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优化分析_刘智勇

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优化分析_刘智勇

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优化分析_刘智勇
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优化分析_刘智勇

第30卷,总第173期2012年5月,第3期《节能技术》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Vol.30,

Sum.No.173May.2012,No.3

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优化分析

刘智勇,李志伟,霍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的原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利用夹点技

术对乙烯生产原有换热网络进行夹点分析,研究换热网络利用的瓶颈,找出换热网络不合理的环节和原因。经优化改造后新增4台换热设备,新增设备及改装费用约2900万元,但每年节约公用工程费用2949万元,回收期为一年,故改造合理,节能明显。

关键词:夹点技术;换热网络;乙烯;节能

中图分类号:TK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39(2012)03-0273-05

Pinch Poin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of

Optimization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LIU Zhi -yong ,LI Zhi -wei ,HUO Lei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 on using pinch point technique to design heat ex-changer network and problems which requires attention.Also ,it uses pinch point technique to analyze the original heat exchanger network of the production of ethylene ,researching the bottleneck of the using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 ,so as to find out the irrational parts and reasons.There are four newly -added heat transfer equipments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alteration.The expenditure for the newly -added equipment and alteration is about 29million ,but the expenditure being economized for the public projects are about 29million 490thousand ,and the recycle period is one year.Therefore ,the alteration is reasona-ble and energy saving is obvious.

Key words :pinch point technique ;heat exchanger network ;ethylene ;energy saving 收稿日期2011-10-11

修订稿日期2012-03-03

作者简介:刘智勇(1965 ),男,副教授。

随着能源的日渐紧张,过程集成已成为热点话

题。过程集成中目前最实用的是夹点技术。

乙烯是有机化工工业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原料,世界各国都以乙烯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的发展水

平的重要标志[1]

。我国的乙烯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以及规模小是当今企业的弱点,以此依托老基地,采用乙烯装置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充

分挖掘老装置的潜力,

通过技术改造;消除瓶颈制约,

走扩大生产能力与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内涵挖潜与扩能改造相结合的道路,是改变我国乙烯工业落

后现状的必然选择[2]

1夹点技术简介

夹点技术是英国学者Linhoff 于20世纪70年

代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并逐渐发展成

为一整套换热网络的设计法[3]

。该技术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

温度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用能的“瓶颈”所在。夹点技术以整个系统为出发点,同以前只着眼于局部、只考虑某几股热流的回收、某个设备或车间的改造的节能技术相比,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要显著得多.应用夹点技术可以方便地找出换热网络中不合理的

用能设备,

对优化换热网络提供指导,使能量达到最大回收。

1.1夹点的基本原理

夹点技术以化工热力学为基础,从整个过程系统出发,选用年总费用、设备投资费用、最大热量回收量、最少换热器数目等作为经济目标函数

[4-6]

,首

先通过经验法或数学优化估算确定夹点温差,采用

复合温-焓曲线或用问题表法的途径得出夹点,从而确定最小加热公用工程量及最小冷却公用工程量,通过夹点设计准则找出流程中不合理的换热过程及换热设备进行改进,从而使换热网络达到最优[7]

。夹点技术已成功地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这种技术对新厂设计而言,比传统方法可节能30% 50%;对老厂改造而言,通常可节能20% 35%,改造回收年限一般只有0.5 3年[8]。1.2

夹点的形成与含义

在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时,首先通过经验法或数学优化估算确定夹点温差△T min ,这是整个换热网络允许的最小传热温差

图1

冷热复合线温-焓线

1.2.1工艺物流的特性曲线

将过程所有热物流按温度变化区间和相应的焓

的变化值在温-焓图上连续绘出,见图1,由高温到

低温,

形成热物流组合曲线(曲线ABCD );同理,可以做出从低温到高温的冷物流组合曲线(曲线EF-GH ),物流的热量变化量用横坐标两点间的焓差△H 表示,冷热物流组合曲线沿H 轴平移,不改变物流的温位和热量变化。在温—焓图上,热物流组合曲线在左上方,冷物

流组合曲线在右下方,沿H 轴平移冷组合曲线使之靠近热组合曲线,在这个过程中各部位的传热温差△T 逐渐变小,冷、热负荷曲线在某点重合时该系统内部换热达到极限,

重合点传热温差为零,该点即为夹点[9]

。但是,在夹点温差为零时操作所需要无限大的传热面积,

是不现实的。不过可以通过技术经济评价来确定一个系统最小的传热温差—夹点温差△T min 。因此,可定义为冷热负荷温焓线上传热温差最小的地方。确定了夹点温差后的冷热负荷曲线如图1所示。冷、热曲线重叠的部分ABCEFG ,为过程

内部冷、

热流体的换热区,包括多股热流和多股冷流,物流的焓变全部通过换热器来实现;冷负荷曲线

上端剩余部分GH ,

已没有合适的热流与之换热,需要公用工程加热器使这部分冷流升高到目标温度,

GH 为在该夹点温度下所需的最小加热公用工程量Q H ,min ;热负荷曲线下端剩余部分CD ,已没有合适的冷流与之换热,需要公用工程冷却器使这部分热流

降低到目标温度,CD 为在该夹点温差下所需的最小冷却公用工程量Q C ,min 。

夹点的出现将整个换热网络分成了两部分;夹

点之上和夹点之下。夹点之上是热端,只有换热和加热公用工程,没有任何热量流出,可看做是一个净热井;夹点之下是冷端,只有换热和冷却公用工程,没有任何热量流入,可看做是一个热源[10]

1.2.2采用问题表格计算

问题表格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以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为尺寸,划分温度区间。冷、热流体平均相对热流体下降1/2个夹点温差(△T min /2),相对冷流体上升1/2个夹点温差(△T min /2)。这样可保证每个温区内热流体比冷流

体高△T min ,

而满足传热的需要。(2)计算每个温区内的热平衡,以确定各温区

所需的加热量和冷却量,计算式

ΔH i =

∑C p

C

∑C p ()H

T i

-T i +()

1(1)

