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课文配套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课文配套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课文配套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课文配套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课文配套练习题

目录

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 (2)

第二课祝福 (9)

第三课老人与海 (18)

第四课蜀道难 (27)

第五课杜甫诗三首 (35)

第六课琵琶行并序 (42)

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 (46)

第八课寡人之于国也 (52)

第九课劝学 (58)

第十课过秦论 (65)

第十一课师说 (72)

第十二课动物游戏之谜 (79)

第十三课宇宙的边疆 (85)

第十四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93)

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翠幄(wò)内帷(wéi)偏僻(bì)

B.两靥(yǎn)罥烟眉(juàn)宫绦(tāo)阜盛(fù)

C.嫡亲(dí)忖度(cǔn)城垣(huán)潦倒(liáo)

D.筵席(yán)屏风(píng)瞋视(chēn)孽障(ni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僻”读pì;B项,“靥”读yè;C项,“垣”读y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沾惹厮混无与伦比雕梁画栋放诞无理

B.嫡亲暮霭功名利禄峻眼修眉弱柳扶风

C.璀灿乖张鼎力相助顾盼神飞孽根祸胎

D.轩昂久候脍炙人口鳞次栉比纨袴膏粱

【答案】D

【解析】A项中,“放诞无理”应写作“放诞无礼”;B项中,“峻眼修眉”应为“俊眼修眉”;C项中,“璀灿”应为“璀璨”。

3、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⑴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________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⑵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________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①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②方欲拜见时,外祖母早把他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③贾母见王嬷嬷极老,雪雁又甚小,一团孩气,

④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第一句要考虑“方欲拜见”的主语是黛玉,故选①;第二句要紧承前句“名唤作雪雁”,故选④。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博友认为,规定气候资源归国有并非不经之谈,但要防止《条例》在执行时伤害市场公平,进而挫伤民企积极性。

B.有些女孩子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能照出人影的东西,总喜欢凑过去照几下——你看,她又在玻璃窗前顾影自怜了。

C.被批评者与批评者能够敛声屏气坐下来对话,消释不快,这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实在少见,余秋雨和余杰就做到了这一点。

D.现代人过分强调商品包装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身衣着的包装,但盛妆丽服包裹下的灵魂,究竟有多少分量,却无人注重。

【答案】C

【解析】A项,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B项,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C项,“敛声屏气”,形容畏惧与小心。应为“心平气和”。D项,“盛妆丽服”,华丽的服装,美好的打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征沿线各地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讲述长征故事,歌颂长征英雄,践行长征精神,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B.要让所有的农村孩子分享教育公平的阳光,政府就必须搭建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C.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质安全摸底工作已完成,有关部门在按照“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指导下,落实责任主体,保证用水安全。

D.《新华字典》1953年编纂完成,历经11次修订,日前以567亿册的总发行量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纪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长征沿线各地在……中”成分残缺;C项“在按照……的原则指导下”句式杂糅;

D项“获得……纪录”动宾搭配不当。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D 项“获得……纪录”动宾搭配不当。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本题C项“在按照……的原则指导下”句式杂糅。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王进贾府》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大批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答案】D

【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合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

D项,“如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错误,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要新,第二十三个“世界续书日”前夕,一些商家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

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______________,相

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__________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绵绵不绝的魅力。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个体的、静穆的一项文化生产,还将是动态的一项思想活动。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正是在大众的____________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_____________的经典作品。

因此,我们要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B.而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是不变的

C.人们没有改变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D.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人们是不变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了解大概意思,对涉及的领域、语体风格进行明辨和认识。再次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语境综合分析作答,有时答题要点会在材料中有所提示。从语境来看,第1段开头“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是本段的中心句,即本段包含“阅读是永恒的”“载体不断更新”两个内容。“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是说阅读载体的变化更新,那么后面应是说阅读的永恒,即“不变的是……”。B、D两项,把“不变的”放在后面,与下文“经典作品的魅力”不能很好地衔接,可排除。C项,不能体现出与上文之间的转折关系,且与下文的语意衔接不顺畅,可排除。故选A。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销声匿迹风生水起口耳相传众所周知

B.烟消云散风起云涌口耳相传家喻户晓

C.销声匿迹风起云涌口传心授家喻户晓

D.烟消云散风生水起口传心授众所周知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可采用排除法。先看第一空:“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销声匿迹”指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烟消云散”侧重于消失,多用于物;“销声匿迹”侧重于隐藏,多用于人。句中是强调“经典作品的魅力”没有消失,用“烟消云散”更恰当,据此可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三空:“口耳相传”指以口说耳听的方式传授或流传;“口传心授”指老师亲口讲授,学生心领神会。“口传心授”多用于师生之间,文中是说大众之间,应用“口耳相传”,据此可排除D项。再用其他两空验证。第二空,“风生水起”,意思是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修饰“知识付费”,用“风生水起”突出其蓬勃兴旺地发展,更恰当。第四空,“众所周知”,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的。“家喻户晓”,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用来修饰“经典作品”,是具体到个人熟悉经典作品的情况,用“众所周知”更合适。故选B。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动态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文化生产。

