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农艺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艺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艺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艺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寿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是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省首批合格县(区)职教中心、省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省农科教结合先进单位、县农科教结合优质服务单位。是安徽大别山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学校地处寿县三觉镇,毗邻新桥临空国际产业园区,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学校在原种植专业基础上,设置了现代农技术专业,并被认定为六安市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及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点。2014年12月,六安市教育局在我校设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室。为认真做好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服务县域及周边新农村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需求分析

1、现代农业发展急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的分工分业发展迅速,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渐离开土地和农业,转变为工人和城市非农劳动者,其余的则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曾提出:“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点将转向农村,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农民进行分业教育,对现有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就我县而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构建“南工北旅农业生态县”经济格局,大力实施开发性农业战略,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不断升级调整,设施园艺、林果栽培等特色农业已得到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方兴未艾,以农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经

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和引进,迫切需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急需中职学校集中力量,深化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已能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农村产业布局的不断调整,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难以满足人民一天比一天增加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职业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课程安排片面强调学科的传统体系,忽视相关学科的渗入、综合和创新;教学历程中重知识灌输、轻实践的状况仍很普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够。这些问题影响着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制约着农业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农艺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势在必行。

3、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坊成立将解决集中力量研究和破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重点问题

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坊成立将构建优质教学团队,贯彻“学做一体”、“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构建“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训课程体系,集中力量开展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破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难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引领和推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二)项目建设基础

1、领衔人郝俊邦, 1992年6月毕业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农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农学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2013年、2014年、2015年度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是六安市首批骨干教师、六安市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农艺工(初、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面试考官、安徽省职业中学首批“省级专业带头人”、“寿县名师”、六安市中等职业教育市级专家、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省级专家;是安徽省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信息资源建设工作部成员及农林牧渔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2014年12月,六安市教育局、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设立“郝俊邦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 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主持并完成六安市教育局、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重点教研课题“构建中职种植专业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研究”研究工作。2014年、2015年在国家级职业教育核心期刊《职业》(国内统一刊号:CN11-4601/D)发表教研论文4篇。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1人获种子质量检测项目三等奖;1人获蔬菜嫁接二等奖;3人获蔬菜嫁接三等奖。

2、教学团队

(1)本团队共有8人,其中本校专任教师5人,均为农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外聘兼职教师3人。其中外聘教师陆晓民同志,系安徽科技学院教授,硕导,安徽蔬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外聘教师汪本勤同志,系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安徽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外聘教师董言香同志,系安徽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在园艺基地一线工作多年,参加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理论知识系统,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能有效指导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2)本团队成员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可以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发展愿望和改革创新意识,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或教育管理能力;专业基础厚实,有较强的教研或技术研发能力。

3、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工作坊建设规划,目标明确。制定了名师工作坊相关工作制度,目标任务明确,职责落实到位,奖

惩分明;建立规范的工作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建有链接校园网站名师工作坊专栏、名师微博、微信、QQ 群等,能够动态反映建设成果。

4、近年来,该教学团队实地走访县域及周边范围内农委、农技推广中心、涉农企业和村“两委”干部、职业农民等,分析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岗位群,农业职业岗位的类型和能力要求,制定了《基于县域及周边农业生产发展的现代农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推行了基于植物生产过程的“学做一体,三年两循环”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2015年,按照“功能集成、资源共享、理实一体”的原则,学校投入了195万元改造原农艺实训中心,添置了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光照培养箱、人工气候箱、程控生化箱等大型实习实训设备。现有显微镜、电子天平、净化工作台等设备280台套。专业图书12742册,生均图书46册。与省农科院岗集基地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名师工作坊各项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5、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本专业开办以来,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新常态需要,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向社会培养了4800多名农业类中级技术人才,培训学员16180人次。县内80%农技人员、农村创业带头人、科技示范骨干及村“两委”成员曾是本校学生,数以千计的毕业生创业致富。学校成为县域及周边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基地、涉农培训基地和农业技术服务基地。 2012年9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被六安市教育局立项为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12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点。2014年12月,六安市教育局在我校设立“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坊”。2015年度名师工作坊设立了“名师课堂”,组织了“工作坊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等活动,开展以工作任务引领、项目课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围绕省级大赛及理实一体教学需要,编写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

