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方法

一、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

【实验目的】

1.学习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掌握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和操作。

【实验原理】

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能与Folin-酚试剂起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碱性铜试剂中的Cu2+作用生成蛋白质-Cu2+复合物;第二步:蛋白质-Cu2+复合物中所含的酪氨酸或色氨酸残基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和磷钨酸,生成蓝色的化合物。该呈色反应在30分钟内即接近极限,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的深浅度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故可用比色的方法确定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要根据蛋白质浓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测定波长:若蛋白质含量高时(25-100μg)在500nm波长处进行测定,含量低时(5-25μg)在755nm波长处进行测定。最后根据预先绘制的标准曲线求出未知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Folin-酚试剂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中蛋白质含量高于5μg即可测得,是测定蛋白质含量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100毫升容量瓶 2只;移液管 1毫升4支,5毫升2支;721型分光光度计。

2.实验试剂

(1) Fo1in-酚试剂甲:将lg碳酸钠溶于50ml 0.l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0.5g硫酸铜(CuSO4·5H2O)溶于100m1 1%酒石酸钾(或酒石酸钠)溶液,然后将前者50ml与后者lml 混合。混合后1日内使用有效。

(2)Folin-酚试剂乙:在1.5L容积的磨口回流瓶中加入100g钨酸钠(Na2WO4·2H2O)、25g 钼酸钠(Na2MoO4·2H2O)、700ml蒸馏水、50ml 85%磷酸及100ml浓盐酸,充分混匀后回流10h。回流完毕,再加150g硫酸锂、50ml蒸馏水及数滴液体溴,开口继续沸腾15分钟,以便驱除过量的溴,冷却后定容到1000ml。过滤,如显绿色,可加溴水数滴使氧化至溶液呈淡黄色。置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使用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酚酞为指示剂,以标定该试剂的酸度,一般为2mol/L左右(由于滤液为浅黄色,滴定时滤液需稀释100倍,以免影响滴定终点的观察)。使用时适当稀释(约1倍),使最后浓度为lmol/L酸。

(3)标准蛋白质溶液:用分析天平精密称取牛(或人)血清白蛋白100毫克,用少量蒸馏水完全溶解后,转移至100毫升容量瓶中,准确稀释至刻度,使蛋白质浓度1mg/ml。

(4)样品溶液:配制约0.5mg/ml的酪蛋白溶液作为未知样品溶液。

【实验操作】

1. 绘制标准曲线

各管加入Fo1in-酚试剂乙后,立即摇匀,放置30分钟后比色,在500nm处记下各管光密度,以0号管为对照,以光密度为纵坐标,标准蛋白质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测定未知样品:取2支试管,分别准确吸取1毫升样品溶液,各加5毫升Fo1in-酚试剂甲,摇匀,室温放置10分钟后,再各加1毫升Fo1in-酚试剂乙,立即摇匀,放置30分钟,在500nm处测定光密度值。

【实验结果】

根据未知样品溶液的光密度值,在绘制好的标准曲线图中查出样品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二、紫外吸收法

【实验目的】

1. 学习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使蛋白质在280nm 的紫外光区产生最大吸收,并且这一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成正比,利用这一特性可定量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紫外吸收法可测定0.1-0.5mg/ml的蛋白质溶液,此操作简便,测定迅速,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因此,此法在蛋白质的制备中广泛应用。

【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50毫升容量瓶2只;移液管;紫外分光光度计。

2.实验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精确配制2mg/ml的酪蛋白溶液。

(2)样品溶液:配制约0.5mg/ml的酪蛋白溶液作为未知样品溶液。

【实验操作】

1. 绘制标准曲线

试剂加完后摇匀,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80n m处以0号管为对照,分别测定各管溶液的光密度值。以光密度为纵座标,标准蛋白溶液浓度为横座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2. 测定未知样品

取样品溶液4毫升,加蒸馏水4ml混匀,在280nm下测定其光密度值。

【实验结果】

根据样品溶液的光密度值,在绘制好的标准曲线图中查出样品溶液的蛋白质含量。

三、微量凯氏定氮法

【实验目的】

学习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凯氏定氮法用于测定有机物的含氮量,若蛋白质的含氮量已知时,则可用此法测定样品

中蛋白质的含量。

当蛋白质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两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此过程通常称为“消化”。但是,这个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反应液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消化完成后,在凯氏定氮仪中加入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助水蒸汽蒸馏法,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氨与溶液中氢离子结合,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指示剂颜色改变,然后用标准无机盐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的氢离子浓度为止。根据所用标准盐酸的量可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总氮量。

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即1克蛋白质中的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用凯氏定氮法测出的含氮量乘以6.25,即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微量凯氏定氮仪1套;50ml凯氏烧瓶4个;移液管;锥形瓶;试管;小玻璃珠

2.试验试剂

(1)浓硫酸;30%氢氧化钠溶液;2%硼酸溶液;标准盐酸溶液(0.01mol/L)。

(2) 粉末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K2SO4与CuSO4·5H2O以3:1配比研磨混合。

(3)混合指示剂(田氏指示剂):由50ml 0.1%甲烯蓝乙醇溶液与200ml 0.1%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合配成,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4) 样品溶液:配制3mg/m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作为样品。

【实验操作】

1.安装凯氏定氮仪。

2.消化:取4个50ml凯氏烧瓶并标号,各加1颗玻璃珠,在1号及2号瓶中各加样品1ml,催化剂(K2SO4- CuSO4·5H2O)200 mg,浓硫酸5 ml。注意加样品时应直接送入瓶底,而不要沾在瓶口和瓶颈上。在3号及4号瓶中各加1 ml蒸馏水和与1、2号瓶相同量的催化剂和浓硫酸,作为对照。在通风橱内进行消化。

在消化开始时应控制火力,不要使液体冲到瓶颈。待硫酸开始分解并放出SO2白烟后,适当加强火力,继续消化,直至消化液呈透明淡绿色为止。撤掉火力,冷却至室温。

3.蒸馏:

(1)蒸馏器的洗涤:用水洗涤干净微量凯氏定氮仪,在蒸汽发生器中加入用几滴硫酸酸化的蒸馏水和几滴甲基红指示剂,用这样的水蒸气洗涤凯氏定氮仪。约15分钟后,在冷凝器下端倾斜放好装有硼酸-指示剂的锥形瓶,继续蒸汽洗涤2分钟,观察锥形瓶内的溶液是否变色,如不变色则证明蒸馏装置内部已洗涤干净。移走锥形瓶,停止加热,打开夹子。

