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转型思路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转型思路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转型思路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转型思路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2821046.html,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作者:朱新玲 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2期 摘 ; ;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发生了很多变化。新闻编辑应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传统新闻编辑与新媒体新闻编辑身份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新闻编辑 一、全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和转变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媒介融合的进程越来越快,媒体积极向互联网靠拢。尤其是随着一些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也推出了网络平台以及移动应用客户端,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应对新的挑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导权相对被削弱 很早之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就被称为信息的“把关者”,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及传播学者卢因的观点,即新闻编辑对信息进行审核与修改后,信息才可能进入受众的视野。然而,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导权已经被削弱,尤其是随着Wi-Fi、4G 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手机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视频的录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再是唯一的新闻发布者,甚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利用现场受众手机录制的视频作为可靠的信息来源。除此之外,个别事件如果仅有受众的新闻信息版本而缺少主流媒体的声音,也很容易出现谣言,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2.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发生变化 受众已经从单屏接收信息转到了多屏接收信息。据学界的观点整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使用网络的比例最大,而网络就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成为全媒体。如果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依旧停留于单一的媒体层面,不打破多种媒介的壁垒,在全媒体时代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有远见的媒体率先实现了与互网联的融合,湖南卫视已经推出了芒果 TV 作为移动客户端,央视也有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发生变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制定报道方针,决定新闻节目的类型和方案,组织协调报道和节目时间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新闻节目的审核与最终传输。一些先进的新闻媒体还可能对新闻节目的播报进行监测,以了解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然而,在全媒体环境下,很多广播电视台已经将节目搬到了网络上,受众可以通过 PC 机和移动设备观看,那么传统的节目必须被重置同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且内容的删减要考虑到网络受众的观看习惯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姓名:刘一川班级:08级一班学号:200818140119 科目:名记者研究 摘要: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产生,例如网络就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它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己成为网络舆论的起源地和集散地,是民意表达和舆论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但是在这网络舆论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是需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措施的。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论调控 前言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频发,激起了网络舆论的高度聚合和流动,促进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推动了民意与决策层的积极互动。但是,频涌的网络舆论中仍存在着不良现象,例如对大多数具有全国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处理上,如“邓玉娇案”、“周久耕案”、“最牛团长夫人案”“女检察长豪车案”等。制定与实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舆论调控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媒体及其舆论相关概念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与传统媒体相比较除了采用新的技术所带来的“数字化”、“大容量”、“便携性”、“时效性”、“多媒体”、“超链接”、“全球化”等显而易见的特征外,还有这样一些特点,即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和渠道多样化;传播行为更具主动

性、交互性、异步性等。 (二)新媒体的范畴 第一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体,它是基于数字化,互联的,且内容具有可复制性,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包括:博客,网络电视,网络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等。 第二类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兴媒体。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的融合,手机成为了最具想象力的新媒体。手机电视,手机搜索引擎,手机报纸等都是典型的融合媒体形式,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第三类是互联网和手机完美融合的新兴媒体。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允许使用者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最新动态或想法用短信,彩信或者视频等形式发到网络上。局限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延伸到随身携带的手机上,借此,个人化传播的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地实现社会化共享。其中,微博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融合最出色的新兴媒体之一。 (三)舆论定义和特征 广义的概念来说舆论是一种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新闻舆论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形成的舆论。舆论的特征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既定

党报文献综述

党报 【摘要】党报,承担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的重要使命,党报如何在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喉舌作用,提升党报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也提升其对经济的影响力。 【关键字】党报优势影响力经济新闻 面对当今电视、互联网为代表的众多电子新闻传播媒体的日益兴盛和迅猛发展,地方党报具有怎么样的优势?地方党报对经济报道有什么作用?如何做好经济报道?甚至更具体的说,地方党报对地方旅游经济有怎样的作用? 一、地方党报的优势 应该说,竞争是客观存在着的,竞争可以激发地市报人的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推动地市报人思考,不断提高办报质量,繁荣办报市场。也能找出自身的优势,并发挥好这些优势。一下是我总结出的地方党报的优势。 首先,报纸上的文章可以长期保存、反复阅读,报纸上的新闻白纸黑字、板上钉钉。报纸特别是党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任何媒体所无法相比的。这是地方党报的最大优势。(杨喆,2010年)其次,地方党报具有政治优势,即党报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党报是我国的主流媒体,担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舆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地方党报作为本地党委政府的“喉舌”,要报道好本地各族干部群众

