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教学设计

作者:沈赛飞时间:2012-10-21 17:02:20

一、教材分析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不仅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更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剪”的技巧表现的多彩多姿,极尽咏趣,逗人喜爱,流传弥久而愈觉其珍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剪纸的乐趣,从中了解中国剪纸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剪纸的造型美、装饰美及其独特的刀味、纸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剪纸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修养,从而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感和自豪感。

本单元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以剪纸艺术为主线,引导学生围绕课本上的范例进行欣赏评述,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特色。第二课时学习剪纸或学生自选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学生情况:对剪纸了解少,接触少,动手剪纸更少;但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却又是兴趣浓、好奇。

“自我磨课”,反思教材:预设和生成有时距离很大。根据教材版面内容的编排和我的连续几次教学实际来分析,第

一课时仅围绕课本上的几张图片来欣赏评述,内容太少,外加图片或增加剪纸的理论技法技巧,内容丰富了,但却难以消化,整节课显得平淡而无庸,重点难点不突出。而第二课时,若仅选择制作剪纸,若以剪团花为主,课会显得很苍白;若刻纸,则一节课难以完成;若是还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的,则教师的指导工作会大倍增加。

就这样,同一节课,我来回修改整理六七次,从内容的“加术”到“减术”,从“以教为主”欣赏评述转变为“以学论教”技法尝试。最后,我以动手剪纸入手,在实践中贯穿优秀剪纸作品的赏析,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一课时内完成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不怕学生不去钻研学习,所以,课余我留更多的“空白”给学生:如剪纸的其他更多知识点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等。

如果真要拓展第二课时的,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第一课时需要而定。如技法上的提升,要求学生刻纸(第一课时的课后拓展内容)或探寻其他民间艺术(以作了解而已,增强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欣赏评述课本中的剪纸图例,了解剪纸的题材内容及其寓意,并进行简单的创意剪纸。

(2)过程方法:通过“先体验——学习名家剪纸招数(赏析作品)——教师示范——再体验——交流展示——认识

不同表现技法——学以致用”的教学全过程,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层层递进的作业实践,剪纸实物的奖励方式,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意地剪纸。

(3)情感:体验美和成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拓展创意思维,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三、重点:赏析优秀民间剪纸,体验创意剪纸的成功与乐趣。

四、难点:创意剪纸的取材与构思。

五、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学具准备。

(2)寻访义乌当地剪纸艺人朱新琦老师。

(3)教学道具的准备(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前播放《剪纸姑娘》。

生:学生欣赏舞蹈,调节心境。

(设计意图:为上课作好准备,通过视频把学生带进剪纸课堂。)

2.师:布置2分钟的热身体验作业。与学生同剪。(抛出剪纸小作品①奖励第一个剪好的学生。)

生:剪纸。(第一剪)

(设计意图:热身、体验、尝试剪纸。教师通过此环节,也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3.师:展示教师的2分钟剪纸作品。

生: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的创剪与学生无意的随便剪,引发学生思考:剪纸的题材内容源于何处?)

(二)欣赏评析,讨论小结。

1.师: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剪花娘子”,神秘推出库淑兰,出示她的作品与学生共同分析。(详细赏析,并抛出剪纸小作品②奖励第一个积极发言的学生。)

生:学生了解库淑兰的生平,带着敬仰之情赏阅其作品。

(设计意图:认识库淑兰,了解剪贴拼纸的简单制作过程,并初步认识到剪纸的的题材内容来源,认识到剪纸内容的造型与现实生活中的区别所在。)

2.优秀剪纸作品欣赏

(1)师:出示《抓髻娃娃》,提出“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地方?”

生:学生自由畅谈。

(2)师:《耄(猫)耋(蝶)富贵》,以“尊老爱幼”引出作品。

生:了解剪纸常以谐音来寓意。

(3)师:《卧冰求鲤》,”以孝为天“引出作品,根

据画面刻画内容来猜作品名称。

生:根据提示和画面的内容猜作品名称。

(4)师:喜花和鸳鸯戏荷,“人逢喜事精神爽”引出作品。

生:了解民间关于喜事的视觉符号。

(5)师:出示当地剪纸艺人的作品。

生:与当地剪纸艺人“亲密接触”。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认识到剪纸的题材内容是来源于民间,取材于民间,并用于民间。了解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三)实践体验,创意无限。

1.师:出示同龄人的作品范例,并作直观板画演示。启发创意性的剪纸。

生:学习如何做创意的剪纸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构思,学会创意,学会更有含义的剪纸。)

2.师:教师巡回指导,与学生交流他们的创意。组织学生展示解说。(抛出剪纸小作品③奖励第一个展示作品的学生。)

生:剪纸。(实现第二剪,突破难点。)相互交流并作展示解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验尝试剪纸,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剪制,拓展学生创意思维。共享剪纸乐趣。)

3.师:提出问题:如何把一幅画稿改制成剪纸?(组织被奖励的三个学生将作品同时显现。)

