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引号的用法与练习

引号的用法与练习

引号的用法与练习
引号的用法与练习

引号的用法

一、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

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

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

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

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

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

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

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

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

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

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

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

的某些奥秘)

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

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

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

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

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

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

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

“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

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

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

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

要用单引号)

引号内外标点用法九例

1、然而三年后,“尽管我担当一切的辛

苦与操劳,早起晚睡,谁知到头来,他却翻

然变脸”!

解析:引文末尾该用叹号或问号的句子,

叹号或问号应放在引号内。本句中应将叹号

提至引号内。

2、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

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

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解析:“寸金难买寸光阴”与“这句话”

之间没有停顿,构成同位复指,且引用部分

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句号多余,应去掉。

3、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

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

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

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

然之美。

解析:两处引用均是各自句子的一部分,

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表示整句话都结束了。

4、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

追求,对人类苦难难以遏制的同情心,这三

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解析:引号中为罗素说的话,属于直接

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5、“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

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解析:这是引用唐代卢延让《苦吟》中

的两句诗作为句子的内容,所以“数茎须”

后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与其他话语构成

完整的陈述内容。

6、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

也就够了。(《记念刘和珍君》)

解析:这一句与例5属同一问题,只不过所引用内容的位置,例5为主语,本句为宾语。这是一个完整的引用,“山阿”后面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感恩。

解析:引号间的并列要不要标示,目前《标点符号用法》尚未有明确的规定,习惯是可停可不停。

8、“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有道理”。

解析:“某某说”放在引用的话中间时,后面用逗号,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所以这句话中,冒号应改为逗号,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9、刘真昨天跟我说:“他感冒很重,今天不能去踢球了。”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总之,关于引号的用法,一个比较简易的判定方法是,如果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末尾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如果引语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问号、叹号除外)。

学习运用引号的练习(一)

1“说”字在前面,“说”字后面用冒号,所说的话用引号,引号里的话,一句话意思没有说完时,就用逗号,意思说完了,就用句号(问号、感叹号)。例:大树说:“来吧,孩子……你会很快活的!”

练习:

1.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

[ ][ ]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

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

2“说”字在中间时,前面的话用引号,

“说”字后面用逗号,后面的话还用引号,

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同第一种情况。

例:“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了,”孩子

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

我需要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练习:

[ ]很抱歉[ ][ ]大树说[][]我没有钱。

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它们拿去吧,孩子

[ ][ ]

3“说”字在句尾时,“说”后用句号。前面

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

同第一种情况。

例:“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

说。

练习: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 ][ ]孩子说

[ ]

综合练习题:

1.[“]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

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2.[“]我没有苹果了[!][”] [“]我的

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

说[。]

3.[“]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

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 [“]

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

4.[“]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

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

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

[,][”]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

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

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

吧[!][”]

学习运用引号的练习(二)【填序号】

引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否定或者讽刺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2、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

报。【】

3、“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

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4、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

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

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6、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7、鲸鱼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8、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

9、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10、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答案)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3)

2、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2)

3、“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5)

4、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4)

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具有特殊含义)

6、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2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7、鲸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2)

8、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4)

9、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具有特殊含义)

10、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2)

学习运用引号的练习(三)【填序号】A特殊含义B强调C引用

1、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3、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

报。()

4、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5、人们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6、你可真是我的“祖宗”阿!()

7、“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

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8、拐弯的地方挖了一些岔道,叫"迷惑洞''。

()

9、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像你这样的"干净人''可真少见!()

11、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

12、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

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3、他在学下读书的时候,大家都称他为“辩

论家”。()

14、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

境界。()

15、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

16、荷兰获得了“欧洲花园”的美誉。()

17、鲸鱼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

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又如: 蚕儿要“上山”了。(《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 这里的引号,表示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 ”。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 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

