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

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物理学 060702

二、专业简介

物理学属理学类专业,与数学、化学、电子技术、教育技术等学科密切相关。物理学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基础和前沿专业,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先导。物理学专业于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现有专兼职教师1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6名,校级教学创新团队一个,宁南山区物理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个。主要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物理实验技能,获得物理基础研究或物理教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落实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政治道德素养、专业知识扎实且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紧紧围绕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知名的教学型师范院校”的战略目标,适应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要求,充分体现学校、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构建特色、追求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自主开发课程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强化教育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教育和更多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全面发展。

四、专业目标定位

物理学的范围涵盖了整个物理和工程领域,融物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教学型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物理学、数学等理论为基础,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基础物理和理论物理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目标

物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健的体魄,能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实验技能,获得物理基础研究或物理教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的

专门人才。

六、培养质量规格和要求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实验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具备优良的科学素养,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工作态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3.掌握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一般规律,具备从事教育职业的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对物理教学进行改革的能力;

4.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5.掌握坚实的、系统的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具备从事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物理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等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7.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相关知识,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到物理教学实践中,了解和熟悉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和政策;

8.具有英语读、说、听、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期刊;

9. 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会讲普通话,并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七、学制和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学位:理学学士

八、学时、学分要求及分配

总学时:2400

总学分:164学分。课内理论教学120.5学分,其中必修课103学分,选修课17.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9.5学分;创新与技能4学分。

九、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学位课程、特色课程

(一)主干学科

物理学专业涵盖的重要学科有:物理学、数学、教育学。

(二)主要课程/学位课程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学、高等数学、英语、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中学物理教学论、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普通物理实验。

(三)特色课程

十、主要实验课、实训课与实践环节

主要实验(或实训)课程: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开放设计实验、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实践环节:课程教学见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十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一)学分安排

1、通识教育平台:50学分,其中课内理论教学:41学分,课内实践9学分。必修课44学分,选修课6学分;

2、学科基础平台:15学分;

3、专业教育平台:47.5学分

专业基础24学分,专业核心12学分,专业方向11.5学分;

4、教师教育平台:24学分,其中必修14学分,选修6学分,实践4学分;

5、实践教育平台:43.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9学分,教师教育4学分,专业课内实践3学分,学科专业实践23.5学分,学生实践创新与素质拓展4学分。

(二)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平台: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14学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4学分)、“大学外语课程模块”(16学分)、“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3学分)、“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模块”(2学分)、“专业认知及职业素养与发展课程模块”(5学分)、“综合教育课程模块”(6学分)等七个领域的课程模块构成。各个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在物理学专业领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发展。

2、学科基础平台:共设计包括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方程二类本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15学分,332学时。通过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专业教育平台:设计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三个模块。47.5学分,922学时。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受到进行物理实验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能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基础课:强调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4学分,436学时。

专业核心课:强调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核心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为成为专业人才

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12学分,216学时。

专业方向课:专业方向课程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以

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为指向,并充分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际应用前景。设计

2个模块,11.5学分,270学时。模块一,基础物理方向,与学生从事基础教育密切相关,

体现专业应用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块二,应用物理方向,物理学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提升,

为学生深造选择打基础。

4、教师教育平台:本模块旨在使学生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

必要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能,具备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从

事教育工作的能力.课程设置分为教育理念类、教育知识与教育技能类、教育实践类、现代

技术类等,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必修课14学分,324学时,选修课6学分,108学时,

集中实践14学分。

5、实践教育平台:主要由“通识教育实践”、“教师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学科专

业实践”、“学生实践创新与素质拓展”等几部分构成。“学生实践创新与素质拓展”要求学

生完成4学分,加上学科专业实践,共计43.5学分,突出“实践育人”、能力培养和应用型

人才培养理念。

十二、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资格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64

学分,其中必修课最低136.5学分、选修课最低27.5学分、实践环节最低39.5学分、创新

与技能最低4学分,取得毕业资格。

(二)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通过校内英语学位综合考试,经本人申请,并符合学校学士学位

授予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三、主要课程(学位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高等数学(I、II)课程编码:06070201Dr01 06070201Dr02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付里叶级数、常微分方程、

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培养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计算方法和技巧以及以数学为工具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建议使用教材: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

[1]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三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所选教材获得过国家优秀教材奖.

