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卫生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卫生化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78(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0学时),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卫生化学是高等医学教育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分析化学为前提,为学生讲授预防医学中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生产实习时所必需的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和新分析技术的一门学科。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卫生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环境污染检测、职业中毒检验、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及有害物质分析等。卫生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倡亲自动手操作,正确使用各种分析仪器,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质量控制方法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掌握各种样品的采集原则和预处理方法,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使用范围等,为今后学习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专业课和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卫生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和法定计量单位。

二、熟悉卫生化学的分类和分析结果的表示。

三、了解卫生化学的内容与任务及在预防医学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卫生化学任务和内容。

二、重点讲解分析方祛的分类和分析结果的表示。

三、重点讲解卫生化学中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样品处理的常用方法。

二、熟悉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方法。

三、了解样品的保存方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样品采集的原则。

二、重点介绍各类样品(空气样品、水样、食物样品、生物材料样品)的采集方法。

三、一般介绍样品的保存方法。

四、重点讲解样品的处理,包括样品溶液的制备、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样品的衍生化

处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三章卫生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质量保证

【目的要求】

一、掌握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来源、种类和特点。

二、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相互关系。

三、掌握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和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

四、熟悉分析工作的质量评价方法。

五、了解计量认证及实验室认可。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操作误差来源及其特点。

二、重点讲解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三、重点讲解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可疑数据的取舍、分析数据的假设检验和分析结果

的表示。

四、一般讲解卫生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五、一般性介绍计量认证及实验室认可。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光的吸收定律。

二、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类型。

三、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四、掌握分析条件的选择方法。

五、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

一、介绍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光谱分析法的概论。

二、重点讲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光的吸收定律。

三、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类型。

四、重点介绍分析条件的选择,包括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五、重点讲解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六、应用示例(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尿

中砷的测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五章分子荧光分析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荧光分析法的基本理和特点。

二、掌握影响荧光测定的因素。

三、熟悉荧光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

四、了解荧光测定的新技术和应用示例。

【教学内容】

一、重点介绍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荧光的产生、、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

荧光强度与分子结构关系、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关系、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二、介绍荧光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和荧光分析仪器的类型。

三、介绍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四、一般介绍荧光新技术和应用示例(油脂中苯并[a]芘的测定、尿中烟酰胺的测定、肽

或氨基酸的测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六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二、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仪器基本组成。

三、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定量方法。

四、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技术。

五、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重点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谱线轮廓及谱

线展宽、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二、一般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三、一般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技术,包括干扰及其消除、分析条件的选择。

四、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方法。

五、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示例(空气、水样、生物样品、化妆品及各类食品中

有害重金属的测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七章原子荧光光谱法(自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二、了解原子荧光光谱仪的装置。

三、了解原子荧光分析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

通过自学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荧光光谱仪的装置、原子荧光分析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第八章电位分析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有关的电化学基础知识。

二、掌握直接电位法的测定原理和定量方法。

三、掌握pH玻璃电极、氟离子选择电极的结构特点、性能评价与使用方法。

四、了解电位滴定法。

五、了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电化学分析法基础,包括化学电池、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位、能斯特方程。

二、重点讲解电位分析法原理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特点、性能评价与使用方法。

三、介绍直接电位法分析技术,包括定量分析方法、电位分析法所用仪器、直接电位法的

准确度。

四、一般介绍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确定化学计量点的方法。

五、一般介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分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九章电导分析法和库伦分析法(自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电导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熟悉电导的测量。

三、了解电导分析法的应用。

四、了解库仑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电导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电导的测量。

二、介绍电导分析法的应用(水质检测、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检测)。

三、自学库仑分析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自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章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的基本原理。

二、熟悉经典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三、熟悉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的应用。

四、了解各种方法的仪器装置。

【教学内容】

一、介绍经典极谱法的基本装置和基本原理。

二、重点讲解溶出伏安法,包括阳极溶出伏安法和阴极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三、介绍溶出伏安法的仪器装置和应用(生物材料、天然水、污水、食品等样品中的痕量金

