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研报告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研报告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研报告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研报告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申永辉王雨濛袁娜娜盛伟庞萌吴金庆指导老师:许华山马长征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及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十三个地区随机整群分层抽样,选取450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修改的MHT量表,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安徽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其中90.79%的留守儿童处于正常状态,9.21%的留守儿童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②不同的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父亲文化程度、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徽省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状况整体良好,不同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安徽省;不同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守儿童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尚处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到了2300万人,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他们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在学业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学生相比差异并不大[2],其最易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问题[3]。关于这一问题很多学者也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如黄艳苹等人关于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得出非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好于留守儿童和曾留守儿童[4];郑显亮等关于皖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得出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5]。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问题突出,行为问题发生率高,有一定程度的情绪问题,如社交焦虑、状况焦虑、抑郁和孤独心理、敌对和恐怖心理等。所以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更是目前这一群体急需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不能彻底的实现,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会发展,就是关注和谐社会建设。本研究试图了解安徽省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布的一般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

素,为做好留守儿童的相关工作提供资料。

一、研究对象、工具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安徽省13个地区(合肥地区、蚌埠地区、阜阳地区、亳州地区、宿州地区、芜湖地区、宣城地区、淮南地区、淮北地区、滁州地区、六安地区、安庆地区、马鞍山地区)中随机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前,对39名调查人员进行了规范化培训。选取留守儿童45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量表4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57份(其中男生2319人,女生 1938人),有效率为94.6%。留守儿童按年龄分为低年龄组、中年龄组、高年龄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为5-17岁,5-7岁为低年龄组, 8-14岁为中年龄组,15岁及以上为高年龄组)。

2.研究工具

根据与留守儿童师生的访谈和预测性施测结果,对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6]作了修改(原测验共100个条目,测查时间为25分钟左右,测验项目过多,时间太长,受试者易疲劳,在不影响测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条目数量)。

量表修改后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α系数为0.918,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经修改而构建的问卷符合心理学测验的标准,可以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工具。修改后的问卷采用三级记分的方法,总分80分(评价参考:0-8分,处于健康状况;9-16分,偶尔会出现情绪波动;17-30分,有轻度情绪问题;31-40分,有出现心理问题的倾向;41分以上,可能患有某些心理障碍)。

3.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通过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方差分析研究资料。

二、研究结果

1.调查量表得分不同分数段分布的比较

表1 调查量表得分不同分数段分布

分数段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0—8 354 8.32%

9—16 805 18.91%

17—30 1897 44.56%

31—40 809 19.00%

41—392 9.21% 由表1知,在调查的样本中分数段的分布呈正态分布,符合其他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说明我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符合留守儿童正常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

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表2 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性别人数X±S t P

男2319 24.03±11.79

0.445 0.505

女1938 24.26±10.79

由表2知,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男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所得平均值低于女性留守儿童。

3.不同年龄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表3 不同年龄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年龄组人数X±S F P

低年龄组129 28.93±9.86

中年龄组3692 23.98±11.37

12.098 0.000

高年龄组436 24.80±11.34

由表3知,不同年龄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统计学差异,低年龄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在三个年龄组中明显较差。

4.不同地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比较

表4 不同地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地区

人数 X ±S F P 阜阳地区

1439 22.64±11.45 42.285 0.000

亳州地区

396 28.57±9.97 宿州地区

395 24.21±9.85 合肥地区

515 20.53±9.73 蚌埠地区

320 28.20±10.87 芜湖地区

206 24.10±11.77 宣城地区

180 24.80±10.71 淮南地区

204 23.22±10.08 淮北地区

118 25.67±12.00 滁州地区

100 12.28±9.29 六安地区

196 29.78±11.80 安庆地区

108 35.37±7.25 马鞍山地区 80 20.40±11.03 由表4知,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安庆、六安、亳州、蚌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安庆地区和六安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状况最差;淮北、淮南、芜湖、宿州、宣城及阜阳等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状况;此外滁州、合肥、马鞍山这几个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5.父母亲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比较

表5 母亲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文化层次

人数 X ±S F P 文盲

2196 24.34±11.11 2.176 0.089

小学

621 24.38±11.43 初中

1032 23.37±11.21 初中以上 408 24.64±12.76 由表5知,母亲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从

总体均值上分析,母亲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平均状况的影响较一致。

表6 父亲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文化层次人数X±S F P 文盲1741 25.21±11.34