材,富有成效地开展技术服务。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在名师工作室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三、项目建设目标

以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促进教师素质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名师工作坊为载体,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实际,开展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以植物生长进程为主线,开展任务引领下的项目式教学改革,破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难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德才兼备、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双师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队伍。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要求,将现代农艺技术实训中心建成为设施一流,融教学培训、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工作坊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工作坊网页、QQ群成为教学动态工作站、教学资源生成站及教科研成果转化站。全面充实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精品课堂、专题讲座、实训场地现场指导等形式示范、推广一批教学、教研成果,工作坊成为创新问题研究的中心、优秀成果展示的平台,引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

制定和完善名师工作坊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建立规范的工作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工作坊成员要按时参加“名师工作坊”的各项活动,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每位成员参加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依托工作坊的主攻方向,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工作坊的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坊发展规划。每名工作坊成员根据工作坊发展规划及要求,制定个人发展方案与发展方向,学期结束时上交学期工作总结,进行自评和互评,提

出下阶段工作弹性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接受工作坊的综合考核。以此,确保工作坊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

工作坊成员要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教育理论培训,经常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动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研读职业教育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根据需要,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聘请职教专家指导工作,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示范、案例点评等形式,吸取专家名师思想和理论精髓,加快成员的专业发展进程。同时,建立工作坊网页及工作坊QQ群,搭建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的平台。及时传递工作坊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坊科研成果。通过网页对教育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形成在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教学反思集。使工作坊成员自我成长过程呈现出“天天有收获、周周有进步、月月有提升,年年上台阶”的梯形态势。

(三)开展教学研究,发挥教学教研引领作用

工作坊设立名师课堂,组织“工作坊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活动。每位成员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主动承担公开课、示范课教学任务,每学年承担3次校级以上的示范课教学任务,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评课、讲座、研讨、读书、网上交流、专题报告等形式,展示阶段性培养和发展成果。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尽快成为校级、县级,甚至市以上的专业骨干教师,真正发挥名师工作坊的示范、指导作用。

工作坊成员要注重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通力协作,共同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要以项目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以工作任务引领、项目课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编写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要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立足解决现代农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动承担教研课题,把教学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逐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四)以大赛引领、推动和检验教学改革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 。职业技能竞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技能大赛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技能大赛对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工作坊要加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整合,把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过程。围绕大赛项目,配合学校高标准建设相关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技能大赛辅导方法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五、阶段任务

六、项目建设预期成效

三年内,围绕种植类项目课程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围绕项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等方面申报各类课题,完成市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4项,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二项以上,运用研究成果有效改进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结合技能大赛,进行现代农艺专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模式符合社会需求,力争学生在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达到“以赛促教、促学、促改”效果。

三是高质量完成《植物生产环境》、《农业生物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市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吸收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技能大赛等创新成果,开发《设施农业》、《配方施肥》、《水稻板茬直播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校本教材。工作坊成员自主创新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或技术研发成果,人均不低于1篇(个)/年。

四是60%工作坊成员结对辅导导1-2名青年教师;20%以上成员获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外聘教师年均为学校、企业培养10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并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围绕县域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及鉴定、技术服务,年服务(培训)不少于400人次;就测土配方施肥、工厂化育苗、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水稻板茬直播、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完成至少1项技术技能革新、发明创造,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七、项建设周期及经费投入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2016年元月至2018年12月),计划拟投入资金354万元。主要依靠省级职教专项经费投入,县级县级财政予以配套。分年度经费投入情况如下:

八、保障措施

(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及部分专业教师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本专业能够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落实到位。建立

