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原因浅析及其治理措施

—以民勤县昌宁乡中胜村为例

杨永莹

(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空心村”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出现的一种“人走房空”的空心化现象,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严重阻碍。本文以民勤县昌宁乡中胜村为例,通过对村庄系统调查,在分析“空心村”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空心村”问题的措施,以期为“空心村”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关键字:空心村;形成原因;治理措施;影响;中胜村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农村人口非转移与就业增多,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住房需求不断增长。在农村建设规划缺失、严格土地管理缺位的情况下,形成了新房建设对外扩张、村内闲置的农村空心化现象[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带来农村常住人口的逐渐减少,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农村住宅的空间布局也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建设用地“外扩内空”的现象日益严重,聚落空心化问题开始受到关注[2]。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乡村聚落空心化现象,探讨了乡村聚落空心化和典型村庄土地空废化的成因与对策[3-5]。“空心村”的整治已成为缩小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解决农村问题、发展农业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议题。然而“空心村”问题的研究,东部沿海地区研究较多,而西北内陆区域甚少。“空心村”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影响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也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绊脚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6]。本文以民勤县昌宁乡中胜村为例做了访问调查,采用系统分析法和农户调查法,在分析“空心村”问题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空心村”治理的一些措施,以期为中胜村的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1研究区概况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武威,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一颗绿色宝石。全县最低海拔1298米,最高海拔1936米,平均海拔1400米,民勤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

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近五年为127.7毫米。全县辖18个乡镇、249个村。中胜村位于金川河末端,民勤县城西南,居民勤、金川、永昌三县区交界处,是西大河下游一个盆地。距民勤县城63公里,距金昌市35公里,国土面积925.3平方公里,土地利用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从中胜村居住住房的整体情况看,村内很大一部分住宅无人居住,还有一部分住宅只有孤寡老人居住,由此可以看出中胜村的空心化现象十分明显。本文主要探讨中胜村空心化特征及形成原因和治理对策。

2“空心村”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1“空心村”的特征

2.1.1“外扩内空”

新建住房“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村庄中心的老村区则保留了大量的破旧建筑,且许多已无人居住[7]。这些新建的住宅在村庄的外围占用耕地,使得村庄的面积盲目扩大,这是“空心村”的重要特征之一。我调查了民勤县昌宁乡中胜村的有些数据,2005年,该村人口总数为1068人,户数275户;而2013年,该村人口总数达到了1218人,户数达到了312户,人口总数增加了150人,农户总数增加了37户。其中闲置的户数有14户,主要在村庄的中心区,造成“内空”现象。每户旧宅基地面积以180㎡计算,那闲置的14户占用耕地面积为2520㎡。每户新宅基地面积以300㎡计算,那新增的37户可向外扩展11100㎡,造成“外扩”现象。从这些的数据清晰的反映了中胜村的“外扩内空”特征。

2.1.2宅基地闲置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导致宅基地闲置的现象比较普遍。中胜村,下设七个组,每个组有46户人家,共有280户,其中空心宅有23户,约占全村8%。孤寡老人户有80户,约占全村2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胜村空心化现象非常严重。目前,中胜村整个村庄中心内的房屋都是矮小、破旧的房屋,且大多都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这是中胜村“空心化”的另一个特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村内人口的举家转移,在外打工,甚至有的已在城市里买房定居。这就致使农村的住房完全闲置,村庄的实际居住人口减少。(2)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只在重大节日回农村,孩子长期在外上学或在外工作,平时留守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小孩和妇女,这些农户的住房利用率很低,甚至闲置。

2.2“空心村”的形成原因

“空心村”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管理制度缺失导致宅基地不严的

原因,也有农村人口非农转移与就业增多导致宅基地闲置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全面的看待这一问题。我以甘肃省民勤县昌宁乡中胜村为考察个案,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民勤县昌宁乡中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2.2.1农民的思想意识淡薄,观念落后

我通过对中胜村农民的学历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其中小学文凭占52%,中学文凭占38%,高中文凭占4%,其他占6%。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任何人或单位不得私自转让和买卖。而这一规定村民知道的不到村庄总人数的10%,加上地方的宣传不够,贯彻不到位,所以很多农民都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不是集体的,而随意的占地新建住宅;其中还有一些村民观念陈旧,受封建宗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老房子是“祖宗留下来的”是“风水”,动不得, 因此建了新房却不拆除旧房;更有部分农民遵奉“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训或听信风水先生“宅大进财,路宽出官”的吉言,纷纷舍弃老宅旧屋到村庄外围或道路两旁寻求“风水宝地”, 建设新房[8]。

2.2.2村庄的规划不合理

农村的规划大多都是十几年的老规划,房屋参差不齐且道路不通畅,使很多的闲置土地被浪费,成为了垃圾坑,污水沟,从而影响人民的居住环境。村庄内部的空心性及其外部的广延性直接引起宅基地更大程度的分散,给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9]。在中胜村的中心住宅大多是比较矮小、破旧的,其规划大多在十年之久。而现在在农民的住宅选址上随意性较大,很多都是为了自己的便利向村外或者马路边搬迁,这就导致了整个村庄的“外扩内空”。

2.2.3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居住条件成为普遍的愿望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中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修建新宅成为了普遍的愿望,考虑到在旧宅基础上修建成本较大,所以向村外扩建新房已经成为了农民的必然选择。在村庄新增的37户中大多都是在外修建,且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旧的宅基地不与退还,这就严重影响到了村庄的整体规划导致了“空心村”的形成。