生:对比赏阅,探究剪纸的不同表现技法。

(设计意图:了解剪纸的不同造型表现手法(阴剪、阳剪、阴阳混剪)。提升剪纸的技法。)

(四)实际应用,探究传承。

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剪纸可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展示图例等。

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现代生活中的剪纸运用。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传承剪纸文化符号应用于现代视觉文化时代之中,提升上面所学内容。)

(五)巩固知识,课外拓展。

1.收集、了解有关中国民间剪纸的材料,进一步加强对剪纸艺术的了解。

2.找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或自己的画作,改制成剪纸作品。

3.探寻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

七、课后教学反思:

1.以实际范例,且同一幅画作来改制成阴剪、阳剪、阴阳混剪等三种造型表现手法,学生很容易掌握理解。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以奖励的形式提前“抛”给了学生,不仅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如何将一幅画稿改制成剪纸?”作了很好的铺垫。

2.作业的设计上,我主要采用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课始2分钟的“热身”到课中10分钟的创意作业,再到课后拓展的“解决如何将一幅作品改制成剪纸”,层层递进,先是“构思创意”上,再次是“技法”上的提升。而“技法”上的提升,课中以“奖品”形式“抛给”学生作了伏笔。

3.通过这节课的“磨课”,我深切体会到,在欣赏作品时,各幅作品之间的“串词”很重要,而且怎样用好教材中的图例,因为教材中的图例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剪纸

课题:《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剪纸》(浙美版第十七册)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范画、演示工具

学具:制作工具

一、教材分析

剪纸是中国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通过学习并体验中国剪纸的刀味、纸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劳技课上过剪窗花。对剪纸有点了解,但对于剪法、刻法及整幅的制作不了解。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掌握剪纸制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分辨出阴刻、阳刻的特点及剪纸的符号。

2.过程与方法: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艺术形式特点,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能够用阴刻或阳刻形式完成简单的剪纸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认识阴刻、阳刻,并掌握剪纸的步骤。

难点:认识阴刻、阳刻,并掌握其特征,进行简单创作。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民间艺术资料,进行民间艺术知识抢答。提问:民间艺术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上下五千年,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艺术家,剪纸艺术,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剪出各种象征喜庆的剪纸作品。

2.民间艺术家的作者是谁?引出课题《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剪纸》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主题的兴趣,为整堂课奠定轻松的氛围。

(二)传授方法

1.欣赏范画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说说为什么在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上一些剪纸作品迎新年?

(让学生感受到剪纸作品能带来美观、有美好的寓意等)。

3.请说说你见过的剪纸的样式(学生发言)。

4.欣赏不同样式的剪纸

5.剪纸的符号及要领(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1)小圆孔

小圆孔在剪纸中是常见常用符号(见图2),例如: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和浪花的水珠等。剪小圆孔时,首先对准圆孔中心空白处轻轻扎一个眼,然后顺着眼往边沿剪,即逆时针方向转360度。线条要流畅圆滑,不留茬口(见图3—图5)。

(2)月牙形

形状近似月牙(见图6),比较容易掌握。先从月牙中心空白处下剪刀,顺着月牙的外轮廓线从左往右剪即可。常用于吉祥字中的眼、口、眉,人物及其他动物的眼睛(见图7)。

(3)柳叶形

柳叶形,顾名思义,其形状像柳叶(见图10),剪时,从中间空白处下剪刀,自右往左剪,要求线条圆滑、简洁(见图11、图12)。

(4)锯齿形

锯齿形是剪纸中高难度的技法(见图13)。先剪出一半圆线,顺着半圆线右边剪出一条弧线作为开口处(不宜太大),然后,让剪刀在两手之间平衡稳当,右手持的剪刀尖放在左手的食指上,大拇指把剪的花瓣部位压牢,使它不容易错位。剪刀尖不离原处,左右移动,一刀紧挨一刀,排列长短、大小要均匀。

学生:尝试剪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四个符号。

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及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剪纸的技法,为后面创作作准备。学生的尝试,使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在练习中了解领悟各种符号的特点及刀味。

6.分析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

(1)观察分析剪纸中阴刻和阳刻的特点,说说它们的不同

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阴刻剪纸: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2)考眼力: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请学生说说是阴刻还是阳刻。通过辨认作品检测学生教师前面分析的阴刻、阳刻是否掌握。也让学生体验一下自己的眼力,活跃课堂气氛。

7.如何设计制作剪纸作品?(剪纸的制作步骤)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课件演示并示范。

(1)起稿:构思,画出黑白效果;(构图饱满,造型简洁,线条明快,适当穿插图案)。

(2)钉纸:画面和彩纸用订书机钉好。

(3)剪、刻:剪刀和刻刀是制作剪纸的工具,各有特点。剪的方法是左手拿纸,右手握剪刀。剪刀不需要过大的转动,跟左手转动画稿互相配合,动作要协调。用剪刀尖挖细部,剪刀靠前部分挖剪空白。剪圆孔和挖空白时,先用剪纸尖把纸扎透,捅成一个入剪口,然后沿画稿慢慢行剪。剪圆孔和挖空白的行