小学534 24.24±11.16

13.567 0.000

初中1699 23.50±11.11

初中以上283 21.18±12.43

由表6知,父亲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从总体均值上分析,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状况处于最好的状况,而父亲文化程度为文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6.不同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比较

表7 不同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监护人人数X±S F P

父母单方1625 23.11±11.21

祖父母1895 24.91±11.67

11.300 0.000

其他亲属737 24.40±10.65

由表7知,不同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父母单方为临时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值最低。

三、讨论

1.安徽省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安徽省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符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分布。不同的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父亲文化程度、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和留守儿童的性别角色形成、性格形成期以及不同地区政府关注、经济状况、学校教育和家庭因素中的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的不同家庭角色扮演有关联。

2.调查量表得分不同分数段分布的分析

安徽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大,留守儿童数量大、问题多、管理难,在政府及有关教育等部门的重视下针对该现象开展了相应的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一定状况上缓解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

9.21%的留守儿童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可能是因为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缺乏家庭教育以及相关的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关注度不够等,这些因素都相应引发了留守儿童的行为过失[7]和心理问题。因此,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上,社会可给予更多的关注,政府可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工作力度,父母应与留守儿童增加沟通等,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及时排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3.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心理的发展主要受学校教育及其监护人的影响。在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主要在学习方面,对性别的不同无太大关注,而且“重男轻女”主要是父母的观念,其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不同性别的关注度基本无较大区别。性别角色形成的社会结构假说认为家庭结构和家长性别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Leve的研究也证实此过程受到家庭结构和家长性别的影响[8],由于远离父母,此种影响在留守儿童身上并不明显。故而,留守儿童不会因性别的不同在留守期间受到心理影响。

4.不同年龄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5至7岁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对父母依赖性强,周围环境的安全感较弱,心理防御能力不成熟,此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此年龄段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随着年龄增长至入学,儿童的社会关系发生重要改变,学校学习及同伴交往成为此阶段儿童社会关系的主要特点,并转移了儿童对于父母的大部分注意力,因而8-14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15岁及以上的留守儿童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格发展的转折期和关键期,生理的迅速发育与心理尚未成熟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矛盾和困惑,自我意识再度高涨,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引导和帮助。有研究表明,30.2%的农村留守女孩和33.6%的留守男孩希望由父母给他们传授青春期知识[9],而父母长期在外无法满足他们的愿望,因而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苦恼等消极情绪,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5.不同地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分析

安庆地区和六安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状况最差,这是可能由于两地均处于山区,经济状况的局限,信息来源单一造成当地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的教育不够及时、有效所导致的。

淮北、淮南、芜湖、宿州、宣城及阜阳等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一方面可能由于该地区人口密度高,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大,父母经济收入增高,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缺乏家庭教育及相关的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且留守儿童人口比重大,在一定状况上造成了当地政府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工作的落实难以全面到位,从而引起该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呈中等水平。

滁州、合肥、马鞍山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高,这与当地政府针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所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此外,合肥、马鞍山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可能与该两地经济发展状况较高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有关[10]。滁州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除了与经济发展状况较高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临近苏浙地区的地理位置、信息来源量大且广泛、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相对比较成功有关。

6.父母亲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分析

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更多的是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如起居饮食、身体健康等,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较少关注,所以母亲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小。

父亲在家庭中角色,更为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从心理学上来说,父亲角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父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1],其文化程度的高低不同,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关注多少也不相同。文化程度越高,越能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状况也就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对儿童的关注可能就仅限于学习方面而忽略了心理方面。因而父亲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

7.不同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分析

祖父母:由于年龄的差距代沟明显,两代人之间缺乏心理沟通。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祖父母往往比较溺爱孩子,对其行为的管教不够。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易

引发一系列问题诸如逃学、打架等恶性事件。溺爱和过分的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过分的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故而,在这种生活环境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父母单方:父母在孩子的成长、社会适应学习中有重要的影响。只有父母单方的家庭结构是不完整的,缺乏父母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孩子在小时候只受到父母一方的照顾,可能对他们的性别角色的社会性发展有影响[12],如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和异性交往时出现困难。但父母单方相对于其他监护人更能对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的各方面负责,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因此,相对于其他监护人留守儿童在父母单方的照顾下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其他亲属:其他亲属无法像孩子的父母那样照顾孩子,但又对留守儿童负有看管、照顾的责任。在生活中其他亲属不会像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去无限制的溺爱,对于留守儿童更多的是硬性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留守儿童受不良因素影响的机会。所以,在其他亲属的看管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

