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

1.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政府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政务系统的连续性依赖于数据中心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运营环境周围,政务系统的数据中心可能正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威胁的环境下运行。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数据由于某种原因丢失,就很有可能对政府的日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核心数据丢失,将会使得某些核心功能陷入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政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1灾备解决方案原则

首先,在制定容灾系统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就是容灾系统建设对原有业务系统带来的影响。比如,采用数据复制技术对系统I/O带来的延迟,应用数据同步对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带来的压力等。因此,企业要通过周密的测试和分析来规避容灾系统建设时带来的这些风险,以保证业务系统不会因容灾系统的建设而出现在处理性能上下降的问题。

第二,数据状态要保持同步。为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业务可以成功地切换到备份中心,就必须保证容灾系统数据同步机制的可靠性。因此,建立可靠的数据同步校验机制是必须的; 同时,还要考虑建立定时的、自动的数据同步核查对比机制,以检验两个中心数据的一致性,这是数据容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容灾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尽可能轻,并能承担部分业务处理和测试的工作。容灾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容灾切换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系统建设中,就必须要考虑系统的维护管理流程。生产中心任何业务处理过程的改变都必须完整地复制到备份中心; 所有新业务系统上线时,必须通知备份中心,并在备份中心配置好数据同步机制; 对原程序的改动也必须保证两个中心同时上线。

第四,系统恢复时间要尽可能短。容灾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主中心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在规定时间切换到备份中心,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并且继续向用户提供服务。但往往在灾难发生时,主要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为了顺利实现系统间的切换,应该让系统切换操作尽可能地简单; 并建立固定化的、标准化的切换流程,要求维护人员在切换演习时严格按照流程的指导步骤进行操作。

第五,可实现部分业务子系统的切换和回切。当人事变动、业务变化、IT设施变化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恢复规划文档失效的变化发生时,应及时更新各恢复规划文档,并在必要时启动模拟测试或演习,确保业务连续性系统的工作能力。

第六,技术方案选择要遵循成熟稳定、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透明性的原则。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容灾技术包括:SAN/NAS技术、远程镜像技术、虚拟存储、基于IP的SAN互连技术以及快照技术等。其中基于IP的SAN远程数据容灾备份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其是利用基于IP的SAN的互连协议,将主数据中心SAN中的信息通过现有的TCP/IP网络,远程复制到备份中心的SAN中的。当备份中心存储的数据量过大时,可利用快照技术将其备份到磁带库或光盘库。这种基于IP的SAN远程容灾备份,可以跨越LAN、MAN和WAN,成本低、可扩展性好。基于IP的互连协议主要包括FCIP、iFCP、InfiniBand、iSCSI等。

第七,构建系统方案可以选择多种技术组合方式。目前,业内应用较多的容灾方案是基于智能存储系统的远程数据复制技术,它是由智能存储系统自身实现的数据远程复制和同步,即智能存储系统将对该系统中的存储器I/O操作请求复制到远端的存储系统中并执行。由于在这种方式下,数据复制软件运行在存储系统内,因此较容易实现主中心和容灾备份中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库和目录的实时拷贝及维护能力,且不会影响主中心主机系统的性能。如果在系统恢复场具备了实时数据,那么就可以做到在灾难发生时,及时开始应用处理过程的恢复。但这种方案也有开放性差(不同厂家的存储设备系统一般不能配合使用)、对于主、备中心之间的网络条件(稳定性、带宽、链路空间距离)要求较苛刻等缺点。

1.2灾备解决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2.1 RTO和RPO

RTO(RecoveryTime Object):是指灾难发生后,从IT系统宕机导致业务停顿之刻开始,到IT系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部门运作,业务恢复运营之时,此两点之间的时间段成为RTO。RTO是反映业务恢复及时性的指标,表示业务从中断到回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RTO值越小,代表容灾系统的数据恢复能力越强。各种容灾解决方案的RTO有较大差别,基于光通道技术的同步数据复制,配合异地备用的业务系统和跨业务中心与备份中心的高可用管理,这种容灾解决方案具有最小的RTO。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是指从系统和应用数据而言,要实现能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部门业务运作,系统及生产数据应恢复到怎样的更新程度。RPO是反映恢复数据完整性的指标,在同步数据复制方式下,RPO等于数据传

输延迟的时间;在异步数据复制下,RPO基本为异步传输数据排队的时间。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导数据传输的因素,业务数据库与容灾备份数据库的一致性(S CN)是不同的,RPO表示业务数据库与容灾备份数据库SCN的时间差。发生灾难后,启动容灾系统完成数据恢复,RPO就是新恢复业务系统的数据损失量。设计容灾系统不能只看RTO和RPO,对于不同的业务系统和用户特殊的要求,其它一些指标有可能成为选择容灾解决方案的主要因素。例如,某些地区为了防范一些特定自然灾害的风险,要求容灾备份中心与业务中心保持足够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容灾备份中心与业务中心的距离要求就是容灾系统的重要指标。1.2.2数据安全

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是保证业务连续的关键。在本地,数据安全需要使用RAI D技术来保证。在灾备方案的设计中,数据复制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设计的基础。目前业界主流的数据复制技术有:基于数据库本身的复制技术,基于操作系统的数据复制,基于虚拟存储的复制技术和基于存储的复制技术。在方案所用技术的选择时,应当根据客户的预算,现场的条件,综合来进行考量。后续在1.6.1数据同步章节,将会有这4类数据复制技术的综合对比,可以作为选择的参考。1.2.3网络安全

通信网络是容灾系统的组成部分,通信线路的质量也是容灾系统的性能指标之一,其中包括网络的数据传输带宽、网络传输通道的冗余和网络服务商的服务水平(网络年中断率)。如果容灾系统使用的通信网络是确定的,为了比较不同容灾