2、课程名称:力学课程编码:06070201Pr01

课程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质点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功和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角动量及守恒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机械振动,机械波,流体力学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理论性强,教学中要注意系统讲授。

建议使用教材:

赵凯华、罗尉茵主编.《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参考书目:

[1]梁昆淼.《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

[2]孙宗杨、汪克林.《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3、课程名称:热学课程编码:06070201Pr02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分子运动论,热力学基础和物性学基础。

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基础课,主要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以及与热相联系的各种规律的科学,主要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统计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物性学方面的知识。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物质热运动形态的特点、规律和研究方法,掌握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热学在近代科学技术和生活上的应用。

本课程理论性强,教学时要注意系统讲授,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建议使用教材:

黄淑清、聂宜等编.《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参考书目:

[1] 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等编.《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2] 秦允毫编.《热学》,高等教育出报社,1990.

[3] 张三慧、沈慧君等编.《大学物理学(热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4] 赵凯华等编.《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包科达编.《普通物理学(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4、课程名称:电磁学课程编码:06070201Pr03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稳发行恒电场、稳恒磁场、似稳恒电磁场和迅变电磁场、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的规律,以及电磁场对电荷、电流作用的本质;掌握解决该领域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

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具有独立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所遇到的电磁学问题。

本课程理论性强,讲授时要注意精讲多练。

建议使用教材:

梁灿彬.《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贾起民. 《电磁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梁绍荣. 《电磁学》(普通物理学第三分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3]赵凯华.《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课程名称:光学课程编码:06070201Pc02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和近代光学。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几何光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近轴成像的计算和成像作图法;掌握经典光学的主要原理和应用,了解现代光学的发展,以及有关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具有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关光学的问题。

本课程理论性强,讲授时要注意精讲多练。

建议使用教材:

张阜权. 《光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

参考书目:

[1]赵凯华. 《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2]母国光. 《光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

[3]王正清.《普通物理学.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

6、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课程编码:06070201Pk01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结构,量子力学基础,核物理和基本粒子。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原子物理的基本实验和基本理论,加深对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解以及了解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原子物理中的初步应用;锻炼在本门课程领域内综合运用力、热、电磁及光学等基础知识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理论性强,讲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

建议使用教材:

陈宏芳. 《原子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参考书目:

[1]郑乐民. 《原子物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胡镜寰等. 《原子物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

[3]王楚等. 《基础物理中的数学方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4]杨福家. 《原子物理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5]赵凯华等. 《量子物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7、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编码:06070201Dc01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复变函数概论、数学物理方程。

数学物理方法是物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在“高等数学”课程基础上的又一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它将为学习物理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的数学处理工具。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培养学生学生如何把各种物理问题翻译成数学的定解问题,并掌握求解定解问题的学习能力或方式,可以教会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如分离变数法、傅里叶级数法、幂级数解法、积分变换法、保角变换法、格林函数法、电像法等等。

建议使用教材:

梁昆淼主编.《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严镇军.《数学物理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

[2]严镇军.《数学物理方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吴崇试.《数学物理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8、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课程编码:06070201Pk04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分析力学。

理论力学是大学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普遍规律有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习能力或方式,可以获取利用物理方法和数学工具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高屋建瓴驾驭高中物理教材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后继理论物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理论性强,讲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

建议使用教材:

周衍伯编.《理论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参考书目:

[1]陈世民.《理论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课程名称:电工学课程编码:06070201PA02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实验两大部门,其中理论部分包括电路和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电路中的暂态分析,藕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等;实验内容包括照明路的安装,电路基本定律的验证,三相负载的连接等。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较好地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分析电路的方法等电路理论,并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电机、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电路设计能力;并为学习本课程和后继课程——电子线路等打好理论基础;

