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条形统计图》习题精选

《条形统计图》习题精选

《条形统计图》习题精选
《条形统计图》习题精选

《条形统计图》习题精选

一、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1格表示: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2.根据统计图填空。

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汽车。

4.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

育兴小学校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每格代表()比较合适,()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5.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人,参加()小组的是()小组人数的2倍。

二、选择

1.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①4 ②6 ③8

2.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相差()千克。

①5 ②5000 ③50

3.你认为鸿丰商场再进货应多进()种矿泉水。

①A ②B ③C ④D

4.()条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大约长()千米。

①长江、6000 ②黄河、6000

③黑龙江、6000 ④珠江、6000

5.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A选项的数值大约是()比较合理。

①10 ②12 ③

16 ④24

三、解答

1.请你来统计。

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是喜欢吃茄子的4倍,喜欢吃白菜的有多少人?

(2)完成统计图。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式计算。

2.调查你所在的小组成员,上周六的睡眠时间,然后绘制统计图。

学校班组成员上周六睡眠时间情况统计图

(1)本周六你们小组()的睡眠时间最长,是()小时,()的睡眠时间最短,是()小时。

(2)根据统计结果,你对小组成员的睡眠有什么建议?

3.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填出每个季度的产量。

(2)全年共生产()台。

(3)平均每个季度生产()台。

4.请你根据数据完成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该统计图统计的是(

),根据数据及统计图的实际情况,你认为统计图中1格代表()比较合适,请在统计图中把纵轴数据填完整,并完成统计图。

(2)这一月有()天,这个月的第一天是儿童节,你认为这幅统计图统计的是20XX年()月的天气。

5.明明是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员,他把“图书角”的图书进行了整理,并根据相应的数据,画出了条形统计图(见下图)。请你根据明明画出的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的1格表示()本。

(2)从条形统计图上看,“图书角”中()书最多,有()本;()书最少,有()本。

(3)这个学期,班级又为“图书角”采购了一些新书,具体数量为:

请你根据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和新采购图书的数据,画出新的“图书角”的图书统计表和相应的统计图。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1格表示: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考查目的:会根据统计图的纵轴数据确定单位量。

答案:①5、40 ②10、30 ③2、10 ④25、150

解析:每一幅图的纵轴数量都不是逐格标注的,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看数据的标注点,题目中的数据都是标注在双数格上,所以每题的单位量及数量分别是①5、40.②10、30。③2、10。④25、150。

2.根据统计图填空。

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最多、最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 5、中国上海、34、84。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汽车。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体会一格代表多个单位量的用法。最多、最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 300 七900 十2100 1200 8700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4.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

育兴小学校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每格代表()比较合适,()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考查目的:根据数据及实际情况,确定单位量。

答案: 5 238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统计图的实际大小,确定每格代表5更合适。

5.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人,参加()小组的是()小组人数的2倍。

考查目的:会看横式条形统计图。

答案: 35 足球趣味数学 6 足球趣味数学

解析:先看横轴和纵轴各表示统计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横轴和纵轴解决问题。二、选择

1.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①4 ②6 ③8

考查目的:会根据纵轴确,正确定个统计内容的数量。

答案:②

解析:先看横轴和纵轴各表示统计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横轴和纵轴解决问题。2.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相差()千克。

①5 ②5000 ③50

考查目的:会根据纵轴确,正确定个统计内容的数量、质量单位的进率、审题习惯。

答案:②

解析:先看横轴和纵轴各表示统计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横轴和纵轴最多与最少间的差距,然后根据质量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3.你认为鸿丰商场再进货应多进()种矿泉水。

①A ②B ③C ④D

考查目的:会看横式条形图、正确区分横纵轴所表示的意义。

答案:②

解析:横轴表示数量,一格代表5,纵轴表示统计的项目,要注意从下网上看。4.()条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大约长()千米。

①长江、6000 ②黄河、6000 ③黑龙江、6000 ④珠江、6000

考查目的:会根据纵轴确,确定单位量。

答案:①

解析:根据直条确定最大数据,再相应的到纵轴上找到对应的数量。

5.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A选项的数值大约是()比较合理。

①10 ②12 ③16 ④24

考查目的:根据图中直条高矮程度,直条间的关系,做出推理判断。

答案:③

解析:首先排除10后,同这时也相应的用10与其他直条做出比较a比直条高出的部分肯定比4多,排除14,但a没有2个10那么高,因此排除24,所以最后选择16。

三、解答

1.请你来统计。

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是喜欢吃茄子的4倍,喜欢吃白菜的有多少人?(2)完成统计图。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式计算。

