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用心理学定律

@常用心理学定律

@常用心理学定律
@常用心理学定律

常用心理学定律-1(2008-02-11 15:21:05)

标签:杂谈分类:心理辅导

以前断断续续用手机给同事发过一些心理学定律,有个别伙伴期望尽快收集齐,所以今天闲来无事,结集发布,以迎合当下快餐文化的需求.

第一部分是以前用手机发表过的,给网上的朋友参考:

心理学定律之1——蘑菇定律

在被人冷落的角落、还不时浇上粪便的地方,蘑菇生长得最好!

做人、事业、投资,都是如此。

心理学定律之2——果树定律

一棵树没有结出果实之前,多数人都不认识它。

人也一样,必须有成果,才能被世间接受。从这种意义上讲,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者。

心理学定律之3——墨菲定律

一件事,如果你没有想到它会发生。如果它是好事,一定不会发生;如果是坏事,就一定会发生。

所以,凡事预则立!

心理学定律之4——马太定律

你所拥有的东西,多者更多,少者更少!

能力、金钱、朋友、都是如此!

心理学定律之5——运动健全性格定律

所有与正面人格魅力相关的词:例如:激情、拼搏、毅力、果敢、等等,都能通过运动(当然是不同的运动)来塑造。

性格是后天培养的,很难想象一个从不运动的人能有很阳光的性格。

第二部分是以前没有发表过的:

心理学定律之6——人际关系的能量定律

决定人际关系中谁有影响力的关键是能量水平。

如果你不能改变一个你很想改变的人,关键是你的能量不够!

能量的来源:读好书——知识就是能量。交好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有良师益友。听涛声——来自自然界的能量,包括上面的运动健全性格所产生的能量。喝小酒——化学能,吃饭也是。

心理学定律之7——人际关系的适度定律

任何事,过犹不及。

经济学的“边际效益递减”有这意思。

中国俗语“一斗米养一个恩人、一石米养一个仇人”,也是这意思。

孔子“夫天下惟女子与小人难养,近则不逊、远则怨”,也有这意思。

尺度的拿捏,存乎一心。阅人无数者才能游刃有余。

心理学定律之8——回归平均值定律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将欲亡之、必先兴之。

红楼梦: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投资学也有类似的回归平均值定律,说的是长期来看,多数投资机构的表现会趋向于平均值。

虽然如此,人生短暂,要只争朝夕!

还有很多,如果各位有兴趣,我会慢慢续编。

以上内容纯属文字游戏,切勿盲从,以免贻误。

(2008-03-15 10:55)

标签:杂谈

心态调整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或者说要具备的。

心理学的东西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有“玄学”的味道,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是中学生的必修课。

我继续补充一些定律,也是为了温故而知新,给自己一个心态调整的机会。

心理学定律之9--皮格马利翁定律

好象是古西腊神话中的故事,意思是一个人爱上自己的作品(雕塑),结果雕塑也变成少女爱上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男孩苦苦追求一个女孩,最后女孩也爱上他。

今天想探讨的不是恋爱,而是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自己的作品?

其实,他爱的是自己的付出!

所以这条定律也可以说成:你要有足够多的付出,你就会爱上它!

或者说:如果对方没有爱上你,可能是你的付出还不够。

工作、生活、作品、孩子、等等,都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没有爱上自己的工作,某种程度是付出不够多。

如果一个人付出足够多,最后却放弃自己的工作,那是因为心里出现“绝望”的情绪。

前段时间看《士兵突击》,感触最深的是:学会在绝望中坚持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评论(0)| 阅读(104) | 收藏(0) | 分享| 举报

常用心理学定律-1(2008-02-11 15:21)

标签:杂谈分类:心理辅导以前断断续续用手机给同事发过一些心理学定律,有个别伙伴期望尽快收集齐,所以今天闲来无事,结集发布,以迎合当下快餐文化的需求.

第一部分是以前用手机发表过的,给网上的朋友参考:

心理学定律之1--蘑菇定律

在被人冷落的角落、还不时浇上粪便的地方,蘑菇生长得最好!

