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谷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平谷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平谷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平谷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章前言

1.1 规划背景及目的

平谷区是北京市的远郊区县之一,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京津冀北的结合部。平谷区西北与北京市密云县、西与顺义区接壤,南与河北省三河市为邻,东南与天津市蓟县、东北与河北省兴隆县毗连。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协作的加强,作为北京市新城之一,平谷区城市发展急需交通配套规划。城市和区域客流量的逐年增长,交通出行总量和对交通系统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实现区域和城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适时地对平谷区域和新城进行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进行规划。

1.2 编制的主要依据

本规划主要的编制依据有以下规划和文件:

平谷区域及新城规划(征求意见稿)

平谷新城概念性整体城市设计

北京市远郊区县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大纲

北京市公共电、汽车线网系统规划实施方案

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

1.3 工作目标

科学合理的对平谷区公共交通系统设施进行规划,落实地面公交、出租车和

长途客运设施的用地布局,并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确定公交系统近期实施方案。根据本规划时间和资金等条件,本规划满足平谷区以及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要求,而且成为未来详细规划的蓝本。

1.4 规划实施期限与规划范围

规划实施期限。根据发展建设需要,确定规划实施期限为2005年~2010年,部分考虑远景发展的可能。

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规划范围为整个平谷区域,重点为平谷新城。1.5 技术路线

根据有关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交通发展战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公共交通系统的有关场站用地位置和规模,制定有关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和时间序列,符合国家规范和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促进城市和区域内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十五”期间的发展与回顾

2.1 平谷区现状公共交通系统分析

2.1.1 公交线路发展现状

目前,平谷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线路,北京市(东直门)——平谷区长途公交线路(918路,918路支线和小55路),周边区县(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之间的客运班线。分别由三家客运公司经营:

北京鑫通顺客运有限服务公司,民营企业,负责区域公交线路和小55路的经营。区内公交从城关通往各乡镇、行政村,形成以城关为中心,向周边放射形的公交线网。但是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这些线路为短途客运的管理模式,未形成城市公交运营模式。城区内除了上述线路的停靠站之外,没有专为城区内居民出行服务的公交线路。

北京八方达巴士客运有限公司,918路、918路支线,为北京市公交长途线

路。

路峰达客运有限公司,经营平谷开往北京市域区县和周边省际长途客运班线。双方对开,形成平谷到怀柔、密云、昌平、通州、天津蓟县和河北三河等地的客运班线。

由于平谷区城区面积相对较小,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属于小城市范畴,客运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区内公交线路更多的是满足城乡之间的交流,加之管理方式与公交有差别,实际运营更接近短途客运班线形式。

2.1.2 场站设施现状

平谷城区公交系统场站设施,918路在新平北路东段路南设有发车站,隶属于东直门长途客运站,面积45000平方米,作为918路长途公交车辆停放和调度使用。

平谷小公共汽车站作为北京市域客运班线和省际班线停放和发车使用,建于1999年3月,总面积2090平方米。其中办公区400平方米,候车室50平方米,停车场地面积1600平方米,2000年投入使用。

目前,平谷区公交车辆无首末站设置,车辆在路侧停放,夜间停放也是分散管理,无统一的夜间停放站场。中间站的设置结合道路断面形式,一块板道路上车站主要设置为简易站牌(城区),三块板道路利用机非隔离带,设有候车亭,但是无港湾式停靠站。城区周边和很多乡村站点,缺少公交站牌。根据有关调查,在城区内应增加设置停靠站站牌的地点有22处。

总体上讲: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平谷区政府和市民的共识。在政府、交通运政部门、客运(公交)公司等各方努力下,区域客运(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交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需要各方面的因素促成。目前,平谷区政府应进一步落实资金、技术投入、道路使用、场站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政策投入和引导。

第三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目标和原则

3.1 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平谷区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规划目标年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构

造合理的城市客运交通运输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快捷、方便、经济、舒适、安全的出行条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和实施强有力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到2010年城市公共交通承担的客流比例要达到20%。

3.2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原则

(1)服务为本的原则。为城市居民服务是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次规划方案将贯彻“服务为本”的原则,在线网结构和枢纽布局方案中,一切以方便乘客为首要目标。

(2)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功能的基础支持,服务对象面向全体城市居民,涉及政府管理和企业运营。一方面对城市居民公平,考虑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承受力,另一方面,市场公平,政府发挥“培育市场、调控市场”的重要功能。

(3)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原则。城市市域范围广阔,涉及省际交通衔接、市区和远郊城镇、中心城区各层次的交通、多方式交通的协调等,规划方案必须遵循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原则。

(4)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方案的顺利实施是规划目标实现的基础,规划方案的实施一方面取决于执行部门的行动,一方面取决于方案的可操作性的考虑,因此必须遵循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4.1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4.1.1 公交线网规划模式

根据平谷区的区位特点和有关城市发展规划目标,平谷区和新城的公共交通系统可分四个层次:

(1)新城城区内部:线路较短,客流较为集中,线路客运量较大;

(2)新城与市区:线路较长,客流集中,线路客运量大;

(3)新城与其它相邻新城:线路较长,客流较集中,线路客运量中等;

(4)新城与周边城镇:线路长,客流较分散,线路客运量较小。

平谷区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将以平谷新城为基地,构建新城的公交系统,并自成体系;同时以新城为中心形成放射状的覆盖郊区周边地区的公共交通网络和设施体系,并规划成为城市的若干个次中心。平谷新城中心区公交线网规划可选模式请参看图5-1所示。

