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指

()。

A.服务器.工作站与软件B.硬件.软件与数据

C.软件与数据库D.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2.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

构为(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树形拓扑

3.计算机网络中负责节点间通信任务的那一部分称为()。

A.节点交换网B.节点通信网C.用户子网D.通信子网

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成()。

A.一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现B.执行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C.建立和使用通信软硬件的一套规则和规范D.由ISO制定的一个标准5.(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6.()是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

A.接口B.协议C.服务D.协议栈

7.ISO提出OSI模型是为了()。

A.建立所有网络结构都必须遵从的绝对标准

B.克服多厂商网络固有的通信问题

C.证明没有分层的网络结构是不可行的

D.上列陈述都不是

8.关于OSI参考模型的特性叙述,下列()是不正确的。

A.它定义了一种抽象结构,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B.相邻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C.不同系统上的相同层的实体称为同等层实体

D.它是一种将同构系统互联的分层结构

9.在OSI 模型中,N层提供的服务是()与对等层交体交换信息来实现的。

A.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层协议

B.利用N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1层协议

C.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层协议

D.利用N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1层协议

1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N)实体可以同时连接到几个(N-1)SAP上

B.一个(N)实体向一个(N+1)实体提供服务时,是通过(N+1)SAP C.一个(N)实体可以和多个(N+1)实体进行连接。

D.以上均不对

11.在OSI 模型中,服务提供者发往服务用户的服务原语是()。

A.响应、确认B.请求、指示C.请求、响应D.指示、确认12.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

13.在OSI 层次体系结构中,端到端的通信是在()实体间进行的。

A.物理层B.会话层C.网络层D.运输层

14.下列功能中,属于表示层提供的功能是()。

A.拥塞控制B.透明传输C.死锁处理D.文本压缩

15.会话层是建立在哪个层提供的服务之上,又向另外什么层提供服务的

()?

A.物理层、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传输层

C.传输层、表示层D.表示层、应用层

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

A.机械特性B.功能特性

C.过程特性D.电气特性

2.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3.基带系统是使用()进行传输的。

A.数字信号B.模拟信号

C.多信道模拟信号D.多路数字信号

4.设信道带宽为3400Hz,调制为4种不同的码元,根据Nyquist定理,理想

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A.3.4Kbps B.6.8Kbps C.13.6Kbps D.34Kbps

5.将声音分为128个量化级,采样频率为8000次/秒,则需要的数据传输率为

()。

A.56Kbps B.64Kbps C.128Kbps D.1024Kbps

6.已知某信道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127:1,则该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

()。

A.28000bps B.8000bps C.4000bps D.无限大

7.信噪比为30dB(分贝),带宽为3KHz的信道的最大数据率(信道容量)为

()。

A.56Kbps B.64Kbps C.128Kbps D.30Kbps

8.数据率为10Mbps的以太网,其码元传输的波特率是多少()?

A.5Mbaud B.10Mbaud C.20Mbaud D.40Mbaud

9.光纤分为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这两种光纤的区别是()。

A.单模光纤的纤芯大,多模光纤的纤芯小

B.单模光纤比多模光纤采用的波长长

C.单模光纤的传输频带窄,而多模光纤的传输频带宽

D.单模光纤的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而多模光纤的光源采用激光二极管。

10.EIA/TIA 568B标准的RJ45接口线序的第3、4、5、6四个引脚的颜色分别为

()。

A.白绿、蓝色、白蓝、绿色B.蓝色、白蓝、绿色、白绿

C.白蓝、白绿、蓝色、绿色D.蓝色、绿色、白蓝、白绿

11.关于曼彻斯特编码,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双相码

B.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波特率是数据速率的2倍

C.曼彻斯特编码可以自同步

D.曼彻斯特编码效率高

12.下图中12位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波形表示的数据是()。

A.100001110011 B.111100110011

C.011101110011 D.011101110000

13.如果要将两计算机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正确的线序是()。

A.1--1、2--2、3--3、4--4、5--5、6--6、7--7、8--8

B.1--2、2--1、3--6、4--4、5--5、6--3、7--7、8--8

C.1--3、2--6、3--1、4--4、5--5、6--2、7--7、8--8

D.两计算机不能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

14.T1载波把24个信道按时分多路方式复用在一条高速信道上,其编码效率是

()。

A.6.25% B.13% C.87% D.93.75%

15.E1载波把32个信道按时分多路方式复用在一条高速信道上,其中30个信

道用来数据通信,则其编码效率是()。

A.6.25% B.13% C.87% D.93.75%

16.下列哪个设备属于DCE()。

A.PC B.数据终端C.输入\输出设备D.Modem 17.调制是指()。

A.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B.把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C.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D.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18.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