(2)蒸馏:取下棒状玻塞,用吸管吸取消化液,细心地插到反应室小玻璃杯的下方,塞紧棒状玻塞。将一个含有硼酸和指示剂的锥形瓶放在冷凝器下方,使冷凝器下端浸没在液体内。取30%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放入小玻璃杯中,轻提棒状玻璃塞使之流入反应室(为了防止冷凝管倒吸,液体流入反应室必须缓慢)。尚未完全流入时,将玻璃塞盖紧,向玻璃杯中加入蒸馏水约5ml。再轻提玻璃塞,使一半蒸馏水慢慢流入反应室,一半留在玻璃杯中作水封。加热水蒸汽发生器,沸腾后夹紧夹子,开始蒸馏。氨气进入锥形瓶,瓶中的酸溶液由紫色变成绿色。变色时起记时,再蒸馏5分钟。移动锥形瓶,使硼酸液面离开冷凝管约1厘米,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冷凝管口外面,继续蒸馏1分钟,移开锥形瓶,用表面皿覆盖锥形瓶。蒸馏完毕后,须将反应室洗涤干净,再继续下一个蒸馏操作。待样品和对照均蒸馏完毕后,同时进行滴定。

4.滴定:用0.01mol /L 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各锥形瓶中收集的氨量,硼酸指示剂溶液由绿色变淡紫色为滴定终点。

【实验结果】

样品中氮的含量(g%) =

100100014

01.0)(????-C B A

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g%) =

1001000

6.25

1401.0)(?????-C B A

其中:

A 为滴定样品用去的盐酸溶液平均ml 数;

B 为滴定对照液用去的盐酸溶液平均ml 数;

C 为所取样品溶液的ml 数。

四、二喹啉甲酸法(BCA 法)

【实验目的】

掌握用BCA 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BCA 检测法是Lowry 测定法的一种改进方法。与Lowry 方法相比,BCA 法的操作更简单,试剂更加稳定,几乎没有干扰物质的影响,灵敏度更高(微量检测可达到0.5μg/ml ),应用更加灵活。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 2+络合生成络合物,同时将Cu 2+还原成Cu +。二喹啉甲酸及其钠盐是一种溶于水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和Cu +结合生成深紫色的化合物,这种稳定的化合物在562nm 处具有强吸收值,并且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故可用比色的方法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721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槽;移液管;微量进样器;试管架和试管。 2.实验试剂

(1) BCA 试剂的配制

① 试剂A ,1L :分别称取10g BCA (1%),20g Na 2CO 3?H 2O (2%),1.6g Na 2C 4H 4O 6?2H 2O (0.16%),4g NaOH (0.4%) ,9.5g NaHCO 3 (0.95) ,加水至1L ,用NaOH 或固体NaHCO 3调节pH 值至11.25。

② 试剂B ,50ml :取2g CuSO 4?5H 2O (4%),加蒸馏水至50ml 。

③ BCA 试剂:取50份试剂A 与1份试剂B 混合均匀。此试剂可稳定一周。

(2)标准蛋白质溶液:称取40mg 牛血清白蛋白,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ml ,制成400μg/ml 的溶液。

(3)样品溶液:配制约50μg/ml 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作为样品。

【实验操作】

1.绘制标准曲线

取6支干燥洁净的大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上述试剂加完后,混匀,于37℃保温30min,冷却至室温后,以第1管为对照,在562nm 处比色,读取各管吸光值,以牛血清白蛋白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准确吸取250μl样品溶液于一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BCA试剂5ml,摇匀,于37℃保温30min,冷却至室温后,以标准曲线1号管为对照,在595nm处比色,记录吸光值。【实验结果】

根据样品的吸光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五、考马斯亮蓝染料结合比色法

【实验目的】

掌握用考马斯亮蓝染料结合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G-250是一种染料,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最大吸收峰在465nm。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成深蓝色,最大吸收峰变为595nm。蛋白质含量在1-1000μg范围内,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在595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比色法测定。

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具有很高的吸光值,因此大大提高了蛋白质测定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量为1μg蛋白。染料与蛋白质结合迅速,大约为2分钟,结合物的颜色在1小时内稳定。所以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是一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常用方法。【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721型分光光度计;试管;移液管;容量瓶。

2.实验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称取10mg牛血清白蛋白,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ml,制成100μg/ml的溶液。

(2)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称取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5%乙醇中,加入85% (m/v)的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此溶液可在常温下放置一个月。

(3)样品溶液:配制约50μg/m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作为样品。

【实验方法】

1. 绘制标准曲线

取6支干燥洁净的大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上述试剂加完后,混匀,室温静置2min,以第1管为对照,在595nm处比色,读取各管吸光值,以牛血清白蛋白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

准确吸取1.0ml样品溶液于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5ml,摇匀,室温静置2min,以标准曲线1号管为对照,在595nm处比色,记录吸光值。

【实验结果】

根据样品的吸光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思考题】

1.试比较Folin-酚法与考马斯亮蓝染料结合比色法的优缺点。

2.试比较二喹啉甲酸法与Folin-酚法的优缺点。

3.凯氏定氮法中在消化样品时,加入浓硫酸,硫酸钾和硫酸铜粉末的目的是什麽?

4.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是什麽?

Experiment 2. Quantitation of Protein

I. Folin - phenol Reagent Method (Lowry Method)

【Purpose】

1.Study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Lowry method to quantitate protein.

2.Master the operational method of Lowry method to quantitate protein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Lowry method is that there are tyrosine and tryptophan residues in the protein and those two amino acid residues can react with Folin-phenol reagent. The reaction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hat the peptide bonds of protein can bind with Cu2+ to form protein- Cu2+ compound in the basic solution. While the second step is that the Tyr or the Trp residue in the protein- Cu2+ compound can deoxidize the phosphotungstic acid and phosphomolydic acid of the alkali phenol reagent, and then form blue product. This reaction reaches its high point after 30 minutes. In a definite r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bance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 is a straight line. So we can determine protein concentration by spectroscopic method. When we use spectroscopic method, we choose different wavelength depending on different protein concentration. If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is high (25-100ug), we need to detect under the wavelength 500nm, but if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is low (5-25ug), we choose the wavelength

755nm.Then calculate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unknown sample from the calibration curve.

