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经典复习资料汇编

文学经典复习资料汇编

文学经典复习资料汇编
文学经典复习资料汇编

文学经典

——————参考答案

默写:《木瓜》、《蝶恋花—春景》

文学常识请大家自己看后面的通识部分,谢谢!

每篇文章后面的通识部分大家一定要花时间去看,许多思考题的答案都可以从中找到的!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蝶恋花·春景

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文学常识请大家自己看后面的通识部分,谢谢!

《木瓜》思考题

以《木瓜》为例认识中国早期诗歌的复沓之美。

答:《木瓜》中三章的后两句完全相同,而每章的前两句也仅换了两个字,全诗一共换了六个字,这样高度的重章叠句,使“礼尚往来,薄施厚报”的主题一步一步的升华,表现了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1.结合《诗经·抑》分析“投木报琼”与“投桃报李”的区别。

(1)“投桃报李”是礼尚往来,等价值的回报;而“投木报琼”体现的是薄施厚报的精神境界。

(2)“投木报琼”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

(3)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蝶恋花·春景》思考题

2.如何认识“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词学境界与人

生境界。

答:“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过旧居》思考题

此篇主要就是要明白诗人想表达的情感,也就是主题(通识部分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来),然后通过文章的某些句子来分析(高中诗词鉴赏应该都学过吧)。例如:文中“可是这带露台,这扇窗/那里却这样静,没有声响/没有可爱的影子,娇小的叫嚷/只是寂寞,寂寞,伴着阳光。”写出了诗人对过去的生活,对家人的深深地思念和此时孤独一人的寂寞;从全文看,诗人通过回忆中的幸福和现实生活中的凄苦的强烈对比,用一己之不幸,升华至全民族的不幸,超越了自我的悲观,融入时代乃至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仅供参考

《孔子世家》——

此篇我们主要要掌握关于《史记》和孔子的一些文学常识。

对于“以事传人”的手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举出文中写孔子的一些事件来分析孔子的为人处世和精神境界。

《给亡妇》——

课后的思考题大家可以从通识部分后三段找到答案,然后组织一下语言,找些具体的例子(文中的某些语句)分析就差不多了。

《长亭送别》

1.所谓“景”与在剧情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大概就是烘托气氛,渲染怎样的

心理活动,暗示了什么。

2.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

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①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花、靥,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娇娇滴滴、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②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作品融入了不少古代诗词的语句,其特有的语义、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例如,【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语句,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朝天子】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引用苏轼《满庭芳》词原句,形象地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词中“未饮心如醉”之句,一字之易,更加夸张,语意更加沉重,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作品不仅大量运用民间口语,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词和俗语、成语,而且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为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例如【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文采。

临床资料汇编程序

1.目的 根据MDD 93/42/EEC 附录X的要求汇编临床资料以证明带有CE标志的产品满足附录 I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带有CE标志的产品。 3.职责 技术部负责临床资料的汇编。 4.程序 4.1 临床评估的方法:即科学文献的汇编及临床研究。 4.2 管理者代表会同技术部根据产品的预期用途确定产品的临床评估方法。 4.3 在下列情况下,考虑选择临床研究或临床研究/文献汇编的方法: a)当一种新型产品投放市场,其组成、特性和/或作用方式以前还不为人知时; b)当对一种已存在的器械进行改进,而这种变更可能对产品的临床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c)当已有产品被赋予一种新的用途时; d)当器械采用了先前不为人知的,与人体接触的新的材料;或已有的材料用于原先没有使用过的部位 e)原先的临床经验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 f) 在不存在以上问题的情况下,临床评估至少每3年更新一次 4.4 文献汇编的要求 4.4.1 所有的文献应与器械本身有关并能证明报告中的观点。 4.4.2 临床报告应包括:产品描述、功能、预期用途、产品的应用、适应症及禁忌症、编写人的专业背景等。 4.4.3 下列内容也可包括在临床报告中:

a)对患者、医务工作者和第三方的风险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b)风险/利益评估,剩余的风险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c)对采用文献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的清单; d)以前的临床结果及市场经验。 4.4.4 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和组织临床资料的准备,相关领域的医生或专家对该产品的书面意 见,应由其签字并注明日期、专家的简历及临床经验介绍也应包括在内。 4.5 临床调查 4.5.1 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选择有关的医院1-2家。 4.5.2 调查方案和最终报告应符合相关的要求。 5.相关文件 5.1 MDD93/42/EEC 附录X 5.2 NB-MED/2.7/Rec3 临床资料汇编指南 6. 质量记录 6.1 临床资料汇编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doc

