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概况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概况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概况

一、自然人文概况

(一)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南接毛里塔尼亚、马里和尼日尔,西邻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东与突尼斯和利比亚毗连,北濒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

阿尔及利亚东起东经12°20′;西至西经8°30′,疆界曲折,为不规则的五角形,国土

北窄南宽,南部最宽处达经度8°,北部最窄处仅为10°;东西、南北最长距离各约2000 公里。

阿尔及利亚国土面积238.1741 平方公里,占整个非洲大陆面积的1/12,是仅次于苏丹

的非洲第二大国家。它与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统称为“马格里布”(MAGHREB)国家。

阿尔及利亚陆地边界线总长5990 公里(与摩洛哥的边界1350 公里、与毛里塔尼亚450 公里、与马里1280 公里、与尼日尔960 公里、与利比亚1000 公里、与突尼斯950 公里),

海岸线总长1200 公里。

2. 行政区划

阿尔及利亚行政区划分省(WILAYA)、县或区(DAIRA)、市镇(COMMUNE)三级。每省设省长1 名,各县或区设行政长官1 名。独立后曾先后三次调整行政区划。第一次行政区划调

整是在独立初期,政府将全国原有的12 个省划分为15 个省、160 个县、630 个市镇。第二

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在1970 年前后,将全国划分为31 个省、60 个县、704 个市镇。31 个省

是:阿尔及尔、提济乌祖、卜利达、贝贾亚、吉杰勒、斯基克达、安纳巴、盖勒马、君士坦丁、麦迪亚、阿斯南、穆斯塔加奈姆、穆阿斯凯尔、奥兰、西迪贝勒阿巴斯、特莱姆森、赛伊达、提亚雷特、塞提夫、布维拉、乌姆布瓦吉、泰贝萨、巴特纳、姆西拉、塔曼拉塞特、杰勒法、比斯克拉、艾格瓦特、瓦尔格拉、贝沙尔、阿德拉尔。第三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在1984 年2 月,将全国划分为48 个省、553 个县和1541 个市镇。阿尔及尔省为直辖区。新增

加的17 个省是:巴亚兹、伊利齐、布阿拉里季堡、布迈德斯、塔尔弗、廷杜夫、提塞姆西尔特、瓦德、罕希拉、苏格艾赫拉斯、提帕萨、米拉、艾因德弗拉、纳阿马、艾因特木尚、盖尔达耶、埃利赞。

(1)阿尔及尔

阿尔及利亚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贸的中心,拥有人口320万,是全国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座城市。阿尔及尔是北非的历史古城,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是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公元前2世纪,腓尼基人在这里建立港口,后来罗马人在这里建立起一座城市,定名为西奥姆。公元4世纪,城市遭到汪达尔人破坏。公元7 世纪中,阿拉伯人在这里建成繁华

的商港。公元10世纪,博洛吉纳-伊贝里·济里国王在此建立起一座新城,称之为杰扎伊尔。15世纪,被阿尔及尔公国定为首都。1830年7月,法国殖民军占领这里。196

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独立,定为首都。位于市区东北面的卡斯巴区,是古老市区之一,为穆斯林聚居区,建筑多为二至三层楼房,用稍加雕琢的石头依着山坡砌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古香古色的城堡遗址,圆形塔顶的清真寺,高耸其中,格外引人注目。街道狭长,多为台阶式,两旁店铺连成一片,橱窗展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宏伟高大的宣礼塔传出响亮而有节奏的呼唤祈祷的声音。新市区的建筑与旧市区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风格,新区多高楼大厦,街道宽敞整洁,马路上车水马龙,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繁华景象。迪杜什·姆拉迪大街和拉比·本米迪大街是阿尔及尔著名的商业区和闹市中心。市内现代化代表建筑——奥拉茜宾馆、“松树俱乐部”,闻名遐迩。新市区还有绿树环抱的“人民宫”(总统府)、国家博物馆、巴尔德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政府机关、文化及外贸机构也多云集于此。

(2)奥兰

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和海港,奥兰省首府,人口约100 万。城市位于凯比尔港和卡纳

1斯泰尔角之间的港湾内,隔地中海与西班牙的卡塔赫纳相望。从史前时期起,就有人居住。旧城建于10 世纪初,曾有过一段商业繁荣时期,后渐衰落。历史上西班牙人、土耳其人曾反复攻占,1791 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一个行省的省会。1831 年被法国占领后,建为海

军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在北非登陆后曾在此驻扎。1962 年国家独立后,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奥兰城市建筑风格多样。全城由三部分组成:古城堡和旧城位于山顶,一部分旧城靠海,新城建于山坡。古城堡名圣克鲁斯,最初由土耳其人所建,16 世纪由西班牙人改建,19 世纪由法国军事工程师重建。在西班牙人居住区,有奥兰第一座教堂──圣路易教堂,后毁于地震,1838 年法国人重建,1866 年作为主教堂开放。在土耳其人居住区,有用西班牙俘虏

的赎金于1796 年兴建的大清真寺。城东有一著名建筑,名夏托纳夫,曾是驻奥兰土耳其长官官邸,后成为法军司令部,内有14 世纪城堡的哨楼、吊桥、会客厅等。政府机关建筑主要集中在克莱贝尔广场周围。市政府大厦为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大厦宽阔的阶梯旁建有两座青铜狮像。市内有奥兰大学、奥兰科技大学、市立博物馆、特莱姆森伊斯兰博物馆、奥贝尔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奥兰港为国际停靠港,有长达3000 米的防波堤和5 个大型船坞。

交通方便,有国际机场,公路、铁路连接阿尔及尔、摩洛哥、贝沙尔等地。工业有食品加工业、各种制造业和少量重工业。

(3)君士坦丁

君士坦丁省首府,人口逾60 万,是古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古老都市。它位于东北部安

纳巴港西南的平顶孤丘上,海拔650-700 米,四周砌有石墙。史前便有人在该地定居,公元

前3 世纪成为努米底亚重镇和马西利国王住地。该地几易其名,迦太基人称之为“卡尔塔”,罗马人改称“锡尔塔”,公元311 年该地被毁,公元313 年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修复,故名。

公元5 世纪被汪达尔人洗劫,后来一直成为历代穆斯林王朝争夺的目标。12 世纪时君士坦丁商业就相当发达,16 世纪被土耳其人占领并定为省会。1837 年又被法国占领,成为重要的军事基地。君士坦丁有罗马时代和中世纪的古迹多处。城中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大街,将城市分成两部分。西部建有城堡、教堂、市政厅、法院和其他行政机构,纵横笔直的街道和宽阔的广场交错其间,颇具法国城市风格。东部和东南部则与西部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多弯曲的小巷和伊斯兰建筑,极富东方色彩。西南的奈穆尔广场是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城内