做人、事业、投资,都是如此。

心理学定律之2--果树定律

一棵树没有结出果实之前,多数人都不认识它。

人也一样,必须有成果,才能被世间接受。从这种意义上讲,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者。

心理学定律之3--墨菲定律

一件事,如果你没有想到它会发生。如果它是好事,一定不会发生;如果是坏事,就一定会发生。

所以,凡事预则立!

心理学定律之4--马太定律

你所拥有的东西,多者更多,少者更少!

能力、金钱、朋友、都是如此!

心理学定律之5--运动健全性格定律

所有与正面人格魅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评论(6)| 阅读(172) | 收藏(0) | 分享| 举报

股市下跌期如何卖投连?-续(2008-01-25 23:14)

标签:我记录财富人生杂谈

上次讲到:

甲用100万购买的房子,如果房价开始下跌,90万卖出,然后房价跌到80万企稳。

乙用100万购买的房子,如果房价开始上涨,110万卖出,然后房价涨到120万企稳。

请问,谁赚钱了?

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说乙赚钱,甲赔钱。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确实如此。

但是,如果甲重新持有这套房子,可以视为赢利。

为什么?

这就是投资学里面的概念:如果你购买的是真正的资产,除了转让资产权益获利,你还可以通过持有资产获利。

因为从经济学来讲,资产是“在能够在其生命期内提供服务和在出售时获得一定收入的具有长期生命力的任意一种东西。”(斯蒂格利茨,1993,第415页)

可以带来现金流收入(租金)的房子当然是资产。

资产的价值不能仅仅在出售时衡量!

本例中,房子如果用来出租,如果房价下跌,租金未必立刻下跌。此时甲如果重新持有这套房子,在得到10万现金的同时,依然获得100万成本时的租金,资金利润率大幅提升,怎么不算赚钱呢?

同样道理,在股市下跌期

我的2008-我记录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评论(0)| 阅读(93) | 收藏(0) | 分享| 举报

好书推荐-2(2007-12-31 14:53)

标签:我记录感动瞬间杂谈

上次推荐一本好书,立刻引起关注,导致书城断货。

好人做到底,干脆一次介绍多几本,省得天天跑书城。

专业知识类:

《经济学的盛宴》--全面介绍各种经济学分支和一些基础理论,窥一斑而知全豹!

《魔鬼投资学》--《魔鬼经济学》作者的又一力作。

《投资者的未来》、《投资真规则》、《下一个大泡泡》--你在炒股吗?研究这些,比研究小道消息更可靠!

心理学类:追求心智成熟的人士,还有做管理的人必需要学习心理学!

《证券心理学》(全名忘记了)--这种边缘学科其实才是最实用的,如果你对理财感兴趣、又喜欢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这样的书值得一读。

《心理学的邀请》--要慢慢读、慢慢消化,因为心理学的方法论是最奇妙的。

《少有人走的路》--读一遍是不足以领悟其精髓的。我仅仅是自己就收藏了两本,总担心有一天被朋友拿走。

《马斯洛的智慧》--读完觉得自己是白痴,人际关系上的白痴。

如果你感觉这些书太深奥,还有一系列入门书籍:

《图解

我的2008-我记录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评论(1)| 阅读(108) | 收藏(0) | 分享| 举报

心态调整-2(2007-12-30 22:57)

标签:我记录职场故事杂谈分类:心理辅导团队管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组员做督导与辅导,辅导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心态调整。问题是,心态看不见、摸不着,你如何调整它呢?

在人际互动(尤其是销售循环)中,人有四类心理活动:感觉、思维、情感、直觉。据我个人的体会,心态调整主要是思维方面的问题。

思维又包括思维的态度与思维的能力两方面。

举个例子:

(好像是庄子说的)一个老婆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伞的。老婆婆晴天里想到伞难卖,就为小女儿哭泣;雨天想到鞋难卖,就为大女儿哭泣。人人都称她为“爱哭泣的婆婆”。

一天庄子听说此事,就去开导这位婆婆:晴天里鞋好卖,你该为大女儿高兴啊?雨天里伞好卖,你该为小女儿高兴啊?

