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网络音乐著作权保护研究综述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网络音乐著作权保护研究综述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网络音乐著作权保护研究综述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网络音乐著作权保护研究综述

目录

摘要..............................................................................1

1 网络音乐的界定 (1)

2 网络音乐著作权的归属 (2)

3 侵权行为的介定 (3)

3.1 构成侵权行为 (3)

3.2 侵权者的介定 (3)

4 国内外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4)

4.1 网络著作权法律适用的比较研究 (4)

4.2 我国解决网络著作权纠纷的法律适用 (5)

参考文献 (6)

法学专业 (本科) 0501班谢彤

指导教师:陈立峰

[摘要]本文综合了各种观点解释了网络音乐的概念,根据国内外学术界的两种观点分析了网络音乐著作权的归属;介绍了构成侵权的行为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和个人用户两个主要的侵权者;通过美国、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网络著作权的法律适用以及我国解决网络著作权纠纷的法律适用两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美国主张将解决的方法建立在发行权上,欧盟选择了复制权连同向公众传播权的方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条约》来应高科技对著作权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音乐;著作权;保护

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网络的诞生,给人类的生活、生产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就像一位智者说过,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和表达的自由场所,为人们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另一方面对现行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领域便是知识产权的著作权领域。

音乐作品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智力成果,如今音乐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和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由于音乐作品自身的特殊性使其最先受到了侵害,而传统模式下对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侵权案件逐渐显现出力不从心之态势。在此情况下,我国如何保护网络音乐著作权,以实现对权利人利益的保障、及对整个音乐产业的促进,就成为研究著作权法律保护问题的重中之重。什么是网络音乐及网络音乐著作权的归属?本文将做进一步的解释。

1 网络音乐的界定

什么是网络音乐?是不是在网络上流传的音乐就是网络音乐?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将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作比较,并对网上音乐论坛进行归纳可以得出这样的两种对网络音乐定义的看法:

一是: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体,一种数字化载体,它无从改变音乐的艺术身份和审美本性,时下的所谓网络音乐应该是“网络上的音乐”,其原创性的稚嫩和粗糙还不足以构成一种独立的音乐形态[1]。

二是:对网络音乐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1) 从广义上看,网络音乐是指经电子化处理后所有上网的音乐作品,任何以网络为载体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称为网络音乐,这样的网络音乐同传统音乐仅仅只有媒介载体的区别[2];(2) 网络音乐是指网络上的原创音乐,即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首发的音乐作品,这个层面的网络音乐不仅有媒介载体的不同,还有了创作方式、创作者身份和文艺体制上的诸多改变[3];(3) 从狭义上看,最能体现网络音乐本性的是网络超级链接和多媒体制作的作品,这类作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互动性,不能下载作媒介转换,离开了计算机网络

就不能生存,它将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完全区分开来,也是真正的网络音乐。

网络音乐是紧跟着网络而出现的一种重要文化形式,可以说是未经深思熟虑而仓促命名的,其内涵的广阔与外延的模糊,给人一种名不正、言不顺之感。网络音乐概念的难以界定,表明网络音乐定义的未成熟性。网络音乐身份的难以界定,使网络音乐存在的合法性陷入搁置的尴尬境地。关于网络音乐概念的种种观点,有些偏重音乐的传播,有些偏重音乐的制作。网络音乐概念应将二者均包含在内,即通过网络进行制作和传播的音乐统称网络音乐[4]。

对于网络音乐,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网络音乐是网络吹起的泡沫,是一片虚拟的海市蜃楼;另一种则认为网络音乐是新音乐的号角,代表未来音乐的方向。前者在轻描淡写中抹杀了网络音乐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对网络音乐风暴的冲击视而不见;后者视网络音乐为一场革命,高估了它的价值,偏颇在于误读了音乐的创新与继承的关系[5],“即使是在网络的泡沫中,音乐的回归也依然能够直击人心”(网上音乐论坛)。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网络音乐的发展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2 网络音乐著作权的归属