2.2.4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宅基地的审批不严

关于村民的宅基地问题,主要在两点:第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并没有针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期限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在法律上无法去限制和管理;第二点,乡镇政府在宅基地审批上的定位不够明确,某些干部滥用职权,使宅基地审批上变得比较容易,久而久之导致了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

2.2.5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中胜村农村人口转移普遍,主要导致农村人口转移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因为读书、当兵、打工等原因,必须在外长期居住,但村内宅基地依然存在和只有一两位老人或无人居住的户数占到全村的25%。(2)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所以大部分农民开始进城经商,享受更好的生活,所以迁入城市定居。但宅基地却依然存在,耕地承包给别人耕种来收取租金。这种现象在中胜村普遍存在。这些人中年轻人占有较高的比重,但由于仍无法享有城市或城镇居民应有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所以还不能完全脱离农村土地和房屋,成为加剧当前农村空心化的一个主要原因[10]。

总的来说,“空心村”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昌宁乡中胜村的“空心村”问题,我们只能认真全面的分析,这样才能为解决“空心村”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有效的治理措施。

3“空心村”的治理措施和方案

随着农村人口非农迁移与就业增多,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住房需求不断增长,在农村建设规划缺失、严格土地管理缺位的情况下,形成了新房建设村外扩张、村内闲置的农村空心化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11]。所以开展“空心村”改造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挖掘资源潜力、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12]。对“空心村”进行改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多管齐下。

3.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针对民勤县昌宁乡中胜村为例展开调查发现,其中47.8%的农户不知道国家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中的一户一宅的规定,他们认为宅基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是私有的,但是多数农户认为当前宅基地浪费的现象不合理。因此应该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提高农民对宅基地的认识,破除旧的思想观念,为“空心村”改造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使农民群众切实地理解到这些,才有助于我们“空心村”改造工作的顺利展开。

3.2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在“空心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作为中国最基层行政单元的乡镇政府当务之急是如何让“空心村”变废为宝,而乡镇政府对自己在“空心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至关重要[13]。乡镇政府首先应该在治理“空心村”工作中,充分发

挥村民的自治优势,顺应民意,调动村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其次,乡镇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的职能,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在乡镇政府的治理过程中需要成立专门的治理小组,相互配合,共同治理。

3.3严格宅基地规划和加强审批力度

“空心村”的形成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村庄的建设规划,出现了村庄混乱的情况。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将村庄规划的编制或完善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请相关专家和学者研究各地农村发展方向和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合理修编村庄建设规划,使其成为引导村落内聚化发展的龙头[14]。中胜村近几年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在规划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严格地进行规划,加强宅基地的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理。

加快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法律和制度是我们处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行为准则,只有尽快的将农村的宅基地审批管理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使我们在解决“空心村”问题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4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中胜村的大量青壮年去外打工,只留守孤寡老人在村内居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的治安、交通、住房等问题,新农村建设只停留在了住宅和村容村貌建设上,使村庄失去了一定的活力。因此鼓励农民工回乡是解决空心村问题的又一途径。农民工回乡创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并且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4结语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架构仍未根本突破,城乡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农民工就业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规划管理滞后的局面还未全面改观,因此,农村空心化及其空心村问题,不仅会加剧发展,而且会长期存在[15]。农村空心化本质上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是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在村庄物质形态中的表现[16]。造成当前农村空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片面的去看待。我们应该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多管齐下,这样才有助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解决。

中胜村对部分村庄的宅基地进行了规划,并且鼓励农户搭建温室大棚和养殖房,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有一部分青壮年回乡创业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引来了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盘活了整个村子。这样既发展经济,又留住

了人才,最根本的是把“空心村”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陈玉福,孙虎,刘彦随.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整治模式[J].地理学报,2010,65(6):727-735.

[2]冯文勇,郑庆荣,李秀英,等.农村聚落空心化研究现状综述及趋势[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70-73.

[3]尚文韬,宋小敏.论空心村成因及对策[J].农业经济,1999,(9):16-17.

[4]程连生,冯马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4):437-446.

[5]王海兰.农村“空心村”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05,(9):21-22.

[6]杨崇涛.“空心村”当从严治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2):75-76.

[7]王亚维.“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国土资源,2005,(10):38-39.

[8]秦振霞,杨明金,宋松.“空心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9,(3):96-99.

[9]卢向虎,杨延梅,蒋宗杰.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05,(6):26-27.

[10]付建强,陈利根.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论略—现行立法的缺陷及其克服[J].江淮论坛,2008,(1):97-101.

[11]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12]张永强.“空心村”治理,好大一片天[J].河南国土资源,2004,(3):4-5.

[13]李梅华.乡镇政府在“空心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J].农村经济,2009,(9):124.

[14]徐东旺.“空心村”少了,农民笑了[J].国土资源通讯,2006,(1):38-39.

[15] 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29(1):35-36.

[16]冯丽.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调控机制探讨[J].理论界,2008,(2):174-175.

Rural hollowing out problem cause is analysed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Zhongsheng village, Changning town, Minqin county as an

example

Yang Yongying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Gansu, 7340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the rural housing conditions changed obviously .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 especially the young labor continuously "outflow", the rural population gradually reduce, a "people take the room" hollow phenomenon,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hollow village.The hollow village abound, which has brought serious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My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llow village in Zhongsheng village, Changning town, Minqin county was carefully cond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ollow village, the causes of information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of governance will be put forward. All of these efforts are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overnance of the hollow village.

Key words: hollow village , cause of information , measures, influence,Zhongsheng village

致谢:在此感谢孙老师对我论文的辛勤指导,谨此致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