婆婆听了觉得有理,从此晴天也笑、雨天也笑,人人都称她为“爱笑的婆婆”。

老婆婆的思维能力(或者思维逻辑)并没有改变,结果却变了一个人。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思维态度的转变。

我们平时说的心态问题,多数情况下仅仅是思维态度出了问题。

例如:每当我谈论如何推进工作时,个别下属

我的2008-我记录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评论(1)| 阅读(91) | 收藏(0) | 分享| 举报

好书推荐(2007-12-21 20:16)

标签:知识/探索

近日碰巧很多人要我推荐书籍,可能是以前习惯与人分享读书心得,无意中培养了一些没有推荐就不读书的依赖者,真是罪过!不过,自己最近也读少了,颇有饥饿感,今日想到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换换脑筋,就去了书城。

说也奇怪,在手抱10多本书,正准备离开之际,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拐到一个平时从不涉足的区域,一排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抽出其中一个只剩一本的书,随手带走。

回到公司,我打开了它,然后就立刻......

然后就有了这篇推荐。

平时读书,也算精挑细选,怎么就把它漏了?

今天又怎么遇上了?

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我相信,天底下有些书如果没人推荐,今生今世不会读它。如果读了,今生今世也忘不了!--这本书就是这样。

我的爱人,也是这样吧?

书名:《我的大脑打开了--数学怪才爱多士》

(不想成为财务策划师、精算师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评论(1)| 阅读(91) | 收藏(0) | 分享| 举报

股市下跌期如何卖投连?(2007-12-04 23:10)

分类:保险咨询最近股市震荡下跌,很多人不敢卖投连,担心客户一买就跌,无法交代。

这样想对吗?

股市下跌期,卖ILP的理由:

1)追涨杀跌是投资大忌!股市大跌才是建仓良机。

2)做短线投资的,都知道要在底部建仓、高位出售,问题是底部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为何不用“平均成本法”,分段进入,总能抄到大底。

3)都知道持续上升的股市可以赚钱,很少人知道:震荡上升才是股市常态。

4)投资股市,最重要的是时间。持有15年以上的(指数基金)几乎肯定赚钱。但是,15年后回来看今天的股市震荡,只能称为“茶杯里的风波”!--无论顶部、底部,持有15年以后没有太大差别!

5)股市存在的唯一原因就是“看法不同”!一旦股市上所有投资者都持同一种看法时,股市就“有价无市”了!因此,如果老百姓都持一种看法时,多数情况下,这种看法一定是错误的。

另外:测试一下你的财富直觉。

1)假如你买了一套房子,花了100万,后来你发现房价下跌,立刻卖掉,得90万,然后房价继续跌到80万。

2)假如你买了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评论(2)| 阅读(127) | 收藏(0) | 分享| 举报

投资六大风险与ILP(投资连结险)(2007-09-29 22:55)

标签:我记录财富人生证券/理财分类:保险咨询契约风险--现在所买到的股票型基金的契约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

1. 在牛市里,指数型股票基金收益最高,但是它的契约决定了它是被动投资,对应的股市指数涨它一定涨,股市指数跌它一定跌。它只能投资在指数所包含的股票上,没有别的投资对象。

2. 第二个契约风险是:这个指数所不包含的股票再好也不能买。也就是哪怕有黑马它也不能骑。

3. 还有目前中国的股市好的股票都给机构买完了,但股票型基金的契约规定它只能在股市上运作。但ILP的卓越帐户可以同时在债券市场建仓,这就给予投资经理一个主动避险的权力。

4. 再一个是股票型基金规定70%的比例去建仓,30%是赎回准备金,这也是一种契约。所以它的收益有可能比大盘低,但ILP可以100%建仓在股市同时也可以100%建在债券上,不需要准备大量的赎回金,因为ILP是保险,每天都在营销、每天都有新钱进来,不需要准备太多的赎回准备金。