考查目的:会看统计表、能按要求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答案:(1)20(2)略(3)全班共有多少人?10+15+5+20=50(人)答案不唯一。

解析:根据统计表数据先确定纵轴的单位量,然后再绘制相应的直条,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2.调查你所在的小组成员,上周六的睡眠时间,然后绘制统计图。

学校班组成员上周六睡眠时间情况统计图

(1)本周六你们小组()的睡眠时间最长,是()小时,()的睡眠时间最短,是()小时。

(2)根据统计结果,你对小组成员的睡眠有什么建议?

考查目的: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来确定单位量,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答案:(1)略(2)可建议睡眠时间比较少的同学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答案不唯一)。

解析:一般四年级学生正常的睡眠时间在10小时左右,根据这个数据,结合统计的时间为周六,统计图的纵轴为7格,因此单位量确定为2比较适宜。

3.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填出每个季度的产量。

(2)全年共生产()台。

(3)平均每个季度生产()台。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

答案:(1)一季度1000台,二季度1500台,三季度2000台,四季度2500台(2)7000台(3)1750台。

解析:根据统计表数据先确定纵轴的单位量,然后再绘制相应的直条,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4.请你根据数据完成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该统计图统计的是(

),根据数据及统计图的实际情况,你认为统计图中

1格代表()比较合适,请在统计图中把纵轴数据填完整,并完成统计图。

(2)这一月有()天,这个月的第一天是儿童节,你认为这幅统计图统计的是20XX年()月的天气。

考查目的:明确统计的目的,经历统计的数据整理、填表绘图、简单分析的全过程。

答案:(1)北京市20XX年×月天气情况、2。(2)30、6

解析: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再根据提供的统计图的,确定纵轴的单位量后再绘图。

5.明明是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员,他把“图书角”的图书进行了整理,并根据相应的数据,画出了条形统计图(见下图)。请你根据明明画出的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的1格表示()本。

(2)从条形统计图上看,“图书角”中()书最多,有()本;()书最少,有()本。

(3)这个学期,班级又为“图书角”采购了一些新书,具体数量为:

请你根据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和新采购图书的数据,画出新的“图书角”的图书统计表和相应的统计图。

考查目的: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已知信息,按要求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答案:(1)10 (2)科普75 故事40 (3)教辅书75本漫画书75本科普书80本故事书55本

解析:根据已知统计图、表数据先确定相加的数量,然后再绘制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力的正交分解法

专题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呢?主要依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多少个物体接触)和运动状态着手,分析它与所处环境的其他物体的相互联系。具体的分析方法是: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然后找出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产生作用。 不要找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的力。比如所研究的物体叫A,那么就应该找出“甲对A”和“乙对A”及“丙对A”的力……而“A对甲”或“A对乙”等力就不是A所受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要养成按步骤分析的习惯。 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 其次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绕研究对象逆时针(或顺时针)观察一周,看研究对象跟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某个接触点(面)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趋势,则画出摩擦力。分析完这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接触点(面)。 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场、磁场作用,如有则画出场力。 3、画完受力图后再作一番检查。 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特别是检查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 4、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先假设此力不存在,观察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时,研究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5、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的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存在。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如果已考虑了某个力,那么就不能再考虑它的分力。例如,在分析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就不能把物体所受重力和“下滑力”并列为物体所受的力,因为“下滑力”是物体所受重力在沿斜面方向上的一个分力。 专题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1、定义: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叫做力的正交分解法。 说明:正交分解法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尤其适于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的情怳。 2、正交分解的原理 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其合力可由代数运算求得。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

盈亏问题(经典例题)

盈亏问题(经典例题) 1、某校安排新生宿舍,如果每间住12人,就会有34人没有宿舍住;如果每间住14人,就会空出4间宿舍。这个学校有多少间宿舍?要安排多少个新生?练习 1、学校组织同学去划船,如果每只船坐4人,则少3只船;如果每只船坐6人,还有2人站在岸边,共有多少条船?有多少人去划船? 2、小朋友分糖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若每人多分6粒,则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糖果。问: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粒糖果? 3、某校组织学生活动,分成若干组,每组8人,后来改为每组12人,这样就减少每个组,有多少组?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4、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王强上学去,如果每分钟走60米,可以提前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走50米,可以提前8分钟到校。问:王强什么时候离开家?他家离学校多远? 5、一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如果用每分50米的速度走,他会迟到4分;后来他改用每分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学校5分。这个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练一练 1、学校发铅笔给三好学生,每人8支少15支,每人6支少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个?铅笔有多少支?

