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从日本社会整体来看,日本的职业教育由三大系统构成,即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公司企业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三者的功能和对象各有不同,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的青少年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公司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针对进入公司企业里的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和实际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失业者和转换工作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三者的主要教育培训对象,简单地说就是未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由于三者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其教育培训方法也不尽同。

本报告主要以日本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为对象,简要概述其构成体系和特点,以及对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一、制度体系的构成

日本的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分别承担着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但就学校教育整体布局来说,中等后阶段的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日本学校教育呈现多样化格局的阶段。

1.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

小学6年和初中3年是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职业教育内容来说,主要是根据学生成长发育的阶段特征,重点进行劳动观、职业观的培养以及今后能在社会上自立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的培育。

2.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结束也就是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志向进行分流,其中98%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校继续学习,0.7%的初中毕业生就业。进入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中,96.9%的学生考入一般意义上的高中,0.9%的学生考入高等专科学校,0.2%的学生考入专修学校学习。

高中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普通高中以学生报考大学等升学为主要目标,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72.3%。职业高中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为主要目标,主要分工业、农业、商业、水产、家庭、信息等专业学科,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23%。综合高中是兼顾升学与就业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学期间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综合高中制度创建于1994年,因此综合高中(包括综合学科)的学生只占日本高中生的4.7%,但从发展趋势看近些年学校数和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

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62年,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初期应日本企业界的强烈要求,为培养支撑日本工业发展的骨干技术人员而设立的5年一贯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由于高等专科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工作一线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就

业后能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因此,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深受日本企业的欢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由于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并且就业去向较为明确,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能统筹考虑。特别是实验实习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近1/3,突显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特色。以工程专业的课时安排为例,课堂授课占59.8%,讨论课占8.4%,实验实习占31.8%。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副学士学历(相当于大专)。

专修学校是日本学校教育种类中的一个法定称呼(1976年《专修学校设置法》),它实际上由三个层次的课程构成,即专门课程、高中课程、一般课程。以开设“专门课程”为主的专修学校,一般又称为“专门学校”,主要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以开设“高中课程”为主的专修学校,在日文中一般又称为“高等专修学校”,主要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以开设“一般课程”为主的专修学校,一般通称为“专修学校”,入学资格不限,主要以书法、钢琴演奏技能、编织等实际生活技能为教育培训内容。

根据日本文部省2004年的统计,专修学校数量为3831个,在校学生数量为78.6万人,其中学习“专门课程”的学生为68.5万人,占专修学校人数的87.2%;学习“高中课程”的学生为5.3万人,占专修学校人数的6.7%;学习“一般课程”的学生为4.8万人,占专修学校人数的6.1%。

日本专修学校三种课程的学校和学生人数分布(2004年)

注:同时设有专门课程和高中课程的学校,分别计算。

高等专修学校与职业高中虽然都是以初中毕业生为对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但与职业高中相比,“高等专修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更加重视与职业资格的取得和职业技能考核相关的内容,它不受文部科学省颁布的职业高中《学习指导要领》的限制,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高等专科学校与专门学校制度的创立,打破了战后初期日本教育改革确立的单轨制学校教育体系,使日本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后进入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双轨制时代。

3. 高中后的职业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有68.1%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校继续学习(其中52.8%考入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15.3%考入专门学校),19%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另有6.9%的高中毕业生进入专修学校学习,5%的高中毕业生既不就业也不入学。

四年制的本科大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较高的素养和专业能力,为社会提供高水平专业人才和广泛的职业人。但除工程、医学、艺术等专业外,大部分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或专业领域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大学把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寄托在企业。

短期大学的学制为2年,主要目的是讲授、研究专门的学艺,培养职业及实际生活所需要的能力,58%的在校生是在培养幼儿

教师、保育员等的教育专业或培养营养师、福祉看护士等的家政专业以及培养护理师等的保健专业学习。与高等专科学校相比,短期大学的理论学习更多一些。同样以工程专业为例,短期大学的课堂授课占67.7%,讨论课占3.1%,实验实习占29.2%。