5. 另外,开放式基金契约规定随时可以

我的2008-我记录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评论(2)| 阅读(133) | 收藏(0) | 分享| 举报

管理中,人的优点与缺点-3(2007-09-03 23:33)

标签:职场/励志分类:管理类

个性鲜明的人如何和睦相处:

孔子曰: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去年,在从西安回来的旅游大巴上,我充当短暂的导游,讲过一番话:唐朝之所以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代,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气是:张扬个性、宽容开放。唐朝的艺术人物无一例外有着鲜明的个性。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如何会有创新(企业的灵魂)能力、又如何会主动积极地工作。

但是,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就是个性过于张扬的人,总是与环境难以融洽相处。

每个人都有缺点,这是不容置疑的。

如何在团队中培育“张扬个性、宽容开放”的氛围呢?

如何让个性鲜明的人,互相包容、进而整合为一个最优化的“木桶”呢?

建议遵守以下原则:

1)永远不要对别人的道德作评价。道德评价无论以何种方式传播,最后总演变为一种道德审判。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对别人进行道德审判。即使父母对成年子女也不可这样。想想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切,道德审判的结果将是一场灾难。

2)如果管理者认定下属有严重道德缺陷,也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评论(1)| 阅读(106) | 收藏(0) | 分享| 举报

标签:知识/探索分类:保险咨询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对人生成功的最新看法:45岁之前拼命赚钱、45岁之后拼命花钱。

因此,真正成功人士就是能够比同龄人提早退休、并享受生活的人!

让我们以此为准,推想一下,每个人离成功有多远。

上面这个标准带出两个问题:

1、盈余能力,也就是“收入水平”与“支出水平”的问题。

a) “收入水平”

这个世界,劳动者只有两种收入:

工资制:

制度由人力资源部决定,工资水平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无论你实际能力与付出是否比别人多,你如果不能晋升,只能拿一个近乎大锅饭的收入。

计件工资制略有改善,但是工资水平总体上还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

由于供求关系的波动,某些人群可能在某段时间普遍享受很高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心理学中的21天定律

心理学中的21天定律 心理学21天定律懒散也是一种习惯,一种可怕的习惯。我在考虑该怎么克服时,找到了这个21天定律。它会让我重拾信心吗?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由此,足见习惯的力量。一切的想法,一切的做法,最终都必须归结为一种习惯,这样才会对人的成功产生持续的力量。另一个研究结论是: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形成习惯性动作。同理,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验证了21次以上,它十有八九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可能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习惯构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习惯。没有改变不了的性格,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性格。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只有你不怎么想要做好的事情。做一个计划成功者,去有计划地为自己塑造好习惯。成功是因为习惯。一旦你养成了成功者身上所有的好习惯,你会发现自己“不成功都很难”。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启示:

心理学的几个著名定律

◎韦奇定律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您的意志 即使您已经有了自己的瞧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瞧法与您相反,您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就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就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确认您的主见就是正确的并且不就是固执的;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就是。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您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瞧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巴纳姆效应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即所谓的“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瞧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这样的人

后果只就是自己骗了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与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就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与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第四,要善于总结。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就是重大的成功与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越就是在成功的巅峰与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杜根定律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D、杜根就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她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就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您若仅仅接受最好的,您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就是最好的,只要您有自信。这就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里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专题简介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详细阅读

?什么是"蝴蝶效应"? ?为什么会有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关系呢? ?请问“蝴蝶效应”中的蝴蝶到底在哪扇的翅膀?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什么?还有哪些效应? ?何谓木桶效应? ?在实际的生活中,短木桶效应和扬长避短到底哪 个更具有优势一些? 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详细阅读 ?什么叫羊群效应? ?什么是扎堆效应谁能告诉我谢谢