2、三(1)班同学去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坐4人,则少1条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则多出4条船,公园里有多少条船?三(1)班有多少学生? 3、某校给学生分宿舍,如果每间住6人,则有70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8人,则少一件宿舍,问宿舍有多少间?学生有多少人? 4、李师傅通过查询得知手机还剩下一些话费。他算了算,如果每天花费20元,到月底就欠24元;如果每天花费16元,到月底就欠8元。到月底还有几天?还有多少元话费? 5、王老师从家去学校开会。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要迟到2分钟;如果每分钟走80米,就可提前1分钟到学校。离开会还有几分钟?王老师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6、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坑没人挖;如果其中2人各挖4个,其余的人各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树坑。少先队员一共挖多少树坑? 7、体育老师和一个朋友一起上街买足球,他发现自己身边的钱,如果买10个“冠军”牌足球,还差42元;后来他向朋友借了1000元;买了31个“冠军”牌足球,结果多了13元。每个足球多少元?体育老师原来身边有多少元? 8、某小学学生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65人,就会有15人不能乘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一共有多少辆车?有多少个学生?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平行四边形 1.如图1,正方形ABCD的一边AB在直尺一边所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 的交点,过点O作OE⊥MN于点E. (1)如图1,线段AB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 (2)保证点A始终在直线MN上,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θ(0<θ<90°),过点 B作BF⊥MN于点F. ①如图2,当点O、B两点均在直线MN右侧时,试猜想线段AF、BF与OE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3,当点O、B两点分别在直线MN两侧时,此时①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呢?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变化后的结论并证明. ③当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到如图4的位置时,线段AF、BF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 【答案】(1)AB=2OE;(2)①AF+BF=2OE,证明见解析;②AF﹣BF=2OE 证明见解析;③BF ﹣AF=2OE,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结论; (2)①过点B作BH⊥OE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 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 ②过点B作BH⊥OE交OE的延长线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 ③同②的方法可证. 试题解析:(1)∵AC,BD是正方形的对角线, ∴OA=OC=OB,∠BAD=∠ABC=90°, ∵OE⊥AB,

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典型例题

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 典型例题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力的合成与分解典型例题 1.合力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者更多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他们的力的作用线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3.共点力的合成法则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就是找一个力去替代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右图所示,以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边夹角的对角线大小和方向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只适用于共点力) 下面根据已知两个力夹角θ的大小来讨论力的合成的几种情况: (1)当0θ=?时,即12F F 、同向,此时合力最大,12F F F =+,方向和两个 力的方向相同. (2)当180θ=?时,即12F F 、方向相反,此时合力最小,12F F F =-,方向 和12F F 、中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3)当90θ=?时,即12F F 、相互垂直,如图,2212F F F =+,1 2 tan F F α= . (4)当θ为任意角时,根据余弦定律,合力2212122cos F F F F F θ=++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无论两个力的夹角为多少,必然有1212F F F F F -+≤≤成立. 【例1】 将二力F 1、F 2合成F 合,则可以肯定 ( ) A .F 1和F 合是同一性质的力 B .F 1、F 2是同一施力物体产生的力 C .F 合的效果与F 1、F 2的总效果相同 D .F 1、F 2的代数和等于F 合