B.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动态的一项文化生产,还将是个体的、静穆的一项思想活动。

C.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D.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还将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个体的、静穆的”应修饰“思想活动”,“动态的”应修饰“文化生产”,据此可排除A项;二是定语位置不当,按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一项”作为数量词应放在“个体的、静穆

的”“动态的”之前,据此可排除B项;三是分句顺序不当,“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按照逻辑事理分析,“思想活动”应在前,“文化生产”应在后,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C。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曹雪芹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子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何曾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

……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嬤便上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吃一盅。”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得我挨了两日骂……”薛姨妈笑道:“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嬤听如此说,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一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理睬他。……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里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盅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

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我这话算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10、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了”,黛玉觉得是自己打搅了宝玉吗?请简要分析。

【答案】林黛玉见宝玉和宝钗一起玩乐,怀疑二人过于亲密,因而心生醋意,所以说这样的话讽刺二人。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情节的题目,要求回答“我来的不巧了”反应林黛玉的心理,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从题目中“半含酸”的字眼出发,联系小说中宝玉、宝钗、黛玉三人之间的关系和选文中提供的情景——宝玉和宝钗正在一起玩乐等因素看,应该是因而心生醋意,所以说这样的话讽刺二人。

11、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等人都反对宝玉喝(冷)酒,她们的理由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由此可见,三人劝宝玉的动机也是不同的,她们的动机各是什么?

【答案】(薛姨妈的理由:)“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

(动机:)是长辈对晚辈的疼爱。

(薛宝钗的理由:)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动机:)是细腻的体贴关心。

(李嬷嬷的理由:)“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得我挨了两日骂……”

(动机:)是下人对主人的巴结逢迎。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细节的题目,要求回答“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等人都反对宝玉喝(冷)酒,她们的理由和动机”,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要求,第一问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二问可从她们各自说的话和与宝玉的关系两个角度考虑。薛姨妈:是长辈对晚辈的疼爱;薛宝钗:是细腻的体贴关心;李嬷嬷:是下人对主人的巴结逢迎。

12、体会最后一段宝玉的心理变化。请简述这一变化过程。

【答案】喜→忧→喜(或:心甜意洽→心中大不自在且垂了头→方又鼓起兴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的题目,注意题干中提示筛选信息的范围——最后一段,然后筛选描写宝玉心理的词句“心甜意洽”“心中大不自在且垂了头”“方又鼓起兴来”,加以概括。

点睛: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

四、语言表达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是《红楼梦》中薛宝钗题咏柳絮的诗句。同样的情境和期待也颇适合于放风筝。当然,风筝最终能否高飞入天,①_______________。首先在风筝的形制上。如风筝有软翅硬翅之分,硬翅容易飞高,软翅不兜风,飞不高。因风筝材质、形状的区别,制作要诀不尽相同。②_________________,放风筝同样需要技巧,要审风度时,适时地放手、抖线等。除了个人能力外,风筝高飞还依赖于风力、风向等因素,适度的风才能将风筝送上青云。

答案:示例: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②做风筝是一门技术

解析:第一处横线的后面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因此补入的内容应是“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第二处横线后面“同样需要技巧”,此处必然要谈“做风筝”的技巧问题。

第二课祝福

一、单选题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朱拓(tà)忌讳(huì)悚然(sǒng)监生(jiān)

B.鄙薄(bó)炮烙(pào)踌蹰(chú)新正(zhēng)

C.草窠(kē)谬种(miù)搭讪(shàn)执拗(niù)

D.蹙额(cù)窈陷(yǎo)踝骨(luǒ)间或(jiàn)

【答案】C

【解析】A项,“监生”中的“监”应读jiàn;B项,“炮烙”中的“炮”应读páo;D项,“踝骨”中的“踝”应读hu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寻死觅活宽宏大量磨拳擦掌

B.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

C.五彩斑斓别出心裁欢呼鹊跃

D.微乎其微因地治宜踌躇满志

【答案】B

【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A项,磨拳擦掌——摩拳擦掌;C项,欢呼鹊跃——欢呼雀跃;D项,因地治宜——因地制宜。故选B。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④①③⑤②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③①④

【解析】在所给的语段中,第④句话是总说,应放在开始,以便使“这种姿态”承接前文的“非常有操守”;①③为一组,谈鲁迅对“文人墨客”“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的态度;⑤与①③构成并列关系;②与后文衔接。

4、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那些在魔兽世界游戏停服期间百无聊赖的网游玩家们而言,这一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温情的帖子成了消解心中郁闷和寂寞的一剂良药。