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详细阅读 ? 什么叫鲶鱼效应? ? 鲶鱼效应与培哥效应的联系 ? 鲶鱼的生活习性?“鲶鱼效应”说法的由来? 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 鲶鱼效应,对于外来事物每个人都会产生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是否对我们认识事物 有很大的影响。在记忆上,由于大脑的兴奋让我们很容易对这事务注意因而让我们更容易记下。(比如和某人初次见面而当见到这个人时我们感到非常的紧张,之后虽然我们很长时间没见但仍然能记得他的样子)。 在做事上,每隔一段时间给自己一定的刺激是非常必要的,当感到一些天有些堕落时去找一些新事物(比如和同学或朋友一起出去玩,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交谈)或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做点别的。变化是很好的事,有变化才有发展,才又发现,所以时常让自己处在变化之中。

教育孩子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 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

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心理学中各种常用的效应、定律

各种效应、定律 【月曜(y ao效应】(也称为月曜病) 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双休日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 ,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月曜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双休日(包括其他假日),家长要精心安排孩子的生活,既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奔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完全不管,孩子过分放松,便很难适应星期一的紧张学习生活。另外,家长最好在星期一上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从而更好地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 【酝酿效应】: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但我们茅塞顿开的时候突然会有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放了“思维之花” ,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是这一心里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它是在对程序编码时与定势有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时,如若干脆把该问题搁置于一边而改做其它事,时隔几小时.几天,甚至长时间之后再来解决它,问题答案常可能较快地找到。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是,原初的定势不合适,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消除,个体便能够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问题。 【瓶颈效应】与【东风效应】: 所谓“瓶颈效应” ,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有的时候,“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 TOT 状态很快从“几几乎有了”转向“有了” ,从“就在舌尖上”转为“完全说出来了” ,问题获得解决,创造趋于成功。有的时候,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TOT 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 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社会是一个系统,人也是一个系统。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个体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某一活动、某一行为看成是一个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总是由三大类的子系统构成的:要素子系统、一般子系统、多余子系统。其中,要素子系统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东风效应”就是要素子系统变化或新的要素子系统加入时,给大系统增加的正功效。

十大心理学效应

十大心理学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源于皮格玛利翁效应,相传在古塞浦路斯国家,有一个国王叫皮格玛利翁,他用象牙雕塑了一尊少女雕像,并给她取名加拉提亚。后来日久生情,国王爱上了这尊雕像上的女孩,国王期待有一天,女孩能变成一个真实的美丽女子来与她结婚。国王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待感动了爱神阿芙狄仁罗忒,就赋予雕像以生命。加拉提亚化为真人嫁给了国王。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皮格玛利翁效应。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但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期待就是一种力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根据这种期待效应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期待”、“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

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二)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与经济学中所言的边际递减效应是一个原理。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当一个人饥饿时,你给他一只包子,他会吃得很香,而且还觉得太少了,给他第二只和第三只时,他虽然能吃得下,但感觉远没有第一只包子味美;当你给他第四第五只时,他可能再也不像吃第一只时那般充满对美味的期待了。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澳瑞森·梅伦 一个人的个性与成长经历和接受的教育以及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更是深远的。没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岛,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学将大有用处。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不能忽视的问题,无论是个人心理疏导、原生家庭教育、职场人际关系…都应该尝试运用心理学去介入及疗愈。心理学不仅让人更认识自己,更了解人性,更帮助人际交往有困惑的人。 因此,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有助于自处、与他人相处,更能运用它们分析社会现象及个人性情背后的原因。从而帮助自己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时,能拥有智慧的判断。 本期特别推荐,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每一个都发人深省。懂心理学的人,更懂世界。 01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曾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 自己只需发号施令,他们也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两个助手若无能,就会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02 破窗效应 心理学将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一个房子若窗户破了,无人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墙,若出现一些涂鸦没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正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若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就会毫不犹疑

100个心理定律

一、因果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二、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四、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 五、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量变才能到达质变,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因为能坚持的人总是少数。 七、应得定律:人能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了,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 十一、爱自己原则: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 十二、宽恕原则: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负责原则: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