引号的作用,并举例

引号的作用,并举例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的用法有三种

引号的用法有三种: 一、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 他吃吃地说:“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③ 说明: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二、还具有强调的作用(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7)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8)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三、引号还有反语(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 例如:9)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10)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例9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例10这句中的“聪明人”具有聪明过头了这样的特殊含意。 此外,如果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边用单引号。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引号的四种用法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 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

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完整版)小学语文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 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

引号中的句号用法

一句话,引号什么时候放在句号里面,什么时候放在句号外面? 引号内的内容是引用的那么句号在外边例如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是说的话则句号在里面如我对你说:“这就是引号跟句号的使用方法。”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说说下列双引号的用法。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1 )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2 ) 3、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 ) 4、鬼子来“扫荡”了。( 2 )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 )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1 )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4 ) 8、大家采集“茅茅针”。( 4 ) 9、说“认识”,其实我并不理解他。( 2 ) 10、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 ) 11、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 ) 1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 ) 1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 ) 1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1 ) 15、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3 )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4 )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 )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3 )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1 )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1 )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1 )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3 )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 )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3 )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3)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3) 26、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4)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引号的四种用法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

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

引号的作用有四种

引号的作用有四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 三、表示特殊含义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 四、表示讽刺或反语。 区别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 “特定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比如: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而“特殊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另外的意思,或产生了新的意思。比如: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特定称谓与其表达的意思有相通之处;特殊含义与其表达词语的本义完全不一样,所以称为“特殊”含义。 举例: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时想起前两天学校举行了“芬达杯”红领巾唱红歌的比赛,巨型的海报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就借此引导孩子们发现。于是在分辨书本上四句引号作用后,我又作了拓展:昨天我们看到海报上的“芬达杯”用了引号,这个引号有什么作用呀?学生说,这个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因为是芬达饮料赞助的,所以用他们公司的名字冠名。老师表扬了这个孩子,顺势总结:“是啊,像这样表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就是引号特定称谓的用法,像我们昨天举行了主题班会:《走进“红十字”》。其中‘红十字’用上了引号,这个引号就起到——”学生异口同声:“特定称谓”。机智的老师又荡开一笔:“如果引号中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学生心领神会:“特殊含义”。 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和特殊含义时的区别是: 1、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时,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 2、引号在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时,该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3、即前者的词意并未改变,但后者的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具有了不同于原意的新的含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他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凯勒》) 说明:这里的“看”并不是指真的用眼睛看到了什么,而是指海伦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想象。 3、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 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双引号用法

引号用法例谈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到的引号多是表示直接引用,引用人物说的话,引用名言警句。进入中高年级后,引号的用法开始多种多样,引来的争议也特别的多。作为一线教师,我对此感受特别深刻。本文就想以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为例,针对小学阶段中出现的引号作一个例谈,希望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引用用法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并不作为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二、引号用法例谈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2、两个妹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小草和大树》) 3、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谈礼貌》) 4、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 5、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赶海》) 在上面五个例子中,第1、2句都是引用他人说的话;第3、4句分别是引用格言、诗词,第5句则是引用的歌词。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1、“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郑成功》) 2、“嗒嗒嗒……”密集的机关******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3、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直接引语的三种方式及标点符号的标注方法