专门学校的学制一般为2-3年,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实施实践性职业技能教育。具有3年以上行业从业经历的教师占专门学校师资的80%以上,这就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了解、学习和掌握毕业后就职行业的实际技能和所需要的知识提供了师资方面的前提保证。其次,进入专门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对未来的就业取向都较为明确,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紧密围绕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而进行,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具有报考职业证书的资格。专门学校的大部分专业,其实验实习课时占总课时安排50%以上,农业、服饰与家政等专业的实验实习课时甚至达到70%。在校生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占

68.8%,大学毕业生占7.8%。

二、问题与对策

根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职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专题委员会今年7月底公布的中期报告显示,就日本社会整体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对学校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考虑学生未来走向时,都优先选择以升学为目标的普通高中。但是,近年来的统计显示,普通高中毕业生与职业高中毕业生相比,被公司企业录用为非正式员工的比率更高,突显出普通高中的职业教育环节的薄弱问题。

其次,在日本长期以来,人们将学校的功能主要定位在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特别是大学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更加薄弱;职业观和职业技能等的培训主要依靠公司企业来承担。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支撑企业得以不断发展的“终身雇佣制”也开始解体。据日本政府统计,在工作后3年内辞职的人员,其比率分别为,初中毕业生中70%,高中毕业生中50%,大学毕业生中40%。建立在“终身雇佣制”基础上的日本企业内培训,面临着如何在新的体制和形势下为确保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开展培训的新课题。

此外,在15-34岁年龄段人口中,有170万人为“自由职业者”,60万人为“无业无学者”(2008年);在15-19岁年龄段的就业人口中,40%为非正式员工,在20-24岁年龄段的就业人口中,32%为非正式员工(2007年)。

针对上述日本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薄弱环节,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开始大力提倡贯穿于日本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职业生涯教育,着手进一步完善日本学校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在大学阶段,从90年代末开始推行就业体验的实践环节,加大了大学阶段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力度。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诸如法学、工商管理等专门职业学位课程,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更加重视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增加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现场参观企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举办讲演或讲座和就业体验等活动,增强对未来职业去向的思考等。

近年来,由于日本企业的重组及经济不景气,失业人数及未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包括在学的大学生在内,为取得某项职业资格或掌握一门职业技能,也纷纷到专门学校学习。为此,日本政府开始就专修学校制度重新进行研讨,以扩充其职能,提高其应对水平,加强对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培训功能。

三、经验与启示

1. 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人士参与职业教育政策制定

纵观战后日本职业教育政策的决策过程,可以看到,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主要职业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都与日本企业界和行业团体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仅以目前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中的职业生涯与职业教育专门委员会为例,在30名委员中就有7人来自于日本的企业或行业团体。这样,企业界和行业团体对学校的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直接反映到教育政策与改革措施当中,同时大多数的教育改革措施也能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与理解。

2. 明确界定各级职业教育机构的目标、工作重点

日本的各级职业教育机构注重自身的特色,目标和定位比较明确。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实践型技术者为自己的总体目标和定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定位,目前,高等专科学校提出以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型技术者或实践型的开发性技术者为目标;专门学校则坚持以职业资格的取得为目标,突出实践实习性教学和实用性的特色。这些都为我国各级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范例。

3. 加大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比重

职业教育较之普通教育而言,不是以纯粹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重点,更多的是加强实践性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具有行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至关重要。日本专门学校教师80%以上具有3年以上的行业经验,50%以上具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20%以上具有行业或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些教师不仅能从理论上知道学生,而且在实际技能的操作上也能指导学生。当然,关键是如何将这样的人才吸引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日本的经验是采取特殊政策,不唯学位学历,基本上是要具有本科毕业文凭,特殊人才也可以是大专层次毕业的,关键是看是否具有胜任教师工作所需要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4. 密切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职业资格是社会对职业身份和价值的一种认同标识。将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取得密切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生的就业几率。因此,职业资格认定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行业团体和相关机构,对该领域的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最为熟悉,发挥它们的作用既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

5. 建立对职教资历与普通教育学历公正的评价机制

重视职业教育,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全社会认可的评价机制。日本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被录用为非正式员工的比例高于职业高中毕业生、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