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频分多路复用B.时分多路复用

C.空分多路复用D.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19.TDM的工作是利用了传输介质的()性质。

A.介质的带宽大于各路信号的总带宽

B.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

C.介质的带宽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

D.介质的带宽小于各路信号的总带宽

20.报文的内容不按顺序到达目的结点的是()方式。

A.电路交换B.数据报交换C.虚电路交换D.报文交换

习题3

1.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A.信息B.分组C.帧D.比特流

2.如果比特率为10Mb/s,发送1000位需要多长时间()

A.1us B.10us

C .100us

D .1000us

3. 滑动窗口协议用于( )的协议。

A .差错控制

B .流量控制

C .拥塞控制

D .链路管理

4. PPP 协议是哪一层的协议? ( )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高层

5. (09-35)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N 帧(GBN )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

号为0~7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

A .2

B . 3

C . 4

D . 5

6. (11-35)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 )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0~

3号数据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

A .1

B .2

C .3

D .4

7. (12-35)以太网MAC 提供的是( )

A .无连接的不可靠服务

B .无连接的可靠服务

C .有连接的不可靠服务

D .有连接的不可靠服务

8. GBN (Go-Back-N )协议使用4bit 作为发送、应答序号,不允许使用的最大

发送窗口是( )个。

A .15

B .8

C .16

D .7

9. 以下滑动窗口说明通信双方处于什么状态( )?

A .发送了0号帧,准备接收0号帧

B .发送了1号帧,接收了0号帧

C .发送了0号帧,准备接收1号帧

D .发送了1号帧,接收了1号帧

10. 停—等协议的主要缺点是( )。

A .通信不可靠

B .信道利用率不高

C .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

D .需要大容量的存储器

11. 下列不属于PPP 协议的是()。

A .TCP 协议

B .IP 数据报的封装

1 2 3

4 5

6

7 0 1 0 1

C.链路控制协议D.网络控制协议

12.设采用偶校验海明码对10101111进行编码,则编码后的结果为()。

A.1011 1100 1111 B.1010 0100 1111

C.1010 0101 1110 D.1011 0100 1111

13.以下()属于循环冗余检验CRC的特征。

A.按字符检测B.达99%差错率

C.不如奇偶校验可靠D.无法检测偶数位错

14.采用CRC校验的生成多项式为G(x)=x16+x15+x2+1,产生的校验码是()

位。

A.2 B.4 C.16 D.32

15.若信息码字为11100011,生成多项式G(X)=X5+X4+X+1,则计算出的CRC

校验码为()。

A.01101B.11010C.001101D.0011010

16.某面向比特同步规程的帧数据段中出现位串01000000111110101111110,比

特填充后输出是()。

A.0100000011111001011111010 B.0100000011110101011110110

C.01000000111110101111110 D.010000010111110101111110

17.为了避免传输中帧的消失,数据链路层采用了()方法。

A.发送帧编上序号B.海明码

C.计时器超时重发D.循环冗余码

18.采用海明码进行差错校验,信息码字为1001011,为纠正一位错,则需要比

特冗余位。

A.2 B.3 C.4 D.8

19.若海明码的监督关系为:s0=a0+a3+a4+a6 ;s1=a1+a3+a5+a6 ;

s2=a2+a4+a5+a6 。若需发送的信息为1101,则信道中传输的码字为。

A.1101001 B.1101011 C.1101010 D.1101111 20.使用海明码进行纠错,7 位码长(x7x6x5x4x3x2x1),其中4 位数据,监督关

系式为:

c0 = x1+x3+x5+x7

c1 =x2+x3+x6+x7

c2 =x4+x5+x6+x7

如果接收到的码字为1000101,那么纠错后的码字是()。

A.1000001 B.1000101 C.1001101D.1010101

习题4

1.下述关于局域网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A.IEEE802局域网标准是一个标准系列,并不继地增加新的标准。

B.IEEE802.3为令牌环网标准系列。

C.LLC协议为所有局域网提供公共服务,而每一种局域网都定义了各自的MAC层和物理层。

D.LLC层提供了两种服务:不确认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

2.在局域网中,参数a的定义是()。

A.传播速度/传输距离B.传输时间/传播时间

C.单程传播时延/帧的发送时延D.帧长度/数据率

3.用来查看用户所在主机的网卡物理地址的网络命令是? ()