直接引语的三种方式及标点符号的标注方法 速记歌诀: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直接引语的三种方式: 1、某某说:“XXX,XXXXXXXX。” 2、“XXX,XXXXXXXX。”某某说。 3、“XXX。”某某说,“XXXXXXXX。” 例如: 1、妈妈温柔地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2、“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妈妈温柔地说。 3、“宋庆龄。”妈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其中“XX说”或者“XX怎么样的说”这样的句子成分我们叫做陈述性成分。陈述性成分可以放在引用人物所说的话的前、中、后,根据这个所以把引用人物说话归成三种。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句子的情感适当的改变句子结束时的标点。例如,如果是疑问句,最后应该用“?”,如果是感叹句要用“!”等等。 举个例子:请大家注意下面句子中红色字部分。 1、妈妈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 2、“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妈妈说。 3、“宋庆龄。”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 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在不同的引用任务说话的句子中应该怎么样用标点: 三种引用人物说话的标点用法: 通过前面几个句子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要一起来找一找三种用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只有把这个规律记住了才能正确的使用标点: 1、这三个句子里的字,即内容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只是顺序有变化。 2、三个句子里都有上引号和下引号。需要用上引号和下引号把人物所说的内容引起来,这就能让人明白:引号里的内容才是这个人说的。但是这里要注意,第一种和第个种都只有一个上引号和一个下引号,而第三种有两个上引号和下引号,这是因为第三种其实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所以有两个上引号和下引号,如果把一个上引号和一个下引号看成一对,那么第三种就是需要两对,而其他两种只有一对。 3、冒号的区别(:),大家可能早就发现了,只有第一种(陈述性成分在前的句子)有冒号跟在陈述性成分的后面,而其他两种方式都不需要冒号,更正确的说不是不用冒号,而是把冒号换成了句号或逗号。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2007-05-23 12:23:33) 转载 分类:收藏小站 1、表示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2、表示特殊的含义 例: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这里的引号具有特殊的含义,伽利略并不是真的辩论家,但勤于思考。能言善辩,这是同学们送给他的雅号。 3、表示特定的称谓 例: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 4、表示强调突出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 5、表讽刺、否定

例: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6、表示引用专有名词 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成语、熟语、谚语等,如“五一”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如:(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4)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5)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双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双引号用法: 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意思 D特定称谓 E反语或讽刺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直接引用)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特殊含义) 3.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特殊含义) 4.鬼子来"扫荡"了。(特殊含义)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特殊含义)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直接引用)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特定称谓) 8.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强调意思) 9.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特定称谓) 10.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强调意思) 11.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特定含义) 12.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特殊含义) 13.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直接引用) 14.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强调意思)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特定称谓)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特定称谓)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强调意思)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直接引用)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直接引用)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直接引用)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强调意思)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特殊含义)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强调意思)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强调意思)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特殊含义) 26. 掩着耳朵去偷铃,这个法子太“巧妙”了。(反语或讽刺)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归纳引号用法 一、直接引用(引用他人的话)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 二、特殊含义(原词有了新的含义) 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三、特定称谓(别称、昵称) 例: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 四、强调突出(着重论述对象,加强) 例: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五、讽刺、否定(反语) 例:你这个白说成黑的人可真"了不起"! 引号的作用必须根据文段与词语之间的上下或前后联系去辨别,一定要一一比较和分析。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说说下列双引号的用法。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1 )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1 ) 1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1 )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1 )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1 )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1 )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2 ) 3、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 ) 4、鬼子来“扫荡”了。( 2 )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 ) 9、说“认识”,其实我并不理解他。( 2 )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 ) 1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 ) 1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2) 15、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3)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3 )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3)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3 )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3)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3)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26、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4)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4 ) 8、大家采集“茅茅针”。( 4 ) 11、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 )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4 )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 )

引号和破折号作用分析

一、引用用法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并不作为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二、引号用法例谈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2、“嗒嗒嗒……”密集的机关******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3、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4、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4、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5、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双引号的作用。我们先来看看这四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对呀,这几个句子里都有出示:双引号“”。双引号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双引号有哪些作用呢?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 所以,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一讲解下这几种用法)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

六年级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

六年级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 一、引号用法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并不作为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二、引号用法例谈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2.“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3.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引号用法

引号的用法 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夜晚的实验》) 说明:耳朵怎么能“穿透”黑夜?怎么能“听”到物体呢?在这里是说蝙蝠的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那样“穿透”黑暗,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耳朵只会听声音,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感受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听”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最大的麦穗》) 说明:这里的麦穗不再是田里长出来的麦穗,而是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4.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理想的风筝》) 说明:“瓦片儿”原来是指一片片的瓦或瓦的碎片,在这里则是指形状像瓦片的风筝。 5.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明天,我们毕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