本课程理论性强,讲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

建议使用教材:

秦光戎.《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参考书目:

[1]易沅屏.《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罗守信.《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

10、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课程编码:06070201Pc0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力学实验、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和光学实验、原子物理实验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测量与分析,加深对普通物理理论的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普通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普通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后续实验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同时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作奠定一定的实验技能。

建议使用教材:

吕斯骅等编.《基础物理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 丁慎训等.《物理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周殿清.《大学物理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编码:06070201Pk06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学发展史上著名实验;近代物理一些专门领域(如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现代光学、微波等)中的代表性实验;近代实验物理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真空.X光衍射、磁共振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关键性一环。

建议使用教材:

《近代物理实验》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2、课程名称:量子力学课程编码:06070201Pk02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力学量与算符的关系,及电子自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矛盾的特殊性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初步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量子力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深化

和扩大在普通物理中学过的有关内容。为学生以后的物理教学或进一步学习与提高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要求学生明确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属性,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一些重要方法,并初步具有运用这些方法解决较简单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理论性强,讲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

建议使用教材:

周世勋编.《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曾谨言编.《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2]L. I. 希夫编.《量子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钱伯初、曾谨言编. 《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科学出版社.

13、课程名称:电动力学课程编码:06070201PA01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狭义相对论”。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石,其建立了一套崭新的时空观,涉及高速运动;2、研究电磁场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3、相对论和电磁相互作用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作用,涉及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通讯、科学技术各领域各方面。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通过对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的学习加深对电磁场性质的理解;

使学生获得处理一些基本电磁现象的理论方法,培养初步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获得狭义相对论时空观,掌握相对论时空概念、相对论协变形式的电动力学和相对论协变形式的力学。

本课程理论性强,讲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

建议使用教材:

蔡圣善等编著.《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周硕宏等编.《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 John David Jackson 编著.《经典电动力学(第3版影音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4、课程名称:物理学科教学论课程编码:06070201Tr04

课程简介:物理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介绍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学习物理的认知规律、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物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教材分析、物理教师的工作、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物理教学评价。教学采用讨论式学习、模拟训练、动手操作以及课堂教学观摩的方式,提高师范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科方法论的知识和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物理教师的工作能力。

建议使用教材: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 胡炳元朱铁成.《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孙枝莲闫桂琴.《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杨薇.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十四、专业教学计划表

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安排

十五、物理学专业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十六、物理学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

十七、物理学专业各学期开课计划表

十八、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周运行安排

△实习/训准备▲机动⊙课程/专业见习?(可机动处理)十九、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表

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二十、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二十一、附件

附件1 通识课程(平台)(50学分)

附件2 实践教学(平台)(28~30学分)

注:

1、实践教学学分 = “通识教育实践学分” + “实践教学学分” + “教师教育实践学分”= 9 + (18~20)+ 14 = 41~43

2、军训学分已含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中,此处不做重复计算。

3、“学生实践创新素质拓展”模块中“1 - 2”学分计算办法,按照获得项目奖励的规格和等次酌情计算。

4、标“*”符号的课程学分已计算在“通识课程”中,“实践类课程”不再做重复计算。

5、“学科专业实践”与“学生实践创新素质拓展”规定学分为必须获得的最低学分,超额获得学分不可与其他学分相互替代。

6、各专业学生须在“实践教学(平台)”中获得27.5 –30个学分,但最低不能少于27.5个学分。

附件3 教师教育类课程(24学分)

注:1、“教师教育类”课程共设计38个学分;其中必修14学分,选修6学分,实践4学分;

2、学科教育教学见习和实习学分(2+8=10学分)已统计在“实践课程模块”中,故在“必修课程模块”中不再做重复计算;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开设在第5学期开设。

