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星飞行

七星飞行

七星飞行
七星飞行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较小数

3同底数幂的除法(第2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七年级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学生已经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在上一课时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结果中会出现了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据,学生也理解了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这就为本课时将科学记数法的应用范围拓广到较小数据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感受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数据的简便性,也能够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来体会大数,这就为本节课表示和感受绝对值较小的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感奠定了活动经验基础.这个年龄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中的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可以把数据置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中,将数据的感受和表示结合起来.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绝对值较小的数据.这仅仅是这堂课的近期目标,而本课教学还应服务于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建立数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在学习中应力图达成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能进行它们的乘除运算,并将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绝对值较小的数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估测微小事物的方法与策略. 3.情感与态度:了解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借助熟悉的事物感受绝对值较小的数据

概率论几题

概率论几题 概率的定义有三种,现仅介绍其中两种。 ?定义:在相同的条件下实行n次重复试验,如果事件A发生了μ次,则比值μ/n 称为事件A的频率, 记作W(A),用公式表示如下: ?W(A)= μ/n 概率的统计定义:在相同的条件下实行大量重复试验,当试验次数充分大时,事件A的频率总是围绕着某一个数值P作微小的摆动,则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概率的古典定义: 有一类简单的随机现象可不经过试验,而只要通过理论计算就能确定事件的概率。这类随机现象有以下两个特点:(1)在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中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 (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 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点的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称为古典概型。 对于古典概型,假定样本空间所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n,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k,则规定事件A的概率为: P(A)=k/n 这就是概率的古典定义。 例1:有一盒子里装了13只白球,7只黄球,10只黑

球。每个球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都一样。现任意从盒内摸一球,记录后,放回盒内摇均,再做下一次试验…… (1)把试验结果,填入下表: (2)每次摸到球可能性最大;摸到球可能性最小。 分析:做本题的第⑵问,是用概率来判断。显然每次摸到白球的概率是;摸到黄球的概率是;摸到黑球的概率是 = 。但按照题目要求做第⑴问试验时,因所做试验的次数有限,所以并不见得摸到白球的次数一定就多。每个学生各做一次试验,结果也不尽相同。很可能某人一下手,第一次摸出的竟是一个黄球。 我们在组织学生试验时,一要尽量使盒内的球被摇均匀;二要如实记录下试验结果;三要解释为什么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有出入。其实题目中安排比较15次试验结果,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试验结果越来越接近理论值。 例2:每天出生人口问题 一年内一个地方出生的人口有很多,每个新生儿的出生能够被认为是相互独立事件。假定一年共有365天,其实一天可能容纳无数个新生儿。 这个问题能够转化为这样一个数学模型:把365天看作

事件可能性讲义

事件可能性 基础简述: ●事件的分类 必然事件:在数学中,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事件分类的标准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划分的。 判断一个事件属于哪一类事件,要注意“一定条件” ●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 1、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也记为P(A),事件B发生的概率记为P(B) 2、事件A发生的概率: ()A p A 事件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 适用条件: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 一般地,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到1之间,即0

统计学例题及作业

第五章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例5.1:某公司2008年计划实现净利润2500万元,实际完成3100万元。计算利润计划完成程度。 例5.2:某公司2008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增长10%,实际增长了21%,计算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 例5.3:某公司2008年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10%,实际降低了19%,计算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例5.4:某企业2007年某产品的单位成本为520元,2008年计划在上年基础上降低5%,实际降低了40元,计算2008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例5.5:某企业2002年产品销售量计划达到上年的108%,2002年销售量实际比上年增长了15%,试计算2002年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例5.6:某企业“十五”计划规定,最后一年的钢产量要达到200万吨,各年实际产量如下表 例5.8:三种苹果每公斤的单价分别为4元、6元、9元。 (1)如果三种苹果各买2公斤,计算平均价格。 (2)如果三种苹果分别购买2公斤、3公斤、5公斤,计算平均价格。 (3)如果三种苹果各买5元,计算平均价格。 (4)如果三种苹果各买5元、6元、18元,计算平均价格。 (5)根据以上四种情况下计算的平均价格,归纳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运用条件。 例5.10:2007 例5.11:某企业有铸锻、初加工、精加工和装配四个连续作业车间,加工1000件产品,经过四个车间加工后的合格品数量分别为980件、970件、950件、945件。试计算四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 5.12:某企业从银行取得一笔1000万元的10年期贷款,按复利计算利息:第1年的利率为6%,第2—3年的利率为7%,第4—6年的利率为8%,第7—10年的利率为10%。试计算该笔贷款的平均年利率。如果按单利计算利息,平均年利率又是多少? 5.13:A、B两个农贸市场的交易资料如下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