A.Ipconfig B.Ping C.Arp D.Route

4.关于IEEE 802.3的CSMA/CD 协议,下面结论中错误的是()。

A.CSMA/CD 是一种解决访问冲突的协议

B.CSMA/CD 协议适用于所有802.3以太网

C.在网络负载较小时,CSMA/CD 协议的通信效率很高

D.这种网络协议适合传输非实时数据

5.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

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

A.1倍 B.2倍 C.4倍 D.2.5倍

6.以下()不是CSMA/CD协议的主要内容。

A.多点接入B.拥塞控制C.载波监听D.碰撞检测

7.以太网(或CSMA/CD协议)中,当()时,需要提高最短帧的长度。

A.网速不变但冲突域变短B.网络的广播风暴增大

C.网络的出错概率太大D.冲突域不变但网速提高

8.关于CSMA协议的几种算法,()在监听到总线空闲时,仍可能不发送。

A.1-坚持B.非坚持C.P-坚持D.以上都不是

9.关于二进制退避算法,当发生了11次碰撞后,会在0~()之间选择一个

随机数。

A.255 B.511 C.15 D.1023

10.以太网协议中使用了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这个算法的特点是()。

A.容易实现,工作效率高

B.在轻负载下能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C.在重负载下能有效分解冲突

D.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发生阻塞

11.以太网中的最小帧长是根据()来设定的。

A.网络中传送的最小信息单位B.物理层可以区分的信息长度

C.网络中检测冲突的最长时间D.网络中发生冲突的最短时间12.在以太网中,最大传输单元(MTU)是()字节。

A.46 B.64 C.1500 D.1518

13.以下关于网卡MAC地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MAC地址在每次启动后都会改变。

B.MAC地址一共有48比特,它们从出厂时就被固化在网卡中。

C.MAC地址也称做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

D.MAC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

14.以下()不是网卡的功能。

A.进行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B.实现以太网协议

C.进行流量控制D.对数据进行缓存

15.通过交换机连接的一组工作站()。

A.组成一个冲突域,但不是一个广播域

B.组成一个广播域,但不是一个冲突域

C.既是一个冲突域,又是一个广播域

D.既不是冲突域,也不是广播域

16.以太网(二层)交换机是根据()地址进行转发的。

A.物理(MAC)B.IP C.LLC D.逻辑

17.10个站点都连接到一个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上,那么每个站点得到的带

宽是()。

A.1Mbp B.10Mbp C.100Mbp D.随机分配

18.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联网设备,下面论述中,错误的是(_ ___)。

A.集线器没有自动寻址能力

B.集线器可以隔离广播风暴

C.连接在集线器上的故障设备不会影响其他结点通信

D.连接在集线器上的所有结点构成一个冲突域

19.用来组建VLAN的设备是()。

A.网关B.路由器C.集线器D.交换机

20.一个VLAN可以看作是一个()

A.冲突域B.阻塞域C.管理域D.广播域

21.下面哪个设备可以转发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A.二层交换机B.路由器C.网络集线器D.生成树网桥22.在虚拟局域网VLAN之间传输的以太网帧的最大长度是()字节。

A.1522 B.1518 C.65535 D.1500

23.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主要通信介质是()

A.微波B.扩频无线电C.红外线D.激光24.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IEEE802.11g规定的最大数据速率是()。

A.1Mb/s B.11Mb/s C.5Mb/s D.54Mb/s

25.(11-36)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协议是()

A.CSMA B.CDMA C.CSMA/CD D.CSMA/CA

习题5

1.TCP/IP的哪一层使用物理网络的物理地址?()

A.应用层B.互连网层C.传输层D.网络接口层

2.关于TCP/IP的IP层协议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点到点的协议B.不能保证IP报文的可靠传送

C.是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D.每一个IP数据包都需要对方应答

3.(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解答:A。TCP/IP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此外考察IP首部,如果是面向连接的,则应有用于建立连接的字段,但是没有;如果提供可靠的服务,则至少应有序号和校验和两个字段,但是IP分组头中也没有(IP首部中只是首部校验和)。因此网络层提供的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服务。有连接可靠的服务由传输层的TCP提供。

4.当路由器接收的IP报文的TTL值等于1时,采取的策略是()

A.丢掉该分组B.将该分组分片

C.转发该分组D.以上答案均不对

5.以下对IP地址分配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网络ID不能全为1或全为0

B.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有不同的网络ID

C.网络ID不能以127开头

D.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分配唯一的主机ID

6.下列对子网掩码的叙述中,()是错误的。

A.子网划分后,IP地址=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B.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在同一个子网中,只要看子网掩码与IP地址按位执行“与”操作后的结果是否相同。

C.子网掩码与IP地址按位执行“与”操作后得到子网地址。

D.一般情况下,子网划分后,全0号子网和全1网不能使用。

7.私网地址用于配置公司内部网络,下面选项中,()属于私网地址。

A.10.128.10.1 B.128.168.10.1

C.127.10.0.1 D.172.15.0.1

8.IP数据报头的最大长度和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分别为()和()字

节。()