职率高于大学毕业生、大学生要想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认定资格还需自费到专门学校学习等等。这些都说明,在日本社会已初步形成了对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学校的相对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从日本社会整体来看,日本的职业教育由三大系统构成,即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公司企业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三者的功能和对象各有不同,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的青少年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公司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针对进入公司企业里的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和实际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失业者和转换工作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三者的主要教育培训对象,简单地说就是未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由于三者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其教育培训方法也不尽同。 本报告主要以日本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为对象,简要概述其构成体系和特点,以及对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一、制度体系的构成 日本的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分别承担着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但就学校教育整体布局来说,中等后阶段的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日本学校教育呈现多样化格局的阶段。 1.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 小学6年和初中3年是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职业教育内容来说,主要是根据学生成长发育的阶段特征,重点进行劳动观、

职业观的培养以及今后能在社会上自立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的培育。 2.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结束也就是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志向进行分流,其中98%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校继续学习,0.7%的初中毕业生就业。进入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中,96.9%的学生考入一般意义上的高中,0.9%的学生考入高等专科学校,0.2%的学生考入专修学校学习。 高中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普通高中以学生报考大学等升学为主要目标,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72.3%。职业高中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为主要目标,主要分工业、农业、商业、水产、家庭、信息等专业学科,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23%。综合高中是兼顾升学与就业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学期间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综合高中制度创建于1994年,因此综合高中(包括综合学科)的学生只占日本高中生的 4.7%,但从发展趋势看近些年学校数和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 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62年,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初期应日本企业界的强烈要求,为培养支撑日本工业发展的骨干技术人员而设立的5年一贯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由于高等专科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工作一线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业后能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因此,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深受日本企业的欢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由于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并且就业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着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 1.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6月1日) 李继延 (作者), 等 (作者) 作者简介 李继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院长,博士学位,教授,是国内第一个以企业视角审视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学者,出版有专著《产教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路径、机制与政策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被广泛引用,并主编有《现代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实务》、《市场营销大辞典》等书籍,在北京市高职教育领域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一直担任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青联委员,摩托罗拉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任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经理评价与培训特聘专家,曾参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咨询、诊断与营销策划工作。获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书,并担任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北京祥龙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成果,得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国家骨

干校建设项目资助,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国际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近年发展的最新趋势,重点选择英、德、澳、美、日、印、俄等七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演变及趋势进行了细致梳理,总结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参考。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探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选择了发达、较发达以及欠发达区域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模式及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根据前述研究成果,提出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提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时,要从体系的民主化、专业化要求考虑构建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体系内各类型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结构合理,并能保障质量,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和产教结合制度是体系构建的制度基础,强调要从现实问题和实践价值出发来关注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本书适合高校教育类专业师生及教育研究人员、职业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 2.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王川 (作者) 内容提要 《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不同之处在于,过去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往往过多地受到历史上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断代划分都是以世界史的断代为准,很少注意到科学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影响,以致教育史大多成为政治史的附庸。在书中,力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多关注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的因素,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潮也将是《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落笔的重点之一。 按照主流话语权的解释,西方是指19世纪至20世纪以来,给中国人留下过深刻而痛苦记忆的资本主义列强国家(如八国联军),特别是在今天仍然把握着强势话语权的几个主要西方国家。换句话说,《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的“西方”是个政治概念而非地理概念。一言以蔽之,《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研究的是西方国家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以来对教育功能从“形而上”重新回归到“形而下”的本原上来的看法(思想)和做法(制度)。 目录 导论 第一章西方职业教育的产生 第一节西方古代职业教育的萌芽 第二节经院哲学的解体和新方法论的出现 一、经院哲学的解体 二、新方法论的出现 第三节工业革命和新教育思想的产生