属)。

四、重点讲解电位溶出法的基本原理。

五、介绍电位溶出法的仪器装置和应用(尿中镉的测定、血清中铅的测定、食品中铅和锌的

测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十一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二、掌握各类液相柱色谱法的原理、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原则。

三、熟悉薄层色谱法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技术。

四、了解色谱法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五、了解纸色谱法。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色谱法的发展与分类。

二、重点讲解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三、重点讲解经典液相柱色谱法,包括吸附柱色谱法、分配柱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尺寸排阻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四、介绍平面色谱法中薄层色谱法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技术。

五、一般介绍纸色谱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十二章气相色谱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分离条件的选择。

二、掌握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方法。

三、熟悉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固定相的类型和选择。

四、熟悉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五、了解顶空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气相色谱法的分析流程、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二、重点讲解气相色谱法的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三、介绍气相色谱柱的类型、固定相的类型和选择。

四、介绍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和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五、重点讲解气相色谱法的分离效能指标和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六、介绍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分类、特点和毛细管柱色谱系统。

七、介绍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八、介绍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应用示例(大气污染物的分析、水质污染的分析、农药残留量

测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5学时

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二、掌握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及分离条件的选择。

三、熟悉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的类型及流动相的选择。

四、熟悉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五、了解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二、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三、重点讲解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及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四、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水中污染物酚的测定、食物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

定、尿中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的测定)。

五、一般介绍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十四章其它分析方法(自学)

【目的要求】

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离子色谱法、质谱法及其联用、毛细管电泳法、化学发光分析法、常用快速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通过自学,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离子色谱法、质谱法及其联用、毛细管电泳法、化学发光分析法、常用快速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附:卫生化学实验

1.实验目的与任务

卫生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各种常见仪器的基本操作技术。实验课着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熟练地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结果。

2.实验教材:《卫生化学实验》杜晓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实验项目一览表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口腔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前 言 口腔预防医学是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治结合的原则而建立的一门学科,为口腔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全民健康,广泛开展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并贯穿到临床各科的实际工作中去,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纲是按“三基”的要求,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编写的。内容包括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保健,口腔医学实践中的感染与控制等。教学时数18学时,包括课论课12学时及实验课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动态。 预防口腔医学教学参考性时间分配表 课程内容 理论课 实验课 第一章 绪论 0.3 0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0.5 0 第三章 龋病的病因学 0.2 0 第四章 龋病的预防 1 0 第五章 氟化物与龋病 1 1 第六章 窝沟封闭与预防性充填 1 2 第七章 牙周疾病病因学 1 0 第八章 牙周疾病的预防 1 0 第九章 刷牙 1 0 第十章 口腔癌的预防 1 0 第十一章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1 0 第十二章 口腔健康教育 1 3 第十三章 口腔卫生项目管理 1 0 第十四章 口腔医学的感染与控制 1 0 合计 12 6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口腔三级预防 2、熟悉WHO规定的口腔健康标准 3、熟悉 2000年全球与我国口腔卫生保健目标 4、了解我国口腔预防医学的历史发展 5、21世纪口腔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教学内容: 1、口腔预防医学简史 2、口腔预防医学的工作原则及特点 3、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前景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用龋病指数和牙周病指数 2、掌握龋病流行特征、影响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3、掌握牙周病流行特征、影响牙周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4、熟悉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和用途 5、熟悉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方法 6、了解口腔流行病的三种研究方法 7、了解常用医学统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定义、作用和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 2、龋病流行病学 3、牙周疾病流行病学 4、口腔健康调查 5、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三、实习内容: 1、口腔流行病调查表的设计 第三章 龋病病因学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 田春兰执笔人:吴晓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 课程编号:144210 英文名称:School Hygien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 34 实验学时:2 学分:2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体育舞蹈、公共事业管理(体育)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研究正在成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他们与教育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找 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利用、改造和创造条件,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采取 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改善学生体力和脑力,增强其体质,提高整体素质的目 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体质不断增强,提高整体素质。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 2.懂得营养搭配,知道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和搭配,以保证身体的生长需求。 3. 掌握学习的原理,知道怎么科学用脑,有利与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懂得学校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 5. 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1(了解学习学校卫生学意义、任务、作用; 第二节学校卫生学的理论基础1(掌握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2(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3(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1.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2. 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3. 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1.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 2.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掌握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的卫生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口腔科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21 (理论课20学时,见习课1学时),1.5学分 、前言 《口腔科学》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培养对象,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对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黏膜疾病、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口腔颌面部损伤与感染、唾液疾病、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错牙合畸形、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表现进行了阐述,使学生熟悉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治与预防,树立口腔局部与全身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观。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 学时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他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的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一般介绍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时介绍、VCD 多媒体演播。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目的要求】 一、熟悉口腔卫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间隙、牙龈按摩及洁治术。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54 5.课程学分数:2.5 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7 同时培养1 2 指三、学时分配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医学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 四、公共卫生措施

