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教学读书笔记

文化教学读书笔记

文化教学读书笔记
文化教学读书笔记

文化教学读书笔记

国际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尽管如此,国内在培养国际汉语教师时大多只注重于语言教学方面的指导,对专门的文化课问题却提出的比较少。如何上好文化课对于教师们而言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文化教学这个方面来说的。

一、现状

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包括了两种形式:一是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是独立于语言课之外的文化教学。

近十年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内容也比较分散。大家的基本认识是:要注重文化教学的层次性,要根据初中高级不同阶段、不同课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不同的文化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说,此类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

独立于语言课之外的文化课教学课程已经在相当多的院校中设立,不过对此类文化课程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成果主要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的一些看法。

近十年来,也出版了不少专门性的文化教材和一些可做教材用的文化知识书籍,但是有关教材的研究却比较少。

总体来看,文化教材有不少新成果,但是有关研究不是很多,微观研究则更为缺乏。

近十年文化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概括如下:

1.进一步确立了文化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确定了文化教学的性质,树立了文化教学的观念;

2.汲取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营养,为文化教学研究开阔了事业,特别是在中介文化系统研究,文化混融情境的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3.超越概念的纠缠,探索更加深入,尤其是文化因素的研究、语言与文化结合方式的探索,为文化大纲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4.对接受主体的学习理论研究逐步加强,开始注重文化教学的师生双向互动研究。体现了文化教学研究向深度发展,开阔了研究思路,增强了研究的现实性。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方式与手段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每一阶段的汉语文化教学都要有与内容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由于语言教学是有分工的,每一类型的课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不同,教学方式各异。比如,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口语课所出现的文化语言要多于汉语教程课。因为这阶段首先要解决基本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语言、交际方式又是异质文化间差别较大的文化层面。在交际语中,具有国俗意义的词语、俗语、句子特别多,而且词语的国俗语义比实体词汇意义更为重要。比如汉语中习用的招呼语“吃了吗”、“干什么去”等,字面意思和打招呼人的实际意思有很大差别,如果不给留学生介绍清楚,就会产生交流障碍。因此在口语课中,介绍、说明、示范、练习是传递汉语文化的基本方式。

与口语课相比,初级阶段的韩语课以传授知识语言、知识文化为主。对于留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汉语的音、字、词、语法的规律更为重要。所以此段教学,语言以外的文化内容少一些为好。即便遇到具有国俗语义的词语,也不宜采用介绍和说明的方式,而应采取简单注解的方式,尽可能不分散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注意力。

中级阶段,口语课和汉语课的文化内容都有增加,但教学方式仍然不通。口语课可以继续采用介绍、说明、示范乃至带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方式,而汉语课则要多采取注释、归纳、提供使用范例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中级阶段汉语课的文化内容,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中级汉语教材,除了考虑字、词、语法等方面与初级及高级教材接轨外,还要照顾到文化内容的系统性,把系统的语言知识和系统的文化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表里,同步上升。

高级班的汉语文化教学内容在整个预科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不仅文化内容逐渐增加,而且出现了文化教学分流,开设各类可供选择的专题文化课或综合文化课。这一阶段汉语文化课的教学方式是最丰富多彩的。因为语言交流的障碍逐步减少,文化交流的因素日益增多,介绍、讨论、对比分析乃至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方式均可采用。但这一阶段,要避免填鸭式的输入,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引导他们从对比分析中理解中国的深层文化。

无论是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首要目的还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这一交际工具。因此,不管采取什么教学方式,都不能背离汉语教学的首要目的,否则,预科的教学将难以成功。

三、基础语言课中的语言与文化

在语言的基础教学阶段,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不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解决语言中的一些文化因素问题——即使在基础阶段,学生所学的语言是十分简单的——学生就不能完全理解课文,有时甚至还会误解),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只不过在这两者结合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那就是:

文化在语言课中进行文化教学,必须遵循以语言教学为主,以文化教学为次;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有机地、适当地、有目的加入文化教学内容的原则。既要反对文化教学在语言课堂中喧宾夺主,也要反对为了结合文化教学而在语言教学时硬性加入文化内容的形式主义做法。