还有建于1830-1835 年的哈吉·艾哈迈德宫、西迪·凯塔尼清真寺等。市内有君士坦丁大学、

考古学博物馆、锡尔塔博物馆、市立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工业有拖拉机厂、柴油机厂、皮毛厂、纺织品厂等工业企业。交通便利,是山区通往沿海的公路、铁路枢纽;有航班和海轮通往安纳巴和斯基克达。

3.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铁、磷酸盐、重晶石、汞、铅、锌、铜、铀等,主要

矿藏集中在沿海一带,大高原、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和大沙漠地区也有丰富的矿藏。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天然气、磷酸盐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其产量居世界前几位。阿尔及利亚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90 亿吨,可开采石油储量15.5 亿吨。天然气储量为 4.53 万亿立方米,居

世界第七位。阿尔及利亚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的偏北部地区,其储量大,又是低硫优质油,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和经济价值。阿尔及利亚有铁矿10 多处,其中重要的铁矿有5 处。最大的铁矿是位于廷杜夫附近的杰比勒特夫铁矿,蕴藏量约30 亿吨,品位达58%。另外两个重要铁矿是位于东部的乌昂扎铁矿和布哈德拉铁矿,出产赤铁矿,品位在5060%之

间。铁矿石主要出口意大利和英国。阿尔及利亚的磷酸盐资源丰富,储量约10 亿吨,居世界前列,主要磷酸盐矿分布在东部山区。阿尔及利亚的铀矿储藏量约5 万吨;煤矿蕴藏量4000 万吨。

(2)农牧业资源

拥有可耕地面积7400 万公顷,其中已耕地面积约820 万公顷,水浇地仅占5%,粮田120 万公顷,果林41 万公顷,蔬菜30 万公顷,葡萄9.5 万公顷。阿尔及利亚谷物以小麦为主,

其次是大麦、燕麦、玉米和豆类。经济作物有椰枣、柑橘、葡萄、橄榄、无花果、烟草、棉花、蔬菜、香料等。在阿尔及利亚的农业经济中,农产品收入依次是葡萄(约占50%)、粮食(30%)、柑橘(14%)、蔬菜(5.5%)。

阿尔及利亚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大高原地区和撒哈拉沙漠北部地区。畜牧业以饲养绵羊

2为主,此外,还有山羊、牛、骆驼、马、驴、骡子等。

(3)森林资源

阿尔及利亚森林面积辽阔,主要分布在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以北。全国森林面积约700

万公顷,与耕地面积相当。主要森林资源有栓皮栎、杜松、姜果棕、阿尔法草及其它禾草。阿尔及利亚有草场3200 万公顷,其中阿尔法草种植面积约400 万公顷,超过栓皮栎、

松树及乔木种植面积的总和,其产量居世界第一。阿尔法草全部供出口,主要出口英国和法国,占全部出口的80%,其余20%销往德国和意大利。

阿尔及利亚的栓皮栎林面积46 万公顷,居世界第二,其栓皮年产20 万立方米,排世界

第三。

4. 季节气候

阿尔及利亚全境可分为两个区域:北方区和南部沙漠区。北南地区气候截然不同,北方

雨量充足,适于植物生长;南方常年干旱,植物贫乏,人迹稀少。北方地区包括沿海平原和泰勒阿特拉斯山脉一带,气候属地中海式亚热带气候;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处于中间的大高原地区属于过渡性气候。阿尔及利亚自北向南大陆性气候逐渐增强,降水递减,呈北湿南干型气候特征。阿尔及利亚由北向南可分成3个气候区,即:地中海气候区、大陆性气候区、沙漠气候区。(1)地中海气候区。该地区降雨较充足,但雨量分配不均,年

降雨量从不足400 毫米到1000 毫米以上不等,最高降雨记录为1797 毫米。该区气温宜人,

最冷月(1 月)日温差8℃,最热月(8 月)日温差9℃。1 月份阿尔及尔平均温度为12.2 ℃;8 月份阿尔及尔平均温度为25℃。沿海地区年平均温差只有13℃左右。(2)大陆性气候区。包括整个高原地区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年降雨量在200-400 毫米之间。这一地区

气温变化明显,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3)沙漠气候区。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日温差极大,中午气温最高,可达50℃以上,廷杜夫白天最高气温达到过57℃,是世界最热的地方之一。太阳落山,温度骤降。每年5-9 月,气温变化最大,昼热夜冷明显。

(二)居民与宗教

1. 人口

全国人口3510 万(2009 年 1 月1 日)。阿尔及利亚人口增长过快,独立初期总人口只有1000 万左右,但40 年后,人口增加了3 倍多。

2. 民族

约80%为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人还包括卡比尔人、沙维亚人、姆扎布人和图阿雷格人等多个民族,其中卡比尔人占人口总数的13.3%,主要分布在卡比里亚和奥雷斯地区;沙维亚人占总人口的4.1%,主要居住在沙维亚和东部奥雷斯地区;姆扎布人占总人口的1%,分布在阿特拉斯山脉以南的加尔达亚绿洲和姆扎布谷地;图阿雷格人分布在撒哈拉大沙漠中部的阿哈加尔高原地区。除阿拉伯人外,阿尔及利亚还保留着古老传统的柏柏尔人,(约占总人口的17%),主要集中在泰勒阿特拉斯山区和奥雷斯山区;在

南部沙漠地区还居住着黑人和混血人种。

3. 语言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全国75%以上的人口讲阿拉伯语,约20%的人讲柏柏尔语,主要分布在卡比利亚地区的奥雷斯山区和姆扎贝地区。2002 年3 月12 日,阿尔及利亚

政府正式宣布柏柏尔语为第二国语。

4. 宗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99.1%的人信奉伊斯兰教,阿尔及利亚穆斯林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

二、政治

(一)政治体制

1. 国家简史(时间截止到独立)

约在公元前4 世纪,柏柏尔人在阿尔及利亚北部建立了两个王国。公元前203 年,东王国战胜了西王国,马西尼萨国王统一了两个王国,改称“努米底亚王国”,历史上亦称“居古尔达王国”(JUGURTHA)。之后,罗马帝国、汪达尔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西班牙、土

耳其先后入侵。直到19 世纪初法国殖民主义者开始对阿尔及利亚的征服,1830 年7 月5 日

法国占领阿尔及尔,阿逐步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954 年11 月1 日,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战

3争爆发,起源于奥雷斯山区的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迫使法

国当局考虑给予阿尔及利亚独立地位。1958 年9 月19 日,阿尔及利亚成立了临时政府,民

族解放阵线领导人阿巴斯任临时政府总理。1962 年7 月3 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布独立,7 月5 日定为独立日。阿尔及利亚独立后立即进行政权建设,9 月25 日,阿尔及利亚召开了

第一届制宪国民议会,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向制宪国民议会移交权力;国民议会宣告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成立;选举产生第一届国民议会议长。29 日,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首届政府组成,本·贝拉任政府总理。1963 年9 月,本·贝拉被选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统。