附件4 物理学专业实验实践环节教学安排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一、学科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是其它与电类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西安邮电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二级学科。 电子工程学院由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等教学和科研机构组成,实验条件优良、实验设备先进。学院的师资雄厚,其中有教授16 人,副教授44人。形成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等6 个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 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0 余项,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与学科方向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身体健康,有志于现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硕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属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部审核,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专业 (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 Physics(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 二、专业培养目标 该班旨在培养法语水平高,适应全球(特别是欧洲)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级理学、工学的复合型人才。除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电子或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外,还需要精通法语、懂英语,特别要求了解国际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所学专业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特色即中法联合培养,让学生博采中法教育的精华,使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数理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并对所学专业及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物理、数学、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 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较熟练地掌握二门外国语(法、英),能够阅读专业的外文书刊、资料。 (3)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所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 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本科四年(武大二年、法国二年),硕士二年(法国)。 学分:100(武大)+ X(法国) + Y(硕士) 五、学位授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物理电子学(080901) 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 集成电路设计(99J2) 二、培养目标 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 - r 、?、j ?、.、r , 三、培养方向 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 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 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 导等专业方向;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 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 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 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 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物理学(基地班)培养方案

物理学(基地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方案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物理基础宽厚扎实,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2.物理基础宽厚扎实、实验综合素质优秀; 3.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4.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检索和阅读外文文献能力; 5.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多门应用软件; 6.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物理学、光学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普通物理实验Ⅰ-Ⅲ、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实验、近代物理实验Ⅰ-Ⅱ、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Ⅰ-Ⅱ、固体物理Ⅰ-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应用软件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普通化学及实验A、数学物理方法、磁性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实验方法、计算物理、理论物理基础、计算物理实验、原子核物理基础、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物理实验、原子结构、原子分子光谱、弹性动力学、微波原理与技术、声学实验、激光物理、集成电路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含实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含实验)、电磁测量技术实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综合信息技术实验、嵌入式系统软件与单片机C语言开发、FPGA和CPLD的HDL设计、光通讯原理、信息光学、光电子学、光学专门实验、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和智能化光电仪器设计基础、前沿物理讲座、研讨课、科研训练等 四、专业特色 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是突出物理学人才培养的三个特色:一是使学生掌握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特色”;二是系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良好的科研训练—“实验特色”;三是参与科学研究,倡导学术交流,培养创新能力—“学术特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四个专业的特点,在外语、数学、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的课程设置上侧重点和要求均有所不同,首先是加强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外语能力,做到生活外语和专业外语双强;二是开设研讨课,增加经典物理和前沿物理课程,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三是增加综合性新实验,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分解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化学化学专业人才,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水平: 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刻苦勤奋,并能胜任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和物理化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物理化学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A、绿色物理化学B生物物理化学 C. 化学电源材料 D. 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 E 催化化学 F. 纳米材料化学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学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至少获得35学分。剩余一年半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如果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规定的课程学完,并得到足够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必要时,研究生经批准也可适当延长学业,但最多不超过一年。四、课程设置 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 研究生的必修课均为考试课程,采取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选修课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由主讲教师出卷并批改给出成绩,考后及时把成绩上报研究生学院,登记在《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中并由主讲教师签名。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17普通物理A考研真题2011年

专业课资料研发中心 《跨考考研专业课通关宝典·历年真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普通物理A考研真题2011年 共三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跨考教育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617普通物理A 1、(20分)在铅直水平面内有一光滑的半圆形管道,圆的半径为R。管内有一条长度正好为半圆周长R π的链条,其线密度为λ,如图所示。若由于微小扰动,链条从管内向外滑出。求:(1)当链条刚从管口全部滑出时的速度; (2)当链条从管口滑出的长度为 1 3 x Rπ =时的速度与加速度。 题1图 2、(20分)一线轴质量为m,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大小半径分别为R和r,小半径的轴上绕线,以力F拉线,拉力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用θ表示。线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问:当摩擦系数为μ满足什么条件时,线轴为纯滚动;此时线轴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各为多少? 题2图