网络音乐虽然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应当受到知识产权法的调整。那它是属于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作品受法律保护的哪种形式呢?这是知识产权法律界一直争论的一个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音乐作品的数字化过程是一种演绎过程,即数字化音乐作品与原始作品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演绎关系,计算机本身不具有创作能力,经演绎后的数字化音乐作品,只不过将原始的音乐作品转化为“0”、“1”二进制编码形式,被计算机识别,进而在网络中传播[6]。实际上,将原始作品从一种人类的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语言,这同一部外文作品翻译成母语或另一外文作品的本质是一致的[7]。

第二种意见认为,音乐作品的数字化是一种复制行为,作品仅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转换,并没有产生新的作品,这一行为不具有创造性,数字化技术如同知识产权体系中的摄影、录音、复印等形式,将作品数字化这一转换过程,同摄影、录音、复印等技术手段处理作品的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包括转换信号及固定到载体的两个步骤[8]。

无论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伯尔尼公约》,还是我国的《著作权法》,都将翻译这一行为限定在人类自然语言之间,其中翻译内容可体现译者对原著的一些个人的主观理解,以及对所采用的文字的选取和组织,是译者基于原始作品的再创造行为,属于人类的智力活动,由此可以将网络音乐作品的上传、下载和传播排除在著作权的翻译形式之外[9]。而今天,对数字化过程复制的性质已取得共识。无论是国际上的有关条约(如1996年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世界知识产权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等),还是我国的法律法规(如1997 年的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实施的《关于音像出版复制业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版权局颁布的于2000年开始实施的《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等)都明确规定: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不论已有作品以何种形式表现和固定,都属于著作权法律法规中的复制行为。由此可见,网络音乐作品,并不是新的版权作品,也不是翻译作品,而是原始作品经过数字化的转换复制过程,成为可以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一种形式,它仅仅是作品的存在形式的变换,而作品的本身并没有创新,原始作品的权利人对数字化后的作品依旧享有权利,对于他人的使用,依旧可以按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加以限制。将网络音乐作品的

数字化归结为著作权的作品的复制形式,使权利人能够合理、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利益不受侵犯。

3 侵权行为的介定

3.1 构成侵权行为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未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及支付报酬的情况下,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构成侵权。目前,网上的作品内容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发布的内容经由或可由网页内容服务商控制。

二是:由网友直接张贴到网页上,发布前不能经服务商控制。

理论界普遍认为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服务商才承担责任。我认为,服务商对于自己的网站所刊载的内容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承担责任,但根据民事侵权的过错责任,其承担的责任应有所不同。对于第一种情况,服务商应对网页内容承担完全责任。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由于这种网络传播方式的性质,服务商对及时发布的内容是无法控制的,对侵权内容的发布主观上没有过错,可不承担侵权责任。但经权利人提醒或服务商施以一般注意力足以判断有侵权内容后,服务商仍未取消该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商主观上就存在过错,也应认定构成侵权。

3.2 侵权者的介定

总结当前理论界对网络音乐侵权行为的研究,其侵权行为者主要包括网络服务提供商和个人用户。

3.2.1 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上网中介服务的就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它们已经成为因特网上重要的信息传播中介,支持着因特网上几乎所有的信息通讯。在七大唱片公司状告百度公司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案件中,百度的负责人表示,百度只是提供搜索服务,不是提供下载,没有侵权。而搜索引擎并不需要对内容进行鉴定,百度只是告诉用户互联网上公开的信息(包括MP3信息) 在哪里,百度不可能也没有义务检查8亿中文网页上的所有公开信息,并准确地判断出它们是否侵权[10]。百度进行抗辩的主要理由援引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避风港原则”。根据2005年5月30日正式实施的《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由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难以对互联网内容提供者所提供的内容尽到全面审查义务,因此不应该对互联网上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承担过重的法律责任,而只有在明知互联网内容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或虽不明知,但接到著作权人的通知后未采取移除相关内容的措施,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学者们通常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中的上述规定称之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避风港原则”。因此对于仅仅是网络搜索引擎生成可供用户下载的链接,经营者本身并不提供下载服务,则该经营者即为单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11],并不承担网络用户因下载音乐而产生的侵权责任。但是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搜索引擎服务的同时,也提供下载服务,供用户从本网站的服务器中直接下载,那么该经营者就应视为网络内容提供商,应该直接适用著作权法的规定。

