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1.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包括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等子系统;

2.社会系统是一个社会有机体;

3.从社会形态来展开研究,包括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

4.确定了一系列的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矛盾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的矛盾研究方法论主要指:

1.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时候发展的动力源泉;

2.用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状况和阶段;

3.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矛盾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这里的阶级阶层是一个弱政治化概念,实际指经济阶层,而阶级矛盾实际是利益矛盾。)、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过程;

2.社会历史过程具有规律性;

3.社会历史过程具有主体选择性。

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有:

1.历史主义的方法;

2.科学预见的方法;

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包括:

1.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而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2.从人的本质(即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揭示社会发展的主题:(1)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如何正确地把握事实和价值的关系问题,即如何把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统一起来,把真理与价值统一起来。

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有:概括与综合;

社会评价的标准有:1.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2.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有关十八大报告的资料:

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主要利用社会系统方法进行论述。

参考内容: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包括:1生产力系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的渗透要素;劳动的分工、协作与生产管理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的运筹性要素;在实践中,生产力系统的各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性要素,具有能动性;劳动资料在生产力要素中具有重要作用,劳动力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

2.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系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特性,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又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得到贯彻和体现。

3.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

4.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没有一定数量、质量的人口,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受到制约。人口的增速、性别的比例、居民受教育的程度、老龄人口的比重等,在社会发展中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5.自然环境系统。主要由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要素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有关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分析主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来进行分析。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

但是,由于“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因此,逻辑对历史的反映不是机械式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而是在科学抽象基础上对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是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

质和规律。因此,以科学抽象和逻辑的方式把握社会历史进程,就其实质来说,依然是历史的方式,它“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

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方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裁剪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的错误倾向。

注意:考试题目有3个简答题和1个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金融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姓名:郭一凡学号:220160930181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方面,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均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他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是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任何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整体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方法论;金融学 经济学就是一个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框架,而金融学是经济学科下的一个具体学科,二者关系紧密。正应为如此金融学研究方法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领域。在已有的研究中,金融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的方法:其一,金融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规范思维方法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将之称为“方法之方法”,从“范式”的角度看,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层次的方法是超越某一特定范式的;其二是金融理论中作为基本研究工具的方法,我们将之称为“工具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时间作用。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温州问题 学习了大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自己平时的了解,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书本上的介绍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直在想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到底有什么作用,它与我们当代社会有什么关系呢?说到这想起了在20世纪末的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曾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人月,汇集全球投票结果是: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居第二。这当然主要是反映西方知识界的判断和评价。然而马克斯就是西方人,马克思主义也是由西方传进来的。体现了它在西方的影响很大,那么与我们中国又有多大的联系,对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又有多大促进作用呢? 之前学习近代史纲要以及毛概,知道了第一个较成功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我们中国,并与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现结合的是毛泽东,他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回到现代当下我们的生活,那他对于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就结合当下的温州问题他欧诺一下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近一段时间,有传闻浙江温州市多家民营企业的掌门人因资金断链不约而同地选择“跑路”。日前,记者前往温州调查,发现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温州中小企业普遍进入困难期。不过在多数中小企业背后,高利贷暗流涌动,令其发展如履薄冰。温州市发改委政策研究人士表示,当前的温州,一方面是产业底子薄弱,呈现“低、小、散”的局面,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利润率不高的困境;另一方面却有大量民间资本找不到投资方向。在投资资源性商品、房地产受阻后,近段时间在温州掀起了私募基金投资热。温州市政府亦希望能够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来推动温州市“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升级,形成几方共赢的局面。从4月份开始,温州市接连曝出三旗集团等多家企业资金断链而停业,企业老板因身负巨债选择“跑路”,引起一片哗然。上述企业在温州当地均颇有名气,其一夜关门引发了社会对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担忧。来自温州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温州企业订单、出口数量情况较为乐观。绝大部分企业运作正常。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一种与生俱来、敢于创新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崛起的温州民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起点上,有部分企业在逐渐失去原先的价值目标,有的干脆偏离主营业务,把企业资金转向炒房,甚至做房产开发商等等偏门上,而现在在国家对房产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从本质上分析这也从温州问题反映了整个中国中小型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中说面临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马克思主义指出,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运动,使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标的最实际的运动。那么其实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或者是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邓小平也明白再走下去的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 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在经济调控领域,分为“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控机能)和“看得见的手”(多指政府的干预)。那么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编号:D002 开课单位:社科部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36 学分:2 主讲教师:熊絮茸 【教学目的】 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注重政治性和学术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开启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的比较视野,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战略思维能力。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及要求】 导论 导论分析了20 世纪人类社会的成就和问题、进入21 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理论内涵以及如何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和世界,并系统阐述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2)总体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主要观点。(3)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第一讲分析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主要变化,为认识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明确中国的定位提供了基本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基本特征,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形势严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华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答卷需抄题,请在姓名后面加上个人编号) 1、请根据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 义。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谈谈如何推动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25 分)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 活的重大举措。为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它违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 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世界上的创新型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 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提 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 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作为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推动创新型国建建设的途径有:第一,国家和企业 应制定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规划,如发动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第二,制定和 ______ 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如国家给予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激励政策,提高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第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尤其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女口新能源汽车等;第四,推进国际合作。自主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因此,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在你的专业领域,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感?为什么?(25 分) 答: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有: ①践行科研诚信,净化科研氛围 诚实向来是一种美德,它更是科技工作者探索、治学的态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的保障。科技工作者要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遵守最基本的行业规范,从客观事实出发,严谨、真实的记录、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不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科技工作者做不到这些,不仅会影响科技的进步,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对科技事业的信任度。 ②开展科学探索,创新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试题及答案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列主义独创性理论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新的发展,不断运用所创立的理论指导革命运动,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修改某些具体的设想和论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列宁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这样的现实,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认识,果断取消了基于战争环境与过去的认识而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余粮征集制,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从忽视、排斥商品生产转向有计划地利用商品货币的积极作用,并把发展商业视为“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活动舞台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近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在实践中,正是由于他敢于突破苏俄中心城市暴动的革命方式,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在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他吸取苏联改造模式严重破坏生产力的教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化三改”的路子,在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平稳、持续的发展,并对尔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面临严峻挑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敏锐洞察和正确揭示时代新主题的同时,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搞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他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成功推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使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邓小平理论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进一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总结。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根据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国情和历史任务、党的执政地位,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实践提出的新思想、新标准、新要求,把实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详解