由涉农专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建设项目出谋划策,负责项目建设的论证和实施,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为名师工作坊提供独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的相关资料、硬件设备,提供工作坊成员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聘请专家讲座,为“名师工作坊”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具,保证“名师工作坊”的基本工作条件。

(二)成立工作坊建设顾问团和导师团

成立涉农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工作坊建设顾问团和导师团,在顾问团和导师团具体指导下,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制定和完善名师工作坊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建立规范的工作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定期进行督导及检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及考核奖惩办法,以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

(四)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和学校《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节点、规定时间、规定的内容、规定的标准执行和落实到位,并遵循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改进的原则,使其可持续发展。做到考核有规范、评价有标准。

(五)保障经费合理使用

在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有关政策与办法实施财务运营,确保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层层落实,跟踪过程,监测绩效,保障项目正常、顺利。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 实施方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10)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让每一个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 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 作中体验成功。 学会创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优势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优势 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通许中等职业学校于2001年有四所职业学校学校合并而成,现代农艺专业的前身是种植专业,开办于1983年,2010年种植类又更名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本专业开设30余年来,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专业骨干和技术带头人。近年来,由于“轻农、厌农,跳农门”思想的误导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一度萎缩。家长不理解本专业,学生也不愿就读,致使每年招收学生不满一个学制班。 随着党中央重视“三农”,而专业建设又能服务区域经济,专业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考验, 目前本专业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发展的时代紧迫性 (一)、全国农业大发展要求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生产先后迈上了4个台阶,创造了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的奇迹。农民收入大幅上升,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农业技术推广功不可没。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特别是在乡村二级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奇缺。因此,中职学校既要向高校输送人才,又有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责任和义务。 (二)、现代农业是我县经济的主体 通许县位于开封市南45Km处,农业人口5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以上,农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一直在40%以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产区。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立县”,也是我们办学的指导思想。现代农艺专业建设必将推动通许县农业现代化,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我县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我县西瓜、大蒜、辣椒、土豆、洋葱等生产农户,由于得到惠农政策、相关企业的扶持,亩均收入已到5000元以上,农民收入大幅上升。从2009年开始,我县返乡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多数均在从事西瓜、大蒜、辣椒、土豆、洋葱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但他们的生产技术上迫切需要指导。 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生的优势

高渡小学校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17

高渡小学校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17.09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全面素质,特别是教学创新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市县级学者型教师。现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学校名师培养提出如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带动全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二、培养原则 1.竞争激励原则。在全员培养的基础上,对于积极上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学校重点培养,并引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2.学校培养与自觉发展相结合原则。名师的培养,首先是教师个人要有积极上进、自我发展的需求,同时学校将努力成就教师,实现教师名师追求。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名师不仅是一种荣誉与追求,名师工程的实施,必须遵循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三、培养目标 通过努力,使校内名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学科研、专家指导、业务培训、优秀奖励等措施,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明显教学特色与风格,在县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并能带动学科其他教师共同发展的学校名师。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在省市县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名师。 (2)遴选出的校内名师能带动全校教师,要在校内名师中培养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或者骨干教师。

(3)建立促进名优教师成长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学校“名师工程”的实施,探索和创新教师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名优教师成长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在全校形成奋发向上、有序竞争的环境和氛围。 (5)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发挥名优教师示范和辐射作用,增强广大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四、名师工程基本实施思路 校级名师工程的实施基本实施思路如下: 1.成立学校名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谢文东 成员:顾锦林张翔吴胜军陈景张虎以及各位年级主任2.经教导处推荐、校长室研究遴选校内名师五人,具体名单:张虎刘雅清王彩莲张娇娇张敏 3.学校培养与自觉发展阶段(培养方案另定)(2017年9月——2018年9月) 5.考核评价、奖励(2018年9月) 六、责权利相统一 (一)校级教学名师及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职责与待遇(具体细化)1.张虎: (1)为学校教学改革出谋划策,同时要及时总结学校及个人的教学成果,主持申报一个市级以上数教学研究课题。(2)每年在省级刊物上有一篇教学论文、案例发表或获奖。(3)每年成功组织一次有影响力的科技节;每年听评课不少于50节。(4)发挥名师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培养周期内结对的焦莹莹老师获得县级优质课。(5)组织一次县级学科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市级各项竞赛评比活动。