学而思第4讲盈亏问题教师版

第4 讲盈亏问题 教学目标本讲主要学习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 1. 理解掌握条件转型盈亏问题: 2. 理解掌握关系互换性盈亏问题; 3. 理解掌握其他类型的盈亏问题,本节课要求老师首先上学生理解盈亏问题其本公式的含义,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解答应困问题的其本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经典精讲盈亏问题,故名思意有剩下就叫盈,不够分就叫亏,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会产程这种盈亏现象。盈亏问题的关键是专注两次分配时盈亏总量的变化。我们把盈亏问题分为三类:“一盈一亏”、“两盈” “两亏”。 1. “盈亏”型例如:学而思学校四年级基础班的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 粒就多9 粒,如果每人分5 粒则少6 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分析】由题目条件知道,同学的人数与糖果的粒数不变,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没人分4 粒就多9 粒,,第二种每人分5 粒则少6 粒,两种不同方案一多一少差9+6=15(粒),相差原理在于两种方案分配数不同,两次分配数之差为15 1 15 (位),糖果的粒数为: 4 15 9 69 (粒)。 2. “盈盈”型 例如: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10 个桃,就多出9 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 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分析:老猴子的第一种方案盈9 个桃子,第二种方案盈2个,所以盈亏综合是9-2=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个)有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猴子:7 1 7 (只),老猴子有7 10 9 79 (个)桃子。 3. “亏亏”型例如:学而思学校新近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9本,第二次就只差2本了呢?因为两次分配数量不一样,第一次分配时每人少发一本,也就是共有7 1 7 (人)书有7 10 9 61(本)。根据以上具体题目的分析,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 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条件转化型的盈亏问题这种类型的题目不能直接计算,要将其中的一个条件转化,使之成为普通盈亏问题。 【例1】军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3 人,则多出20 人;如果每间住6 人,余下2 人可以每人住一个房间,现在每间住10 人,可以空 出多少个房间? 【分析】每间住6 人,余下2人可以每人各住一个房间,说明多出两个房间,同时多出两个人,也就是第二次分配少6 2 2 10 (人),那么两次分配方案人数相差20+10=30(人),即可以空出10-50 10 5 (间)房间。 【铺垫】学校给一批新入学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12人,则34 人没有位置;如果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 个房间。求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

经典四边形习题50道(附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经典四边形习题50道(附答案) 进步之星数学几何题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经典四边形习题50 道(附答案)A _ D _ O _ E _ A _ D _1.已知:在矩形 ABCD 中,AE?BD 于 E,∠DAE=3∠BAE ,求:∠EAC 的度数。 B _ C _2.已知:直角梯形 ABC D 中,BC=CD=a 且∠BCD=60?,E、F 分别为梯形的腰 AB、 DC 的中点,求:EF 的长。 E _ F _B _ D _ C _C _3、已知: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DC,AD=BC,E、F 分别为 AD、BC 的中点,BD 平分∠ABC 交 EF 于 G,EG=18,GF=10 求:等腰梯形 ABCD 的周长。 E _G _ F _A _B _ E _4、已知:梯形 ABCD 中,AB∥CD,以 AD,A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ACED,DC 延长线交 BE 于 F,求证:F 是BE 的中点。 D _C _F _A _B _D _C _5、已知:梯形 ABCD 中,AB∥CD,AC?CB,AC 平分∠A,又∠B=60?,梯形的周长是 20cm, 求:AB 的长。 A _ B _6、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ABCD 的各顶点作对角 AE、BF、CG、DH,垂足分别是 E、F、G、H,求EF∥GH。 D _ E _ O _ H _ A _ A _ D _ G _ B _ F _C _线的垂线证: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2178721.html, E 度教育网 E _1B _C _F _ 1/ 9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精选讲解解析

2012牛顿运动定律典型精练 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 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 2.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 ,即F N =mg -ma ,当a=g 时,F N =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练习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 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 为x 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cos300, 0 图1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 (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 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 拓展与探究: (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 ∴△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 AM=MD,∵∠FMN=∠FAE,∠DAF=∠BAE,∴∠ADM=∠DAF=∠BAE, ∴∠DMN=∠FMN+∠DMF=∠DAF+∠BAE+∠FAE=∠BAD=90°,∴DM⊥MN;(3)(2)中的

力的正交分解法经典试题内附答案

力的正交分解法经典试题(内附答案) 1.如图1,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竖直墙和粗糙水平面间静止,梯子和竖直墙的夹角为α。当α再增大一些后,梯子仍然能保持静止。那么α增大后和增大前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地面对梯子的支持力增大 B.墙对梯子的压力减小 C.水平面对梯子的摩擦力增大 D.梯子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2.一个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现在把重力G=F 的重物通过光滑的轻质小钩挂在这根细线上,两手握住细线的两端,开始两手并拢,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地分开,为了不使细线被拉断,细线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C ) A.60° B.90° C.120° D .150° 3.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可以分解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G 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 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C ) A. G 1和G 2都增大 B. G 1和G 2都减小 C. G 1增大,G 2减小 D . G 1减小,G2增大 4.如图所示,细绳MO 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 ,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 的重力过程中(绳O C不会断)( A ) A.ON 绳先被拉断 B .O M绳先被拉断 C.ON 绳和OM 绳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光滑的粗铁丝折成一直角三角形,BC 边水平,AC 边竖直,∠AB C=β,AB 、AC 边上分别套有细线系着的铜环,细线长度小于BC,当它们静止时,细线与AB 边成θ角,则 ( D ) A.θ=β B .θ<β C.θ>2 π D .β<θ<2 π θ G C O M N α 图