2. 政治体制沿革(指独立以来的政治体制的沿革)

本·贝拉领导建立了阿尔及利亚人民共和国之后,提出“要建设一个考虑到我们阿拉伯

-伊斯兰传统的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通过采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恢复和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等重大措施,开始了阿尔及利亚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外国殖民者的土地收归国有,让阿尔及利亚工人进行“自管”,建立“自管农场”并发动大规模的土地耕种运动,恢复农业生产,使阿尔及利亚的农业发展很快就恢复到殖民统治时期的最好水平。与此同时本·贝拉实行一党制——指定民族解放阵线为唯一政党;独揽大权——自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也加剧了政界的不满情绪。1965 年6 月19 日,时任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胡阿里·布迈丁发动政变上台,成立了革命委

员会,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布迈丁上台后提出的目标是:“重建革命原则;结束国内分歧;建立以健全的经济为基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布迈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以“三大革命”(即文化革命、土地革命和工业革命)为主旨,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阿尔及利亚也一跃成为非洲先进的工业化国家。1978 年12 月27 日,布迈丁病逝,由全国人民议会议长比塔特代行总统权力。1979 年2 月7 日,沙德

利·本·杰迪德上校当选为新一任总统。随后国家步入改革开放时期,在经济上放宽对私人经济的限制,取消国家对经济的垄断;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化,允许公民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集会自由。1992 年1 月,沙德利总统面对国内出现的政治危机被迫辞职,阿尔及利亚成立了以穆罕默德·布迪亚夫为首的五人最高国务委员会行使总统职权。6 月29 日布迪亚夫在出席安纳巴市文化中心落成仪式上遇害身亡。7 月 2 日,最高国务委员会作出决定,由

该委员会成员阿里·卡菲接任主席职务。1994 年1 月,最高国务委员会卸任,任命拉明·泽鲁阿勒为总统。1995 年11 月泽鲁阿勒当选为总统。1998 年9 月11 日,泽鲁阿勒总统宣布

阿尔及利亚将提前进行总统选举;他本人将提前卸任,并不再参加总统竞选。本应于2000 年底举行的总统选举提前至1999 年举行。1999 年 4 月15 日阿举行总统选举,阿卜杜勒-阿

齐兹·布特弗利卡当选总统,并在2004 年和2009 年4 月的总统大选中两度连任。

3. 现行政治体制

阿尔及利亚现行政治体制延续了1989 年以来的多党民主政治体制。1989 年2 月23 日阿尔及利亚通过了新宪法,确立行政、立法与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同时赋予人民言论、交往和结社的自由权。在此之前,阿尔及利亚全国人民议会通过了自独立后第一个有关组织社团的法律——《政治结社法》,在阿尔及利亚实行了26 年之久的单一政党体制被打破,逐

步转向多党民主政治体制。之后,阿尔及利亚的政治开始实行“三权分立”,取代单一政党集权的政治模式。1991 年阿尔及利亚举行议会大选是其多党民主政治体制开启的重要标志。1992 年以后,统治政坛长达30 年之久的民族解放阵线下野。1995 年及1999 年举行了两次

由多党参加的总统竞选;1997 年选举产生了首届由多党参加的议会,并组成了由7 个主要执政党在内的多党联合政府,阿尔及利亚多党民主政治体制进一步确立。1996 年阿尔及利亚再次修改宪法,更加突出了民主政治的内容,保证了多党民主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在多党民主政治体制下,阿尔及利亚先后经历了11 届政府,前5 届政府为沙德利总统第二任

期后期的两届政府和国家过渡政治时期由最高国务委员会领导的3 届政府。后6 届政府为民

选总统泽鲁阿勒领导的2 届政府和布特弗利卡总统领导的5 届政府,以及两位民选总统之间

的一届过渡政府。

现政府于2010 年 5 月组成,由总理、副总理、30 名部长、5 名部长级代表和1 名政府秘书长组成。主要成员有:总理:艾哈迈德·乌叶海亚(Ahmed Ouyahia)、副总理:亚齐德·努尔丁·泽鲁尼(Noureddine Zerhouni)、国务部长兼总统个人代表:阿卜杜勒阿齐兹·贝勒卡迪姆(Abdelaziz Belkhadem)、内政与地方行政部长:达奥·乌尔德·卡卜利亚(Daho Ould 4Kablia)、外交部长:穆拉德·梅德西(Mourad Medelci)、财政部长:卡利姆·朱迪(Karim Djoudi)等。

(二)国家机构

1. 立法制度

根据1996 年的宪法,阿尔及利亚全国人民议会为两院制立法机构。全国人民议会分上、下两院,即“民族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众议院),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国民议会由选举产生;民族院2/3 由选举产生,1/3 由总统指定。1997 年 6 月 5 日通过直接普选

产生首届由多党组成的国民议会,任期 5 年,共有议员380 名。2002 年 5 月进行的立法选

举,议席增加到389 个,其中有8 席为阿尔及利亚侨民代表。本届国民议会于2007 年5 月

选出,共有389 名议员,任期5 年。现任议长为阿卜杜勒-阿齐兹·齐阿里(Abdelaziz Ziari),2007 年6 月当选。各政党所占席位如下:民族解放阵线136 席;全国民主联盟62 席;争取

和平社会运动51 席;劳工党26 席;文化与民主联盟19 席;阿尔及利亚民族阵线15 席;其

余80 个席位由中小党派和独立人士瓜分。民族院议员中,三分之二通过间接、无记名投票选出,另三分之一由总统任命。议员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一半。本届民族院共有144 名议员,2007 年1 月部分改选。现任议长为阿卜杜勒-卡德尔·本萨拉赫(Abdelkader Bensalah),2002 年7 月当选并连任至今。各党所占席位如下:民族解放阵线51 席;民族

民主联盟30 席;争取和平社会运动7 席;文化与民主联盟2 席;其余席位被中小党派和独

立人士瓜分。

2. 司法体制

最高司法委员会为国家司法最高权力机构。该委员会设主席和副主席,分别由共和国总

统和司法部长担任。总统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最高司法权。

国家司法机关分为:最高法院和省级法院。各级法院均不设检察院,但全国最高法院和

省级法院设检察长一职。各级司法机关均受司法部领导。全国按省份设有48 个省法院,各省法院又分别按地区设有2-8 个地方法庭。全国共有214 个地方法庭,其中31 个是上诉法