在语言教学中,哪些内容可以跟文化教学相结合?这一点在不少学者的论文中都已有所论述,比如:赵贤州就把可以在语言课中导入的文化因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分为12类,如: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无法对译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词义差别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使用场合特异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褒贬意义不同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潜在观念差异,语言信息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含有特殊文化传统信息的词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词语中反映的习俗文化信息,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以及其他因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社会习俗等造成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12类有很多重复、相似之处,不过他还是把语言教学中可以结合的文化因素概括的相当全面。陈光磊则把这些文化因素分成习俗文化、思维文化、心态文化、历史文化、汉字文化和体态文化6种,然后,再从语言结构、语义呈现和语用性能三方面来考察这些相关的文化内容。虽然划分跟赵贤州有些不同,但内容还是一样的。

这些学者已经把可以结合在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列举的很清楚了,所以在这里我就不重复了。不过还是想说明一下,在语言课,特别是基础语言教学阶段导入文化内容时做法上应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就事论事,不要节外生枝。

既然文化教学在语言课中只是次要,辅助的部分,那么就不能脱离语言,大讲文化;尤其不能放开语言教学,用学生的母语大讲文化。我主张采用“就事论事”的方法,就是说,在语言教学中遇到不得不讲的文化因素时,只需“就事论事”地解释清楚就行。语言老师应该把更宝贵的时间用于语言讲授和练习上。

第二,有选择性,不什么都讲。

在选择什么要讲,什么不要讲;或者什么现在要讲,什么留待以后再讲时,可遵循下列原则:

1.与语言交际能力有关的要讲。比如:中国人问候时常说“你吃过没有?”或者“你上哪儿去?”这句话作为问候时用的特殊意思就要向学生讲清,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误会,影响今后跟中国人的交际。再比如:“老”和“胖”这两个词在汉语中常常不带贬义,如:叫

别人“老张”,叫一个小孩“小胖子”,说别人“最近胖了”,等等,都不会使人生气,这些也应该在学生初接触这些词语时讲清。

2.与语言理解和运用有关的要讲。比如:如果课文中出现了“科举”、“个体户”、“下放干部”、“反右斗争”等词语,当然就要讲解,否则学生就不理解全文的意思。即使“谢谢”和“thank you”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是因为在中国和西方使用的频率和场合不完全相同,所以也有必要择要加以说明,比如,可以告诉学生,在中国,“谢谢”的使用频率远远不如西方高,但这并不说明中国人不如西方人礼貌,因为中国人觉得对关系亲密的人,比如,对自己的妻子、丈夫、父母、孩子等人,不用多讲“谢谢”。讲多了“谢谢”反而显得关系疏远。

3.与语言直接有关的要讲,与语言无直接关系的就不用讲。有些讨论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论文中提到的很多中国传统风俗、礼貌习惯,甚至体态语言等等,我觉得不应该作为语言老师上课所讲解的内容了。很多事情,等到学生语言水平提高了,知识丰富了,再加上他们以后逐渐跟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接触,自然会慢慢了解,不用我们语言老师越俎代庖的费心。

4.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所讲的文化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比如讲成语“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零八落”等等时,如果学生尚处于低年级阶段也只要讲清字面意思就行,不用大讲数字文化;但是如果对象是高年级学生,倒可以适可而止地谈一点中国数字文化让她们举一反三。

第三,设身处地,不想当然。

语言老师除了要了解双方的文化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在教课时时时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看课文,这样才能发现隐含着的文化因素。

第四,客观准确,不主观武断。

现在,很多结合文化内容的语言课本往往把两种(如:中西文化)文化的差异绝对化。比如说很多课本爱说中国人含蓄,西方人开放;中国人谦虚,西方人自信,等等,虽然都有一定的理由,但是说的太绝对都会引起学生的误会。所以,我认为要讲就要把两种文化的异同讲的客观一些。

第五,形象具体,不千篇一律。

在语言课中结合语言进行文化教学的方式很多。除了结合课文内容老师讲以外,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老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尽量使用目的语,必要时也允许用一些母语),这样不但弄懂了文化问题,而且也练习了语言,课堂气氛也能够活跃、热烈起来。另外,还可以用看电影、看录像、看课外补充读物等方法,引进课文中缺乏的文化内容。当然,如果在使用汉语的地区学习汉语,更可以把学生带到现实社会上去,让学生自己体会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即使在国外学习汉语,也可以用在中国餐馆吃饭、去唐人街吃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接触目的语文化。这样的方法可能比在课堂上更能取得好效果。