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仝玺

Value Engineering 值,可通过合并式收购而使两面有足够单位促动正向网络效应,必 要时用低价使两面减低加入成本。如你是跟随者或后来者要集中力量开拓先进者或在位者忽略的市段。如你是先进者所采取战术应使其中一面倾向单一平台,但如你是跟随者成后来者则采取战术应使两面都倾向多平台,进入多平台运行。 3.3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就是明确企业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需的资源能力,如何才能获取和建立这些资源和能力。用双面互动引进新成员加入平台,如麦当劳平台引入了银行、出租的店面、牛肉供应商、麦当劳大学、想当老板者、食品供应商、食品行业企业家、运输公司等系统新成员,建立了强生态系统获 得优化利润,获得了两面忠诚的 “客户”。4推动经济转型 通过建立新的平台,实现价值链模式到两面市场模式的换转,形成平台与生产服务商及消费者之间的双对推动力,做强做大生态系统,在使消费者得到新使用价值,也促使系统内诸多成员创业成功,实现了成员自己的意愿。同时由于诸多系统和成员的产生发展, 推动了当地创新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和各级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抓住有利时机,推动经济转型。 4.1转变理念要从以往的产品中心化转变到以客户中心化的观念,通过新平台、新客户着重转化现有市场,开拓创造国内新市场,通过启发消费者新的需求来建立强大生态系统,从而对消费者负责任,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实现“在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的转变。 4.2着力当前,抓住机遇由于中国市场是全球中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也是全球企业竞相进入的目标。而目前市场中中国企业较多处于价值链的上游,竞争能力很难突破,科技创新也很艰难。因此,利用我们了解国情的优势,用两面市场模式的要求构建新平台,创造新市场,引导新消费,是占领国内市场获得优化利润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并通过生态系统的不断建立,推动转型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亨利·切萨布鲁夫.开放式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215所,招生31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96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规模的一半。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各级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生力军。 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数量超过了高等教育,在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后经济危机时代、国家政治格局多样化等国际因素影响下,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获得了更大的机遇。 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 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 。新政的出台开启了民办教育的最好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 并存。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可以有效地 解决现有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上存在着诸如教育投入不足,学校数量不够,专业设置单一,毕业生分配困难,管理体制上的不畅等问题。今后中国民办职业教育将随着教育体制,特别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而成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今后教育加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现在我国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的发展,都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就职业教育而言,主要是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即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支柱中,还没有把职业教育摆上应有的重 要地位,职业教育在社会环境、 政策支持和物质投入等方面,都不能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日而语。就民办教育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公办教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故民办教育的生存空间还相当狭小,其在法律地位、公平政策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难题。而对于民办职业教育来说,则兼有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双重”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公平政策环境问题;办学自主权问题;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2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遇到的问题 2.1经费来源单一,投入不足经费的不足是我国很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都面临的普遍难题和首要问题,也是制约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国外最好的学校基本都是私立学校,如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都是私立学校。它们收入来源除了学费收入外还有政府资助、社会捐助、经营收入及科研经费的支持等。相比国外,目前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资金来源单一,资金全都来源于自筹——————————————————————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我国民办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222324)。作者简介:仝玺(1978-),女,天津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Thinking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仝玺Tong Xi ;杨丽Yang Li ;杨金玲Yang Jinling ;于强Yu Qiang ;庞静Pang Jing ;齐亚莎Qi Yasha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221)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 Tianjin 300221,China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布局调整、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初步构建起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特别 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日渐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但是,目前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存在着一定不足, 文章针对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初步探讨了我国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lready been built up its pattern which adapts to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pects,such as layout adjustment,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etc.Especially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educational power.However,there are a few problems for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developing at present,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strategies of China'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aiming at existent problems. 关键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发展;思考Key words: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05-02 ·5·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汇编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二、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建设目标 (3) (三)基本原则 (4) 三、体系的基本架构 (5) (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6) (二)职业教育的终身一体 (7) (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 (8) (四)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 (9) 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9) (一)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 (10) (二)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 (12) (三)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3) (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14) (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15) (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16) (七)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17) —1—