一、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三、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起源) 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②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③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 ④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 2、两汉(奠基) ①简帛碑刻同用。

大概念研究:文献汇编

1.大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结构化?如何组织指向大概念的教学?在课标中并未论述,也没有大概念对应具体内容的具体描述.因此,笔者尝试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数据的分析"为例,探索和实践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 2.核心素养见之于能否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而大概念具有统摄性、迁移性和恒久性,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转型,让大概念成为联结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之间有效对接的"车辖",在学科内容构建、学科情境创设和学科活动设计等方面发挥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怀特海指出:“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应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应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应培养“整体”意义上“完整”的人。“以学定教”业已成为学界共识,“学习”更是被广泛证明应作为育人方式改革的出发点与根基。 4.2010年出版的《科学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学生所接受的科学教育应该能够帮助他们形成一些数量相对较少的科学和关于科学本身的大概念。此后,在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为科学教育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5.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的高三物理教学只关注考试说明文件中列举的大量具体零散的知识,缺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对知识合理的组织与整合.很难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长足发展.以高三"势能"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如何基于大概念教学理念进行高三课堂教学设计. 6.《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在"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中指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科大概念是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是研究科学世界的组织工具,承担着引发学生思考、重塑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寻找学科大概念并围绕其进行教学成为重塑教与学的新原点。 7.高三二轮复习是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学科素养凝结成型的关键节点。这一阶段的复习以学科大概念为抓手,抓住“学科知识金字塔顶端”的“上位知识”,能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引导学生进行“上位学习”;以大概念为锚点,通过系列化的情境议题设计,引领学生的学向纵深发展,可促使“深度学习”的发生,升华学生对学科知识内核的认知和运用,打通从知识学习到素养提升“最后一公里”;以大概念为经络,能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知识供给”多而不精、全而不透的问题,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提升学习效率。 8.本文以“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为统领,针对初中化学中有关气体的实验内容,阐述通过概括抽象、解构细化、类比关联来把握知识间纵横关系的分析思路,从单一典型实验、跨越章节的实验整合、立足学段的

【古典文献汇编】《中华成语千句文》(完整收藏版)

【古典文献汇编】《中华成语千句文》(完整收藏版).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古典文献汇编】《中华成语千句文》(完整收藏版) 1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2 人猿揖别 浩瀚宇宙,银河苍茫。地球生命,雨露阳光。 斗转星移,天行有常。大陆漂移,七洲四洋。 四时更替,寒来暑往。云行雨施,万物生长。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自然造化,大块文章。 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电闪雷鸣,狂涛巨浪。 云合雾集,千态万状。长林丰草,傲雪凌霜。 飞禽走兽,虎视鹰扬。适者生存,不主故常。 人猿揖别,竖起脊梁。劳动造人,历尽沧桑。 幕天席地,饮露餐霜。穴居野处,出没无常。 茹毛饮血,食果为粮。栉风沐雨,袭叶为裳。 钻木取火,文明之光。物竞天择,万物灵长。 3 人文初祖 赤县神州,地老天荒。文明古国,源远流长。 物华天宝,灿烂辉煌。人杰地灵,万世其昌。 三皇五帝,视民如伤。经始大业,万古流芳。 神农教耕,沐雨经霜。遍尝百草,救死扶伤。 轩辕黄帝,始垂衣裳。成命百物,律吕调阳。 结绳记事,难得其详。仓颉造字,天雨粟粮。 刀耕火种,驯牛牧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日出而作,植谷采桑。日落而息,处顺安常。 尧天舜日,鼓腹击壤。天下为公,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深孚众望。过门不入,千古传唱。 4 文武之道 夏启建制,废公立私。天下为家,王位世袭。 商王成汤,求贤用士。革命反正,拨乱兴治。 纣王无道,多行不义。酒池肉林,骄奢淫逸。 怙恶不悛,声名狼藉。恶贯满盈,众叛亲离。 文王兴周,鸣琴而治。政简刑清,有凤来仪。 拘而演易,太极两仪。变化无穷,天人合一。 吉凶祸福,昼乾夕惕。天行其健,自强不息。 太公钓鱼,相机待时。老而弥坚,择主而事。 飞熊入梦,左辅右弼。明君贤相,匡国济时。