解决方案,可以用单位存储容量的数据库在同一通信网络上的数据完全恢复时间

作为一项设计指标。

1.2.4业务连续性

业务连续性是灾备方案的最终目标,是方案的价值所在。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

首先需要数据的连续,之前我们讨论了数据安全相关的内容。其次,在数据连续

的基础上,出现灾难时,系统需要能够满足(1)网络切换(2)应用切换。以

此,来保证系统能够顺利切换到灾备地,继续安全运营,最大化保证客户利益。

1.3国标系统灾备等级划分及应对措施

国家《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规定了六个级别的容灾,

下表分别针对每个级别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级别内容措施

Level6 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实现远程数据实时备份,实现零丢失;

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实时无缝切换;

远程集群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切换能力;

Level5 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实现远程数据复制技术;

备用网络也具备字哦那个或集中切换能力;

Level4 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配置所需要的全部数据和通讯线路及网络设备,并处于就绪

7*24运行;更高的技术支持和运维管理;

Level3 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配置部分数据,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

每天实现多次的数据电子传输;

备用场地配置专制的运行管理人员;

Level2 备用场地支持预定时间调配数据,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

备用场地管理制度;

设备及网络紧急供货协议;

1.4容灾技术分析

1.4.1备份方式

(1)冷备份

备份系统未安装或未配置成与当前使用的系统相同或相似的运行环境, 应用系统数据没有及时装入备份系统。一旦发生灾难,需安装配置所需的运行环境,用数据备份介质(磁带或光盘)恢复应用数据,手工逐笔或自动批量追补孤立数据,将终端用户通过通讯线路切换到备份系统,恢复业务运行。优点:设备投资较少,节省通信费用,通信环境要求不高。缺点:恢复时间较长,一般要数天至1周,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较差。

(2)温备份

将备份系统已安装配置成与当前使用的系统相同或相似的系统和网络运行环境,安装了应用系统业务定期备份数据。一旦发生灾难,直接使用定期备份数据,手工逐笔或自动批量追补孤立数据或将终端用户通过通讯线路切换到备份系统,恢复业务运行。优点:设备投资较少,通信环境要求不高。缺点:恢复时间长,一般要十几个小时至数天,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较差。

(3)热备份

备份处于联机状态,当前应用系统通过高速通信线路将数据实时传送到备份系统,保持备份系统与当前应用系统数据的同步;也可定时在备份系统上恢复应用系统的数据。一旦发生灾难,不用追补或只需追补很少的孤立数据,备份系统可快速接替生产系统运行,恢复营业。优点:恢复时间短,一般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最好,数据丢失可能性最小。缺点:设备投资大,通信费用高,通信环境要求高,平时运行管理较复杂。

在计算机服务器备份和恢复中,冷备份服务器(cold server)是在主服务器丢失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备份服务器。冷备份服务器基本上只在软件安装和配置的情况下打开,然后关闭直到需要时再打开。

温备份服务器(warm server)一般都是周期性开机,根据主服务器内容进行更新,然后关机。经常用温备份服务器来进行复制和镜像操作。

热备份服务器(hot server)时刻处于开机状态,同主机保持同步。当主机失灵时,可以随时启用热备份服务器来代替。

对于关键的业务,Primeton建议采用同城热备+异地热备的方式进行部署,对于一般性的业务,建议采用同城热备+异地温备(应用不启动,数据保持异步复制)的方式进行部署。

1.4.2数据复制技术

目前数据复制技术主要有如下表所列4种,基于红色字体部分的要求,结合客户的需要,Primeton推荐采用基于存储或者基于应用程序的数据复制技术来进行数据同步。

存储系统数据复制

操作系统层数据复制应用程序层数据基于存储的

数据复制

虚拟存储技术

基本原理数据的复制过程通过本地

的存储系统和远端的存储

系统之间的通信完成。

复制技术是伴随着存储局域网

的出现引入的,通过构建虚拟

存储上实现数据复制。

通过操作系统或者数

据卷管理器来实现对

数据的远程复制。

数据库的异地复

制功能,依靠本

档与传递来实现

平台要求同构存储

与平台无关,

需要增加专有的复制服务器或

带有复制功能的SAN交换机

同构主机、异构存储与平台无关

复制

性能

高高高较高

资源占用对生产系统存储性能有影

对网络要求高

对生产系统主机性能

有影响

占用部分生产系

技术

成熟度成熟

成熟度有待提高,非主流复制

技术。

成熟成熟

投入成本高,需要同构存储较高,需要专有设备较高,需要同构主机

一般

部分软件免费,

复制软件IBM PPRC

EMC SRDF

HP CA(Continues Access)

HDS TrueCopy

Brocade Tapestry DMM

UIT SVM

EMC VSM

原厂技术:

IBM AIX LVM

HP-UINX MirrorDisk

Sun Solaris SVM

专业的复制软件:

Symantec SF/VVR

Oracle DataGu

Oracle Golden

DNT IDR

DSG RealSync

Quest SharePl

1.4.3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是指将存储系统中存在的大量内容相同的数据删除,只保留其中一份,从而缩减存储空间的技术。在云灾备中,该技术既能大幅减少灾备中心存储的数据量,降低灾备中心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又能大幅减少数据备份和恢复

过程中用户和灾备提供商间的数据传输量,提高备份和恢复的性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随着灾备中心的规模不断增大,存储的数据量和访问量不断增加,单一节点上的重复数据删除方法已不能满足性能和容量的需求。除上述基本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外,一些优化和改进技术对云灾备是至关重要的,包括高性能、可扩展的、分布式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以及为提高灾备中心数据可靠性的高可靠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1.4.4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

除了数据级的灾备,还应提供系统级的灾备。即在将数据复制到云端的同时,也将受保护的应用程序的状态复制到云端,当灾难发生时可以立即切换到云端的应用程序运行,保证业务连续性。系统级灾备是通过操作系统虚拟化和检查点实现的。检查点用来捕获进程某一时刻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进程迁移。进程迁移既可以是用户应用程序进程到云灾备中心的迁移,也可以是云灾备中心内部的虚拟机池间进程迁移,以实现根据前端用户的需求自动地调节灾备服务提供商有限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动态地、弹性的反应前端业务对灾备的需求。

当程序因故障中断,如果不能保留其中间运行状态,恢复后从头运行将会带来极大的消耗。检查点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保留各个进程的运行状态,恢复时能够复原到最近一次保留的数据映像。