最新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的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乡各校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各校实际的特色创建新路子!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中小学办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依据《禹城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十里望教育办领导精心研究讨论,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要求各学校在原有的课程开发,特色活动等基础上,深入拓宽领域,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学校的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十里望回族乡教办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禹城市市教育局“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想,尊重教育规律,依托各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培育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努力把十里望各校办成有一定影响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 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传承性原则。 三.实施的基本策略 循序渐进策略。特色学校建设应该坚持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之路。各校要应首先从学校多个项目中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项目,并着力打造,形成特色项目,并努力发展成为特色学校,最终成为品牌学校。 因校制宜策略。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特色项目,合理整合、支配相关资源,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效。 科研孵化策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用课题研究孵化特色学校。可以同一所学校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也可以由多所学校加盟形成研究团体,孵化一批同中有异的特色学校。

现代农艺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1.社会需求分析: 目前,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的基础上,采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个重要和有效的途径。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而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与技术集约,关键是需要有大量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2.临朐县的农业发展状况及我校情况 1.山东省是农业大省、种植业的发源地之一。作为我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的潍坊市,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形成了寿光蔬菜、昌乐西瓜、安丘姜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临朐果品等一批品牌产业。临朐县作为全市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全国有名的樱桃之乡、全国蔬菜产业规划重点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处于现代农艺技术前沿信息交汇和实用技术交流的中心,为牵头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很强的地域优势。 2.学校贴近三农,了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如何更好为三农服务,因此,在学校发展初期,以农学、农机、果树、牧医等涉农专业的开发和建设起步,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办学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日臻成熟,为牵头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3.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丰富,经常深

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近5年来在山东省对口高职招生考试中,先后有6人次参加现代农艺专业高职高考命题工作,对全省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和学生现状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为牵头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方向指导。 4.学校正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近5年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口高职升学,有81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12名学生成为研究生,2名学生成为博士研究生;该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省级奖项2个,市级奖项38个,县级奖项105个,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智力支持。 5.学校现有现代农艺技术实训设备价值79.2万元,配备植物标本室,土壤肥料化验室等实验室,拥有显微镜、光电天平等设备280台套。专业图书12742册,生均图书46册。新的职教中心坐落在著名的老龙湾风景区附近,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硬件保障。 3.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我校于办学之初,就开办了农学专业(后来曾更名为种植专业、农村经济开发、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现代农艺技术行业培养了一批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生产和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

2019年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精选教育文档

2019年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汇编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和民族的未来。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19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2019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树立我校教师队伍良好风貌,展现教育新形象,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 提高育人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教师队 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根据阳教字〔2019〕62号《阳城县××局关于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 设活动的实施方案》,特制定芹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践行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努力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着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激励教职工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引导全校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精神,进一步增强教师主人翁责任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四)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 教师的高尚言行、完美品德,是学生直接模仿和接受感化的重要来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中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中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育教学骨干,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为了给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二、实施目的: 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勇于创新、擅长科研、成绩出色的优秀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 三、选拔对象: 中学在职的任课教师 四、组织机构: 成立名师工程评选、考核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具体内容: (一)选拔标准 1、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教学质量高。

2、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能主动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并有一定工作业绩。 3、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参与课题的研究。 (二)、职业道德要求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三)、业务水平要求 1、教学常规落实好,对所教学科知识具有较深的理解和感悟,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成绩学校或年级中名列前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熟练应用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手段和方法,参加继续教育不少于规定学时。积极参加县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具有较强的课程改革意识。 2、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能运用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3、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能撰写有质量的论文。 5、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能主动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四)、名师的选拔方法: 个人申报,学校推荐 (五)、名师的认定: 1、名师工程评选领导小组对申报人的材料及相关资格、条件进行初审、考察并进行民意调查,然后公示初审名单。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编版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10)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现代农艺技术