文化创新练习题(有答案)汇编

文化创新的练习题 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正确答案是A 。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2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扶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①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扶持的目的,④不选。故选C。 3.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当然了,我们想用的时候不能每天都背着一本辞海,所以出现了移动终端,出现了电子版、网络版,可以的。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错误的,价值创造是人民群众,文化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又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享受。所以是个错误选项。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这个选项并没有问题,但我们在材料当中并不想问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非常的明显,告诉移动终端电子版。故选B。

ay企业绩效评估文献汇编

ay企业绩效评估文献汇编 业 绩 效 评 估 文 献 汇 编 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

名目 相关刊载文章名目(48) (3) 相关书目(7) (19) 相关论文名目(15) (20) 相关文章(10) (29) 国内外炼厂绩效评估指标的对比分析 (29) KPI考评——企业绩效治理的基础 (32) 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33) 基于供应链治理理论的企业绩效评判 (39) 净增值测评企业绩效 (46) 基于EV A、MV A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判 (47) 评判指标现在的问题 (52) 企业绩效评判指标——EVA (55) 建立新型企业治理绩效利益相关者指标体系 (60) 有打算地建立企业绩效评判制度 (63)

相关刊载文章名目(48) 1 【篇名】现行绩效评判体系中财务指标存在问题及计策 【作者】刘巍 【刊名】学术交流 2002年05期编辑部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 收录期刊 【机构】黑龙江省商工集团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关键词】绩效评判体系;;财务指标;;企业治理 【聚类检索】同类文献引用文献被引用文献相似文献 【摘要】现行的企业绩效评判体系中 ,财务指标存在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 ,缺乏时效性、可比性、推测性等问题。可采纳推测值代替实际统计值作为标准值 ,将流淌比率改为现金比率和经营净现金比率等措施加以改进 ,建立一套新的绩效评判体系 ,改善企业内部治理【光盘号】 cajtmp 2 【篇名】构建中国式企业绩效评判体系 【作者】郭强,孙洪庆 【刊名】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3年01期编辑部Email “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60 ,湖北武汉430060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判体系;;构建 【聚类检索】同类文献引用文献被引用文献相似文献 【摘要】在转轨经济中正确评判企业绩效已成为政府、市场和企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 本文在对国外企业绩效评判体系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建立转轨经济条件下的绩效评判体系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建立中国式的企业绩效评判体系的分析框架。 【光盘号】 cajtmp 3 【篇名】引入现金流量的企业绩效评判指标体系的探讨 【作者】赵学刚 【刊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编辑部Email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财务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关键词】现金流量;;指标绩效评判体系;;分析 【聚类检索】同类文献引用文献被引用文献相似文献 【摘要】现金流量表在我国开始实行已有四年多的时刻 ,但关于现金流量指标分析却一直未形成切实可行的体系。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广夏 (银川 )实业股份 (简称银广夏 )巨额利润造假事件中财务指标的分析 ,得出传统财务指标评介体系的缺陷和现金流量指标分析的优势 ,进 而提出应将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与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有机结合 ,形成一套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光盘号】 cajtmp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1、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 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 物质载体。” 2、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 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3、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起源) 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②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③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 ④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

高考历史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

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 1.(2019年江苏卷,18,3分)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2.(2019年海南卷,17,2分)18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3.(2019年天津卷,14,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4分)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3,4分)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2018年天津卷,7,4分)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3.(2018年4月浙江选考,29,2分)【加试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该论著及其所阐述的思想 ①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合作的理论探索