3.2.2 个人用户个人用户,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电脑的终端用户。个人用户是否构成版权侵权主体,要视其使用作品的情况而定。目前,对于个人用户的责任问题,不同国家之间存在不同观点。

个人用户计算机的“共享目录”中下载作品将导致下载者的硬盘上出现与原件完全相同的复制件,而且这一复制件是可以稳定存在,并被反复利用的“永久性复制件”[12]。

我国《著作权法》虽然没有明确将“下载”规定为“复制”的一种,但其列举的数种“复制”方式均可导致“永久性复制件”的产生。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确认了这种行为属于版权法意义上的“复制”。尽管为个人使用目的而进行的复制在传统版权法上属于“复制权”的例外或“合理使用”范围,但随着复印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设备的广泛应用,便捷、快速和高质量的个人复制严重影响了著作权人的利益[13]。那么,对于未经授权通过网络下载被“共享”的数字化作品,是否属于“复制权”的例外或“合理使用”。

在美国[14],学术界和法院均认为未经授权下载作品并不属于“合理使用”。根据美国版权法107条的规定,对作品的使用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应当根据四个因素进行综合判断:①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即使用是否为商业目的;②被使用作品的性质,即作品是具有高度原创性的作品还是包含大量公有领域材料的作品;③被使用部分的数量和质量,即被使用的部分占原作的比例及重要程度;

④对作品市场的潜在影响,即使用是否会影响原作的市场销路。从2003年9月开始,代表美国唱片公司的“美国唱片业协会”开始对使用P2P软件交换音乐作品的个人用户进行大规模的法律诉讼,先后起诉了近3000名个人用户,要求其支付2千至2万美元的赔偿金以达成庭外和解。特别值得注意的:被起诉者中包括单纯的下载者,如一名在一天之内下载了600多首歌曲的用户和一名12岁的女孩[15]。

加拿大法院的判定与美国观点则截然相反。《加拿大版权法》第八部分第80条规定:为私人使用目的复制唱片不构成侵权;第81条规定:作者、表演者和唱片制作者有权从对空白录音介质生产商和进口商所支付的版税中获得补偿。除此之外并未规定对私人复制的限制[16]。

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己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然而,P2P软件用户利用高速宽带网络大量下载享有版权的歌曲,毫无疑问会导致正版唱片销售量的大幅下降、严重损害版权人的合法利益,由于我国经济状况和法律发展的阶段所致,还不足以将版权侵权延伸到个人用户,但是从美案例来看,如果严重损害到版权人权利时,迟早是会将诉讼递到个人用户的。

4 国内外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4.1 网络著作权法律适用的比较研究

由于网络著作权的司法确立早于立法的确立,世界各国对于网络著作权的定位与著作权权益的规定,都是从传统著作权的规定发展而来。

4.1.1美国美国对于作品数字化传输问题,美国主张将解决的方法建立在发行权上。美国国会通过了《网络著作权责任限制法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实施法案》和《数字著作权和科技教育法案》等。美国还颁布了《千禧年著作权法案》,该法案的内容包括扩大外国互惠保护基础、对科技保护措施及电子著作权管理信息完整性之保护、限制网络服务业者著作权侵权责任及调整若干合理使用条文等[17]。美国知识产权工作小组认为:(1)作品在网络上传输应当列为发行权的范围,而不是作为一种新的权利;(2)在网络上可能同时出现的传输和复制问题,获得复制权的人并不表示他就获得了在网络上对该作品的传输权;(3)只有对公众的传输才受到发行权的限制,对发行权原有的权利限制、豁免和抗辩事由等同样适用于网络传输;(4)将美国现行法下的“传输”定义进行修订,使其既包括复制物的传输,也包括作品复制的传输,该范围由当事人合同约定,发生争议时由法院解决;(5)修订美国现行法规定的“发行”的定义,承认向公众传输作品属于发行,此种网络上传输作品的发行复制品未曾转手;(6)作品越境输入美国视同其他有形物空运或海运一样,