传统的检查员机制是基于库的检查点机制。例如以静态库的形式实现,或通过加载动态链接库来追踪程序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也有一些检查点机制实现于内

核级别甚至硬件级别。例如通过在文件系统层之上引入一个中间层来实现保留文件系统状态的检查点机制;或者借助Fuse内核模块实现的支持检查点机制的文件系统,通过Fuse侦测、拦截内核级别的文件系统操作并将控制权传递给用户,从而能够在用户空间对文件系统状态进行保留。

随着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基于虚拟容器的检查点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虚拟容器是通过系统虚拟化技术构建出来的一个进程运行的较独立的上下文环境。虚拟容器检查点技术能够有效保护容器内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而不需要对应用进行修改。

1.5总体架构设计

1.5.1Primeton“两地三中心”容灾解决方案架构设计

结合近年国内出现的大范围自然灾害,以同城双中心加异地灾备中心的“两地三中心”的灾备模式也随之出现,这一方案兼具高可用性和灾难备份的能力。1.5.1.1“两地三中心”本地高可用和容灾保护策略

(1)本地保护策略:

?本地高可用

?本地clone

?持续数据保护

?B2D/BVTL

?磁带备份

?Archive Log备份

(2)容灾保护策略

?应用级或者数据级容灾

?同级容灾、降级容灾

?同步数据保护/异步数据保护

?容灾数据复制技术

?主备中心运营方式/双主中心运营方式/多中心运营方式

?短、中、远期容灾策略

1.5.1.2“两地三中心”功能定位

生产中心同城备份中心异地灾备中心生产生产(双活或热备)生产

备份备份备份

灾备灾备灾备

开发监控测试

测试监控

监控管理

管理

同城双中心是指在同城或邻近城市建立两个可独立承担关键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双中心具备基本等同的业务处理能力并通过高速链路实时同步数据,日常情况下可同时分担业务及管理系统的运行,并可切换运行;灾难情况下可在基本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灾备应急切换,保持业务连续运行。与异地灾备模式相比较,同城双中心具有投资成本低、建设速度快、运维管理相对简单、可靠性更高等优点。

异地灾备中心是指在异地的城市建立一个备份的灾备中心,用于双中心的数据备份,当双中心出现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发生故障时,异地灾备中心可以用备份数据进行业务的恢复。

1.5.1.3“两地三中心”容灾架构设计

逻辑架构模型设计:

物理架构设计:

方案特点:

?同城范围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

?异地复制数据根据灾难情形,尽可能降低数据丢失机率;

?同城双中心为同步复制,数据实时同步,RPO=0;

?异地无距离限制,保证数据一致性,保证了数据的有效保护;

?异地容灾带宽要求低,先进的复制机制提高带宽利用率。

对于本地本级备份,应建立在线、近线、离线等多级存储备份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备份手段和备份策略,形成完整的本地备份管理解决方案;备份的数据包括操作系统、数据文件以及应用服务环境等多个方面;日常访问的重要数据采用磁盘或者虚拟带库方式备份,归档数据和非重要数据采用磁带库方式备份;重要数据应至少保证每周做一个全量备份,平时做增量备份。

对于数据级异地灾备中心,选址上,应进行风险分析,避免异地备份中心与主中心同时遭受同类风险;网络备用系统上,必须在核心网络层面实现热备,保证灾备中心区域内通信的可靠性;数据备份系统上,主中心与备份中心的备份链路应有冗余,并确保2小时内将主中心的增量数据复制或备份到灾备中心;数据处理备用系统上,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全部数据处理设备,并处于就绪状态或运行状态,与主中心共同承担部分核心应用的查询服务功能。

对于同城应用级灾备中心,选址上,主中心与同城灾备中心距离应小于100KM;网络备用系统上,在核心网络层面实现热备,主中心与应用级灾备中心间通过裸光纤互联或VPLS互联,部署TRILL构建大二层网络,满足虚拟化需求;网络负载均衡上,主中心网络与灾备中心网络的负载均衡,提高灾备网络利用率与灾备网络可用性,正常情况下数据流同时使用两个中心的网络,主中心网络出现故障时,则全部数据流向灾备网络;应用集群切换上,关键业务系统集群实现手动切换,主中心与同城灾备中心之间建立高可用性监控技术,实现灾备中心应用服务器集群与主中心生产服务器集群之间的高可用性切换;云计算技术采用上,采用

虚拟化技术对同城灾备中心进行规划建设,同时,根据业务关键程度、对性能的

要求,系统平台选择不同档次和不同平台的主机资源池、存储资源池。

1.5.2基于不同服务需求选择不同可靠性“两地三中心”架构

1.5.

2.1服务等级划分的可靠性

tier1 tier2 tier3

服务内容关键任务服务,需要最高级别的可靠性。高端技术

和工具将会被用来满足最高级别的可靠性。如果丢

失一个组件,如服务器,一块存储,或者一个通信

链接,都将会导致服务不可靠。每个应用和基础服

务都会制定性能指标。这些指标都将会被监控,并

会通过业务支持的流程以特定格式输出。这个sit

e不仅仅包含基础架构组件。

关键业务服务的运维和tier1一样,

但是某些限制非可靠级别的服务可以

容忍短时间的不可恢复的影响。高端

技术和工具将会尽量(略低于tier1)

被用来满足最高级别的可靠性。系统

设计和指导里面必须包含——没有单

点故障。

高端技术和工

尽量(略低于

tier2)被用

高级别的可靠

有多个单点故

在计划上有一

性。

关键指标99.99%的可靠性,数据中性能够切换,厂家支持(小

于2小时的响应时间),硬件容错性,没有单点故

障,N+1,数据中心的切换选择,硬件冗余

99.5%的可靠性,数据中性能够切换,

厂家支持(小于4小时的响应时间),

硬件具备容错性,没有单点故障,N+

1

95%的可靠性

性能够切换,

(小于24小

时间)

机/

4.32 216.00 2160.00 1.

5.2.2 Primeton通用的基于服务的“两地三中心”架构

1.5.