java英文参考文献汇编.doc

java英文参考文献汇编 导语:Java是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不仅吸收了C++语言的各种优点,还摒弃了C++里难以理解的多继承、指针等概念,因此Java语言具有功能强大和简单易用两个特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java英文,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java英文参考文献一:[1]Irene Córdoba-Sánchez,Juan de Lara. Ann: A domain-specific language for the effective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Java annotations[J]. Computer Languages, Systems Structures,2016,:. [2]Marcelo M. Eler,Andre T. Endo,Vinicius H.S. Durelli. An Empirical Study to Qua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va Programs that May Influence Symbolic Execution from a Unit Testing Perspective[J]. The Journal of Systems Software,2016,:. [3]Kebo Zhang,Hailing Xiong. A new version of code Java for 3D simulation of the CCA model[J]. 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2016,:. [4]S. Vidal,A. Bergel,J.A. Díaz-Pace,C. Marcos. Over-exposed classes in Java: An empirical study[J]. Computer Languages, Systems Structures,2016,:. [5]Zeinab Iranmanesh,Mehran S. Fallah. Specification and Static Enforcement of Scheduler-Independent Noninterference in a Middleweight Java[J]. Computer Languages, Systems Structures,2016,:. [6]George Gabriel Mendes Dourado,Paulo S Lopes De Souza,Rafael R. Prado,Raphael Negrisoli Batista,Simone R.S.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本校法 2.《玉海》 3.《十三经注疏》 4.《艺文类聚》 5.十通 6.监本 7.简牍 8.包背装 9.类书 10.辑佚 11.经厂本 12.蜀本 13.《通志》 14.别集 15.《古今图书集成》 二、问答题: 1.宋刻本书有何特点? 2.如何进行古书辨伪? 3.我国历史上采用过的文献载体有哪些? 4.蝴蝶装和包背装图书各有什么优缺点? 5.荀勖《中经新簿》与刘歆《七略》相比有何优劣之处? 6.如何鉴定活字印刷本书籍的版本? 7.版本有何作用? 8.辨伪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9.四部分类法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2.宋王应麟编。此书专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编,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刊行,全书200卷,分为天文、律历、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等21门,门下再分类,共240多类。书中采辑丰富,自经、史、子、集至百家传记,宋代掌故多取材于实录、国史、日历等文献。编排也比较特殊,每类之下按隶属关系以事物或图书名称列若干小标目。每一类、目,先有“提要”简释类、目名称或概述事实梗概,然后才汇集有关资料。类目之间,时有“参见”。每遇异说,还略引古籍加以考证。有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浙江书局重刊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 3.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4.唐欧阳询等奉敕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成书。全书100卷。分为46部,包括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政治、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每部下又分各事物的细目,共计727个子目,约百万字。此书资料古稀,引用的古籍达1431种,现存者不到百分之十,且所援用者都为唐以前的古本。体例比较完善,事文兼备、先事后文,改变了以往类书偏重类事、不重采文,以及随意摘句、不录片断的缺点,对后代类书影响较大。该书用途较广,宋以后多用来校勘古籍、辑录佚文以及查找唐以前的文献资料和诗文典故,颇有学术价值。有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汪绍楹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 5.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 6.监本:指历代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五代后唐时,宰相冯道请命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九经》,刻印出售,是为国子监刻书之始。五代监本经文、注文并重,保持了六期以来经注写本的旧式,宋代仍之。宋代国子监除主刻正经正史外,还校刻了一些重要医学典籍。明代南北两京都设国子监,因而又有南监本、北监本之分,其先后刻印的《廿一史》以其内容充实和装帧优美而著称于世。 7.简牍:古时,有以竹为简记事者,有以木为牍记事者,合称为简牍。早在汉代就发现过古代的简牍。近世以来,自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新疆塔里木河附近出土晋代木简以后,到1949年50年间,发现竹木简并见于报导的共有7次,共计出土竹木简牍一万多枚。建国后,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

文献汇编

第一篇.技术集成 第一部分.配套设施技术 第二部分.绿色技术 一.建筑类别 1生土 2木构 2.1抬梁式 2.1.1现有技术 [1] 崔根.《硬山民居建筑的地域技术特色比较》:46~47. 摘要:硬山是古代五种屋顶形式之一,也是这些屋顶形式中较晚出现的一种,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制砖技术的发展,对硬山建筑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论文从硬山建筑的构造、做法、工艺、以及装饰手法、意匠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地域之间硬山建筑的异同。全文围绕屋顶、大木结构以及围护结构这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展现了硬山民居丰富的地域特色。硬山作为一种在封建时代末期才逐渐形成的新的屋顶形式,一出现就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上的创造性,特别是硬山山墙的形式变化对整座建筑形式美的作用大为提高,也为民居美学处理带来新的机遇。 [2]樊莹.吕红医.史岩.《南源北辙-豫南山地传统民居木作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学报,2009年:64~65 摘要:通过运用实地踏勘、测绘访谈、分析筛选、图表比较等技术路线,系统地介绍了豫南山地传统民居木作技术的类型及特征,分析了影响豫南山地传统民居木作技术的多个因子,并进一步探讨了其研究价值和传承与更新等问题。 [3] 刘玉洁.《豫东平原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J].2012:22~26,38~39. 摘要:论文隶属国家“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华北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研究》,课题编本号:201 1BAJ08801.01;及河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地域特点的河南乡土聚落营造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98560013。民居建筑是人类所建造的各类建筑中最基本的、最原始的一种建筑类型。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其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习俗及生活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和乡土气息。中国地大物博,自然地貌多种多样,南北气候条件差别大,民族文化丰富,民居建筑变化万千。豫东位于黄河中下流地区的黄淮平原,受儒家文化及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形成了讲究尊卑秩序、中轴对称的合院式民居及相应的营造技术。同时,这里也不乏灵活多变、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地方性做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资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 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 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 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 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 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 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 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