Folin-phonel method is easy to perform and has high sensitivity when the protein in the sample weighs up more than 5ug. It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s in the quantitation of protein.

【Apparatus】

Test tubes and test tube shelf, 100ml flasks, Pipets, 721 type spectroscope

【Reagents】

1.Folin- phenol reagent A: Dissolve 1g Na2CO3 into 50ml of 0.lmol/L NaOH, and then dissolve 0.5g of CuSO4·5H2O into 100ml of 1% sodium potassium tartrate, mix 50ml of the former and 1ml of the latter. The mixer is useful in one day.

2.Folin- phenol reagent B: Add l00g of Na2WO4? 2H2O, 25g of Na2MoO4? 2H2O, 700ml of distilled water, 50ml of 85% H3PO4 and 100ml of thick HC1 into a 1.5L round- bottom stoppered flask, mix well and reflux l0h. After reflux, add 150g of Li2SO4, 50ml of distilled water, several drops liquid Br2, boil 15min without cap to get rid of excessive Br2. After cooling, dilute to a constant volume of 1000ml by volumetric flask, filtrate; add several drops of bromic water to be oxidated to pale yellow while the filtrate is green. Keep the filtrate in brown flask in darkroom. Titrate with calibration NaOH before using to ascertain the acidity of the reagent, the indicator is phenolphthalein. The acidity of the reagent is about 2mol/L commonly (because the filtrate is pale yellow, dilute 100 times before titrating in order not to affect observing end - point). Dilute properly (about one time) before using to give 1 mol/L acid.

3. Standard protein solution: Accurately weigh bovine (or human) serum albumin 100mg with analytical balance, dissolved in minimum volume of distilled water, transfer to a 100 ml flask, accurately dilute to 100ml, which makes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 1mg/ml.

4. Sample solution: Make 0.5mg/ml casein solution as unknown solution.

III. Micro-Kjeldahl Method

【Purpose】

Study the principle and the operational techniques of micro-Kjeldahl method. 【Principle】

The Kjeldahl method measures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a compound and may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tein content of a sample provid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nitrogen in the protein is known.

When nitrogenous protein is heated with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C、H two elements are oxidized to CO2 and H2O, while nitrogen is oxidized to ammonia which can change into

(NH4)2SO4 with sulphuric acid. This process is called digest. Because this digest stage is slow, Potassium or sodium sulphate is usually included to increase the boiling point of the mixture, CuSO4 is included as catalyst to accelerate the digest reaction.

After digest, concentrated alkali which is added in Kjelgahl apparatus can decompose

(NH4)2SO4 in digest solution to ammonia. Ammonia is distill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absorbed with boric acid of definite quantity and concentration. Ammonia combine with H+ in boric acid and depres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H+ , which causes the color change of indicator. It is titrated with standard hydrochloric acid until it recovers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H+ .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y of standard hydrochloric we can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nitrogen in the compound.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protein is usually accepted as 16% of the total weight, namely, 1g nitrogen of protein is equal to 6.25g protein. The quantity of protein of sample is calculated by 6.25 multiply the content of nitrogen determined by Kjeldahl method.

【Materials】

1. Apparatus

A suit of Kjeldahl apparatus, Four Kjeldahl flask of 50ml, Pipet, Conical, Test tubes, Several small beadings

2. Reagents

(1)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30% NaOH solution, 2% boric acid, standard hydrochloric acid (0.01mol/L),

(2) K2SO4-CuSO4 mixed powder: Mix K2S04 and CuSO4·5H2O with ratio 3:1 and skive

well.

(3) Mixed indicator: Mix 50ml 0.1% alcohol solution of methyl-olefin blueness and 200ml 0.1% methyl red, which is stored in brown flasks.

(4) Sample solution: confect albumin of moggy blood serum of 3mg/ml as sample.

【Procedures 】

1. Setting up the Kjeldahl apparatus: the method of setting up is showed as below fig.

2. Digest: Take four 50ml Kjeldahl flasks and number them, then, add a beading in each of them. Add 1ml of sample solution and 200mg of catalyst (K 2SO 4-C U SO 4·5H2O) and 5ml of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in No.1 and No.2 Kjeldahl flasks. Pay attention to add sample to the bottom of flasks and not to adhere it to flask wall and flask neck. Add 1ml of distilled water and as commensurate catalyst and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as No.1 flask to No.3 and No.4 Kjedahl flasks which is as blank contrasts. Digest in vent hood .

At the beginning of digest we should control the firepower to prevent the digest solution from rushing to the flask neck. After releasing white smoke of SO 2 decomposed by H 2SO 4, enhance the firepower properply and continue to digest until digest solution is clear pale cyan . Cut off fire and place Kjeldahl flasks in vent hood to cool it to room temperature.

3. Distillation

(1) Washing-up the distillatory: Clean the Kjedahl apparatus with water. Add distilled water which is acidificated by several drops of sulphuric acid and methyl red indicator in the steam generator, clean the Kjeldahl apparastus by this vapour. After about 15 minutes, place aslant

conical flask containing boracic acid and indicator under condenser and continue washing-up for 2 minutes. Observe the color change of the solution in the conical flask, if the color doesn ’t change, it proves that the distillatory is clean. Move the conical flask and stop heating, then loosen the clincher.

(2) Distillation: Take off clubbed glass stopple, imbibe digest solution by pipet and transfer it carefully to the bottom of small glass cup. Stuff up the glass stopple and immerge the bottom of condenser into liquid. Pour 10ml NaOH of 30% into a small glass cup, lift up the clubbed glass stopple and basic solution will flow slowly into the reaction chamber. (In case that sample will be absorbed conversely, liquid must flow slowly into the reaction chamber.) Stuff up the glass stopple softly before basic solution complete flowing, add 5ml distilled water into small glass cup. lift up glass stopple softly to make half of water flow into the reaction chamber, the other half is still in the small glass cup as waterseal to avoid leak. Heat the steam generator and clamp the clincher after boiling to begin distillation. Ammonia enters into the conical flask, then the acerb solution turns to green from purple and continue to distill for 5 minutes. move conical flask to make liquid level of boracic acid leave the bottom of condenser about 1cm, then wash up the outside of condenser with water. Distill continues for one minute. Move conical flask and cover the conical flask with watch glass. After distilling, clean the reaction chamber. Distill the other samples as the former operation. Titrate them after samples and blank contrasts are finished distillation.