2.3 Primeton基于不同的服务质量,达到不同级别的整体可靠性(tier)(1)场景1

主环境如图中A所示,包含了数据库,应用,Web三层服务结构,本地高可用环境P作为同城备份站点,复制100%A中的Web服务,100%的A中的应用在线服务,100%的A中的OLTP事务,异地在数据库/应用/Web层均复制7 5%A中的服务。那么这套方案整体的可靠性将会达到99.999%。

(2)场景2

主环境如图中A所示,本地高可用环境P复制100%的A中的Web服务,100%的A中的应用在线服务,异地在数据库/应用/Web层均复制75%的A。那么这套方案整体的可靠性将会达到99.99%。

(3)场景3

主环境如图中A所示,本地高可用环境没有即没有同城备份站点,异地在数据库/应用/Web层均有一个可以接受的备份(非和A环境100%相同)。那么这套方案整体的可靠性将会达到99.70%。

(4)场景4

灾备云建设方案

科力锐灾备云服务项目方案书 深圳市科力锐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2月

目录 一、项目服务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服务特点 (4) 三、科力锐灾备云平台和服务简介 (6) 四、科力锐灾备云平台和服务特点 (12)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即通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形式,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改造传统的生产、办公、经营方式,提高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效率,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政府信息化全力推进,政府部门间、对企业、公民的政务全部以电子化开展,即用电子化、无纸化办公的形式取代传统的依靠纸质文档和人工流转办公的方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企、事业单位也将生产、办公系统化,为繁荣社会经济、扩大城乡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推动自主创新和促进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企、事业单位依然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滞后、信息化能力弱、产品和市场信息不畅、市场竞争力不足、互动渠道窄等问题,限制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急需数字化转型,数据资产化趋势明显,同时业务系统已经成为各个组织单位的“生命线”,越来越多组织已认识到灾备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主机故障、系统故障、软件逻辑错误、人为操作失误和病毒攻击(例如勒索病毒)等众多风险高发引发灾难,极大的威胁了企事业单位的IT应用系统的安全和服务的连续性,需要能够提供灾备服务作为防范各类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帮助发生系统灾难的企事业单位快速的恢复IT应用系统保障生产经营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意义十分重大。 因此,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保障组织的核心数据资产不丢失,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保障组织的核心业务系统不停或者少停。 从灾备的角度而言,各企、事业单位将会面临以下几点挑战: 1、如何获取专业的灾备技术服务,降低数据丢失风险,满足数据保护需求。 2、如何能在降低灾备建设成本的基础上,让各单位都能够低成本使用成熟、可靠的 灾备技术方案,保障核心数据资产不丢失。 3、如何在缺乏专业的灾备运维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确 保在核心业务系统出现问题而中断时能够快速进行恢复。 4、如何在IT架构混合化、多元化的大环境和趋势下,确保灾备技术方案能面向未来 的适应各单位数据中心的快速扩展。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背景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对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精神,根据《XX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1.2 目的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我省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有关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目前,XX省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运行良好,政务外网正在规划建设,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都要基于全省统一的政务网络资源,按需要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部署。 2、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政府数据中心为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计算机机房、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备份、公共地理信息和基础软件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同时利用XX省综合信息中心技术人才资源,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3、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 目前,各政府部门分散建设,安全漏洞和隐患多,通过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全省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高标准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电子政务安全,提高全省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4、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 5、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贯彻国家、省和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 1.3 意义 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手段;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业务状况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近几年,我省围绕全面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内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政务办公网络,实现了网上公文传递、处理。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成了政务公开信息传送系统,实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V2.0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 Bychj a、 系统拓扑图 b、 4.5.1 设计目标 建立一个集中分散、异构、可扩充、可集成、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角度视图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复合数据库系统。它将成为政府各种业务系统、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是政府门户的信息中心,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和预测决策所需的数据仓库中心。 4.5.2 数据中心设计基础 4.5.2.1 现状分析

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来说,统一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模式是十分重要的。电子政务的构建,正经历着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方向转变,没有数据也就没有信息,也就没有政府网站及电子政府。数据中心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公共数据(信息)库、模型库、文件交换站以及发布信息的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各数据源将自己的数据上传给数据中心,而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实施自己的应用。 按信息的应用属性,可将电子政务的数据类型分为空间数据、基础数据、政务数据、专题数据和多媒体语音数据。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并建立人口、法人机构、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以及宏观经济四个基础数据库,将成为我国今后数年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由于我国政府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以及政务建设有一个发展过程,造成了政府各部门、城市各行业信息化发展步调不一,从而使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㈠、信息的共享、公开没有立发,信息采集、储存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 ㈡、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职能部门内部的信息相对封闭,产生了信息孤岛效应,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㈢、大部分单位业务应用系统还未形成一个内部资源共享、有效运行的整体,需要在电子政务设计建设的过场中进行整合和改造。 ㈣、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结构不合理,互连互通十分困难。 ㈤、安全性存在隐患,人门还不放心在网上共享数据。 基于以上问题,需要在法律、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审批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审批 1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审批 ( 一) 工作目的: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查是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依照项目的选址, 结合城市控制性规划的要求对项目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批准后的详细规划将是项目工程施工图、环境、环保、市政配套等设计文件的依据。 ( 二) 主管部门: 行政许可中心规划局窗口。 ( 三) 工作内容: 此项工作应按以下步骤分别进行: 1、首先委托详细规划的设计院将规划总平面方案报请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后, 再进行详细规划设计。 2、详规成果完成后, 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申报表》、《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申报表》。汇集填报上述表格。执表格及相关要件到窗口进件。 3、详细规划批准后, 委托施工图设计院设计建筑方案, 方案应包括建筑效果、总平面、各层平面、立面和剖面等。建筑方案设计完成后领取《建筑设计方案申报表》。汇集填报上述表格。执表格及相关要件到窗口进件。 ( 四) 要件: 1、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申报 2