被认为属于“输入”行为;(7)允许图书馆对作品做三个数字化形式的复制品,但一个时间内只能用一个,图书馆为保存资料目的可以将作品做数字化复制品等[18]。美国司法实践中一系列的判例中,都将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作品网上传输作为侵权对待。

4.1.2 欧盟欧盟对网络传输问题的解决选择了复制权连同一种向公众传播权的方案,1996年9月欧盟执委会颁布了信息社会著作权及相关权绿皮书(增补),重申在计算机存储中的短暂行为同样构成复制。欧盟执委会提出《调和信息社会中特定著作权及著作邻接权指令》草案,确认了复制权、公开传播权、发行权和对拷贝装置和著作权管理信息的保护[19]。其中对公开传播权的规定,要求各成员国提供著作权人公开传播的专有权,著作权人可以授权或禁止他人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公开传播其作品。德国、英国等的立法机关据此都采取了相应立法步骤。1997年7月4日德国联邦上议院批准现已生效的《联邦信息与电信服务架构性条件建构规制法》,简称为“多媒体法”,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规范网际网络秩序的单行法。

4.1.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应全球信息网等高科技对著作权的挑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第八条规定,“在不损害伯尔尼公约第十一条第一项第二款、第十一条之一第一项第一款及第二款、第十一条之二第一项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二款及第十四条之一第一项规定的情形下,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应享有专有权利,以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使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可获得这些作品[20]。”该条对网络作品及网络作品的数字化传输在法律上予以确认。(1)适用和保护的客体为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需要指出该条约明文规定将计算机程序作为文学作品保护,对资料库内容的选择或编排构成精神上创作予以保护。(2)经著作权人授权,对传播导致的终端产生的作品复制如再进行向公众传输,应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3)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在条约说明中明确规定基于电磁波或光波,使用类比或数位科技进行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如可视电话、有线电视电缆、卫星及空中广播等四种路径将信号传输。(4)对公众传输,该条约明确表示对“公众”由各国立法或法院判例进行规定。(5)不管公众是否接触了该作品,只强调对公众提供了作品,公众有条件接触作品,即构成将作品向公众提供。

4.2 我国解决网络著作权纠纷的法律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2月10日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涉及了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的管辖、作品数字化和网络传播后著作权归属、侵权行为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以及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等,这一司法解释被一些专家特别是国际专家称之为与美国的千禧年版权法相媲美的一个法律机制[21]。正是这个机制因应了我国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不同程度地规范和促进了我国网络信息事业有序发展的法制环境的形成,对于平息理论界的关于网络著作权适用的争论及各级法院适用法律审理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22],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在著作权人享有的诸多权利中,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明确了把作品上网是著作权人的权利。今后,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把其作品在网上传播,