6.质量为m的木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1所示,那么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是 [D ] A.沿斜面向上 B.垂直于斜面向上 C.沿斜面向下 D.竖直向上 7.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如图3所示,若稍稍增大推力,物体仍保持静止,则 [BC ] A.物体所受合力增大 B.物体所受合力不变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 8.如图4-9所示,位于斜面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ABCD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2021年盈亏问题的经典例题

盈亏问题 欧阳光明(2021.03.07) 课时一 一.理解盈亏问题的三种基本类型 1“盈亏”型 例如:学而思学校四年级基础班的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 【分析】由题目条件知道,同学的人数与糖果的粒数不变,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没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每人分5粒则少6粒,两种不同方案一多一少差9+6=15(粒),相差原理在于两种方案分配数不同,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有盈亏问题公式得:人数:15115 ?+=(粒)。 ÷=(位),糖果的粒数为:415969 2“盈盈”型 例如: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分析:老猴子的第一种方案盈9个桃子,第二种方案盈2个,所以盈亏综合是9-2=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个)有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猴子:717 ÷=(只),老猴子有710979 ?+=(个)桃子。 3.“亏亏”型

例如:学校新近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9本,还差9本,每人发10本,还差16本,那么一共有好多位老师,好多本书 分析:第一种方案亏9本书,第二种方案亏16本书,所以盈亏综合是16-9=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0-9-1(个)有盈亏问题公式得,人数:717 ÷=(位),书有7×10-9=54本书。 根据以上具体题目的分析,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二、练习 1、“盈亏”型 (1)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问宿舍几间?住宿生几人? 2“盈盈”型 (1)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 3.“亏亏”型 (1)学校新买来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2本,请问有多少老师?多少本书?课时二 一.复习盈亏问题的三种基本类型

四边形经典试题50题及答案

经典四边形习题50道(附答案) 1.已知:在矩形ABCD中,AE?BD于E, ∠DAE=3∠BAE ,求:∠EAC的度数。 2.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BC=CD=a 且∠BCD=60?,E、F分别为梯形的腰AB、 DC的中点,求:EF的长。 3、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 AD=BC,E、F分别为AD、BC的中点,BD 平分∠ABC交EF于G,EG=18,GF=10 求: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 4、已知:梯形ABCD中,AB∥CD,以AD, A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DC延长线 交BE于F,求证:F是BE的中点。 5、已知:梯形ABCD中,AB∥CD,AC?CB, AC平分∠A,又∠B=60?,梯形的周长是 20cm, 求:AB的长。 6、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的各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AE、BF、CG、DH,垂足分别是E、F、G、H,求证:EF∥GH。 7、已知:梯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为E 若在平行边的一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_B_C _A_B _A_B _E _A _B _B _B

使S ABC ?=S EBF ?,求证:DF ∥AC 。 8、在正方形ABCD 中,直线EF 平行于 对角线AC ,与边AB 、BC 的交点为E 、F , 在D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AD , 若EG 与DF 的交点为H , 求证:AH 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9、若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为边, 在三角形ABC 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 , AF 是BC 边的高,延长FA 使AG=BC ,求证:BG=CD 。 10、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AB 、AD 延长线 上的一点,且AE=AF=AC ,EF 交BC 于G ,交AC 于K ,交CD 于H ,求证:EG=GC=CH=HF 。 11、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取BE=AB , 若过E 作BD 的垂线EF 交CD 于F , 求证:CF=ED 。 1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D 的平分线相交于 E ,AE 、DE 与DC 、AB 延长线交于G 、F ,求证:AD=DG=GF=FA 。 13、在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任取一点E , 延长BC 到F ,使CF=CE , 求证:BE?DF _C _B _F _B _C _F _C _D _B _F _ F _G _B _D _A _E

