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管理学笔记

城市管理学笔记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蓓2014052005

第 1 章导论

●重点问题:

建制市与城市管理的概念

城市管理学的基本原则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1.1建制市与城市管理的含义

1.1.1 城市与建制市

1.“建制市”(municipality)是行政建制的一种,其设置需要具备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并按照法

定程序进行审批。

《1993年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

a.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b.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c.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

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级市。

d.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设市标准在2000~20000人之间。

建制市

a.中央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市长是省部级干部)

b.省辖市: 1):副省级市(市长是副省级干部,包括10个省级行政中心以及5个计划单

列市。)2)、较大的市(市长是厅局级干部。特殊的是市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法规,地方法规效力同于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法规。)3)、经济特区(6个,市长是厅局级干部。特区人大可制定适应特区的法规,不受省人大约束,全国人大授权高于省人大。)4)、地级市(市长是厅局级干部,一般都是设区的市。)5)、县级市(市长是县处级干部,一般都由地级市代管。)PS:以上五类有重叠。

c.县辖市: 解放前解放区设置县辖市。

d.广州和深圳是副省级市,深圳是计划单列市,东莞和中山是不设区的市。计划单列市的

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

2.20世纪80年代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来,每个“建制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包含农村地区,

市政府同时承担着农业和农村管理工作。这种广域型建制市,是中国城市管理的显著特征,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城乡分治模式。

1.1.2 城市管理的含义

1.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2.城市管理的基本使命是,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

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而非控制)

3.现代城市管理的主体既包括城市政府,也包括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行业协会以及

广大市民。在多元城市管理主体中,城市政府仍然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改革政府

a.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浆

b.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c.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d.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e.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f.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g.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h.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i.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j.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城市管理的现实意义

1.1.3 城市管理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管理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吧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人士城市发展最活跃、最重要、最根本、最宝贵的资源。只有满足人的需求,充分保证市民权利、福利和自由,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竞争力。

2.系统管理原则

城市管理是由许多子系统以及各种要素、各个环节有机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的子系统和各种要素之间菊耦内在的联系性。城市管理要把各种要素以及各个管理环节作为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进行规划和管理,而不能孤立地关注某个子系统。

3.法治透明原则

现代城市管理遵循法治原则,实行依法行政,并接受社会监督。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城市管理过程应保持公开透明,方便社会各方获取信息。

4.利益平衡原则

城市管理是对城市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过程。城市管理应综合权衡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努力促使多元利益和谐共存,而不能仅仅考虑某个社会群体的特殊利益。

5.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管理难免会对社会利益和利益格局进行调整。为了维护多元利益平衡,需要发展和完善公众参与参与的渠道和途径,保障不同社会群体拥有平等的利益表达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成本效益原则

城市管理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需要耗费一定的社会资源。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将绩效和结果置于重要位置。以合宜的成本投入取得最优成效,这是城市善治的基本要求。

1.2 城市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1.2.1 西方城市管理学研究

1.20th初,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对市议会、市政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

讨论。

2.20th20s以后,西方学者在城市财政、税收、治安、教育、司法、消防等领域,开展了

很多专门研究。

3.20th30s以来,西方的城市管理学研究吸收了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

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和互相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1.2.2 中国城市管理学研究

1.1949年以前,旧中国的高校教育曾经开设“市政学”课程。

2.20th80s以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城市经济会相继成立。

3.20th90s初,“市政学”被列入高等学校自学考试课程。

4.进入21th,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先后开设了城市管理专业。

1.3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3.1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始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心。城市对国家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城市管理学首先要研究城市的含义、特征和功能,研究城市化的进程和具体表现,研究城市化中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选择。

2.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城市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为方式以及运行机制的总和。城市管理学不仅要研究城市政府机关的组织体系、职责权限和活动方式。还要研究城市政党组织与政府机关的关系,研究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研究城市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研究城市政府与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企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3.城市管理主体

城市管理主体即城市公共管理的责任承担者。传统城市管理由政府垄断指挥、管制和监督权;现代城市管理注重利益相关者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注重在政府与社会以及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合作与伙伴关系,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城市善治,城市政府仍是最重要的管理主体,但不再是唯一。

4.城市管理客体

城市管理客体即城市管理对象,是指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可能出现失灵问题,公共管理机构必须介入的城市管理领域。城市管理客体也就是城市公共事务,涉及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公共财政和税收、微观经济规制、人口与社会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环境保护等。

5.城市管理规律和方法

对城市现象和政策过程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对表面的一般描述上,需要深入探究城市现象和政策过程的内在联系。只有科学把握城市管理规律,恰当运用治理工具,才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

1.3.2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

3.规范研究法

4.实证研究法

1.4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1.学习和研究城市管理学有利于保障城市化健康发展。

2.学习和研究城市管理学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效益:效益、效率、公平、回应性。

3.学习和研究城市管理学有利于提升公众满意度。

4.学习和研究城市管理学可以培养造就大批人才。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建制市?什么是城市管理?