式中ΔH i —

——第i 区间所需要的外加热量/kW ;∑C p C

、∑C p

H

———该温区内冷、热物流热熔

流率之和/kW ·?-1

T i 、T i +1———该温区的进出口温度/?。

(3)进行热级联计算。第一步,计算外界无热

量输入时各温区间的热通量。此时,各温区之间可有自上而下的热流流通,但不能有逆向的热流流通。第二,为了保证各温区之间的热通量不小于零,根据第一步级联计算结果,取绝对值最大的为负的热通

量的绝对值为所需外界加入的最小热通量,即最小加热公用工程用量,由第一个温区输入;然后计算外界输入最小加热公用工程量时各温区之间的热通量;而由最后一个温区流出的热量,就是最小冷却公用工程用量。

(4)温区之间热通量为零处,即为夹点。

1.3夹点技术应用的基本准则

在设计换热网络时,首先设计最大热回收(即达到能量目标)的换热网络,然后再根据经济目标性进行调优。

1.3.1在夹点处冷、热流体之间的温差传热最小,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要有跨越夹点的传热,即夹点处不能有热量穿过。

(2)不要在夹点之上设置任何公用工程冷却器,如果在夹点之上系统中设置冷却器,用冷却公用工程移走的那部分热量,必然有加热公用工程额外输入。

(3)不要在夹点之下设置任何公用工程加热器,如果在夹点之下系统中设置加热器,用加热公用工程移走的那部分热量,必然有冷却公用工程额外输入。

这些使夹点成为设计中约束最多的地方,因而需要从夹点着手,将换热网络分为夹点上、下两部分分别向两头进行物流间的匹配换热。

1.3.2在全局用能网络的优化中,要使夹点处冷、热流体之间的传热温差最小,需要注意:

(1)物流数目准则,夹点设计的可行性规划要求夹点上方的热工工艺物流数目N H不大于冷工艺物流数目N C,即满足N H≤N C;夹点下方满足N H≥N

C

(2)热熔率准则,夹点之上须满足C

p H ≤C p

C

夹点之下应满足C p

H ≥C p

C

。如果夹点处的实际物

流不能满足该准则,就应通过分流来减少夹点之上所需匹配的热熔流率或夹点之下所需的冷流的热熔流率。

(3)最大换热负荷准则,为保证最小数目的换热单元,每一次匹配应该换完;两股中的一股。1.3.3为了对现有装置进行最好热回收方案设计,应该做到:

(1)检查现有网络,识别违背夹点的设备。

(2)得到一个最节能的设计,尽可能和基础工况兼容。

(3)当匹配存在时,特别是原理夹点区域,最好选择已存在的匹配。

(4)通过换热网络面积分析,对现有网络面积进行评估,尽可能回复现有单元的面积值。

(5)对最优方案进行模拟优化。

2工程实例

本文利用夹点技术对某乙烯生产的能量系统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能量利用不合理的环节。基于夹点技术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一种节能效果显著的换热网络优化。

2.1数据的提取

根据乙烯系统的现场网络提取的冷、热数据,见表1。

表1乙烯换热网络数据

物流名称初温/?终温/?

热负荷

/kW

热容流率

/kW·?-1

类型进料110.066.04982.2088.97COL 裂解气1908.0150.0167507.5195.28HOT 进料254.0120.02637.6039.96COL 稀释蒸汽80.0220.023885.6170.61COL 循环乙烷-28.027.01905.0134.64COL 循环丙烷45.046.0586.14586.14COL 反应器149.0800.0143605220.59COL 急冷水80.045.031065.6887.59HOT OFFUSRS35.045.05275.30527.53COL 蒸汽预热132.0255.019343.0157.26COL LB600SH255.0485.021687.094.29COL 干燥气97.0-41.014126.1102.36HOT 冷箱1-36.0-75.05262.60134.94HOT 冷箱2-75.0-99.51547.9563.18HOT 冷箱3-99.5-129.51593.2853.11HOT 冷箱4-129.5-156.0133.105.02HOT C1C2再沸器0.004.04103.001025.75COL C1C2凝液-86.0-97.01465.40133.22HOT C2C3再沸器65.069.05861.401465.35COL C2C3凝液-13.0-14.02930.702930.70HOT C2再沸器-5.0-4.013481.013481.00COL C2凝液-27.0-28.015240.015240.00HOT C2PROD-28.027.04689.1085.26COL C3C4进料65.029.0586.1416.28HOT C3C4再沸器68.086.02051.50113.97COL C3C4凝液9.08.02344.602344.60HOT C3再沸器44.045.013481.013481.0COL C3凝液36.035.013481.013481.0HOT C3进料8.051.0586.1413.63COL 气态丙烷68.0636.023625.4738.29HOT 高压甲烷-131.0-52.01125.7914.25COL 中压甲烷-132.2-52.0843.1810.54COL 低压甲烷-159.952.0609.425.70COL 氢-158.5-52.0486.134.59COL 如表2所示,其中有20股冷流及14股热流。根据经验夹点温差一般为10 20?,通过计算我们选取换热网络夹点温差为10?,计算的夹点位置为75?,65?之间。所需最小加热公用工程为

44000kW ,最小冷却公用工程为52400kW 。生成的组合曲线如图2所示

。图2组合曲线

2.2

原换热网络分析

如图3中所示各换热器后的数字表示温度,单

位为?,箭头向右的为热物流或加热公用工程,温度

逐渐降低,

箭头向左为冷物流或冷却公用工程,温度逐渐升高。该换热系统共有36组换热器,

其中中压蒸汽、低压蒸汽、制冷器10为公用工程加热器。冷

却水、

乙烯冷剂-100、乙烯冷剂-76、乙烯冷剂-54、丙烯冷剂-34、丙烯冷剂+00、丙烯冷剂+10为公用工程冷却器。其中有四组换热器穿越夹点。分别为急冷水与OFUSRS 穿越夹点能量浪费2877kW ;急冷水与C3再沸器穿越夹点换热能量浪费6508kW 。低压蒸汽与进料1能耗为89kW 。干燥气与冷却水穿越夹点换热能量浪费2747kW 。夹点之下使用了2个冷却器,由制冷器10加热,分

别为制冷器10加热C2再沸器能量浪费10257.5

kW ;制冷器10加热C2PROD 能量浪费3810kW 。加热公用工程总换热器数目为9个,热负荷总量为78192kW ,每年消耗的公用工程加热费用为3735万元。冷却公用工程总换热数目为13个,冷负荷总量为85716kW ,每年消耗的公用工程的冷却费用为8594万元

图3原换热网络图(单位:?)