B.近期,某娱乐媒体推出了新一期栏目,由众多明星全新打造的年度最新造型非常惊艳大胆,让人眼前一亮,真可谓沸反盈天、争奇斗艳。

C.在阿拉比这样一位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领导人的带领下,阿盟会走向哪里,在目前的西亚北非动荡局面中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值得关注。

D.虽然他们表面上看来和常人无异,某些老同志还说他们“少不更事”,但一谈起缉毒来,大家对他们的专业和智慧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答案】B

【解析】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不能形容造型。

5、对祥林嫂向“我”打听灵魂的有无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精神麻木,灵魂有无都无所谓,只想弄个明白。

B.祥林嫂希望有灵魂,能和自己的儿子阿毛相见,慰藉自己孤独的心。

C.祥林嫂怕有灵魂,害怕死后在地狱被锯开来。

D.祥林嫂既希望有灵魂,又希望没有灵魂,心情十分矛盾。

【答案】A

【解析】祥林嫂对灵魂有无想得很多,并非无所谓

6、小说结尾再次写鲁镇“祝福”的热闹景象,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说明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

B.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C.热闹的景象恰似是祥林嫂的葬礼,表现出人们对祥林嫂的同情。

D.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冷酷,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解析】试题分析:A.“说明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说法不准确;C.“热闹的景象恰似是祥林嫂的葬礼”说法不正确,也没有表现人们对祥林嫂的同情;D.“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冷酷”表述不准确。只有B项表述的全面、准确。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____地进行,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__________的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以愈发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使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情结

B.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C.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时尚文化

D.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解答本题,注意陈述对象应保持一致,前后照应。

A项,“成为人们的一种情结”与后面的“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衔接不连贯,应排除。

B项,“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的主语本应是“乡土文化”,此处主语却是“我国各地”,故可排除。

C项,“时尚文化”与前面的“乡土文化热”衔接紧密,“一种情结”与后面的“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衔接紧密,据此可排除C项。

故选D。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方兴未艾心驰神往匠心独运饱经风霜

B.如火如荼趋之若鹜别开生面饱经风霜

C.如火如荼心驰神往匠心独运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趋之若鹜别开生面饱经沧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不能作状语,据此可排除AD两项。

“心驰神往”指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第二空语境无贬义,应选“心驰神往”,据此可排除B项。

“匠心独运”指独具创新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构思巧妙。不能用于形容制造工具等;“别开生面”指指新的面貌。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结合“乡土工艺品”分析,选用“匠心独运”。

“饱经风霜”指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饱经沧桑”指意思是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结合“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新生”分析,选用“饱经沧桑”。

故选C。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传承……文化”“保持……特色”才是正确搭配,据此可排除AD两项;二是成分赘余,“一致”与“共识”有重复,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B。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浣衣母

废名

①自从李妈的离奇消息传出之后,这条街上,每到散在门口的鸡都回进厨房的一角漆黑的窠里,年老的婆子们,按着平素的交情,自然地聚成许多小堆,诧异、叹惜而又有点愉快地摆着头:“从哪里说起!”

②李妈今年五十岁。祖父们常说李妈曾经住过高大的瓦屋,李妈的李爷,是一个酒鬼。当李妈还年轻,家运刚转到蹇滞的时候,李爷确乎到什么地方做鬼去了,留给李妈的是两个哥儿,一个驼背姑娘,另外便是一间茅草房。

③这间茅草房建筑在沙滩的一个土坡上,背后是城墙,左是沙滩,右是通到城门的一条大路,前面流着包围县城的小河,河的两岸连着一座石桥。李妈利用这天然形势,包洗城里几家太太的衣服。孩子都还小,自己生来又是小姐般的斯文,吃不上三碗就饱了。太太们也不像打发别的粗糙的婆子,逢着送来衣服的时

候,总是很客气地留着,非待用过饭,不让回去。

④城里太太们的孩子,起初偶然跟着自己的妈妈出城游玩一两趟,后来也舍不得这新辟的自由世界了。李妈的荷包,从没有空过,加以善于鉴别糖果的可吃与不可吃,母亲们更是放心。太太们的姑娘,吃过晚饭,偶然也下河洗衣,首先央求李妈在河的上游阳光射不到的地方寻觅最是清流的一角——洗衣在她们是一种游戏,好像久在樊笼,突然飞进树林的雀子。李妈这时刚从街上回来,坐在门口,慈爱地张视她们。她们有了这公共的母亲,越发显得活泼而且近于神圣了。姑娘们回家去便是晚了一点,说声李妈也就抵得许多责备了。

⑤傍晚,河的对岸以及宽阔的桥石上,可以看出三五成群的少年,有刚从教师的羁绊下逃脱的,有赶早做完了工作修饰得胜过一切念书相公的。卖柴的乡人卸下担子在桥头一棵杨柳树下乘凉,时常意外地得到李妈的一大杯凉茶,他们渐渐也带点自己田地里产出的豌豆、芋头之类作报酬。