在各条战线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新成绩、新经验、新风貌,以促进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关注当地政府和人民共同关心的热心、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即使了解和反应民意,当好政府和人民的“桥梁”和“纽带”。这也是地市党报的主要功能、权威性、指导性的具体体现和特有的一大优势。(白爱红,1998年;王林新,****年;王文军、吕云花,2011年) 最后,地域优势,本地新闻的贴近性和服务性。抓本地新闻,地方党报有着丰富的信息源。一是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都要通知当地党报采访报道。二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安排部署、检查总结也要邀请当地党报记者去采访报道。三是地市党报一般会有一批生活的工作在基层的本地通讯员队伍,他们每天都在向报社提供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四是当地百姓碰到难事也往往要到报社寻求新闻援助等。基于以上几点。地方党报在本地新闻的信息源上就有充分的优势。(董筱,2001年;王林新,****年) 二、地方党报在经济报道中的作用 地方党报作为所在地市党委的机关报,它是所在地市的权威媒体和主导媒体,是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地方党报的权威性:有着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真正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党报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提升

今传媒 2013年第2期 传媒实务 133 浅析党报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提升 张 永 (西安日报社 总编室,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党报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机关所主办的机关报,在民众心目中一直是最具公信力的报纸。近年来随着都市报的崛起,党报的发行量和市场占有率在很多城市都落后于都市报,这使得党报的影响力受到了制约。新时期,如何在确保党报公信力的前提下,增强党报的影响力,这是当前党报发展的一项新课题,本文拟就此做一些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党报;公信力;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133-02 收稿日期:2012-11-28 作者简介:张永,男,西安日报社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主要从事报纸新闻编辑研究。 作为各级党委主办的机关报,公信力是党报生存的基础,在长期的新闻事件中,各级党报普遍获得了较高的公信力。当今,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手机、电脑、PDA 为终端的传播媒介的发展,传统的纸媒受到了挑战。而在纸媒内部,都市报的兴起也加剧了纸媒的竞争,如何进一步增强党报公信力,特别是加强党报影响力,成为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新课题。 一、公信力是党报立身之本 公信力是媒体生存的基础,而对于党报公信力犹为重要。党报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短信、微博、微信等各种信息传播工具的发展,人们每天接受着海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纷繁复杂,难辨真伪,而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只有确保党报的公信力,才能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党报增加公信力,就要坚持政治性原则,新闻的倾向性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地方党委的机关报,地市党报必须直面挑战,充分发挥公信力强的优势,树立起‘权威、主流、亲民’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以大事报道提升舆论引导力所谓‘大事’报道,是报道重大题材、反映重大主题、唱响主旋律的新闻。[1]”这是党报体现政治立场、增强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媒体的倾向性,不仅仅直接表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还表现在报道什么新闻内容,报道内容的多少,甚至包括版面的安排、栏数的多少,标题的大小等等。而这些版面元素,又与媒体的政治倾向性紧密相连。因此,媒体要巧用版面元素,巧妙地表现倾向性,以生动体现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政治远见等;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党报主流媒体的作用。 党报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随着文化事业改革的推进,“坚持政治家办报,倡导企业家经营”是目前各类新闻传 媒机构改革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很多地方的党报纷纷建立了报业集团,完成了企业化改制。尽管报纸经营方式改变了,办报形式改变了,但党报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责任不容改变。因此,党报必须时刻占据舆论宣传的桥头堡,正确认识舆论导向的“福”与“祸”,占据舆论导向的主阵地,只有这样,党报才能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才能真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以影响力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作用 都市报以其鲜活、亲民、内容生动的特点赢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因而在社会生活方面影响力日益强大。对此,党报的属性决定了其权威、严肃的特点。但是,如果党报固守传统办报理念,不改革、不创新,就可能逐渐被边缘化,难以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因此党报必须提高办报质量,坚持“三贴近”的办报理念,提高党报的影响力。 党报的改革,不能丢失了自己的原则,更不能迎合低级趣味,做一些“三俗”的新闻和信息,降低报纸的品味。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党报的变革要坚持怎样的原则呢?笔者认为,党报无论怎样变革,都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真实性是一个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最根本的职业操守,也是一张报纸得以立足的基本前提。对于党报,新闻的真实性尤为重要。例如对于一些捕风捉影的虚假新闻,都市报如果刊发,读者或许会视为玩笑,但在党报刊发,读者发现后就会“上纲上线”,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党报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更重,权威性更强,更不允许犯错。因此,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党报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于各个地方党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的质量,还代表了当地政府的形象。2012年12月14日,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发生震惊全国的校园砍人案,事件发生后,正当人们对当地校园安全问题发生质疑时,《信阳日报》却在12月17日的头版刊发《光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批评,为此,《信阳日报》公开道歉。作为信阳市委、市政府机关报,即当地政府的党报,《信阳日报》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53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摘 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闻信息,通过新闻了解时下发展的具体变化,时事、新闻等动态信息的变化,能够让人们对自己关注的民生、政治、经济等问题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更新。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全面、更快速地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既拓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实现了多元新闻发展的可能。但是,现阶段部分新媒体常常出现失真问题,甚至造成社会上的信息误导。为了将真实的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一定要对新媒体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显得愈发重要,这是以新闻真实性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按照社会需求实现合理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9-053-02DOI:10.19483/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2821046.html,ki.11-4653/n.2018.09.021 文/赵克家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这对于优化新闻事业来说极具动力。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其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最基本的真实性,保证各类新闻都能够完成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目标。新闻报道的核心灵魂就是真实性,是保证新闻信息具有基本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新闻信息是否存在阅读价值的重要标杆。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萌发,为了吸引到最大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很多新媒体在新闻题目上做出花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让人们对社会新闻造成误解。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会误导受众,更有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环境的偏差,让人们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新闻行业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1.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缺乏真实性的原因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基本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了保持新闻真实性,首先需要将事件按照步骤进行完整表达,不需要加入报道者的个人看法,只要清晰、准确地将新闻事件说明,就是一次合格的新闻报道。经过新媒体的冲击之后,现阶段中国社会新闻报道的失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闻工作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对现阶段出现失真现象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这种失真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内容凭着臆想进行描写。或者是部分工作者对新闻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未掌握其中深层次的内涵,写出的报道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这就造成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偏差,无法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播报出来。 1.2新闻工作者失实报道 部分虚假新闻是报道者明明知道真实情况,却因为受到某些外力因素,不得不曲解某些内容,其中的虚假成分因为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成分,猜测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或扩展,而让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明显的、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实偏颇、报道不全面。这样的新闻稿件一经发表,虽然不一定能够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种不按照基本原则报道的材料,是导致新闻真实性明显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 1.3新闻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 最基本的新闻报道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将完整的事件信息清楚地表述出来。部分新闻报道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新闻工作者报道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端正态度,对某些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深入分析的新闻并没有花费时间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新闻真实性的缺乏不仅导致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不信任,更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现代新闻报道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都有可能出现某个环节的真实性缺乏问题,不管是主观上的故意背离,还是客观上的信息不完整导致的失真,