(八)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8) (九)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9) (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20) (十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21) (十二)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22) 五、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23)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23) (二)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24) (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5) (四)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26) (五)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 (27) (六)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机制 (28) (七)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29) (八)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 (30) (九)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 (31) 六、保障实施 (32) (一)加强组织领导 (32) (二)完善支持政策 (32) (三)营造良好氛围 (34) (四)加强监测评估 (35) —2—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于丽君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应当摆脱传统教育单一偏重理论,脱离现实的思路,创新教育模式。日本在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发展过程和模式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经验启示 【作者单位】于丽君,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众所周知,完善成熟的职业教育能够为国家提供大批专业人才,极大地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日本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做得十分成功的一个国家,值得很多国家借鉴学习。日本从战后开始注重职业教育的复苏和发展,在教育结构、培训科目、学制等方面均摸索出了成熟的模式,使日本各行业的发展都直接受益良多。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其运营模式相对落后,存在学生知识结构落后、学制过长、中高级教育机构衔接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将分析日本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并从中讨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日本职业教育特点简析 (一)市场为主,政府为辅。日本的职业教育机构是学校和私营培训机构并存,以后者占有市场主导地位,学校培训为补充,政府会根据各地培训机构的规模、市场需求等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进行宏观调控。上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给了企业相当大程度上的扶植,对雇主们为雇员开展的职业训练活动提供了大力鼓励和帮助,包括拨款、补助和建议等行为,但是并不干涉企业的具体行为。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顺应市场的形势发挥着主要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以市场为推动力、政府支持为发展后盾,企业行为为实施主体的发展模式。 (二)形成多元化办学结构。日本的职业教育办学结构经过多次调整和发展,存在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这三类不同的职业培训机构。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 “姐妹情谊”那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她们俩之间得到了最完满的彰显。 三、将“文革”的书写延伸至改革之后 严歌苓以切身的经历书写“文革”时代人性的扭曲和变形,从而折射出历史的荒诞与冷漠,但是她的笔墨并没有到此停止,她将笔触延伸向改革后的中国,一方面大写物质繁华,思想解禁,另一方面也大胆地暴露了年轻一代人的灵魂滑坡。在出国热的潮流中,张铁为了去日本,不惜编造自己传奇的身世,不惜用犀利的语言讽刺挖苦自己的亲生姐姐,以求得出国这个机会。另外,许许多多在“文革”时与自己的父母划清界限的孩子,在那个大时代的轰鸣声中,有的变成了阿飞,有的变成了二流子,他们在造反中成长,他们的变相革命思想深入骨髓,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落千丈。《小姨多鹤》虽然只写了一个小家的悲欢离合,但它反映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风云、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从抗战,解放战争,土改,大跃进,文革,直到改革开放,作者用文学独有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演进。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创伤之后,试图实现复兴之路的艰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表面上经济繁荣的背后,实则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芜。小说不动声色地使用了这么一个小角度,却折射出了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一个大隐患。在经历了文革之后,许多人原先抱有的美好梦想破灭了,怀疑、彷徨、畏首畏尾成了一个骚动不安的时代病。加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拜金主义的冲击,使那一代的年轻人精神无所适从,传统道德几近崩溃。作家用她的小说,带我们进行了一次精神的苦旅。 《小姨多鹤》书写了中日两个曾经敌对的民族在战后遇合联姻的奇情异事,有着引人入胜的叙事魅力,其中对“文革”的书写更有着丰富的特色。小说里人物人格最深处不可看透的秘密在“文革”的环境下被暴露无遗。除此之外,严歌苓在小说中努力去寻找患难之间的人情温暖与善良,让读者在感受黑暗与残酷的同时又有些许慰藉。作家还突破了原来就事论事的写作惯例,将笔触延伸至改革后的中国,向人们展示了大灾难之后的大隐患。小说体现了作家的独到的价值取向,也显示了严歌苓超越世俗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陈思和.1999年中国文坛回望研讨会报告 2.严歌苓.小姨多鹤[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3.北乔.阅读曹文转轩[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 · 391 ·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明确社会职业培训工作的定位,完善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对策,满足市场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标签: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训;对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社会已进入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劳动者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众多企业许多岗位无人胜任,出现招聘难的情况。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大量就业能力低下的弱势群体,导致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缓解招聘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因此,高职院校除了抓好学历教育,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本文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试图探索出发展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的有效对策。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意义 (一)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任务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而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最主要形式。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办学机制。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人口素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人才难得和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强调职业院校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特别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缓解人才匮乏和就业困难的供需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高职院校任重道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最新文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结合不紧密,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得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高职教育在发展初期,由于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考虑数量推进多,考虑质量效益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盲目发展,致使在校生数量少,就业率低。如,目前重庆市没有一所高职学院的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 (2)资金严重不足,办学缺少保障 必要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势必影响到高职的发展与人才质量的提高。目前,尽管有一些高职学院通过了办学水平的评估,并且获得了优秀,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教学设备差距仍然很大,即使与中部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3)人才短缺,“双师型”教师匮乏 既缺乏理想的高等职业教育专家担任学校领导,又缺乏过硬的“双师型”的师资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只能动口不能动手,被称为“黑板教学”,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养的要求。这样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与社会缺乏合作,重学不重产 高职院校与社会缺乏广泛、紧密的合作,重学不重产。高职教育封闭的办学体制,使产学、企校间的结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学、研严重脱节,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5)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缺少竞争力。如文秘、商贸、酒店管理、计算机以及机械类等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不过中职、技校毕业生。原本有适合高职学生的一线岗位,企业招聘的却是中专、技校学生;一般管理岗位招聘的多是本科生,高职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中的竞争力显得很苍白。 2.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和接受它还有一个过程,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仍有较多的人认为高等职业学校是“二等教育”,“比专科还低一个层次”,这种认识在广大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2)办学资金投入不够 国家目前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据统计,1997~2000年间,国家拨款用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为800万元,年平均仅为200万元。因此,现在一讲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则是强调两条:一是走重在改革和内涵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二是强调资金来源多渠道,并以地方政府为主。这样,国家更多的是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而地方政府又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 (3)办学定位不准,管理体系未形成,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准是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没特色、学生没特点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本身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教师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产学研结合的运作机制等,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1)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为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对高职与普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分段培养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标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段培养;财务管理专业 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是由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建设,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系统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按需发展,强强联合,分段培养,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模式。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产生了较大需求 截至2015年,江苏省法人单位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作为公司运转必不可少的财务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作为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并将财务管理人才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之一。 (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产业转型升级导致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不断上演。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导致虚拟公司的兴起。经济市场向全球化迈进使企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迫使企业更新理财观念。参与全球经济竞争,需要熟知国际规则。网络财务与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空前的便捷和风险。 (三)高职院校有提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需求 为解决高职的“断头教育”问题,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学历上升通道,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教育套餐”,但是,从本质上讲,这类“套餐”均属于“分段”模式,高职学段与本科学段缺乏系统性,往往存在着专业名称不衔接、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既降低了育人质量,又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与此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3+2”五年一贯制高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了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的招生吸引力。