图4-1 平谷新城中心区公交线网规划模式图

建立快速干线、普通干线和支线三级服务模式的网络,这三级的公交线路在为新城服务的功能有很大不同,具体指标见下表:

表4-1 新城镇公交线路功能划分

不同层次乘客的出行模式:

(1)新城城区内部。步行—普通干线(支线)—步行。

(2)新城与市区。步行—普通干线(支线)—快速干线(未来轨道)—市区。

(3)新城与其它相邻新城。步行—普通干线(支线)—快速干线-相邻新城。

(4)新城与周边城镇。步行—普通干线(支线)—一般城镇。

4.1.2 客流集散点

新城。新城的客流集散中心可分为三级:

(1)一级客流集散中心

在靠近市区的新城边缘至少设置一个客运主枢纽,应考虑到未来有轨道连通,将客运主枢纽与轨道结合起来。客运主枢纽应该布置在客流发生吸引源集中的地方,如新城的对外出入口、长途客运站,交通和道路条件要好。新城的客运主枢纽其功能主要是联系市区的重要枢纽(包括轨道)、新城的重要客流集散点、其它新城的客运主枢纽以及周围区县。

(2)二级客流集散中心

根据新城土地利用特点来确定其客流集散点,包括商业中心区、长途客运站、人口密集的重要居住区和未来的火车站、轨道站点等等。在市郊铁路车站设置客运换乘枢纽。本级客流集散中心可结合城区规模进行设置,在城区较小的情况下可不进行设置。

(3)普通客流集散点

主要是指一般的居民点和工业园区,包括西南、西部居住社区和东北部兴谷开发区等地。

外围节点。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思想,未来北京市将坚持“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疏散市区人口到边缘集团和新城镇,这将使市区与新城镇以及新城镇之间形成更加紧密地联系。另外,对于平谷区来说,新城镇又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且随着新城的建设与发展,其向心力将越来越强,新城与周围的乡镇的联系越来越多。

根据节点的重要程度,将城区外围的重要节点可分两类:

1、市级公交系统中的重要枢纽(包括轨道),存在密切联系的其它新城,东直门枢纽和顺义等地。

2、周边中心城镇和建制镇,主要涉及平谷城市规划中规定的发展区域(以马坊镇为中心的区域西南部工贸发展区;以峪口镇为中心的区域贸易和工业发展区;以金海湖为中心的区域东部旅游业发展区;从区域东部的金海湖到西北部刘家店的北部旅游区),包括峪口、马坊、金海湖、大华山等四个中心镇和马昌营、山东庄、东高村、夏各庄、南独乐河、刘家店、镇罗营等建制镇。

4.1.3 主要客流走廊

结合平谷区和新城公交线网模式以及客流集散点的情况,将主要客流走廊分为对外客运,区域内,新城中心区三个层次,根据有关城市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确定。

对外客流走廊。根据平谷区的区位和对外道路交通特点,平谷区对外交通走廊主要在向西的走向,沿平顺路和京顺路,通往顺义方向和北京城区。随着北京公路三环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周边省市区县客运需求的增加,沿密三路向南从平谷到三河方向,经三河到通州和北京市内其它地区,也将成为潜在的客运走廊。

区域客流走廊。根据平谷区域规划“一纵两横”三条发展轴的目标,区域客流走廊也沿区域发展轴线分布。

南北向区域客流走廊:西部密三路走廊,马坊、峪口、马昌营和刘家店一线。

东西向区域客流走廊:

1.平顺路——平蓟路走廊,沿线六镇一区,马昌营、大兴庄、平谷新城、山东庄、南独乐河、金海湖和金海湖风景旅游区等。

2.规划京平高速公路沿线走廊,涵盖马坊、东高村和夏各庄三镇,辐射天津蓟县。

新城中心区客运走廊

根据平谷新城规划的有关布局说明和用地功能划分,结合城市发展、居民出行特点,确定新城中心区客运走廊:

新城新平北路沿线(东西向);

城区府前大街沿线(东西向);

中心城区商业街沿线(南北向);

新城西南居住组团至东北工业区沿线(直径线);

沿河景观带环形走廊;

远景规划轨道站点与西部、南部城市规划用地区域之间放射状走廊。4.1.4 线网规划方案

1、新城城区内部。使用普通干线连接新城主要的客流集散地,达到运送客流的目的,服务城区内主要的客运走廊。使用支线来进一步加强和加密普通客流集散点之间的串联,达到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的目的。

2、新城与市区、相邻新城。使用快速干线来解决新城至市区、其它新城的出行,并布设容量大、速度快的直达线和大站线来解决高峰时段的出行。根据客流的分布和中心镇的地理位置,开通重要的中心镇(或客流集中地,)与市区、相邻新城之间的线路。这类地点主要在新城城区以西,周边地区的乘客中转换乘无需再通过新城,如峪口,设置公交首末站,开通直达市区的线路后,能够吸纳平谷西北部、北部乡镇前往市区、其他新城的客流。

3、新城与周边城镇。使用普通干线来解决新城至周边城镇地区的出行。这类线路主要连通新城与周边的城镇,城镇作为乡村乘客前往新城的中转换乘地点。

4、新城辖区范围。考虑到乡镇之间的人员来往,开通主要中心镇之间的线路,完善网络布局。通过分层次的线路设置,增加公交客运线路的服务覆盖面,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