图4改造后换热网络图(单位:?)

2.3改造方案

根据夹点设计步骤及设计准则,对该换热网络进行改造。要求不应有穿越夹点的换热,符合热熔流率准则,合理改造换热网络。改造后换热网络流程图如图4所示。工程改造后总换热器数目为40组。急冷水先于C2C3再沸器换热至夹点温度75?后分流与其他网络换热,则节约能量9385kW。干燥气与C3C4再沸器换热至夹点温度75?后再与其他网络换热,节约能量2747kW。进料1与干燥气换热至夹点温度65?再被低压蒸汽加热,节约能量89kW。C2再沸器直接与C3凝液换热则节约加热及冷却公用工程10257.5kW。C2PROD与系统内物流换热减少加热及冷却公用工程3810kW。综上所诉共节约能量33262kW。换热网络加热公用工程总换热器数目为6个,总热负荷为44867kW,每年消耗的加热公用工程费用为2613万元。冷却公用工程总换热器数目为11个,冷负荷总量为52 454kW,每年消耗冷却公用工程费用为6767万元。2.4经济分析

原换热网络总换热其数目为36组,改造后为40组,增加了4组换热器。新增设备及改造费用约为2900万元。改造后节约加热公用工程量为33262kW,节约冷却公用工程的经济费用约为2949万元,约一年即可回收。

3结论

工程实例证明夹点技术应用于乙烯生产等,在复杂换热网络优化中具有计算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利用夹点技术对该工程乙烯原换热网络进行分析后节省能量约占加热公用工程的42%。换热网络改造后一年就可回收,使换热网络能耗最大回收。然而夹点附近有严格的要求,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夹点附近严格要求最小能量损失,而使夹点附近换热设备数目增加,使工厂前期投资及改造费用太高。

(下转第285页)

H(e jω)=

b

1+a2-2a cos

槡ω

(16)

对于基波的整数倍谐波有cosω=1,于是有

H(e jω)=

b

1-a

(17)

式中a为积分系数,b为比例系数。a的值在0 1之间选取,当a的取值接近1时,周期积分器在稳态下有很大的放大倍数。a和b的取值关系到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及系统的稳定性。两系数的值应该在保证系统有良好稳定性的情况下,根据对滤波器响应速度及滤波效果的要求选取[6]。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电气化运输电车无功动态并联综合补偿装置(带有协调变压器的可调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方案),技术先进、方案合理。

(1)在考虑无功“返送正计”的情形下,采用带有协调变压器的可调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方案,可有效地提高变电所的功率因数,使其达到0.92以上,从而可大大减少因功率因数偏低带来的罚款。

(2)在满足提高功率因数的基础上,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滤波率,并大大改善无功负序的影响,降低母线压损,提高网压水平,降低牵引变压器功率损失和网损(节能),提高牵引变压器的容量利用率(增容),满足铁路建设和发展需要。

(3)利用晶闸管过零、频繁、快速、分组投切电容器(滤波器)和吸流电抗器,可有效地避免投切时的过电压、过电流,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大大地降低了一次性投资,同时也避免了晶闸管触发脉冲的问题。

(5)多种形式的协调变压器(单相变压器、单相三线圈变压器、V接变压器),可满足不同安装场合。

参考文献

[1]贺建闽.多串多次滤波器投切的暂态过程仿真[J].铁道学报,1991(增刊):92-98.

[2]李群湛,贺建闽.牵引供电系统综合补偿技术及应用[J].电气化铁道,1998(3):25-27.

[3]唐卓尧,任震.并联型混合滤波器及其滤波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5):25-29.

[4]蒋斌,颜钢锋,赵光宙.单相电路瞬时谐波及无功电流实时检测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1(21).[5]唐卓尧.HVDC系统直流侧混合型滤波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1997(8):30-36.[6]王兆安,杨君,刘进军.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285-290.

(上接第277页)

(2)夹点附近的热容流率准则及物流数目准则

要求:夹点之上必须遵循C p

H ≤C p

C

及N H≤N C,而夹

点之下必须遵循C p

H ≤C p

C

及N H≥N C。不符合之处

需要进行分流,如图3所示夹点之下热物流数目小于冷物流数目,所以物流急冷水需要分流。同样增加了初期的投资及网络的复杂性。

基于以上问题一般可以通过网络松弛以最小能量牺牲来降低设备单元数方法如下:

(1)若物流分流是不期望的,可以通过循环匹配或网络松弛来消除分流。

(2)物流分流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故若物流不分流,可以找到最小换热面积方案,通常优先于物流分流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松汉,何细藕.乙烯工艺与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2]曹湘洪.我国乙烯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化工进展,2002,21(1):128.

[3]冯宵.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5-286.

[4]吴云鹏,宋景平.常减压装置换热网络的优化改造[J].炼油与化工,2007(1):23-25.

[5]王利文,陈保东,王利权,等.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25(2):54-62.

[6]Jezowski J.Heat exchanger network grassroot andretrofit design.The review of the state-the-art:Part I Heat exchanger network targeting and insight based method of synthesis[J].Hung J Ind Chem,1994:279-294.

[7]刘巍.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246-298.

[8]王瑞,付峰,高晓明,等.利用夹点技术优化换热网络[J].节能技术,2009,27(2):149-153.

[9]潘振,陈保东.换热网络优化的进展[J].节能,2006(9):20-23.

[10]姚平经,郑轩荣.换热器系统的模拟、优化与综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160-171.