四、中高级口语课中的语言与文化

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从中级口语阶段就越发显现出来。中级口语课教学是初级口语向高级口语过渡,以交际文化为主向交际文化与知识文化并重过渡的重要环节。中高级口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由基本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口语能力相运用汉语进行高层次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过渡,训练并达到在洽谈、讨论、研究、评论、论辩、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口头交际中熟练、灵活、恰当地运用汉语口语的能力。这里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教学,下面是我运用统筹教学法的一些心得:

首先,注意处理口语技能与其他技能训练结合,口语课与配套课程的兼顾与协调。“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在学习中本来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组合式”,一个教学单元安排适当兼顾听力和阅读训练,以说为主,听、读、写兼顾。教学环节一般为:一说(对话题的现有理解)——听(一些与话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读(与之配合的相关文化知识)——写(发言或讨论提纲)——二说。另

一方面教师要了解配套精读课和听力课内容和进度,了解学生实际状况,避强就弱,找到口语表达训练与配套课程的语言要素结合点。

其次,注意以说为主,以文化为中心,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结合。由于第二语言教学本质是技能语言教学,即使在中高级阶段也仍然应当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技能训练为核心。语言要素是需要讲授的知识,言语技能则需经过训练获得,因此中高级口语教学必须贯彻以交际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自然习得为主,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指导思想。但这并不是说中高级口语教学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忽视,相反,讲授更加重要,必须使文字知识、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中西方文化比较知识的讲授具有精选性、适度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必须以高信息量,大运动量教学,使学生维持较长的兴奋期,提高单位教学时间的教学效率,使教学对象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填平”知识“地基”的“漏洞”,在坚实的“地基”上,使言语表达技能、交际技能方面水平有明显提高,使技能自我生发提高的水平得以提高,达到和超过了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

再次,师生统筹兼顾,学生表达训练、交际对话为中心与教师及时引导、参与、总结、纠错和语法规范介绍兼顾。训练以话题为中心,兼顾知识点,组织交际训练。

最后,课上学习和课下准备兼顾。以课堂为主,延伸到课下,发挥学生能动性。预先布置话题,要求课下准备资料,写出提纲;课上教师讲解话题和相关知识,随后听或读部分背景材料,修改提纲;之后发言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在中级口语课教学的课堂设计中,第1、2课时为准备课,听、说、读、写、讲兼顾,以教师为主,以讲、说为主;3、4课时以学生为主,以说为主,教师总结,做到张驰结合。

在教育的实践中,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总是不断的与学生情况和学生素质以及社会需要等的变化相互适应。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能力,也为了便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当的融合汉民族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融合方法和融合内容等,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适当地调整,希望对外汉语老师们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化的研究早日制定出更完善更具体的方案。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 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行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领大家开始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 《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 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过玉米地的启示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 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 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

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 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 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习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习,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习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习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习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习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习。 这样的学习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 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

篇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书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 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 。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 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 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 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 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 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 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 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 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 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 。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 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 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 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 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 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 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 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 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 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 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 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 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 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 出通顺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范文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范文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范文(一) 近几年,我校生源数量、质量有所下降。 穷则思变,变则通。 生源数量、质量下降得确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平添了诸多不利因素。但却为探究式的自主的有效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肖成全所著的《有效教学》可为我们提供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钥匙。 下面这段故事说的是,祥子的雇主曹先生因被人诬告不得已远走他乡,祥子又因曹先生的牵连,白白的被孙侦探劫去了用来买车的全部积蓄。祥子怎么也想不通这是为什么。但被迫得到隔壁家借宿一晚了。 我铁山学校开展的“目标导学、合作探究”的自主有效课堂的实施办法就是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措施。 虽然都是失败者,革命失败者比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要成功一万倍,因为前者是有勇无谋的勇士,后者是表里不一的懦夫。虽然范爱农是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失败者,但他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他的正直倔强的爱国精神远超于那些凌驾于百姓之上,整天作威作福的封建制度下的禽兽。但是正义永远能战胜邪恶,正是如同范爱农这样