4. Titration: Titrate the distilled ammonia with 0.01 mol/L standard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until the color of boric indicator solution changes from green to pale purple.

【Results 】

Nitrogen content of sample (g%) =

1001000

14

01.0)(????-C B A

Protein content of sample (g%) =

1001000

6.25

1401.0)(?????-C B A

I n this equation:

A is the average volume (ml) of hydrochloric acid which is dispended in titrating samples;

B is the average volume (ml) of hydrochloric acid which is dispended in titrating blank contrasts;

C is the volume (ml) of sample.

IV. Bicinchoninic Acid (BCA) Method

【Purpose 】

Master the BCA method and procedure to quantitate protein concentration

【Principle 】

BCA method is a modification of Lowry method. The BCA technique offers manipulative simplifications, more tolerance toward interfering substances, greater working reagent stability, increased sensitivity (the minimum detection can be 0.5μg/ml), and greater protocol flexibility when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Lowry assay.

The peptide bond of amino acids can bind with Cu 2+ to form a complex in the basic solution and then the Cu 2+ is deoxidized to Cu +. Bicinchoninic acid and its sodium salt are water-soluble. In the alkaline environment, it can bind with Cu 2+ to form a dark purple compound, which has strong absorbance maximum at 562nm wavelength. Because the brightness is coordin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 we can use matching method to determine protein concentration.

【Materials 】

1.Apparatus

721-spectrophotometer,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 tank, Pipettes, Test tubes and test tube shelf

2.Reagent: (1) BCA reagent:

① Reagent A, 1L:Weigh 10g BCA (1%), 20g Na 2CO 3?H 2O (2%),1.6g Na 2C 4H 4O 6?2H 2O (0.16%),4g NaOH (0.4%) ,9.5g NaHCO 3 (0.95) respectively. Add water to 1L, and then adjust the pH to 11.25 by NaOH or solid NaHCO 3.

② Reagent B, 50ml: Take 2g CuSO 4?5H 2O (4%), add distilled water to 50ml. ③ BCA Reagent: Take 50 allots Reagent A and 1 allots Reagent B, mix up. This reagent can be stable for a week.

(2) Standard protein solution: Weigh 40mg bovine serum albumin, dissolved in distilled water to 1000ml, so the concentration of standard protein solution is 400μg/ml.

(3)Sample solution:Make about 50μg/ml bovine serum albumin solution.

【Procedures 】

1. Draw calibration curve

Number six clear test tubes, and add reagents as the following table.

V. Coomassie Bright Blue Dye - binding Method

(Bradford Method)

【Purpose】

Master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omassie bright blue dye - binding method to quantitate protein.

【Principle】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 - 250, for short CBG is a red dye in acidic solution and its absorbance wavelength is 465nm. When combined with protein it shows a shift in its absorption maximum from 465nm to 595nm. The absorption at 595nm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a definite range of 1 to 1000μg. So we can determine protein concentration by color matching method.

Because protein-dye has high absorbance value, the sensitivity of protein quantitation could be highly improved to 1μg protein. The dye can bind with protein immediately, about 2 minutes, and this complex can be stable within 1 hour. So this method is easy to perform, quick, highly sensitive and stable. It is a widely used method in protein quantitation.

【Materials】

1. Apparatus

721spectrophotometer, Test tube, Pipet, Flask

2. Reagents

(1) Standard protein solution: Weigh 10mg bovine serum albumin, dissolved in distilled water then dilute to 100ml to get the 100μg/ml solution.

(2) Coomassie bright blue G-250 solution: Weigh 100mg coomassie bright blue G-250, dissolve in 50ml 95% ethanol, then add 85%(m/v) phosphate solution 100ml, finally dilute to 1000ml. This solution can be preserved for 1 month at room temperature.

(3) Sample solution: Make 50μg/ml bovine serum albumin solution as sample solution. 【Procedures】

【Questions】

1. Try to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olin - phenol Reagent Method with Coomassie bright blue Dye - binding method.

2. Try to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icinchoninic Acid Method with Folin - phenol Reagent Method.

3.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adding sulphuric acid and K2SO4-C U SO4mixed powder while digesting sample in the micro-Kjeldahl method.

4. What is the principle of ultraviolet absorption method to quantitate protein.

(整理)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1) 2NH3+H2SO4――(NH4)2 SO4(2) (NH4)2 SO4+2NaOH――2H2O+Na2SO4+2NH3(3) 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 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法)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 1.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牛血清清蛋白用H2O 或0.9%NaCl配制,酪蛋白用0.05NaOH配制。 (2)双缩脲试剂:称以1.50克硫酸铜(CuSO4?5H2O)和6.0克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用500毫升水溶解,在搅拌下加入300毫升10% NaOH溶液,用水稀释到1升,贮存于塑料瓶中(或内壁涂以石蜡的瓶中)。此试剂可长期保存。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 2.器材: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大试管15支、旋涡混合器等。 (三)操作方法 1.标准曲线的测定:取12支试管分两组,分别加入0,0.2,0.4,0.6,0.8,1.0毫升的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水补足到1毫升,然后加入4毫升双缩脲试剂。充分摇匀后,在室温(20~25℃)下放置30分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文章来源: | 文章作者: | 发布时间:2006-12-25| 字体: [大 中 小] 一、微量凯氏(kjeldahl )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nh 2ch 2cooh+3h 2so 4——2co 2+3so 2+4h 2o+nh 3 (1) 2nh 3+h 2so 4——(nh 4)2so 4 (2) (nh 4)2so 4+2naoh ——2h 2o+na 2so 4+2nh 3 (3) 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 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 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 法)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 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 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 ,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

几种测蛋白含量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及肽含量的测定 (一)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原理、优缺点)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 法)和紫 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倍以上。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 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倍以上。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 1 微量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0) 1.1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 1.2操作方法样品经前处理、炭化、消化、蒸馏、滴定等主要步骤 1.3特点准确度较高,适用于0.2~ I.Omg氮,误差为土2%;操作复杂费时,整个过程需要耗时8~10h,试剂消耗量大。,测得结果为总氮含量,包括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 量;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样品均可用此方法。 2双缩脲比色法