⑥李妈的哥儿长大了,酒鬼父亲的模样,一个终于死了,那一个逃到什么地方当兵去了。

⑦守城的兵士,渐渐同李妈认识,李妈的名字遍知于全营。有两个很带着孩子气的,简直用了妈妈的称呼,从别处讹索来的蔬菜同鱼肉,都拿到李妈家,自己烹煮,客一般地款待李妈。衣服请李妈洗,有点破敝的地方,又很顽皮地要求缝补。李妈的柴木快要烧完了,趁着李妈不在家,站在桥头勒买几担,李妈回来,很窘地叫怨,他们便一溜烟跑了。李妈用了寂寞的眼光望着他们跑,随又默默地坐在板凳上了。

⑧李妈的不可挽救的命运到了——驼背姑娘死了。这小小的死,牵动了全城来吊唁:祖父们从门口,小孩们从壁缝;太太用食点,同行当的婆子用哀词。李妈只是沉沉地想,抬头的勇气,大约也没有了。

⑨今年夏天来了一个单身汉,年纪三十岁上下,背地里时常奇怪李妈的哥儿有娘不知道孝敬。一日想到,在李妈门口树荫下设茶座,生意必定很好,跑去跟李妈商量。自然,李妈是无有不行方便的。

⑩人们不像从前吝惜了,用的是双铜子,每碗掏两枚,值得四十文;水不花本钱,除偿茶叶同柴炭,可以赚米半升。那汉子苦央着李妈不再洗衣服:“到了死的日子还是跪!”李妈也就过着未曾经历过的安逸了。王妈带着孙儿来谈天:“老天的好缘法!”李妈也赔笑,然而不像王妈笑得自然。

?谣言轰动了全城,都说是王妈亲眼撞见的。王妈很不安:“我只私地向三太太讲过,三太太最是爱护李妈的,而且是本家!”李妈这几日来往三太太很密,反复说着:“人很好,比我大儿子只大四岁。……唉,享不到自己儿的福,靠人的!”三太太失了往日的殷勤,无精打采地答着。李妈也只有无精打采地回去了。

?姑娘们美丽而轻便的衣篮,好久没有放在李妈的茅草房当前。年轻的母亲们,苦拉着孩子吃奶:“城外有老虎,你不怕,我怕!”只有城门口面店的小家伙,同驴子贪恋河边的青草一样,时时刻刻跑到土坡;然而李妈似乎看不见这爬来爬去的小虫,荷包里虽然有铜子,糖果是不再买的了。

?那汉子不能不走。这样,李妈在这世界上唯一的希望,就是她的逃到什么地方的儿子,倘若他没有吃子弹,倘若他的脾气改过来。

(有删改)

10、小说第①段中,婆子们“诧异”“叹惜”而又有点“愉快”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诧异”于李妈会有新情感,而且对方比李妈年纪小很多;“叹惜”于李妈不能守住贞洁;“愉快”则是因为李妈的事使她们有了谈资,她们所嫉妒的形象垮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情节和主题进行分析。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写众人对浣衣母的态度,然后展开叙述浣衣母的一生。浣衣母原是“公共的母亲”的形象,后因“离奇消息”,其在众人眼中的形象轰然倒塌。题中“诧异”“叹惜”“愉快”既是写众人对浣衣母的态度,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世道人心。分析至此,不难得出答案。

点睛: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

11、小说中哪些事表现出李妈是一位“公共的母亲”的形象?请概括作答。

【答案】①城里太太们的孩子都喜欢李妈;②李妈善待卖柴的乡人,乡人用土产酬答李妈;③守城士兵与李妈在生活上互相照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李妈之所以能成为“公共的母亲”,是因为她的慈爱、善良,善待周围人。“公共的母亲”出现在文章第④段,第④至⑦段集中写了其作为“公共的母亲”的几件事,即第④段中的城里太太们的孩子都很喜欢她,第⑤段中的她对乡人的照顾,第⑦段中的她与守城士兵的相互照顾。考生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12、简要分析第⑦段中画线词“寂寞”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含义:守城的士兵来帮助李妈,让她想到自己的儿子一死一走,自己没有依靠,感到寂寞;看到帮自己的士兵,想到了当兵的儿子,要是儿子在近处当兵,自己也不至于这么孤独无依,因而越想越悲伤。作用:为后文写李妈寻

找情感寄托,受人冷落的情节作铺垫。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分析“寂寞”一词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李妈寂寞的原因。由第⑦段的内容可知,李妈是因为看到守城的士兵,想到了自己的儿子,继而体会到自己的命运的可悲,因而备感寂寞。对作用的解答,要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前文写她是“公共的母亲”,形象圣洁,而后文则写她与比自己小很多的汉子的“离奇”事件,形象倒塌。此处的“寂寞”明显为后文的情节做了铺垫。