剪方向都是从右向左,剪锯齿纹时也是从右向左。刻的时候,刻刀要持正,刻直线时是从上到下,刻横线时是从左到右,刻弧线或圆洞时,不可能一刀刻成,而是从左到右,连续不断沿弧形线一刀接一刀移动着刻成的。刻的时候,用力要适当,特别是落刀和起刀的二端,刀尖要刻穿纸张,如果发现该刻掉的部分还拿不下来,不能硬拉,应该再补刻一刀,让它自然脱落,以免扯坏剪纸。剪与刻的顺序都是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细后粗。注意: 先刻小块,后刻大块,最后刻外轮廓。

(4)粘贴:剪纸刻好了,可以用浆糊或固体胶涂在其反面,提起后贴在衬纸上,衬纸可以是白色的纸,也可以是其他颜色的纸,如果想把剪纸放在镜框里,就不需要处处贴牢,可以在剪纸的上部两边的角上,少许涂上点浆糊或固体胶,起个固定位置的作用就成了。

注意:粘贴是应由内向外,以免出现皱折是不易调整,最好是点粘的方法,固定几处关键部位,不必全部贴死,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再接着教师的讲解示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剪纸的技法,了解剪纸的步骤,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尝试体验:

1.仿照民间剪纸的形式,设计一张剪纸作品,用阳刻和阴刻的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2.创设“比较”情境,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画面。 3.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难点: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组图,欣赏图片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创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间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具象与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点评: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

(精品)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中一课。本课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的方法,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感悟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和认同,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所体现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引导和帮助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要点。 二、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46人,男生25人,女生21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占三分之一。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书本以及影视作品上,同时,他们乐学、好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更多地放在民间艺术的外在形式上,且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民间艺术和家乡气候、地形、历史文化间的密切联系则是孩子们很难考虑到的。 课前指导时,教师可尽量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可行的方法收集材料,比如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而材料的对象和内容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前准备的时间尽可能充分。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对于难理解、难展现的地方,教师可先做示范,也可利用多媒体和课间对学生进行直观引导,使学生交流在范例引导下有目标、有侧重、有特色、有实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 3、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 四、教训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教学难点: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第一课时了解和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民间艺术 1、出示图片(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板书课题) 2、观看视频《多彩的民间艺术》,直观感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问:同学们除了视频中看到的民间艺术,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呢?这么多的艺术形式,我们能够给这些民间艺术分分类吗? 3、小组活动——我给民间艺术分分类:准备几张圆形卡片(大),小组合作探讨一种分类方式,并将相应的艺术形式填入其中。 比如按种类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民间建筑等 …… 活动二、小组汇报,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1、通过我们小组的合作,我们为收集了解的民间艺术分了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种类多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些民间艺术,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2、小组发布:各小组合作探究,在(图片、表演、故事、音乐、舞蹈、实物展示)中任选两种形式,如“图片+故事”,“音乐+舞蹈”等,向全班同学发布你的民间艺术调查。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导学案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 2.能力目标:培养对我国民间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学习难点】 激发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学习过程】 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民间艺术?请至少列举出三例。 2.请收集民间艺术,并进行分类。 当地民间艺术课前调查表 分类名称介绍 民间艺术 民间文学 民间美术

民间舞蹈 民间手工 艺 …… 3.议一议:请举一例民间艺术,说说它蕴含民间艺人的哪些努力和智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对我国民间艺术的欣赏与保护能力,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3.情感目标:在感悟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基础上,激发对我国民间艺术的保护之情。【学习重点】 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学习难点】 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学习过程】 1.选择一项民间艺术进行现状调查。 家乡民间艺术调查表 小组成员: 探访方式: 探访地点: 探访内容:

名称简介产生和来源现状 2.有人说,这些东西消失就消失了,没有多大的关系,你怎么看?3.思考这些民间艺术的现状的原因,设想它的未来可能是什么样? 名称简介(产生和来源)现状 春联喜庆象征,春节也来越少了山东梆子戏曲艺术学唱的少了 泰安鱼鼓说唱艺术濒临消失 肥城唢呐红白事吹奏越来越少 石横武术防身濒临消失 锡茶壶生活用品市场越来越窄 藤条编织生产生活用品濒临消失 玉米皮编织生活用品难觅踪迹4.交流: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还能够为保护民间艺术做些什么?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

河南淮阳庙会文化活动考察调研报告 专业名称装潢艺术设计 班级 10级本科装潢2班 学生姓名王康璐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美术概论完成日期 2012年3月3日 老师苏娟娟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二零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二、调研情况介绍 调研的内容和步骤 考察时间规划 三、设计定位:中国民间美术概论 四、以淮阳旅行记为例里面内容的基本介绍: 五、课题考察归纳总结 1.课题存在的突出问题 2.课题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 六、主题思想定位 七、参考文献 导言 对于南方的同学来说,河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的旅游城市比较广泛,而陌生则是因为我们不太了解北方各城市的民间艺术是怎么样存在的。现在我们就走进河南淮阳,去看看它的城市特色和它串流至今的民间艺术,让我们去感受淮阳的热情招待吧。