3、(15分)一艘静长为90米的飞船以速度v=0.8c 飞行。当飞船的尾部经过地面上某信号站时,该信号站发出一光信号。 (1)当光信号到达飞船头部时,飞船头部离地面信号站的距离为多远? (2)按地面上的时间,信号从信号站发出共需多少时间t ?才到达飞船头部? 4、(15分)两个接地的半无限大导体板垂直相接,点电荷q 与两个板的距离均为a 。求q 所受的静电力以及整个体系的相互作用能。 题4图 5、(20分)球形电容器加电压U ,两个极板的半径分别为a 和c=4a ,极板之间充满与极板同心的两层导电介质,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分别为1012023=2=2=εεσσεεσσ=、和、,两介质界面的半径为b=2a 。求 (1)介质内的电流密度; (2)两介质界面处的自由电荷量。 题5图

等离子体物理培养方案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主要研究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电子学以及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聚变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重点研究其产生、维持的理论和方法,微波等离子体激光、微波等离子体沉积及新材料制备等。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等离子体重要物理过程的粒子模拟技术(PIC技术)。等离子体电子学主要研究电磁场或电磁波和电子注及等离子体的三元相互作用,探索新型高效率、高功率微波器件。聚变等离子体学主要开展对受控聚变中所涉及的基础等离子体物理学进行细致研究。重点开展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及加热机理,探索新型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微波等离子体实验技能和基本的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了解等离子体物理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2.计算等离子体物理 3.聚变等离子体物理4.等离子体电子学 5.等离子体诊断6.太赫兹科学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后方可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

《地球物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基地班)

《地球物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地质学专业,必修,72学时) 一、教学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人才基地各类专业总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地球物理学导论》(必修)课程教学的宗旨是使地质学基地的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重点掌握各类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原理、技术。 地球物理学是利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组成、空间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而解决地质问题的间接方法。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数理基础理论,深入理解地球物理场的实质;另一方面,培养综合应用地球物理资料解决地质问题的实际技能。重点是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以及个性化)的培养。 本课程在取材上,注意参考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外有关教材和文献,在适当兼顾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前提下,重点是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的介绍,突出该部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在区域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的应用。比较全面地介绍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震学(重点是地震勘探,天然地震做为基本了解)、地热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以及在地质学研究中的综合应用。力求反映地球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新理论、方法和前沿及新进展。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1.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为72学时。课堂讲授为74%~78%,实习占总学时的22%~26%,6学时/周,大约需要12周时间。 2.授课方式 采用讲授、实习与习题、课堂讨论三大块有机结合。 (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侧重于地球物理与地质紧密结合,尽可能避免冗长的数学理论推导,强调有关数学公式的物理意义。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式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方式。在教学手段上,为了让学生做好笔记和有思考的余地,除保留必要的板书和推导外,凡能够用图形/表格表示的内容,均以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每次讲授新的内容之前,以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程的内容,一方面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状况,亦有利于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大纲、教案、习题等均上网公布,供浏览学习。 (2)为配合课堂学习,深入掌握所学理论、概念,每次课后安排相应课外习题或思考题,一方面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地质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每章安排1-2次实习,除了培养学生对地球物理图形综合分析能力外,训练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部分定量处理和简单图形/图像显示及图形解析,达到深化对地球物理资料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目的。 (3)每章结束时提供1-2篇反映本章理论前沿进展的文章,供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参考。在讲授、实习、学习参考文献等过程中,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以求深化认识,探索前沿领域。对难度较大的习题和带有共同性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4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掌握扎实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适应21世纪的教育发展要求,能从事中等学校的物理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进行物理实验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进行物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能力、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计算机、普通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等专业技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2. 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进行物理实验研究的能力; 3.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4.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 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教育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物理学 (二)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 四、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八年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四年制本科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中科大物理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及名称培养单位代码招生类专业代码及名称培养单位代码招生类别 070121★数学物理001 硕,博3 623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中国科大出版社数学分析:极限、连续、微分、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4 802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李炯生中国科大出版社《空间解析几何简明教程》吴光磊高等教育出版社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二次型与内积;解析几何:向量代数,平面与直线,常见曲面 070201理论物理004 硕、博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4 811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第一卷曾谨言科学出版社第三版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波函数和波动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算符与表象变换,对称性及守恒定律、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定态微扰论、量子越迁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04 硕、博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4 811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第一卷曾谨言科学出版社第三版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波函数和波动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算符与表象变换,对称性及守恒定律、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定态微扰论、量子越迁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004 硕、博 234 硕、博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4 83 5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学》徐克尊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子物理学》杨福家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原子物理学》褚圣麟高等教育出版社《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子结构和光谱、分子结构和光谱、量子力学概论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004 硕、博 4 808 电动力学A 《电动力学》郭硕鸿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包括低速和高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狭义相对论 4 872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等离子体物理导论》F. F. Chen科学出版社1980《等离子体物理原理》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中国科大出版社1988 单粒子理论、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波动、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070205凝聚态物理002 博 203 硕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080402 专业名称:物理学基地班 Physics 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材料物理Materials Phys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造、创新、创业”(“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分类培养、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系统的较宽的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或材料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本基地班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 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使学生掌握宽广坚实的物理学知识;系统地熟悉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毕业后可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1、人才类型、特色 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当代科技前沿及生产发展中的一些新问题,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知识结构 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实验研究的能力,掌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3、能力结构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物理教学的能力;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现场处理能力、沟通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 4素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 5、职业资格要求 取得中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2001基地班期中考试(下)答案