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 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 《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 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 21.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 22.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24.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 25.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 26.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 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11.6)--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参考书目: 1.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金炳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金炳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 [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5.彭英明.民族新论 [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 6. 6.彭英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7.彭英明,王奎正.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8.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9.龚永辉著.民族意识调控说 [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10.王希恩主编.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1.金炳镐主编.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二十年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12.陈国新主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13.金炳镐主编.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 [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4.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15.彭谦著.中国民族政策法律化研究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6.图道多吉.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 [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17.金炳镐,王铁志主编.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 [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8.金炳镐,青觉著.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作者:————————————————————————————————日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郑鹤春、郑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 1.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内容:目录、版本、校勘 3.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 (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刘鹗、孙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刘鹗《铁云藏龟》(1903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个。 孙诒让《契文举例》(1905年撰成,1917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 “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 ①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 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 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二、金石 1.金文(钟鼎文) 金,指青铜器。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因商周青铜礼器以钟为代表,乐器以鼎为代表。 金文文献内容主要是记录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活动。西周是金文最为盛行的时代。 2.石刻及石刻文献 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秦刻石鼓又称石鼓文。先秦时期的石刻文字,因其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唐初时被发现,共十块,各刻四言诗一首,歌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况,故得“猎碣”之名。石刻文主要盛行于秦汉时期。 3.历代重要的石经文献?(1)熹平石经 中国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定儒家经本。 时间:东汉末年 字体:隶书 内容:儒学七书(《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 (2)三体石经

城市结构与出行特征文献汇编

汇编目录 第一编 1.Ewing,R.,and Cervero,R.(2010).Travel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76(3),265-294. 2.Ewing,R.,and Cervero,R.(2001).Travel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a synthesi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1780(1),87-114. 3.Cervero,R.,and Kockelman,K.(1997).Travel demand and the3Ds:density,diversity, and desig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2(3), 199-219. 4.Cervero,R.,and Duncan,M.(2006).'Which Reduces Vehicle Travel More: Jobs-Housing Balance or Retail-Housing Mix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72(4),475-490. 5.Cervero,R.,and Wu,K.L.(1998).Sub-centring and commuting:evidence from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1980-90.Urban studies,35(7),1059-1076. 6.Krizek,K.J.(2003).Residential relocation and changes in urban travel:does neighborhood-scale urban form matter?.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69(3),265-281. 7.Handy,S.L.,Boarnet,M.G.,Ewing,R.,and Killingsworth,R.E.(2002).How the built environment affects physical activity:views from urban planning.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3(2),64-73. 8.Handy,S.,Cao,X.,and Mokhtarian,P.(2005).Correlation or causality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ravel behavior?Evidence from Northern Californi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10(6),427-444. 9.Handy,S.L.,and Clifton,K.J.(2001).Local shopping as a strategy for reducing automobile travel.Transportation,28(4),317-346. 10.Zhang,L.,Hong,J.H.,Nasri,A.,and Shen,Q.(2012).How built environment affects travel behavior: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d use and vehicle miles traveled in US cities.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5(3),40-52. 11.Saelens,B.E.,Sallis,J.F.,and Frank,L.D.(2003).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walking and cycling:findings from the transportation,urban design,and planning literatures.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25(2),80-91.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郑鹤春、郑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 1.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内容:目录、版本、校勘 3.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 (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刘鹗、孙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刘鹗《铁云藏龟》(1903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个。 孙诒让《契文举例》(1905年撰成,1917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 “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 ①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 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 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二、金石 1.金文(钟鼎文) 金,指青铜器。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因商周青铜礼器以钟为代表,乐器以鼎为代表。 金文文献内容主要是记录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活动。西周是金文最为盛行的时代。 2.石刻及石刻文献 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秦刻石鼓又称石鼓文。先秦时期的石刻文字,因其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唐初时被发现,共十块,各刻四言诗一首,歌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况,故得“猎碣”之名。石刻文主要盛行于秦汉时期。 3.历代重要的石经文献 (1)熹平石经 中国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定儒家经本。 时间:东汉末年 字体:隶书 内容:儒学七书(《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