( 1) 出让供地方式提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其它供地方式提交《选址意见书》; ( 2) 总平面方案( 包括设计说明、现状地形图和规划总平面图等) 、规划设计方案( 包括规划设计说明、现状地形图和规划图等) 、在规划设计方案审定前, 根据《规划设计方案修改通知书》要求提交规划设计方案; ( 3) 申报单位( 人) 委托代理的, 须提交授权委托书。 2、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申报 ( 1) 市政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 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 须提交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 2) 规划设计方案( 含规划说明、图纸、电子文件, 其中图纸包括: 现状及规划方案、规划路网及横断面) ; ( 3) 图纸比例要求: A、外环线以内: 管线综合和路径规划1/500, 选线规划1/ ; B、外环线以外: 路径规划1/1000或1/ 。选线规划1—10公里管线工程1/10000, 10公里以上长输管线工程1/50000; ( 4) 申报单位( 人) 委托代理的, 须提交授权委托书。 3、建筑设计方案申报 ( 1) 1/500现势地形图; ( 2) 出让供地方式的建设项目提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3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 1.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政府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政务系统的连续性依赖于数据中心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运营环境周围,政务系统的数据中心可能正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威胁的环境下运行。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数据由于某种原因丢失,就很有可能对政府的日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核心数据丢失,将会使得某些核心功能陷入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政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1灾备解决方案原则 首先,在制定容灾系统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就是容灾系统建设对原有业务系统带来的影响。比如,采用数据复制技术对系统I/O带来的延迟,应用数据同步对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带来的压力等。因此,企业要通过周密的测试和分析来规避容灾系统建设时带来的这些风险,以保证业务系统不会因容灾系统的建设而出现在处理性能上下降的问题。 第二,数据状态要保持同步。为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业务可以成功地切换到备份中心,就必须保证容灾系统数据同步机制的可靠性。因此,建立可靠的数据同步校验机制是必须的; 同时,还要考虑建立定时的、自动的数据同步核查对比机制,以检验两个中心数据的一致性,这是数据容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容灾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尽可能轻,并能承担部分业务处理和测试的工作。容灾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容灾切换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系统建设中,就必须要考虑系统的维护管理流程。生产中心任何业务处理过程的改变都必须完整地复制到备份中心; 所有新业务系统上线时,必须通知备份中心,并在备份中心配置好数据同步机制; 对原程序的改动也必须保证两个中心同时上线。 第四,系统恢复时间要尽可能短。容灾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主中心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在规定时间切换到备份中心,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并且继续向用户提供服务。但往往在灾难发生时,主要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为了顺利实现系统间的切换,应该让系统切换操作尽可能地简单; 并建立固定化的、标准化的切换流程,要求维护人员在切换演习时严格按照流程的指导步骤进行操作。 第五,可实现部分业务子系统的切换和回切。当人事变动、业务变化、IT设施变化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恢复规划文档失效的变化发生时,应及时更新各恢复规划文档,并在必要时启动模拟测试或演习,确保业务连续性系统的工作能力。 第六,技术方案选择要遵循成熟稳定、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透明性的原则。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容灾技术包括:SAN/NAS技术、远程镜像技术、虚拟存储、基于IP的SAN互连技术以及快照技术等。其中基于IP的SAN远程数据容灾备份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其是利用基于IP的SAN的互连协议,将主数据中心SAN中的信息通过现有的TCP/IP网络,远程复制到备份中心的SAN中的。当备份中心存储的数据量过大时,可利用快照技术将其备份到磁带库或光盘库。这种基于IP的SAN远程容灾备份,可以跨越LAN、MAN和WAN,成本低、可扩展性好。基于IP的互连协议主要包括FCIP、iFCP、InfiniBand、iSCSI等。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范本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能够经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可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能够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方案介绍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概述 1.1项目背景 1.2项目意义 2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太原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社会保障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二)建立全市自然人、法人、公共信息库等共享数据库,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保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和更新维护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安全管理,方便业务部门开展工作;

(四)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实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规范建设和业务协同; (五)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 (六)根据统计数据标准汇集各业务部门的原始个案或统计数据,根据决策支持的需要,整理相关数据,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七)为监督部门提供提供必要的数据通道,方便实现对业务部门以及业务对象的监管,逐步实现有效的业务监管支持; (八)为业务数据库的备份提供存储和备份手段支持,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3需求分析 3.1用户需求 从与数据中心交互的组织机构、人员方面进行说明。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 XX市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一期)建设项目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如下: 采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模式建立XX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通过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构建环境,并采用数据资源规划(IRP)的方法,对全市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采集、整合、汇交、更新、存储、管理、共享、应用进行全方位的规划,构建市级国土资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动更新”的数据中心核心数据库,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集成管理与更新,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共享服务与综合应用,形成科学合理的数据框架、服务框架和运行环境,为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管理、综合监管、辅助决策、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平台。 2、建设原则 XX市国土资源“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任务重、资金投入大,在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高点定位,统筹规划。 (2)整合资源,夯实基础。 (3)统分结合,以统为主。 (4)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5)边建边用,以用促建。 (6)保证安全,开放服务。 3、建设任务 (1)标准规建设

采用数据资源规划的方法,对市局的国土资源领域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国土资源数据容和特征、应用特点,将国土资源数据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区分和归类,按照一致性、集约性、独立性、完整性、实用性和适用性为原则,建立数据从采集、更新、管理、存储、服务的一系列规,保证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数据组织规、统一的空间数据数学基础、统一的数据分类代码、数据格式、命名规则、统计口径和服务方式进行建设,奠定XX市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 (2)核心数据库建设 在基础设施支撑下,按照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规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梳理、整理、重组、合并等,利用提取、转换和加载工具以及必要的手段,将处理、加工好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建库标准进行入库,数据按分层分类管理,形成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包括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数据资源目录、应用服务资源目录)、数据中心数据库群(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 (3)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建设 建设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依托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中的采集与更新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国土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及一系列数据服务组件、应用服务组件和依托于这些组件之上的“一图”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形成数据集成管理、联动更新、共享服务、“一图”应用的一体化平台,集中管理和以“一图“的形式集成展示土地、矿产、地质等各类国土资源专业信息,形成全面展示国土资源状况的“电子沙盘”;并综合应用各类国土资源信息,为不同科室和应用系统提供定制化的图形辅助审查和统计分析等服务,形成为业务办理人员和其他系统提供服务的服务仓库,奠定数据应用和共享服务的平台基础。 4、建设基础 (1)数据基础 XX市国土局经过多年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已经积累了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础地质、矿产资源规划和遥感影像等一批海量