千千万万的觉醒的知识分子们在前面用血肉之躯铺开光明大道,后人们才能高喊着“打倒封建,打倒所有‘正人君子’”的口号取得战争的胜利。鲁迅虽然已故,可他的精神同他振奋人心的文字都在我们身后时刻鞭策着,鼓舞一代又一代的进年继续战斗。鲁迅的文字像一面旗帜,映衬着光辉未来。 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的大教育家孔子每每遇到他的学生问及真理、从政等等问题时总是因人而异。以小组形式的合作探究可以是我们向先贤学习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然而就是这部能让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儿童读物继续地广泛阅读下去。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读了《有效教学》一书使我受益彼深,又经历组内探讨,校内交流,这次学习成为记忆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学习。体会集为三点:第一,教师要时时处处学习,体会,实践。第二,教学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第三,学生是学生的主体,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无论是专家,专家型教师,还是全国级、省级、市级优秀教师,他们的知识面都很广,文化底蕴都相当丰厚,这是他们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善于把积累的知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抓住点滴时间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权威人士说得好,认认真真写三年教案远不

传统文化作文读书笔记

传统文化作文读书笔记 【篇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第一小学 四年五班马宁 中华民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 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民族生息不竭的动力,更是中华民 族奋进的源泉。 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后,我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首先,我从传统文化中学会了“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 的父母生育了我,给予了我生命,养育我,教育我。他们为了这个 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辛辛苦苦,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到什么 时候我都不能忘记感恩父母,更不能嫌弃父母,因为是他们给了我 一个完整的家,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 其次,我从传统文化中学会了尊“师”。《程门立雪》让我深有感触。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欢学习,到处寻师访友, 曾在程颐门下学习。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 意门生。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赶上老 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 门口,等待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杨 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 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 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 师的全部学问。我也要向杨时学习,诚心诚意向老师求教,谦虚谨慎,做尊师重道的好学生。第三,我还学会了交朋友。传统文化告 诉我交朋友要讲究诚实守信,善待他人,与人为善。同学之间有了 困难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感受中华文化使我知“孝”,感受中华文化使我尊“师”,感受中华文 化使我懂“友”。感受中华文化使我还会明白很多、很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炎黄子孙把中华传统文化铭记于心,永世相传。 【篇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 第五章提到板书的运用策略,板书往往是一节课重难点的体现,板书语言要简明扼要,布局要合理,板书可谓是一种艺术,每个老师各有自己的板书风格。板书要形成一种风格那绝非易事。对于新教师而言,写板书可能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而更多的是依赖课件,要达到像老教师那样“拿着一根粉笔上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会板书骆驼各个部位分别的特点以及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以及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是本课的德育目标也是难点。但我也忽略了辅助板书,辅助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小细节上的知识点,比如朗读上的、语言表达手法上的等等。得心应手地写板书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慢慢摸索、练习。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2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遗忘的一般规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遗忘的规律,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复习。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都要过关一首古诗,我发现有些孩子背诗很艰难,背了忘忘了背,或者前一天晚上背好第二天早上就忘记了。因此要运用记忆规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古诗文的背诵以及防止遗忘的发生。首先,我们老师要合理组织材料,古诗词的背

诵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其次,要背诵好古诗文,关键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得顺畅、流利,琅琅上口,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这个时候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往往能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背住了,哪些还不熟,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记忆,经过反复尝试,就能很快记住要背的内容。 我还发现一些学过的词语隔一段时间再听写错误率依然特别高。比如最近复习时期,我给孩子们听写了一二单元的部分词语,孩子们之前怎么错现在还是怎么错,甚至错的更多,感觉之前强调过的都无济于事,全还给我了。不过想想,似乎也不能全怪学生,长时间不复习,孩子早已遗忘了。我想到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法,在每节课上开始,花五分钟给孩子们听7~8个同一类或者相关联的词语,这样孩子吸收得快,词语记忆的效果更好。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3 第一单元第二章提到“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学习即成为,教学及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觉得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加渗透情感教育。比如,可以在语言上激励他们。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多采用正面性的鼓励和赞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对学生的某些过错或错误,使用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进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树立再进取的信心。其次,语文课上渗透德育目标也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完整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一) 冰心说过"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我想,读书和教育学生也是如此。 初读这本书时,我感到书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大段的长句子让人晦涩难懂,提不起兴致来。硬着头皮看下去,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一点点地耐着性子读下去,我发现自己收获颇多。 书中的第二章提到" 理解学生,注重个体差异"这一观点让我产生了共鸣,联系自己的教学,我有了一些想法。 如今社会在飞速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可能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或许是方法受家长、幼儿园的启蒙教育等等很多原因,大多数孩子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学校中表现在与同学相处上,表现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有积极的,当然也有消极的。表现积极的学生自然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欢迎和青睐,而对待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学生很容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反感,即在老师心目中形成"差生"的概念。