四、建议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2300多万,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针对安徽省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家庭方面

(1)父母方面:父母应尽可能不要长期外出,或者至少留一方照顾孩子。父母要坚持定期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李翠英通过对湖南留守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孩子沟通频率越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更健康、社交能力更强、日常生活行为更好[13],崔丽娟的研究也证实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保持密切联系的留守儿童,在自尊上有明显优势[14]。

(2)监护人方面:监护人要树立好正确的角色,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要定期

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15]。

2.学校方面

学校在传授知识之外,也要给予留守儿童心灵的关怀。学校具体可通过指导和帮助临时监护人、电话联系沟通留守儿童父母、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多方统筹管理,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

3.政府方面

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强化师资的培养;努力协调社会各界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共管机制,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资助帮带活动,为他们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引进项目,大力展招商引资,增加本地就业岗位,使农民工能够在本地找到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日益兴起的外出务工潮流变成回乡创业潮,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解决留守儿童各方面问题具有长远意义。

4.留守儿童自身方面

(1)自信心的培养

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留守儿童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等。

(2)抗挫折能力培养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校期间应主动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努力克服自闭心理,尝试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段成荣,杨舸,王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J].学海,2005,(6):25-29.

[2]朱科荣,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

18(4):21-24.

[3]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5,12:7-15.

[4]岳蕙兰,傅小悌,张斌,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研,2006.10.

[5]郭少榕.留守儿童问题性别差异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2006,(5):33-40.

[6]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诊断测验(MHT)[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Patterson,G. R. & Bank,L. Some amplifying mechanisms fopathologic processes in

families[J],1989. InM. R. Gunnar andE. Thelen (Eds. ),Systems and Development.

Minnesota Sym-posia on Child Psychology (Vo.l 22). Hillsdale,NJ: Lawrenc Erlbaum.

[8]Leve L D,Fagot B I?Gender-role socialization and discipline processes in one-and

two-parent families?Sex Rol 1997,(36): 1-21.

[9]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的影响[J].中国经济问.

题,2006,(4).

[10]袁国桢,程灶火,杨碧秀.不同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34).

[11]刘小倩.父亲教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J].当代教育科学,2009,18-21.

[12]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94-301.

[13]李翠英.农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频率对子女行为影响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9-120.

[14]崔丽娟.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9,(4):36-38.

[15]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69-7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的出现源于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但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将子女一起带到身边上学,子女只能留在了农村家里,父母一方或爷爷、奶奶、其他亲属代为照看。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之爱,缺少良好的教育管理和指导,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和行为性格上转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调查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目前的成长发展情况,对比留守儿童与父母均在身边儿童的差异,分析留守儿童行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促进留守儿童顺利健康成长的对策,意义重大。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293名,教职工18名,经摸底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1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8.6% ,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6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8.8%。对四、六年级的2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18个问题,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准备。确定调查目的、对象(四、五、六年级) 调查内容、方法,查阅资料,制定问卷调查表。 本次调查问卷是根据国家《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

的意见》精神,设计了《蒿塔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含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受关注程度和自信心等几个方面的18个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选择,统计对选择项目的人数占参选总人数的百分数,来了解学生总体上的现状和心理倾向性特点。调查表如下。 蒿塔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 1. 你爸妈外出务工多长时间了?() (1)一年(2)二年(3)三年(4)更长时间 2.爸妈外出务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1)爷爷奶奶(2)外公外婆(3)寄宿学校 3. 爸妈不在身边,生活上有什么变化?() (1)没有变化(2)更自由了(3)过得不如以前好 4. 爸妈不在家,你是否感觉安全?() (1)不安全(2)安全(3)在不在都一样 5.爸妈不在身边,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1)没有影响(2)我进步了(3)我退步了 6. 爸妈不在身边,你的行为习惯有什么改变?() (1)没有改变(2) 更加懂事了(3)缺点又增加了 7. 爸妈不在身边,你的性格有什么改变?() (1)更加开朗了(2)更加孤僻了(3)没有变化 8. 爸妈不在身边,你有心事向谁诉说?() (1)家人(2)老师(3)小朋友(4)谁都不说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我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县政协社会与法制专委会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政协社会和法制专委会通过对我县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发现,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突出问题。如何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是摆在当前儿童工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政协社会和法制专委会通过对**县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发现,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突出问题。如何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是摆在当前儿童工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介绍

