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评课精编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评课精编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评课精编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评课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

凇》评课精编版

《雾凇》评课

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吉林雾凇奇观,给人一种恍若梦境的奇特美感。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二:第一、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让远离学生生活的景物鲜活、灵动起来。课堂上,我首先通过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面自己不太熟悉的景物,激发好奇,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并通过想象说话,在头脑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雾凇。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也就进入课文第二段的学习。在本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利用图片将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慢、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此过程中,我又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了雾凇的形成条件。最后,当大片的雾凇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出声。学生虽然没有见过雾凇,但通过本课的学习,雾凇的美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第二、课堂上的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比如:欣赏完武松图片后,以“雾凇千姿百态……为开头的说话训练,学生因为脑海中有了鲜明的形象,所以说起话来轻松自如。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评析:

一、课前沟通,拉近距离

课前简洁有效的导入,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节省了时间,为后面感悟雾凇的形成过程做了有效的铺垫,同时以“书读百

遍,其义自见。”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二、有效引导,凸显重点

在朗读课文时,我并未按照一般常规的模式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尊重学生,让生自己读,目的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课文读通。用儿童化的语言,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生觉得很新奇,营造了一种积极想去吉林看雾凇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适时播放背景音乐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感情迸发。

在朗读时让学生分清自由读与齐读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齐读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而自由读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既尊重了学生,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教学中运用形象的动作,有利于调动现场气氛,有利于让学

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尤其是中年级孩子更是如此。自然地引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感悟了雾凇形成的条件。点拨引导犹如顺水推舟,单一个“镀”字的感悟,便看出教师的匠心独巨及深厚功力。适时的范读,有利于学生模仿,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就是典范。从现场的读书情况来看,确实收到了一定的实效教师适时播放雾凇图片,当播到“像银线”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最初像银线”,播到“变成银条”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逐渐变成银条”,播到“银松雪柳”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最后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的感觉,变抽象为具体。如果再引导学生谈谈雾凇的形成过程,就更好了,毕竟对于中年级的孩子,不仅要讲究输入,还要注重输出,培养孩子的表述能力。

总之,在这节课中,虽然在个个教学环节上精心设计了,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同行多多指导,在本次研修中,我收获着,感动着,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巨大的洗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