所谓的"差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状况可谓百出,而他们最容易表现出的是这样的情况:我喜欢这个老师,我对这门学科比较好奇,学习的动力就比较足,相反,就会比较马虎的学习。我体会到的一点就是:如何能让学生都喜欢你,如何能让学生有好奇心呢?如果这两点做好了,不仅学生学的容易,老师教的也开心,而且成效肯定也是不错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也许是一个关键。 比如说以前班有个小画家——金应威,以前只要一不注意他,就在书上随便乱画,作业本、练习册处处都留下过他的"大作".为此不知说教了多少次,可是他依旧我行我素。一天,教学《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我"利用"他画画的优势,请他到黑板上来画几个不一样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他的积极性很高,其他同学也听得比较认真。而他自己那方面的知识也学得非常扎实。课后,我给了他高度的评价。从这以后,他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改掉了坏毛病。画画上更是不甘落后,在各种比赛中频频得奖。 我们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个体差异(可以称为学生的落差),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真的就是人性。水的落差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学生的落差同样会产生重大的学习能量,这就是资源。利用个体差异资源,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那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就会实 现师生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命意义。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比较好表现,我就设计了一些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我在旁帮助的,收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希望自己也能够当一回小老师。还有的学生比较害羞,回答的声音很低,在这方面,我借鉴了其他老师的一些做法,多表扬他

《作为文化地传播》读书笔记

《作为文化的传播》读书笔记 这本书很简单,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传播与文化以及技术与文化。每一部分都包括四章,其实,整个的结构非常清楚,下面我将从作者简介、内容梳理、问题探讨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部分传播与文化 第一章传播的文化研究取向 作者从杜威开始认真研究传播学著作,发现从杜威切入可以很好的理解传播学,因为杜威著作的关键点在于利用传播的不同意义或者说冲突提出“在所有的事物中,传播是最为奇妙的”这一论断。 那么,从19世纪传播一词进入公共话语时起,美国文化中就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传播概念,作者将传播定义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 什么是传播的传递观呢? 传播的传递观是美国文化中最常用的,传递观源自地理和运输方面的隐喻。在19世纪,信息的移动在本质上被看做是与货物(或人)的位移相同的过程,两者都可以用传播这个名词来描述,这时传播的中心意思就是为了控制,将信号或者讯息从一端传送至另一端。 而电报的出现终结了这种同一性,但并没有改变这种隐喻。(这在第八章当中还会详细谈到)。 所以,在外面思想的最深处,对传播基本理解认定为于传递这一观念:传播的传递观指的就是一个讯息得以在空间传递和发布的过程,以达到对距离和人的控制。 作者认为传播的传递观与一般的政治、经济和技术起源不同,而是来源于宗教文化。传播的传递观现代含义肇始于美洲拓荒时期。(见P5) 什么是传播的仪式观呢? 传播的仪式观在美国人的思想中比较淡薄,在美国学术界向来不是一个主旋律。但其实它是一种更为古老的观点。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 作者认为传播的仪式观与宗教也有关系,源自这样一种宗教观:并不看重布道、说教和教诲的作用,为的是强调祷告者、圣歌以及典礼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说传递观众传播一词的原型是出于控制的目的而在地域范围拓展讯息,那么在仪式观众传播一词的原型则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 为了使读者更好的了解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的差别,作者说可以通过报纸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来理解:(P9) 传播的传递观审视报纸时,发现媒介是一个发布新闻与知识,有时也提供娱乐的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书心得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字不仅局限在课堂中的体现,还应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中、课后的反思中及长期的关注中。只有这四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量和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做到六认真: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

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首先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其次,教师应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