2.城市管理应坚持哪些基本原理?

3.简述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的启发意义。

4.城市管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5.城市管理学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

6.学习城市管理学有何意义?

第 2 章城市与城市化

重点问题:

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

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1.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1.城市的概念

1)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

资源密集、文化荟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等特点。

2)各国划分城市与乡村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是根据人口密度划分日本4000人/km2

二是根据人口规模划分多数国家2000人~20000人

三是行政划分法政府立法与行政规定

四是职业界定法原苏联非农业人口比重>70%

2.城市的基本特征

(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

人口的密集性、大量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财富、知识技术和信息的生产基地。

(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由于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城市经济运行具有高效性。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生产、分配、运输、交换、消费等经济功能;工作、生活、休憩、健身、娱乐等社会功能;教育、科技、文化等智力活动功能;城市运行过程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环节。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城市的开放性是双向的过程,它既包括城市向外界的功能辐射,也包括城市对外界的功能吸引。城市发展需要外界源源不断输入物质、能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城市发展也需要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商品、信息和管理的输出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和价值回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财富积累和发展后劲。

(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与乡村社会相比,,城市人的种族或民族构成、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和政治意识等,都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城市是多元文化共存、交融和相互影响的场所。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1)经济功能。

2)社会功能。

3)智力活动功能。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最早的城市距今有五千多年。西亚两河流域中下游、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区?早期的城市相继诞生。

2.近现代城市的发展

(1)16th以后,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18th下半叶,工业革命不仅导致城市数量增加?而且城市的规模也迅速扩张。

(3)目前?继发达国家实现了城市化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化。

3.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1)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

(2)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

(3)形成大都市区和大都市连绵带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了原来的地域界限,不断向周边扩展,将周围地区也纳入了城市化轨道,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逐渐融为一体,形成大都市区。

随着大都市区的发展,一些城市化区域彼此相连,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带。

(4)形成很多国际性城市

(5)生态城市建设开始启动

2.2 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2.2.1 城市的复合型功能

1.生产中心的功能

2.商业中心的功能

3.交通中心的功能

4.信息中心的功能

5.政治中心的功能

2.2.2 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

1.所谓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也称metropolitan areas),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

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导致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一体化地区整体。

2.首先,与传统城市体系相比,大都市区的经济活动在地理上更加集中,一体化程度更强,

形成了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其次,与非大都市区相比,大都市区具有更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最后,大都市区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3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2.3.1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

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区域总

人口)

2.城市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农业人口不断地向非农业人口转变;(2)生产要素不

断向城市集聚;(3)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4)在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城市,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3.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区域总人口。

2.3.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1.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

1)18th中叶—20th50年代,世界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欧洲和美洲?这是城市化的局部发展

阶段。

2)西欧是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地区,因而也是最早形成近代城市的地区。

2.城市化的普遍发展阶段

1)20th中叶以后,世界城市化迎来了普遍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2)20th50年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不仅超过同时期的发达国家,而且比发达国家以

往的最快速度还要快。

3)发达国家在城市化速度趋缓的同时,还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向。所谓“逆城市化”,是指城

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与扩散的过程。(“郊区化”)

2.4 中国的城市化政策

2.4.1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1842—1949年的城市化畸形萌芽阶段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中国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畸形社会结构。

2)在西方殖民者活动的租界地区,存在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和近代城市文明;而在普通

市民生活的城镇地区,社会生活仍然处于贫困和落后状态。

2.1949—1957年的城市化正常发展阶段

1)“一五”计划在合理发展老工业基地的同时,国家重点发展内地工业。

2)随着工业布局的调整,内地已有的工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新兴工业城

市。

3.1958—1965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

1)1958—1960年的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

1958年,国家开始实施“大跃进”计划,城市发展出现急躁冒进问题。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严重脱离了城市实际承受能力。

2)1961—1965年的城市化调整和滑坡阶段

为缓解城市粮食严重短缺问题,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压缩城镇人口规模,动员大批职工及其家属返乡务农。从1962年开始,国家开始组织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4.1966—1978年的城市化严重停滞阶段

1)“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城市知青“上山下乡”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演变为“接受贫下中

农再教育”的政治运动。

2)在工业建设方面,国家强调国防战备,大规模投资于“三线”建设,对西部地区经济开发

具有促进作用,但它不利于发挥区域经济的资源秉赋优势。

5.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持续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发展很快。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建制市661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68个,县级市374个。此外,全国有建制镇约2万个。

2.4.2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许多管制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政府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调整户籍管制、人口流动和就业政策,调整设市标准、产业政策、发展计划和发展模式。

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在“离土不离乡”政策的引导下,乡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3.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现行户籍制度与城市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挂钩,它仍在强化市民与农民的身份差异。

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2.4.3 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

1)滞后型城市化的积极效应:

它立足于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迁徙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冲击,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服务供给,避免城市出现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现象。

2)滞后型城市化的负面效应:

(1)城市化滞后制约农业规模经营。

(2)城市化滞后不利于发挥城市经济效益。

(3)城市化滞后使生态环境付出代价。

(4)城市化滞后限制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2.4.4 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政策的反思

1)1989年《城市规划法》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

市的方针”。

2)2007年《城乡规划法》转而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

3)除首都外,其他城市发展都应坚持经济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举。从国家整

体城市化格局看,应当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龙头,中等城市为中心,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

a.首先,应当发挥大城市的特殊优势,形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规划不应控

制大城市发展,而应大力促进其发展。

b.其次,需要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优势。

c.最后,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2.4.5 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创新

1.中国城市化的政策调整

1)进入21th,中央开始调整政策安排,转而采用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即

依托大城市,发展若干城市群和城市带,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2)大都市区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导趋向,中小城市只有在大都市区的整体框架下

协调发展才符合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2.城市群的概念和含义

所谓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一个城市群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城市群更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

3.城市化发展的新思维

1)未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单元既不是国家, 也不是企业, 而是城市群。

2)中国城市化应选择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原因在于:

①城市群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产业集聚功能。

②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③城市群发展模式有利于提升环境消费的规模经济效应。

④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消费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城市?城市有哪些基本特征?

2.全球视野中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有哪些?

3.简述城市的主要功能。

4.什么是城市化?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5.简述发达国家城市化出现的新特征。

6.简述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特征。

7.联系实际,试析优先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政策的负面效应。

8.什么是城市群?如何理解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化发展政策?

第 3 章城市管理理论

重点问题: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概念

中国城市公共部门的种类

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

政府失灵的含义和原因

公共产品的主要类型

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机制

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发展

3.1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3.1.1 私人部门的含义

1.私人部门的概念

1)所谓私人部门,即私人领域的行动主体,是指参加市场交换活动的各种组织和个人。具

体地讲,私人部门包括各类企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

2)私人部门以市场的自愿交易和自发秩序为核心机制来组织社会行动。私人部门并不排斥

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只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而存在。

2.私人部门的特征

(1)行动主体的自主性

(2)行动主体的平等性

(3)私人行为的互惠性

(4)市场交易的竞争性

(5)私人行为的契约性

3.1.2 私人部门的优势

首先,私人部门的分散决策能够较快地实现供需平衡。

其次,市场价格的信息传导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最后,市场主体的利益驱动有利于激励创新。

3.1.3 公共部门的含义

1.公共部门的概念

1)公共部门基于公共选择行为,依托公共权力,通过自上而下的指挥命令来组织社会行动。

2)公共部门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其行动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组织体

系。公共部门一般是指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它们主要负责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部门负责管理公共事务,谋求公共利益,不以营利为目的。

3)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1)政府具有征税权、禁止权

和处罚权。它可以凭借公权力,强行获得政府收入,禁止某些社会活动,对违法者实施处罚。(2)政府可以通过产权等强制性制度安排,对经济主体的活动提供激励约束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进行管制。(3)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对消费者提供信息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

2.公共部门的特征

(1)公有产权

(2)公共利益

(3)集体行动

(4)非市场化

3.1.4 城市公共部门

中国城市公共部门主要包括:

(1)政党

(2)政府

(3)事业单位

(4)国有企业

(5)其他公共部门

3.2 市场失灵与公共管理

3.2.1 市场机制的功能

1.需求满足功能

2.情报传递功能

3.检验评价功能

4.资源配置功能

5.激励创新功能

3.2.2 市场失灵问题

1.市场失灵的含义

1)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

些领域运作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

2)内在功能缺陷是指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外部条件缺陷是指市场

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理想外部条件难以满足。

公共产品问题

1)城市公共产品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ry)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non-exclusivity)。

2)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制度体系。

外部效应问题

1)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2)政府可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措施,遏制和消除负外部性行为,激励正外部性行为。

分配不公问题

1)市场机制不仅不能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而且会扩大收入差距。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2.3 公共管理的使命

1.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2.纠正外部效应的不良影响

3.消除市场垄断的不利影响

4.矫正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影响

5.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6.保障宏观经济稳定

7.推动发展和进步

3.2.4 政府失灵问题

1.政府失灵的含义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在一些领域,人们期望政府能够解决市场办不好的事情,结果却发现政府干预不仅不能弥补市场失灵,反而进一步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浪费了公共资源。

3.3 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

3.3.1 城市公共产品的概念

1)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相对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而言的。

2)每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消费的非竞争性)

3)凡是不能适当地将那些没有付费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产品,就是公共产品。(受益的

非排他性)

3.3.2 城市公共产品的类型(举例)

1.纯公共产品是指能够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条件的产品,比如警察和路灯。公共道路、路灯路牌、免费公园、城市广场、大众体育设施、公共图书馆、警察、消防、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等都可称得上是纯公共物品。