二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综合问题专题训练(有答案)

二次函数中动点与特殊四边形综合问题解析与训练 一、知识准备: 抛物线与直线形的结合表形式之一是,以抛物线为载体,探讨是否存在一些点,使其能构成某些特殊四边形,有以下常风的基本形式 (1)抛物线上的点能否构成平行四边形 (2)抛物线上的点能否构成矩形,菱形,正方形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而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二、例题精析 ㈠【抛物线上的点能否构成平行四边形】 例一、(2013河南)如图,抛物线2 y x bx c =-++与直线 1 2 2 y x =+交于,C D两点,其 中点C在y轴上,点D的坐标为 7 (3,) 2 。点P是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 PE x ⊥轴于点E,交CD于点F.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的横坐标为m,当m为何值时,以,,, O C P 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解答】(1)∵直线 1 2 2 y x =+经过点C,∴(0,2) C ∵抛物线2 y x bx c =-++经过点(0,2) C,D 7 (3,) 2

∴22727 332 2c b b c c =??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 7 22 y x x =-++ (2)∵点P 的横坐标为m 且在抛物线上 ∴2 71 (,2),(,2)22 P m m m F m m -+ ++ ∵PF ∥CO ,∴当PF CO =时,以,,,O C P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① 当03m <<时,2 271 2(2)322 PF m m m m m =-+ +-+=-+ ∴2 32m m -+=,解得:121,2m m == 即当1m =或2时,四边形OCPF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3m ≥时,2 217 (2)(2)32 2 PF m m m m m =+--+ +=- 232m m -= ,解得:123322 m m += =(舍去) 即当132 m += 时,四边形OCFP 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1:(2013?盘锦)如图,抛物线y=ax 2+bx+3与x 轴相交于点A (﹣1,0)、B (3,0), 与y 轴相交于点C ,点P 为线段OB 上的动点(不与O 、B 重合),过点P 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及线段BC 分别交于点E 、F ,点D 在y 轴正半轴上,OD=2,连接DE 、OF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四边形ODEF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P 的坐标;

盈亏问题计算公式+例题分析(打印版)

数学运算:盈亏问题计算公式 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对象,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 如果物体还有剩余,就叫盈; 如果物体不够分,就叫亏。 凡是研究盈和亏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就叫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常见题型为给出某物体的两种分配标准和结果,来求物体数量和参与分配的对象数量。由于每次分配都可能出现刚好分完、多余或不足这三种情况,那么就会有多种结果的组合,这里以一道典型的盈亏问题对三种情况的几种组合加以说明。 注意:公司中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也就是大分减小分 一、基础盈亏问题 1. 一盈一亏(不够)【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答略) 测试:如果每人分9 个苹果,就剩下1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12 个苹果,就少20 个苹果。 2. 两次皆盈(余),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96(人) 45×96+680=5000(发)或50×96+200=5000(发)(答略) 测试:如果每人分8 个苹果,就剩下2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7 个苹果,就剩下30 个苹果。 3. 两次皆亏(不够),可用公式:(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解:(90-8)÷(10-8)=82÷2=41(人)10×41-90=320(本)(答略) 测试:如果每人分11 个苹果,就少1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13 个苹果,就少30 个苹果。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精选讲解

牛顿运动定律典型精练 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 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 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 1N,即1N=1kg.m/s 2 .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 ,即F N =mg -ma ,当a=g 时,F N =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练习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 ,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 轴正向, 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cos300, F N -mg=masin300 因为 56=mg F N ,解得5 3 =mg F f . 练习2.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 ,如图3-1-15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 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B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练习3.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在水平面上加速运动的小车中,加速度为a ,如图3—1-16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大 B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问题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与其所受的合外力F 有瞬时对应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若合外力的大小或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立即(同时)改变;或合外力变为零,加速度也立即变为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突变). 2.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A .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由此特点可知,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 B .软:即绳(或线)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绳能变曲),由此特点可知,绳与其物体相互间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且背离受力物体的方向. C .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由此特点可知,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30a F m g F f 图1 x y x a a 图图

典型盈亏问题

内容概述 盈亏问题是一类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按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发生不能均分的情况.如果有物品剩余就叫盈,如果物品不够就叫亏,这就是盈亏问题的含义. 解盈亏问题的窍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概括: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上面的公式不能盲目套用,在真正掌握其内涵以后再运用公式解题将会使你面临盈亏问题时而游刃有余,不可盲目套用公式.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般盈亏问题的解法; 2、能进行简单的条件转换解决相关盈亏问题,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盈亏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提高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盈亏问题