关于教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教学的读书笔记 【篇一: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 篇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 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 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 小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 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 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 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 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 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 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 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 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 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 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 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第一单元第二章提到“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学习即成为,教学及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觉得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加渗透情感教育。比如,可以在语言上激励他们。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多采用正面性的鼓励和赞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对学生的某些过错或错误,使用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进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树立再进取的信心。其次,语文课上渗透德育目标也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人格,在一次次情感的熏陶下,学生受到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此达成。 读书心得二 第五章提到板书的运用策略,板书往往是一节课重难点的体现,板书语言要简明扼要,布局要合理,板书可谓是一种艺术,每个老师各有自己的板书风格。板书要形成一种风格那绝非易事。对于新教师而言,写板书可能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而更多的是依赖课件,要达到像老教师那样“拿着一根粉笔上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会板书骆驼各个部位分别的特点以及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以及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是本课的德育目标也是难点。但我也忽略了辅助板书,辅助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小细节上的知识点,比如朗读上的、语言表达手法上的等等。得心应手地写板书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慢慢摸索、练习。

读书心得三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遗忘的一般规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遗忘的规律,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复习。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都要过关一首古诗,我发现有些孩子背诗很艰难,背了忘忘了背,或者前一天晚上背好第二天早上就忘记了。因此要运用记忆规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古诗文的背诵以及防止遗忘的发生。首先,我们老师要合理组织材料,古诗词的背诵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其次,要背诵好古诗文,关键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得顺畅、流利,琅琅上口,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这个时候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往往能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背住了,哪些还不熟,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记忆,经过反复尝试,就能很快记住要背的内容。 我还发现一些学过的词语隔一段时间再听写错误率依然特别高。比如最近复习时期,我给孩子们听写了一二单元的部分词语,孩子们之前怎么错现在还是怎么错,甚至错的更多,感觉之前强调过的都无济于事,全还给我了。不过想想,似乎也不能全怪学生,长时间不复习,孩子早已遗忘了。我想到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法,在每节课上开始,花五分钟给孩子们听 7~8个同一类或者相关联的词语,这样孩子吸收得快,词语记忆的效果更好。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1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 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

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 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完整版)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3篇(最新篇)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3篇 有效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来解决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方向。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范文1: 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领悟或者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他掌握的就是一大堆死知识,是行尸走肉。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在教学中是否是为了达到目标,而把过程给省略了呢?是否为了省时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了呢?是否为了节省更多的成本,而排斥学生的思考呢?是否把教学过程庸俗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教师所讲的东西呢?是否我们培养的就是那些不思考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 好学生呢?是否我们在困惑,为何学生学了那么多,却不会运用,盘活呢?以前曾看过的一个故事窜入了我的脑海 一个外国的孩子,他正在独自玩沙,显然玩得很专心也很有耐心。他用小铲把沙装进漏斗,开始的动作比较笨拙,动作也很慢,玩了一会儿逐渐熟练了,动作也越来越快,但他发现总也装不满,疑惑地看了一阵漏斗之后明白是因为漏斗会漏沙,于是就用手指堵住漏斗底部的漏口,这样终于使漏斗装满了沙子。然后他试图把漏斗里的沙子倒进瓶子里,可是发现从手指移开到对准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这个外国孩子开始加快手移开的速度,几次之后,他突然意识到,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沙子会一点漏地顺利进入瓶子。于是他按

照这种方法很快装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时欢快地笑起来并回头看看妈妈,而妈妈则拍手以示鼓励。 一个中国孩子玩沙,他一开始也是忙着拿起漏斗向里面装沙子,也同样是发现了沙子进漏斗后都流出来,所不同的是旁边的母亲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把漏头直接对准瓶口,然后再灌沙子。结果孩子没经历任何挫折、也没有体验任何失败就立刻学会了正确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了沙坑不玩沙了,因为这个玩沙的过程一被简化就没什么意思了。 当那个外国孩子还在津津有味地与沙同乐的时候,这个中国孩子已经玩腻了,正缠着妈妈要抱。 想到这儿,我的心情已不再平静:在教学中,我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了吗?我是否也充当了中国妈妈的角色?对于孩子学新知的探索过程,我是否总是在无意或在好意中干扰了这一过程的自然进行?答案肯定的! 不止做过,还不止一次。在我的思想理念中,虽然已有了一些强调过程的意识,但我也不是认为孩子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就越好吗?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不也多少次地手把手地教孩子,让他们很快地学会比较难的知识吗?忽然想起了以前听过的做中学玩中学,原来还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终于,在我的脑中理论和实践的断路给联结上了: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理论与实践链接的顿悟的惊喜令我兴奋! 在未来的日子里,就让书香继续浸染我吧,我将会迎接更多的反省! 运笔至此,发现已难再下笔,只能感慨: 一笔难书尽此书的奥妙啊! 因本人的眼力、领悟力、素养的限制,实难把其精髓处一一道来,还是让我们一起都去看看这本书,亲自去感受感受、体验体