【本章阅读书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 2 3 4 1 2 三、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阅读书目】 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1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 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 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寄生虫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也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本科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应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及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医学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掌握寄生虫病的流行和传播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熟悉寄生虫生活中致病和诊断时期的形态特征。 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学、寄生虫生活史中其它各期基本形态。 基本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阐述形态和机能,生态与流行,免疫与致病等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的原理,引导学生把寄生虫的形态与病原学诊断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基本技能训练:根据寄生虫标本制作和诊断方法的特殊性,强化训练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掌握病原学诊断、实验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操作技术。了解免疫学诊断技术及高新技术诊断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寄生虫的标本观察和实验流行病学、实验动物的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开展学生业余科研小组活动,体会科研设计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专业外语: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学名,熟悉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医学(含全科医学方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总学时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2.5学分。 二、理论课教学容及基本要求 总论学时分配:2学时 掌握:寄生关系中的寄生虫与宿主的含义;生活史的含义及其类型、寄生虫类别、宿主类别;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寄生虫感染期(感染阶段)的含义;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熟悉: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多寄生现象、幼虫移行症及异位寄生的含义;寄生虫感染、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权。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 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健康管理的定义。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1.学科门类:医学 2.专业名称:预防医学 3.专业代码:100401K 4.招生时间:2006年 5.学制:五年 6.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与能力、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素质目标 (1)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具有为卫生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信念。 (2)树立大卫生观和较强预防保健意识。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分析批判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具备卫生人员基本素质,有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卫生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2.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控制、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等基本理论知识和防治措施。 (4)掌握社会医学、卫生管理学等社会人文知识。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3.技能目标 (1)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的技术。 (2)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 (3)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7)具有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专业特色 在学校“以德为先、注重人文、强化实践、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重服务、强全科、防治结合”的专业特色,培养“会预防、懂治疗、敢创新、能实践”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 四、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 学制五年,共253周,其中入学教育及军训2周,教学142周,考试18周,假期48周,毕业实习42周,毕业教育1周(见表1教学安排时间分配 表、表2毕业实习安排时间分配表)。 表1 教学安排时间分配表(周) 学年入学教育及军训教学考试假期毕业实习毕业教育合计一 2 34 3 12 51 二36 4 12 52 三36 4 12 52 四24 4 12 12 52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口腔预防专业-《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口腔预防专业-《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临床医学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I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6学时讲课学时:24学时见习学时:12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口腔、预防 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 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学自身飞速发展,修订本门教材以适应新世纪教学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学影像学》自1983年至今,已出五版,第1及第2版的书名为《放射诊断学》,第3版更名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后改为现在的《医学影像学》。书名的变更,反映出本学科的迅猛发展,已包括了X线、CT、MRI、超声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医学影像学》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书在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学生能够优选与综合应用检查方法,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为正确运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反映新教材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反映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础知识。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CT、 MRI发展较快并于普及,应适当加大教学的比重。各论重点介绍骨骼与关节系统、肺与纵隔、心脏与大