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省委、省政府制定,并经省十届人大五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作出决议的《**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指出,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形成与构建“海西”九大支撑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宏伟目标如何实现?今年民盟省委会联合省中华职教社立项,并征得省教育厅同意支持,对《**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专题开展调研。 课题组由民盟省委会专家组组织民盟、职教社七名教育系统高职称的人员组成。自6月至10月,在福州、厦门及内陆地区,选择不同类别院校展开调查研究工作。调研采取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深入重点院校考察座谈,了解师生及社会、家长反映等形式。然后课题组组织学习了职教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进行数据统计、多次讨论研究。调研中,我们均以民主党派、职教社成员身份进行,力求深入实际,“问实事、讲实话、摸实情、求良策”,讲究实效。经过各方面努力及调查的各院校积极配合,已经基本完成课题任务,现将我们调研情况,认识建议报告如下。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贯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特别是在1999年教育部、

国家计委提出“六车道”一起办高职的一片热潮中发展起来的。但**起步要比浙江、广东迟三年,XX年我们才开始运作起步,此时教育部已开始调控。因此,**高职教育存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问题,也可谓“先天不足”。短短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迅速从14所发展到如今的53所,尚有2所公办未备案。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发展形势可谓相当喜人。 根据近三年高职院校招生数统计已达17.53万人,且呈逐年增多趋势。省教育厅提供50所高职院校资料统计分析: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40人,公办校均专任教师数为211人,民办校均123人,公办比民办校均专任教师多出70.9%,明显优于民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研究生公办校占10.34%;本科公办占84.39%;专科以下公办占5.27%。教师职务职称结构:公办高级占25.91%;中级公办占33.49%;初级公办占29.74%。以上显示高职专任教师学历,职务结构均不尽合理。 又据我们调研涉及26所高职院校,其中收回17所,自报完整统一的“补充调查表”统计:高职院校平均校园占地396.75亩,公办校均占地369.4亩,17所院校平均建筑面积为9.78万㎡公办明显高于民办。从自报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来看,17所平均占43%,最高已占70%,最

