欧各港口经北大西洋到北美洲东岸各港口 (2)西欧--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土运河--西亚、南亚、东亚各港口 (3)北美洲东海岸--4巴拿马运河--北美洲西海岸各港口 (4)亚洲东部、东南部--太平洋北美西岸各港口 (1)亚洲:上海、香港、新加坡、孟买、加尔各答、科伦坡、亚丁、横滨、大阪 著(2)非洲:亚历山大、达累斯萨拉姆、开普敦 名(3)欧洲:伦敦、利物浦、马赛、鹿特丹、汉堡、圣彼得堡。、 港(4)大洋洲:悉尼 口(5)北美洲:纽约、圣弗朗西斯科、西雅图 (6)南美洲: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 运输方式航线、铁路线等主要交通运输线、点(枢纽)其他

水运 海 运 沿海航线 北方 大连、上海为中心;秦皇岛、天津、青岛等 以杭州湾为界 南方 广州为中心、福州、湛江、北海等 远洋航线 上海、大连、秦皇岛、青岛、广州、湛江 有海陆联运集装箱码头 河 运 长江航线 重庆、武汉、南京、南通、上海 黄金水道、通航里程最长 珠江航线 广州、梧州 华南水运大动脉 京杭运河航线 杭州、苏州、扬州、济宁 沟通五大水系,济宁以南航利大 铁 路 运 输 南北向铁路干线 京哈--京广;京沪;京九;焦柳--柳湛线; 宝成--成昆--南昆线 除西藏外,其余省区均通铁路,七个枢纽城市:北京、上海、哈尔滨、兰州、郑州、徐州、株洲 东西向铁路干线 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公路运输 国道和交通主干道 高速公路:沈阳--大连;南京--上海--杭州 全国基本实现县县有公 路 航空运输 国内航线 上海、北京、广州、乌鲁木齐 国际航线 管道运输 输油管道 大庆--大连,胜利油田--南京,青岛 天然气管道 四川境内;北部湾----香港 从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梅道新干线)起,到现在世界各国竞相研制、修建高速火车的行驶。 高速铁路主要根据寸速而界定,国际上通常认为:时速140千米以下为常速铁路,时速140--200千米为准高速铁路,时速200--400千米为高速铁路,时速400千米以上为超高速铁路。 1990年5月,法国新一代TGV 高速列车最高时速达515,3千米创下了新纪录。1997年,我国京广、京沪、京哈、陇海四大铁路干线时速提到110—140千米。广深准高速铁路时速达160千米。首条高速铁路京沪线正在勘测中。 七、世界大宗工农业产品贸易 1.煤炭运输港:秦皇岛、青岛、日照、连云港 2.粮食运输港:秦皇岛、连云港、上海 类别 出口国 进口国 石 油 (世界最大宗贸易货物) 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 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俄罗斯 日本、美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等 铁矿石 (世界第二大宗贸易货物) 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 印度等 日本、德国、法国等 粮 食 (世界第三大宗贸易货物)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法国、阿根廷等 俄罗斯、日本、英国、非洲 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 煤 炭 (世界第四大宗贸易货物) 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 中国等 日本、德国、法国、 意大利、比利时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1课时)教案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复习思路是,首先引领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二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思维建模,学会运用地理思维方式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三是通过对典型例题解题思路的分析,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是通过拓展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课时: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与交通线的布局 【知识构建】 本课时主要知识点有: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 特点及如何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本单元的知识框架见图1 人类地域联 系主要方式 商业贸易 现代通信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发展对聚落、商 业网点的影响 图1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记忆主要联系方式的特点,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的优缺点,并能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2.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分析、评价交通线路布局的思维方式,能综合地、辩证地分析、评价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并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具体地区提出合理布局方案。 3.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训练、分析,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现代交通方式的特点、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 2、复习难点: 运用区位理论综合地、辩证地评价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解题方法的分析与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需根据《考试说明》、教材、学生的学情精心编制导学案,认真批阅导学案,查找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并进行归类,决定课堂策略,学生阅读《考试说明》和教材,完成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提前梳理主要知识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和疑难点,以提高复习效率。【课堂活动设计】

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说明

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说明 1、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面影响 第一、人类植树造林,可以改变空气湿度,增加有效降水;第二,建造人工湖泊,跨流域调水,可以帮助气候干旱地区变得湿润~等等吧 ~~ 2、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明白什么是温室效应。 大约在30多年前,我国北方在冬天是很少吃到新鲜蔬菜的。然而,现在不同了,无论冬夏,人们都能吃到品种繁多的新鲜蔬菜,还能欣 赏到盛开的鲜花。这些蔬菜和鲜花怎样度过严寒的冬季呢? 这就是利用了温室效应。人们用玻璃盖成房子,或用透明的塑料 薄膜做成大棚,太阳光(短波辐射)可以射进室内或棚内,室内或棚 内的空气被“晒”得温度增高后无法与外界流通(它向外的辐射是短 波辐射,无法穿过玻璃或薄膜),因而室内或棚内的温度会逐渐增高。这就是温室效应。北方冬季的蔬菜和鲜花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温暖如春 的人造气候里生长的。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沼气等所起的作用与玻璃和塑 料薄膜类似,但也有区别。来自太阳的质量将地球表面加热,地球同 时向外辐射同等的能量。如果没有大气,地球将像月球一样寒冷。但 地球有大气,其中的水蒸气强烈吸收波长在4~7微米之间的辐射,二 氧化碳吸收13~19微米之间的辐射,这几部分辐射留在了接近地面的 大气层中,通过复杂的过程,辐射转化为热量,使气温升高。而其余 的波长在7~13微米的占70%的辐射进入到了宇宙空间。7~13微米之 间的辐射被称为地球大气的“窗口”。 地球从诞生那天起就存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也存在温室效应。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温度会只有-17℃,比现在的15℃

低32℃。金星和火星也存在温室效应。由于温室效应,金星的温度由-46℃升到了477℃,火星的温度由-57℃升到了-47℃。最近100年来,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并且,人类在大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氯氟烃、甲烷、一氧化碳和臭氧等还吸收波长在7~13微米之间的辐射,堵住了“窗口”,这些都是加剧温室效应的原因。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沼气、一氧化二氮等)都是自然生成的;人类出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也是非常少的,可以忽略不计。但近100多年来,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从而提高了温室气体的浓度,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严格说来,这是在自然温室气体浓度之上增加的“增强温室效应”,但一般情况下,将“增强”二字省去。 可以肯定地说,最近100多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逐渐提高的,据估计其提高的幅度已达到25%。那么100年来气温是不是因此而升高了呢? 判断气温是否升高,不能根据一时一地的冷暖变化,更不能凭感觉。要根据全球众多气象台(站)几十年、上百年的观测资料才能作出判断。 为此,科学家们采用了全球2000多个陆地观测站的大约1亿个数据,以及6000万个海洋观测数据,并对城市热岛效应、海洋观测方法的改变所造成的影响等作了验证,最后建立了一个比较可靠的气温变化序列。根据这个序列所绘制的近100多年的气温变化图。从这个图可以看出,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的1861~1880年上升了0.48℃,因此可以认为近100年来全球气候是在变暖。 从这个图还可以看出,气候变暖不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而是跳跃性变动的。从1895年前后到1915年,气温还略有下降;从1915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