文化读书笔记4篇

文化读书笔记4篇 范文大全其他范文读书笔记〔文化读书笔记篇〕 这次寒假里学习了《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 范范一翻发现里面云集了各种新颖的教育观点和理论。 书中条理清晰的向我们娓娓道来:什么是儿童什么是儿童文化。 再一一列举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点将近代的各大教育学家的理论和实践行为详细的展现了出来真是受益匪浅。 特别是里面的一个观点吸引了我的注意:儿童崇拜。 乍一听觉得很是新鲜。 这是不是把儿童捧上了天带着这个疑问继续看下去。 原来这些提出儿童崇拜的人未必不知道儿童淘气的一面。 只是他们又发现了儿童生活的另一面这是超出成人的一面值得我们成人学习的一面。 回想自己工作年来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孩子们的纯净目光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孩子们的善良之心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快乐。 还记得在语言科学类活动中孩子们的精彩回答往往会成为下一个生成的新主题内容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孩子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用稚嫩的笔绘制出了似大师般美轮美奂的作品。 特别是有几次我身体情况欠佳的时候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发

老师你好点了没有老师我帮你捶捶现了我的异样纷纷上前问候:背吧!老师你要多喝水哦!一句句温馨的关怀话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温暖。 我想这些提出儿童崇拜的人不是说要否定儿童继续成长否认 儿童的成长需要成人的帮助。 只是他们从儿童的生命中窥出了天机因而由衷的发出感叹的 言辞、崇拜的的话语。 我们应该从中感悟其中的对儿童世界的尊重和认识。 我们在任何一次对儿童某一方面的发现都能唤起一种儿童崇拜。 因此让我们努力去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吧让我们欣赏孩子们的 生命吧让我们谦逊的向孩子学习吧让我们真诚的崇拜儿童吧。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文化读书笔记()| 看了余秋雨的这些散文我感触颇深他的每一篇*都带给我一 次心灵的洗礼很是震撼但最让我喜欢的还是他的《废墟》这篇* 它里面的话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思想在极大数的人都认为完整才 是美的时代。 他却提出了一个可以说是另类的想法废墟也是一种美也许嫩 绿的叶子象征着希望可是谁又能否定飘落的秋叶就不是一次生 命的轮回吗就不是另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落叶是人们心中“废墟”的代表可是它却赋予着别样的精彩难道不是吗 圆明园曾代表着皇家高贵的身份和无尽的财富可是现在当我

教师读书心得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 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 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 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 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 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 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 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 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 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 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 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 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 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

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 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 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 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 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 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 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 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 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 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 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 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 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 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 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 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 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教育类读书笔记

爱的奉献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

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读书活动,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徐家集中心小学 王运玲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郭艳 书中提到“教育的艺术同时也需要给予信念”接着举一例子:有一位老师在给临毕业的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时他把学生们带到实验室给他们的最后一次实验“水的三种形态”老师对孩子们教育道“人生也有三种形态当你对生活将0℃以下的态度时你的人生便是结冻的冰当你对生活持平常态度的话人生便是水虽可流动但却无法过湖河的局限如果你对生活持100℃的激惜你却是水蒸气能够不受限制积极生活。” 心得体会: 老师的教诲无限给学生们以崇高的人生信念要乐观积极而向上的生活。育人更需要讲艺术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人能给人说笑了有的人能给人说跳了。可见说话要讲艺术话有三说巧说为妙。由于参试率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对控制流生工作抓得很好这就导致了初三学生各班都有一批习惯差基础差的学生。面对马上开始的第一轮数学复习这一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复习效果。但是老生常谈的教育对他们好象刀枪不入作为非班主任的数学教师更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如何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去教育他们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最近我尝试着去做果真收到不同的效果。现与大家交流一下请提宝贵意见。 付诸实践: 最近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知识一次我让同学们把复习题做