1.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A. 礼仪 B. 理想 C.作风 D.行为 2.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有() A. 内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B. 内容的稳定性和无限性 C. 内容的不稳定性和连续性 D. 内容的时代性和连续性 3. 爱岗敬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 4. 农业技术指导员是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人 员)。 5. 职业道德的特点是: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强烈的纪律性。 6. (职业素质)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 7. (职业)是指由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特定专业和专门职责,并以所得收入为主要来源 的工作。 8.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9. 农业技术指导员的职业守则是:爱岗敬业,服务三农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 10.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细胞器中进行的。 1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内的(叶绿体)中进行。 12. 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繁殖作用和呼吸作用) 13.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14. (玉米)是属于C4植物 15.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的条件是(温度、A TP、二氧化碳) 16.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并储藏能量 17.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氮磷钾)等为大量元素。 18. 植物必需上矿质元素中,微量元素有(8)种。 19. 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的(体积和质量)增加及数量增多。 20. 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导致植物体在体积上和重量上不可逆增加成为(生长)。 21. 植物根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2.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是(直根系)’ 23. 一朵典型的花的组成包括:花冠、雌蕊和雄蕊。 24. 授粉最适宜的时间一般是:每日开花最盛的时间。 25. 常异花授粉的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为:5%-50%。 26. 甘薯、大蒜和甘蔗属于无性繁殖的作物。 27. 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长的开始,其过程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 28.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在因素是:水分不足,内在因素:胚未发育成熟、中皮厚,透性差或 一些抑制物质的存在。 29. 作物营养临界期一般多在:苗期。 30. 土壤质地的类型通常划分为:砂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 31. 单位容积原状土的干重称为(土壤容重)。 32.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D) A 少量施用化肥 B 深施化肥 C 集中施化肥 D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33. 与大气组成成分相比,土壤空气中:氧气少,二氧化碳和水汽多 34. 土壤养分中,(复杂的有机物质)为植物的迟效养分。 35. 耕性较好的土壤是(壤土)。 36. 土壤中,(毛管水)是提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

谦和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底阁镇谦和小学名师培养工程 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校、名校”,打造学校品牌,深入贯彻落实区教体局提出的“名师工程”,加快名师培养步伐,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特制定我校“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快构筑科学合理的优秀人才梯队,以更新教育理念、增长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技能为培训重点,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3-5年时间培养出在全镇发挥带头和中坚作用的优秀教师3-5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型教师1名。 三、名师工作室领导及成员: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名师成员及负责人: 四、培养措施及途径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开展梯队式名师培养活动,构建名优教师培养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1、以学校组建的名师办公室为主导,名师引领,整体推进。

我校将按照区教体局的文件精神,遴选优秀教师成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他们都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积极进取、善学乐思,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技能、教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我校将在刘校长的带领下,认真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文件精神,积极地开展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力度进行“名师工程”的开展,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2、统筹组织,名师带头,共同提高。 (1)、有计划地安排名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科研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提升名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2)、组织名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 (3)、为名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开设“名师讲课”,使其能在校内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 (4)、组织参加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学术竞赛,对有影响力的教育成果,组织权威部门进行认定、推介,形成学校的教育模式。 (5)、营造培养名师的社会环境,在学校的信息网站进行宣传,如有特别优秀的校级名师科研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先进事迹的报道,以提高我校名师的知名度。 3、优中选优,精心塑造,培育专家。 从全校中选拔出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知识结构、高超教学技能、较强教育科研能力和洞察力,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