我县现有18岁以下留守儿童54000余名。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联牵头、部门配合、家庭尽责、全社会合作”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县政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经费,打造了32个“留守儿童之家”,广泛推广“爱心家长志愿者”行动,开展培养文体兴趣的“四点半课堂”,全面启动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使这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巩固了“全省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试点县”的成果。 (一)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教体局、妇联联合制定了《**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办法》,在21个乡镇学校、县城7所学校和4所村小已经建成32个“留守儿童之家”,各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了各校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均设置了乒乓球室、书法室、音乐室、棋类室和心理咨询室,配备了电脑、电视机、亲情电话、图书、报刊、课桌椅、文体活动器材。32个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开展有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四点半课堂”活动。例如:李渡镇“留守儿童之家”以音乐为特色、唱响“盛中国”家乡的音乐品牌,文港镇“留守儿童之家”以毛笔文化为特色,开设书法特色兴趣班,前坊镇“留守儿童之家”每月给孩子开一次主题生日会,三里乡“留守儿童之家”开展魔方兴趣班等等,极大的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成为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日,____(省、市、区、县)妇联对全市21个乡镇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市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__(省、市、区、县)位于____(省、市、区、县)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201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

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____(省、市、区、县)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务工后,以前男性承担的一些责任转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使得妇女在原有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责任。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要担负起家中农活,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顶梁柱。被调查的留守妇女除农闲季节外,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 研报告正式版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

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九龙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2 年 11 月 7 日—13 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 因,为区委、区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地点: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 调查方法:工作驻点、走访、访谈 一、基本情况 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共有17教学班,其中幼儿园6教学班,小 学部8教学班,初中部3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836人。其中共有“留 守儿童”697 人,占在校人数的83 %,年龄在4—15岁不等,经调 查得知:这697名“留守儿童“中有102 名属父母单方在外打工, 其余595 名属父母双方在外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 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

脱离了法定 的监护人,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 育”的现象。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在校能够安心 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明珠双语学校从2004年开始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 广泛发动教师及社会力量一起关爱留守儿童。真正做到了让留守儿童 “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对留守儿童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 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 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 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 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外语系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团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这个群体的人数也随之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我们外语系组建了一支由九人组成(其中包括系团委书记及八名学生干部)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对本溪县塞梨寨村和大东沟村的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留守儿童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及关爱。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

长期离开父母的正常监护,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据抽样调查,我国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显,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此次社会实践,将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同一片蓝天”为主题,在赛梨寨村留守儿童中开展实地调查、与留守儿童座谈、“一帮一”教英语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快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理解父母、尊重他人、努力成才的观念。并在实践过程走访留守儿童较多的村落进行较为实际的问卷调查,从而在留守儿童以及他的监护人中更为针对性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情况。 研究方法: 问卷方式1 1、调查对象,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学生(发放150份,回收150份) 2、问卷编排,一共13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 3、问卷内容: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这个特殊群体问题的关 注程度和他们的想法,

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供大家参阅! 根据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多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根据市妇联关注留守儿童相关精神,xxxx镇妇联在全镇17个村和社区开展了留守妇女儿童调研工作。收集汇总了全镇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本情况,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xxxx镇总人口8.9万,其中农村人口6.5万、妇女3.7万人、18岁以下人口1.2万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305人,占同龄儿童的6.65%左右。 调查情况显示,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5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49%。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31岁--45岁的留守妇女中,

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留守妇女中,大专文化程度的较少。三是在留守原因上,53.54%的留守原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11%的留守原因是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城市生活费太高。四是 主要从事的生产劳动上,因文化水平偏低,又无资金支持,70%以上 的留守妇女从事种植业。五是留守妇女在家主要从事种植业,因此丈夫外出打工收入是家里经济收入的主要。六是留守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在生活中认为自己最大的困难是子女教育压力大。七是当留守妇女的权益受到侵害时,54.67%的留守妇女选择向邻居亲友求助,因为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不懂法律,很少有留守妇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从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 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统计数据显示,全县18岁以下留守儿童人 数占儿童总人数的7.47%左右。二是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一)留守妇女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20201007002731).doc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 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下面是小编为 大家精心搜集的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 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一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 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 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 2290 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 各级党委、 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 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 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 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540 一、基本情况 方营村位于马集镇北首,共有 户 , 现有人口 1950 人。土地面积 20 个村民小组。常住户 2684 亩,其中花园800 亩。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生态园等企业8 家。三业总产值2500 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 元。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