换热网络设计

换热网络设计 以下以例题形式给出解题步骤: 下表给出四股工艺物流的工况,最小允许传热温差 .汀mi x为20C。请用夹点设计法设计一具有最大能量回收的换热网络。 解题步骤: ①将热流端点温度减去?汀mix与冷流端点温度,去掉没有潜热存在的重复温度 点(热流 加.订mix),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序划分温度区间; 340,280,260,80,80,40 热流端点温度需+DTmX 具体温区: 温区:S x 1 SX2 Sx 3 Sx 4 Sx 5 热流:360 300 280 100 100 60 冷流:340 280 260 80 80 40 ②计算每个温度区间的净需热量; D1=-120; D2=-80; D3=-360; D4=600; D5=-80; ③从第一温区开始计算热量平衡; 01=120; 02=200; 03=560; O4=-40; 05=40; ④找到逆向传热最多的温度点; ⑤由外界向第一补充扭转逆向传热所需的热负荷,计算热量平衡; ⑥向下一个温区传热为零的温度点即为夹点,第一温区获得的热量即为最小加 热负荷,最末温区传出热量即为最小冷却负荷;

⑦ 跨过夹点进行传热的所有换热匹配均不合理 结果: QHmX =40kW, QCmX =80 kW; 夹点位置:SX 4与SX 5的界面;夹点温度:热换热到 100C ;冷换热 潜热位置夹点之上子系统 ⑧ 设计换热网络方法: {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案,只要设计合理均可} 〖设计夹点匹配时必须要注意温差的要求,遵循夹点匹配的两种可行性原则〗 a )分别匹配,优先考虑热负荷,然后考虑热容流率相近,一次用尽 夹点之上要优先 考虑热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降温到夹点温度 夹点之下要优先考虑冷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升温到夹点温度 80C ; i) 分夹点画冷热流热负荷分配 ii) 分别匹配,优先考虑热负荷,然后考虑热容流率相近,一次用尽 夹点之上要优先考虑热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降温到夹点温度 CP 夹点之下要优先考虑冷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升温到夹点温度 热负荷 kW CP 热负荷 kW 80 120 80 40 360 C 60 C 520 2 600 3 360 2 200 1 600 0 80 C 夹点 匹配 夹点 100C

夹点温度合成换热网络的理解

)(s t p T T W c Q H -==?利用夹点温度合成换热网络 摘要:化工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需要换热的工段,有些需要加热,有些需要冷却或冷凝。如果能够合理地设计好换热网络系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供热或供冷,而且还可能减少设备投资,达到节能的目的。夹点技术(Pinch Technology )是合成换热网络常用的综合设计技术。利用该技术设计合成公共供热或供冷最小的换热网络,在降低能耗,减少投资,保护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夹点技术、夹点的确定及意义、换热网络合成 1.夹点技术 夹点技术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温度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的用能“瓶颈”所在,并给以“解瓶颈”的一种方法。夹点限制了换热网络可能达到的最大热回收。用夹点技术设计合成的换热网络,可推广应用于整个过程系统的能量分析与调优。目前,夹点技术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取得较好的成效。我国高校,设计部也已将夹点分析方法用于原油预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取得满意效果。 1.1温焓图 用温焓图(T-H 图)能够简单明了地描述过程系统中换热网络中物流的热特性。在温焓图上可以用一段线段或曲线描述物流的换热过程。例如,当某一工艺物流从供应温度Ts 加热或冷却到目标温度Tt,其所需的热量或冷量(该过程的 焓差)为 式中,W 为质量流率kg/h;Cp 为比热容,kJ/kg.K; 由此,就可在温焓图中画出表示物流温度及热量的变化的直线。若Q 为负值,表示物流被冷却,需要冷量,在图中的直线为有一条箭头指向左下方的直线;若Q 为正值,表示物流被加热,需要热量,在图中的直线为有一条箭头指向右上方的直线。若为一水平线,则表示为饱和物质流体的焓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若为曲线,则表示为多组分物质流体的热量变化。 1.2组合曲线 在一个过程系统中,会有多股热物流和冷物流,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把多股物流在温焓图中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冷热物流的匹配换热问题,这样才更有意义。因此,即需在温焓图中画出组合曲线。 在温焓图中,可做出多股热物流和多股冷物流的热组合曲线和冷组合曲线。即把相同温度间隔内物流的热负荷累加起来,然后在该温度间隔中用一个具有累加热负荷值的虚线物流来代表即可。

广州CDMA2000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

CDMA2000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2) 一、地区及电信网络覆盖情况 (5) (一)地区分类 (5) 二、地区电信网络覆盖差距 (6) (一)城区 (6) (二)郊区、乡镇 (6) (三)农村地区 (6) (四)交通干线: (6) (五)城中村: (6) 三、地区CDMA2000无线网络优化 (7) (一)网络优化概述 (7) (二)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容 (7) 1、网络测试与分析 (7) 2、网络调整及话务均衡 (7) 3、覆盖优化 (7) (三)优化手段 (7) 4、参数优化 (7) 5、频率优化 (7) 6、容量优化 (8) (四)网络优化测试 (8) 四、无线网络优化典型案例分析 (9) (一)弱覆盖导致的掉话 (9)

(二)越区覆盖导致CDMA网络语音呼叫接续时长较长 (11) (三)基站主集RSSI过高 (15) (四)导频强度差 (21) (五)越区覆盖导致的掉话 (25) (六)伪导频切换掉话 (28) 五、网络优化后网络评估 (30) (一)优化经验的总结 (30) 六、参考文献 (32)

CDMA2000无线网络优化 一、地区及电信网络覆盖情况 (一)地区分类 市各行政区之间在地形特征、人口分布、建筑物密集程度、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方便直观地分析相应区域的无线环境、业务规模预测等状况,将划分为以下四种地区类型:(1)A类地区:密集城区;(2)B类地区:一般城区:(3)C类地区:郊区区域;(4)D类地区:农村区域。 各类地区围以及特点说明如下: 1、 A类地区 A类地区包括老城区(东山荔湾越秀),天河为新城区,繁华地带在天河西南部,该区域位居着大量的高档写字楼,商贸楼,和大量的高档住宅小区,密集市区北边到白云的石井,汇侨新城一带,涵盖了自云机场一带,南边到达了芳村沙洛和海珠区的工业大道南一带,东边到达的围是海珠区的大塘和天河区的东圃一带,西边到达的区域是坦尾村一带。 A类地区特点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商业活动多,建筑物密集,属于高话务密度区和数据业务集中区。 2、 B类地区 B类地区包括白云风尾和增城的新塘密集市区的周边区域和增城城区,北部达到花都的兴华镇,东部到达白云风尾和花都兴华一带南部达到番禺市桥,西部将所有的区域全部涵盖在并与交界。 B类地区特点是人口比较密集建筑物密集,商业活动较多,有很多的高档生活小区和都市村庄,是高话务密度区。 3、 C类地区 C类地区包括番禺、白云不包括密集市区和一般市区的全部区域,以及增城,花都,从化的南部区域。 C类地区的特点为乡镇工业最为发达、流动人口较多,话务密度区中等。 4、 D类地区