A.60,65536 B.64,65536 C.60,16K D.64,16K

9.下面的地址中,属于本地回路地址的是()。

A.10.10.10.1 B.255.255.255.0

C.127.0.0.1 D.192.0.0.1

10.下面()IP地址可以在Intermet上使用。

A.198.87.256.230 B.211.101.198.97

C.172.16.29.87 D.192.168.255.1

11.IP地址191.25.112.2 是一个()地址

A.A类B.B类C.C类D.D类

12.以下地址中属于D类地址的是()

A.224.116.213.0 B.110.105.207.0

C.10.105.205.0 D.192.168.0.7

13.与10.110.1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是()

A.10.110.12.0B.10.110.12.32C.10.110.12.31D.10.110.12.30 14.对于IP地址为202.93.120.6的主机来说,其默认网络号为()

A.202.93.120.0 B.202.93.120.6 C.202.93.120 D.6

15.把IP网络划分成子网,这样做的好处是(_ ___)。

A.增加冲突域的大小B.增加主机的数量

C.减小广播域的大小D.增加网络的数量

16.已知一主机IP地址为130.101.193.1/18,则其所在子网地址为()。

A.130.101.192.0 B.130.101.193.0 C.255.255.192.0 D.255.255.0.0 17.把网络202.112.78.0划分为多个子网(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则所有

子网可用的主机地址总和是()。

A.124 B.128 C.252 D.254

18.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

“与”的结果一定()。

A.为全0 B.为全1 C.相同D.不同

19.对地址转换协议(ARP)描述正确的是()

A.ARP封装在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

B.ARP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

C.ARP是用于IP地址到域名的转换

D.发送ARP包需要知道对方的MAC地址

20.ARP协议的作用是由IP地址求MAC地址,ARP请求是广播发送,ARP响

应是发送。

A.单播B.组播C.广播D.点播

21.路由汇聚(Route Summarization)是把小的子网汇聚成大的网络,下面4个

子网:172.16.193.0/24, 172.16.194.0/24, 172.16.196.0/24, 172.16.198.0/24, 进行路由汇聚后的网络地址是()

A.172.16.192.0/21 B.172.16.192.0/22

C.172.16.200.0/22 D.172.16.224.0/20

22.CIDR 技术的作用是()。

A.把小的网络汇聚成大的超网

B.把大的网络划分成小的子网

C.解决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D.由多个主机共享同一个网络地址

23.下列()命令用来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A.arp B.ipconfig C.ping D.tracert

24.主机A发送IP数据报至主机B经过了5个路由器,问总共使用了()次

ARP协议。

A.5 B.6 C.10 D.11

25.(10-37)某网络的IP地址为192.168.5.0/24采用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248,则该网络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为()

A.32,8 B.32,6 C.8,32 D.8,30

26.(10-36)若路由器R因为拥塞丢弃IP分组,则此时R可以向发出该IP分

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报文件类型是()

A.路由重定向B.目的不可达C.源抑制D.超时

27.下列情况中,()不会产生ICMP报文

A.接收方对TCP报文校验出错

B.路由器无法找到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

C.TCP报文中的端口上无守候进程监听

D.路由器发现有网络拥塞情况

28.(11-38)在子网192.168.4.0/30中,能接收目的地址为192.168.4.3的IP分

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A.0 B.1 C.2 D.4

解答:C。首先分析192.168.4.0/30这个网络。主机号占两位,地址范围192.168.4.0/30~192.168.4.3/30,即可以容纳(4-2=2)个主机。主机位为全1时,即192.168.4.3,是广播地址,因此网内所有主机都能收到,因此选C。

29.(12-39)某主机的IP为180.80.77.55,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若该主机

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为:

A.180.80.76.0 B.180.80.76.255

C.180.80.77.255 D.180.80.79.255

30.为了适应Internet的高速增长和支持各种不同的地址格式,IPv6的地址长度

取为()。

A.64位B.96位C.128位D.256位

习题6

1.在自治系统内部实现路由器之间自动传播可达信息、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称

为()

A.EGP B.BGP C.IGP D.GGP

2.两个网段在物理层进行互联时,要求()。

A.数据速率和数据链路协议都不同

B.数据速率相同数据链路协议可不同

C.数据速率和数据链路协议都相同

D.数据速率不同但数据链路协议相同

3.下列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网络风暴的是()。

A.中继器和集线器B.网桥和路由器

C.集线器和交换机D.中继器和网桥

4.路由器工作在ISO/OSI参考模型的()。

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

5.(12-37)以下关于IP路由器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Ⅰ、运行路由协议,设置路由表