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 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 人,其中在校 小学生中就有18 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老人监护的有35 人,占%,寄养他人的有 2 人,占%。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 等偏下,其中 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 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 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 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 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 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 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 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 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 孩子的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 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 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 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 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情况调研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情况调研 近年来,随着****区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留守农村的家庭妇女、儿童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面对这一应该特别关心爱护的新的群体,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充分履行职责、广泛发动各界力量,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广泛开展关爱活动,让广大留守儿童享受家的温暖。 一是申报争取“儿童快乐家园”项目。为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捐建“儿童快乐家园”公益项目。我区申报争取了4个项目点,分别是**镇**社区、**镇**村、**镇**地村、**镇**村,每个“儿童快乐家园”捐助金额为10万元,主要资助形式为每个“儿童快乐家园”统一一次性购买配置硬件设施,包括电脑、图书、文体用品、体育用品、益智玩具等,由采购商或生产厂家统一配置到项目地区。目前物资正在采购阶段,由省统一邮寄到村。积极广泛动员镇、村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确保日常开放、定期通过亲子热线和亲子视频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组织亲子课堂、亲子读书、儿童科普知识普及、儿童自护知识培训、心理辅导与咨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困境儿童关爱救助、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等活动。今年8月份,在4个儿童快乐家园举办分别“守护童年·春蕾计划护蕾行动”培训班,邀请消防、地震、卫生、心理等相关专家讲解专业知识,600余名家长、儿童、基层妇女工作者及志愿者参加培训。培训现场还向儿童和家长们发放了《春

蕾计划·护蕾行动儿童手册》和《春蕾计划·护蕾行动家长手册》600余份。 二是申报“海生草”关爱困境儿童公益项目。“海生草”关爱困境儿童公益项目是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市电视台和省儿基会**市代表处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我区今年共争取了6个“海生草”项目点,分别是**镇**社区朗诵班、**镇**村声乐班、**镇**地村绘画板、**镇**村布贴画班,另外**镇罗阳中心小学刻纸班和**镇中心小学书法班,是去年做得比较好的项目延续申报。每个项目点2万元的项目费,每个班30个孩子,该项目主要为困境儿童“六个一”公益服务,即开展一个特色科目的校外培训,开展一次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一次才艺展示活动,开展一次读书分享活动,组织一次社会妈妈结对活动、开展一次城乡儿童“手拉手”圆梦活动。目前全区6个班均已开班并进入正常运转模式。 三是申报公益社工关爱项目。**镇申报童伴365——困境儿童成长陪伴,项目以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单亲儿童、孤儿等困境儿童安全健康成长和为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切入点,增进学校、家庭、社会、妇联对困境儿童的关注,建立“四位一体”的格局,为孩子们成长护航,让孩子们能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获得省级项目经费6万元;石桥镇申报关爱同行—关爱儿童项目,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团队协助完成任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与自己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的少年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当前,政府和社会舆论都在关心农民工流动子女在城里就学的问题,但更大一个弱势群体———农民工留守子女在农村的生活学习和安全健康等状况又如何呢?为此,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以苏北农村留守儿童为例的专题调研。得到如下结论: 1. 子女亲情需求严重缺失由于常年在外忙于打工,他们的父母平时回家次数很少,经调查显示,其中一年内仅在春节回来的占8 2.3%,还有17.7%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由于长期的分离和缺乏联沟通,使得亲子关系会出现障碍,亲情关系缺失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带来了严重后果。 2.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子女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大都比较积极。因为,他们认为,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但是,留守子女实际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农村父母文化程度小学学历或初中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因此,他们的职责主要在于监督子女学习,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控力,监护人本身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的家庭监督作用,再加上孩子自身心理存在问题干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自控力的形成。特别是在当今诱惑繁多的社会环境中,出于孩子的好奇心,就更难以培养自控力。因此,养成良好的自控力显得遥不可及。 3.监护环境令人担忧 留守家庭中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隔代监护成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尽管隔代亲人也愿意照顾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很多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调查中不少亲戚也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这样的环境下,孩子难以受到良好的照顾,如果托由外人照顾,还有受到虐待的可能。 在教育态度方面,严重缺乏良好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只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非但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反而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因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汝城的领导者们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帮助。 二、调研形式: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家访、一对一交流 三、调研参与组织、人员: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 何新舜、欧雅文、朱勤飞、何宁、朱志浩、朱莹、朱欣欣、欧头红、朱静敏、朱忠波、邓子文、朱鲜锋、朱丽娟、何荣、朱晨星、朱佳楠、胡运科、胡志刚、袁啊苏 四、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XX年7月28日—XX年8月2日