2.俱乐部产品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的产品。这类产品的消费者数目通常被界定在一定范围内,类似于各种俱乐部提供的服务,因此被称为俱乐部产品。比如实行收费制度的高速公路、桥梁、游泳池、公园、水电气设施、动物园、展览馆、电影院、音乐厅、博物馆、娱乐设施、图书馆等都属于俱乐部产品。这些产品的消费具有共享性质,在没有出现拥挤状况之前,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反之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都会增加。因此俱乐部产品既要实行收费制度,也要限制消费者数量。

3.公共资源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的产品。比如公共草坪、矿产资源、公共牧场、公共池塘、公共河流、公共鱼塘等都属于公共资源。然而资源总量有限,

2020电大本科《城市管理学》第二次形考答案

城市管理学第二次形考 考核任务形式: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撰写的论文要求用WORD修改功能,保持原始修改记录。 考核内容:撰写论文,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 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2、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 3、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4、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即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关系;正确处理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增强经济实力与致富职工群众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不断强化三个理念: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化“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理念;强化“加快发展、又好又快”的理念。 当前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城市管理观念和理念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飞快,城市管理也正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 因其城市管理起点低,水平不高,尤其是管理观念滞后,管理理念不新,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在面对众多复杂问题时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一方面表现为对城市管理内涵理解狭隘,认为城市管理就是一般意义的占道摊点整治、环卫清扫保洁、车辆行驶停放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表现为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城市急剧扩张中,人们愈来愈重视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建设,重视建设的速度,强调建设的效率,对城市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全面坚持,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城管工作及城管工作者在市民心中的形象。 2.体制机制不健全。 对于城市管理,国家尚未立法,全国也没有统一模式,目前由各个城市党委政府承担城市管理职能。正因如此,各地城管体制“五花八门”,没有科学的体制。多头管理,无人管理,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等现象普遍。因此,无论是综合执法还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尤

2014电大城市管理学03任务_0036答案(课程代码1842)

2014电大城市管理学03任务_0036答案(课程代码 1842) 城市管理学03任务_0036 一、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得分:40 1. 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BCD )。 A. 人口的流动 B. 总人口的增长 C. 技术进步 D. 经济增长 满分:2 分 2. ( C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五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满分:2 分 3. 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 ABCD )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 市场导向 B. 结果趋向 C. 绩效标准 D. 顾客导向 满分:2 分 4.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 ABC ),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 A. 企业资源基础论 B. 企业动力能力论 C. 企业知识基础论 D. 企业管理基础论 满分:2 分 5. 在我国城市中,下列的( ABD )属于城市政治参与主体。 A. 市政协 B. 市民 C. 街道办事处 D. 城市居委会

满分:2 分 6. ( A )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A. 市人大 B. 中共市委 C. 市政协 D. 市政府 满分:2 分 7.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 ABCD )。 A. 副省级市 B. 县级市 C. 地级市 D. 直辖市 满分:2 分 8. 下列的城市政府职能中,( AD )属于传统职能。 A. 消防 B. 城市规划 C. 环境保护 D. 治安管理 满分:2 分 9. 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 ABCD )获取。 A.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B.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 历史分析方法 满分:2 分 10. 市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 B )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A. 市行政管理体制 B. 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C. 市政府构成体制 D. 市建制体制 满分:2 分 11. 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的指的是( ABCD )。 A. 全过程学习 B. 团体学习 C. 全员学习 D. 终身学习 满分:2 分

城市管理学

城市管理学 选择题 1.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为主。 A. 军事功能C. 政治功能 2.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 系统分析方法 B.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 综合分析方法 D.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D. 信息化 4. 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5. ()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A. 市人民政府 6. 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 市人大B. 中共市委D. 市政府 7. 在我国,市人民团体特指()。A. 市妇联B. 市共青团D. 市工会 8. 中共市委对()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 A. 市人民政府 B. 市人民法院 C. 市人民检察院 D. 市人大 9.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B. 需求型C. 供给型D. 资源型 10. 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组成。 A. 战略措施 B. 战略反馈 C. 重点战略 D. 战略依据和战略愿景 11. 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A. 生活质量指标 B. 生态环境指标 C. 社会进步指标 D. 经济发展指标 12. 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A. 上海模式 B. 杭州模式 C. 南通模式 D. 武汉模式 13. 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C. 法国 14. 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 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的特征。 A. 以“间接性”为主C. 以“经济性”为主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16. 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 慈善模式 B. 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17. 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可以划分为()。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18. 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19. 城市环境具有()的特征。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 复合性 20.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D. 增长型 1.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 系统分析方法 B.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 综合分析方法 D.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 城市出现在()。 D. 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公共行政学》综合练习题(四)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四) (第13—16章) 第十三章法治行政 综合习题 一、填空题 1.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最早提出的。 2.在近代英国,是第一个论及国家政治与法律的关系的人。 3.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法治论者是孟德斯鸠和卢梭,他们虽然都属于启蒙思想家,但法治观念也不完全相同。孟德斯鸠注重的是“”。卢梭则 以为核心。 4.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优先、、职权与职责统一等方面。 5.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规定,大都以概括之语言,划定各机关的职责范围;二是由单行的,规定某一具体事项由哪一行政机关管辖。 6.行政立法的一般程度是规划、、审查、、签署公布和。 7.规划是行政立法的启动步骤。一般而言,立法规划分为五年规划和。 8.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审议,一般通过来进行。 9.行政法规和规章审议通过后,须经行政立法机关的行政首长签署。国务