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化学(下)》期中试卷 一、(45分)填空及单项选择 1.若反应2A +B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1[][]1[] 22d A d B d D r dt dt dt =- ?=-=?,则其反应级数为:( D ) (A )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不能确定 2.400K 时某气相反应速率常数311 10p k kPa s ---=?,速率常数用c k 表示则为:( A ) (A )3113.326 c k dm mol s --=??; (B )43113.010 c k dm mol s ---=???; (C )3113326 c k dm mol s --=??; (D )73113.010 c k dm mol s ---=??? 3.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化学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级数: (1)某反应不论起始浓度如何,完成65%的时间均相同,该反应为 1 级反应; (2)某反应速率常数单位为mol ?dm - 3?s - 1,该反应为 0 级反应; (3)某反应以反应物浓度的倒数对时间作图,可得一直线,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4)某反应消耗3/4所需的时间是其半衰期的5倍,此反应为 3 级反应; 4.A ,B 构成1-1型对峙反应,用H + 催化可构成2-2型对峙反应: 1 2 k k A B , 34 k k A H B H ++++ , 则k 1, k 2, k 3, k 4的关系为:( D ) (A )1324, k k k k ==; (B )1324k k k k ?=?;( C )1324k k k k +=+;( D )1423k k k k ?=? 5.反应()()12 k k I A B, II A D ??→??→, 已知反应I 的活化能E 1大于反应II 的活化能E 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B 和D 的比例? ( B ) (A )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D )降低反应温度 6.某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1/2 214/2k k k k =,则该反应表观活化 能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为 E a =E 2+1/2(E 1-E 4) ,表观指前因子与各基元反应指前因子的关系为 A =A 2(A 1/2A 2) 。 7.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C ) (A ) 互碰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 c ; (B )互碰分子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 c ; (C) 互碰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 c ;(D )互碰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 c ; 8.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B ) (A ) 立即分解; (B )有一时滞; (C )发出辐射; (D )引发链反应 9.已知E Cl -Cl =243 kJ mol -1,E H -H =436 kJ mol - 1,用光照引发链反应H 2+Cl 2=2HCl ,所 用光的波长为( B ) (A )4.92×10-4m ; (B )4.92×10-7m ; (C )2.74×10-7m ; (D )1.76×10- 7m ; 10.已知HI 的光分解机理为: HI+h ν→H+I H+HI →H 2+I I+I+M →I 2+M 该反应的量子产率Φ=___2___. 11.支链反应与直链反应最基本的区别是 . 12.若增加离子强度,对下列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影响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Co(NH 3)5Br]2++Hg 2+ 增大 ;(2)CH 3COOC 2H 5+OH - 不变 ; 13.已知18℃时,Ba(OH)2、BaCl 2、NH 4Cl 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2.88×10- 2、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及相关前沿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进一步深造的潜力和基础;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品德;培养能在物理学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培养要求 通过强化数学和物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初步掌握从事一些物理基础型研究,以及密切相关的材料学研究和光电应用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强调学生具备进一步深造的潜力和基础。 注重通识教育,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技术文献,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有效地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良好的素质、道德修养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能够胜任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物理学科的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相关科研项目和良好的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需求及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培养目标,以一批优秀教师为保障,深入贯彻博学笃行的专业学风,通过学科交叉延伸促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六、主干学科 物理学