引入 孙悟空偷了好多人参果与牛魔王以及几个好朋友一起分享,但是分的时候他却发愁了,每个人分3个还差2个,每个人分2个又多了4个,你知道孙悟空一共偷了多少个人参果吗? 上节课回顾 一、什么是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 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二、如何解答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例 1 例2 幼儿园老师给一部分小朋友分糖果,如果每人分10块糖,还差9块糖; 每人分9块糖,还多2块糖,请问有多少位小朋友,多少块糖? 【拓展练习】 猫妈妈给小猫分鱼,每只小猫分9条鱼,就多出8条鱼,每只小猫分11条鱼,还少8条鱼,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猫?猫妈妈一共有多少条鱼? 老师给一部分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就都3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 【拓展练习】 学校买来一批足球分给各班:如果每班分4个,就多6个;如果每班分2个,就多26个,则正好分完,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买来多少个足球?

四边形难题50道

1.如图,正方形ABCD中,AB= 3 ,点E、F分别在BC、CD上,且∠BAE=30°,∠DAF=15度. (1)求证:DF+BE=EF; (2)则∠EFC的度数为 度; (3)则△AEF的面积为 . 2.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C点与E点重合,若AB=3,BC=9,则折叠后重叠部分(△BDF)的面积是 . 3.如图①E、F、G、H为正方形ABCD各边延长线上的点,CE=BC,DF=CD,AG=DA,BH=AB,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1. (1)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 ; (2)如图②,图③,若将正方形ABCD变为矩形和菱形,其他条件仍然不变,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分别为 , . (3)如图④,若将正方形ABCD变为任意四边形,其他条件仍然不变,请你猜想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

,并说明理由. 4.(1)如图1矩形ABCD中,AB=8,AD=5,M为AB中点,则S阴影= ,S矩形ABCD= . (2)如图2,在直角梯形ABCD中,AD⊥AB,BC⊥BA,AB=8,BC=4,AD=5,M为AB中点,S阴影= ,S梯形ABCD= . (3)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120°,∠B=60°,AB=8,AB的中点为M,AD=5,S阴影= ,S四边形ABCD= . 解决问题:如图4有一四边形菜地ABCD,其中AD∥BC,在AB的中点M处有一口井,现要将这块地等分给两家,且都能用井浇地,请你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BC=4将△BCD沿BD所在直线翻折,使点C落在点F上,如果BF交AD于E,则AE= . 6.(1998?台州)如图,矩形ABCD的长、宽分别为5和3,将顶点C折过来,使它落在AB上的C′点(DE为折痕),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7.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使A与C重合,折痕为EF,若AB=3,AD=4,则折痕EF= . 8.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的角平分线分别交AC,AD于E,F点,EG⊥BC,若BA=6,AC=8,AD=10. (1)则FD为 ; (2)则△BEC的面积为 . 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分别平分∠BAD和∠BCD,(1)AC与EF互相平分吗?

(完整版)盈亏问题的经典例题

盈亏问题 课时一 一.理解盈亏问题的三种基本类型 1“盈亏”型 例如:学而思学校四年级基础班的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分析】由题目条件知道,同学的人数与糖果的粒数不变,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没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每人分5粒则少6粒,两种不同方案一多一少差9+6=15(粒),相差原理在于两种方案分配数不同,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有盈亏问题公式得:人数:15115 ?+=(粒)。 ÷=(位),糖果的粒数为:415969 2“盈盈”型 例如: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分析:老猴子的第一种方案盈9个桃子,第二种方案盈2个,所以盈亏综合是9-2=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个)有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猴子:717 ?+=(个)桃子。 ÷=(只),老猴子有710979 3.“亏亏”型

例如:学校新近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9本,还差9本,每人发10本,还差16本,那么一共有好多位老师,好多本书 分析:第一种方案亏9本书,第二种方案亏16本书,所以盈亏综合是16-9=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0-9-1(个)有盈亏问题公式得,人数:717 ÷=(位),书有7×10-9=54本书。 根据以上具体题目的分析,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 ÷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二、练习 1、“盈亏”型 (1)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问宿舍几间?住宿生几人? 2“盈盈”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