4.2 公交场站设施规划

4.2.1 规划原则

根据交通需求和发展战略控制规模,结合城市用地情况和规划布局,力求做到使用运营高效、管理方便、经济合理、节约用地。具体体现在:

1、场站功能优化。适应公共交通系统运营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运输管理的结构性调整;合理布置场、站内各功能区,满足运调和保修生产工艺等场站基本

功能的实现与优化。

2、运营效益优化。与线网调整方案密切结合,保障公共交通运输效益的最佳

发挥。场站设施应保证线路运营车辆所需停、保、运调工作基本要求;力求使场站设施所服务公交线网的车辆在停、保作业时总空驶里程尽可能少。

3、土地利用优化。结合土地资源和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现状的公交场站用地的状况,寻求新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4.2.2 场站组织模式选择

考虑到未来平谷新城公共交通的发展,同时为了城市发展和运营效益更合理,建议采用分建高级保养和停车场模式。一方面,实行高保集中、低保停车分散,减少运营公里,停车问题得到适当解决,也为高保作业实现工业化生产创造条件,逐步形成科学和高效的运营模式,大大提高保养生产效率、工时利用率和保养质量。另一方面,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环保、服务水平的提高都有利。停车场可以选址更接近城市组团中心和居民密集区,保养场可以选择在用地较为宽余的地方,既方便乘客又避免了用地与需求的矛盾。

4.2.3 场站规划方案

考虑到平谷新城的未来发展,公交场站按保养场、停车场和首末站三级公交场站设置。

保养场。平谷新城设置一个保养场。保养规模:按高保200~400辆考虑,负责管辖各停车场运营车辆的二级保养(包括车身)、大修、车身整修、车身中修、事故车修理及重大小修任务,并统一管理下属停车场的低保业务。

停车场。设置3~5个停车场,停车场应承担车辆的停车、运营和低保工作。停保规模按100~200辆考虑。停车场往往作为若干条线路的首末站,作为公交换乘枢纽。

首末站。城区设置四个首末站,每处用地5000平方米左右。保留现有东直门长途汽车站。考虑到未来用地开发的不确定性,首末站的规划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利用弹性机制以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建设。作为一般的首末站,布设的原则如下:每2~3万人的居住区内设置1~2个首末站,每个站的用地面积宜在1300~1500平方米左右,在用地紧张的条件下,考虑停车的要求,用地面积最小

不应低于750平方米。因此,在城区公交客流集中的住宅小区,应设置公交首末站,如南部旧城区居住区、西部景观居住区、东北部工业区等地。结合新城向西发展规划,在规划用地中预留客运枢纽站用地。

在平谷区域内的其他公交线路,在主要的客流集散点和线路终点,增设城乡班线公交候车站和首末站、停车场。在各行政村建立一到两个简易的候车站。

结合平谷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将公交停车场和首末站综合设置,形成一体化的功能。

场站规模。根据《城市公共电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公共汽车每标车有效综合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200平方米。考虑到标准的适用性和平谷新城未来的发展以及土地资源情况,建议采用200平方米/标车,则规划平谷新城公交场站用地6.2~6.8万平方米。

4.3实施方案

4.3.1规划实施原则

实施序列的安排旨在最有效利用建设资金,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城市客运交通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公交线路、场站的需求。

(1)近期线网方案以初步形成平谷新城公交网络系统为主要目标。

(2)以重要地区的功能定位的确定为前提,进行线网规划。

(3)确定以城市重点建设地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等构成的全区性客流集散中心。以确定的客流集散中心作为近期公交线网的支撑,锚固结构性线网系统。

(4)按各客流集散中心的等级和功能定位,确定相互联系的客运走廊。

(5)线路调整分为两种目的:一个为调整线网的功能结构,以新增线路为主(城区线路);另一个为改善现状的不足,以调整现有线路为主(城郊、乡镇线路)。

4.3.2实施方案

确定公交发展优先政策,政府承诺履行相关职责,保障公交线路、车辆、用地需求;(2005年起)

公交系统发展与旅游相结合,在旅游旺季,开通(或完善)城区到旅游景点的公交线路或临时性的旅游专线,线路设置需同旅游部门协调,根

据游客数量和分布滚动发展线路、配车;(2005年)

建立旅游交通、公交系统调度协调机制,并结合区内出租车辆的管理,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交通调度中心(办公室),实现叫车、应急救

保障等综合服务功能;(2006年)

增加城区公交线路,环城线路采用环保型较大容量车辆,重要的公交出行集散地设置小型公交车辆线路。(2006年)

适当调整原有城乡公交线路在城区内的走向,通过换乘站的规划有效衔接城区、乡村线路;(2006年)

规范城区中间站的设置,完善重要站点候车亭(站)设施,在城区重要且有条件的车站,设置标准化的港湾式停靠站;(2006~2007年) 完成区内行政村“村村通”工程,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面,公交线路能够服务大多数的乡村,方便乡村居民出行需求;(2006~2007年) 完善公交线路与长途客运线路、周边区县市内客运线路的衔接,明晰公交与一般客运线路的服务职责和范围;(2007年)

实施区域内主要乡镇站点的候车站、候车亭建设;(2008年)