新媒体在媒体环境中的作用

新媒体在媒体环境中的作用 新媒体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其准确含义学界仍无定论。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虽各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从上述说法中我们仍可窥探到新媒体的一些特征。“‘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发展”,“‘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现如今新媒体正凭借其海量信息、覆盖面广、速度迅捷、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文化产业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整个艺术消费。它的日益强大使整个艺术领域从观念形态到创作实践都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局限: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更愿意坐在电脑前而不是守在电视机前欣赏各类娱乐节目、最新最火的影视剧和电影时,以无孔不入之态势融入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新媒体,已经给传统的影视媒体带来极大的挑战;

当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遭遇生存危机,纷纷选择低价抛售关门倒闭时,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慨于新媒体日益强大的影响力。 1、传播载体的改变 随着通讯技术和因特网的日新月异,影视、音乐、书籍等的传播载体也经历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书籍的变化。传统的纸质书籍在过去是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传承千年,给人们以阅读的快感和心灵的愉悦。而在网络和信息化时代,许多读书族转向使用手机、平板、电子书等终端进行阅读,新媒体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阅读方式成为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时尚生活。阅读在他们已不再是心灵的体验和享受,信息传达的实效性变得更加重要。以新媒体为载体的阅读恰由于其高效、准确性而逐渐占有书籍阅读市场越来越多的比重。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以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终端成为最具代表的载体。 2、传播方式和效果的改变 在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新的传播方式中,强调人与产品交流互动的方式成为新传播方式的重要部分。相较于传统电视媒体自上而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网络使得受众成为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主导者,每一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方,也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由于现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广告设计与创意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广告设计与创意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广告的创意已经突破传统媒体与受众的情景式互动,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让受众融入到广告本身的情节和环境当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乃至产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创意的特性及其三个基本要素,提出了互动广告创意的一些方法。针对新媒体时代互动广告的思考,为其成功实践做一定理论准备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广告创意 一、引言 互动广告,即新型的网络广告和建立在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基础上的感应式广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广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与受众的情景式互动,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受众融入到广告本身的情节和环境当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乃至产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的创意则要求广告创作者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一定的场景或情节设计,使广告中的产品更真切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与不同的受众产生不同的独特互动和联系,从而使受众获得独一无二的参与感。 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产业的突飞猛进,使广告对新媒体的投放持续升温,新媒体广告的迅速崛起与规模成长正深刻的改变着广告传播的方式与效果。目前,媒介生态环境下的传统广告已显生存困境。传统广告的困境,体现在经营状况、读者数量与构成、信息主要通道的地位及其影响力等多方面。这些困境,既是媒介格局改变的结果,更有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 二、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目前,有七类媒体形态通常被归入新媒体之列: ①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公共交通上的);②有线数字电视;③IPTV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编号:即学号 潍坊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黑体二号 学生姓名: 黑体三号,下同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论文写作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课题名称: 一、该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宋体,小四号,正反面打印)