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由签署;部门规章由相应的签署;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自治区主席或市长签署。 10.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1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12.《立法法》对制定行政法规主要规定的程序是:(1)立项和起草;(2);(3)法规草案的审查;(4)决定;(5)公布;(6)刊登。 13.国务院行使立法监督权的工作机构是,它具体负责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和管理工作,即立法监督工作。 14.行政复议的全面审查原则包括和适当性审查两个部分。 15.1989年《》的公布,标志着中国行政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6.人民法院裁定的管辖有移送管辖、和管辖权转移三种。 17行政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和受理;;二审程序;;诉讼中止、、送达等。 18.行政赔偿的具有代表性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归责原则、以及违法归责原则。 19.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侵权行为主体、、损害的事实以及。 20.行政赔偿所针对的损害包括物质损害和。物质损害又可分为和间接损害。 二、单项选择题 1.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最早提出的。 A.毕达哥拉斯B.梭伦 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2.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城市管理学答案整理

1.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4)“三同时”原则。(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6)污染者负担原则。(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3.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 4.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答: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 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5.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3)社区卫生保健。(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管理学论述题汇总

(一)试述市政管理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城市的城市行政机关,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市政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市政的手段,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治市;市政的过程,同国家的政治权力体系及其运行紧密相联。 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市政发展到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以后的市政,再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市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 3、系统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1)市政系统包括许多分系统,如市政组织系统、市政领导系统、市政职能系统、市政体制系统、市政环境系统,每个分系统下面又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2)市政系统又由多元的市政要素组成,如组织要素、人员要素、财政要素、制度要素、行为要素等,每种要素内部又包括多种次级要素。(3)市政过程又是由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多项环节组成的过程。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 (二)试述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作为城市党组织,中共市委的政治领导作用则具体表现为: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符合本市实际、代表城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把它们转化为城市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规章、条例等。 2、思想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培养、选拔党员干部,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威信的领导集体,并对他们进行党内和党外监督管理,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三)试述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这点与西方市政职能特点不一样。管理城市经济曾经是我国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责,与此相适应,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机构庞大,部门林立,既有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又有专业的经济管理部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表现为控制面广和控制程度高,而且还几乎都借助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强控制程度表现得仍比较突出。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种特点较为突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市政社会保障职能也逐渐

行政管理学课程作业及答案4

行政管理学作业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A、信息支持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答案:D 第2题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答案:D 第3题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A、法制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社会监督 答案:D 第4题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实施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准备阶段 答案:D 第5题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

(含不批准)三个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答案:A 第6题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 A、《公共行政生态学》 B、《政府生态学》 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D、《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答案:C 第7题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的行政区。 A、现代型 B、特殊型 C、传统型 D、发展型 答案:B 第8题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A、行政职位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答案:A 第9题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答案:D 第10题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答案:B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体现了分类管理原则 B、体现了“政务官”与“事务官”划分的原则 C、具有合理的竞争择优机制 D、体现了“政治中立”的原则 E、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 答案:A|C|E 第12题职位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制约,其主要特点是()。 A、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 B、职位是以“人”为中心确定的 C、职位的数量有限 D、职位具有相对稳定性 E、职位上的行政领导人员担任职务与责任的时间长短、职务与责任是否主要,对职位本身产生影响答案:A|C|D 第13题下列属于市场失效范围的有()。 A、不平等问题

电大机考城市管理学答案整理

祝你成功 1.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4)“三同时”原则。(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6)污染者负担原则。(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3.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 4.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答: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 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 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5.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3)社区卫生保健。(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6.城市政府职能具有哪些特征? 答:(1)广泛性。(2)服务性。(3)规范性。(4)自主性。(5)多样性。 7.城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是什么? 答:(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 8.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答:(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9.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城市管理学复习题(已整理)