庭。全国三大城市——阿尔及尔、奥兰和君士坦丁还分别设立了特别刑事法庭,负责处理危害国家利益的经济犯罪案件,对3 个特别刑事法庭做出的判决不能再行上诉。

阿尔及利亚的司法诉讼程序分为法律诉讼和行政诉讼两个系统。法律诉讼的最高裁决机

构是最高法院;行政诉讼的最高裁决机构是国务委员会。法律诉讼的司法审判程序是由分别负责审理相关案件的法庭:民事法庭、违法犯罪法庭、刑事犯罪法庭对案件进行一审,然后提交上诉法院再行审理,最后向最高法院上诉。其中刑事犯罪法庭审理的案件,直接提交最高法院进行判决。行政诉讼的司法审判程序是由行政诉讼法庭进行有关案件的一审,然后直接向国务委员会上诉。

阿尔及利亚的司法机构主要有: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上诉法院(appeal court)、

特别刑事法庭(special criminal court)、国家安全法庭(state security court)等。

国家安全法庭,由兼管司法的地方行政长官和高级军官组成,负责审理一切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件。最高法院院长是贝拉贾·卡杜尔(Beradja Kaddour),2006 年9 月任职。

3. 其他国家机构

阿尔及利亚重要的国家机构包括:总统府、总理办公厅(即总理府)、政府秘书处、国

家最高安全委员会、国家宪法委员会、伊斯兰最高委员会、审计法院、民族院、国民议会、最高法院等。

(1)政府总理办公厅

专门为政府总理办公的一个常设机构。办公厅的人员由总理指定,主要工作人员包括:

负责办公厅全面工作的办公厅主任、负责总理私人事务的办公厅厅长和负责活动安排的礼宾主任。总理办公厅的主要办公人员包括部长级代表和特派员。部长级代表在政府组成时由总理提名,总统批准;特派员由政府总理因工作需要单独指定。

(2)政府秘书处

政府秘书处自国家独立后设立,从1962 年10 月至1977 年4 月,政府秘书处一直作为总统府的一个下属机构,接受总统府的领导;1977 年以后,政府秘书处改为由总统直接领导的一个机构,并享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2001 年7 月22 日颁布的总统令进一步确定:政

府秘书处受总统支配,由总统指派人选。政府秘书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政府工作的合法性和法律程序;负责起草提交给共和国总统和政府首脑签署的各项法律草案,保证政府公报的5发表;负责安排政府部长会议;参加政府部长会议,负责编写的会议讨论提要和结论,送发

各政府部长签署的意见;按照立法程序,向议会提交政府提出的各项法律草案等。

(3)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

负责处理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或戒严状态的各项事务。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由共和国总

统、国民议会议长、民族院议长(议长)、政府总理、国家宪法委员会主席 5 人组成。当国家处于危急时刻,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在征询了国民议会议长、民族院议长、政府总理和国家宪法委员会主席的意见之后,召开会议,作出决定,由共和国总统颁布紧急状态法或戒严法令。在已确定的紧急状态或戒严期限内,由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负责采取各种必要措施直至国家局势的恢复。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或戒严期限的延长只有在得到国民议会和民族院联席

会议的讨论批准后才能实行。

(4)国家宪法委员会

根据1989 年宪法于同年8 月7 日成立。1996 年宪法又对该委员会的设置和职责做出修改。1996 年宪法规定,国家宪法委员会由9 人组成,分别负责行政、立法、司法三方面的事务。负责行政方面事务的 3 名委员由总统任命,其中包括宪法委员会主席;负责立法方面

事务的4 名委员,由全国人民议会上下两院各选举出 2 人;负责司法事务的2 名委员由最高

法院和国务委员会各选举出 1 人。宪法委员会委员任期6 年,不可连任,每3 年改选一半。

根据宪法委员会的组织管理法,宪法委员会成员有保留个人意见的义务,并且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任何人一经被选为或是指定为宪法委员会成员必须立即辞去一切职务和退出一切政党。

(5)伊斯兰最高委员会

根据1996 年宪法,于1998 年组成。伊斯兰最高委员会作为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全国性政治协商机构。该委员会接受总统府的行政管理。伊斯兰最高委员会具有两大职责:第一,在总统府指示下,对有关司法方面的问题做出回答,提出咨询意见。第二,从日益兴盛的现代伊斯兰的视角对当前社会文化大变革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出思考和解决办法。伊斯兰最高委员会通过召开国际和国内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讨论会以及报告会,出版发行刊物等手段开展工作。伊斯兰最高委员会的工作目标不是从学术上发展现代伊斯兰,而是要使现代伊斯兰成为鲜活的思想、深邃的精神、积极形态的道德伦理。

(6)审计法院

1980 年设立,主要职责是对国家财政进行监督和审计。1995 年以后审计法院的职责扩

大到对国有资产管理者和受益者进行监督和审计。根据1995 年的法令,审计法院具有行政和司法的双重权限。审计法院有自主管理权,院长由一名副院长协助工作。法院下设18 个分院机构(8 个国家级分院、9 个地方级分院及1 个专管财政金融的分院)。

(三)政党情况

1.现行政党概况

阿尔及利亚独立后至1989 年一直实行一党制,唯一合法的政党就是执政的民族解放阵线。1989 年7 月阿尔及利亚颁布了《政治结社法》,允许公民自由结社,组建政党。1996 年11 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和1997 年 3 月通过的《政党法》,进一步确立了公民有自由结社

的权利。全国有70 多个政党先后成立,但经国家内政部核准的只有30 多个为合法政党。阿

尔及利亚《政治结社法》的主要规定是:(1)政治结社应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公民的基本自由,不进行违背伊斯兰道德和1954 年革命价值的活动。(2)禁止政治社团获取外国资助。(3)禁止国家宪法委员会成员、法官、军人及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成立政治性社团。

2. 执政党情况

(1)民族解放阵线(Front de Libération Nationale,简称民阵)

其前身为“团结与行动委员会”,成立于1954 年8 月,同年11 月 1 日发动反法武装起义,改名为“民族解放阵线”,1977 年10 月又易名为“民族解放阵线党”,1988 年11 月恢

复“民族解放阵线”的名称。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民族解放阵线成为执政党,并确定为唯一

合法的政党。1979 年1 月民阵召开“四大”,沙德利当选为党的总书记。1980 年6 月民阵召

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新党章和总政策决议,制定了以“满足人民需要,消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中心任务的10 年经济发展计划。1983 年12 月民阵召开“五大”,会议选出133 名

中央委员和31 名候补中央委员,沙德利再次当选为总书记。1985 年12 月,民阵召开特别

6代表大会,提出修改《国民宪章》草案。1988 年11 月,民阵举行“六大”,决定实现党政

分开;分阶段进行政治改革;改变民族解放阵线党的组织形式;取消政治局及各省党部的设置,中央只设中央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机构,地方设党的地区委员会;党的各级领导人不再实行任命制,而是由选举产生;设立党主席一职,由共和国总统兼任;恢复“民族解放战线”的名称,并确定沙德利总统为下届总统候选人。12 月14 日,民阵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