评分 注:1、无评卷人签名试卷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阅卷,使用红色。用铅笔阅卷无效。

科学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发展 xxx a,xxx b (a.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xxxx,武汉430063; (b.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430063)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两种制度反复较量中最深刻的影响因素。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以来,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迁,人类生活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制度变迁中发挥的这种巨大作用,特别是对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借鉴,论证了资本主义在回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反映了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制度优势,也为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找到了借鉴。与此相对应的,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对科学技术革命所做的积极回应,特别是市场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功,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发展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推动物质生产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两个方面来体现的。物质文明的发展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①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科学的基本含义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活动,而技术则是这种认识成果的运用,我们今天把两者连在一起合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过是说明了在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在马克思之前,事实上还没有人提出这种观点,即把科学和科学技术进步看成是由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决定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带动一个主要因素。马克思说明了科学是“总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是其精髓的抽象的反映”,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道理。②根据科学和技术涵义上的不同,本文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只发生了两次,第一次科学革命导致了牛顿力学为标志的经典科学体系的建立;第二次科学革命是指上世纪初发生的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以及现代化学、生物学等的科学体系的形成。从关键性的技术创新将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的视角来看,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本质含义是一样的,这样的革命在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四次。第一次的蒸汽机技术革命,科学还没有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和深度参与到技术革命之中,从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开始,科学才开始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发挥其关键性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依据曾 ①袁银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42页。 ②Ю·А·奥夫钦尼科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技术进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16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71855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而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背景首先,它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三)科学技术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总体上考察科学技术,阐释了重要的科学技术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

程。” (五)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一一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 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此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 (七)在对事关中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全局性问题进行充分论述的 同时,江泽民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及重大措施也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这集中体现在他对中国科技进步道路的不懈探索上。正如他所指出的:“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国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社会科学方法论 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职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此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 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 1、方法 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2、实践 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社会活动。 3、生产系统 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总和。它主要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生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是劳动者。 4、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的关系。 5、上层建筑系统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以及重大作用。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其社会发展理论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尤其当现代社会的发展陷入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身的纠结当中时,很多学者都回归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对社会发展理论的一般规律观点给予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论证社会合理发展的逻辑和理论。 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陈先达教授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学说面向当代的真理性和有效性。例如,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上所说的:“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无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当代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1、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与停滞,倒退相对立;是人们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为手段,全面深刻地改革自己生产环境从而导致自己提升的集体行为,社会发展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从其涵盖的范围来看,可以对之进行狭义的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是指研究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广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包括了对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研究,还包括了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去历程以及向后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根据这种理解,发展理论包括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文化学、发展哲学、未来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内容。2、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无论从狭义角度还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本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指