Ⅱ、检测到拥塞时,合理丢弃IP分组

Ⅲ、对收到的IP分组进行差错校验,确保传输的IP分组不丢失

Ⅳ、根据收到的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将其转发到合理的传输线路上

A.仅Ⅲ、ⅣB.仅Ⅰ、Ⅱ、Ⅲ

C.仅Ⅰ、Ⅱ、ⅣD.Ⅰ、Ⅱ、Ⅲ、Ⅳ

6.在RIP中距离等于()为不可达()

A.4B.8C.16D.32

7.关于RIP,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A.RIP使用距离矢量算法计算最佳路由

B.RIP规定的最大跳数为16

C.RIP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为30秒

D.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8.某自治系统采用RIP协议,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邻居路由器

R2的距离矢量中包含信息<net1,16>,则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

B.R2可以到达net1,跳数为16

C.R1可以经过R2到达net1,跳数为17

D.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

9.关于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向量协议的区别,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链路状态协议周期性地发布路由信息,而距离向量协议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发布路由信息。

B.链路状态协议由网络内部指定的路由器发布路由信息,而距离向量协议的所有路由器都发布路由信息。

C.链路状态协议采用组播方式发布路由信息,而距离向量协议以广播方式发布路由信息。

D.链路状态协议发布的组播报文要求应答,这种通信方式比不要求应答的

广播通信可靠。

10.以下路由协议中,基于L-S算法的是()。

A.IGRP B.RIP C.OSPF D.IGP

11.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采用()算法计算最佳路由。

A.Dynamic-Search B.Bellman-Ford

C.Dijkstra D.Spanning-Tree

12.关于外部网关协议BGP,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__()__。

A.BGP是一种距离矢量协议B.BGP通过UDP发布路由信息C.BGP支持路由汇聚功能D.BGP能够检测路由循环

13.下面有关BGP4协议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BGP4是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

B.BGP4不支持CIDR技术

C.BGP4把最佳通路加入路由表并通告邻居路由器

D.BGP4封装在TCP段中传送

14.设在t时刻路由器A死机,此时的距离如图。问各路由器经4轮交换后,到

A的距离为()。

A.3,2,4 B.4,5,6 C.5,6,5 D.6,4,5

15.主机A的IP地址为202.101.22.3,主机B的IP地址为203.10.21.4,两机通

过路由器R互连。R的两个端口的IP地址分别为202.101.22.5和203.10.21.5,掩码均为255.255.255.0。请指出错误的说法()。

A.主机A将数据发往R,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为202.101.22.3,目标IP 地址为203.10.21.4

B.主机A首先发出ARP广播询问IP地址为203.10.21.4的MAC地址是多少,路由器R对此广播包进行响应,并给出R的MAC地址

C.路由器在网络203.10.21.0发出ARP广播,以获得IP地址203.10.21.4对应的MAC地址,主机B对此广播包进行响应,并给出B的MAC地址D.路由器R将数据发往B,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为202.101.22.3,目标IP 地址为203.10.21.4

16.ATM信元及信头的字节数分别为()

A.5,53 B.50,5 C.50,3 D.53,5

17.14、命令IP ROUTE 0.0.0.0 0.0.0.0 10.110.0.1 代表的是: ()

A.直接路由B.间接路由C.默认路由D.以上都不对

18.X.25分组格式中的逻辑信道(组)号用于提供什么服务? ()

A.虚电路B.数据报C.差错处理D.流量控制

19.下述关于ATM网络叙述不正确是?()

A.ATM技术不仅可以用来构造局域网,还可以用来构造广域网。

B.ATM能够按业务的需要动态地分配网络带宽。

C.ATM简化了网络功能,将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功能留给用户终端去处理。

D.定了同一种标准物理接口。

20.在HFC网络中,Cable Modem的作用是()。

A.用于调制解调和拨号上网

B.用于调制解调以及作为以太网接口

C.用于连接电话线和用户终端计算机

D.连接ISDN接口和用户终端计算机

习题7

习题7

一、单项选择题

1.TCP段头的最小长度是()字节。

A.16 B.20 C.24 D.32

2.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建立,TCP通常采用( )。

A.端口机制B.窗口控制机制

C.自动重发机制D.三次握手法

3.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进程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 A.应用层B.传输层C.网际层D.网络接口层

4.在TCP协议中,采用()来区分不同的应用进程。

A.端口号B.IP地址C.协议类型D.MAC地址

5.在TCP/IP 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

A.1~255 B.256~1023 C.1~1023 D.1024~65535

6.关于拥塞控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拥塞控制主要用于保证网络通畅地传送数据,是一种全局性的控制措施。B.网络拥塞现象是由于网络的数据流量或交通量超过网络额定容量而引起的。C.现代网络系统大都采用开环控制算法来解决网络拥塞问题。