七、品牌课程 计算物理及其应用、量子力学、复变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61.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35.5学分,选修26学分。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湘潭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1)

中科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02材料科学基础 考研专业课内部辅导班( 历年分数线 考试大纲 考研真题)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 第一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考研专业课辅导班系列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802) 科大科院考研网

第一讲《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 本讲目录 ?1.学校、院系、专业情况介绍 ?2.就业前景分析?3.历年分数线分析?4.考试大纲简介?5.试卷分析 ?6.录取情况分析?7.本专业报考难度分析 ?8.考研流程图

第一讲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学校、院系、专业情况介绍 一、中科大简介 1、211 、985 院校,自主划线 2、未曾大规模扩招,学校国内外信誉好 3、地处安徽合肥接近一线城市 4、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人数,相对公平 5、校内调剂方便,机会多 6、硕博连读方便

第一讲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 材料系情况介绍 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范围 1.材料设计与计算2.光电转换过程与材料 3.燃料电池与燃料处理 4.储能电池5.热电转换 6.生物材料 7.纳米功能材料8.高分子材料 101思想政治理 论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2材料科学基 础或813高分子 化学与物理或 815固体物理或 832普通物理B或 846综合化学 1.材料科学基础:晶体 学基础,常见的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缺陷,化学热力 学基础,相平衡与相图, 相变,晶体中的扩散,成 核生长理论等。 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综合化学:参考化学院 070300化学专业相关科目。

第一讲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学校、院系、专业情况介绍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专业简介 1.在科大,材料类专业归属化学院,学院实力强大,同行认可度高。 2.就业前途广阔,相关行业均可。本专业毕业之后继续深造的机会(读博,出国)较多。 更多详细情况可以登录科大网站浏览

应用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物理》专业是在原有应用物理专业方向基础上,于年建立的新专业。拥有物理电子学博士点,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省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以及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专业办学依托。拥有先进软、硬件设施的光电子实验室。将光电信息技术作为专业方向,致力于为光电子学科、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提供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研究生生源,同时兼顾电子产品的研制开发及在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内工作的就业需要。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养,在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技术等相关科技领域中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也可继续攻读应用物理学及与之有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本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有为祖国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和方法。()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一般修读四年,学生在学期间修满本方案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学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分;学生可在自主发展课程部分继续选修专业课程也可自主选修其他开放课程,应修满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 案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技适应能力。为了使学生有更好的个性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本专业在三、四年级特设信息物理工程、薄膜及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应用、核技术与应用三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光电子、通讯、交通、材料、真空和薄膜领域从事检测与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或在核能技术、工业同位素及辐射技术、核医学等领域工作的复合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所需的数学基础,具备从事理论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系统地掌握应用物理专业基础课与主干课的基本理论,从整体上对应用物理专业的内容、科学方法、工作语言、基本概念以及物理学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具有自主知识更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崇尚理性,崇尚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能够适应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并进行创新性发展; 3.在实验课、实践课以及其它的一些课程的教学期间,形成团结协作的研究风尚; 4.注重物理学所形成的物质观、自然观、时空观、宇宙观对整个人类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5.注重培养理论与实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与猜测试探、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估算与概算等科学方法; 6.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利用外语把握国际上科技发展趋势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科技信息的基本能力; 8.在当前暂设的信息物理工程、薄膜及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应用、核技术与应用三个专业方向之一具有较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三、主干学科 物理学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与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