分析城市发展趋势特点,确定城市交通需求,调整实施公共交通线网规划;(2010年)

公交线网设置配合中心镇的用地建设,通过公交系统带动交通发展,促进城市(城镇)的发展,支撑区域内不同地区居民出行。(2008 ~2010

年)

4.4 公共交通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公交发展必须有明确的规划,可操作的政策、规范的市场管理与竞争机制。为此建议:

?制定相应的政策落实公共交通发展策略导向;

?在总体规划中落实公共交通用地,城市建设中结合实际情况分期实现公

交场站用地目标;

?将场站和换乘枢纽设施由政府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小区开发中进行统一

规划,分期实施同步建设;

?首末站、换乘站的使用应逐步转向为公益设施,由专门的部门管理;

?建议政府考虑客运车辆保养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与本地实施的可行性;

?开展线路优化工作和公共交通系统滚动行动规划,全面提高公共交通系

统的服务水平,该规划可对居住区开线的道路系统建设提出建议;

?结合政府体制改革,建立交通一体化体系,强化客运市场管理;

?引进高科技管理技术和人才,提高公共交通营运管理的水平。

?平谷客运市场逐步取消单车承包制或个体经营的运营方式,变个体经营

为公司经营,成立独立核算的公交企业。

第五章出租车系统规划方案

5.1 出租车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

出租汽车是定线公共交通系统的补充,应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实际需要,有控制的发展,其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应以此为指导。结合平谷区新城现状分析和规划目标,确定有关出租车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如下:

?加快新城城市建设,扩展出租车营运市场空间,通过号牌、车辆管理规

范出租车辆营运市场。

?发展区内出租车辆,坚决取缔城区内的非法营运车辆。

?通过公司形式,加大车辆管理力度,提高营运服务质量,保障乘客人身

和交通安全。

?城区内采用定点服务为主,流动揽客为辅,有效地与公共交通承担平谷

城区客运市场。

?控制规模总量,分阶段、分地区控制出租车型档次。

5.2 出租车站点规划

在新平北路东直门客运站、谷丰路平谷小公共汽车站(长途客运站)和规划西部平谷客运枢纽站周边,设置若干个出租车临时停靠站点,10~25个停车泊位,占地300平方米左右。

城区临近主要旅游景点设置出租车站,作为公交线路的补充。

新城范围内的工业园区、重要单位等地的设置出租车停靠站。

5.3 出租车系统实施方案

结合平谷新城出租车系统现状分析,实施方案应优先考虑政策管理措施,取缔非法营运车辆,规范市场和扩大市场规模,发展区内出租车辆。

涉及到的有关工程措施,主要在设置专用出租车招呼站和候客点。利用路边停车站场,设置标志和施划标线,由专人管理。

工程设施有关费用,每处招呼站和候车点,分析标志、标线的成本和施工、场地占用、附加费用,大约在3000~5000元之间。近期城区设置20处左右,合计费用大约为6~10万元。

5.4 规划实施的问题和建议

要使出租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就平谷区出租车目前的发展现状,对出租的问题采取的对策应着重加强出租车市场的清理整顿,以政府牵头,制定整顿方案,部门配合的形式开展全区出租车清理整顿,加大打击力度,积极引导出租车市场有序发展。有关规划实施建议如下:1.建立健全出租车专门管理机构,定员定编,强化运管部门对出租车管理的职能。

2.对出租车经营的经营资格、经营行为、经营秩序进行结合整治,引导组建股份制出租车公司,实行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3.规范证牌办理和营运管理,发展区内出租车辆,与车管部门合作,通过车身外观处理等方法,抑制本地车辆在北京城区运营,本项工作需要同北京市出租管理政策的协调。

4.营造良好的出租车经营环境。由区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对出租车扶持的优惠政策。

5.针对已有城区客运现状,疏导与封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规定营运期限,规范化管理并逐步淘汰已有“面的”、“摩的”;另一方面采取联合交叉检查的办

法,打击无牌无证车辆,使非法营运车辆无处藏身。有效打击“黑”车,对规范出租车市场非常重要。

6.拓展出租车的经营空间,取缔非法停靠点,设立沿街合法停靠点。同时,增加旅游旺季旅游景区出租车的投入,服务市民和游客。

7.健全出租车宏观调控体系,实行出租车总量控制。通过整顿,逐步规范出租车市场,在宏观调控管理的过程中,对出租车实行总量控制,对新增出租车实行经营权有偿使用,公开招标。

第六章长途客运枢纽规划方案

6.1 长途客运需求预测

6.1.1公路客运的流向分布

根据平谷区公路客运班线和班次(不含918路等北京市属长途线路)统计分析,平谷区的公路客运以西方向为主,即去往顺义和其它新城的客流量最大,占整个公路客运总量的52.8%(若包含北京市区长途客运线路,则西向客流比例可达90%以上),其次为去往南方向,即去往河北三河的客运量,占18.9%;之后为向东去往天津蓟县、河北兴隆(南线)方向,占15.1%;向北去往密云、河北兴隆(北线)方向的客流量最小,占13.2%。

6.1.2运输量发展预测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次规划以《平谷区统计年鉴》统计的公路客运量为依据,分析其变化趋势,并结合考虑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对客运的加速推动作用,按照增长率法分阶段预测平谷2008年公路主枢纽客运适站量,预测中,将路网条件变化对客流分布的影响一同考虑在内,分方向预测各自的比例和客运量。预测结果请参看表7-1所示。