有色金属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有色金属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2018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量平稳增长,达到5688万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也有所上升。然而,行业的利润却出现下滑,未来优化业态、推进整合是重点工作目标。 该有色金属项目计划总投资9533.3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301.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59%;流动资金2232.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41%。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1599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2630.80 万元,税金及附加164.86万元,利润总额3366.20万元,利税总额3995.36万元,税后净利润2524.6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470.7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5.31%,投资利税率41.91%,投资回报率26.48%,全部投资回收期5.28年,提供就业职位290个。

有色金属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建设背景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六、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建设规划分析 一、产品规划 二、建设规模 第四章选址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选址原则 二、项目选址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五、用地总体要求 六、节约用地措施 七、总图布置方案 八、运输组成 九、选址综合评价

XXX数据中心升级及容灾改造项目招标文件(原方案)

XXX数据中心升级及容灾项目 采购招标文件. 招标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本项目工程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随着我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业务系统的数据量、数据处理量和数据存储量越来越大。因此,业务系统的稳定与否,系统的保护和数据的保护是否健全,已成为本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的关键。随着数据集中处理的实施,可以预计,我院信息系统的业务运作、管理模式将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可靠运行。我院所提供服务的连续性以及业务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有效性,会直接关系到业务的生产、管理与决策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对网络、通信线路、服务器主机等关键硬件设备以及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软硬件进行相应的故障保护和容灾备份部署。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异常情况,如火灾、爆炸、地震、水灾、雷击或某个方向通信线路故障等自然原因以及电源机器故障、人为破坏等非自然原因引起的灾难,我们可以快速及时的进行灾难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如果没有全面的考虑容错、容灾设计,那么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发生故障和灾难,都会导致业务无法正常进行,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破坏,造成相关的部门的系统中断,不仅不能社会大众提供正常的医疗服务,甚至在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使日后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下去。因此,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灾难情况,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另外我院于2008年对整个信息系统平台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至目前为止已经使用将近7年时间,目前的系统平台设备已经慢慢出现故障增多、性能下降等问题,也急需要对整个系统平台进行升级。

二、采购内容及招标需求 1. 采购原则及规范: 本次公开招标采购XXX数据中心升级及容灾项目的有关设备,投标人所投设备必须按招标文件规定的配置要求提供,并满足招标文件中提出的相关性能指标参数,同时应能满足XXX局信息化系统的当前以及今后3-5年内业务发展的需求。 投标人应对所提供的设备性能、质量负责,并提供相应的安装、服务、质保及技术培训。采购的设备所涉及的产品标准、规范,验收标准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条例及标准的规定。 2. 采购设备清单(预算:140万元)

数据中心设计方案和对策(机房)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设计方案 (模板)

目录 1.机房设计方案 6 1.1概述 6 1.1.1概述 6 1.1.2工程概述说明 6 1.1.3设计原则7 1.1.4建设内容实施8 1.1.5设计依据8 1.1.6引用标准9 1.1.7设计指标10 1.1.9设计思想及特点12 1.1.10绿色数据中心建设13 1.2装饰装修工程15 1. 2.1机房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室的划分15 1.2.2装修材料的选择15 1.2.3机房装饰的特殊处理19 1.3供配电系统(UPS系统)20 1. 3.1供配电系统设计指标20

1.3.2供配电系统构成22

1.3.3供配电系统技术说明22 1.3.4供配电设计23 1.3.5电池24 1.4通风系统(新风和排风)24 1.4.1设计依据24 1.4.2设计目标25 1.4.3设计范围25 1.4.4新风系统25 1.4.5排烟系统26 1.4.6风幕机系统26 1.5精密空调系统26 1.5.1机房设备配置分析26 1.6防雷接地系统28 1.6.1需求分析28 1.6.2系统设计28 1.7综合布线系统30 1.7.1系统需求分析30 1.7.2机房布线方案31 1.7.3子系统主要技术说明31 1.8门禁系统31 1.8.1需求分析31 1.8.2系统设计32

1.9机房视频监控33 1.9.1项目概述33 1.9.2设计原则33 1.9.3总体目标34 1.9.4设计依据35 1.9.5机房视频监控规划36 1.10环境集中监控系统38 1.10.1概述38 1.10.2设备监控分析38 1.10.3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平台一套40 1.10.4设计依据40 1.10.5设计原则41 1.10.6系统选型41 1.10.7系统组成42 1.11机柜系统43 1.11.1设备机柜技术要求分析43 1.12消防系统44 1.1 2.1七氟丙烷火火系统45

数据容灾备份设计方案

数据容灾备份设计方案 1.1数据备份的主要方式 目前比较实用的的数据备份方式可分为本地备份异地保存、远程磁带库与光盘库、远程关键数据+定期备份、远程数据库复制、网络数据镜像、远程镜像磁盘等六种。 (1)本地备份异地保存 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一天)将系统某一时刻的数据备份到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然后及时地传递到远离运行中心的、安全的地方保存起来。 (2)远程磁带库、光盘库 是指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送到远离生产中心的磁带库或光盘库系统。本方式要求在生产系统与磁带库或光盘库系统之间建立通信线路。 — (3)远程关键数据+定期备份 本方式定期备份全部数据,同时生产系统实时向备份系统传送数据库日志或应用系统交易流水等关键数据。 (4)远程数据库复制 生产系统相分离的备份系统上建立生产系统上重要数据库的一个镜像拷贝,通过通信线路将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日志传送到备份系统,使备份系统的数据库与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变化保持同步。 (5)网络数据镜像 是指对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和重要的数据与目标文件进行监控与跟踪,并将对这些数据及目标文件的操作日志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备份系统,备份系统则根据操作日志对磁盘中数据进行更新,以保证生产系统与备份系统数据同步。 (6)远程镜像磁盘 利用高速光纤通信线路和特殊的磁盘控制技术将镜像磁盘安放到远 …