马克思主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主讲:成良斌 教学内容和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思想,理解新科技革命对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产生的影响,从而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展望当代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主要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从而确立创新意识。 ?了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明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要求,从而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1)基本概念界定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生产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关系 ?(3)当代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 ?古代:间接生产力。 ?直接生产力:劳动经验和工艺。 ?近代:直接生产力。 ?与资本的发展逻辑相关,促进生产工具变革。 ?当代:第一生产力。 ?(4)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劳动的异化与科技的异化 ?生态问题 2. 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1)近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第三次科技术革命的兴起。 (2)新科技革命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影响。 3. 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 (1)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 (2)社会约束程度越来越高。 (3)应用中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凸显。 (4)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的评价。 目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 三种观点:价值中性 福 祸(致毁知识)

勾勒姆(Golem):犹太神话中的怪物,强有力、 笨拙而又无知。 价值偏向在“动态”的科学技术中产生, 这是由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案例分析 核技术与核弹、核能发电 转基因技术 网络技术 核技术的价值:福——核能发电 祸——核弹 核弹的价值:福——移山填海、开采石油 和矿产、扑灭井喷、 消灭化学和生物武器、 地下核爆炸发电、 防止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 祸——用于战争 核弹用于战争的价值:福——正义战争 祸——非正义战争 结论: 从层次论的视角分析科学技术的价值问题 价值偏向由人的活动决定,归根结底由人的价值观决定。这种观念的核心是如何看待自然,如何看待人。 哥白尼式的革命 人类中心主义 古希腊-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理念论 中世纪-《圣经》与托勒密的地心说 近代-笛卡尔:人是自然界的主人、统治者。 -康德: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洛克: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人类中心主义:狭义→广义 广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天人合一(非人类中心主义) 从人类中心主义向“天人合一”转移的理由: A.自然界的价值 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工具价值) 商品性价值(经济价值)与非商品性价值 生存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自然的权利 自然的权利主要指生物的权利 自然权利的整体性 权利的下放与自然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

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1]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 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2、依赖性。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论文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 论文题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道路 院、所、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 实践发展过程研究 级别2014级 学年2015-2016学年 学期第三学期 姓名董璇 学号112014332002002006 类别②全日制硕士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⑤工程硕士 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5年12月30日