13、请探究小说结尾“那汉子不能不走”的意蕴。

【答案】①汉子因为李妈受到非议而不得不选择离开;②作为圣洁的“公共的母亲”形象,李妈失去了追求感情幸福的权利;③反映了民风淳朴的世界里人性的狭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探究小说中重要语句的意蕴,要注重把握其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等。就本题而言,要联系上文,分析那汉子不能不走的原因、汉子的离开对李妈的影响、乡民的观念等。如汉子不能不走是因为人们对李妈的非议,这就反映了民风淳朴的世界里人性的狭隘。

四、语言表达

14、下图是鲁迅小说《祝福》的插图。请为这一幅画拟写一则解说词,突出某一细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答:

【答案】参考示例:那木刻般凄然的面孔,像是被死神重重地击了一掌,那

微微下垂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无边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无奈。(其他,如苍白的头发、空洞的双眼、破烂的衣衫、僵硬的手指、开裂的竹竿等)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认真观察画面,弄清画面的主体以及图画所涉及的细节,根据具体要求作答。就本题而言,要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细节(尤其是肖像),并结合人物的人生遭际和课文的主题加以解说。另外还要注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的要求。

15、下面是某高校学生邀请该校知名教授参加学生活动的邀请函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本周五我院学生会将操办一场读书分享会。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潜心治学的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名誉,现忝列文学院院长一职。我们特邀您担任本次活动的客座教授,衷心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参加,恭候您亲临指导。

答案:“操办”改“举办”,“贵校”改“我校”,“名誉”改“声誉”,“忝列”改“担任”,“从百忙之中”“抽身”和“拨冗”删去一个。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是某高校学生邀请该校知名教授参加学生活动的邀请函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操办”改“举办”,“操办”口语化较重,“举办”用于正式场合或文体。“贵校”改“我校”,“贵校”是对被人学校的敬称,而知名教授本就来自和同一个学校,故改为“我校”。“名誉”改“声誉”,“名誉”是指社会对特定的公民的品行,思想,道德,作用,才干等方面的社会评价。而“声誉”是指声望名誉,比名誉更深一层。“忝列”改“担任”,“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从百忙之中”“拨冗”:敬辞,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它“抽身”和“拨冗”语意重复,删去一个。语言得体的一般方法:注意特殊用语的含义和用法,如谦辞(自称)与敬语(他称),褒义与贬义,口语和书面语等,准确用词,把握分寸。同时考虑说话与受话双方的身份地位、性别年龄、职业经历、性格修养等,说话要尽可能体现对他人应有的尊重、适度的礼貌及真诚的谦逊。注意说话的外部环境,即时间地点、场合、氛围等,要“入乡随俗”,“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不同的语体、文体特点,并保持说话风格的一致。大致说来,口头语通俗易懂,而书面语则庄重典雅。

第三课老人与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祷告(dǎo)踪迹(zōng)倾斜(qiōng)攥住(zuàn)

B.逃窜(cuàn)残骸(hái)嗜好(shì)蹂躏(lìn)

C.倒霉(méi)提防(tí)桅杆(wéi)舵柄(duò)

D.攮进(nǎng)撕掉(sī)撬开(qiào)榫头(xǔ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倾”应读qīng;C项,“提”应读dī;D项,“榫”应读sǔn。

2、下列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苍皇狠毒无比残缺不全

B.踪迹奋不顾身慢不经心

C.精采蜂拥而至胡思乱想

D.理睬目瞪口呆遍体鳞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A项,苍-仓;B项,慢-漫;C项,采-彩。

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鲨鱼的出现不是____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

(2)他向它扎去的时候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着无比的决心和____的恶意。

(3)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____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

A.突然实足成群结队

B.突然十足接踵而至

C.偶然十足成群结队

D.偶然实足接踵而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十足”,十分充足的;“实足”,确

实足数的。“成群结队”,一群群地集合在一起;“接踵而至”,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煞费苦心地把多层含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意在使读者从故事里读出完整的人生哲学。

B.《好家伙》中芦焱(张译饰)受刑的情景令我印象深刻:全身遍体鳞伤,目光坚毅,拒不屈服。让我见识了什么是革命精神。

C.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能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从一而终,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D.年老的桑迪亚哥孤独、背运,生活也是捉襟见肘,但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展现了一个人的尊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B项,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与前面“全身”语意重复;C项,多指用情专一,一女不侍二夫,夫死不得再嫁。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对象用错;D项,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形容生活不当。

5、下列一组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是一部描写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小说。