预防医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预防医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自我分析 专业概况:预防医学的课程主要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专业课,自己的专业课有:统计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结合人才测评报告等分析方法,我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分析。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四项是社会型(8分)、企业型、现实型、研究型(7分)。 报告分析显示,社会型的人喜爱训练人、治疗、教育人的活动。他们具有教育能力和善于与人相处等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种类型的人适合于做教员、咨询、社会工作者等以与人接触为中心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人格特征是社交的、爱帮助人和善解人意的。 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社交能力一般,并不能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性格上具有内外向的双重特点并倾于外向但有时有点情绪化。关心他人不知道方式,易与他人发生摩擦,而自己却不知道,而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对生活和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热情,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总的来说,我的性格相对较符合社会型的特征。 二、职业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等途径方法,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经济状况:父亲是公务员,总体经济情况较好. 家人期望:我的体质不算很好,所以父母都希望我通过对中药的学习来调养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

家庭文化及影响:我的家人对传统医学都非常信赖,小姨是学习中药学的,外祖父舅舅母亲也对养生方面很有研究,这使我对中药学和传统医学有着极高的热情。 2、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特色:我们大学的校名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而中药学又是其中开办历史久有经验也是在各类中医药学校中具权威的专业。 专业学习:中药学是医药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发展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社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实践经验:我校拥有1.4亿元实验器材,8所省内知名的附属医院,创建了具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临床基本诊疗技能训练条件的“模拟医院”,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社会环境分析 就业形势:中药学本科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从政:政府机关部门,如到各级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作公务员; 学术:教科研单位,如到中医药类大中专院校作教师、科研院所作实验研究人员; 基层:医院、药店、药厂,如到各级医院药房、制剂室作药剂师、各医药企业内部或其下属药店作管理人员、各药厂作技术员等; 经商:医药公司作销售代表。 就业政策:在现阶段中国的药品市场西药略占主导,但中国传统医药正呈上升趋势。国家已放宽对中医药的政策,并加大对中药科研的投资。 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主要为同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如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学科的人才。 4、职业环境分析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66(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0学时),4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所列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决临床相关问题并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口腔、预防、检验等专业的教学。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学时分配:0.5 学时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分类。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学时分配:1.5 学时 掌握:细菌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和功能;鞭毛的概念和功能;菌毛的定义、种类和功能;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功能;革兰染色法及其意义。 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 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内的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核质的功能;鞭毛菌的分类;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繁殖体的概念;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单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 第2章细菌的生理学时分配:2 学时 掌握: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的分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病原菌的生长温度;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培养基的概念;细菌在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菌落和纯培养的概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 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之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窒息 1、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每次擦洗只能夹一个棉球。 2、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问有无假牙,昏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是否有活动假牙,如有提前取出至有标记的冷水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选择在安静的状态下操作,操作时取卧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取侧卧位;用弯血管钳夹取棉球,棉球不宜过湿,以免误吸。 4、迅速有效的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采用一抠:用中食指或血管钳直接抠出异物。二转:病人倒装180度,面朝下,用手拍击背部。三压:病人仰卧,用拳头向上推压其腹部。四吸:利用负压吸引器吸出阻塞的痰液或液体物质。 5、如异物已经入气管,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cm处刺入,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二、吸入性肺炎 1、昏迷病人口腔护理,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棉球需拧干,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误吸。 3、已出现肺炎的病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合临床表现对症处理 三、口腔黏膜损伤 1、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不要使用血管钳或棉花签尖部直接接触患者口腔黏膜。 2、正确使用开口器。 3、选择温度适合的漱口液。 4、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 5、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喷敷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用2%的利多卡因喷雾止

痛或将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 四、口腔及牙龈出血 1、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细致,尤以凝血机制差的病人。 2、正确使用开口器,由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强行张口。 3、口腔及牙龈出血者,立即止血。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39 学时(理论课30 学时,实验课9 学时),2.5 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公共卫生法律与监督学是研究卫生法律制度、卫生监督制度以及卫生监督实践一般规律 的综合边缘学科。它从卫生监督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结合我国卫生监督实际,将行政学、 管理学、法学、监督学等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阐明了卫生法基础理论和行政处罚及法律救济制度,卫生监督的基本理论、监督程序、具体监督事项等内容。公共卫生法律与监督学是预防医学的必修课之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卫生 监督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未来的卫生监督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公共卫生与人 体健康,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也可组织学生讨论或自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掌握、熟悉及了解三级,第一级 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第三级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应有初步印象;第二级则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预防专业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 教学科室: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理论课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内容理论时数第一章卫生法基础 2 第二章卫生监督概述 第三章卫生监督法律关系 第四章卫生监督主体