-10大心理学爱情定律

10大心理学爱情定律 首因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恋爱的过程中,两人初次相会,无论是相亲也好,邂逅也罢,这个“第一次”关乎着全局,第一次的印象决定着两个人是否还会有下一次,是否还会有将来。 首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首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于进攻方——注重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初会之前,请对对方的喜好进行“备课”活动; 于防守方——理性思维,切莫过于注重外表,淡化瞬间感受。 近因效应 2、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依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在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人最近的表现在脑中形成的印象最为深刻。在爱情过程中,最近交往产生的感觉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爱情的判断。 近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近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于进攻方——穷追不舍之后,嘎然而止,给对方一段时间,让她回顾一下你的优点,让她充分注意到你存在的意义; 于防守方——纵观全局,冷静思维,切莫为对方的“某一次”而感动。马赫带现象 3、马赫带现象 马赫带现象是一种视觉现象,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同样,当人们量化爱情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对爱情信息进行了主观上的加工。 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缺点也能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启示:

最新50条经典心理学定律汇总

50条经典管理心理学 定律

50条经典管理心理学定律 1.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h·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2.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3.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4.鲦鱼效应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5.斯坦纳定理 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s·t·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6.费斯诺定理 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l·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7.牢骚效应

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 点评: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8.避雷针效应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 点评: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9.氨基酸组合效应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10.米格-25效应

心理学上的14个定律

1、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2、期望定律期望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3、情绪定律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4、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5、吸引定律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6、重复定律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7、累积定律很多年轻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 8、辐射定律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 9、相关定律相关定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人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10、专精定律专精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最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 11、替换定律替换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的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新的习惯去替换他。 12、惯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

心理学几个著名定律

◎韦奇定律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意志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确认你的主见是正确的并且不是固执的;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是。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巴纳姆效应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即所谓的“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

这样的人后果只是自己骗了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第四,要善于总结。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杜根定律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D.杜根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他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

心理学中各种常用的效应、定律

各种效应、定律 【月曜(yào)效应】(也称为月曜病) 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双休日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月曜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双休日(包括其他假日),家长要精心安排孩子的生活,既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奔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完全不管,孩子过分放松,便很难适应星期一的紧张学习生活。另外,家长最好在星期一上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从而更好地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 【酝酿效应】: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但我们茅塞顿开的时候突然会有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放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里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它是在对程序编码时与定势有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时,如若干脆把该问题搁置于一边而改做其它事,时隔几小时.几天,甚至长时间之后再来解决它,问题答案常可能较快地找到。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是,原初的定势不合适,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消除,个体便能够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问题。 【瓶颈效应】与【东风效应】: 所谓“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有的时候,“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TOT状态很快从“几几乎有了”转向“有了”,从“就在舌尖上”转为“完全说出来了”,问题获得解决,创造趋于成功。有的时候,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TOT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社会是一个系统,人也是一个系统。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个体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某一活动、某一行为看成是一个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总是由三大类的子系统构成的:要素子系统、一般子系统、多余子系统。其中,

十大心理学规律

家长老师最应该了解的10个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孩子长期受到消极和不良心理暗示,情绪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如果家长不能把教育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效果往往会苍白无力。一.罗森塔尔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其含义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案例】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然后,他们列出了一张学生名单,声称名单上的学生都极具潜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性格更为开朗,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心理实验,他们所提供的名单完全是随机抽取的。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尽管教师们悄悄地将这份名单暗藏心中,却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眼神、微笑、言语等途径,将掩饰不住的期望传递给那些名单上的学生。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后,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充满激情,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 罗森塔尔效应中有句名言:“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从该效应中得出这样一个启示:赞美和期待具有一种超常的能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激发人的潜能。一个人得到别人的信任与赞美后,他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尊,从而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为了不让对方失望,他会更加努力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力达到对方的期望。相反,如果向对方传递了一种消极的期望,则会让他变得自暴自弃,向着消极的一面发展。 二.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案例】马克·吐温听牧师募捐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牧师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马克·吐温的不耐烦或逆反思想,这就是“超限效应”导致的不良后果。 当孩子犯错误时,如果被他人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多次地对孩子做出同样的批评,这些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厌烦,最后到厌恶。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得兴趣。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得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得吸引力。这就是所谓得“德西效应”。 【案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