二、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

目录 前言 (1) 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的新媒体的优势日渐凸显 (1) (一)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 (1) (二)新媒体的全球性显著 (1)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真的的背景 (1) (一)经济利益的诱惑导致新闻失真 (1) (二)阅读方式的改变导致新闻失真 (2)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真的原因 (2) 四、新闻失真的表现 (2) (一)以下案例具体解析新闻失实的具体表现: (3) 五、新闻失真造成的巨大危害 (3) (一)新闻失真,误导了受众,产生错误舆论,危害社会。 (3) (二)影响形象,丧失威信。 (3) (三)侵害他人的权益,造成他人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3) 六、预防虚假新闻问题出现的策略和方法。 (4) (一)首先要治“人” (4) (二)制假必依法 (4) (三)作为政府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5) 1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的表现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新闻获取”的方式和“新闻真实”的质疑,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下“新闻真实”的背景、原因和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预防失真问题出现的方法策略。提醒广大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新闻真实性的重要和如何做到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真实;谣言 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uth of News” under New Media Environment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new media like digital magazines, digital newspapers, digital broadcasts, mobile messages, mobile televisions, Internet, desktop windows and digital televisions come into being, which influences the way that we “get our news” and doubt to “the truth of news”. This paper draws strategies of preventing distortion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reason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truth of news” under new media environment to remind media and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the importance of truth of news and how to protect the truth of news. Key words: New media; news reality; rumor 2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 在经历了以报纸为代表的第一媒体传播技术,以收音机为代表的第二媒体传播技术,以电视机为代表的第三媒体传播技术之后,以数据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新媒体的发展也引发了信息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进而对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生产观念和方式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麦克卢汉最著名的观点依然正确:媒介即信息。媒介推动了社会发展,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互联网的诞生也是这样,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用户使用模式从最初的“读”向“写”发展;互联网工具由网页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发展;在信息源上,由“中心化”向“个人化”“去中心化”转变。 通过新媒体平台,媒体使用者获得了对信息、娱乐等媒体内容的自主权。新媒体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媒体对个人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双向交互和“一对一”传播的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决定了新媒体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是主动的,二是个人的。也就是说,新媒体使用者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实用信息。他的媒体使用行为可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二、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在转型中的困境 传统媒介下的新闻作品生产是指单一媒体采编,单向传播的传统新闻样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作品生产包括融合式媒体采编和传播的多种新闻形态。不同类型的媒介,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手机、网站等,集中在同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根据各自的媒体和受众特点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的传播给特定受众。 然而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日益显露。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在与新媒体争速度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宣告惨败。如果说对于可预知的事件,传统媒体可以进行现场直播,但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传统媒体由于缺乏媒体之间的有效互联,难以像新媒体那样及时报道。其次,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往往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新媒体的传播则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甚至网络可以提供海量的链接功能,因此在即使相同内容的信息之下作对比,传统媒体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要远远小于新媒体。再者,传统媒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媒体对受众的单向度传播。单向度传播必然会存在信息的选择性,那么对于新闻的第一话语权则不可避免的掌握在媒体手里。试想,这样下去,公众长期吃到的是“被嚼过的饭菜”,如何还能要求他们对“食物”拥有强烈的兴趣? 三、新闻生产的改革之路:技术与观念的变革 在新媒体格局下,新闻生产者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平台的海量性,新闻生产者不得不放下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信息选择者的地位,为吸引数量庞大的新媒体使用者的眼球,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新闻生产的大规模改革。这种改革,一方面基于观念方面,新闻生产者开始走下神坛,不再是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先把新闻咀嚼一遍,而是开始不吝于分享第一口美味,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新闻的炮制成型往往已经包含了很多的公众意见。另一方面,新媒体的铺天盖地席卷让新闻生产不得不寻求技术上的同盟者。一道新闻盛宴的炮制,已经由一个单一事件性的流程变为一个动员全局的技术性工序。 3.1观念的变化: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的转变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现状和发展

xx大学xx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 分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