②《老人与海》,正如海明威自己所说,“是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了”。

③正如老人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④作品的寓意是象征性的,老人虽败犹荣。

⑤老人在海上拼斗了两天两夜,最后仅仅赢得了一具空空的鱼架。

A.①④②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④③②

D.②⑤①④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这段文字是对《老人与海》的评价,②句指明评价的对象,①⑤句说明作品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默写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一夫当关,。所守或匪亲,。 3、青泥何盘盘,。,。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枯松倒挂倚绝壁。, 。 5、,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 6、其险也如此,! 7、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寒衣处处催刀尺,。 8、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画图省 识春风面, 。 , 9、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 10、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三两声,。 11、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 1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3、,老大嫁作商人妇。 14、座中泣下谁最多? 。 15、同是天涯沦落人,! 16、浔阳江头夜送客,。 1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此日六 军同驻马,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8、别有幽愁暗恨生,。 1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0、,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2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2、木直中绳,,其曲中规;,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3、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24、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 德,,。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能十步;,功在不舍,,朽木不折;,。 2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 2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伏尸百万,;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27、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 ,威振四海。 28、于是废先王之道,,;,杀豪杰;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9、据亿丈之城,,以为固。,。 30、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 兵,,,。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 殽函为官;,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33、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34、,,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35、孔子曰:“三人行,。”是故,,闻道 有先后,,如是而已。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tu í p ǐ的篱l í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p àn 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x ìng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y ú y īn 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zh ōu 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r ǎn ;漫màn 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li áo ku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 ēng r ?ng 岁月稠ch ?u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 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a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j ì li áo 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 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高中语文必修三 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 重难点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重难点汇总 必修3 《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4.胜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必背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吴玉梅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材分析: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论语》是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学说是儒家学说之一,这部经典《论语》从它诞生起就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论语片段,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 教法设计: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诵读、积累与领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把握语义基础上,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 性。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第3课 老人与海

第3课老人与海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一项是() A.鲭.鲨(jīnɡ) 下颚.(è) 脊鳍.(qí) 嗜.杀(shì) B.吞噬.(shì) 桅杆.(ɡǎn) 攥.住(zuàn) 攮.(rǎnɡ) C.黏.液(nián) 蹂躏 ..(róu lìn) 戳.进去(chuō) 舵.把(duò) D.残骸.(hài) 拽.掉(zhuài) 祷.告(dǎo) 撬.开(qiào) [答案] C [解析]A项“鲭”读qīnɡ。B项“杆”读ɡān,“攮”读nǎnɡ。D项“骸”读há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海水给它的尾巴扑打得白浪涛天,绳一拉紧,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脱出了水面,那绳不住地抖动,然后突然断了。 B.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于是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戮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C.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涌而上。D.另一条鲨鱼用它裂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 [答案] D [解析]A项涛—滔。B项戮—戳。C项涌—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鲭鲨又钻进水里去,嗅出了________,开始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 (2)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的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________,战斗的武器那么好,________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3)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________的橡皮,同时他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 上。 A.踪迹强劲以至坚忍 B.踪影强劲以致坚韧 C.踪影强健以致坚忍 D.踪迹强健以至坚韧 [答案] D [解析](1)句,“踪迹”和“踪影”,都有“行踪”的意思,但“踪影”一般指视觉,前有“嗅”字,应用“踪迹”。(2)句,“强劲”和“强健”都有“刚强”的意思,“强劲”强调的是力量有力,“强健”一般与身体相搭配,前面有“身子”,应用“强健”。“以至”与“以致”都有导致某种结果的意思,“以至”,指达到某种程度,“以致”指达到某种不好的结果,文中应用“以至”。(3)句,“坚忍”和“坚韧”,都有“坚强”的意思,“坚忍”强调的是“能忍耐”,“坚韧”强调的是“有韧性”,应用“坚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观众对在惊悚片《绣花鞋》中扮演“鬼妈妈”的林心如是普遍叫好:“表演极具突破、入木 三分,让人不寒而栗 ....,而其中温情的部分又让人大为感动。” B.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上,固然有着我们监管不力等因素,但这不代表着那些洋企业就可以 获得超国民待遇,为所欲为 ....。 C.人们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再加上其他许许多多的因素,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遍体鳞 ...伤.,甚至奄奄一息。 D.澳大利亚一名男子3月9日下午遭到4米长鳄鱼袭击,经过15分钟噩梦般赤手空拳 ....的搏斗后,终于得到附近居民的援助而幸运脱险。 [答案] B [解析]A项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B项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不能用来形容企业。C项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D项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人桑地亚哥正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写照。 B.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3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版) 一、《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尔来四万八千岁_,不与秦塞通人烟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可以横绝峨眉巅__”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但见悲鸟号古木_,_雄飞雌从绕林间_。_ 又闻子规啼月夜__,_愁空山__。”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枯松倒挂倚绝壁_。”托出山势的高险,古松倚靠的奇绝之景。然后由静而动,“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 砯崖转石万壑雷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通“非”)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所守或匪亲_,_化为狼与豺__。”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以手抚膺坐长叹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10、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11、李白《蜀道难》中“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 砯崖转石万壑雷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12、《蜀道难》中写蜀地朝夕战乱纷争,社会环境险恶的句子:“__朝避猛虎__,_夕避长蛇,磨牙吮血_,杀人如麻_。” 二、《登高》: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风急天高猿啸哀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 2、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无边落木萧萧下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 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万里悲秋常作客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__。” (二)《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玉露凋伤枫树林__,_巫山巫峡气萧森__。” 2、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__丛菊两开他日泪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诗中暗示安史之乱发生后社会动荡的写景之句:“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__。”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 名著导读练习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名着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 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高中必修三语文课件汇编