城市管理学 一、多项选择题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D. 信息化 ()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A. 市人民政府()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D. 增长型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B. 需求型C. 供给型D. 资源型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C. 第三次 ()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A. 市人大 ()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D. 市建制体制 C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可以划分为()。A. 自然社区B. 功能社区C. 法定社区 C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 职业型社区D. 居住型社区 C城市财政管理包括()A. 预算管理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C. 税收管理D. 预算外资金管理 C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 系统分析方法B.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 综合分析方法 D.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C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组成。A. 战略措施B. 战略反馈C. 重点战略D. 战略依据和战略愿景 C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获取。A.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B.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D. 历史分析方法 C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生活质量指标B.生态环境指标C.社会进步指标D.经济发展指标 C城市环境具有()的特征。A. 脆弱性B. 开放性C. 人为性D. 复合性 C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年。C. 20 C城市出现在()。D. 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C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 产品B. 城市营销主体C. 目标市场需求D. 目标市场 C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的特性。A. 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B. 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 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D. 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C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 行政性组织 D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G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B. 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C. 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D. 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G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是()。B. 混合型C. 政府主导型D. 自治型 J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 法国 J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区别于农村地区。A. 人口数量和密度C. 产业构成D. 行政管辖 K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的协调与统一。 A. 生态可持续发展C. 经济可持续发展D. 社会可持续发展 M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B. 道路C. 污水处理S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是,具有地方()。A. 任免权B. 监督权C. 决定权D. 立法权 S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的城市。A. 适于居住B. 银行信赖C. 治理和管理良好D. 有竞争力 S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B. 信息不对称问题D. 自然垄断 S市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过 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B. 市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S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 市 行政管理体制B. 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C. 市政府构成体 D. 市建制体制 T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 动 态原则B. 协调原则C.市场调节与计划 控制相结合原则D.效益原则 T土地利用主要受()的影响。A. 社 会经济因素B. 技术因素C. 土地利用 现状D. 自然因素 W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A. 上海模式B. 杭州模式C. 南通模式D. 武汉模式 W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 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 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 展服务B. 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 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C. 保障和创造 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W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 副 省级市B. 县级市C. 地级市D. 直辖市 W 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 现为()。A. 水污染B. 固体废弃物 污染C. 视觉污染 D. 大气污染 W我国城市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 归纳为()。A. 首长负责制B. 纵向 层级的集权制 C. 层级制与职能制 相结合D. 完整制与分离制相协同 X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 论主要包括(),认为企业必须对能 够扩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 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A. 企业资源基 础论B. 企业动力能力论C. 企业知识 基础论 X下列的城市政府职能中,()属于 传统职能。A. 消防D. 治安管理 X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萌生。 A. 美国 Y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 是()。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Y一般认为,增长极通过()对区 域经济产生组织作用。A. 支配效应C. 溢出效应D. 乘数效应 Y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 人口的流动B. 总人口 的增长C. 技术进步D. 经济增长 Y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成 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A. 市场导 向B. 结果趋向C. 绩效标准D. 顾客导 向 Y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 城市划分为()。A. 稳定型城市B. 衰退型城市D. 增长型城市 Y以下的()属于我国城市政府财 政收入的一般预算收入来源。A. 利润 收入C. 政府公债D. 税收收入 Z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 垄断势力的存在 Z在我国城市中,下列的()属 于城市政治参与主体。A. 市政协B. 市 民D. 城市居委会 Z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的指的是 ()。A. 全过程学习B. 团体学习C. 全员学习D. 终身学习 Z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 主要以()为主。A. 军事功能C. 政 治功能 Z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 括()。A. 市人大B. 中共市委D. 市 政府 Z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 括()。A. 市法院B. 中共市委C. 市 检察院D. 市政府Z在我国,市人民团 体特指()。A. 市妇联B. 市共青团 D. 市工会 Z中共市委对()起着领导作用,处 于领导地位。A. 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 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人大 Z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 控具有()的特征。A.以“间接性” 为主C.以“经济性”为主D.具有“公 共物品”属性 Z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 为的假设有()。A. 慈善模式B. 民 主模式 C. 巨物模式Z在市政决策领 导体系中,()在决策中处于核心 地位。D. 中共市委 Z在()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 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D. 衰退型 二、简答题 B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 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 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 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B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 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土 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开 发土地的经济价值,严格受市场调节。 规划很大程度上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 上、由市场引导,规划结果是适应这种 引导的结果。同时,土地利用涉及各方 面利益,除经济目标外,还必须考虑社 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与目标,这在很大程 度上须由国家立法、政府方针、政策来 控制完成。(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 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 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 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 用土地的障碍。(4)协调原则。土地利 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 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 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C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 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 发展条件;(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 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 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3)重点战略, 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 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 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 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 领域的战略举措;(4)战略措施,战略 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 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5)战略反馈。 C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哪些特点? 答:(1)综合性;(2)法治性、政策性; (3)地方性;(4)长期性、经常性;(5) 实践性。 C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 容?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 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 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 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C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答:(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 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 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W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答:(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 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 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 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 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 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 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 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 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2)市民的 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 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 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 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 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 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 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 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 现代化。(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 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 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 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 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 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 公共服务。 W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 题? 答:(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2) 协议出让,政府让利;(3)生地出让, 效益粗放;(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 用; W我国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区域性。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 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对本城市区域范围 内的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因 此,城市经济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区域经 济管理。(2)综合性。城市经济管理既 包括城市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的各个环节,又包括城市的各 个经济部门、各类企业,是对城市经济 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的平衡、协调 和控制。城市政府要在城市经济各环 节、各部门、各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基 础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管 理,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3) 两面性。所谓两面性是指,城市经济管 理既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 政策,服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国 家的整体利益;又要从本市的实际情况 出发,把国家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利益与 本市的实际需要、实际可能及正当的局 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的经济发 展与本市的城市性质相适应,以避免城 市经济的盲目畸形发展,实现城市经济 结构的合理化和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 (4)二重性。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 是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W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 答:(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 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 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 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 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 理好市政公用设施;(7)注重全市就业 情况。 X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 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 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 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 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 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 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X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 即组织的共同构想;(2)组织与各成员 均善于学习;(3)组织结构扁平化;(4) 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5)弹性 化的组织结构;(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 主管理。 1