D.拥塞控制关键技术在于:检索机制,反馈机制,调整机制。

7.Windows下用来查看主机的协议连接状态统计结果的网络命令是? ()A.Ipconfig B.Ping C.Arp D.Netstat

8.下列关于UDP协议描述错误的是:( )

A.UDP协议具有高效性

B.提供协议端口,以提供进程通信的能力

C.建立在IP之上,同IP一样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但其可靠性较高D.基于UDP的应用程序,其通信的可靠性必须自己(应用程序)解决

9.TCP/IP网络层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拥塞控制B.路径选择

C.为传输层提供服务D.差错控制

10.一个表示连接确认的TCP报文段的SYN和ACK两个参数的值设置如下

()。

A.SYN=0 ACK=0 B.SYN=0 ACK=1

C.SYN=1 ACK=0 D.SYN=1 ACK=1

11.在网络中,一般发现拥塞的途径有两条:一条途径是来自ICMP的源抑制报

文;一条途径是报文丢失现象。而报文丢失一般由谁发现的。( )

A.接收方B.发送方C.路由器D.网络管理软件

12.10.下列关于UDP和TC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UDP和TCP都是传输层协议,是基于IP协议提供的数据报服务,向应用层提供传输服务。

B.UDP协议开销低,传输率高,传输质量差;TCP协议开销高,传输效率低,传输服务质量高。

C.UDP协议与TCP协议都提供数据报头与数据体的校验。

D.UDP协议适用于通信量大、性能要求高的应用;TCP协议适用于突发性强、消息量比较小的应用。

13.设某TCP报文段含800个字节,其段序号为200。则最后的字节号和确认序

号分别为()。

A.500,1000 B.799,800 C.800,201 D.999,1000 14.TCP的发送窗口是由()决定的。

A.接收窗口B.接收和拥塞窗口C.拥塞窗口D.都不是15.TCP传输中FIN标志意味着()。

A.双向发送释放B.单向发送释放C.中止全部连接D.中止局部连接

16.UDP数据报头部不包含()。

A.源端口B.检验和C.目的端口D.头部长度17.一TCP头部前4个字节为0d 28 00 15,则该TCP是用于()协议的连接。A.HTTP B.SNMP C.FTP D.SMTP

18.3、(10-3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

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接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9.(11-39)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

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A.(SYN=0,ACK=0,seq=11221,ack=11221)

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

C.(SYN=1,ACK=1,seq=11221,ack=11221)

D.(SYN=0,ACK=0,seq=11220,ack=11220)

20.(11-40)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

了3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4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A.300 B.500 C.1200 D.1400

习题8

1.Telnet工作于哪一层?()

A.传输层B.应用层C.网络层D.链路层

2.下列哪一个协议不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

A.Telnet B.ARP C.FTP D.HTTP

3.不使用面向连接传输服务的应用层协议是()。

A.SMTP B.FTP C.HTTP D.SNMP

4.TCP协议规定HTTP _______ 进程的端口号为80。

A.客户B.分布C.服务器D.主机

5.SMTP服务器使用的TCP端口号是()。

A.21 B.23 C.25 D.110

6.TELNET通过TCP/IP协议在客户机和远程登录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

连接。

A.UDP B.ARP C.TCP D.RARP

7.某校园网用户无法访问外部站点210.102.58.74,管理人员在windows 操作

系统下可以使用___()___判断故障发生在校园网内还是校园网外。

A.ping 210.102.58.74B.tracert 210.102.58.74

C.netstat 210.102.58.74D.arp 210.102.58.74

8.在Web系统,使用一个统一资源定位器URL来唯一地标识和定位Internet

中的资源,哪一项不属于URL的组成部分()。

A.通信协议B.安全协议

C.服务器地址D.路径和文件名

9.下列()是合法的URL。

A.http//202.101.208.4 B.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2049970.html,:80

C.ftp//202.101.208.4 D.f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2049970.html,

10.DNS中的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为()的。

A.一对多B.多对一C.一对一D.多对多

11.域名服务DNS的正向解析是:()

A.将域名转换为物理地址B.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C.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D.将IP地址转换为域名

12.在Internet域名体系中,域的下面可以划分子域,各级域名用圆点分开,按

照()。

A.从左到右越来越小的方式分4层排列

B.从右到左越来越小的方式分4层排列

C.从左到右越来越小的方式分多层排列

D.从右到左越来越小的方式分多层排列

13.WWW网页文件的编写语言及相应的支持协议分别为()