高中必修三语文课件 高中必修三语文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执笔人:唐明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

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

(完整)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 第一单元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单元概览】 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选编的7首中国诗歌,2首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九首诗的主题可以用一个“情”字来贯穿:《沁园人?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阅读时,把握这些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每一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就不难理解了。在学习中,我们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并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诗歌,也都是意象运用的成功典范。对它们思想感情的理解,离不开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意象,就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是客观事物在人心灵中的投影,是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诗歌的情感表态一般都要借助意象。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如“明月”、“杨柳”、“秋风”、“斜阳”等,其内涵早已超越客观事物本身,而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积淀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在作品中一看到这些词语,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 【方法指要】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现代诗歌基本体例及表现手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在阅读鉴赏中,能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它们的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要做到这些比较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就需要我们对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作品进行真正的阅读鉴赏。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现代诗歌鉴赏的原材料,一般有两大来源:一是现代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期末考试试题(包括答案)

高一语文 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楔(xiē)子??亢(kàng)旱阡(xiān)陌苌(cháng)弘化碧 B C D 2 A C 4 A B 刻画得入木三分。 C.老胡虽然年过花甲,但还是少不更事,书呆子气十足。 D.教室里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认真,课堂气氛沸反盈天,十分活跃。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对我国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史学,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作为文学,它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着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其中悲剧有《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等作品。 D.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有《王昭君》等着名剧本。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徒见(被)欺????????????????宁许以负(担负,使动用法)秦曲 B C D 7. A. C. 缺。 ??? ???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直不百步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輮以为轮。虽有槁暴。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合从缔交。威振四海。陈利兵而谁何。 始皇既没。而倔起阡陌之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赢粮而景从。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弃甲曳兵而走。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流血漂橹。 以为桂林、象郡。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学而大遗。弟子不必不如师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发射)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穷兵黩武(军事力量)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兵士)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乃自强步,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学情解说 本届学生中考成绩极低,语文基础不好,学习能力极低,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极大,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来说就是不会学习。 四、整合方针: 降低起点,放低要求,改变目标,培养学习能力,指向高考。 五、整合方案: (一)了解语文必修①教材的编写意图 1.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①是提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在选文、撰写导语以及确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上,不但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力求体现初高中语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的异同,以便明确师生在认知上的定位,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教和学在效果上达到本质的提升。 2.落实本套书综合性的特点 “综合性”是指: 第一,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中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就必修①第一单元,要求对本单元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这是“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而本单元选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其三个维度目标在本单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等。例如,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就是对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综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阅读或拓展课外未知的阅读,培养积累整合、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内容的综合由此得以体现。又如,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研讨与练习”第四题:“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课本介绍的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复习资料(成语篇) 一、课内成语积累 1.既来之,则安之:原意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今义指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定下来。 2.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组织分裂瓦解。 3.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4.五十步笑百步: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错误或缺点,只是程度轻一些,却在讥笑别人。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轻或重的区别。 5.弃甲曳兵:常用来形容败逃的狼狈样子。 6.不可估量:无法估计。 7.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不深入钻研。 8.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9.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10.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11.非同寻常:不同平常。 12.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13.义愤填膺:由于不义的人和事所引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14.安之若素:对于困境或异常情况一如平常,泰然处之。 15.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也作心急火燎、心急如火。 16.不能自拔:不能主动地从痛苦中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17.公之于众:把事实向众人公开。