就将构成侵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对侵权赔偿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有了这些“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的规定,网络将不再是盗版者的天堂。著作权法修改后,由于新的著作权法已采用了2000年司法解释的一些提法,其中部分内容完全一致,再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所以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23对原司法解释进行了修改,删除了与著作权法内容一致的内容,增加了对故意破坏、避开保护著作权技术措施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的条款。2004年12月2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并于2005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23],此条例是为了规范著作权集体管理活动,便于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行使权利和使用者使用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的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在组织的设立、内部机构、管理活动、对管理组织的监督、以及法律责任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可以说,该条例的出台是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律法规方面质的飞跃。2006年7 月1 日正式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进一步完善、健全了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制度。2006 年中国文化部出台了《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从几个方面对网络音乐进行了规范:首次明确网络音乐的涵盖范围和发展目标;重点支持原创网络音乐的发展;建立国家网络文化创新体系;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是网络音乐经营活动的主体;明确网络音乐产品内容审查程序和要求;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可以说,它为打击对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音乐作品和侵权盗版音乐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地法律依据,此举将有益于我国网络音乐的发展[24]。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品通过网络传播,作品的著作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建立对网络著作权进行保护的行政规章制度,可有效的、灵活的适应技术的发展与应对未来的需要。但为了更充分的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使用行为,通过严格的立法程序,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胡斌.网络音乐的多文化视角研究[J].人民音乐,2002,(11):13-14.

[2]郭玉锦,王欢.网上公共领域[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03):2-3.

[3]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N].文艺报, 2004,(09):30.

[4]侯琳琦. 美国网络音乐发展现状分析[N].北京大学学报,2008,(02):第3版.

[5]彭元明.网络文学:断裂与认同[N].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03):第2版.

[6]刘燕.网络音乐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思考[N].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06):第7版.

[7]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95-297.

[8]于军波.略论信息网络传播权[J].政法论丛,2003,(01):11.

[9]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40-41.

[10]方圆.免费下载致正版网络音乐市场萎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2):第4版.

[11]郭卫华,金朝武,王静.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15-119.

[12]张珊.MP3的版权问题研究[J].中国版权,2005,(03):24.

[13]白杉.CD唱片土崩瓦解,网络音乐取而代之[J].中国传媒科技,2007,(5):12.

[14]张楚.网络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2-217.

[15]钟明通.网络法律案例[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223-224.

[16]段玉萍.信息网络安全[J].海外资讯,2006,(03):5-6.

[17]于志刚.网络民事纠纷定性争议与学理分析[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456-458.

[18]侯琳琦.美国网络音乐发展现状分析[N].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02):社会科学版.

[19]饶传平.网络法律制度前沿与热点专题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01):128.

[20]温荣斌.网络时代著作权法律保护的新特点[J].出版与发行研究,2003,(01):4-5.

[21]王军.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198-201.

[22]薛红.知识产权与电子商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65-368.

[23]刘春田.知识产权论[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312-313.

[24]王国良.网络音乐的特性及其评价[N].郑州大学学报,2007,(07):第4版.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科技师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人像摄影构图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院(系、部)名称: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文诗 学生学号:1910100204 指导教师:庞海明 2014年3月10日 科技师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一好的摄影作品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能将拍摄者的思想情感直观的呈现给观众。诚然,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源于客观现实,但它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构图手段呈现出比客观现实更加富有表现力的摄影画面。人像的拍摄是当今大众生活中最普遍的拍摄题材,是人们记录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拍摄的人像摄影作品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拍摄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把人像摄影当做随意的消遣,而是追求更加生动耀眼、富有魅力又独具特色的人像照片。这就要掌握一定的人像摄影构图技巧,只有画面的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能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意图。通过调研和实践,对日常生活中普通拍摄者和初学者在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参考国外文献,了解国外人像摄影构图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形势,综合分析解决人像摄影构图常见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论述提升人像摄影构图效果的建议,以及各种人像摄影构图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关键字: 人像摄影;摄影构图;方法分析