一、课题基本介绍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亿万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它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它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才能。 二、调研情况介绍 1、淮阳的庙会文化 2、象征着平安吉祥的布老虎 3、被誉为“远古时代的真图腾”、“活化石”、“现代的古文物”—泥泥狗 考察时间规划: 2012年3月1日 考察地点: 河南淮阳 三、设计定位:中国民间美术概论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广博而统一的中华文化体系。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美的理想追求,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辽阔的土地、多姿的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长期处于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与部分原始经济社会的现实,使得中国民间美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 四、以淮阳旅行记为例里面内容的基本介绍 庙会·印象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消失

很多优秀民间艺术直接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所说的“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据了解,在邳州一个县的135项主要民俗类民间文化资源中,已经消亡的就有60项。正在消失的民风民俗: 邳州是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邳州民间春节期间民俗活动有舞狮子拜年、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跳落子舞等等具有民族习俗特点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吃"爆米花"、清明节"戴柳"、"插柳",邳州民间习俗有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 1.邳州饮食习俗 煎饼是邳州人的传统主食,兼有食面条、馍馍(馒头)、单饼、朝牌饼(锅饼)。邳州人爱吃菜肴平时以豆制品和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盐豆子、萝卜干、黑咸菜等腌菜和酱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来客讲究几碟几碗,少则四碟二碗,多则八碟八碗。 邳州人“食鱼无鱼不成宴席”在宴请宾客最后一道菜为鱼,取其“富足有余”之意。出门做客,决不能吃鱼头,否则,就意味对东道主不恭敬。与东家同席食鱼,忌说把鱼翻过来。 2.邳州饮酒习俗 邳州人的家宴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饮酒前举杯向地上或者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点三下,以示敬祖宗天地。朋友聚会先饮酒3杯或者6杯,然后各找对象。婚宴上,菜齐后,伴娘要陪新郎新娘到亲朋餐桌上敬酒。鱼上桌后,鱼头要长者或者主位。鱼头和鱼尾朝向的要同喝,所谓:头三尾四。 3.重阳节忌 九月重阳节有的地方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4.打春 就是立春,打春后就意味长大一岁,长辈给小孩子缝制花布做的小布公鸡在帽子上叫“打春鸡”。一般立春过后农忙开始了。 5.刷拢(庆祝乔迁新居或建设新房) 70年代以来,农村建造新房或者城里乔迁新居,亲朋好友送烟酒或装饰画表示祝贺,称:“刷拢”。 6.送祝米(吃喜面) 妇女生育第一胎婴儿,丈夫于婴儿出生的第6天带红鸡蛋到岳父家报喜。12天为小满月,一般由妻子娘家人带馈赠的米面等,送给婴儿。满月接回婴儿外祖母家。 7.送轿 当发嫁的鞭炮响起,新娘坐进花轿被抬往婆家,娘家一些至亲挚友会随轿相送,邳州人称之为“送轿”。在送轿的人群中,姑娘居多,而且和新娘年龄相仿,但都待字闺中。已婚妇女,特别是孕妇,是忌讳送轿的。在邳州还有一种人是绝不允许送轿的,她们是新娘的姑姑,所谓“姑不送,姨不迎”。 8.红鸡蛋(红喜蛋) 邳州人崇尚红色。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原本普普通通的鸡蛋,一旦着上红妆,便立马鲜活、美丽,红色的喜鸡蛋格外讨人喜欢起来。其实,邳州人不光生孩子用红鸡蛋,如闺女出嫁,红鸡蛋为“填箱”之物。新人入洞房,要给新娘“铰脸”,有的地方叫“开脸”或“滚脸”,也要用红鸡蛋(红喜蛋)。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

1.多彩的民间美术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民间的美术作品接触较少,甚至未曾接触。通过本课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高手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的愿望和情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能容比较多,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本课包涵了民间的剪纸,年画,面具,铜雕,油画,玩具,泥塑,皮影,服饰,木雕等作品欣赏。种类繁多但却有共同点,可抓住民间美术的共同点给学生进行欣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作品类型,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走进民间(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走进民间观察他们在干什么?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东西吗? 2.为什么各地人民都喜欢这些民间美术作品? 二、认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 1.拜访民间达人库淑兰——了解库淑兰的简介 2.欣赏剪纸作品 (1)在构图上你发现这作品有什么特点吗? (2)这些作品在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作品中都有哪些图案呢? 3.剪纸作品小结 三、认识年画 1.年画简介 2.欣赏作品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消失