18.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也作息息相通。 19.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如同高山大河般雄伟豪迈。 20.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21.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22.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 23.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24.痛不欲生: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不愿再活下去了。 25.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 26.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27.恻隐之心:形容对别人寄予同情。 28.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29.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或声音很低。 30.荷枪实弹:扛着枪,子弹上膛。指军队、警察等处于戒备状态。 31.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2.胜友如云:许多才华出众的人物聚集一处。 33.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座位。 34.腾蛟起凤:形容人的文章华美。 35.钟鸣鼎食:古代贵族权贵用餐时,打击乐器,用鼎器盛食物。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36.天高地迥:形容极其高远。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所有课字词总结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所有课字词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中语文必修三所有课字词总结(注音) (2014-12-20 17:20:12) 转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所有课字词总结(注音) 必修3字词总结 第一单元·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 阜(fù)盛敕(chì)造紫檀雕梁画栋台矶(jī) 鬓发如银贾赦(shè)(赦免,赦罪)丫鬟簇拥姊(zǐ)妹削(xuē)肩(剥削,削减,削弱,瘦削)厮认斟(zh ēn)茶 呜咽(yè) 怯(qiè)弱(胆怯,羞怯)疯癫不经之谈敛声屏(bǐng)气攒(cuán)珠髻绾(wǎn)着盘螭(chī) 璎(yīng)珞(lu ò) 宫绦(tāo) 玫瑰(guī)(瑰丽,瑰怪)风骚王熙凤嫡(dí)亲拭泪外甥女便(biàn)宜(yí) 翠幄(w ò)(运筹帷幄)驯(xùn)骡(驯服)厢庑(w

ǔ) 小巧别致轩峻壮丽姬妾笨拙(zhuō) 甬路 宸翰金蜼(wěi)彝(yí) 玻璃(hǎi) 錾(zàn)银黼(fǔ)黻(fú) 洋罽(jì) 匙(chí)箸(zhù) 酒觚(gū) 茗碗斋戒顽劣(liè) 溺(nì)爱伺(cì)候漱(shù)盂咳嗽(sòu) 脾(pí)胃(脾气)盥(guàn)手(盥洗)懵(měng)懂倭(wō)锻(倭寇)瞋(chēn)视敷(fū)粉(敷衍,敷药)潦倒偏僻乖张诽谤辜负韶(sháo)光纨袴(kù) 膏粱作(zuō)揖(开门揖盗)蹙(cù)眉 颦(pín)眉罥(juàn)烟两靥(y è) 和睦杜撰(zhuàn)(撰写)忖(c ǔn)度(duó) 孽障殉(xùn)葬(殉职,殉情)妥当(dàng) 遂(suì)心(未遂)钗钏(cuàn) 《祝福》 送灶(zào)监生(jiàn) 寒暄(xuān)臂膊(bó)银镯(zhuó)子烟霭(ǎi)(雾霭云霭)朱拓(tà)(拓写拓蓝纸)陈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 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xx!”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xx、季路侍子曰:“盍各xx?”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xx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xx” 子曰:“老者xx,朋友信之,少者xx”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xx矣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课程纲要修改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必修3 ◆授课课时:40课时 ◆设计:郑州市第106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通过语文必修三的学生,你将能: 1,通过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说出情节和人物性格,从而初步学会阅读小说。2,通过反复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列举诗歌的意象,说出诗歌的思想内容,并交流诗人表达的感情;关注唐代不同时期诗歌的创作风格及诗人风貌。3,通过诵读,借助注释、词典等工具积累识记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欣赏议论文比喻论证的形象性、排比论证的有力性及事实论证的雄辩性。 4,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分享科普文准确和简明的语言特点,掌握科普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树立科学精神。 5,议论文写作,通过分析习作,初步概述议论文的三要素,并能区分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及实践写作,学习各种论证方法,以达到能全面、辩证处理问题的方式。 6,通过本阶段阅读与写作的体验,丰富情感体验,树立科学思维,发展为头脑更灵活,心灵体质更健康的中学生。 课程内容与安排 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1课时) 第一单元 ◆内容标准: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初步概述文本内容;能抓住文本中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并学会通过这些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性格、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列举时代背景,进而能归纳人物背后的内涵和小说的主题;借助小说中写人的精彩段落,让学生动手仿写,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第二单元 ◆内容标准:学会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说出诗歌的意境,归纳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抓住具体诗句,从修辞、写作角度、描写手法等入手,学会具体赏析诗句;反复诵读作品,借助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 ◆内容标准:借助工具书、注释,能初步完成对文本的内容的阅读,并用勾圈点划法,积累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认真诵读,通过诵读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妙处,重视朗读和背诵指导,列举作者及时代背景,分享作者思想的内涵,关注作者创作的风格。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 必修一(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年新修订2017 第一单元 长沙沁园春* 1 一、说教材 《沁园春·长沙》出自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 《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 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 《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 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题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 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 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 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 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确立依据( 二、说教法 单元教学理念:1. 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

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 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2. )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1( 的感情。 )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2( 1 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教学目标:3. 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1(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确立依据( 三、说学法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 足。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 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万类霜天竞自由”和“浪遏飞舟”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 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 单的启发、引导。以图带文激发兴趣,对图质疑加深理解,以图助读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 我在运用情感教学法时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景抒情的特点,学习任务和时代要求, 21号召“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顺利通过会考,勇敢迎接高考,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抱负,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