议,选举阿卜杜勒·哈米德·麦赫里为总书记。1990 年7 月,民阵中央委员会改组政治局,政府成员不再担任政治局委员。1991 年12 月,阿尔及利亚举行首次多党议会选举,民阵在

首轮选举中只获得微弱席位。1992 年1 月27 日,民阵召开“七大”,之后成为在野党。1997

年6 月在首届立法选举时成为议会三大执政党之一。在2002 年的立法选举中民阵大获全胜,

获得389 个议席中的199 个,占议席总数的51.16%,重新成为议会第一大党。2004 年4 月,

阿卜杜勒-阿齐兹·贝勒卡迪姆(Abdelaziz Belkhadem)当选总书记。2005 年1 月,布特弗利卡总统被推举为名誉主席。在2007 年的议会选举中民阵继续保持第一大党的地位,占据了议会389 个席位中的136 个席位。

(2)全国民主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Démocratique,简称民盟)

成立于1997 年2 月,由老战士组织、老战士子女组织、烈士子女组织、退役军官协会、全国工人联合会、全国农民联合会、全国妇女联合会7 个有影响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成。在

1997 年6 月举行的首次由多党参加的立法选举中,民盟获得40%的议席,一跃成为阿尔及

利亚的第一大执政党。民盟主张“多样性、轮流执政”的原则。1999 年2 月民盟改选领导机构,选举前总理艾哈迈德·乌叶海亚为民盟总书记。在2002 年的立法选举中,民盟获得47 席,退居议会第二大党。2003 年5 月民盟总书记乌叶海亚被任命为政府总理。2004 年4

月再次被任命为政府总理。在2007 年的立法选举中,民盟获得62 席,仍为议会第二大党。2008 年6 月民盟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艾哈迈德·乌叶海亚仍为总书记。

3. 主要反对党

(1)争取和平社会运动(Mouvement de la Sociétépour la Paix)

成立于1990 年,原名为“伊斯兰社会运动(即“哈马斯”)”。1991 年获得合法地位,1997 年4 月13 日更名。该组织代表伊斯兰温和势力,既倡导实行伊斯兰化,也主张实行民

主、共和;要求轮流执政,提高妇女地位,鼓励推进私有化、努力解决失业和住房等问题。

其领导人马赫福德·纳赫纳赫(Mahfoud Nahanah)曾参加1995 年的总统竞选,获得200 多万张选票。该党一度成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的反对党。在1997 年的全国立法选举中获得69 席,占议席总数的20%左右,一跃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在2002 年的立法选举中,该党只获

得38 席,在议会退居第四。在2007 年5 月的立法选举中该党获51 席,居第三位。现任党

主席布杰尔·苏尔塔尼(Boudjerra Soltani)。

(2)劳工党(Parti des Travailleurs)

1990 年3 月29 日成立,其前身是社会主义工人组织。属极端民主派政党,主张一切权力归工人阶级,反对经济私有化,但不反对外国资本进入阿国有经济以外的其他领域。在2007 年立法选举中获26 席,居第四位。现任总书记路伊莎·哈努娜(Louisa Haroune)。

4. 人物介绍(当权者和主要反对派领导人)

(1)现任国家元首

阿卜杜勒-阿齐兹·布特弗利卡,1937 年3 月2 日出生,是阿尔及利亚政治元老、资

深政治家。曾在阿尔及尔大学文学系学习。1956 年参加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后,历任第五军区检查官、指挥官、“西部军团”指挥官和总参谋部成员等军界要职。1960 年布特弗利卡受命开辟和扩大南部新战区工作。1962 年任特莱姆森省代省长,后

当选为首届制宪国民议会议员,并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成立的第一届政府中担任青年、体育和旅游部长。1963 年被任命为外交部长(至1979 年)。1964 年当选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

会委员、政治局成员。1965 年成为布迈丁领导的革命委员会成员。布特弗利卡长期担任外交部长,显示了卓越的外交能力,1968 年出任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解放委员会主席,1972 至1973 年,担任不结盟国家部长会议主席,并曾当选为联合国第29 届大会的执行主席,是联

合国第6 次能源和原材料特别会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1979 年沙德利执政后,布特弗利卡遂成为沙德利政府“净化运动”的对象,流亡国外,至1987 年 1 月回国。1989 年重新当选

为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委员。在国家政治过渡时期,曾任最高国务委员会顾问,后被派任联合国常驻代表。1998 年12 月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总统竞选,1999 年4 7月15 日当选阿尔及利亚历史上第二位民选总统。2004 年和2009 年4 月蝉联总统。

三、经济

(一)经济发展概述

1. 现行经济体制

阿尔及利亚的经济体制经历了“由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有限制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到“全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大约20 年,之后经历了近10 年的经济调整时期(即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从1990 年开始实

行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1993 年 6 月颁布了新的《投资法》,允许

个人或集体在国家限定的战略部门外,进行自由投资;实行经济对外开放,鼓励和吸引外资开办合资或独资企业。1995 年颁布的《私有化法案》,进一步鼓励私人竞争,参与经济活动。国家放开对经济的垄断:除少数生活必需品外,放开市场与价格;除一些战略性物资外,取消外贸垄断,实行贸易自由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阿

尔及利亚市场经济体制自1990 年确立之后,国家放开对经济的垄断,不再是经济的唯一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国家、集体、个人三种经济角色并存,而且国家的角色越来越退居后位,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私人经济,其次是集体经济,国家只占据着重要的经济战略部门。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也发生变化,国家是国民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宏观经济的管理者,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唯一投资者。为此,政府制订了新的政策法规以确立新的经济机制,1990 年4 月国家颁布了《货币和信贷法》;1993 年10 月又颁布了《投资促进法》;1994 年10 月

成立了“全国投资促进、支持和后续工作局”等,这些受政府直接领导的部门主要为促进和管理私人投资和外国投资,从而对经济发展进行监督和指导。

2. 近五年宏观经济发展

1992 年以后,阿尔及利亚加快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1995 年政府提出了“经济私

有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经济恢复增长,宏观财政状况好转,国内生产总值实现较高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阿尔及利亚经济增长速度头 5 年平均达到5%。人均国民收入也从

1995 年的1498 美元增至2008 年的5097 美元。

经济增长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国内生产总值(亿第纳尔)75640 85210 93060 112780 117730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1032 1173 1343 1746 1621

经济增长率(%)5.1 1.8 3.1 4.9 3.8

人均国民收入(美元)3098 3346 5097 4712

通货膨胀率(%)1.9 1.8 3.9 1.7 3.5

资料来源:阿尔及利亚国家统计局、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Country Profile Algeria 2009

3. 产业结构

阿尔及利亚独立后,经济结构呈现“重工轻农”,形成了以“现代化工业”与“传统粗

放耕种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1985 年以后,经济结构开始调整,工业比重逐年减少,农业和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1990 年后,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在实行工农业并举发展的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和服务行业出现较大发展,第三产业的产值不断增加。最近5 年三大产业的变化表明:农业发展保持稳中有升;工业呈现下滑;服务业保持增长的态势。(1)农牧业