蛋白质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测定方法——化学报告

蛋白质的检测 酚试剂法灵敏度较高 20~250mg 费时蛋白质在碱性溶 液中其肽键与 Cu2+螯合,形成 蛋白质一铜复合 物,此复合物使 酚试剂的磷钼酸 还原,产生蓝色 化合物 酚类、柠檬 酸、硫酸铵、 tris缓冲液、 甘氨酸、糖 类、甘油等均 有干扰作用 由上表可大致了解五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下面以实验的形式进行详细阐述: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材料 (1)仪器:凯氏定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离心机、布氏漏斗、抽滤泵。 (2)试剂及原材料:牛奶、酸奶、豆浆、0.12mol/LpH=4. 7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乙醇-乙醚等体积混合液、浓H2SO4 、40%氢氧化钠、30%过氧化氢、2%硼酸溶液、0. 050molPL标准盐酸溶液、硫酸钾- 硫酸铜接触剂、混合指示剂、标准蛋白溶液、双缩脲试剂、考马斯亮蓝G- 250试剂。 1.2 实验方法 (1)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将待测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 ,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 作催化剂和加入K2SO4 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入30%过氧化氢有利于消化溶液的澄清。消化好的样品在凯氏定氮仪内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定量硼酸溶液中,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计算出样品含氮量。每个样品做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2)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低浓度的盐,例如, 生化制备中常用的(NH4)2SO4 等和大多数缓冲液不干扰测定,特别适用于柱层析洗脱液的快速连续检测,因为此时只需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变化,而不需知道其绝对值。 此法的特点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较多,在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故该法适于用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及核酸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核酸的干扰可以通过查校正表,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加以适当的校正。但是因为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吸收是不相同的,虽然经过校正,测定的结果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此外,进行紫外吸收法测定时,由于蛋白质吸收高峰常因pH的改变而有变化,因此要注意溶液的pH值,测定样品时的pH要与测定标准曲线的pH相一致。取待测样品制成蛋白浓度大约在0. 1~1. 0mgPmL的蛋白质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对照标准曲线得出样品含氮量。每个样品做3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3)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比较资料2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一)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有四种古老的经典方法,即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另外还有一种近十年才普遍使用起来的新的测定法,即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其中Bradford法和Lowry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Biuret法灵敏100倍以上。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五种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这后四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因为一种蛋白质溶液用这四种方法测定,有可能得出四种不同的结果。每种测定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①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②蛋白质的性质;③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④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由于其突出的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 (1) 2NH3+H2SO4——(NH4)2SO4 (2) (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 (3) 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 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法)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实验七蛋白质含量测定 测定蛋白质的定量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染料法,双缩脲(Biuret)法,酚试剂法(Lowry)法及紫外吸收法。 [目的要求] 1.掌握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基本方法。 2.了解染料法、双缩脲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原理。 一、染料法 [实验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染料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此时考马斯亮蓝G-250颜色从红色变为蓝色,吸收高峰从460nm移至595nm。利用这个原理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该法近年在某些方面有取代经典的Lowry法趋势,因为它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染料-蛋白质颜色稳定,抗干扰性强。本法的缺点是:对于那些与标准蛋白氨基酸组成有较大差异的蛋白质,有一定误差,因为不同的蛋白质与染料的结合是不同的,故该法适合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近的蛋白质。 [器材] 吸量管;试管;721型分光光度计 [试剂] 1.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配成0.1mg/ml的溶液。 2.待测蛋白质溶液。 3.染料溶液:称取考马斯亮蓝G-250 0.1g溶于95%的酒精50ml,再加入85%的浓磷酸100ml,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备用。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上表分别向各支试管内加入各种试剂,充分混匀,5min后在595nm波长处以0号管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值(A)。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取1ml样品溶液(约含25~250微克蛋白质),加入染料溶液5ml混匀,5min后测定其595nm吸光度值,对照标准曲线求得蛋白质浓度。 二、双缩脲(Biuret)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H2N-CO-NH-CO-NH2)与二价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一反应称双缩脲反应。凡分子中含二个或二个以上酰胺基(—CO-NH2),或与此相似的基团[如—CH2-NH2,—CS-NH2,—C(NH)NH2]的任何化合物,无论这类基团直接相连还是通过一个碳或氮原子间接相连,均可发生上述反应。蛋白质分子含有众多肽键(—CO-NH—),可发生双缩脲反应,且呈色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肽键数量即与蛋白质含量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摘要】: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之一。目前常 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Folin —酚试剂法(Lowry)杜马斯燃烧法。其中Bradford 法灵敏度颇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Biuret法灵敏100 倍以上。凯氏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过去Folin—酚试剂法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现在已可以在本公司订购),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兰法所取代。测定农产品中全氮的凯氏定氮法在许多国家已被杜马斯然烧定氮法所代替,杜马斯燃烧法是基于在高温下(大约 900 ℃),通过控制进氧量、氧化消解样品的原理而进行氮测定的。这6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⑴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⑵蛋白质的性质;⑶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⑷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 【关键词】: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 Folin—酚试剂法杜马斯燃烧法 一、凯氏定氮法 1.1原理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 个过程。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 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1.2特点 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凯氏定氮法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硫酸铜2.50 g, 硫酸钾0.10 g,浓硫酸4.00 mL;硫酸铜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硫酸钾和浓硫酸用量为第二和第三主要因素;用此最佳条件做实验, 消化时间仅为12 min;与其他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试剂用量减少,可降低实验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凯氏定氮法适用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但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若采用模块式消化炉代替传统的消化装置, 可同时测定几份样品,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批量蛋白质的测定,具有准确、快速、简便、低耗、稳定的优点。 二、双缩脲法(Biuret ) 2.1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 ℃左右加热,放出1 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 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够以1 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大米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目的意义: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优劣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一个高产水稻品种,往往由于食味差、或营养不丰富,而不受大众的欢迎。因此,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还要改善稻米的品质。本实验将测定大米品质的几个重要生化指标,为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Ⅰ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G—250法 一、原理 考马斯亮G—250是一种染料,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在465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它能与蛋白质稳定结合,结合蛋白质后变为青色,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0~1000μg/ml),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该法反应迅速,蛋白质与考马斯亮兰G—250的结合反应能在2分钟内达到平衡。结合物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反应非常灵敏,可测出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是最近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较理想的蛋白质定量法。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50ml容量瓶10ml刻度试管研钵量筒移液管 2.试剂: (1)牛血清白蛋白(1000μg/ml):称取100.00mg牛血清白蛋白,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2)考马斯亮兰G-250溶液:称取100ml考马斯亮兰G—250,溶于50ml 90%乙醇中,加入85%(W/V)的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过滤,常温下可放置1个月。 (3)0.1mol/LnaOH:称取4g氢氧化纳,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3.材料:大米粉 三、实验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只10ml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数据配制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准确吸取上述各管溶液0.1ml,对应放于另外6支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兰G-250溶液,盖塞,将试管中溶液给向倒转混合,放置2分钟后,用10mm光径的比色杯在595nm波长下比色。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以蛋白质浓度值为横坐标,制作出标准曲线。 2.样品中蛋白质提取: (1)准确称取稻米粉0.5克,放入研钵中,加2ml0.1mol/L NaOH,研磨成匀浆,转入到10ml离心管中,再用6ml 0.1mol/ L NaOH分三次洗涤研钵,洗液一并转入10ml离心管中,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有四种古老的经典方法,即定氮法,双缩尿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 法)和紫外吸收法。另外还有一种近十年才普遍使用起来的新的测定法,即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其中Bradford法和Lowry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Biuret法灵敏100倍以上。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值得注意的是,这后四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因为一种蛋白质溶液用这四种方法测定,有可能得出四种不同的结果。每种测定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①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②蛋白质的性质;③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④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由于其突出的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CH2COOH |+ 3H2SO4 →2CO2 + 3SO2 +4H2O +NH3 (1) NH2 170