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 东高平联小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 一、学校概况 目前学校有5个教学班,189名学生,教师11人。有小学高级教师8人,大专学历有11人,校级骨干教师3名。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8.9岁。学校教育质量在镇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课程建设成为普通小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加强课程建设势在必行,课程建设方案如下: 二、校情分析 1、课程建设具有的优势 (1)有一支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团结协作、结构较为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85%教师正处于教学生涯的黄金期,50%的教师担任拓展型课程教学,他们精力旺盛、经验丰富、热情耐心、责任心强。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 (2)学校在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课程建设打下了基础。 (3)校舍加固后,逐步改善了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备,提升了学校硬件设施配备的层次,音乐、美术、体育等专用场馆比较齐全,校内网络平台畅通,为课程实施提供了硬件和技术支持,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课程建设面对的弱势 (1)学校的师资队伍构成状况虽然很稳定,但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教师主动发展愿望不够强烈,缺乏复合型教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 (2)由于户籍新生数逐年下降,加上择校风越演越烈,普通小学的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农民工子女为其主要生源,由此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增加了家校教育整合的难度,为课程建设方案实施增设了困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学校课程理念 我校秉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建构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整合,树立终身学习观,建构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以创新作为课程改革的灵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基本要求;提高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发展要求;把握好探究型课程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确保“基础”,注重提高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拓展”,根据校本化的目标,使拓展课程与校本责任教育特色有机整合。注重“探究”,切实提高“探究”课的质量。力求规范化、拓展化、活动化、自主化的管理,使“基础实,拓展活、探究新”。构建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和明确的课程意识。 三、课程建设具体目标 1、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为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规范的行为习惯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人才。 2、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强化精细化管理,强化校本化教研,

2020年小学师德建设实施方案

2020年小学师德建设实施方案 20xx年小学师德建设实施方案(一)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结合本校教育的现状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爱岗,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改革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

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健全组织,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学校要把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成立教师师德建设领导小组,部署教师师德建设活动。以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起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的师德观。在师德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树立起终身从教的职业信念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为主线,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长春市五条禁令》《长春市八个不准、七个严格》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严格落实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教师用语十提倡等。 十不准即:①不准参加邪教组织和迷信活动;②不准从事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③不准上课时吸烟和接打手机;④不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⑤不准在工作时间上网玩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地、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信息 1.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现代农艺技术(010200) 2. 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3. 基本学制 学制:3年 学校可以实行学分管理的弹性学制,建立“学分银行”,允许学生采用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方式完成学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农作物、园艺植物生产第一线的企事业,培养从事农作物、园艺植物栽培、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引进推广服务、农产品贮运与加工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掌握现代农艺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科学生产、规范操作、绿色环保的意识,与河南省经济建设及农业发展相适应,能够吃苦耐劳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 职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在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生态园区、农业合作社、种子公司、等农业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生产第一线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2. 通用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与时俱进,

保持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 (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理念。 (3)具有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了解经济、管理、法律、公关礼仪、哲学、美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按照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4)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并具备简单的会话能力和借助辞典查阅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知识; (5)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体格健康,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保持“乐观、自信、坚强、耐心、创新”的身心素质。 (6)具有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思想基础;具有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职业;具有学一行,爱一行,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 (8)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3. 专业能力 (1)识别土壤、植物等类别,进行组织培养的操作及应用的能力。 (2)具有农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生产的能力,掌握1至2个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农产品贮藏和初加工、农药使用、农业科学实验和新技术开发推广的能力。

2021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2021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X市师德师风建设“五师四有”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和区教育局工作安排,深入开展“修师德、正师风、践师行、强师能、铸师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主题活动(简称“五师四有”),学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出了《X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五师四有”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x思想、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职业理想、职业素养、职业操守为重点,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五师四有”主题活动。 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加大师德宣传,强化师德工作管理,引导全体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主要目标。通过深入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五师四有”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承诺、考核、监督、奖惩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优化教育与考核并行、表彰与惩戒并举、制度与监督并重的师德建设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