阿尔及利亚曾经农牧业发达,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可耕地面积达4000 多万公顷,其

中3500 多万是牧场和丛林,已耕地面积达800 多万公顷,粮食自给率曾达到100%。但由于

国家“重工轻农”,自给率降至40%。上世纪80 年代后,国家开始重视农业发展,采取了多

项积极措施,如:1982 年放开对农产品的销售权;1987 年废除国家垄断农业用地的管理制

度,建立集体和个人经营农业的机制;1994 年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取消农产品进口配额许可制度;1995 年取消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保护,并取消对食品、农业生产要素和农资的价格补贴等,农业出现较快发展,其产值由上世纪70 年代末的7%多上升到90 年代末的15%

左右。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制定了《国家农业发展计划》,农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种植面积扩大近5 万公顷,新建3000 多个农业服务公司,创造了近20

万个就业机会,农业产值创历史最高记录(其比重达到19.7%)。但阿尔及利亚农业基础依8然脆弱,易受自然灾害侵扰,农业产量极不稳定,如2000 年只有90 万吨,而2002 年达到

426 吨。阿尔及利亚种植业较发达,橄榄、椰枣、葡萄、柑橘和无花果这5 类产品的产量在

国际市场上都排在前10 位,除部分满足国内供应外,5 类产品都出口国外,其中椰枣、橄榄出口收入最多,平均每年在千万美元以上。

(2)工业

阿尔及利亚一度重点发展重工业,到上世纪80 年代初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石油化工和钢

铁等重工业为主体,包括金属加工、机器制造、纺织、电子、造纸、建筑材料、皮革、食品加工等各类工业在内的多门类工业体系。90 年代后,国家进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加大力度发展非碳氢工业,工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8 大工业行业:冶金、金属机械、电气电子、

建材、木材造纸、食品加工、纺织皮革、化工制药。近年随着“工业发展新战略”的实施,阿尔及利亚工业转向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制药、食品和建材等4 大工业行业,同时积极促进

信息通信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发展。

碳化氢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65%来源于碳化氢工业。2008 年

碳化氢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1%。最近十年,碳化氢工业都保持增长态势,2005 年石油产量达到7300 万吨(远超过4200 万吨的目标);当年的天然气产量也恢复到800 亿立方

米(排世界第5 位)。2007 年天然气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1520 亿立方米。2008 年原

油产量为7300 万吨,油气出口收入760 亿美元。

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制造和汽车制造,是最近10 年阿尔及利亚工业中发展最为

突出的行业。特别是2007 年政府加快对工业制造业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制,先后将50 多家

企业改为私人企业。但制造业发展不均衡,建材、电子电器、钢铁、制药等行业出现较大发展,并创出历史记录,而纺织服装、皮革制鞋、木材造纸等行业出现下滑。阿尔及利亚制造业总体保持增长的态势,2006 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过十,达到16%,创历

史最好水平。

(3)第三产业

阿尔及利亚的商业依然是国有企业占主要份额,如经过股份制改造的4 大商业集团占全

国商业销售总额的90%,而服务性行业则以私营单位为主。在全国登记注册的近6 万个服务

性单位中只有约3000 个为国营单位。

旅游业自上世纪90 年代后快速发展,旅游收入到1995 年就突破1 亿美元。但90 年代末受社会动荡等因素影响,旅游收入下滑。最近几年,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制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到2015 年达到20 万个床位的接待能力;力争接待游客4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到10 亿美元。近五年,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加,新增床位5 万个,2007 年饭店接待能力已

达到10 个床位。旅游收入也由1 亿美元左右增长到2005 年的 1.74 亿美元。

(二)基础设施

1. 交通运输

阿尔及利亚陆地运输以公路为主,其运载量占80%,铁路运输只占20%。阿尔及利亚

公路总长约10.7 万公里,是非洲密度最大的公路网,其中国家级公路2.9 万公里,省级公路2.4 万公里,村镇级公路 5.4 万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已建成使用的只有600 多公里。未来东西高速公路全线竣工,高速公路总长可达1500 多公里。阿尔及利亚铁路总长排非洲第二,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总长4290 公里,其中标准轨3138 公里,复线345 公里,窄轨1081 公里,电气化铁路300 公里。铁路全线有214 个车站,日客运能力约3.2 万人次。2008 年铁路客运量2400 万人次。阿尔及利亚全国有 6 个客货多用途港——阿尔及

尔、奥兰、安纳巴、贝贾亚、斯基克达、基恩基恩,和7 个货运港:阿尔佐、穆斯塔加奈姆、

特奈斯、吉杰勒、加扎乌艾特、贝迪瓦、戴利斯。此外还有2 个碳氢产品出口专用港和19 个渔港和游乐港。全国最大的港口是阿尔及尔港,有大小泊位37 个。全国30%的货物,70

%的集装箱通过阿尔及尔港装载。阿尔及尔港装载客货轮总数为77 艘,总吨位100 万吨。阿尔及利亚全国有53 个机场,其中29 个投入商业运行,包括阿尔及尔、奥兰、安纳巴、君

士坦丁等13 个国际机场,每年起降飞机10 万架次。现有2 家国营航空公司和6 家私营航空

公司,共有飞机60 余架,其中大、中型飞机30 余架。目前已开通20 个国家的50 多条国际

航线。

2. 水电设施

阿尔及利亚水资源短缺,而且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长期短缺的困境。水资源短缺不仅

9造成居民饮用水不足,而且也给国家经济特别是农业带来严重损害。阿尔及利亚土地有95%

为干旱地,在一些省份有80%的土地沙漠化,而阿尔及利亚降雨量严重不足,在一些地区几

乎是零。为此,政府制订了2004 至2010 年水利发展规划。该规划将投资约7070 亿第纳尔

(近合98 亿美元)用以加速水利设施建设,促进水利行业发展,保证居民饮用水需要及工农业用水安全。与此同时政府加速建设一批海水淡化站,以满足沿海地区的用水需要,目前已建成9 座,另有11 座海水淡化站尚在建设中,已建成的BeniSaf、Oran、Skikda3 个淡化

站日处理能力分别为15 万、10 万和10 万立方米。阿尔及利亚规划的20 个淡化站建成后,

其海水淡化能力每日可达百万立方米以上。

阿尔及利亚是北非目前最大的电力市场,也是非洲电力工业较发达的国家,目前非洲大

陆平均电气化率仅为20%,而阿尔及利亚则高达96%。阿尔及利亚国家煤气电力公司(SONELGAZ)在2005-2009 五年间投资70 亿美元用于发展电力基础设施。目前,阿尔及利