前言 人像摄影,无论是对专业摄影师,还是普通的业余爱好者,都是常见的拍摄题材中最重要的容,尤其是对于普通的拍摄者来说,绝大多数摄影作品都是拍摄人像。外出旅游、朋友聚会时会合影留念;偶尔发条微博,会秀几自拍。有些人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有些人的照片却了无生趣,平淡无奇。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摄影构图。摄影构图诞生于绘画构图,众多绘画艺术家在多年创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使画面看上去更漂亮的构图规则,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与摄影艺术。不同的是,相机本身(镜头的选择;图片的处理等)为摄影提供了多种个性表现的可能。[1]通过摄影者的匠心独运和情节生动的画面布局,一幅形神具备的人像摄影作品才得以诞生。 大部分人拍摄人像时,都会将被摄对象简单的放在取景画面中,最终得到的画面效果往往普普通通,毫无特色;而有些人拍摄的照片总是赏心悦目,能紧紧抓住人们的视线。这就是摄影构图的神奇作用。好的容和思想要通过具体的形式结构来呈现,然而摄影构图作为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大量人像摄影构图相关资料的阅读和分析,了解了人像摄影构图的构图形式和方法,以及形式美的基本规律。通过广泛的访问调研和不断的摄影实践,总结了普通拍摄者在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常见问题,对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详细分析人像摄影构图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在了解基本构图理论的基础上继续提升,阐述影响人像摄影构图效果的景别、画幅、角度等相关因素,分析不同因素的特性和功能,提出了根据不同的拍摄容合理调节各种因素以提升照片效果的建议,最后基于对文献和摄影实践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各种构图形式方法在实际拍摄中的选择和应用技巧。 一国外人像摄影构图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摄影家们对摄影构图高度非常重视。如被誉为最负盛名的摄影构图大师的法国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2]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对拍摄画面的布局非常敏感,他看似轻松随意的作品都是通过精心严谨的画面构图所呈现出来的。在摄影构图方面,布勒松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构图是我们永远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它却只能从直觉中产生,因为我们当时是在捕捉稍纵即逝的时刻,而且,它所牵涉到的种种相互关系,都处在运动之中。应用黄金分割时,摄影者除了自己的眼睛之外,便没有什么规矩准绳可以遵循。”长期以来,人们总结出了很多人像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和法则,国外的摄影家却经常告诫人们,对摄影构图法则不要过分拘泥,因为它会束缚人们的创造性。事实上,他们的许多名作也并非都是采用这些法则来创作的。他们非常看重摄影的临场感。摄影时,拍摄者必须根据拍摄容环境和创作意图等进行灵活的处理。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也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怎么 写 开题报告是每个本科毕业生都要书写的,同时也让很多毕业生无从下手。这里小编带来的是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怎么写,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综述的主体格式 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 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又分三层内容:第一,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亮出作者的观点;第二,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正文部分是综述的核心,篇幅长约1000――1500字。 总结部分(不是必须的) 在总结部分要对正文部分的内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特别交待清楚的是,已解决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解决解决它有什么学术价值从而突出和点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这一部分的文字不多,与引言相当。短篇综述也可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正文各部分叙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部分字体格式要求模板

?建议用NoteExpress1.4.1.100软件(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7551328.html,)采用相同的文献输出格式编排。 ?文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都必须是在期刊、论文集、专著、标准等正式发表的论文。必须按正 文中出现顺序列写所有的参考文献。文献总数量超过20篇,且至少有3~8篇英文文献。 除英文以外的其他文字的参考文献需译为英文并在该文献的后面加“in …”以说明原文字。 ?在作者超过3个时,用缩写,如“张叁, 李四, 王五, 等.”、“Zhang S, Li S, Wang W, et al.” ?对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档案类参考文献必须写出起止页码。 ?对于专著类文献,必须给出参考页码,引用了几次写几次页码,且按顺序书写。设专著 共引用了三次,第一次引用是第34~37页,第二次引用是第67页,第三次引用是90~100,…,则页码为:34-37, 67, 90-100. 不满足此要求者不容许进入评阅和答辩环节。 ?文献类别绝对不能丢,如[P]、[J]、[M]等。 ?对于第一版专著,省略其版本信息。 ?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不能用中文符号,标点后加一空格。

.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政法与历史学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文献综述说明(参考系里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要求)