表6-1 平谷公路主枢纽客运适站量分方向预测

6.2 长途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6.2.1布局原则

(1)与城市总体规划、公路网规划及其它运输方式的发展相协调,以保证布局方案的可操作性;

(2)充分考虑城市近、远期发展,以及城市布局发展对客流变化趋势的影响,注重场站布局的合理性、前瞻性;

(3)站场布局要与平谷长途客流主要分布方向相适应,充分考虑省际客运、域内客运的不同特点;

(4)建立“方便、舒适、高效”的换乘方式,重视长途客运与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尤其是与公共交通的换乘,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出行;

(5)站场规模适当,满足长途客运场站适站量发展需求;

(6)充分考虑新旧兼容、远近结合的要求,保证布局方案实施的连续性,为继续发展完善留有余地;

6.2.2长途客运枢纽规划方案

客运系统规划重点为公路长途客运,使新城与市中心区、新城与邻近各区县、新城与外省市等不同层次的客运系统有效结合,并实现衔接紧密的相互转换。与此同时应建立新城内部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方便新城内居民出行。

近期规划,在平谷新城东部出入口平谷大街附近新建一个2公顷用地的客运中心站,供长途客运车辆使用,未来作为公交总站使用。

中远期规划,在平谷新城西部出入口平顺路附近,另外新建一个2公顷用地

的客运中心站,作为未来的客运中心站。

另外,在平谷区域内的三个中心镇及其他重要建制镇各设置一个客运站,用地规模在1~2公顷。

6.3 长途客运系统实施方案

6.3.1实施计划

平谷长途客运枢纽建设分两步实施:

主要建设平谷新城东部长途客运站,将平谷区内长途客运班线转移到此客运站,并将现有的小公共客运站转化为新城内部的公交枢纽站。

结合平谷区域旅游景点开发和中心镇建设,在周边马坊、峪口、华山和金海湖等镇设置客运站场。

通过长途客运枢纽建设,开通与毗邻省市县区的客运班线,增加相应的客运班次。

6.3.2实施方案

近期重点建设平谷新城东部长途客运站,合理地进行客运组织。

结合周边中心镇的客流需求,建设外围客运场站。

有关客运线路的现状统计和近期规划方案,请参看表6-2和6-3所示。

表6-2 平谷区北京市域客运班线表

表6-3 平谷区省际客运班线统计表

注:平谷区交通局提供,线路里程单位为公里。

6.3.3近期投资估算

结合近期长途客运枢纽和客运站的规划,初步制定投资估算,参见表6-4和表6-5所示。

表6-4 平谷区近期客运枢纽和客运站规划表

说明:本表内规划占地面积参照相关规范取高值,主要考虑到实际经营中,便于通过土地合理配套使用,以客运站建设带动配套毗邻商贸的综合开发,吸引民间资本融资,为客运站的建设提供配套资金,减少政府投资压力,并且通过综合土地开发利用形式,带动客运站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表6-5 近期客运站投资时序分析表

6.4 规划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在规划中,长途客运发展的政策与客运设施发展规划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因执行因素而偏废任何一面。

在总体规划中落实长途客运站的用地;

结合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客运交通一体化体系,强化客运市场管理;

引进高科技和传统科技技术,提高长途客运营运管理的水平;

通过联网售票等形式,提高客运系统的服务水平,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

第七章问题与建议

在本次规划过程中,除了在前面章节总结出有关公交、出租车辆和长途客运等问题以外,还发现存在相关基础资料比较缺乏等工作管理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以后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本规划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作用,从各方面支持、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尤其是在土地和资金方面;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相关部门,如土地、规划、财政、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主管部门应该注意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

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规划这一重要职能,进一步把相关规划做细、做全。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开发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 的建设与开发 张 国 伍 (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公交车辆运行中处于无序、失控与低效的状态与首都公交可担负城市旅客出行的主导地位不相适应的矛盾,就是要把通信控制、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与运营组织科学地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实现集运营指挥调度、综合业务通信、乘客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公交管理系统.本文在阐述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式,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公共交通 智能化调度 系统 分类号 U121 Build 2Up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B eijing Public T ransport Zhang Guowu (Colleg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order ,uncontrolled and low efficiency not suitable to the capital public transportation.The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s is to integrate ad 2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control ,GPS ,computer network and sys 2tems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nto one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asic architec 2ture of such a system and analyzed its integrated model.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s of each sub 2systems are introduced as well. K ey w ords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1998年北京市拥有近5000辆公共汽车,运营线路近300条,场站用地近200万m 2,地铁仅有41km ,与10年前相比虽有较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出行难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公交数量、质量与北京城市对公交需求不相适应,服务设施落后,即不准确又不舒适;换 本文收到日期1999201220 张国伍男1929年生教授 email bfxb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2366075.html, 1999年10月第23卷第5期 北 方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ERN J IAO TON G UN IV ERSIT Y Oct.1999 Vol.23No.5