2NH3 + H2SO4→(NH4)2SO4(2) (NH4)2SO4 + 2NaOH →2H2O +Na2SO4 + 2NH3(3) 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五种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如下: 17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是我们判断每一种食物是否含有高蛋白,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对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一般我们在生活中检查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通过硫酸铜的方法,也可以通过酚试剂的方法,所以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文章介绍的方法。 双缩脲法(Biuret法)灵敏度低1~20mg中速20~30分钟多肽键+碱性Cu2+紫色络合物硫酸铵;Tris缓冲液;某些氨基酸用于快速测定,但不太灵敏;不同蛋白质显色相似。 紫外吸收法较为灵敏50~100mg快速5~10分钟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280nm处的光吸收各种嘌吟和嘧啶; 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灵敏度高~5mg慢速40~60分钟双缩脲反应;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Tyr和phe还原硫酸铵;Tris 缓冲液;甘氨酸;各种硫醇耗费时间长;操作要严格计时;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灵敏度最高1~5mg快速5~15分钟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结合时,其lmax由465nm变为595nm 强碱性缓冲液; SDS最好的方法;干扰物质少;颜色稳定;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 硫酸铜法:称取0.2g硫酸铜,6g硫酸钾,把0.5g粉碎好的大豆(不用测量水分的)用滤纸包好放入定氮瓶中中,加20ml硫酸,

(瓶口上放一个小漏斗,防止蛋白跑掉)小火在电炉子上消化,等没有碳化颗粒,并处于澄清状态时,拿下来凉一会。再加过氧化氢直到把瓶颈上的蛋白冲洗干净为止,再消化30分钟。拿下来,等凉。 通过这篇文章对于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介绍,我们应该都知道如何在生活检查蛋白质的含量,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对于蛋白质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一般我们在生活中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希望你们可以采纳文章介绍的方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 蛋白质含量测定主要有五种方法,分别是凯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酚试剂法和考马斯亮蓝法。这五种方法各有特点,优缺点明确。 凯氏定氮法 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食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共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来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因为食品中除蛋白质外,还含有其它含氮物质,所以此蛋白质称为粗蛋白。 优点:重现性好,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一种蛋白质测定的经典方法, ,测试结果准确。 缺点:操作比较繁复,费时,试剂消耗量大。且此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了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双缩脲定氮法 双缩脲(NHCONHCONH)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33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形成紫色络合物,称4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优点: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

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1 / 5 . 白质测定。 缺点:不太灵敏;不同蛋白质显色相似。 紫外吸收定氮法 双缩脲法是传统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当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和碱性的硫酸铜反应时,形成紫色的络合物,这个颜色产物是肽键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的结果。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形成颜色产物的量取决于蛋白质的浓度。实际测定时,必须预先用标准蛋白质溶液制作一个标准校正曲线,通常用牛血清白蛋白水溶液做蛋白质标准溶液。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质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反应生成的颜色产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4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双缩脲试剂加缓冲或水作空白对照。然后将测得的值分别对蛋白浓度(mg/ ml) 作图,得标准曲线。未知蛋白样品用双缩脲试剂做同样处理,根据测得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直接查得未知蛋白质样品中得蛋白质浓度。 优点:对各种蛋白质呈色基本相同;特异性和准确度好,精密度好;呈色稳定性好,试剂单一,方法简便。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 缺点: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多,在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故该法适于用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及核酸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核酸的干扰可以通过查校正表,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加以适当的校正。但是因为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吸收是不相同的,虽然经过校正,测定的结果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进行紫外吸收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如在研究每一种酶的作用时常以比活(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质,unIT/Mg ProTeIn)表示酶活力大小及酶制剂纯度,这就需要测定蛋白质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LoWry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本实验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方法一:LoWry法(劳里法) 【原理】 LoWry法是双缩脲法(BIureT)和福林酚法(FolIn-酚)的结合与发展。其原理是蛋白质溶液用碱性铜溶液处理后,碱性铜试剂与蛋白质中的肽键作用产生双缩脲反应,形成铜—蛋白质的络合盐。再加入酚试剂后,在碱性条件下,这种被作用的蛋白质上的酚类基团极不稳定,很容易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钨酸和磷钼酸(PHosPHoMolyBdATe &PHosPHoTungsTATe),使之生成磷钨蓝和磷钼蓝的混合物。这种溶液蓝色的深浅与蛋白的含量成正相关,所以可以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LoWry法除使肽链中酪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显色外,还使双缩脲法中肽键的显色效果更强烈,其显色效果比单独使用酚试剂强3~15倍,约是双缩脲法的100倍。由于肽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少了因蛋白质种类不同引起的偏差。LoWry法适于微量蛋白的测定,对多个样品同时测定较为方便。但对不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必须进行预处理(如加入少量的SDS)。