亚电力装机容量约为650 万千瓦,电力市场需求约为540 万千瓦,但电力输送线路老化、偷

漏电现象严重,因此部分地区用电紧张时有发生。阿尔及利亚的电力需求每年以4%左右的速率增长,到2010 年电力需求将突破10000 兆瓦。阿尔及利亚新建输电线路(VHT )和高

压电线以及140 多个变电站,转交8000 兆瓦的电力,将有力提高现有的供电能力。政府还

大力支持农村电气化项目,采取措施通过吸引外国和私人投资进入非传统的电力项目,包括水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项目。

3. 邮电通讯

阿尔及利亚邮政电信一直由国家垄断,本世纪初开始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现代化服务。国家先后放开了国际电信业务和国内长途电信业务的经营权,同时以发售移动通讯经营牌照的方式,促进电信领域开放式发展。2003 年后,彻底结束了国有企业对电信市场的垄断,信息通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发展,宽带技术被广泛使用,网络电话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4-2008 年间,阿尔及利亚的移动电话增长率达到了200%,移动业务的

迅速发展使移动电话使用率增加了65%。目前阿尔及利亚有三家移动运营商,其中处于领先

地位的是Djezzy,拥有用户2200 万,第二位的是阿尔及利亚公众公司,用户数为900 万,第三位的是Nedjma,用户为300 万。阿尔及利亚已建有光纤网,全长4 万公里,新近还建

设了数字光纤连接。在互联网使用方面,阿尔及利亚在世界173 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49 位(同处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分别列第85 和第100 位)。

(三)财政与金融

1. 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加,2007 年为19002 亿第纳尔,与2003 年相比增加了24.97%。其中碳氢收入保持平稳增长;税费收入增加显著,同比增幅达到47.5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碳氢部门和各项税收,其中碳氢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0%以上。

国家财政收入一览表单位(亿第纳尔)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财政收入总额15205 15993 17198 18355 19003

碳氢部门收入8361 8622 8990 9160 9730

税费收入5209 5763 6452 7143 7684

非税费收入281 289 283 296 252

其他收入1354 1320 1473 1756 1337

资料来源:阿尔及利亚财政部及阿尔及利亚央行

2. 税收制度

阿尔及利亚税收制度为申报型。纳税人自觉申报、计算、缴纳法律上规定的应纳税种,

履行纳税义务。目前,已制订的有关税收的法规主要有:《直接税和类似税法规》、《营业税法规》、《印花税法规》、《间接税法规》,并在各省区设置省区税务局对税收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协助纳税人纳税,调解税务纠纷,方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阿尔及利亚现行税制,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辅以其他税种构成的。主要税种有:总

收入所得税、公司利润税、工商营业税、工资税、增值税、地产税、遗产税、内部消费税、石油税收、注册税、印花税等。征收方法采用源泉扣缴和查实征收两种方法。前者主要是对薪金及利息所得的征税。后者主要是对其他各项所得税的征税。

103. 货币金融

货币为第纳尔(DINAR),分纸币和硬币两种,面额为:5、10、100、500 第纳四种纸币

和1第纳尔及1、2、5、10、20、50 分七种硬币。国家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

掌控所有的外汇资源。上世纪90 年代后,外汇管制已有放松,资金流动大为自由。

1990 年前,阿尔及利亚银行全部为国有。1990 年后进行货币信贷改革,银行脱离财政

部领导,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权。国有商业银行有国民银行、阿尔及利亚发展银行等;此外还有12 家私营银行(6 家外资,6 家阿资),如美国花旗银行,巴林阿拉伯银行、法国兴业

银行等。

(四)对外经济关系

1. 对外贸易

阿尔及利亚的进出口贸易总体为顺差,主要出口油气产品,其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8%左

右。2008 年阿进出口总额1173.9 亿美元,其中出口782.3 亿美元,同比增长30%,进口391.6

亿美元,同比增长41.7%,顺差390.8 亿美元,同比增长20.1%。

2008 年底阿外汇储备为1400 亿美元,相当于国家5 年的进口额。

2008 年中阿双边贸易额为39.87 亿美元,同比增长66.8%,占阿进出口总额的10.2%。

自2005 年起,中国一直是阿第三大进口国,仅次于法国和意大利。阿从中国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 年的2.4%上升到了2008 年的8.6%。阿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不锈钢、

工程机械、汽车散件、机械零配件等。

2. 外国投资

阿尔及利亚实行积极的外资政策,推出一系列鼓励外国投资的政策及法规。据法国权威

机构发表的投资报告,阿尔及利亚在1998-2007 年间,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近90 亿美元,其中排在前位的分别是:美国(23.8 亿美元)、法国(15.9 亿美元)、西班牙(9.35 亿美元)、埃及(8.34 亿美元)等。外国直接主要集中在油气开发、电信和公共工程等高增值产业。

美国是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投资国,其主要投资油气领域。法国是第二大投资国,主要投资金融、农产品加工以及制药业等。西班牙和埃及的投资分别集中在油气和工程建设方面。2008 年阿尔及利亚外国直接投资12 亿美元,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和消费品生产等领域。

3. 外国援助

法国一直是阿尔及利亚最重要的经济援助国。法国将其列为重点优先援助国家,平均每

年提供1000 万以上欧元的援助,并且自本世纪以来,法国提供的发展援助不断增加,1999-2001 年法国提供的发展援助分别是1500 万、2500 万和3000 万欧元。此外,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巴黎-伦敦俱乐部成员国——英国、意大利等也都向阿尔及利亚提供经济援助,累计援助金额达数十亿美元。近年美国也增加对阿尔及利亚的援助,如提供专项援助用以帮助阿国进口美国机械设备,以及提供10 亿美元的专项贷款用于进口美国粮食与食品。

4. 债务情况

阿尔及利亚外债已从上世纪90 年代中占GDP 的70%降低到2006 年的5.7%。最近5 年,国家外债继续保持下降态势。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外债总额(亿美元)57.2 55.4 43.4 39.5 38.3

四、对外关系

(一)外交政策

一贯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武力、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在对话基础上寻求广泛合作。反对大国强权政治和借口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恐怖主义;致力于马格里布联盟建设和地区和平,积极参与阿拉伯事务;促进非洲团结与和平;支持欧洲-地中海合作,谋求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认为西撒哈拉问题是非殖民化问题,支持联合国为和平解决西撒问题所作的努力及摩洛哥和西撒人阵在联合国秘书长特使主持下达成的休斯敦协议。坚决谴责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领土,支持巴人民正义斗争。主张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反对美英对伊单方面诉诸武力。截至2007 年底,共与170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1在60 多个国家设立大使馆,外国常驻阿使馆80 个。

(二)与大国关系

1、与欧盟国家关系

阿尔及利亚与欧盟国家关系密切,其60%的债务来自欧盟,每年从欧盟进口约50 亿美元,其碳氢产品大部分销往欧盟,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曾因政局变化,欧盟一度冻结对其援助,但布特弗利卡执政后,阿尔及利亚与欧盟关系大为改善,经援恢复,经贸合作迅速发展。1997 年与欧盟开始联系国协议谈判,2005 年正式成为欧盟联系国。