网络优化毕业实践报告

网络优化毕业实践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报告) 题目:网络优化的研究 学号: 姓名:刘鑫 专业:计算机应用 班级: 1538 指导教师:侯维刚 设计地点:西安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 5 月 引言 时光如梭,转瞬自己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三年的时间,自己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作为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以后即将成为一名通信人才的学生来说,了解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通信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的人和事。 大三下学期,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平时自己通过杂志,报刊,网络的了解,和专业人员的讲座,以及在西安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现对自己掌握的通信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好的系统利用这些资源。 目录 一、实习计划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内容 四、实习总结或体会 五、实习日志 1.实习计划 一.实习公司介绍 西安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型公司,专业从事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服务和工程建设的高新技术企业。 汇通网络的业务涵盖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优化、网络规划、网络维护、勘察设计系统测试、设备安装等多个方面。创业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华为、中兴、爱立信、诺西等主流设备厂商的技术服务,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具备GSM、TD及W等多张网络方面的技术实力,拥有丰富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具备整网性能提升、专项优化、工程优化、网络性能评估等多层次技术服务能力。汇通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始终把质量控制和服务意识作为公司的生命线,严格遵守ISO9000和TL9000的质量认证体系和工作流程,确保优质的服务。 二.具体实习计划 (1)实习时间2014年12月至今 (2)实习地点:西安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3) 实习安排:主要结合教材以及现在通信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如TD

夹点温度合成换热网络的理解

)(s t p T T Wc Q H -==?利用夹点温度合成换热网络 摘要:化工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需要换热的工段,有些需要加热,有些需要冷却或冷凝。如果能够合理地设计好换热网络系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供热或供冷,而且还可能减少设备投资,达到节能的目的。夹点技术(Pinch Technology )是合成换热网络常用的综合设计技术。利用该技术设计合成公共供热或供冷最小的换热网络,在降低能耗,减少投资,保护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夹点技术、夹点的确定及意义、换热网络合成 1.夹点技术 夹点技术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温度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的用能“瓶颈”所在,并给以“解瓶颈”的一种方法。夹点限制了换热网络可能达到的最大热回收。用夹点技术设计合成的换热网络,可推广应用于整个过程系统的能量分析与调优。目前,夹点技术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取得较好的成效。我国高校,设计部也已将夹点分析方法用于原油预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取得满意效果。 1.1温焓图 用温焓图(T-H 图)能够简单明了地描述过程系统中换热网络中物流的热特性。在温焓图上可以用一段线段或曲线描述物流的换热过程。例如,当某一工艺物流从供应温度Ts 加热或冷却到目标温度Tt,其所需的热量或冷量(该过程的焓差)为 式中,W 为质量流率kg/h;Cp 为比热容,kJ/kg.K; 由此,就可在温焓图中画出表示物流温度及热量的变化的直线。若Q 为负值,表示物流被冷却,需要冷量,在图中的直线为有一条箭头指向左下方的直线;若Q 为正值,表示物流被加热,需要热量,在图中的直线为有一条箭头指向右上方的直线。若为一水平线,则表示为饱和物质流体的焓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若为曲线,则表示为多组分物质流体的热量变化。 1.2组合曲线 在一个过程系统中,会有多股热物流和冷物流,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把多股物流在温焓图中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冷热物流的匹配换热问题,这样才更有意义。因此,即需在温焓图中画出组合曲线。 在温焓图中,可做出多股热物流和多股冷物流的热组合曲线和冷组合曲线。即把相同温度间隔内物流的热负荷累加起来,然后在该温度间隔中用一个具有累加热负荷值的虚线物流来代表即可。 2、夹点的确定及意义 2.1夹点的确定 (1)作图法

CDMA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

CDMA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 目录 1、CDMA的定义及CDMA网络优化的概述 (2) 1.1 CDMA的专业定义 (2) 1.2 CDMA网络优化的意义 (2) 2、CDMA有关的技术标准、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优势 (3) 2.1 CDMA网络性能指标 (3) 2.2 CDMA的标准以及技术特点 (3) 2.3 CDMA所具有的优势 (6) 2.4 CDMA原理 (7) 3、CDMA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9) 3.1 优化准备工作 (9) 3.2 现场测试 (10) 3.3 CLUSTER级的调整和优化 (10) 3.4 系统级优化(有负载) (10) 3.5 系统级性能测试 (11) 3.6 CDMA系统的参数 (14) 4、某市CDMA无线网络优化分析流程与方法 (16) 4.1 网络优化的分析流程简介 (16) 4.2 工程优化 (17) 4.3 运维优化 (19) 4.4优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相应的优化建议 (21) 5、典型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21) 5.1 引言 (24) 5.2 掉话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其他案例分析 (24) 6、结语语 (32) 7、参考文献 (33)

第1章、CDMA的定义及CDMA网络优化的概述 1.1 CDMA的专业定义 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 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1.2 CDMA网络优化的意义 网络优化工作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网络规划、工程建设及日常维护等各项工作中,因此网络优化工程师需要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在优化过程中需对网络运行质量分析、网络性能分析、统计数据采集分析、测试数据分析及各类系统参数的检查,还要针对用户申告投诉的现象汇总分析以及各类故障处理、追踪测试等等,然后结合现有的网络结构和移动通信网络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制定出、无线网络优化调整的方案,进行频率规划和数据检查、修改等调整措施。由于网优工作的复杂性,持续时间又长,目前仍只是作为工程项目操作,停留在阶段性优化和应急性优化的进程中,还没形成规范化制度。通过本人参与的优化项目中,最深的感受是:若确保网络运行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及平稳提高,应在实现网络优化工作日常化的前提下,时时地观测网络运行状态和随业务发展的动态变化,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不断调整参数并兼顾其它指标,作到调整--观测--调整,使网络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运行在最佳状态,应提倡网络优化规范化,数据分析系统化,调整测试条理化,实现网络优化与各项工作共同形成对于网络质量的闭环管理。