文献综述说明 文献综述是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确定后,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文献综述切忌简单堆砌。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字数应在2000字以上。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 文献综述格式参考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要求,一般应包括题目、中 1、前言 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2、正文 综述的主体,篇幅长约1000――1500字,无固定格式,应围绕需要解决或要论述的问题对当前的学术研究基本情况做出比较全面的说明,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

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说明作者研究的起点和可能得到的结论。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3、总结 对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中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研究目标,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在总结部分要对正文部分的内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特别交待清楚的是,已解决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解决?解决它有什么学术价值?从而突出和点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这部分约200—300字。 4、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直接相关,但所涉及的范围可适当广些,参考文献数量适当多些;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与第一次文献检索作业中文参考文献一样,将其复制即可(注意字体为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 注意:前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个标题用—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空两格)。 正文中的下标题用—五号—宋体—加粗—左对齐(空两格)。 其它用—五号—宋体—行距22磅。 要有页码,页码放在每页的下面中间。页码格式为:3 (五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指导教师尹力 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072班 学生姓名徐元媛学号074050428 开题日期2010年12月10日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可另附纸。 文献综述正文: 见附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附页: 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法学072班 074050428 徐元媛 作为国际私法经典学说之一的“法律关系本座说”,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而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它们或以学术专著为载体,或以学术论文的面目示人,主要围绕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 萨维尼从根本上颠覆了冲突法主题的关注方式,而被公认为是冲突法世界的“哥白尼”。在实体法与超越实体法之间,萨维尼的独特身份、优雅节制的精神操守、先人的历史储备以及法律关系的格致工夫,这一切的风云际合为萨维尼奠定了重估一切价值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机缘。因了这份缘分,冲突法革命在萨维尼的身上灿烂生发。①萨维尼对法律冲突问题进行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因而最终产生了“法律关系本座说”这一据说是他“其他著作都比不上的最高影响”的理论成果。②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现有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背景和哲学渊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背景 在18世纪末期,德意志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非常微弱和缓慢。整个德意志处于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分裂割据局面。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是普鲁士王国,也就是萨维尼的祖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市民阶级在普鲁士的力量非常微弱。因此,从王权集中这个意义上讲,普鲁士君主专制要比西欧强得多。这里始终也没有出现像“三级议会”、“国会”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联盟的机构。因此,普鲁士资本主义因素相当薄弱。在政治上,普鲁士王国是几次反法联盟的中坚力量。由此,招致拿破仑沉重的军事打击和异族的政治统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觉醒的警钟,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宣告了各民族的自由、平等,拿破仑在德意志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充当了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启动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运动。从1800年起,德意志掀起了猛烈的民族运动。尽管这个时期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结合,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位法学宗师萨维尼,也产生了这位法学家伟大的法学思想。③(二)哲学渊源 ①张春良:《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萨维尼冲突法革命发生学之究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6期。 ②杜涛:《德国国际私法:理论、方法和立法的变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其撰写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即题目、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照以上几部分内容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忌用前言、主题、总结字样作为综述开篇语)。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简明扼要地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与毕业论文要求相同。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直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搜集文献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docx

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等)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营销策略问题研究。国内学者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针对线上与线下的营销模式的研究,张旭兰,姚蕾(2016)认为从线上到线下,再从线下到线上应该形成一个闭环,跨境电商企业要在全渠道进行营销。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渗透发展,充分利用多渠道营销的全方位优势进行发展模式创新是很有必要的。梁欣萌(2016)也认为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探索线下营销,再与线上推广做好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产品销量。在国外设立体验店就是一种形式,形成线上线下联合的体验店来进行营销推广。但孙维潇(2016)认为只需专注于线上营销即可。基于电子商务技术,企业通过B2C网络平台可以直接准确地搜寻客户,即不需再花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漫长的贸易磋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交成本,因此要充分利用线上营销带来的成本优势。 品牌营销方面,刘安华(2015)认为现阶段的许多跨境电商都将业务重心放在销售方面,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但是品牌营销和境外接洽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品牌营销人才,形成以品牌和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形成周全的服务体系,为企业积累人气和口碑,逐渐提高市场影响力。谢海玲(2015)也指出跨境电商平台应重视其品牌营销。以往外国顾客喜欢购买中国商品的原因大多在于国内产品物美价廉,与传统销售相似。许多跨境电商仍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获取市场,平台售价仅为国内售价的基础上添加运费,以搬运工的形式赚取利润,品牌意识弱。陈环,谢兴伟(2015)则分析了跨境电商实施自主品牌营销的优势,与传统外贸相比,它既能给电商带来价