A.HTML,HTPT B.HTTL,HTTP

C.HTML,HTTP D.以上均不对

14.()不属于电子邮件协议。

A.SMTP B.IMAP C.POP3 D.SNMP 15.当FTP返回用户请求的文件时,采用的链接是()。

A.控制链接B.数据链接

C.应用链接D.UDP链接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三章 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屋。(3) 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品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4) 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 原则是:(1)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 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 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屮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 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申i 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 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顿数据链路层的巾贞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 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5. 1.OSI 环境中数据发送过程 1) 应用层 当进程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应用层报头,组成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表示层。 2) 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应用层数据单元后,加上表示层报头组成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表示层按照协议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变换和加密处理。 3) 会话层会话层接收到表示层数据单元后,加上会话层报头组成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传输层。会话层报头用来协调通信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2009-12-14 18:16:22) 转载▼ 标签: 课程-计算机 教育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 帧定界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透明传输 寻址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2009-12-14 18:28:04) 转载▼ 标签: 课程-计算机 教育 第五章传输层 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 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 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 答:都是。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 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 答:丢弃 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 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中断(),篡改(),伪造()。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 延迟这些。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 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 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这种被 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 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

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 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 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2)拒绝服务:( )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 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 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 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 称为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恶意程序()通常是指带有攻击意图所编写的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PSE:分组交换设备 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 NCC:网络控制中心 FEP:前端处理机 IMP:接口信息处理机 PSTN:电话交换网 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 DDN:数字数据网 FR:帧中继 ATM:异步转移模式 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 VOD:电视点播 WAN:广域网 LAN:局域网 MAN:城域网 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 ITU:国际电信联盟 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2章 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协议三要素: (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 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9.试比较OSI/RM与TCP/IP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点:(1)OSI模型有七层,TCP/IP是四层,它们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它的层并不相同。 (2)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有所不同。 第3章 3.请说明和比较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3种常用介质的特点。 答:双绞线:由螺线状扭在一起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 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一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同轴”形式构成线对。最里层是内芯,向外依次为绝缘层、屏蔽层,最外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套,内芯和屏蔽层构成一对导体。适用于点到点和多点连接。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 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 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 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 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 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 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谢希仁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讯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业务。 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制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部门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广播网络:网络中的计算机或设备使用一个共享的通信介质进行数据传播,网络中的所有结点都能收到任一结点发出的数据信息。 点—点网络:是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一条物理线路连接的网络。 四、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四个阶段:1)远程联机阶段2)互联网络阶段3)标准化网络阶段4)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 远程特点:系统中只有一个计算机处理中心,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主计算机负担过重,终端独占线路,资源利用率低。 互联特点: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通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呈现出的是多台计算机处理中心的特点。 标准化网络阶段: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阶段: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 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和协议的管理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资源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道资源;2)网络通信;3)分布式处理;4)集中管理;5)均衡负载 5、计算机网络硬件包括哪些? 主计算机、网络工作站、网络终端、通信处理机、通信线路、信息变换设备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 1.网卡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它实现了网络的哪几层协议? 网卡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是最基本的网络设备,是单个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桥梁。它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实现。采用不同拓扑结构,对于不同传输介质的网络,介质的 访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有相应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来规范介质的访问方式,从而使网络用户方便、有效地使用传输介质传递信息。 (3) 串/并行转换。因为网卡通过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与计算机联系,而网卡与网络的通 信线路采用串行传输方式联系,所以网卡应具有串/并行转换功能。 (4) 发送时,将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数据转变为适于通信线路传输的数字信号形式,即编 码;接收时,将到达网络中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形式,即译码。 2.网卡有几种分类方式? 1.按连接的传输介质分类 2.按照总线类型分类 3.使用粗缆、细缆及双绞线的网卡接口名称分别是什么? 粗缆网卡使用AUI连接头,用来连接收发器电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网卡的使用了。 细缆网卡使用BNC连接头,用来与BNC T型连接头相连,现在也很少使用,在一些布网较早的单位还可以见到。连接同轴电缆的网卡速率一般为10 Mb/s。双绞线网卡是现在最常用的,使用RJ-45插槽,用来连接网线的RJ-45插头。 4.简述安装网卡的主要步骤。 对于台式计算机,若使用USB网卡,则只要将网卡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中就可以了; 若使用ISA或者PCI网卡,则需以下安装步骤: (1) 断开电源,打开机箱。 (2) 在主板上找到相应的网卡插槽,图3.8所示为ISA插槽和PCI插槽。选择 要插入网卡的插槽,将与该插槽对应的机箱金属挡板取下,留下空缺位置 (3)将网卡的金属挡板朝向机箱背板,网卡下方的插条对准插槽,双手均匀用 力将网卡插入插槽内,这时网卡金属挡板正好填补了上一步操作留下的空缺位置 (4) 根据机箱结构,需要时用螺丝固定金属挡板,合上机箱即可。 对于笔记本电脑,网卡的安装较为简单。首先找到笔记本的PCMCIA 插槽,如图3.10所示,然后将PCMCIA网卡有金属触点的一头插入PCMCIA 插槽,这样网卡就安装好了 5.