湖南省汝城县马桥乡石泉村苗圃希望小学 石泉苗圃希望小学250名学生中的85名留守儿童 五、调研内容: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组织的这次支教活动共招生250名,其中有85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4%。 1、首先,我们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的成员对马桥乡石泉苗圃小学的8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 下面是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 调查问题调查结果调查百分率% 通常多久与父母联系一次很少联系 你多长时间没见过父母了近半年

你希望父母多久与你联系一次每天 你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经常想念 你有心里话最想对谁说父母 你希望和谁住在一起父母 父母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没有或很少如果被别人欺负,原因是什么别人故意挑衅 你喜欢集体活动吗喜欢 喜欢交朋友吗喜欢 喜欢和哪种人交朋友同学 喜欢上学吗喜欢 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吗满意

家里有人辅导你的学习吗有,辅导一部分 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希望父母赚很多钱,尽快回家 对于学习的态度希望父母在身边辅导,为父母争光 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类似“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的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最想找谁帮助父母 将来想干什么赚钱 2、其次,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成员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家访。留守儿童人数85,家访户数61,家访率%。 留守儿童当中“单亲”监护型的占绝大部分,还有爷爷奶奶或亲朋监护的。 主要特点是: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

”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 民工潮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兴起,进城农民就成为 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 支重要力量。农民工进城后,其收入获得相应增加,家庭 生活得到改善。但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农村中也 产生了严重的“三留守”问题。留守人群主要由老、弱、病、 幼等构成,即所谓“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留守妇女、留守儿 童、留守老人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生活、教育、心理、 安全方面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各级政府着力解决。 一、关心“留守儿童” 营造家的氛围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增长较快,留守儿童问题已成 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用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的话:“留守 儿童已经不是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中国未来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生活、心理、安全等各方面 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钱明辉博士认 为,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对他们有 如下的影响:文化和个性的养成、情感与善的养成、心理 发育失衡、在与人交往上出现问题、影响道德养成等。而 国内著名心理学家韦志忠研究后指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 中近 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 一是自闭型,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二是逆反 型,暴躁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较强的逆

反心理等。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矛盾,而具体问题既有家庭、学校的原因,也有儿童自身成长的原因。 要解决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缩短城乡差距。一方面,政府必须尽快改革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 套设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城市居民一样有同等的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当地的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当地的工业和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从而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根源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2、政府带头,提倡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靠国家政策、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变就可以改善,还涉及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应充分利用媒体等宣传手段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改变人们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偏见观念,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关爱他们的子女,为维护留守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 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 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3、留守 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 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勺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 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勺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勺人认为

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性格发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 育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对象,关爱留守儿童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能和正常的未成年人一样健康 成长,促进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 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一、组织领导制度。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支书为副组长、办公室成员、各科老师为成员的"三关"工作领导小组、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关爱留 守儿童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些项工作。 2、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加强对留守儿童 的关爱和管理。 二、统计报送制度。 1、每学期开学初,各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 留守儿童的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是单亲还是双亲外出、家庭具体情况等,做好造册统计并及时上报学校。 2、各片区内学校要把本校规范的留守儿童情况统计表和电子报表及时上报到片区学校;片区学校和各中学由专人造册统计并在开学后一个月内上报中心学校。 3、留守儿童的统计上报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具体,做到不漏统、不重统,确保统 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留守儿童关爱制度。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和亲情依附者,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用。各校要教育引导外出家民工切实担负起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努力使留守儿童在幸福 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2、发挥校园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 针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行代理家长制,辅导学业、疏导心理、沟通情感、矫 正行为,真正主教师成为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人。 3、代理家长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每月对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至少进行一次 谈心、与留守儿童班主任交换一次意见,到留守儿童家中看望一次、检查一次留守儿童的