很多优秀民间艺术直接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所说得“民间文化得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据了解,在邳州一个县得135项主要民俗类民间文化资源中,已经消亡得就有60项。 正在消失得民风民俗: 邳州就是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悠久得文明史孕育了灿烂得文化,邳州民间春节期间民俗活动有舞狮子拜年、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跳落子舞等等具有民族习俗特点与浓郁地方特色得传统节目。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吃"爆米花"、清明节"戴柳"、"插柳",邳州民间习俗有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您母养育之恩等民俗。 1、邳州饮食习俗 煎饼就是邳州人得传统主食,兼有食面条、馍馍(馒头)、单饼、朝牌饼(锅饼)。邳州人爱吃菜肴平时以豆制品与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盐豆子、萝卜干、黑咸菜等腌菜与酱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来客讲究几碟几碗,少则四碟二碗,多则八碟八碗。 邳州人“食鱼无鱼不成宴席”在宴请宾客最后一道菜为鱼,取其“富足有余”之意。出门做客,决不能吃鱼头,否则,就意味对东道主不恭敬。与东家同席食鱼,忌说把鱼翻过来。 2、邳州饮酒习俗 邳州人得家宴或者宴请宾客得时候,饮酒前举杯向地上或者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点三下,以示敬祖宗天地。朋友聚会先饮酒3杯或者6杯,然后各找对象。婚宴上,菜齐后,伴娘要陪新郎新娘到亲朋餐桌上敬酒。鱼上桌后,鱼头要长者或者主位。鱼头与鱼尾朝向得要同喝,所谓:头三尾四。 3、重阳节忌 九月重阳节有得地方忌讳出嫁不到三年得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得说法。 4、打春 就就是立春,打春后就意味长大一岁,长辈给小孩子缝制花布做得小布公鸡在帽子上叫“打春鸡”。一般立春过后农忙开始了。 5、刷拢(庆祝乔迁新居或建设新房) 70年代以来,农村建造新房或者城里乔迁新居,亲朋好友送烟酒或装饰画表示祝贺,称:“刷拢”。 6、送祝米(吃喜面) 妇女生育第一胎婴儿,丈夫于婴儿出生得第6天带红鸡蛋到岳父家报喜。12天为小满月,一般由妻子娘家人带馈赠得米面等,送给婴儿。满月接回婴儿外祖母家。 7、送轿 当发嫁得鞭炮响起,新娘坐进花轿被抬往婆家,娘家一些至亲挚友会随轿相送,邳州人称之为“送轿”。在送轿得人群中,姑娘居多,而且与新娘年龄相仿,但都待字闺中。已婚妇女,特别就是孕妇,就是忌讳送轿得。在邳州还有一种人就是绝不允许送轿得,她们就是新娘得姑姑,所谓“姑不送,姨不迎”。 8、红鸡蛋(红喜蛋) 邳州人崇尚红色。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原本普普通通得鸡蛋,一旦着上红妆,便立马鲜活、美丽,红色得喜鸡蛋格外讨人喜欢起来。其实,邳州人不光生孩子用红鸡蛋,如闺女出嫁,红鸡蛋为“填箱”之物。新人入洞房,要给新娘“铰脸”,有得地方叫“开脸”或“滚脸”,也要用红鸡蛋(红喜蛋)。 9、羊尾巴

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之“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之“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基本了解我国绵竹年画、糖画、川剧、蜀绣、十字绣、剪纸、中国文房四宝、民间童谣、竹编、草编、端午节香囊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归类、整理并进行深层次加工的过程,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主动展示、表现自我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1、重点: 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常识。 2、难点: 如何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3、建议解决办法: 1. 引导学生多看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参观实物。 2. 查阅相关文字资料,师生一起讨论。 3. 老师首先进行饱含激情地介绍,然后再引导学生口头介绍。 【活动方案】

活动流程: 活动一 主题选择,分组制订计划 【环节目标】 师生共同观赏民间艺术图片,激发探究兴趣,成立探究小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间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环境的差异,风俗的多样,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于艺术的创作。 2、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地民间艺术的魅力吧! 二、观赏图片,激发情趣 师生共同观赏,呈现民间艺术的瑰宝。如: 民间艺术图片 三、浏览资料,初步了解

老师这里有很多关于民间艺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赏,然后各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类别,作为自己的探究主题。 师:“老师为同学们开列一个目录单,同学们可以从以下类别中进行选择,但是老师建议孩子们从身边的生活出发,选择一种你们熟悉的民间艺术开展学习。” 1、商讨活动内容:请各个小组展开讨论,小组长可以适当地作一些记录。 2、集体交流:听听各个小组研究哪个传统节日,打算如何开展活动 教师引导:不仅可以考虑开展什么活动,还可以思考如何分工,谁负责完成什么任务。 3、讨论如何收集资料 学生讨论(老师推荐一些好的媒体,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五、分组活动,制定活动计划 出示计划表范例,集体学习如何制定计划表。各小组分工进行讨论并制定计划,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活动评价方式: 教师随时观察并予以评价。 七、所需学习资源:

民间艺术的主题

民间艺术的主题 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就是民众创作、使用与欣赏的艺术形式,其主题不外乎满足两个需求:一个就是物用方面的使用功能,一个非功利的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在民间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几千年时间里,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农业生产生活中,首先需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即人口的生产,这就就是最大的生存需求,生殖崇拜、祈子内容、子孙繁衍成为民间艺术中最常见的画面与主题。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就是源于生产力低下时代对自然与宇宙力量的崇拜。民间艺术的主题与内涵都就是围绕趋利避害、求吉纳祥的心理需求来展开的,这也就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 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满足精神需求,既有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也有愉悦精神的审美活动,所以人的一生中各个人生礼仪都少不了民间艺术的陪伴,与人生活的衣食住行有关的一切活动与场所也离不开民间艺术的参与。民间艺术就就是希望的艺术,就是吉祥的艺术,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艺术。 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就是民间艺术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中国农耕文化模式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劳动力与人丁有很大渴求。生殖崇拜表现的方式之一就就是无处不在的乞子活动。它发源于原始人的生殖信仰,并成为人们观念中的一种定势。在古代,祭祀高禖这一生殖神十分隆重,足见人们对子嗣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儒家观点之一的「孝」行强调的就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对子的渴望已不仅表现于对古老的送子之神「高禖」──女娲与伏羲的祭祀之中,它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心理根植于人们心中。后来,道教与佛教、民间地方神灵也都生发出送子职能,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张仙、佛祖、观音娘娘、送子娘娘、妈祖等等,她们的庙宇遍及全国各地。 甘肃的公刘庙(周公庙),河南浚县、淮阳、嵩山、山西平遥双林寺、代县、河北新城白沟、天津「天后宫」(妈祖庙)、北京白云观等至今仍在诸神生日那天祭祀供奉或举行「拴娃娃」活动。民间艺术大量作品都就是以表现生子与送子主题的,各种泥捏彩绘娃娃、扣模泥娃、布娃娃、纸祃(印有送生娘娘像)银牌刻制娃娃,其她材料做的娃娃如石膏娃、纸浆娃、画塑娃娃、乞子画符等都在庙会上常能见到。 其中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就是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二的河南淮阳人祖庙会。庙会期间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祭祀人祖 伏羲,触摸象征女性生殖器的「子孙窑」,买回象征子嗣的「泥泥狗」供在家中,以求生儿育女。天津天后宫的祭祀妈祖庙会上,前来乞子的人烧香祭拜后,要拴回一个「娃娃大哥」彩塑童子像(俗称「大阿哥」),作为家中子嗣中的老大,并希望她能够为乞子人家带来老二、老三。甘肃公刘庙、山西双林寺庙、代县杨家祠等,都就是以泥塑偶人、面花、布娃娃等物进行乞子的庙会所在地。西北地方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就是一种生育巫术的表现,大量的民间艺术中的鱼鸟纹样、乞子所用的娃娃──泥娃娃、布娃娃、银或铜、铁娃娃像与各种面塑、剪纸及其她艺术品,都具有生殖崇拜与乞子的意义。 宗教信仰

1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第1课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色彩、造型、选材的特点和民间美术常 见的“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 能用美术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独特美感;认识传统纹饰并能画一副民间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纹饰。 2、过程与方法: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认识民间美术独特的装饰风格与审美观,在欣赏中产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民间美术的选材、造型和色彩特点以及装饰风格与独特的审美情趣,概括常见纹饰。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游戏激趣: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视频展示传统节日或喜庆活动场景,营造喜庆气氛。引导学生取出利是封里的图片猜一猜相关祝福词。 2.引导学生感受民间美术色彩、造型和色彩特点,以及与传统节日、喜庆活动等民俗的关系。

3、引出课题,阅读课本图。 (二)课堂发展: 1.观察研究: (1)小组讨论:课本中的那些作品体现了喜庆、吉祥的特点。 (2)观察思考:山西剪纸作品《蝶恋花》:作品中那些纹饰采用了寓意、谐音、象征的手法? (3)说说你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如何表现吉祥的主题。 2.体验实践: (1)讨论交流:民间美术中作品中采用了那些装饰纹样? (2)认识常见的纹饰:云纹、鸟纹、花草纹、火纹、水纹、回纹等六种纹饰。 小结:这些纹饰都来自大自然的灵感,表达自古以来人民对大自然的敬重与热爱。 (3)画一画:民间美术作品中自己最喜欢的传统纹饰。 3.作业布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 (1)能临摹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纹饰; (2)能用传统纹饰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3)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象或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4.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寻找身边的手艺