第五章卫生监督依据 2 第六章卫生监督手段 第七章卫生监督程序 第八章卫生监督的调查取证 第九章卫生监督责任与稽查 第十章医疗机构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1 第十一章医疗安全和质量法律制度与监督 2 第十二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与监督 3 第十三章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与监督 2 第十四章职业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3 第十五章放射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2 第十六章学校与托幼机构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2 第十七章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2 第十八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与监督 3 第十九章药事管理法律制度与监督 1 第二十章化妆品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2 第二十二章卫生行政法律救济制度 2 第二十三章卫生监督文书 1 总计30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卫生法基础 掌握卫生法的概念,掌握卫生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掌握卫生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卫生法律责任。 熟悉卫生法律的构成要素。 了解了解卫生法调整对象及作用,了解卫生法的渊源及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了解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失,了解卫生法的的实施。 [ 重点与难点 ] :卫生法的概念、特征、原则,卫生法的渊源及卫生法律关系。

《美容口腔学》理论教学大纲(美容)

《美容口腔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 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使用) Ⅰ前言美容口腔学是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口腔医学与美学互相渗透、 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研 究的主要对象是维护、修复再塑人体口腔颌 面部及牙的形态、结构、功能之美,以增进 人类牙颌系统健美的各种医学技能、设施和 有关的基础理论。美容口腔学的主要内容是 侧重临床和审美意识,利用美学规律指导口 腔医学临床实践,以满足患者对功能与美观 的双重需要,并强调从美学角度来研究牙齿、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 疗和预防保健。通过美容口腔学的教学,要 求学生能全面了解美容口腔学的业务范围、 发展趋向及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熟 悉有关牙齿、口腔颌面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基 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 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以 及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便将来更好地为患者

服务。在美容口腔学的教学中,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阐明局部与整体、功能与形态对立统一的规律;为了增加对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了解,教学中还应介绍和讲授一些国内外有关的最新成就,反映现代美容口腔医学的新水平,为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美容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教学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0学时,均为理论课。四教材:《美容口腔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刘琪,1版,2004年。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主要介绍国际和国内美容口腔学的发展史(包括我系、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其防治措施。 2. 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 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中的二级类(预防医学类) 本专业代码:100201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公共卫生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公共卫生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保健、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保证他们具有良好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态度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有极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 4.始终将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5.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6.具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业务技能,掌握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本领。 7.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8.勤于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9.具有健康的心理行为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3.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4.掌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6.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宏观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及微观的毒理学方法。 7.掌握不同条件下对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和评价的知识和技能。 8.掌握有关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9.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口腔预防医学

第一章绪论 1.口腔预防医学: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 的科学与艺术。 2.三级预防的原则 ①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控制牙菌斑的措施等。 ②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定期口腔检查,高风险人 群的发现和早期龋齿充填等。 ③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如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等。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作用及其发展 (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 发展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指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二)作用:描述人群口腔健康及疾病的分布状态。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检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 二、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一)描述性流行病学 1.概念:用于描述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分布以及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病因假设。 2.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较短时 间内)的情况。 3.纵向研究:疾病监测。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 变化。 4.常规资料分析:历史资料分析。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检测记录作分析总结。 (二)分析性流行病学(由果到因) 1.病例-对照研究 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一些比较少见 的疾病。 2.群组研究(准确性高) (三)实验流行病学 1.特点:有干预措施。设立对照组。 2.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研究对象等特点:临床试验(以人体作为对象,以临床为研究 场所)。现场干预(特定现场)。社区干预实验(社区开展的干预性试验)。 三、龋病流行病学 (一)龋病常用指数 1.恒牙龋、失、补指数 “龋”(D)代表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齿。 “失”(M)因龋而丧失的牙齿。 “补”(F)因龋已做填充的牙齿。 2.乳牙龋、失、补指数 九岁以下儿童丧失不该脱落的乳牙称为龋失。 3.龋均、龋面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