换热网络与热集成

换热网络与热集成 4.1概述 本章进行了甲苯甲醇烷基化的冷热流股之间的能量匹配设计病构建换热网络。热集成旨在最大程度的利用流程内部的能量,减少公用工程的消耗,从而减 少操作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流程流股的深入分析,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 设计换热网络,其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流程中需要换热的冷流股和热流股; 2)利用物流数据做出冷热流股的温焓图和总组合曲线图(GCC); 3)确定最小传热温差; 4)找出夹点及最小冷、热公用工程用量; 5)构建优化换热网络。 4.2冷热流股确定 表4-1 换热冷热流股一览表 流股名称T in/℃T out/℃热负荷/KW 流股说明 6-to-7 25 480.3 8.06×105反应器R0101进料 4-to-5 25 485 9.85×108 反应器R0101进料Reboiler@T0101 124.7 127.63 3.2×105T0101再沸器Reboiler@T0102 142.5 143.7 8.4×104T0102再沸器Reboiler@T0201 163.9 167.6 2×104T0201再沸器15-to-16 460 25 7.15×108反应器R0103出料Condenser@T0101 115 113 3.8×106T0101冷凝器Condenser@T0102 119.3 118.3 7.2×106T0102冷凝器Condenser@T0201 144.2 143.4 1.07×105T0201冷凝器

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 分析计算得到换热网络,如图4-1、4-2所示: 图4-1 换热网络示意图 图4-2 换热网络夹点图 换热网络设计流股分析报告如表4-2所示: 表4-2换热网络设计股流分析报告 最小传热温差最小热公用工程kj/h 最小冷公用工程kj/h 46.09℃ 1.063×109 4.025×109 4.3构建换热网络 根据Aspen Energy Analyzer 的计算,所有参与换热的流股形成的换热网络如图4-3所示:

换热网络设计

一.简介: 化学工业是耗能大户,在现代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回收及再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变物流温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在许多生产装置中,常常是一些物流需要加热,而另一些物流则需要冷却。将这些物流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充分利用热物流去加热冷物流,提高系统的热回收能力,尽可能减少蒸汽和冷却水等辅助加热和冷却用的公用工程(即能量)耗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换热网络系统综合就是在满足把每个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制定的目 标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具有最加热回收效果和设备投资费用的换热器网络。 我们主要介绍利用夹点技术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通过温度分区及问题表求出夹点及最小公用工程消耗,找出换热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寻求最优的匹配方法。再从经济利益上进行权衡提出最佳的换热网络方案。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二.换热网络的合成——夹点技术 1、温度区间的划分 工程设计计算中,为了保证传热速率,通常要求冷、热物流之间的温差必须大于一定的数值,这个温差称作最小允许温差△Tmin。热物流的起始温度与目标温度减去最小允许温差△Tmin,然后与冷物流的起始、目标温度一起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生称n个温度区间,热

物流按各自冷、个温区,n从而生成表示,Tn+1……T1,T2分别用.的始温、终温落入相应的温度区间。 温度区间具有以下特性: (1).可以把热量从高温区间内的任何一股热物流,传给低温区间内的任何一股冷物流。 (2).热量不能从低温区间的热物流向高温区间的冷物流传递。 2、最小公用工程消耗 (1).问题表的计算步骤如下: A:确定温区端点温度T1,T2,………Tn+1,将原问题划分为n个温度区间。 B:对每个温区进行流股焓平衡,以确定热量净需求量: Di=Ii-Qi=(Ti-Ti+1)(∑FCPC-∑FCPH) C:设第一个温区从外界输入热量I1为零,则该温区的热量输出Q1为:Q1=I1-D1=-D1根据温区之间热量传递特性,并假定各温区间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有:Ii+1=Qi Qi+1=Ii+1-Di+1=Qi-Di+1 利用上述关系计算得到的结果列入问题表 (2).夹点的概念(自己画图7-3)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温区之间的热量流动关系和所需最小公用工程用量,其中SN2和SN3间的热量流动为0,表示无热量从SN2流向SN3。这个流量为零的点就称为夹点。 3、温焓图与组合曲线

4G移动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题目:4G移动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回顾历史每次人类社会的飞跃进步都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为社会的整体发展作出了无数的贡献.在中国我们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移动通信技术从模拟移动通信到数字移动通信4G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对生活的改变.对于通信网络运营商而言,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始终都是主要的运营方向,它是一切运营的基础,是电信运营商运营与发展的生命线.要把网络运营做强做精,除了基本的解决网络覆盖问题以外关键是要做好网络优化。 关键词:移动通信4G,网络运营,网络优化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4G Mobile Network Optimization Case Study Abstract: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recalling the history of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every leap is trigger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hic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for the ov erall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as made numerous contributions in China our people enjoy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rom analog to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4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 hnology brings convenience and change of life. for th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operators, how to pr ovide quality customer service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network operational direction, which is the f oundation of all operations, is the lifeblood of Telecom Operator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operators should do fine and stronger,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problem solving network coverage is essential t o do network optimization. Key words: 4G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operators, Network Optimization 目录 1 引言 (4) 2 通信的发展史 (5) 3 4G移动网络优化的特征 (6) 3.1 4G的特性7 3.2 4G网络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他的网络优化特征7 3.3 4G移动网络优化特征7

大型化工换热网络优化分析_图文(精)