摘要 继报纸、广播、杂志、电视台之后在新的传播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媒体形态,如数字(电子版)报纸、移动电视、智能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形态,这些新的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海量信息、互动性强、声画兼备、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等特点,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化等优势。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同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危机,当然危机与机遇是并存的。如今,全媒体和媒介融合早已是新的新的媒体环境下各大媒体发展的大势,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已是媒体现今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传统媒体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新的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新媒体全媒体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After the newspapers ,radio,magazines and television,the new media forms has been occurred under the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upport,such as a digital newspapers,mobile television ,smart phone,internet and other media forms,which is called ne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2821046.html,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dia,new media has a huge amounts of information,strong interactivity,sound painting capabilities,wide coverage and spread quickly,has the advantages such as digitization,networking and interaction.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to break the monopoly of traditional media, at the same time brought traditional media crisis, crisis and opportunity is, of course, the traditional media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environment.Now, all the media and media convergence is a new media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how to own a place in today's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is now the most media attention.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media, to further explore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o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raditional media. Key words: new media Any media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摘要 当今社会,互联网越加发达,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产生了极其紧密的联系,也正因互联网的高速发达,使得世界时时刻刻便可呈现在眼前。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传统传播时空上的限制,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使得一种“快餐文化”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跟着时期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状态,媒体形态获到了有效开发,发生了以新技术为支柱的新媒体。新媒体的诞生让信息传播与接收之间几乎要达到一种无缝链接的状态,尤其实时通讯工具手机的出现使得移动媒体得以发展,不论人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本文主要以移动媒体中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为例来讲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特点,首先论述传统四大媒体的特点,进而引入新媒体,深入挖掘新媒体的特点,最后预测未来受众将有什么样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微信 绪论 互联网的出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的历史性的一步,而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化设备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它对文化所产生的意义不亚于造纸术的发明。新媒体的衍生对于大众而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全面而且彻底的,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上影响乃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在世界领域内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新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令它成为时兴的热媒体。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究竟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界说?针对这一点,众说纷纭,有如诸子百家般各家有各家的说法。美国《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巧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的讯息流传的媒介。”总的来说,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观念,它是在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样式,它囊括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广泛的说,新媒体同时亦是一个使用数字技能、网络技术,经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供给讯息和文娱办事的流传形态。简单说,新媒体便是能对民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实质内容的媒体,是传受两方对等式的交换形式,个人与个人之间极具独特性的媒体。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 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新媒体传播特点微博的使用从报纸,杂志,电视到互联网,手机,我们作为受众每天都接触这些媒体,受众个人为什么要接触大众传媒?接触这种传媒对于他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效应?在这里,“使用与满足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疑问。顾名思义,“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经典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传播的动力和目的,这对于满足受众需求、发挥受众在传播中的能动作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不过,其研究也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它假设受众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知道如何在使用媒介中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能成立。其次,它的理论前提是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讯息,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根据自己的心意对讯息进行取舍。但从整个社会背景和媒介环境来看,受众并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 近年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媒介形态和传播环境也日新月异,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体的“新”与“旧” 是相对而言的。新媒体是指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媒体,当前,主要是指宽

带互联网络、手机两类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不仅有了更多数字化的味道,同时也有了更多细分化和小众化的魅力,新媒体正在颠覆着传统的传播方式。从微博到电子杂志,从播客到视频分享网站,从手机报到手机电视,新媒体传播景观的快速变化受到广泛关注。 基于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传播形态和模式的改变,媒体角色发生转型,其传播主体的功能逐渐弱化,不单只是信息的承载者与发布者,更多承担起受众交流平台这样一个角色。受众亦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更多地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与发布者。新媒体使大众传播的状态和大众传媒的业态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网络媒体的使用与满足。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最具支配性和主宰性的力量之一,其传播速度无与伦比地加快,达到了即时性,传播空间无限扩展。网络传播以海量信息为背景,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受者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应。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播过程的中心发生转移,传播呈现出多元互动的特点,媒介成为一个聚合受众注意力与需求的平台,受众与受众通过媒介实现多对多的信息互动。 个人电脑的出现、BBS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被动接受新闻的状态,而微博的兴起,则真正开启了新闻的“开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