离生产系统的地方,镜像磁盘的数据与主磁盘数据以实时同步或实时异步方式保持一致。磁盘镜像可备份所有类型的数据。备份拓扑网络结构1.2(即东风东路院区中心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具有两个不同地点的中心机房房和嘉禾院区中心机房),在这基础上是可以构建一个异地容灾的数据备份系统,以确保本单位的系统正常运营及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有效地保护,以下设计方案仅提供参考。嘉禾院区数据中心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 本方案中,我们采用EMC的CDP保护技术来实现数据的连续保护和容灾系统。 1.在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部署一台EMC 480统一存储平台,配置一个大容量光纤磁盘存储设备,作为整个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平台。 2.在嘉禾院区数据中心部署一台EMC 480统一存储系统,配置一个大容量光纤磁盘存储设备,作为整个平台的灾备存储平台。 ) 3.两地各部署两台EMC RecoverPoint/SE RPA,采用CLR技术,即CDP(持续数据保护)+CRR(持续远程复制),实现并发的本地和远程数据保护。 4.在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本地采用EMC RecoverPoint/SE CDP(持续数据保护)技术实现本地的数据保护。. 5.两地采用EMC RecoverPoint/SE CRR(持续远程复制)技术,实现远程的数据保护。由于两地之间专线的带宽有限,可以采用EMC Recoverpoint/SE异步复制技术,将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EMC480上的数据定时复制到嘉禾院区数据中心。根据带宽的大小,如果后期专线带宽有所增加,RecoverPoint会自动切换同步、异步、快照时间点三种复制方式,尽最大可能保证数据的零丢失。 1.3本地数据数据保护(CDP)设计

项目建设全程策划方案

项目建设全程策划 方案

全程策划的建议 建设项目全方位(全程)策划是从项目用地的初始状态就导入的科学方法并结合房地产行业的运作流程,逐步完善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内容包括: ①项目投资策划 ②项目规划设计策划 ③项目质量工期策划 ④项目形象策划 ⑤项目推广策划 ⑥项目顾问、销售代理 ⑦项目服务策划 ⑧项目二次策划 研发中心建议,未雨绸缪,在莱西项目上作试点,试图将整个开发项目理念系统化,并加强成本控制,为以后的开发总结经验,提供依据。这个框架是研发中心借鉴理整其它公司开发项目的框架,可能个别地方不太适合或繁琐,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修正和调整完善,力争形成一个标准格式报告文件。 案头工作阶段 第一章”某项目”投资策划 第一节项目投资策划的含义 项目投资策划是房地产全方位策划关键的环节,这个过程操作好了,就意

味着项目成功了一半,在这个过程中多下些功夫,以后的开发经营中就能够未雨绸缪。经过对项目环境的综合考察和市场调研分析,以项目为核心,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莱西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莱西同类楼盘的现状及客户的购买行为进行调研分析,再结合项目进行SWOT分析,在以上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系统准确的市场定位和项目价值发现分析,然后根据基本资料,对某项目进行定价模拟和投入产出分析,并就规避开发风险进行策略提示,并对开发节奏提出专业意见。 第二节某项目投资策划的具体内容 一、项目用地周边环境分析 1.项目土地性质调查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状况 ·土地面积及其红线图·七通一平现状 2.项目用地周边环境调查 ·地块周边的建筑物·绿化景观 ·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 ·环境污染状况 3.地块交通条件调查 ·地块周边的市政路网及其公共交通现状、远景规划 ·项目对外水、陆、空交通状况 ·地块周边市政道路进入项目地块的直入交通网现状 4.周边市政配套设施调查 ·购物场所·文化教育

灾备方案

1.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政府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政务系统的连续性依赖于数据中心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运营环境周围,政务系统的数据中心可能正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威胁的环境下运行。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数据由于某种原因丢失,就很有可能对政府的日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核心数据丢失,将会使得某些核心功能陷入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政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1灾备解决方案原则 首先,在制定容灾系统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就是容灾系统建设对原有业务系统带来的影响。比如,采用数据复制技术对系统I/O带来的延迟,应用数据同步对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带来的压力等。因此,企业要通过周密的测试和分析来规避容灾系统建设时带来的这些风险,以保证业务系统不会因容灾系统的建设而出现在处理性能上下降的问题。 第二,数据状态要保持同步。为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业务可以成功地切换到备份中心,就必须保证容灾系统数据同步机制的可靠性。因此,建立可靠的数据同步校验机制是必须的; 同时,还要考虑建立定时的、自动的数据同步核查对比机制,以检验两个中心数据的一致性,这是数据容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容灾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尽可能轻,并能承担部分业务处理和测试的工作。容灾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容灾切换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系统建设中,就必须要考虑系统的维护管理流程。生产中心任何业务处理过程的改变都必须完整地复制到备份中心; 所有新业务系统上线时,必须通知备份中心,并在备份中心配置好数据同步机制; 对原程序的改动也必须保证两个中心同时上线。 第四,系统恢复时间要尽可能短。容灾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主中心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在规定时间切换到备份中心,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并且继续向用户提供服务。但往往在灾难发生时,主要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为了顺利实现系统间的切换,应该让系统切换操作尽可能地简单; 并建立固定化的、标准化的切换流程,要求维护人员在切换演习时严格按照流程的指导步骤进行操作。 第五,可实现部分业务子系统的切换和回切。当人事变动、业务变化、IT设施变化以及其 他可能引起恢复规划文档失效的变化发生时,应及时更新各恢复规划文档,并在必要时启动模拟测试或演习,确保业务连续性系统的工作能力。 第六,技术方案选择要遵循成熟稳定、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透明性的原则。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容灾技术包括:SAN/NAS技术、远程镜像技术、虚拟存储、基于IP的SAN互连技术以及快照技术等。其中基于IP的SAN远程数据容灾备份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其是利用基于IP的SAN的互连协议,将主数据中心SAN中的信息通过现有的TCP/IP网络,远程复制到备份中心的SAN中的。当备份中心存储的数据量过大时,可利用快照技术将其备份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一体化教学在理论与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总体目标 我校焊接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12年将我校焊接专业建成“有一支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有一个产学研水平较高的实习实训基地;有一套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较大规模地培养焊接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中职品牌专业。精品专业的各项指标达到教育部有关专业评估指标的评价标准,建成在省内甚至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专业,提升办学实力,拓展发展空间,并使其建设成为在同类院校中相关专业建设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成为半岛蓝色经济特区焊接技能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 培养方案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深化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优化“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本地相关行业,培养从事焊接加工、焊接设备维修、焊接质量检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拓展校企合作,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比例保持在40%以上;不断优化以焊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的专业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产学研结合层次与水平,提倡人人参与专业教学研究、教改研究、技术应用服务等工作,努力形成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特色与服务专长。 2、建设内容及措施:

①优化培养方案建设。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目前我校与十多家企业建设了较为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根据企业需要,对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咨询,提出意见与建议,参与审定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计划,并推荐技术人员与专家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完善师资结构。 ②拓展校企合作。优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比例稳定在40%以上,力争在2012年达到50%。通过以吸收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活动,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在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协作,力争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③积极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特别就是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利用专业优势,为企业特别就是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产生科研成果。利用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通过科研形成的一系列思想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各专业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④彻实做好市级立项课题——“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 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目标: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建设课程体系,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与课程结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以作业流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到2012年,将《焊接工艺》、《焊接结构》两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来源:机房360 作者:林小村更新时间:2010/11/19 11:50:11 摘要:本文为大家讲述数据中心的一些技术知识,具体为您讲述数据 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情况。 根据数据中心的安全要求,应对灾难恢复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做出全面的考虑。 1.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 按照容灾系统对应用系统的保护程度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业务级容灾的大部分内容是非IT系统。 数据级容灾系统只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提供实时服务的请求在灾难中会中断。应用级容灾系统能够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在灾难发生时毫无觉察)地继续运行,保证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因此对服务中断不太敏感的部分可以选择数据级容灾,以便节省成本,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级容灾系统,保证实时服务不间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数据级容灾。通过在异地建立一份数据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数据级容灾是容灾的基础形式,由于只需要考虑数据的复制和存放,不需要考虑备用系统,实现起来相对简单,投资也较少。数据级容灾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在线模式与离线模式问题;远程

数据复制技术问题;同步与异步容灾问题。 (2)应用级容灾。应用级容灾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建立备份的应用系统环境,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和应用系统。 应用级容灾系统是建立在数据级容灾系统基础上的,同时能完成数据和应用系统环境的复制存放和管理。为实现发生灾难时的应用切换,容灾中心需要配置与工作系统同构和相同功能的业务网络、应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 应用级容灾还需要考虑数据复制的完全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网络的通畅性、容灾切换的性能影响、应用软件的适应性改造等问题,以及为保证业务运行的所需设备、环境、人员及其相应的管理。 2.灾难恢复系统的在线/离线模式 (l)在线模式。在线灾难恢复系统要求工作系统与灾难备份系统通过网络线路连接,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定时从工作系统传输到灾难备份系统。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高,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就需要采用在线模式。 (2)离线模式。离线灾难备份系统的数据通过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等,搬运到异地保存起来实现数据的保护。离线模式适合于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离线模式设备比较简单,投资较少。 3.数据备份技术 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各种应用在数据中心运行,数据存放在数据中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a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1. 平台简介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产品/材料环境适应性技术服务的平台。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测试评价服务是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基础,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光伏、风电、涂料、塑料、橡胶、家电、电力等。 平台的测试评价服务依据ISO 17025相关要求开展。测试评价服务涉及2个自有实验室、8个自有户外试验场和超过20个合作户外试验场。见图1 图1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实验室概况

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基于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获取的测试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产品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提供; (2)产品环境适应性调研分析报告; (3)产品环境适应性分析预测; (4)产品环境适应性技术规范制定; 2. 信息化系统概述 信息化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和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数据库系统。两个系统紧密关联,大数据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测试评价服务产生的测试数据和试验相关信息,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 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详见图2. 3. 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 3.1建设内容 (1)测试评价业务的流程化和信息化 实现从来样登记、委托单下达、测试评价记录上传、报告审批、印发到样品试毕处理、收费管理等全流程电脑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电子签名、分类统计、检索、自动提醒、生成报表等功能。 (2)实验室/试验场管理信息化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石场乡幼儿园设施维修等项目 工程设计建设方案 投标竞赛文件 询价(竞争性谈判)人:石场乡教育管理中心 竞标(竞争性谈判)人:贵州鑫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施工设计建设方案 (3) 第三章施工部署 (5) 第四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7) 第五章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11)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 (17)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 (19) 附施工图 附报价表

1.项目名称:石场乡幼儿园设施维修等项目 2.建设地点:石场乡新街社区 3.建设内容:a剔除地砖, b走廊硬化, c环氧地坪漆, d天井雨棚。 4.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贵州省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规定》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 (符合预算清单要求参数) 本公司制定的《企业管理制度》、《季节性施工措施及注意事项》、《程序文件》、《质量手册》

1.组织管理 (1)针对该工程成立现场项目经理部,负责现场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各项经济责任制,对工程管理人员加强定岗、定职教育,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加强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消除各种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的隐患。 (2)公司主要部门负责人现场负责解决、协调、平衡工程进展过程中有关技术、资金、劳动力、机械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工程施工快速优质顺利进行。 (3)由建设单位、现场监理和施工单位成立现场工程指挥部,每周在现场召开办公会议,协调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技术、质量问题,协调各施工单位间相互配合问题,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劳务组织 (1)钢结构结构施工,电焊工、安装工、混凝土工组成整建制施工队伍,有利于各工种间相互配合和穿插施工,避免产生等工、窝工现象。 (2)择优选用劳动队伍,加强劳动纪律及劳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劳务力量的潜在能力。 (3)各特殊工种均持证上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