寻找身边的手艺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令人堪忧。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为我生在安徽合肥,所以对合肥的一些传统文化还是颇有了解,例如:合肥剪纸,合肥剪纸是江淮之间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色纸上缕空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让生活中许多人们熟悉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在纸上再现。从飞禽走兽到花草鱼虫,从现实生活到神话传说,剪纸表现的对象无所不有。剪纸艺术作为一门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表现载体, 以其独有的艺术品质、文化魅力, 让世人赏心悦目、神游于美的天国。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厚文化积淀, 是广大设计者学习和研究现代图形设计艺术, 进行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文化源点。 说起剪纸,剪纸是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时家里家外都要进行一番好的布置,贴门神、挂对联、帖窗花,一派喜庆气氛。“元宵节”,闹花灯,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灯上的剪纸更是丰富多彩、绚丽引人。“二月二,龙抬头”,妇女剪龙,家家门上贴龙,祈求龙王降雨。端午节,人们为了辟邪,除了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外,还有的地方贴上“虎除五毒”,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合肥市包河区骆岗镇民间艺人便是合肥剪纸的代表人物。他虽是男人,但人们却戏称他为“花大姐”。他自幼聪明伶俐,拿起剪刀能剪纸,拿起锈针会绣花,做衣服、鞋帽,扎灯笼、花船,手工艺活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江淮之间的山光水色赋予张爱源以灵秀,淝水之畔的人杰地灵哺育了张爱源的巧思。他的剪纸作品风格变化多端,粗犷有力的有之,拙中见巧的有之,圆润细腻的有之。这些作品大者二三米,小不盈寸。他特别善于将对形作平衡处理,在匀齐中求变化。其作品在造型空间表露出流畅的艺术语言,能给人以变化无穷的感受,越看越耐看,令人回味无穷。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1课时教案

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教学难点: 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纳溪山歌《撵野猫》,请学生欣赏。 2.师:这是我们四川纳溪的民间音乐。 3.学生欣赏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宁河船工号子》,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 4.师揭示课题: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民间艺术交流会 (一)民间艺术的组成 1.猜一猜:民间艺术是指哪些艺术? 2.了解民间艺术的组成。 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说一说:在我们当地,有哪些民间艺术? 4.师小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 (二)民间艺术的来源 1.走进民间艺术(图片欣赏): 北京京韵大鼓、东北秧歌、广东舞狮、天津杨柳青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华县皮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艺术、江苏苏州刺绣、四川变脸…… 2. 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 3.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民间艺术产自于哪里? 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将课前搜集的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活动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一)当地的民间艺术 1.听一听 (1)我家住在山西省寿阳县,这里的“得胜鼓”很有名。这种鼓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 (2)我家住在浙江省杭州市,这里的“余杭滚灯”是具有强烈竟技特点的民间舞蹈。 (3)我家住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很有名气,它讲述了阿诗玛的故事。 2.说一说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与同桌说一说,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民间艺术?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3. 全班交流汇报。 4. 师小结

民间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表达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1. 感知民间艺术。 (1)我家住在河南省沁阳市,人们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要 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所以,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唢呐技艺都很高趣。 (2)我家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的香包制作技艺精湛。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 或者送给来友,以此表达样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3)我家来自东北,那里的“二人转”很受老百姓欢迎。听爷爷说,以前没有电视 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到广场去观赏“二人转” ,这丰富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2. 说一说:这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 3. 议一议:你们家乡的民间艺术又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 呢?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每个小组推荐1 名同学到全班交流汇报。 4. 师总结:我们许多的民间艺术都是用来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 (三)走进民间艺人 1. 读一读:86 页“阅读角“ 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是清代著名泥塑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流派。张明山 在泥人的创作上注重写实,强调神韵,他的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张明山( 1826- 1906),出生于天津一个贫寒的民间艺人之家,祖籍浙江。张明 山的父亲以制作泥玩具为生,小明山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喜欢玩弄泥巴,八岁便 能协助父亲制作小猫、小狗一类的泥玩具。张明山在泥巴造型上有很好的感悟与天分,十 三岁开始独立从事彩塑创作,十八岁便声名远播。

民间艺术教案上课讲义

课题:民间艺术 课时: 1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掌握欣赏民间 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 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教学方法:1.教法:讲述法; 2.学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 学具准备: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下面坐好,准备上课哈! 二:引入新课: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你们知道哪些民间美术?他们有什么特征呢? 三:讲授新课: (一)民间美术概念 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二)民间艺术的几种分类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它是我国民间过年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产年画的地方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 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 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舒缓高翔的风筝, 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 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 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 制细腻、色彩绚美。杨柳青年画通俗易懂、构图饱 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类:欣赏·评述 教学策略:本课以视频导入的方式,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八种民间美术形式,每种形式以介绍种类和形式为主,旨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感知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选材,色彩的特点,了解判断民间美术作品常见表现手法,认识纹饰。 教学思路:作为美术课程,强调视觉感知的特征,以大量的形象展示为主要手段,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我国的民间美术种类非常的丰富,内涵深厚,分布广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形式和种类,围绕课题,强调一个丰富多彩性。 课件中安排的八种常见民间美术按照近似平面和立体的形态分为两大类型,通过课件幻灯片进行分别介绍。(但不强调哪些是平面类,哪些是立体类。) 同时,结合问题设定,锻炼学生的思考归纳的能力。课程拓展意在使学生明白,课程所介绍的内容只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部分,更多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自学探究。本课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材分析:鉴于课时和学生年龄段的情况,本课通过安排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民间美术,知道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常见种类,激发学生关注民间美术现象和文化的意识。 按照课题主旨,内容上体现出民间美术的种类繁多,题材广泛,色彩醒目,风格多样的现状。 学情分析: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认知,生活中有接触民间艺术的形式,但不能够区分哪些是民间美术。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不够全面,为此本课以常见的民间美术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 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用具: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用具:美术课常规用品,水彩笔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教案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 的现状。 教学难点 :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 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 选择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民间艺术 的现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引入 1.观看民间艺术《打铁花》视频表演。 2.老师介绍民间艺术“打铁花” 。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的采矿炼铁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步兴起。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确山打铁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目前是河南省仅存的大