集线器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集线器属于物理层设备,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 6.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中,级联与堆叠连接方式有什么异同? 1.级联是通过集线器的某个端口与其他集线器相连,堆叠是通过集线器背板上的专用堆叠 端口连接起来的,该端口只有堆叠式集线器才具备。 2.距离不同堆叠端口之间的连接线也是专用的。堆叠连接线长度很短,一般不超过1 m, 因此与级联相比,堆叠方式受距离限制很大。 3.但堆叠线缆能够在集线器之间建立一条较宽的宽带链路,再加上堆叠单元具有可管理 性,这使得堆叠方式在性能方面远比级联方式好。 7.交换机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交换机是二层网络设备(即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习题 一、填空题 1.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2.如果网络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工作站,则称其为对等网。 3.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规则三个要素组成。 4.OSI参考模型规定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分组传送、流量控制和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 5.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6.设置传输层的主要目的是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7.在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上支持文件传输的协议是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 FTAM ,支持网络管理的协议是报文处理系统MHS 。 二.选择题 1.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如果某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结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3.网状拓扑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执行路径选择的层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层是 C 。 A)物理层 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 6.在OSI七层协议中,提供一种建立连接并有序传输数据的方法的层是C。 A)传输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7.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称为(C)使信息传输与信息功能相结合,使多个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信息的能力。 A)分散系统B)电话网C)计算机网络D)智能计算机 8.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和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在OSI(D)层上实现。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 三、思考题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网络的交换功能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2)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树型网、总线网、环型网、网状网等; (3)根据网络的通信性能可以分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 (4)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_谢希仁_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第一章 P19 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电路交换,当t=s时,链路建立; 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 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t=x/C,发送完最后一bit;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 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 x/C+(k-1)p/C+kd<s+x/C+kd时, (k-1)p/C<s 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答:分组个数x/p,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 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 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p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 10、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传输距离和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同上。 答(1):发送延迟=107/(100×1000)=100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2):发送延迟=103/(109)=10-6s=1u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全部)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1962 —1965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s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NPL的戴维德(David)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1969年12月,美国的分组交换网网络中传送的信息被划分成分组(packet),该网称为分组交换网ARPANET(当时仅有4个交换点投入运行)。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现在大家都公认ARPANET为分组交换网之父,并将分组交换网的出现作为现代电信时代的开始。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由此可见,通信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不仅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由此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值得说明的是,分组交换技术所采用的存储转发原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借鉴了电报通信中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的思想。它们的关键区别在于通信对象发生了变化。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①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 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8、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9、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 (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 (3)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 1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14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数据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三大部分。 2.网络协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语义,语法和同步。 3.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三种基本方式。 4.传输媒体可分为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导向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 5.信道复用技术主要有时分复用、频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等。 6.若IP地址是172.68.35.96,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则该地址的子网号是8,主机号是864,该子网能连接1022台主机。 7.10BASE-T中10代表10Mb/s的数据率、BASE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表示双绞线。 8.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有FTTx、HFC网、xDSL等。 9.数据链路层的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错检测。 12.在因特网中,应用层的协议很多,例如,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TMP协议,支持文件传送的FTP协议。 13.面向连接服务具有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14.转发器,网桥和路由器分别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上使用的中间设备,以实现网络的互连。 1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1001。 18.一个3200bit长的TCP报文传到IP层,加上160bit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下面的互连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但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输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bit。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必须分片。试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3840(bit)的数据。 19.假设500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速率为1Gb/s,且无中继器,信号在电缆中的速度为200000km/s。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是5000(bit)。 20.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依次交给运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传送,分别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20字节的IP首部、18字节的帧首部和尾部。问:数据的传输效率是63.29%。 21.在传输基带数字信号时,主要有和等编码方法。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的码元传输速率是20M波特。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主要有保密性、安全协议的设计、访问控制。 10.扩频通信通常有两大类直接序列扩频DSSS、跳频扩频FHSS,CDMA的码片序列属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 15.对计算机网络的威胁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大类,主动攻击可进一步划分为更改报文流、拒绝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等三种。 16.IP数据报首部长度的最大值为60字节,最小值为20字节,IP数据报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 21.在传输基带数字信号时,主要有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编码方法。 22.数字签名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报文鉴别、报文的完整性、不可否认三个功能。 23.目前因特网提供的音频/视频服务大体可分为流式存储音频/视频、流式实况音频/视频、交互式音频/视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