上海市宝山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剖析

第一章前言 1.1任务来源 根据市委市府对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要求做到“把专业规划向郊区延伸,做到专业规划全覆盖”的指示精神和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沪交规[2003]第521号问《关于开展郊区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开展新一轮交通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宝山区的区委区府对宝山区城市建设发展同城市的交通发展相协调,尤其是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等课题的高度重视。因此2005年2月,由宝山区城市交通管理局委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徐道钫工作室,进行宝山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方案的编制,其研究内容有: ●系统规模,按客源强度、不同交通方式的分配结果,分析既有设施的状态、存 在问题等,确定公共交通系统的总规模和要求的总运输能力; ●从上述系统的总规模,研究确定线路的总里程(分轨道线和常规地面公共交通 线)。结合分析地区内的交通走廊、用地状况,确定合理的线路长度(走向)、线路的数量、级别和分布; ●按周边用地结构,编制公交线网,以我国有关交通规划规范,校核线网的技术 指标:密度、等级、形态……等; ●研究公交枢纽站,确定枢纽站的定义、标准、规模。结合地区特点、需求,进 行布局研究。 提供一般过境站、终点站的典型设计;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确定站点设施的分布规则,组合形态等。 ●公交的配套设施:停车场、车辆段的研究,规模、数量、分布及在停车场上部 开发的可能和相应的建议方案; ●公交线的运营方式、服务水平的确定,及为达到目的需要的措施建议; ●公交线网的分期实施计划; ●有关的政策探讨,管理、实施的建议; ●线网的确定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最后确定一个推荐方案; ●系统的综合评价。 研究工作确定后,本工作室立即组成项目咨询组进行工作,鉴于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情况较为复杂,项目组会同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有关部门深入至运营单位,就宝山区范围内的有关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向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其次,项目组就一些重大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向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进行了征询。另外项目组还就现有的公共交通运营情况专门听取了市公交客运处、地铁运营公司、久事公司以及港口管理局有关业务主管专家的意见,并就公交线路的调整、新辟以及同陆岛交通的联系、轨道交通的衔接进行了逐条研究,并在05年的7月份先后向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区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就初步方案的设想进行了汇报,并听取了有关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报告。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一、慢行交通 1、概念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2、慢行交通的基本特点 ①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 ②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0.5—2.16 m/s,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0 km/h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km; ③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④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3、定位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方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以出行产生点、出行吸引点、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为中心的慢行圈的高品质建设是保障慢行交通权利,提高慢行交通品质,引导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合理化的重要环节。 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活动。慢行系统由3要素构成:慢行空间是系统的形态要素;慢行主体是系统的实施者要素;慢行行为是系统的动态要素。慢行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 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 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和非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前者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性的设施,包括人行道(sidewalk)、人行横道(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桥、非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行空间(林间步道、山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学生:程昱班级:控制1班学号: 20100210 学院:电信工程学院专业:智能控制工程

摘要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GP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而建立的。 通过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 关键词:ITS,公共交通

目录一绪论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1.2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应用的典型技术二智能化调度系统 2.1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构成 2.2智能化调度方法 2.3案例:深圳公交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一绪论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智能的联系。 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作为ITS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下简称APTS)主要以出行者和公共车辆为服务对象。对于出行者而言,APTS通过采集和处理动态和静态交通信息,通过多种媒体为出行者提供动态和静态的公共交通信息,从而达到规划出行,最优路线选择,避免交通拥挤,节约出行时间的目的。对于公共车辆而言,APTS主要实现对其动态监控,实时调度,科学管理等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目标:高效的公交客运组织模式、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完善的乘客信息服务,从而在信息、价格、速度、效率、舒适性等方面提高公交吸引力。 功能子系统: 1 公共运输辅助管理系统 2 公共运输信息系统 3 满足个人需要的非定线或准定线公共运输 4 公共运输安全系统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_2030)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港城公交发展模式 4 第四章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5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6 第六章中运量系统规划 7 第七章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9 第八章公交枢纽体系规划 15 第九章辅助公交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智能公交规划 18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与建设规划 19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 23 总则 规划目的

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适应连云港市城市格局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连云港市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并完善"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辅助、社区公交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 《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20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2014.12)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014-8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 99-104-1996)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 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创建一体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我

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前言规划成果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等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是实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指南和规范,应以法规条文形式直接表述规划结论,对城市交通资源合理使用应当做出引导性和控制性规定。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说明,应详细论述规划的内容及对规划结论的论证。规划图纸所表述内容应清晰、准确,包括现状与规划的各条线路、设施的名称、面积、布局等,与规划文本内容应当相符。基础资料汇编主要包括规划编制中涉及的相关基础资料、参考资料及有关文件。规划编制应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等技术规范及法规政策确定。

第一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编制背景 二、规划依据、年限、范围、目标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规划主要内容 第二章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一、城市基本现状 城市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运输等城市基本现状。 二、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构成、公交线路发展现状、公交场站建设现状、公交车辆发展现状、公交客运总量发展现状。