现代职教体系3+4培养模式

现代职教体系3+4培养模式:中职生无需高考升入高校 新浪江苏 2014年7月1日 紧张的高考6月10日已经结束, 14日,初三学子又将迎来中考,而此时也是江苏省中职院校招生最重要的时间。过去许多人都认为在中职院校学习只是学习一些技能,然后只能找一份工作并不能升学,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后,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同样可以升学,同样可以考本科。 “3+3”、“3+4”、“3+2”分段培养模式 “推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的是服务江苏、促进就业、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尹伟民透露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将实行联合招生、分段培养,在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模式有: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3+3”分段培养;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2”分段培养;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的联合培养;江苏开放大学与中职学校分段培养。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了解到,省教育厅明文规定了中职试点学校标准。“3+3”形式的试点学校必须为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4”形式的试点学校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从2012年起,参与试点的本科院校数量从开始的13所增加到今年的34所,层次也在不断提升。2014年参与试点的本一类学校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 据了解今年江苏将有119所中职校、50所高职院校和34所应用型本科的422个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其中参与试点的本一类学校达7所,计划招收人数达22055万人。 对中职院校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在招生方面我面其实面临了很多的压力,主要就是现在很多人对我们中职院校不怎么认可。”南京是浦口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张圣琪告诉记者,现在的中职不比以往,在中职上学也能够去大学读书,而且不需要高考。 南京市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3+4”、“3+3”分段培养项目的试点学校。记者来到浦口中专,采访了多名在校生及家长,发现中职的分段培养项目其实吸引了很多在中考中文化成绩优异的学生。 “我其实是可以上四星级的高中,但是我觉得在南京市浦口中等专业学校能够学习的更多,包括专业的社会实践,这是普通高中所没有的。”马芬是学校“3+4”项目2013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去年中考,马芬考了590分,这样的分数其实有机会上四星级高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9454442.html,/research/system/policy/1358.shtml 搜索时间: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吕鑫祥 各类各级教育之间的区别,实质在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其他因素大都由此而派生。因而,本文着重进行有关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探讨,然后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的人才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我国教育类型和层次的构成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也是廓清本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和一般设计工作”。 《普通高等医药专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和厂矿等基层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毕业生主要担任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检验师、护理师、技师、中医师等职”。 《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纪要》等文件提出:农林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农林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业务方面“获得助理农艺师或高级技术员的基本训练”。 财经类专科教育有关文件提出:“普通高校财经专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分配主要面向基层,在各级财经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上述国家教委颁布的文件以及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各类高专教育的教学文件所提及的高专培养目标内容是迄今为止,对高专培养目标最明确具体的阐述。 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职业教育的看法,以及国外职业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内外现状;存在的问题;看法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看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2008年我国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达110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30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 2009年,被誉为“民生工程”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国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5%;国家对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费,推进教育公平;完成了860万的招生任务等等。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调整职业政策,才能步入“快车道”。我国的职业教育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每年还有约700多万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也只有%左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劳动者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条主渠道,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 (一)发展的现状 首先,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提升并发展职业教育层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近年职业教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接