与法国具有传统关系,法国是阿尔及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债权国。阿尔及利亚是法国

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法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和商品出口目的地。阿尔及利亚在法国的侨民超过200 万。两国关系曾在上世纪90 年代初变冷, 希拉克执政后,两国关系得到改

善,双方同意在相互尊重、互利和磋商的基础上重启两国关系,建立新型合作关系。1999 年7 月法国外长访阿,法国放宽对阿签证限制,并恢复法国在阿领事馆和文化中心。2000 年6 月布特弗利卡总统访法。2007 年7 月法国总统萨科奇访阿,着重探讨两国能源合作和

“地中海联盟”计划,双方签署互免外交人员短期签证和在阿共建大学两项协议。2008 年法总理、内政和外交部长等相继访阿。2009 年5 月阿国民议会议长齐阿里访法。

2、与美国关系

1962 年9 月与美国建交,1967 年中东战争爆发后宣布同美国断交,1974 年11 月复交。1992 年初阿中止立法选举后两国关系一度冷淡,1995 年布特弗利卡执政后,美国支持布的

“全国和解”政策和经济改革政策。1998 年两国关系取得显著进展,美副国务卿英迪克和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先后访阿,支持阿政治、经济改革及反恐斗争,阿海军与美第六舰队首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2001 年布特弗利卡总统两次访美。2004 年美国宣布给予阿普通最惠

国待遇。近年,两国高层互访不断,2007 年6 月阿美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2009 年美中

东事务特使、负责国防和中东事务的两位助理国务卿和多个议员团及企业家团访阿。目前,美国是阿最大的贸易伙伴,阿原油出口一半以上销往美国,美国在阿油气领域投资已占其外资半数以上,美公司及其参股公司在阿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约占阿生产总量的40%。阿是美国粮食的主要进口国之一。

3、与俄罗斯关系

1962 年7 月阿独立后与前苏联建交,双边关系十分密切。阿大部分武器装备来自前苏联,但两国贸易处于较低水平。1991 年12 月阿承认俄罗斯联邦和独联体。1995 年7 月

外长登布里访俄,以推动两国合作关系。1997 年9 月俄外长普里马科夫表示将与阿政府加强反恐合作。但双方高层往来不多。2001 年4 月布特弗利卡访问俄罗斯,两国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定并发表了联合声明。2005 年10 月两国首届经贸混委会在俄召开。2006 年3 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阿,免除阿47 亿美元债务,双方签署70 多亿美元军购合同。2008 年1 月,布特弗利卡总统访俄,双方签署航空合作协议及俄公司承建阿铁路合同。

(三)与马格里布国家关系

1963 年10 月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因边界争端而发生武装冲突。1976 年3 月阿承认“西撒国”后,摩宣布与阿断交。1988 年 5 月两国复交。1992 年 6 月摩洛哥批准摩阿边界协议。

1994 年8 月,摩马拉喀什发生枪击两名西班牙游客事件后, 两国边界暂时关闭。1995 年底

摩因对阿在西撒问题上的态度不满,要求中止马格里布联盟活动,阿表示反对。1999 年布特弗利卡当选总统后,摩已故国王哈桑二世致电祝贺。哈桑病逝后,布特弗利卡前去参加葬礼,并与新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建立联系,两国关系逐步改善。此后双方电函不断。2001 年2 月摩内政部长访阿。2003 年,两国元首在联大期间举行单独会谈。2004 年7 月,摩宣布免

除阿公民赴摩签证。2005 年 3 月,摩国王赴阿出席阿盟首脑会议并与布特弗利卡总统举行会晤,后阿宣布免除摩公民赴阿签证。2007 年1 月两国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阿与利比亚关系曾因利与摩洛哥结盟而一度冷淡。后两国关系有所修复,但1993 年利

公开表示同情被阿当局取缔的“伊阵”而使两国再生芥蒂。1994 年9 月泽鲁阿勒总统出席利革命25 周年纪念活动,双方关系缓和。阿航也于1999 年 4 月恢复赴利航班。2000 年10

月阿总统访利。2001 年8 月阿总理率政府高级代表团访利,两国混委会举行第九次会议。近年,两国关系不断改善。2007 年4 月阿总理贝勒卡迪姆率团出席阿利第12 届混委会,受

到卡扎菲接见。2009 年6 月布特弗利卡访利,并与卡扎菲赴埃及与穆巴拉克总统举行三方会谈。

12阿与突尼斯于1983 年3 月签署“友好和睦条约”,两国关系友好,经济合作发展较快。1993 年2 月阿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卡菲访突,双方签署两国边界界标协议。1995 年阿总理

西菲访突,与本·阿里总统会见。1996 年6 月和12 月,突总理卡鲁伊和阿总理乌叶海亚互

访。1998 年初,突外长作为总统特使访阿。2000 年6 月布特弗利卡访突。2005 年3 月,突

总统本·阿里赴阿出席第17 届阿盟首脑会议;11 月布特弗利卡总统赴突出席“信息峰会”并与本·阿里会晤。2006 年 2 月和2007 年7 月,两国总理互访,共同主持两国混委会第15

和16 届会议。2009 年 2 月,阿民族院议长本萨拉赫访突。

(四)与中国关系

两国于1958 年建交后,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2004 年,胡锦涛主席访阿,2006 年布特弗利卡总统访华,双方共同发表了发展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声明,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发展和深化。两国建交50 多年来,互访的重要国家领导人有:阿方领导人布迈丁主席(1974 年)、沙德利总统(1982 年)、贝勒卡迪姆议长(1991 年)、贝拉亚特副议长(1981

年)、布特弗里卡外长(1971 年和1974 年)、登布里外长(1994 年)、泽鲁阿勒总统(1996 年)布特弗利卡总统(2000 年和2006 年)。中方领导人周恩来总理(1963 年、1965 年)、赵紫阳总理(1982 年)、陈毅副总理兼外长(1963 年、1964 年)、耿飚副总理(1978 年)、陈慕华副总理(1980 年)、田纪云副总理(1985 年)、彭冲副委员长(1982 年)、吴学谦国

务委员兼外长(1987 年)、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长(1990 年)、姜春云副总理(1997 年)、江泽民主席(1999 年)、李鹏委员长(2001 年)、朱镕基总理(2002 年)、胡锦涛主席(2004 年)吴邦国委员长(2008 年)等。

阿中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双方开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而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以及阿尔及利亚国内局势日趋稳定,为两国开展经贸合作带来新的契机。阿中经贸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阿中在贸易、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此外,两国在军事、卫生、文化、新闻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全面开展。

(赵慧杰供稿)

1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