三、公交线网现状分析 1.现状公交线网布局分析; 2.现状公交线网指标分析。 四、公交场站现状分析 公交首末站、公交中途停靠站、公交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发展现状。 五、公交系统运营及管理现状分析 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及其配置现状、客运交通结构及客流特征、公交服务水平等。 第三章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城市用地布局结构,预测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城市就业分布状况。 二、交通需求预测 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交通调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进行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论文: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中遇到的人民交通出行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分析了当前城市交通的状况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交通问题。本文列举出了影响交通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规划方面的一些建议。同时本文也谈到了城市规划的四个模式,并在以公交为导向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城市规划方面的提议。两相结合,浅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交通;规划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市化发展与城镇布局模式第三章城镇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发展第四章城镇公共交通规划 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绪论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阶段,城市化是农民和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具体表现,城市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向城镇集中,形成集聚效应,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自行车、摩托车一直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中小城市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市民使用公交的意识还不够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定了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城市交通发展方针,令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公交运力的增加到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担当了重要角色。然而,受到财政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城市人多地少,资金有限,加上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供求矛盾越发突出。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条件变好,私人小汽车大量进入各个家庭,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环境恶化,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的拥挤问题已经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公交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公交管理问 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必须运 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近年来,运用数字化技术尤其是GIS技术来解决交通领域的空间数据处理和规划分析等问题已经成为交通管理信 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便于管理这些公交信息,同时也为了方便公交乘客的出行,本文 开发了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城市的公 交站点、道路和公交线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在乘客给出起点和终点后,自动计算出最优的乘车路线,设计出合理而有效的算法,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公交客流分配更加合理。 一:功能需求分析 (1)对于市内对公交线路不太熟悉的居民以及外地旅客来说,他们 在以公交方式出行时,在选择公交线路和乘行方案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而该系统除了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公交线网基础信息、线路运行信息外,还可以将几种经过计算机分析的最佳出行线路及换乘方案推荐给出行者,通过对乘客选择线路进行合理引导,减少乘客的出行延误,从而提高整个 公交线网的运行效率。 (2)对于城市公交管理部门来说,应当是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实现人的移动的经营活动中,使公共交通管理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适应改革与发展。利用

该系统GIS的专题地图可以显示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交通事故分布、交通违章分布、道路的现状和道路规划等专题情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直观的决策分析工具。在交通运营管理中,利用GIS技术的网络分析,缓冲分析等功能可以很直观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公交网络覆盖状态,分析公交线路设置是否合理,评价公交站点选址是否科学等。 (3)经济效益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当然,对于城市公交企业来讲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城市公交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受多种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制约,如政府政策、城市人口数量、居民消费需求、城市交通结构等,以及企业资产状况、产权体制、经营管理者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而经营管理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部门确定乘客的地理分布以及确定公交线路和站点附近的人口,出行流量,线路上公交车辆的满载率,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从而方便了企业对公交线路的规划以及线路上公交车辆的投放量的部署。 二:系统结构设计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旨在通过GIS技术在城市公交交通管理信息中的应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

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建设一个综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3章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单位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3.1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需求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报警求助、安全警示、本地监控硬盘录像等功能,从而提高出租出行的安全性。 二是安全服务或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管理人员可以与驾驶员实现语音或文字的互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应急调度。 3.2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需求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GPS自动报站、本地监控硬盘录像、超速报警提示等功能,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出行安全。 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调度人员可以通过本系统实时掌握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以及司售人员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 通专项规划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 规划方案公示 浏览次数:189 作者:交运局发布时间:2016-11-18 16:24 一、规划编制背景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皖政〔2015〕10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任务分解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20号),结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皖交运[2015]120号)和《关于开展第二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皖运公交[2016]74号)要求。为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建设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构建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由泾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的《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委托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设计编制了《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体现国家和省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立足于规划范围内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为目标,以优化城乡公交网络、推进服务创新管理为重点,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积极构建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镇)公交三级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需求,切实解决农村农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科学发展;实事求是,服务城市特色化发展;注重先进理念和交通技术的灵活运用;城市客运交通、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兼顾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和近、远期分期建设安排。 三、规划范围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范围为泾县县域范围,指包括泾县城区及所辖泾川镇、茂林镇、桃花潭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黄村镇、云岭镇、汀溪乡、昌桥乡在内的全部11个乡镇行政地域范围,土地总面积2059平方公里。 城市公交规划范围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30中心城区范围为重点研究区,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四、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规划远期2021-2030年。 五、规划目标 1、公共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城市公交方面,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高效率、集约化、低能耗、低污染的公共运输系统,以公交优先支撑交通可持续发展,引导土地利用优化和整合,形成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各类设施功能完整、网络布局合理、方式衔接紧密的高质量城市公共客运体系,打造便捷公交、绿色公交、智能公交、文明公交,成功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满足居民“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乘车需求。 城乡公交方面,形成公交网络与其他客运服务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城市公交、城乡一体公交、乡村公交三级网络,实现全县内外交通和城