日本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日本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2013-07-29 第09版:文化教育 作者:钟星星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567 日本在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评价、鼓励私人开办职业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开创“产学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化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成功经验。 建立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日本政府始终把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战路方针。当前日本的职业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学校职业教育、公共职业教育、事业主职业教育。日本学校职业教育包括以下几种教育制度:初中的技术、家政课教育,高中的综合学科教育,高中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修学校教育;高等专门学校教育,短期大学教育,科学技术大学教育,专门在职研究生教育等。公共职业教育是公共事业部门办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离职者、在职者、残障人士等提供的职业训练。根据日本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国家和各都道府县设置了公共职业训练设施,对社会上准备就职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对已经就职者进行职业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技术的训练。事业主职业教育是政府之外的企业、社团、财团、公会团体等实体经济部门为在职者提供的职业训练。教育训练的内容为技术教育、技能训练、经营教育、提高能力的教育及品质的教育等。这样的教育体系结构既有初、中、高各种层次衔接,又有国、公、私各种类型,使日本形成了较密集的“职教网”。这种“职教网”是促进日本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完善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在日本,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职业教育还设立独立考察标准供用人单位参考。日本的文部省为专门的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颁发“专门士”称号,相当于“准学士”学位,在学生继续深造和应聘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给予与普通大学生同等待遇。此外,日本还专门推行职业资格鉴定制度。政府对鉴定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各项考题、考务和考试时间作出规定,由各地方政府具体实行。各地按标准自行开展实践技能考试,考题由各都、道、府、县知事签署。全国统一在同一天进行理论考试,考题由厚生劳动省大臣签署。只有通过了技能考试者,才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目前认定的职业有 137个,一般分为特级和一、二、三级,有的行业不分级。特级代表着具有本行业管理和监督指导能力;一级指的是技术最高级,给予“高级技能士”称号;二级指的是技术中级,给予“中级技能士”称号;三级指的是技术初级,给予“三级技能士”称号。由于公共职业资格评价能够反映出学历文凭无法反映的职业能力水平,在日本受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普遍重视。 鼓励企业、个人开办职业教育机构。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了政府机构、学校以及企业和个人开办的职业教育机构,其中政府以外的企业与个人所办的职业教育机构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日本在1978年制定的《职业训练法》修正案中确认企业主在为其雇员提供职业训练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公共当局的主要任务是对雇主所开展的职业训练活动进行鼓励和帮助。从此,政府把职业教育的实施权下放给企业,在扶持的手段上也采取了间接手段即作为信息、资金的提供者和帮助者。日本政府规定无论是学校法人、财团法人、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只要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均可开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日本政府认为企业都是私立的,为私立企业培养人才,应该以私人办学为主,政府只是加以支持,但私立学校承担公共培训计划将会得到政府资助。这些职业教育机构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了学生、在职者、离职者、残障人士甚至退休工人。这种广泛的职业教育保证人们能学习各种职业技能、更新职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再训练,最大限度地培养人们的职业技术能力,保障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 吸引人才从事职业教育,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日本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培养。首先是在经济上改善教师的待遇,职业课教师的工资比担任其他课的同级教师高 10%,在课时量上也相应少一些。优越的经济条件吸引了大量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促进了职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日本也非常注意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日本政府增拨大量经费,以开设短训班、设立职业师范学校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三种方式,培养了大批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为日本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职业人才。 开创“产学合作”的基本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是日本职业教育一个鲜明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发生转移,国内由制造据点转为研发据点,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产业界创收的主要来源。企业的创新活动受到人才、资金、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不得不大量利用外部资源,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学院逐渐成为合作的重要对象。日本的“产学合作”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层面,企业和高校的共同研究和委托培养;教育层面,学生在企业内的实习,学校教育计划的共同开发;技术转移层面,企业购买演技成果,或通过技术转移机构向企业转移;咨询层面,基于兼职制度的技术指导等咨询工作;创业层面,基于研究成果和人力资源的创业活动。在知识经济深入发展、创新活动多样性、技术转化周期缩短等形势下,日本的这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模式使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方向性,并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所以这种办学形式得到日本产业界的积极倡导,并成为“经济自立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化。日本政府从明治维新起就注重通过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和引导,并且很注重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就颁布了《学制》规定一些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1883年公布《农业学校通则》以政令的方式把职业教育内容固定下来。1899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实业学校令》正式建立了现代的日本职业教育体系。战后恢复时期,日本也以立法形式来规范职业教育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如1947年劳动省制定的《技能者培训规程》以及《职业安定法》,奠定了日本职业补习教育的基础。1951年,通过并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此法比较全面地对职教目的、国家任务、地方职教组织以及财政作了详细的规定。之后,各项相关法规不断升级与配套,为职业教育体制化奠定了基础。其中包括1958年的《职业教育法》、1963年的《失业紧急对策法》、1978年的《部分修改职业教育法的法律》等。到目前,日本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已经相当健全,法令与政令、基本法与普通法结合,各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