第21卷第4期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Vol.21No.4 2008年12月J OU RNAL OF PETROCH EMICAL UNIV ERSITIES Dec.2008 文章编号:1006-396X(200804-0078-06 大型化工换热网络优化分析 葛玉林1,2,沈胜强1,冀新生1,刘晓华1 (1.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2.锦州石油化工公司设计院,辽宁锦州121001 摘要:利用夹点技术对一个复杂化工换热网络进行了用能诊断,并结合流程模拟技术新设计出一个能量回收量最大的换热网络。在用断开热负荷回路的方法对所得到的新换热网络进行调优时,发现一些热负荷回路出现了与以往夹点技术论述中所没有提及的新特点。用常规的方法对这些特殊的热负荷回路进行断开已不太适应,对此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借助流程模拟技术对此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有关参数消除了新网络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采用流程模拟技术,可使夹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换热网络设计中。 关键词:夹点技术;流程模拟;热负荷回路;节能 中图分类号:T K219;T K11文献标识码:A Optimizing Design for Co mplicated Heat-Exchange Net works in Chemical Indust ry GE Yu-lin1,2,SH EN Sheng-qiang1,J I Xin-sheng1,L IU Xiao-hua1 (1.S 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Dalian L iaoning116024,P.R.China;

TD-LTE无线网络优化分析毕业论文

TD-LTE无线网络优化分 析毕业论文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目 录………………………………………………………………………………………………...III 绪 论 (1) 0.1 无线网络优化的概 述 (1) 0.2 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 (1) 0.3 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性 (1) 1 单站优化 (3) 1.1单站优化的容 (3) 1.2单站优化的方法 (3) 2 簇优化 (8) 2.1 簇优化的概述 (8) 2.2 簇优化的方法 (8) 2.3 簇优化结果汇总 (10) 3 全网优化 (15) 3.1 全网优化的定义 (15) 3.2 全网优化的方法 (15) 3.3 网络优化的流程 (16)

4 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容 (18) 4.1 覆盖优化 (18) 4.1.1 弱覆盖优化 (18) 4.1.2 越区覆盖优化 (20) 4.2 切换优化 (22) 4.2.1 原因分析 (22) 4.2.2 解决措施 (23) 4.2.3 切换优化案例 (23) 4.3 干扰优化 (26) 4.3.1 原因分析 (26) 4.3.2 解决措施 (27) 4.3.3 干扰优化案例 (27) 4.4 RF优化 (29) 4.4.1 RF优化的分析 (29) 4.4.2 解决措施 (30) 4.4.3 RF优化案例 (30) 4.5 其他优化 (30) 结论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绪论 0.1 无线网络优化的概述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LTE时代已经逐渐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就可以视频聊天了,在户外人们还可以用手机直接在线看电影了,这位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在最初的2G发展到3G然后在发展到现在的LTE(即人们认为的4G)时代,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如今刚刚开始的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时代,它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和多载波调制等众多的相关技术。LTE时代的来临带领着人们走向了高速运行的信息化时代,让人们对网络有了重新的认识,然而不少人对LTE的概念还是很懵懂的,在接触这一行之前我也是其中当中的一员。但是在投身这一行中我才浅略的了解了所谓的LTE,同时也了解了无线网络建设及优化的基本过程。下面我就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浅略的谈谈自己对无线网络优化的认识。 LTE无线网络优化包括了无线网络工程优化和无线网络运维优化。LTE无线网络工程优化的时间是网络建设初期,一般都在第一个基站开通后一周开始,它主要是调整天馈系统和解决设备的故障,要求达到省公司方的考核标准;无线网络运维优化的时间是运维期,在网络正常运行的时候开始进行,其中网络的性能指标、用户的满意度、网络覆盖率、设备利用率等等是其要优化的重点。无线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运行的过程,从网络规划到网络建设再到网络运维都需要它。本篇的论文当中主要介绍的是无线网络的工程优化。 0.2 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 无线网络优化是建立在无线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展开进行的,当一个片区的无线网

换热网络优化实施方案

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2013年大修 编号:P 大修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换热网络优化 申报单位: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邱震宇 主管领导(签字): 日期:2013年12月4日 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制 一、大修实施方案 1.项目的主要内容 1.1中段取热温差大,改变中段取热控制方式。目前中段取热控制方式为通过流量调节阀控制中段循环抽出量,由于在换热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中段循环抽出量越小,换热温差越大。将目前的控制方式更换为三通调节阀控制抽出和返塔温差,增加中段循环量,减少换热温差,增大高温位部分的热量利用。将常二中和减二中调节阀更换为三通调节阀,原流量计移至三通调节阀后,流量仍通过中段循环泵变频控制。 1.2针对换热网络中存在跨夹点传热的现象,调整目前的换热网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调换6组换热器换热顺序。主要为原油-常二中(II)换热器E113调整至原油-减二中(II)换热器E114A/B后换热;闪底油-减二中(I)换热器E120调整至闪底油-减四线换热器E117后换热。将闪底油-减渣(II)换热器E118A~D拆分成两 组,即闪底油-减渣(II)换热器E118C/D和闪底油-减渣(III)换热器E118A/B, 1

其中闪底油-减渣(II)换热器E118C/D调整至闪底油-减三线(I)E119后换热; b将换热器E108A/B和E110A/B沥青由走管程改为走壳程,原油由走壳程改为走管程。 c新增3台换热器,分别为原油-减三线(II)换热器E107B、原油-减二线换热器E106B和原油-常三线(II)换热器E105B。 改造后换热网络换热流程详见改造后的PFD图。 1.3增加相应的管道和阀门 新增3台换热器,新增换热器原油侧压降为80kPa,工艺侧增加压降均在5kPa 左右,可忽略不计;换热器E113和E114A/B调整换热顺序,原油管道系统增加9kPa 压降;换热器E108A/B原油由走壳程改为走管程,原油管道系统增加16kPa压降,减渣管道系统减少144kPa压降;换热器E110A/B原油由走壳程改为走管程,原油管道系统减少20kPa压降,减渣管道系统减少6kPa压降;闪底油换热顺序调整,闪底油管道系统合计增加25kPa的压降。 2、主要工程量

无线网络优化论文

东莞理工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东莞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学生姓名:钟伟纯 学号: 201141302114 系别: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11级通信工程1班 指导老师姓名及职称:黄丹讲师 起止时间:2014年12月——2015年5月