1.双缩脲法的原理双缩脲(NH2-CO-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可与铜离子产生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一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因为蛋白质中有多个肽键,也能与铜离子发生双缩脲反应,且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而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分子量无关,所以可用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双缩脲反应主要涉及肽键,因此受蛋白质特异性影响较小。且使用试剂价廉易得,操作简便,可测定的范围为1~10Mg蛋白质,适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能测出的蛋白质含量须在约05Mg以上。双缩脲法的缺点是灵敏度差、所需样品量大。干扰此测定的物质包括在性质上是氨基酸或肽的缓冲液,如TrIs缓冲液,因为它们产生阳性呈色反应,铜离子也容易被还原,有时出现红色沉淀。 2.福林-酚法的原理该方法是双缩脲法的发展,包括两步反应: (1)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 (2)此络合物将试剂磷钼酸—磷钨酸(FolIn试剂)还原,混合物深蓝色(磷钼蓝和磷钨蓝混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倍,定量范围为5~100μg蛋白质。FolIn试剂显色反应由酪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引起,因此样品中若含有酚类、柠檬酸和巯基化合物,均有干扰作用。此方法的缺点是有蛋白质的特异性影响,即不同蛋白质因络氨酸、色氨酸含量的不同而使显色强度稍有不同,标准曲线也不是严格的直线形式。

2010版药典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的方法

第二法,Lowry法 ------摘自2010版药典 本法用于微量蛋白质的含量测定。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可形成铜-蛋白复合物,此复合物加入酚试剂后,产生蓝色化合物,该蓝色化合物在波长65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根据供试品的吸光度,计算供试品的蛋白质含量。 试剂 (1)酚试剂称取钨酸钠(Na2WO4·2H2O)100g、钼酸钠(Na2MnO4·2H2O)25g,置1500ml 蒸馏瓶中,加入700ml水、85%磷酸50ml、盐酸100ml,上连回流管(使用木塞或锡纸包裹的橡皮塞)微沸回流10 小时。取下回流管,加入硫酸锂150g、水50 ml、溴液几滴,煮沸约15分钟,驱除过量的溴。冷却,加水至1000ml,过滤,为酚试剂储备液。 酚试剂储备液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测定酸浓度,然后加水稀释至相当于1mol/L沿酸浓度。 (2)碱性铜溶液量取0.1mol/L酒石酸钾溶液与0.04mol/L硫酸铜溶液各0.5ml,4%碳酸钠溶液与0.8%氢氧化钠溶液各25ml,摇匀,即得。本液临用配制。 (3)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的配制及标定去氢氧化钠适量,加水搅拌使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静置数日,澄清后,量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28ml,加新煮沸后的冷却水,使成1000ml,摇匀。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3g,精密称定,加新煮沸过的冷水50ml,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加酚酞指示剂2滴,用本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相当于102.1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标准蛋白溶液的制备用水将蛋白标准品定量稀释至每1ml含1mg,作为储 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2.5ml置25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每1ml含100μg 的标准蛋白质溶液。 测定法精密量取一定体积供试品(含蛋白质50μg左右)置试管内,加水至1ml, 加碱性铜溶液5ml,摇匀,室温放置10分钟,快速加入酚试剂0.5ml摇匀,室温放置30分钟,显色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A),在波长650nm处测定吸光度(呈色后,如果发现浑浊,经每分钟3000转离心15分钟后,取上清液测定)。精密量取标准蛋白溶液0.2ml、0.4ml、0.6ml、0.8ml、1.0ml分别置于试管中,自“加水至1ml”起,同法操作。准确量取水1ml,自“加碱性铜溶液5ml”起,同法操作,作为空白对照。以标准品的蛋白质浓度对其相应吸光度做直线回归,求得直线回归方程,即得供试品的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测定

实验十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衡量食品的营养成分时,要测定蛋白质含量,但由于蛋白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复杂性,在食品分析中,通常用食品的总氮量表示,蛋白质是食品含氮物质的主要形式,每一蛋白质都有其恒定的含氮量,用实验方法求得某样品中的含氮量后,通过一定的换算系数。即可计算该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一般食品蛋白质含氮量为l0%如肉、蛋、豌豆、玉米等,其换算系数为6.25,小麦取5.70,大米5.95、乳制品6.38、大豆5.17,动物胶5.55。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微量凯氏法测定蛋白质总氮量的原理及操作技术。包括样品的消 化,蒸馏吸收及滴定与含氮量的计算。 二、原理: 凯氏定氮法:食品经加硫酸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氮素与硫酸化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液吸收后,再用盐酸或硫酸滴定根据盐酸消耗量,再乘以一定的数值即为蛋白含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 1 ) 2NH2(CH2)2COOH+13H2S04(NH4)2S04+6C02+12S02+ 16H2 (2)(NH4)2SO4+2NAOH-----2NH2+2H2O+NA2SO4 (3)2NH3+4H3BO3----(NH4)2B4O7+5H2O (4) (NH4)2B407+H2S04+5H20-(NH4)9SO4+4H2BO2 三、试剂与仪器: 1、硫酸钾 2、硫酸铜 3、硫酸 4、2%硼酸溶液 5、40%氢氧化钠溶液 6、混合指示剂:把溶解于95%乙醇的0.l%溴甲酚绿溶液10毫升和溶于95%乙醇的0.l%甲基红溶液2毫升混合而成. 7、0.01mol/LHCL标准溶液或0.01mol/L硫酸标准溶液. 8、KDN-08A(04A)定氮仪 10、三角瓶250ml 3只。 11、量筒50ml、l0ml、l00ml。

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 2、掌握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样品的消化处理、蒸馏、滴定及蛋白质含量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食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共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来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 因为食品中除蛋白质外,还含有其它含氮物质,所以此蛋白质称为粗蛋白。 三、仪器与试剂 硫酸铜(CuSO4·5H20)硫酸钾硫酸(密度为1.8419g/L)硼酸溶液(20g/L) 氢氧化钠溶液(400g/L)0.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混合指示试剂:0.1%甲基红乙溶液液1份,与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份临用时混合。 微量定氮蒸馏装置:如图3-所示。 图3-微量凯氏定氮装置 1、电炉; 2、水蒸气发生器(2L平底烧瓶); 3、螺旋夹a; 4、小漏斗及棒状玻璃塞(样品入口处); 5、反应室; 6、反应室外层; 7、橡皮管及螺旋夹b;8、冷凝管;9、蒸馏液接收瓶。 四、实验步骤 1、样品消化 称取样品约2.00g(±0.001g),移入干燥的100mL凯氏烧瓶中,加入0.2g硫酸铜和6g硫酸钾,稍摇匀后瓶口放一小漏斗,加入20mL浓硫酸,将瓶以450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使用万用电炉,在通风橱中加热消化,开始时用低温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止后,再升高温度保持微沸,消化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继续加热0.5h,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无损地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即为消化液。 试剂空白实验:取与样品消化相同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按以上同样方法进行消化,冷却,加水定容至100mL,得试剂空白消化液。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摘要】: 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之一。目前 常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 (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Folin—酚试剂法(Lowry)杜马斯燃烧法。其中Bradford 法灵敏度颇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Biuret法灵敏100 倍以上。凯氏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过去Folin—酚试剂法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现在已可以在本公司订购),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兰法所取代。测定农产品中全氮的凯氏定氮法在许多国家已被杜马 斯然烧定氮法所代替,杜马斯燃烧法是基 于在高温下(大约900 ℃),通过控制进 氧量、氧化消解样品的原理而进行氮测定 的。这6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 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