在课堂笔记上课后收上来时仍和平常的结果一样::三(8)班有18位同学用了一张纸交上来。我把每一位同学的笔记批上了“优”和日期这18张纸我只给打了日期。辅导课上我没让科代表发下去而是让科代表又从课堂笔记中挑出比较上档次的10余本单摆放在一起其余的笔记放在一起18张纸也放在一起分三类摆在讲桌上。上课铃声落后同学们都注视着我而我故意盯着讲桌上的三类笔记。同学们也把目光转移到讲桌上的笔记有的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对比的效果。然后我让只用一张纸做的那18位同学站到讲台上问:“知道为什么要把大家叫到这儿吗?”这18位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没有课堂笔记。但是只有两个同学是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小声说的大部分同学只认识到表面的错误。我又接着说:“请大家互相看一看我们18位同学。”(他们都互相看了看因为当中有成绩稍微好的有一窍不通的有在年级都调皮出名的经过对比谁都不希望和××是一种类型的。)之后3位成绩稍好的同学也低下了头。我又帮他们分析:“大家的座位是无规则地分散在各个组却不约而同地随便拿一张纸当课堂笔记。表面上是因为没有课堂笔记而站在一起受批评请你们思考一下我们这18位同学实质上的共同缺点是什么?”又有几位同学低下了头有人小声嘀咕:“是学习习惯不好。”我又趁机帮他们认识自己:哪些同学肯交头接耳哪些同学作业潦草哪些同学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哪些同学解题过程不详等。这时他们确定能承认自己是有这些不良习惯。我又启发他们:“这些不良习惯造成的一个共同后果是什么?”他们大都表示:“后果是成绩不怎么突出。”“成绩总也上不去”“越来越学不会”。然后我

企业文化读后感合集

企业文化读后感范文 前不久,我在某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海尔”人在接待参观者的整个过程中,主人总是坚持面朝着参观者边倒行边介绍情况,许多参观者对这种“倒行工作法”费解,时常有人问:“你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难受?”但听到的回答却总是一样的,“面对你们是一种尊重”。大家知道,海尔集团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海尔”之所以能快速成长为企业巨人,关键因素就是因为它锤炼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且使之在职工心中深深地扎了根,不断开出芬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海尔”现象及其培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许多专家、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成为人们前进的路标和旗帜。 说到这里也许就会有人问:企业文化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专家已经给出了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又称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处于核心地位。 那么,企业文化有多神奇呢?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指出,你可以毁掉海尔,但你毁不掉海尔文化。正象一位会再哲人所言,今天你听到可口可乐被火烧尽的消息,明天就造一个新的可口可乐,因为有可口可乐的文化在。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魅力是无穷的。 我们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同样需要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如果站在金融业风险和竞争的角度,我们信用社不仅需要企业文化,而且迫切需要。如果缺乏了企业文化,我们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发自内心的动力和追求,就仅仅是只具备外表,而缺乏内涵和活力,如果要说有活力,也难以持久保持。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上还停留在表层和初始阶段,还停留在感性和模糊的认识上。那什么是信用社的企业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建设?这一问题我思索了很长时间,而且我相信,它同样也困扰着我们每位信合员工,更需要我们每位信合员工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来浇铸。那么,如何塑造我们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呢? 我认为,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一是要优化用人机制。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善于经营人才,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我们信用社必须改革用人机制,真正做到“能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13017042.html,,请保留此标记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任人唯贤”的用人文化;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价值创造力,才能充分调动全员参与企业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创建明确、具体、富有强大凝聚力的目标价值导向机制,把信合员工的意志和行为引向同一个方向和目标,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使员工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荣辱感,共同的责任心,从而增强信用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提升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打造全新的农信品牌。 其次要围绕服务和创新,强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一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海尔集团的服务理念是“顾客永远是对的”。也就是说,顾客的需求是没有错的,那么,企业永远都要为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作为服务“三农”的信用社就要围绕“农”字做文章,切实要把农户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创新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