留守妇女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最近,我利用暑期时间对我们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深深地体会到留守妇女的艰辛和不易,她们柔弱的双肩既承担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的重任,又承担着家庭生产的艰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默默地支承家庭的负荷。 一、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2011年.全村总人口数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人,留守妇女人,女劳动力人。 1、在文化程度方面,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从调查的情况看,85%以上的留守妇女为初中及以下学历,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多,31—40岁的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较多,40岁以上的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较多。 2、从年龄结构上来看,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上。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主要是因为生育、照顾幼小子女而暂时没有出门打工,占总数的15%左右,40岁以上的占到15%,30-40岁的留守妇女是较为集中的年龄段,这一阶段的妇女上有日益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成长的孩子。 3、从留守妇女的留守原因来看,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客观原因是需要她们留守家里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顾农业生产。双重原因使得她们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这一现象在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身上表现得更加为明显。 二、留守妇女生存的现状及问题 1、劳动强度大,身体受损。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琐事,有时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需要每人独立承担将近5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和养鸡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而其中又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安稳的家庭生活”。而那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遇到的困难则更大。如我们村留守妇女沈某,家里有5口人,有两个孩子上学,一个读高中,一个幼儿,有一位体弱多病的婆婆,还有4亩责任田的耕种,全部由她一人承担。由于多年辛劳,积劳成疾,还患上了腰椎病,用她自己的话说“有时累得鞋都不想脱,就想爬到床上睡觉,可是家里小孩还要自己照顾”。而问到腰椎病治疗的情况时,她说丈夫打工挣的钱,要给孩子买奶粉和交学费,还有婆婆需要照顾,所剩不多,自己的病只能支撑下去。说着说着,她已泣不成声。 2、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下降。由于丈夫常年在外,留守妇女精神负担明显加重,安全感下降。主要表现:一是出现婚姻危机。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因为丈夫长期在他乡打工,夫妻之间缺乏沟通,双方互相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虚,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导致感情危机。在调查中,我发现“打工婚姻”不稳定,聚少离多。二是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在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留守妇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7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的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在外的丈夫,还害怕流言蜚语。其中一位妇女告诉我,她家鸡子常常被偷,小狗也被偷走。 3、婆媳关系难处理,对子女疏于教育。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不好处理,尤其现在的丈夫不在家的情况下,处理好婆媳关系更是难上加难。调查中我们发现多例存在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现象。不少留守妇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除了在经济、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无力在子女学习上、做人做事上给予有效教育与监管,只能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 告》(全文) 全国妇联课题组 2013年05月10日10:51来源:人民网-中国妇联新闻 为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迫切需求,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 1、研究目标:一是全面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等基本状况;二是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他们的分层特征和需求差异;三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制定落实和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服务。 2、对象界定: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流动儿童是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儿童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0-17岁)。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部分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段成荣教授等承担,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把握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区域分布、年龄及性别特征等。定性研究由全国妇联特聘专家王梦兰、

师大学教育学部新蓉教授、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等承担,主要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客观分析留守流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总体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2005年相比,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留守儿童分别减少了89万和226万,共减少315万,降幅为9.65%。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占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32%,规模达813万,比2005年减少了199万,降幅为19.68%。可见五年间,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 3、农村留守儿童与城乡流动儿童性别比总体差别不大,分年龄段比较差异明显

关于留守儿童实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

关于留守儿童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实践调研报告(一)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对农村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透视“留守” --XXX市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我市位于川东地区,是四川省农业大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也逐渐成为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657.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万人。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80.4万人,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78万人,占全省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5%,占农村劳动力的63.5%,其中:省内转移40万人,省外输出138万人,转移男劳动力98万人,女劳动力8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输转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2010年4-7月,市妇联在全市县、乡、村妇联组织的协作下,深入到7个县(市、区),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

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统计调查、乡村干部教师座谈、调查对象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一、现状 根据我市基层妇联组织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有4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约41万人,占同年龄段农村已婚妇女总数的33.7%,其中,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12.2万人,占留守妇女总数的29.7%。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9.8%。丈夫省外务工的29.4万人,占71.7%。我市有18周岁以下儿童约134.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有44.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3.2%,双亲外出的儿童22.7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9%。在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随祖辈生活的13.9万人,寄宿学校的5万余人,托亲友照顾的3.4万人,其余为自己独立生活、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对闭塞、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万源、开江、宣汉、渠县四个县留守儿童占18岁以下青少年总数比例均在30%以上,万源市高达37%,而经济较为发达、城郊结合区域分布较广的达县、通川和大竹三个县(区)的比例则相对较低,通川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不到10%。 (一)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 务工收入仍是留守妇女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有65.6%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工收入为主,有20.7%的留守妇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