摘要 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的加剧,GSM网络不断扩大,网络的质量已经成了决定移动通信运营商命运的根本要素。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较大,系统的不断扩容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往往会产生很多新问题,导致服务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水准。因此,如何调整和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善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主要任务。当网络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必须对网络的各种结构、配置和参数进行调整,使网络更合理地工作。这是网络优化工作的重要部分。首先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概括介绍了GSM系统的结构、关键的技术特点,对GSM网络目前反映突出的网络问题进行分析与排查,提出网络优化的必要性,经过分析对比,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GSM 网络优化掉话率切换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及其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GSM概述及网络结构 (2) (一)GSM的简介 (3) (二)GSM的网络结构 (4) 三、GSM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 (5) (一)东莞玩具出口贸易的地理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东莞玩具出口贸易的政策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东莞玩具出口贸易的人文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GSM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8) (一)网络优化的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网络优化的内容以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东莞市GSM网络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网络优化的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网络优化的内容以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GSM网络优化飞典型案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系统干扰分析及解决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掉话分析和解决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切换成功率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GSM网络优化后前后对比情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其目的 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GSM已经成为最成熟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全球绝大多数移动运营商都采用了GSM制式。到2003年3月GSM网络已经覆盖近200

换热网络设计

换热网络设计 学院: 班级: 组员: 指导老师:

目录 1. 前言 (2) 2. 换热网络合成----夹点技术 (4) 2.1 夹点特性 (4) 2.1.1 温度区间的划分 (6) 2.1.2 最小公用工程消耗 (7) 2.1.3 温焓图与组合曲线 (8) 3. 夹点法设计能量最优的换热网络 (10) 3.1 匹配的可行性原则 (10) 3.2 流股的分割---FCP表 (11) 3.3 流股的匹配----勾销推断法 (13) 4.换热网络的调优 (15) 4.1 最小换热单元数 (15) 4.2 能量与设备数的权衡 (16) 4.3 △T min的选择 (17) 5. 实例演算 (19) 6. 心得体会 (40)

1 前言 化学工业是耗能大户,所以说在现代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回收及再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变物流温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在许多生产装置中,常常是一些物流需要加热,而另一些物流则需要冷却。将这些物流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充分利用热物流去加热冷物流,提高系统的热回收能力,尽可能减少蒸汽和冷却水等辅助加热和冷却用的公用工程(即能量)耗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合理有效的解决物流间的换热问题,涉及如何确定物流间匹配换热的网络结构及相应的换热负荷分配。换热网络系统综合就是在满足把每个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制定的目标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具有最大热回收效果和最小设备投资费用的换热器网络。 在七十年代能源危机刺激了过程集成技术的发展。过程设计从对单元操作的优化逐渐发展到对全系统的优化集成。从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夹点技术是一项最成功的过程集成技术。英国学者Linnhoff 博士领导的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的过程综合小组率先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了这种全新的设计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节能效果。在新建工厂的设计中,每个工程项目比常规设计平均节能30%,并且还同时节省了设备投资,在现场装置技术改造的应用中,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2个月左右。 80年代,夹点技术在欧美等工业国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大型化工公

SEO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网站优化SEO 试点单位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学生姓名陈宇峰学号0942001465088 专业2009 届(春)专科层次(本专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印制

前言 一个小网站或者是边缘性的网站被让浏览者找到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根据相关链接,比如常见的友情链接方式,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或者在其他网站是做广告链接,但这都是比较传统的网站推广方式,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所需成本也较高。二是网民通过相关关键词在搜索引擎根据相关关键词检索到该网站网页。这里主要有两种方法: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和SEO,搜索引擎竞价排名花费成本比较高而且竞价排名受到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这样,SEO就比较受大家青睐,而SEO是有一定排名因素的。为了让企业网站能有更好的搜索引擎自然排名,就有一些人专门从事搜索引擎算法的研究,这批人就是搜索引擎优化人员。他们从事的工作就是企业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研究,这也正是本论文要展开讨论的核心部分。 关键词:搜索引擎优化;企业网站;网站排名

目录 第一章SEO论述 ................................................................................................................. - 1 - 1.1 SEO入门................................................................................................................... - 1 - 1.1.1 什么是SEO....................................................................................................... - 1 - 1.1.2 SEO的特点....................................................................................................... - 2 - 1.1.3 SEO的目的....................................................................................................... - 3 - 1.2 SEO发展史及前景...................................................................................................... - 4 - 1.2.1 SEO发展历程................................................................................................... - 4 - 1.2.2 SEO发展现状................................................................................................... - 6 - 1.2.3 SEO未来发展走向....................................................................................... - 7 - 第二章认识搜索引擎.......................................................................................................... - 8 - 2.1 搜索引擎的定义......................................................................................................... - 8 - 2.2 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 8 - 2.3 搜索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注意事项........................................................................... - 10 - 2.4 搜索引擎相关工具................................................................................................ - 12 - 第三章SEO基本实施步骤 ............................................................................................... - 14 - 3.1 关键词的分析........................................................................................................ - 14 - 3.1.1 关键词的种类................................................................................................ - 14 - 3.1.2 关键词的密度................................................................................................ - 15 - 3.1.3 关键词的相关性............................................................................................ - 16 - 3.1.4 关键词布置.................................................................................................... - 17 - 3.1 网站推广分析........................................................................................................ - 18 - 3.3 网站目录和页面优化............................................................................................... - 19 - 3.4 内容发布和链接布置............................................................................................... - 23 - 3.5 与搜索引擎对话....................................................................................................... - 24 - 3.6 网站流量分析........................................................................................................ - 25 - 第四章SEO相关技巧 ....................................................................................................... - 28 - 4.1 提高关键词排名的技巧........................................................................................... - 28 - 4.2 增加反向链接的技巧............................................................................................ - 29 - 第五章SEO相关工具 ....................................................................................................... - 31 - 5.1 阿里妈妈站长工具................................................................................................... - 31 - 5.2 Google 关键字工具................................................................................................. - 31 - 5.3 百度指数................................................................................................................ - 32 - 第六章案例........................................................................................................................ - 33 - 6.1 背景.................................................................................................................. - 33 - 6.2 解决方案.......................................................................................................... - 33 - 6.3 结果.................................................................................................................. - 34 - 6.4 点评.................................................................................................................. - 34 - 总结 ......................................................................................................................................... - 35 - 参考文献.................................................................................................................................... - 36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