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于 2008 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如今却濒临失传。因为打花技艺性很强,传承困难,而且投入大,所以急需保护。 3.说感受:说说了解了民间艺术“打铁花”后,你有哪些感受? 4.生:自由表达 5.师揭示课题: 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二、新知探究 (一)民间艺术的现状 1.阅读“相关链接” 2008 年 1 月 14 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戏目前已濒 临失传。由于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没人肯学唱。据调查,现在会唱凤 阳花鼓戏的人可能只有一个了。无独有偶,2008年1月26日《新闻联播》报道,惠山泥人的传承人王南仙从泥人厂退休后,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拜师学艺的徒弟,为防止惠山泥人艺术失传,当地政府不得不通过给学徒发工资的 方式给她招聘了九个徒弟。事实上,还有很多民间艺术也处在衰落的边缘, 被报道出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 2.师过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3.议一议: 面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衰落,你有怎样的感受?有人说,这些东西消失就消失了,没有多大关系,你怎么看? (二)民间艺术的衰落调查

《多彩的民间美术》名师教案

《多彩的民间美术》名师教案 郑州市75中小学部王倩倩 一、课题:《多彩的民间美术》 二、目标分解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知道重要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文化的关系,同时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反映了《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文化特质特别关注,无论是从多元文化观的养成,还是从深度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角度,都强调欣赏课教学中的文化情景是必要的。 2、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了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如年画、剪纸、玩具、刺绣和雕塑等,学生感受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通过比较分析、观察欣赏等方法,了解民间美术造型的艺术性、表达的装饰性、图案的夸张性、纹样的抽象性、色彩的丰富性等特点。在表达自己对民间美术感受的同时,关注民间美术在形式上向人们传达的质朴、率真之美,体会民间美术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 3、基于标准的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但对民间美术缺乏系统的认识,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三年级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充满好奇,但是语言表达和阐释作品都有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材质等方面的特点。 2、利用搜集资料、游戏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图案、色彩、寓意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评述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的特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设计第 一课时

课题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体验感悟小组合作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调查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活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民间艺术 播放视频 师:你有什么收获? 生:唢呐演奏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生:…… 师: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板书课题) 活动二、民间艺术交流会,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 民间艺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艺术作品。 民间艺术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民间艺术自古至今祖祖辈辈历代传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民间艺术遍及全国各地,代言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同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一些民俗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体现了劳动人们的思想、理想、性格、审美。

1、生自主学习 学习课本12-13页,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并在地图上找一找。 2、交流汇报。 3、师补充,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出示图片(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 活动三、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感受当地民间艺术魅力 1、生自主学习14-15页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当地民间艺术,并进行分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种类多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些民间艺术,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比如按种类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民间建筑等。 2小组交流汇报,向全班同学发布你的民间艺术调查。 3、教师补充,课件播放当地民间艺术图片。 4、师生共同总结 当地民间艺术课前调查表 分类名称介绍 民间艺术 山东泰安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 肥城唢呐民间艺术 民间手工 济南面塑面塑之都 潍坊风筝世界风筝之都鲁绣八大名绣之一剪纸传统艺术 肥城玉米皮编织传统艺术 肥城藤条编织传统艺术 肥城城毛线编织传统艺术 肥城桃木雕刻传统艺术 活动四、感受民间艺人智慧 1、自主学习16页阅读角天津“泥人张”

寻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

寻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 163班李佳燕虞婷 引言: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 如:剪纸、陶瓷、木刻、唐三彩;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 调查主要方法和手段 查找资料:上网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实地调查:1、时间:2015年2月12日至3月6日 2、访问:社区中居民 整理、分析调查数据,讨论 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在我眼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予了我们现代文明的全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先前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各种学说,有道家、儒家、法家等等。比如,儒家推崇孝道,推崇尊老爱幼,这在当前社会都是十分前卫的思想,如今也发展成为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儒家学说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全部,对当今社会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而不是儒学一家独大,道家法家各自的核心思想也颇具参考价值。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的发展而言依旧具有其道理所在。这就是财富,我们应当珍惜之。古代圣贤提出的思想,那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这些思想,我们还有生活习性之类的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自然而然,我们就会有了自己生活方面的习惯,比如,我们吃饭都使用筷子,这在西方国家是绝对没有的;我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这些节日都是5000年历史里沉淀出来的最精华的文化所在,这些节日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期盼,这些节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又比如,在农耕时代,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了经验,最后浓缩成为二十四节气,这对于农民的劳动生产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祖先还用自己的智慧,得到了各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我们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