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县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交通堵塞,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工作生活,扼制着公共交通的健康运行,制约着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我县城市发展,方便居民出行,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规模方向及公交企业现状基础,本着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现特提出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一、我县城市公交的现状与问题 我县城市公交工作起于1998年下半年,历经七年的发展,现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现有公交经营企业2家,公交线路12条,公交车辆150辆,从业人员近520名,营运线路190.3公里,停靠站点(往返)480个。城市公交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为我县旅游风景新城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城市公交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公交站场、站点设施落后。 目前,我县还没有单设的公交车停车场和保养场,现有公交车辆夜间停放在长途汽车站内,车辆维修、保养分散在城关镇各主要汽车修理厂。公交车始末站、枢纽站除客运中心站外,均未建站房停车场设施,只是租用或借用相对较为宽阔的场地,如湖莲潭公园门口、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2366075.html,大桥南侧老车站边等。公交车线路沿途上下客站点也未按要求设置港湾式停车站。总体而言,我县的公交站场、站点设施极为薄弱,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 2、公交线网内密外疏,布局不甚合理。 受县城东西狭长地势限制,我县城市公交现有的线路布局呈“丁”字结构,几个辐射点多集中在老城区,交叉点少,老城区负荷过重,交通堵塞,新建成的或即将建成的七星新区、南岩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地线路过疏,换乘困难。 3、缺乏总体规划,城市公交得不到有效发展。 目前,我县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和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都没有考虑城市公交线网及车辆停靠站点和调度站、枢纽站的设置,影响了公交线路的开行和居民出行。 4、道路车流剧增,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行驶。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设施的建设、线路的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四条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积极扶持、有序竞争、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出租汽车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具体管理部门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应当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第九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保证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第十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例和规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和优化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规模、公共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枢纽和场站布局、线路布局及设施配置、公共汽车和电车专用道、无障碍设施配置等。 第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轨道交通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方案、线路走向、站点选址、沿线土地利用及用地规划控制、换乘站、枢纽站建设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案等。 第十三条组织编制机关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四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一并报批。报批时应当附具社会各界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以及未予采纳的理由。 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编辑本段第三章设施建设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

城市专项规划

卜什么是城市专项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概括地讲,城市专项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指导下 ,为了更有效地 实施规划意图而对城市要素中系统性强、关联度大的内容或对城市整体、长期发展影响 巨大的建设项 目,从公众利益出发对其空间利用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在编制人员构成上, 专项规划需要众多相关专业人员与规划师密切配合。 ”城市专项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1)完善规划体系,指导城市建设 专项规划能够从技术角度对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进行细化与深化 角度将城市功能分解成为若干密切相关的系统进行专项研究 性与多样 性。 ,更重要的是从管理 以确保城市活动的有机 (2)适应发展需求,推动城市建设 专项规划的用,就是从城市管理层面来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 综合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系统中去,并对各系统的开发速度、 布做出控制性安排,以满足市场需要,使空间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通过专项规划,将城市的 开发时序、开发分 (3)加深城市认识,提高规划水平 总体规划阶段受时间、财力、资料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对每一问题都能系统深入地研究 而详细规划又偏重于物质形态设计。 那么,面对城市建设中不时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就需 要专项规划来解决。与总体规划相比较 ,专项规划编制涉及面相对小、时间充裕又有大 量专业人员介入,更有条件为城市土地利用和分配提供理性指导 ,对城市问题有一个 清晰、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专项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加快我国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规 划、生态环 境规划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利用好专项规划开展城市问题研究、掌握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专项规划有哪些类型? (1)总体规划所附属的专项规划 它从技术上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主要是指道路交通、给水工程、排水 工程、供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工程、燃气工程、人防工程等项目的规划。 ⑵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它是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不断新增的内容 ,主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新观点在城市建设上 的应用,新问题在城市建设上的对策和总体规划中复杂问题的系统 化。例如城市生态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亮化工程规划 这类专项规划一般应独立于总体规划单独编制。 (城市夜景规划)等,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终稿)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为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推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文件 精神,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所称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客运轮渡等方式。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一)编制目的。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发展的先导。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统筹城市发展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在总结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研判发展形势、分析公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能力保障公众基本出行需求。 (二)编制原则。 1.协调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设施用地应当提请纳入城市详细规划。 2.系统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条件、公众出行需求和政策体系等内容,按照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和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的要求,系统规划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线网和场站,并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客运方式之间的衔接。 3.适用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城市交通发展特点,并充分考虑用地条件、投资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适度超前的规划方案。 4.开放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行业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充分采纳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论证,形成规划方案。 (三)规划范围。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优先公共交通发展已成为共识。但优先发展带来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大量增加,目前公交企业普遍面临政府补贴有限、企业经济效益差和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等具体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与管理城市公交,实现其社会效益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减少政府补贴,成为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公共交通管理研究现状趋势

目录 引言 4 一、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意义 4 <一)必要性 4 <二)作用性 5 <三)意义性 5 二、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6 <一)现状 6 <二)存在的问题 7 三、国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7 <一)国外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7 <二)国内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9 <三)国内外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11 四、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对策 13 <一)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管理格局13 <二)科学编制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13 <三)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法制化建设14 14 <四)落实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政府经济支持和财 政补贴<五)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公交市场14 五、结语 15 六、致谢 15 七、参考文献 15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引言 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意义 <一)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形势日趋复杂城市已进入一个机动车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汽车化时代。由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存在多头领导、规划不科学、法制不健全等弊端因此, 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严重, 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巨大压力。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城市公共交通难题政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公共交通管理已迫在眉睫。我国迅速推进的城市化,还有我们国家大城市数量的增加,这势必就加大了我们对交通问题的关注。在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集中体现在道路拥挤、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占用土地,就是说我们城市规划内的土地很多都被车辆占用,这就是占用土地的问题。 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随着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矛盾会日益突出,所以它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出行难”,在国外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国家大城市人口增加和居住郊区化等带来的交通需求量的剧增,使道路交通设施供应、管理以及空间不足的矛盾突出,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成为了很严重的老百姓关注、政府关注的问题。 我们拿北京为例,北京的交通问题主要归结为:城市及道路规划问题、交通管理问题、遵章守纪和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意识、素质问题。这些问题在国外,都已经走过了城市发展汽车化的阶段,他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