《公共行政学》综合练习题(四).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四 (第13—16章 第十三章法治行政 综合习题 一、填空题 1.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最早提出的。 2.在近代英国,是第一个论及国家政治与法律的关系的人。 3.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法治论者是孟德斯鸠和卢梭,他们虽然都属于启蒙思想家,但法治观念也不完全相同。孟德斯鸠注重的是“”。卢梭则 以为核心。 4.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优先、、职权与职责统一等方面。 5.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规定,大都以概括之语言,划定各机关的职责范围;二是由单行的,规定某一具体事项由哪一行政机关管辖。 6.行政立法的一般程度是规划、、审查、、签署公布和。 7.规划是行政立法的启动步骤。一般而言,立法规划分为五年规划和。 8.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审议,一般通过来进行。 9.行政法规和规章审议通过后,须经行政立法机关的行政首长签署。国务 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由签署;部门规章由相应的签署;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自治区主席或市长签署。

10.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1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12.《立法法》对制定行政法规主要规定的程序是:(1立项和起草; (2;(3法规草案的审查;(4决定;(5公布;(6刊登。 13.国务院行使立法监督权的工作机构是,它具体负责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和管理工作,即立法监督工作。 14.行政复议的全面审查原则包括和适当性审查两个部分。 15.1989年《》的公布,标志着中国行政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6.人民法院裁定的管辖有移送管辖、和管辖权转移三种。 17行政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和受理;;二审程序;;诉讼中止、、送达等。 18.行政赔偿的具有代表性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归责原则、以及违法归责原则。 19.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侵权行为主体、、损害的事实以及。 20.行政赔偿所针对的损害包括物质损害和。物质损害又可分为和间接损害。 二、单项选择题 1.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最早提出的。 A.毕达哥拉斯 B.梭伦 C.亚里士多德

城市管理学考试自测与答案(一、二、三)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一) 绪论 一、填空题 1、 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 _________________ 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2、 城市是 的产物。 3、 “城”既与“郭”隔离自守,又为一体对外防御,而且“城”中的统治阶级又对“郭”行使着统治 职能,体现了强烈的 _________________ 功能,这就是城的本质功能。 4、 不管是城还是外城,都是为了防御上的需要而修筑的,因此,早期形态的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 和政治统治的需要。 5、 18世纪欧洲的 ________________ 揭开了城市革命性发展的序幕。 6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 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 7 、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的市政的目的是实现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就是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 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 理和监督行为。 3、 严格来讲,城不同于城市,且城的出现早于城市,因为古代的城,缺少( )职能这一特征 A 军事 B 社会C 政治D 经济 4、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 )功能为主。 A 军事 B 社会 C 政治 D 文化 5、 市政的特征是( ) A 政治性 B 历史性 C 动态性D 系统性E 综合性 6、 ( )是最早面临“城市病”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 创多种城市市政体 制的国家。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7、 市政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A 社会性 B 长期性 C 不可分性 D 政府性 E 公共性 三、 名词解释 1、 市政: 2、 市政管理学: 四、 简答题 1、从政治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涵? 2 、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涵? 3 、从法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涵? 五、 论述题 试述市政的特征。 参考答案 9、 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岀并独立岀来。 10 、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 A 人口数量 B 人口构成 2、 城市出现在(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的体制。 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区别于农村地区。 行政管辖 产业构成 D 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2020年更新)电大《城市管理学》任务1-4网考试题和答案