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⑴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⑵蛋白质的性质;⑶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⑷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 【关键词】: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Folin—酚试剂法杜马斯燃烧法 一、凯氏定氮法 原理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 个过程。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 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 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 蛋白质含量。 特点 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凯氏定氮法样

试验——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测定法比较: 定氮法比较繁复,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 紫外吸收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样品仍能回收利用。缺点是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多,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于那些与标准蛋白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 Lowry法是较早发展的一种灵敏的检测方法,最低灵敏度为5微克,通常测定范围20-250微克。优点是灵敏度高,缺点是费时较长,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标准曲线不是严格的直线形式,且专一性差,干扰物质较多。 Bradford法是灵敏度更高的一种方法,优点有:灵敏度高,比lowry法高4倍左右,最低检测达1-5微克;测定快速、简便,染色稳定;干扰物质少。确点是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差;仍有干扰,如SDS、去污剂、Triton x100等;标准曲线有轻微的非线性。 原理: 定氮法: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 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双缩脲:将两分子尿素分子加热脱去一分子氨而形成的就是双缩脲 NH2-CO-NH-CO-NH2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CU2+结合形成紫红色络合物,这样的呈色反应,称之为双缩脲反应 因为蛋白质含有大量彼此相连的肽键(-CO-NH-),也可以在碱性条件下与CU2+进行双缩脲反应, 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且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在10—120g/L这个范围内有良好的 线性关系。 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此法的显色原理与双缩脲方法是相同的,只是加入 了第二种试剂,即Folin—酚试剂,以增加显色量,从而提高了检测蛋白质的灵敏度。这两种显色反应产生深兰色的原因是:①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生成复合物。 ②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盐—磷钨酸盐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精华)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一.紫外吸收法 1. 近紫外吸收光谱法(280 nm) 原理:蛋白质中含有色氨酸与酪氨酸残基,这两种氨基酸残基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它们的紫外光吸收谱峰值在280 nm附近。某些蛋白质含有二硫键,也会在280 nm附近吸收紫外光。近紫外吸收法就是根据这个性质,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因为不同的蛋白质中所含有的色氨酸与酪氨酸的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蛋白质在280 nm处的吸光度A280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比如,当蛋白质浓度为1 mg/ml时,吸光度A280可为0-4之间的任何值。但是,大部分的蛋白质的吸光度A 时0.5-1.5之间的某个值。 280 该方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具有明显的优缺点。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定完成后,样品可以被回收,对buffer没有特殊要求,这是该方法的优点。该方法的缺点是:其他的生色基团会影响蛋白质吸收光谱的测定,比如核酸在该波长的紫外吸收能力非常强,少量的核酸就会对蛋白质吸光值的测定造成很大的干扰。同时,不同的蛋白质的消光系数需要在实验前确定。 蛋白质浓度的计算: 朗伯比尔定律:A (absorbance) = ε c l,因此:c(mg/ml)= A/ε l (cm)。消光系数:当蛋白质浓度为1 mg/ml,光径为1 cm时,所测得的吸收值为该蛋白质的消光系数。 蛋白质的消光系数计算公式:A280 (1 mg/mL) = (5690n w + 1280n y + 120n c)/M。其中M为蛋白质分子质量,5690、1280与120分别是色氨酸、酪氨酸与半胱氨酸的消光系数,n是该氨基酸残基的数目。 2. 远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190-210 nm围,蛋白质中的肽键具有非常强的吸收紫外光的能力。此波长围,肽键在190 nm处的吸收值是其在205 nm的2倍,而且在190 nm,氧气对紫外光的吸收非常强,因此,通常取205 nm处的吸收值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对于1 mg/ml的蛋白质溶液,它们的消光系数通常在30-35之间。对于不同的蛋白质,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 一.原理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是利用蛋白质与染料结合的原理,定量地测量蛋白质浓度的快速灵敏的方法。考马斯亮蓝G—250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颜色形式,红色和蓝色。它和蛋白质通过范德瓦尔键结合,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和染料结合符合比尔定律。此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颜色由红色转变成蓝色,最大光吸收由465nm变成595nm,通过测定595nm 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可知与其结合蛋白质的量。 蛋白质和染料结合是一个很快的过程,约2min即可反应完全,呈现最大光吸收,并可稳定1h之后,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发生聚合并沉淀出来。此法灵敏度高(比Lowry法灵敏4倍)易于操作,干扰物质少,是一种比较好的定量法。其缺点是在蛋白质很高时线性偏低,且不同来源蛋白质与色素结合状况有一定差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1.实验材料 水稻不同萌发时期的种子 2.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100μg/mL牛血清白蛋白)。称取牛血清白蛋白25m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吸取上述溶液4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即可。 (2)考马斯亮蓝试剂。称取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90%乙醇中,加入100mL85%的磷酸,再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贮于棕色瓶中。常温下可保存一个月。3.仪器和设备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烧杯,量瓶,移液管,试管等。 三.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试管,按下表加入试剂,摇匀,向各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蓝试剂,摇匀,并放置5min左右,以0号试管为空白对照,在595nm下比色测定吸光度。以蛋白质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1)样品提取。称取鲜样0.25—0.5g,用5mL蒸馏水或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后,3000r/min 离心10min,上清液备用。 (2)吸取样品提取液1.0mL(视蛋白质含量适当稀释),放入试管中(每个样品重复2次),加入5mL考马斯亮蓝试剂,摇匀,放置2min后在595nm下比色,测定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查的蛋白质的含量。 四.结果计算 样品蛋白质的含量=C V/1000VW(mg/g) 式中:C—查标准曲线值,ug; VT—提取液总体积,mL; WF—样品鲜重,g; VS—测定时加样量,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