法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法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法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样本) 《浅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文献综述 在当代,判例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但在司法实践中,判例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成文法自身的缺陷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对判例法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而中国古代法律具有鲜明的判例法传统。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能够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研究意义 笔者认为,研究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有以下意义: 第一,研究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能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历史。 第二,中国法律发展进程中,判例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判例在中国法律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价值。 第三,判例法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的一个特性,对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法律特征的认识。 第四,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明晰该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能够从判例法角度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资料来源和范围 (一)图书馆馆藏图书 在图书馆馆藏图书D类政治法律类中搜索到以下相关资料:张晋藩著《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等书籍。 (二)期刊数据库检索 主要利用CNKI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访问地址为: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7551328.html,。 在使用上述数据库搜索的过程中,笔者选择哲学政法类期刊,在“摘要”字段中,以“判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文章结果显示有20多篇相关论文,对笔者

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一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示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汇报R 规范S 专利P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二.①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汇报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 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②. 文献习题名及版本1 / 3

(初版省略)。③ 文献类型 及载体类型标识。④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 文 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 获得地址。⑥ 文献起止页码。⑦ 文献规范编号(规范号、专利号……)。 三.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 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 明其载体类型。本标准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 —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 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 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2 / 3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 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 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 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 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 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 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 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 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 式可分三类: (1)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 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它的缺陷是...... (3)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 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 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 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 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 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 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 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 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 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 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 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法(教科院)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毕业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完整版)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填写要求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填写 1、开题报告填写格式 开题报告内容全部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开题报告要求每人独立完成,不得相互抄袭。 2、开题报告中各部分填写要求如下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课题背景: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文献,结合任务书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和设计任务,对目前建排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总述。 选题的意义:建排毕业设计的意义(如能够锻炼你的什么能力;通过你选的课题对解决今后该类工程设计中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指导作用等,在毕业设计大纲中也有部分体现)。 背景及意义内容一至二页左右就行,要体现所选题目、设计内容的重要意义,不要把文献综述全部抄过来。 2)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半页到一页左右,要简练、扼要,有条理。 3)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指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针对你要完成工作内容和最终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关键步骤(或层次),一步步完成该设计任务;技术路线可以采用流程图、示意图或文字排序的形式表达完成设计的顺序步骤。采用的方法(如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等方法,如果需要作分析试验,说明分析方法)。一页左右即可,要让人一目了然,看出你对完成这个工作的主要过程和步骤安排有清晰的思路。(不要写成方案的比较选择)。 4)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计划 根据研究内容和最终目标,结合任务书时间要求,依次安排上述任务完成中的主要环节。 5)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的阅读数量要求10篇以上,主要为论文,文献综述中可以不写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编排格式要满足“毕业设计(论文)模板”要求。参考文献中尽量不要用网络文章(大部分网络上的技术文章一般都来自于期刊杂志,可以上学术期刊网搜索出处) 3、文献综述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要结合自己毕业设计(研究)涉及的领域来写,结合自己设计内容和技术方案中的关键问题、步骤和方法来写,内容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应该现状描述、分析存在的问题(或已有的研究结果),总结发展趋势或提出建议、看法。文献综述体现你对所涉及的技术领域(背景)的了解程度、体现你对设计(研究)中关键问题(步骤)的理解熟悉程度。 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