经济学基地班培养方案

经济学基地班培养方案 (经济学类专业代码:020101J) 一、培养目标 经济学基地班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经济学家的方式思考问题,成为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技能方法规范、实践能力突出,视野宽广,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强,能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现实经济分析及经济管理实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培养方式和特色 培养方式:经济学基地班实行“2+2”培养模式,学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统一教学计划,集中进行基础课程强化学习和培养,第四学期末实施学业分流:部分有志于攻读研究生、继续求学深造的学生,留在基地班完成第三、四年级的学习任务;其他学生完成一二年级的学习任务后,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未来就业取向,可以选择进入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学院的相关专业,进行第三、四年级的学习和训练。 培养特色:经济学基地班培养方案既突出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又强化经济研究能力培养;既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又强调现代经济学方法的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四年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能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其他学生应能顺利完成后续专业的学习任务,并成为相应专业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公民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要求: 1.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和行动;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具有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善于合作、百折不挠的意识、意志、毅力和精神; 4.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5.尊重事实,敢于负责。 (三)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素养; 2.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尤其是数量分析方法; 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国内外发展动态,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初步具备既有中国灵魂又有世界胸怀

清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

电子工程系 概况 为了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宽口径培养的需要,电子系的本科生按照电子信息科学大类招生,每年招生10个班,包括一个国防定向班。电子系是清华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大系,招生质量也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选择到电子系就读的全国各省区市高考前十名的学生数十名,另外还有多名全国或国际竞赛的佼佼者。 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方向。同时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电子工程系的本科学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学科,该领域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电磁场与波、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交换和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展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以现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采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电子、光子的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信息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光电子系统。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 1)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雷达、遥感信息等的处理、传输、交换、检测与识别的理论和技术,卫星、无线、有线、光纤通信系统和下一代网络技术; 2)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及应用、系统仿真与设计自动化; 3)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电磁波应用技术; 4)计算机应用技术; 5)物理电子与集成光电子学、纳米光电子学、光纤通信系统与智能光网络技术、新型显示和新型电光薄膜材料与器件、大功率高速电子器件、微细技术和信息光电子材料评价与检测技术等。 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下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前期的数学、物理及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宽厚的基础;后期丰富的专业限选、任选课程及专业实践,使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系统而全面的提升。

理论物理专业070201培养方案

理论物理专业(070201)培养方案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Theoretical Phys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将物理理论与实际问题关联起来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研究与应用性专业人才。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 (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能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性。 (2)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3)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4)获得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结果。 5. 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有:高等量子力学,群论,广义相对论,统计物理和多体理论,量子场论,宇宙学,物理中的数学方法,激光物理,光电子物理,计算物理,专业英语等课程,另外还要参加教学实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撰写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硕士生毕业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中学教学以及在相关企事业任职。 二、学习年限 1.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 (一)研究方向 1.引力与宇宙学,导师主要有翟向华教授、冯朝君副研究员、奚萍副研究员等。 2. 量子宏观效应与量子场论,导师主要有刘道军研究员、张一副教授、Sven Ahrens 副研究员等。 3.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导师主要有张敬涛研究员、冯勋立研究员等。 4.计算物理,导师主要有叶翔研究员。 (二)导师简介: 翟向华,女,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69年7月生,1998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上海市启明星学者,主要在宇宙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