最新电大《城市管理学》任务1-4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城市管理学》形考共有4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4是主观题,任务3是客观题,任务3需在考试中多次抽取试卷,直到出现03任务_0001试卷,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讨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讨论 讨论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讨论,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 1、“城市病”及其治理 2、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3、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考核形式及要求:采取课堂小组讨论形式。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5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答案: 1、“城市病”及其治理 个人讨论提纲: 一、“城市病”的含义 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导致现货化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称之为“城市病“ 二、“城市病”的主要表现 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 三、“城市病”对人类生活的危害 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公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2、以补求寿,3、娱乐过度,4、迷恋电视,5、睡眠不足,6、钦食过精。 四、“城市病”的治疗方法 比如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北京采取双号限制车辆出行,未来在销售汽车方面更采取摇号的方法,实行宏观统一的方式控制抑制问题。 02任务 一、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撰写论文,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 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2、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 3、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4、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考核形式及要求: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撰写的论文要求用WORD修改功能,保持原始修改记录。 答案: 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所谓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 电大资料精品

城市管理学(论述)

五、论述题(请自行删减) 试述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城市的城市行政机关,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市政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市政的手段,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治市;市政的过程,同国家的政治权力体系及其运行紧密相联。因此,市政必然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体现着国家的利益和意志。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现代市政发展表明,市政早已成为“政治的一部分”或“一个政治过程”,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性、中介性和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而体现着社会集团的目的和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明确市政的政治特性,要求我们在市政管理中也要讲政治,也要讲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保障和代表最广大市民的利益,为广大市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城市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质量。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市政发展到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以后的市政,再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市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近代以来,城市逐步成为政治、经济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先锋力量。也就从那个时候起,城市政权机构及其管理体制日益发展和完善,市政过程中的民主化、法制化逐步加强,市政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日益多样化、科学化。研究市政,必须要了解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总结其中的历史轨迹及经验,为当代中国的市政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3、系统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1)市政系统包括许多分系统,如市政组织系统、市政领导系统、市政职能系统、市政体制系统、市政环境系统,每个分系统下面又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2)市政系统又由多元的市政要素组成,如组织要素、人员要素、财政要素、制度要素、行为要素等,每种要素内部又包括多种次级要素。(3)市政过程又是由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多项环节组成的过程。市政大系统内部的许多分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的系统结构。市政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彼此依赖,形成有机的组合关系。市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联为一体。市政系统、市政要素、市政过程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维系,围绕着同一的市政目标,发挥出市政的整体功能。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 理活动。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 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 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 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市政管理的内容 看,既包括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 事业的管理,又包括对城市各项经济活 动的规划和调控,对市民物质生活、精神 生活的指导和协调等;从市政所面对的 社会阶层及其人员的结构看,城市中有 社会各行各业、各阶级、阶层及其所属 人员和利益群体。对城市各社会阶层和 各方面人员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和整合, 是现代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 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 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由于市政是一种 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事务为对象的管 理活动,以致这种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存 在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主要指市政 过程每个环节的功能都能比较快捷地 发挥出来。这既同整个城市生活的快节 奏相适应,又得益于城市管理的科学 化、现代化。(2)相关性强,即市政过程 的每个环节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彼此制 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有可 能导致城市生活的全局性混乱。(3)民 主程度高,即在市政管理全过程及每个 环节,都会有市民的广泛参与,尤其体现 在决策活动和监督活动中。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成为市政运行过程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1.试述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权力机关 的领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城市政权的领 导者,但城市党组织本身并不是城市国 家政权机构,它并不直接、具体地管理城 市事务,而是体现为市委对城市和城市 政权机构的领导,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 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 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作为城 市党组织,中共市委的政治领导作用则 具体表现为: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 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符合本市 实际、代表城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 针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把它们 转化为城市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规 章、条例等。 2、思想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 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人 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 众的自觉行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 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最大限度地调 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 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 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党按 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 党组织,培养、选拔党员干部,建立一 个具有凝聚力和威信的领导集体,并对 他们进行党内和党外监督管理,通过党 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团结和 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而奋斗。 1、试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 理的重点是什么? 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 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 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 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 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 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 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 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 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 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 医疗卫生等方面。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 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 “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 同等重要的位置。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 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 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 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 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信息敏捷。依 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 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 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 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 的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即综合运用地 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多 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 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 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 数字城市具备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 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 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 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技术不但提 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 交换和交流的平台。(2)人员敏捷。有 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 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 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3)制度敏 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 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 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 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 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 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 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 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 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 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 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 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 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 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 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 ——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 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 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 小的程度。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 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 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 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 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 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 性循环。这种发展战略观对于我国现状 资源和能源短缺十分突出的大多数城 市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 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 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 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 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 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 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 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 的部分。。 2、试述我国市政管理职能改革的方向 是什么? 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 市政职能要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 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过了由直接向间 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计划向市场的职 能转变之后,进一步地把间接管理具体 化,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相结合,市场规 制职能与城市服务职能相融合,仍然是 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注重管 制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现在应当重视 服务职能而较少地运用管制职能。具体 的转变任务和步骤主要是: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 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 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 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 强的。通过职能分解,确定每个工作岗 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 工作程序、行政运行机制以及任职资格 和条件,将职能具体化,理顺内部和外部 的工作关系,从而为落实人员与编制提 供科学的依据。这是实现市政职能转变 的第一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