研究生院(筹)制 课程类别①必修课 课程考试方式④课程论文 题号得分教师评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任课教师签名: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摘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已被实践证明是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基本途径,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它主要形成了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兼容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价值目标,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该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 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这期间主要形成了两种兼容模式,一种是以西方经济学思想或者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另一种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实践历史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东欧国家和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以英国和美国为主导的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探索,以及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无疑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典范,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我们深化市场改革,坚定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的成功典范,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结合起来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光辉一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结合中国国情,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上创立起来的。它大致经历了萌芽、初始、体制建立和深化完善四个阶段,实现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1、萌芽阶段 实际上,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就有了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萌芽。主要体现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重要文献以及八届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摘要:自19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一直是两股最活跃的力量而且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为自己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而自然科学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进入20世纪后科技革命继续蓬勃发展“并以信息化生态化和全球化的最新态势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考验后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他们之间又可以相互作用。 关键字:科学技术新兴科技生产生活理论实践生产力信息化 正文: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伦理观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唯物史观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使人们对历史和自然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为人类主动创造自己的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活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以及为获得这些知识体系所从事的认识活动和所建立的社会建制。技术是人们为了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控制和调节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基本特征是:它始终以客观事实和规律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它始终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它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具有特殊的社会建制。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是息息相关,相互作用推动历史前进的催化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的理论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的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的。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主义要求见人见物,并要由人来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随着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科技已经成为了全球的不可忽视的力量,科技是改变人类生活的最根本的技术支持,可以说科技在新的人类生活中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步的取代传统的手工制造业等。以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正是新兴科技的作用,不断地加快了人民的生产方式,减少了大量的生产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相当有一定的理论是和实践的支持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在马克思《资本论》《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多处可见。马克思在谈到资本的发展时,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在谈到资本利用科学、占有科学使之称为发财致富的手段时,也强调了这一观点。可见,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支持。 三、科技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它不仅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深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会为研究者提供唯物辩证的正确判断。经过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发现许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发放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题活动、世界眼光。以下分述这四方面的对于我实际工作和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实践基础”的实践指导意义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也就是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体,正如我说学习的专业——企业管理,这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主体也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提炼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管理理论,升华成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客观规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再将这些经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理论财富返回到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在工作中,“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我目前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许多常规工作可以从既有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文件中,找到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外,更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教学不是死板的“填鸭工程”,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知识体系和人才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培育出适合社会的人才。这也对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面对很多新的问题,解决很多新的问题。那么“实践”的指导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每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再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过程中,总结出有用的经验,规避出现的弊端,将之思考汇总,在原有的政策文件基础上,形成新的适合新的形势要求的工作方法,这便是“实践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的产生,用唯物辩证观点指导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这以上看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科学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首要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辩证思维”的实践指导意义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收惩罚的”——恩格斯。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存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研究社会的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系统的历史演变。但社会也是矛盾的,研究社会就必须研究矛盾,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再者,社会作为过程而存在,研究社会必须把它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 从企业管理专业学习角度来看,“辩证思维”是研究的基本思想要素。重视研究利益矛盾和阶级矛盾,是认识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的中心线索。“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每一项经营决策的时候,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多层次的研究,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每一项政策的执行,有有利的一面就必然存在不利的方面。如何去取舍或者平衡,便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与舆论传播特点 及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B101020徐文杰(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回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一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从最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经过不断对中国现状和世界局势分析和探索,摆脱了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此后,其并四处奔波讲授,由此才拉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而如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传播和交流显得如此方便轻松。诸葛亮之“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让人惊讶。诚然,信息时代大大方便了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传播,但于此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知识更新加快,舆论观点满天飞,对个人来说会增加处理这些信息的工作,同时对于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未接触社会的高校学生。对于种种社会思潮,采取如何的态度面对,如何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如何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高校学生具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对当今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但由于长期在校,远离社会,对一些特定的社会思潮的认识也只有肤浅的认识。同时,社会思潮对其精神世界具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高校学生处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和形成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和干扰。正因如此,对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要给予重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当今众多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全面分析和掌握其产生、传播和影响的特性,进而有助于分析其对高校学生的具体影响。 一、信息时代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主要特点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1]。社会舆论则显得形式上比较随意,通常是一部分人,一个阶层的人对某一关系社会民生或是阶层利益的问题的讨论和意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政治体制都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巨大的社会变迁自然也反映到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对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新特点为[2]: (1)来源复杂多元性。信息工具帮助人们开拓了视野,对世界不同国家的变化都能及时报告。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观点表达的工具。人们希望能从不同观点、不同视角、全面系统的认识同一个问题,同时将自己的观点让跟多的人所了解。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阶层的人们思想的碰撞,导致不同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社会思潮因此异常复杂多元。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信息时代有目的的引导方式导致的舆论增多。 (2)传播手段多样化。信息化时代的传播除了书籍、报纸、大学讲坛等传统渠道,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也被得到广泛应用。传播的范围也基本覆盖各个地方,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读书报告

读《共产党宣言》及感想 姓名:王磊学号:2016310492 组别:第3组组长名字:段小宇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代世界的发展、当代无产阶级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与巨大推动作用。《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指出了为共产党的目标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标之间的联系。自从1848年2月发表以来的160多年里,它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命运而抗争,为了人民的命运而奋斗。 1.《共产党宣言》的思维框架 在《共产党宣言》的正文框架上,引言部分主要讲的《宣言》的发表背景与目的;正文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互相矛盾、互相斗争,以及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与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与历史使命;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主要论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目的与理论原理;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阐述共产党的主义和指导思想,批判错误思潮;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讲无产阶级革命者在现实中的斗争策略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了科学,它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可以说,《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整个理论的源头。自从发表以来,它就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拉开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帷幕,象征着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的开始,指出党在阶级斗争中要将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相结合,要建立广泛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同时指出所有制问题是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以及暴力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共产党宣言》就是主要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通过论证,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而无产阶级作为社会的最底层,受到剥削、压迫最为残酷,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同时与小农、小手工业相比,它与坚定的社会大生产相联系,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同时它能够组织起来,也具有组织性,同时人数众多、力量强大,具有广泛性。因此无产阶级肩负着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世界历史使命。 恩格斯曾强调过《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这说的实际就是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