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开展“五师四有”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一)开展一次师德集中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专题学习、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和阅读经典、参加在线学习等方式,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重点引导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师职业的关键要求、法律法规对教师言行的底线标准、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对新时代教师的人生理想、价值判断的引领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师师德涵养的重要影响。要注重领悟精髓,把握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时间:X月X日——X月X日 (二)开展一次师德论坛活动。在教师节前后,学校组织开展“师德活动周”和师德论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教书育人楷模、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进行专题讲座。以师德征文形式,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并遴选优秀作品交流展示。 时间:X月X日——X月X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 【法规类别】义务与基础教育 【发文字号】闽教人[2010]11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0.01.25 【实施日期】2010.01.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 (闽教人〔2010〕11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省属中小学: 为加大我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素养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推动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我厅决定从2010年起,在全省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现将《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附后)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人选推荐、过程管理、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附件: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为动力,以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用3-5年时间,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学科教学带头人和教育理论素养深厚、教育教学艺术精湛、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力争产生若干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家,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培养任务 在全省遴选、培养100名中小学教学名师、1000名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 三、选拔范围 我省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进修院校的在职在岗教师。

三一小学学习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三一小组建设方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随着我校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如何将小组进行最优化组合、最优化分工,如何进行小组评价,如何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有实效,,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小组的组建 1、组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面。 2、组建的方法: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即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以44 人的班级规模构建4人合作学习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11个学习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1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各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号,挑选得力的组长安排各组的副组长(l 人)、学科组长(1人)。 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②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良好以上;④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⑤服务同学的意识。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3、给组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对小组每个成员进行编号,4个成员分别编为1-4号,所有小组相同编号的学生都坐在每一组的同一个位置。小组4个成员进行详细分工。如1号任领导和主持人,2号是事物管理员,3号中心发言人,4号记录检察员。每个编号都有具体的职责,如1号主持人,负责编制本小组的活动规则,分配小组成员的任务,帮助化解矛盾和争端,提出有利于小组进步的建议,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保证小组内工作在即定时间内完成。2号、3号、4号也是如此。 注意:各成员角色可定期更换,职责定期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关注差生,让差生大胆发言,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4、座位的编排。 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人数自行设计座位安排,原则上一个学习小组的座位要有利讨论学习。另外,小组不能靠墙,留出空间给老师走动,便于巡视。 二、小组管理 自我管理,责任明确 三、小组文化 1、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

现代农艺专业普通中专班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泌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开设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普通中专班的可行性论证 报告 一、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为准确定位我校现代农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于2013年5-6月开 展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在于了解专业对应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行业或企业的社会需求,明确专业服务方向;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开发课程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提供依据;掌握相关企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确定专业服务岗位(群);把握毕业生适应胜任岗位工作情况,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背景调研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部,南阳盆地东隅,属浅山丘陵区,总体格局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全县辖6镇15乡352个行政村,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90万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气候特征,为泌阳经济发展特别是畜牧业、林果业、食用菌产业、水产业、烟叶产业的发展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常年农产品产量达到15亿公斤以上,以烟叶、花生、芝麻、小杂粮、脱毒红薯、蔬菜良种为主的经万

袋,产值4000济作物,得到快速发展。菌类种植业,常年种植量 7亿元。全县有林地面积138万亩,有宜林面积190万亩,特别是近年来发展了60万亩火炬松速生林基地,27万亩薪炭林基地,10万亩板栗基地,2.5万亩人枣基地、5万亩瓢梨基地,年产值达到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林果业已成为泌阳经济发展的“绿色银行”。泌阳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粮棉种植大县、全国铜山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全国十大牲畜繁育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供港活牛基地县、全国生猪外贸基地县,曾获“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泌阳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2011年,第一产业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同比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占36%,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充分利用本县的区域优势,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实现在泌阳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重要环节。 泌阳县是传统农业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达62.3万人,占全县人口比例达69.2%,农村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偏低,是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泌阳县委、县政府出台具体措施,实施职教攻坚计划,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此转变泌阳县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